中考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影响气候的因素有解析
- 格式:docx
- 大小:1.05 MB
- 文档页数:7
高中地理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及主要气候判别知识点总结一、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洋流和人类活动等。
1.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的根本能源。
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及同一地区的季节变化主要是由于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及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地表太阳辐射分布规律是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同一个地区冬冷夏热的气候变化也主要是由于冬季获得太阳辐射少、夏季获得太阳辐射多的缘故。
2.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在气候的形成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调整全球热量和水汽的分布,影响各地气候;另一方面,它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
三圈环流不断地把纬度较低地区的热量输送到高纬地区,调节和平衡低纬地区和高纬地区的热量差异。
气压带和风带对降水量的影响很大。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及其移动对中纬大陆西岸气候的形成起着决定性作用,例如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冬雨夏干的气候特点。
季风环流是大陆东岸因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一种大气环流,同时季风环流本身就是一种气候——季风气候。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冬季陆地上形成高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形成的陆风比较干燥,降水较少。
3.地面状况: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地面状况不同,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
比热容主要影响到气温变化的大小、海陆风和季风的形成;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地形因素影响水热分布;地面反射率影响着地面获得太阳辐射能的多少。
4.洋流: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北大西洋暖流对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起增强作用;秘鲁西岸由于受秘鲁寒流的影响,在这里分布着世界上最典型的热带沙漠气候。
另外,暖流对马达加斯岛东南部、中美洲东北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也起着重要作用。
5.人类活动:人类影响和改变了大气成分和水汽含量,从而影响气候的形成和分布。
地理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梳理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地理因素是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地理条件包括大气循环、地球倾斜度和赤道附近海洋流动、以及高山和平原地形等。
这些因素与气候的形成和演变密切相关,并且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
本文将围绕主要地理因素,对其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进行深入梳理和解释,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气候与地理之间的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四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为引言部分,介绍文章整体目的和结构安排;第二部分为主要因素知识梳理,详细解释大气循环、地球倾斜度和赤道附近海洋流动,以及高山和平原地形对气候的影响;第三部分是对各个因素所产生影响进行进一步解释说明;最后一部分是总结及展望,总结主要因素及相互关系,并展望气候研究和预测的意义与应用前景。
1.3 目的本文旨在综合整理和梳理地理对气候影响的主要因素,并深入解释各因素对气候形成和演变的具体作用机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阐述这些知识点,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气候与地理之间的联系,并对气候的研究和预测有更为深入的认识。
2. 主要因素知识梳理:2.1 大气循环:大气循环是指地球上空大气中由于热量分布不均匀而形成的气流运行系统。
它主要受到太阳辐射和地球自转等因素的影响。
太阳辐射使得赤道附近的空气加热,从而造成了热带低压带和两个副高压带的形成。
这些气压差异导致了大规模的空气运动,形成了风和风系。
2.2 地球倾斜度和赤道附近海洋流动:地球倾斜度是指地轴与公共轴之间的倾斜角度。
由于地球倾斜度的存在,太阳辐射会以不同角度照射到地球上不同纬度的区域,造成温度分布差异。
同时,赤道附近海洋流动也会受到地球自转所引起的科里奥利力影响而产生旋涡效应。
2.3 高山和平原地形:高山和平原是地球表面上最常见的两种地形类型,它们对气候有着显著影响。
高山地形由于海拔的增高而导致气温降低和气压变化,形成不同的气候带。
山脉还会阻挡湿空气的运动,造成风向变化和降雨分布差异。
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知识总结: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2019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知识总结:影响气候
的主要因素
面对“中考”大关在即,初中三年学习的知识更全面了,更需要清晰地记忆在头脑中。
查字典地理网今日就为大家整理专项复习资料,希望同学们复习起来能更轻松。
1、纬度位置:不同纬度地带,接受太阳热量的多少不同,不同纬度的气温和降水产生差异。
①气温情况: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②降水情况:赤道地区多,两极地区少。
2、海陆因素:海陆热力性质有差异,陆地吸热快,放热也快;海洋吸热慢,放热也慢。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近海地带受海洋湿润影响,降水多,远离海洋的陆地,降水少。
③近海受不到海风吹拂的地区,降水也少。
3、地形因素: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是每升高100米,降低0.6℃。
①同纬度地带(气温情况):高山、高原的气温较低,平原的气温较高。
②同纬度地带(降水情况):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洋流因素
①在寒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
②在暖流经过的沿岸地区,气温较高,降水较多。
重难点22 我国的气候【知识梳理】一、气候特征:季风气候显著;雨热同期;气候复杂多样。
二、气温1.气温特征⎩⎨⎧ 冬季:南北温差大,主要是受纬度位置、地形以及 冬季风的影响夏季:除青藏高原外,南北普遍高温,最热的地方 是吐鲁番2.温度带——根据积温的多少划分成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原气候区。
三、降水1.降水特征⎩⎨⎧ 空间:从东南向西北递减,主要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时间: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季节和年际变化大2.干湿地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划分成四类干湿地区。
【限时检测】一、选择题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蜂农为了“追花夺蜜”,往往要不停地迁徙放蜂。
为了充分利用外地蜜源,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
读蜂农东线放蜂线路图完成1-2题。
1.蜂农“追花夺蜜”应选择的最佳交通运输方式是()A.公路运输B.内河航运C.铁路运输D.航空运输2.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油菜花开的季节不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海拔高低B.海陆位置C.纬度位置D.人为因素【答案】1.A 2.C【解析】1.公路运输机动灵活,速度较快,适应性强,可以满足“门对门”的服务要求,把客、货直接送达目的地。
在“追花夺蜜”中,蜂农需要灵活、频繁转场放蜂,可见公路运输是最佳的交通运输方式。
故选A。
2.安徽、江西、广东等地油菜花开的季节不同,蜜蜂需要在不同季节采花酿蜜,读图可知,安徽、江西和广东南北花期不同是受气温影响的,而影响气温的最基本的因素是纬度位置。
故选C。
读我国温度带分布示意图,完成3-5题。
3.温度带活动积温表现为小于1600℃的是()A.①B.②C.③D.④4.关于③④间温度带界线的描述,不属实的是()A.秦岭——淮河线B.黑河——腾冲线C.0℃年均等温线D.活动积温为4500℃界线5.图中数码⑤所在位置每年太阳直射次数为()A.无B.三次C.一次D.二次【答案】3.A 4.B 5.D【解析】3.纬度越高,积温越低,我国的寒温带积温在1500℃左右,℃位于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符合题意。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中考地理必背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中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
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合理,冲刺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查字典地理网整理了中考地理必背考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海陆分布;
地表的起伏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太阳光线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当太阳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增高,太阳辐射的强度逐渐降低。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呈66.5的固定倾角。
春分、秋分:太阳与赤道(0)成垂直角。
夏至:太阳与北回归线(23.5N)成垂直角。
冬至:太阳与南回归线(23.5S)成垂直角。
根据这三条线划分五带: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
海陆分布与气候: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上气温高;
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地形地势与气候: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人类活动与气候: 气候恶化: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
影响气候的因素
影响气候的因素是一个复杂的地理问题,以下是一些关键因素:1.纬度:纬度是影响气候的一个基本因素。
通常,靠近赤道的地区
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较多,因此温度较高,而高纬度地区则温度较低。
2.地形: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也非常显著。
例如,山脉可以阻挡或引
导风向,从而影响气候。
另外,一些地区可能因为地形的原因而形成特殊的局部气候。
3.海陆分布:海洋是调节地球温度的重要因素,它能够吸收和释放
大量的热量。
因此,靠近海洋的地区通常气候较为温和,而内陆地区的气候则可能变化较大。
4.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包括风和气压系统,对气候的形成也有重
要影响。
例如,季风是由于海洋和陆地的热性质差异而形成的,它影响了许多地区的气候。
5.洋流:洋流,特别是暖流和寒流,对气候也有显著影响。
例如,
北大西洋暖流对欧洲西北部气候的影响非常大,使其冬季相对温暖。
6.地表特征:包括土壤、植被、河流、湖泊和冰川等,都可能影响
气候。
例如,森林可以影响风速和风向,从而影响气候。
7.人类活动:人类活动也对气候有一定影响。
例如,大规模的碳排
放已经导致全球变暖,这改变了许多地区的气候模式。
综上所述,影响气候的因素多种多样,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了复杂的气候系统。
1.天气(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3)运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3.主要气候类型(1)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2)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3)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1.(1)能够区分描述天气和描述气候的语言,并能正确描述某时的天气和某地的气候(2)学习时应注意当时电视台的天气预报节目(3)培养环境观和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2.(1)掌握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实现途径是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2)世界降水分布的差异,实现途径是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3)能阅读和处理气温、降水资料;阅读气候直方图;绘制气候直方图3.(1)第一,对气候类型的分类不必太细,可作适当概括和综合,只要能反映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即可。
第二,对于气候类型名称中涉及的概念,如季风、海洋性、大陆性等,不必解释。
第三,对于每种气候,能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说出其分布地区即可(2)能比较出影响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即可(3)可以从自己的生活感受和当地的生产活动中举出生活方面的例子考点梳理考点一、天气与天气预报1.天气及其影响(1)天气:①天气反映的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
②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卫星云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陆地,白色表示云区,其越浓说明云层越厚。
(3)天气预报图: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阴晴、风雨、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①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1
2020届中考地理复习系列练习:影响气候的因素
一、选择题
1.“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诗句主要体现
了( )
A.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B.由低纬度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C.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读图,完成2—3题。
2.7月,A、B、C三地月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 B.C>B>A
C.B>A>C D.A>C>B
3.7月,图示区域陆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此时盛行( )
A.西南风 B.西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山东济南和青海五道梁两地的纬度相似,但气候特征差异较大。读济南和五道
梁多年平均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完成4—5题。
4.下列有关两地气候特征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五道梁4月份平均气温高于济南平均气温
B.五道梁8月份平均降水量高于济南平均降水量
2
C.济南4月份平均降水量低于五道梁平均降水量
D.济南8月份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平均气温
5.形成两地气温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因素 D.农业生产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7月的等温线分布图(单位:℃)。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有关该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
B.该区域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
C.该区域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热带地区
7.若a处的海拔为800 m,则b处的海拔约是( )
A.1 300 m B.300 m
C.1 800 m D.500 m
8.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定于2019年4月29日至10月7日这一时间段举办,
考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气温 B.市场
C.降水 D.地形
9.《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古
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
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地理现象( )
A.城市热岛效应 B.全球变暖
C.气温的垂直变化 D.降水的差异
10.“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反映的气候影响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地势 D.人类活动
3
11.读某地区7月份等温线分布图,甲、乙两地中有一地为海洋。下列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甲地为海洋 B.甲地位于北半球
C.乙地位于南半球 D.乙地为陆地
12.全球海平面上升日益威胁到马尔代夫等岛屿国家的生存安全,为避免他们的
国民沦为背井离乡的环境难民,人类应(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C.大力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D.保护海洋生态系统
二、综合题
13.读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气候,该气候在北美地区呈狭长状分布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气候类型分布在____(大洲)东部,其成因是____________。
(3)A气候类型与B气候类型相比,主要差异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造成这两种气候
类型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
14.某中学研究性学习活动小组四名同学,在进行亚欧大陆气候课题研究过程
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请发挥你的智慧,积极参与他们的研究。
4
(1)小玉发现甲图中地处亚欧大陆中纬度地区的①②③三地气候变化有以下规
律:由①到②到③,气温年较差逐渐加大,而年降水量却呈现出递减趋势。请
解释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2)琳琳发现一奇特现象,⑤地区虽然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处同一个纬度,但
两地气温在同一季节却出现了20 ℃的温差。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
(3)雯雯需要了解山东蓬莱的气温和降水情况,你认为乙图中____图能帮助雯雯
解决这一问题。请你尝试从气温和降水两方面描述蓬莱的气候特点。
(4)小明登录网站查阅资料时,一则意大利(图中④地)冬季发生洪水灾害的报
道引起了他的注意,你认为这一报道可信吗?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读图,回答下
列问题。
5
(1)观察北半球气温分布图,气温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____。
(2)A处气温数值可能为_____℃__(填“高于0 ℃”或“低于0 ℃”),其影响
因素是________。
(3)某地气候资料图最可能为图示①②③④中的__①__处,该气候区植物叶片小
且表面有“蜡质层”,其作用是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解析】“幽谷春风起,巅峰雪未消。一山藏四季,谈笑有渔樵。”该
诗句体现了地势对气温的影响,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2.A 3.D 【解析】第2题,从纬度分析,图中三地位于北半球。7月是北半
球的夏季,纬度相同的地方,夏季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因此图中A、B、C
三地月平均气温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B>C。第3题,图中陆地位于中纬度大
陆的东岸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东南季风。
4.D 5.C 【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五道梁4月份平均气温低于济南平均
气温,故A错误;五道梁8月份平均降水量小于济南平均降水量,故B错误;
济南4月份平均降水量高于五道梁平均降水量,故C错误;济南8月份平均气
温高于五道梁平均气温,故D正确。第5题,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为
6
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一般情况下,每增高100 m,气温约下降0.6 ℃。
五道梁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与位于平原地带的济南气温相差较大。
6.B 7.B 【解析】第6题,根据经纬度的判读可知,图示区域位于29°30′N~
30°N的范围,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温带。第7题,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据观测,大致规律为海拔每升高100 m,
气温约下降0.6 ℃。a、b两处的温差为27 ℃-24 ℃=3 ℃,若a处的海拔为
800 m,则b处的海拔约为800 m-3 ℃÷0.6 ℃×100 m=300 m。
8.A 【解析】4月29日至10月7日,正值我国春、夏、秋三季,该时间段气
温高、降水多,此时最适合我国北京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9.A 【解析】“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说明在陆游那个时代,
人们就已觉察到城市暖于郊区,这就是城市热岛效应。
10.B 【解析】“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说明我国冬季南北温差
大。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越往北纬度越高,气温越低,越往南纬度越低,气温
越高。所以会出现“才从塞北踏冰雪,又向江南看杏花”的现象。
11.C 【解析】根据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由北向南递减,可知该图所示区域
为南半球;南半球的7月份是冬季,冬季同纬度地区的海洋气温高于陆地,图
示中的甲地气温要低于乙地,表明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故C项符合题意。
12.A 【解析】人类应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缓解全球变暖的趋势,减缓全
球海平面上升的速度。
13.(1)温带海洋性 地形因素或西部受高大山脉阻挡,海洋湿润气流难以深入
内陆 (2)亚洲 地处世界上最大大陆亚欧大陆东部,世界上最大大洋太平洋西
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3)A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小,降水季节变化小;B
气候的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大 海陆位置
14.(1)海陆位置不同。
(2)⑤地区是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地形地势因素)
(3)B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4)可信 意大利属于地中海气候,冬季多雨
15.(1)逐渐降低 (2)低于0 ℃ 地形地势因素 (3)① 减少水分蒸腾,反射
太阳光,减少热量的吸收
7
【解析】(1)气温随纬度分布的规律是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逐渐降低。(2)海拔每
升高1 000 m,气温约下降6 ℃,图中A为青藏高原所在地区,青藏高原平均
海拔4 000多米,因此A处气温可能低于0 ℃,即受地形地势因素影响。(3)
读气候图可知,该气候为地中海气候,即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图中
①处为地中海气候;②处为热带季风气候,③处为热带沙漠气候,④处为热带
雨林气候,符合气候图的为①处。该气候区植物叶片小且表面有“蜡质层”,
其作用是减少水分蒸腾,反射太阳光,减少热量的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