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下载
- 格式:pptx
- 大小:4.03 MB
- 文档页数:15
第6节《气候和影响气候的因素》(一)气候、影响气候的因素1.理解气候的概念,注意气候与天气的区别,了解不同的气候类型。
2.理解太阳辐射强度(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该诗句主要体现了( )A.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C.气候的纬度变化D.海陆位置对气候的影响2.小明说:“今天夜里到明天,我市有中到大雨。
”小亮说:“我市冬季温暖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这两句话描述的分别是( )A.气候、天气B.天气、气候C.天气、天气D.气候、气候3.影响世界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人类活动B.海陆位置C.地形D.纬度位置4.读山地迎风坡与背风坡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迎风坡,降水少B.乙地位于背风坡,降水多C.与甲地相比,丙地气温较高D.与丁地相比,乙地气温较低5.下列四幅图是同纬度的四个地区,其中气温日较差最大的是( )6.(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2)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三个主要因素:因素、因素和因素。
在山地,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大致海拔每上升m,气温下降约℃。
7.古诗词中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下列诗句中描述地势对气候影响的是( )A.才从塞北踏春来,又向江南看杏花B.五月天山雪,开花只有寒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D.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8.如图所示,降水多的地方是( )A.乙地B.丙地C.甲地D.甲、乙、丙一样多9.分析下列气候现象,并指出影响这种现象的主要因素。
(1)杭州四季分明,而海南四季不分明:。
(2)乌鲁木齐的气温年较差大,而长春的气温年较差小(气温年较差,即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之差):。
10.住在海边的人能感受到白天和夜晚的风向不同,我们常称为海陆风。
(1)白天,陆地和大海都吸热,因为陆地和海水的不同,使得(填“海面”或“陆地”)上方的空气密度变小而上升,从而使空气形成了对流,形成海风。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六节气候与影响气候的因素【知识点分析】1.定义:是某一地区长时间内的天气特征,包括天气的平均状况和极端状况。
2.我国常见的气候类型及分布:1.太阳对气候的影响:太阳幅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是形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纬度位置不同的地区,接受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
太阳辐射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导致地表的气温由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逐渐降低,形成不同的温度带。
2.海陆位置的影响(1)气温(比热容影响):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陆地气温低,海洋气温高。
(2)降水:海洋上空水汽充足,空气湿润,因此沿海地区的降水一般要比远离海洋的内陆地区更丰富。
3.地形的影响(1)气温:地势高低不同,气温就有明显的差异。
山顶的气温一般明显低于山麓。
在对流层,地面高度每上升1000米,气温会下降约6℃。
(2)降水:山脉对低层空气述动的阻挡作用,使得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1季风:在大范围区城,冬、夏季盛行,风向相反或近于相反的风,称为季风。
2.季风的形成:冬季,欧亚大陆气温低,太平洋气温高,风从中国大陆吹向太平洋;夏季,欧亚大陆气温高,太平洋气温低,风从太平洋吹向中国大陆。
中国东部的季风就这样形成的,世界上季风区域分布很广,其中以亚洲季风最强盛,范围最广1.气候变化的重要标志:气温变化。
2.近百年来全球气温的变化:近百年来的仪器观测记录表明,近现代全球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
气候表现出波动变化的特点,目前,全球气温正处于逐渐升高的过程中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1.有利影响: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大面积农业灌溉等都能改良局部地区的小气候,增加湿度和降水量,减轻旱涝灾害的危害。
2.不利影响:毁坏森林、排放大量有害物质等会造成气候恶化。
3.温室效应:人类现代工业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煤、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大量消耗,以及森林的大幅度减少,使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不断增加,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加速了全球气候的变暖趋势,这种现象称为温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