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测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168.50 KB
- 文档页数:8
2010-2011学年度九年级语文检测试卷1、阅读下列文字,按要求答题(4分)春夏秋冬,四季轮回,多少故事在雨天生动演绎.,多少快乐在(xī)戏中尽情绽放,多少温情在雨伞下默默传递,多少(chōng)憬在寂静中悄.然孕育……(1)根据拼音写汉字:(xī)戏(chōng)憬(2)给加点字注音:演绎.悄.然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项是()(2分)A.这座寺庙经过数月的修缮,如今已整修完毕。
整座庙宇看上去古朴庄严,惟妙惟肖。
B.冬去春来,夏隐秋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变化无常。
C.每逢节假日,中央大街两旁的店铺,就会顾客盈门,生意葱茏。
D.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
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3、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大家通过读书和举办讲座等形式开展活动,这对于推动全民族养成读书,提倡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将起到促进作用。
B.知识产权制度的有效地得以实施,特别是建立与完善,需要相应的经济和制度基础。
C. 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D. 目前,药监、工商等部门尚未对强生等产品的安全性做出回应。
4、根据提示默写(1分×8)(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心系苍生,胸怀天下,“,”,令人敬仰。
(2)《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3)《与朱元思书》一文以“,”写江水的澄澈,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4)秋天是美丽的季节,常引发诗人写景抒情。
请写出古诗词中与秋天有关的句子:,。
(写出连续的两句)5、请在下面的文字中,选出关于“杰出人才”的一个关键词语。
____ ____(2分)一个暮气沉沉的人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一个杰出的人才,必定是充满激情的。
他会时刻为自己的目标心潮澎湃,时刻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他总是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了忘我的崇拜和狂热,充满了无上的光荣感。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2021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检测卷一、根底整合〔14分〕1、读下面的句子,根据拼音提示,把正确的汉字依次填写上在下面括号里。
〔2分〕文言文翻译的根本要求是“信〞“达〞“雅〞。
信,就是要准确,尽量忠实于原文,不wāi()曲,不遗漏;达,即要通顺,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不生搬硬tào,没有语病;雅,即要优美,争取做到qiǎo()词造句生动传神,富有yùn()味。
翻译时一般以直译为主,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意译。
详细方法可概括为五个字:留、调、换、补、删。
1、写出下面历史人物相关的成语,再另选一个历史人物,并写出相关的成语。
〔3分〕①吕蒙——②曹刿——③〔〕——3.下面一段话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改正。
〔2分〕日前,a老鼠爱大米这首在网络上风行大街小巷的歌曲在向阳吃了“闭门羹〞。
因为担忧歌词低俗,对学生有不良导向,制止在校传唱此类歌曲。
b此举在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轩然大波。
———————————————————————————————————————————————————————————————————4.⑴以下对联写的是哪处名胜?把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4分)①少室山下林静,五乳峰前钟馨悠〔〕②朱仙镇血战丧敌胆,风波亭长恨遗千秋〔〕③歌吟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④定三分,烧博望,出祁山,大名不朽;气周瑜,屏司马,擒孟获,千古流传〔〕A.杜甫故居B.汤阴岳飞庙C.卧龙岗D.嵩山少林寺5.以下两小题,难度各异,请任选一题答题。
〔3分〕(1)长篇小说水浒传塑造了众多的英雄好汉形象,其中你印象深入的一个人物是谁他有什么故事家喻户晓(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儒家的诗人接物之道,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这句话。
请写一段话阐述自己的观点,不少于50字。
二、古诗文默写。
(10分)6、根据课文默写。
(1)君子成人之美,。
论语(2)士不可以不弘毅,。
第七单元单元测试题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4分)1.下列各项中注音有误的一项是()(2分)A.寝衽.(rèn)苟.得(gǒu)庖丁(páo)三省.吾身(xǐng)B.蹴.尔(cù)殴.击(ōu)骈.死(pián)不思则罔.(wǎng)C.不屑.(xiè)弘.毅(hóng)妻妾.(qiè)不亦说.乎(shuō)D.得兼.(jiān)舞.雩(yú)不愠.(yùn)美不外见.(xiàn)2.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B.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D.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3.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订鬼”的意思是订正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对鬼的认识。
B.《鱼我所欲也》提出了“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告诉人们要辨礼义,要有“羞恶之心”。
C.“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告诫我们年轻人要抓紧时间学习,切不可虚度光阴。
D.“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喻指收复中原的愿望就像东去的流水,可望而不可即。
为人心所向,投降势力不可阻挡。
4.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A.《订鬼》选自《论衡》,作者王充,东汉时期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
B.《马说》作者韩愈,是宋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孟子,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孟子》一书记录了孟子及部分弟子的言论和活动,是儒家的经典。
D.孔子,春秋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被后人称为圣人,《论语》主要内容是记录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宋朝朱熹把《孟子》《论语》《大学》和《中庸》合称为《四书》。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湖南卫视于第四季重磅推出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再掀收视狂潮,节目形式、内容十分活泼。
B.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家长只有严于律己,树立正面形象,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才能避免孩子今后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010年长宁区初三语文质量检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27题。
2.请将所有答案做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
做在试卷上一律不计分。
一、文言文(42分)(一)默写(18分)1.,雪尽马蹄轻(《观猎》)2.无边落木萧萧下,。
(《登高》)3.,小桥流水人家。
(《天净沙·秋思》)4.云中谁寄锦书来?,月满西楼。
(《一剪梅》)5.坐潭上,,寂寥无人。
(《小石潭记》)6.,思而不学则殆。
(《孔孟论学》)(二)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第7—8题(4分)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7.“泪空流”的“空”字用得很精妙,既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和,也表达了作者对南宋朝廷的不满和愤慨。
(2分)8.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当年……梁州”两句,是词人回想自己当年心怀壮志,投笔从戎,奔赴前线的情景。
B.“关河……貂裘”两句,语势急转直下,与前两句形成强烈落差。
C.“胡未灭……泪空流”三句,步步紧逼,声调短促,感情浓烈。
D.“此生……沧洲”三句,表现出作者虽然已是暮年,但仍然壮心不已,充满豪情壮志。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9—11题(8分)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9.上文选自《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号醉翁,晚年号。
我们在教材中还学过他的文章《》(2分)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11.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文描写山水之美,为后文“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作了铺垫。
2010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七)注意事项:1.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题过程中,你可以随时使用你所带的《新华字典》。
一、语文积累。
(共30分)1.阅读下面诗句,然后完成(1)~(4)题。
(4分)音乐,是跳动的人生,灵魂得到了张扬。
绘画,是理想的人生,美的瞬间加以定格。
舞蹈,是升腾的人生,火焰般地此起彼伏。
书法,。
(1)第二行中,加横线的“瞬”的读音是。
(2)第一行中“张扬”一词的意思是。
(3)第二行中“定格”一词的意思是。
(4)仿照前三行的句子,把第四行句子补写完整。
2.你已经诵读了许多优秀的古诗文,请把下面诗文名句补写完整。
(任意选做6题)(6分)(1)造化钟神秀,。
(杜甫《望岳》)(2),在河之洲。
(《诗经•关雎》)(3),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4)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物是人非事事休,。
(李清照《武陵春》)(6)兴,百姓苦;!(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7)水是眼波横,。
(王观《卜算子》)(8)月落乌啼霜满天,。
(张继《枫桥夜泊》)(9)好风凭借力,。
(曹雪芹《红楼梦》)(10)学而不思则罔,。
(《论语•为政》)3.请按下面的提示或要求,默写出你所知道的诗文句子。
(课内外均可)( 6分)(1)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表现远大抱负和理想的佳句,如: 。
(2)时代和科技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懂得了环保的重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极为密切的,这一点,古人早给了我们以形象的勾勒,如: 。
(3)我们常用李商隐《无题》中的“,”来赞美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
4.你读过一些课外名著吧,请按提示完成下面的填空。
(3分)(1)《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的人是。
(2)《红楼梦》原名,书中的人物与这个原名关系最为密切。
5.学校要成立“文学社”,同学们都积极参与这项活动。
九年级语文第七单元(问卷)九()班号某某成绩本试卷分问卷和答卷两部分。
全卷满分共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答卷上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年级、班级、学号、某某等。
2. 答题时,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的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书写,在问卷上作答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上交答卷,问卷自行收回保管。
一、积累运用(25分)内容默写。
(13分)(1)辛弃疾《菩萨蛮·书某某造口壁》:中借流水比喻军民抗敌收复失地之心的诗句是:,。
(2)孔子认为对待先进和落后的态度应该是:“,”(3)《约客》生动刻画主人等客的心境的诗句是:,(4)《论语》十则中,孔子认为有一句话可以拿来作为终生遵守的准则,它是。
(5)终于等到了放假的日子,车站里挤满了回乡的游子,一如杜甫笔下《闻官军收某某某某》的诗句“,”。
(6)默写韦应物(《某某西涧》),。
,。
2. 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2分)A、士不可以不弘毅(抱负远大,意志坚强)B、万钟于我何加焉(增加,指带来好处)C、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显露)D、不以千里称也(称号)3.朗读下面句子,句中语意停顿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舍鱼而取/熊掌者也B、滕子京/谪守巴陵郡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D、吾日三省/吾身4.下列选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莫春者,春服既成。
B.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
C.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D.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
“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2分)A.策之不以其道。
B.犹伯乐之见马,庖丁之见牛也。
C.则谓鬼持箠、杖殴击之。
D.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下列句子中,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第七单元检测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积累(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A.自省.(xǐnɡ)蹴.尔(cù) 不屑.(xiè) 曲肱. (hōng)B.寝衽.(rèn) 庖.丁(báo) 杖殴.(ōu) 相.马(xiànɡ)C.把椎. (zhuī) 笃.志(sháo) 鹧.鸪(zhè) 食.马者(sì)D.骈.死(pián) 所恶.(wù) 槽枥.(lì) 喟.然(kuì)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 2分)⑴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⑵万钟于我何加.焉:⑶则梦见夫人据.案其身:⑷策之不以其道.:3.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皆人思念存想之所致也C.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D.食之不能尽其才4.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A.《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
B.《鱼我所欲也》是运用对比的手法,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舍生取义”。
C.《订鬼》一课的观点是世上无鬼。
作者根据科学知识,提出无神论的观点,有力地批评了迷信鬼神的观点。
D.《马说》揭示了人才被埋没的根源,在今天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5.古诗文默写。
(6分)⑴君子成人之美,。
(《〈论语〉十则》)⑵白日放歌须纵酒,。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⑶,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⑷夜来城外一尺雪,。
(白居易《卖炭翁》)⑸,,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则)⑹李清照《如梦令》中表现女主人生活闲适的句子是:。
6.我国在世界上多个国家建设了以开展汉语教育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孔子学院”。
目前全球有81个国家共建立了256所孔子学院。
下面是孔子学院的标识,请你概括其内容和含义。
(3分)【注:图为鸽子和地球的简图。
》》》》》》》》》积一时之跬步臻千里之遥程《《《《《《《《《《《《马明风整理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七单元检测题
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面各项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弘.毅(hóng)蹴.尔(cù)殴.击(ōu)喟.然(kuì)B.弱冠.(guān)荒诞.(dàn)箠.杖(chuí)避患.(huàn)C.舞雩.(yú)骈.死(pián)槽.枥(cáo)不屑.(xiè)D.寝衽.(rèn)涕.泪(tì)纻.衣(zhù)庖.丁(páo)2.下面加点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3分)A.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顾玩.所见(欣赏,玩味)病者困剧.(厉害,严重)
B.不处.也(据有,取)精.念存想(专一,纯正)是.马也(这样)C.妄.见之也(荒诞,无根据)俱用.精神(用来)可怜..无数山(可惜)D.吾与.点也(赞赏)何以效.之(验证)漫.卷诗书(随便)3.依次填入下面的各句中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中国如今并不缺少钱,也不缺少之乐的专家,缺少的应是“忧患哥”这样的忧患意识。②美国为了拯救汽车业,在丰田汽车上大做文章,让丰田总裁在美国国会任由指责,并鞠躬道歉,实施了世界上最的贸易保护。③在几位高举中国国旗的女士指挥下,数百名头戴红色帽子的中国工人地排队等候,他们是那么井然有序,同任何在梵蒂冈参观的旅游团队没什么两样。A.鼓噪耸人听闻鸦雀无声B.鼓动耸人听闻循规蹈矩C.鼓动骇人听闻循规蹈矩D.鼓噪骇人听闻鸦雀无声4.下面句中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赵氏孤儿》的伟大之处在于程婴“轻生死,重然诺”的舍生取义....的中国式精神信条。B.,“十二五”节能减排任重道远....,审计机关将择机开展节能减排跟踪审计调查,促进“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实现。C.以第三批全国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为题材,撰写出版报告文学集,录制播出系列广播剧,用道德榜样激发人们的道德意识,树立见贤思齐....、争当道德模范的社会风气。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语文九年级(上)第七单元检测题 (总分100分,检测时间120分钟) 班级 学号 姓名 得分 一、基础知识(18分) 1、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组。(2分) A、吾日三省.吾身(xǐng) 蹴.尔而与之(cù) B、宋之疱.丁学解牛(páo) 才美不外见.(xiàn) C、夫子喟.然叹曰(wèi) 所识穷乏者得我欤.(yú) D、故得病寝衽.(rèn) 骈.死于槽枥之间(pián) 答:( ) 2、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2分) A、士不可以不弘毅.. (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B、万钟于我何加.焉 (增加,指带来好处) C、夫精念存想,或泄.于目 (显露) D、不以千里称.也 (称号) 答:( ) 3、选出对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理解不当的一项。(2分) A、觉见卧闻,俱用.精神 (使用) B、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表推测、反问语气) C、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由于) D、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如果) 答:( ) 4、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2分) A、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是.亦不可以已乎 C、万钟于.我何加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D、子曰:富而.可求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答:( ) 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2分) A、病痛恐惧,妄见之.也。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C、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D、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答:( )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6、选出对下面几个句子意思翻译正确的一项。(2分) A、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译文: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个君子。孔子说:“先把要说的话说出来,然后再付诸行动。” B、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文:日行千里的马,一顿喂养或许要用它一石谷子。 C、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译文:所以,(人们)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人们)厌恶的事情,有比死亡更厉害的。 D、畏惧则存想,存想则目虚见。 译文:害怕就会产生想法,产生想法眼睛就什么也看不见。 答:( ) 7、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2分) A、《论语》是先秦诸子散文之一,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B、孟子,战国时伟大的思想家,被尊奉为“亚圣”,是道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C、杜甫,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D、《马说》的作者韩愈,唐朝文学家,人称韩昌黎,“唐宋八大家”之一。 8、默写填空。(4分) ①如果人人都多为他人着想,做到“ , ”,那么构建和谐社会的愿望就能早日实现。(用《〈论语〉十则》中的语句填空) ②《〈论语〉十则》中表述孔子听了美好音乐的感受的句子是“ , ”。由此赞叹音乐创作的高妙“ ” ③《约客》一诗中点题和生动刻画主人约客久等不至心境的语句是: , 。 ④《滁州西涧》中“ ”一句创设了一种幽静、恬淡的情境。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9—15题。(16分)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应是绿肥红瘦。
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 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 山深闻鹧鸪。 9、《如梦令》的作者 ,号易安居士。《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的作者是 。二人同为 朝词人。前者的词风比较委婉细腻,是 派的代表人物;后者与同一朝代的苏东坡,并称“ ”,词风则比较豪迈慷慨,是 派的代表人物。(3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①应是绿.肥红.瘦。 绿: 红: ②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余: 鹧鸪: 11、翻译下列句子。(3分) ①昨夜雨疏风骤。 译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译句: 12、《如梦令》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心态?(2分) 答: 13、“山深闻鹧鸪”一句有何象征意义?(2分) 答:
14、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2分) 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里只运用了反复、借代两种修辞方法。 B、“西北望长安”中的“长安”不是实指长安,这里借指宋的故都汴京。这句的意思是向西北方遥望故都汴京,隐喻作者的感情。 C、《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中,“菩萨蛮”是词牌名,“书江西造口壁”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是题目。 D、《如梦令》写一位贵族少女怜花惜春的感情,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关怀,曲折地反映出一种悠闲、淡雅的生活情趣。《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是词人抚今追昔、即景明志之作,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和坚定的报国志向(表达了词人忠于南宋的抗金决心)。 15、对“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郁孤台下清江的水缓缓流淌,这中间混和着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形象地描绘了江水和血水、泪水混在一起的情景。 B、江西赣州赣江的水长年流淌着,这中间有着多少百姓的血和泪水啊。极力表现清水含着血和泪的事实。 C、郁孤台下赣江水清清的,长年流淌着,中间融汇了多少历史的血泪。江水本是清的,诗人写水中充满了血泪是极言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D、郁孤台下长江清澈的水滚滚向东流,那江边有多少拉船的纤夫眼泪汪汪地走啊! (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16—20题。(10分,每小题2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使下襄阳向洛阳。 16、从字数格律看,本诗是一首 。 17、首联主要写的是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清息时 的情形。 18、颔联、颈联写了全家人 的情形。 19、尾联写出了诗人 的心情。 20、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地表现了诗人忽闻喜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抒写了一个“喜”字。 B、一个“满”字,表现了诗人高兴得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刻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写出了自己在欢庆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表明从“洛阳”到“襄阳”已改换了陆路。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完成21—25题。(16分)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也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①所欲有甚于.生者。 于: ②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生: ③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蹴尔: ④向.为身死而不受。 向: ⑤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得: ⑥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心: 2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3分) ①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句: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句: 2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故不为.苟得也 今为宫室之美而为.之 B、舍生而.取义者也 任重而.道远 C、所恶.有胜于死者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义,亦我所欲.也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24、填空(6分,每空1分)。 ①文中“所欲有甚于生者”是指 ,“所恶有甚于死者”是指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不为也。”句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知识改变命运 中“由是”应解释为 ,“不用”“不为”等指的是 ②《孟子·滕文公章句下》中“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论证第一段中“ ”这句话。 ③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 。 2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第一段分三层。第一层用了比喻和分析推理,从正面立论,确立了论点:舍生取义,为义而不避死;第二层用假设论证,进一步从反面强调为了“义”可以“不用”“生”,为了“义”也可以“不”“避患”;最后一层强调了“义”的思想境界是人人都有的,只是道德高尚贤明的人没有丧失罢了。全段用了设喻论证、分析论证、层进论证(逐层深入)的方法。 B、第二段举例论证,在接受那些关乎生命的东西时,也不能忍受羞辱。从而论述舍生取义是人的本性。 C、第三段也是举例论证,接受那些优厚的俸禄也要讲“礼义”。本段从反面论证舍生取义就不失其本性。 D、全篇的主要思想就是说,人不应该为物质利益所迷惑而失其本性,应有羞辱之心,应该舍生取义。 三、写作(任选一题)(40分) 26、再有半年,我们将离开哺育我们成长的母校,回顾初中生活,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谈一谈你此时此刻真实的感受。 27、当今社会,竞争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商业上、学习上、工作中,竞争或明或暗,时隐时现,请以“面对竞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内容有条理,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