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X年最新儿童病毒性脑膜炎诊断及治疗标准流程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7
儿童化脓性脑膜炎诊疗规范【概述】化脓性脑膜炎也称细菌性脑膜炎(简称化脑),是化脓性细菌所致的软脑膜、蛛网膜、脑脊液及脑室的急性炎症反应,是婴幼儿时期较为严重的颅内感染性疾病。
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
(一)病原菌常见的病原菌有脑膜炎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等。
新生儿化脑的常见致病菌是大肠杆菌、B 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葡萄球菌;婴幼儿多为B型溶血性流感杆菌、肺炎链球菌;学龄前和学龄儿童以奈瑟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多见。
B型噬血流感杆菌脑膜炎好发于春、秋季,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常缺乏明显的季节特点。
(二)病理与病理生理脑组织表而、脑池及蛛网膜下腔、脊髓表面可见炎性渗出物。
病变极期伴有浅表皮层肿胀,脑实质受累,病程的第2-3周,可见软脑膜纤维化。
细菌侵及脉络丛或室管膜可见脑室炎。
血管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脑梗死。
常见脑水肿和颅压高,重者甚至脑疝。
感染至脑膜炎一般经过以下四个过程:①上呼吸道或皮肤等处的化脓菌感染;②致病菌由局部感染灶入血(即菌血症或败血症);③致病菌经血循环波及脑膜;④致病菌的繁殖引起脑膜和脑组织的炎症病变。
少数可经头面部软组织感染、鼻窦炎、中耳炎、皮毛窦感染、颅底骨折或脑脊膜膨出继发感染等。
【临床表现】(一)起病与病程1.急骤起病,见于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的暴发型,迅速出现休克、皮肤紫癜或瘀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及中枢神经系统症候,可在24小时内死亡。
2.急性起病,多数化脑的起病方式,常见于流感杆菌及肺炎双球菌脑膜炎.可见于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的普通型。
3.隐匿起病:多见于新生儿或小婴儿化脑,症状和体征不典型。
体温不升、呼吸节律不整、心率减慢、拒乳、黄疸加重等非特异性症状,前囟张力增高,易延误诊治。
(二)非特异性全身症候常见发热、呼吸道感染症状、皮肤出血或紫癜等。
小婴儿化脑早期可出现易激惹、烦躁哭闹、眼神呆滞等。
(三)中枢神经系统表现1. 脑膜刺激征:包括颈项强直、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等。
儿童脑膜炎如何判断并治疗宝宝的脑膜炎脑膜炎是一种严重的脑部疾病,其特点是脑膜的炎症。
儿童脑膜炎是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若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如何判断并治疗儿童脑膜炎对于保护宝宝的健康至关重要。
一、脑膜炎的症状和体征1.头痛和发热:儿童脑膜炎的典型症状之一是突然出现的剧烈头痛和高热。
宝宝可能会表现出明显的疼痛和不适,头痛以及发热会持续较长时间。
2.呕吐:儿童脑膜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剧烈的呕吐,与感冒等其他情况不同,这种呕吐是持续的,并且伴随着头痛和发热。
3.颈部僵硬:患有脑膜炎的宝宝在颈部会出现僵硬的情况,即不能自由地将头部向前伸展。
当试图扩张宝宝的颈部时,会感到明显的抵抗。
4.意识改变:脑膜炎会影响宝宝的神经系统,导致意识改变。
宝宝可能会表现出嗜睡、烦躁不安、抽搐等症状。
5.皮疹:部分脑膜炎患者可能会出现皮疹,在身体的不同部位上出现红斑或紫红色皮疹,这是细菌性脑膜炎的常见体征。
二、如何判断儿童是否患有脑膜炎1.观察症状和体征:如果宝宝出现上述提到的头痛、发热、呕吐、颈部僵硬、意识改变以及皮疹等症状,特别是出现多个症状同时存在,就需要考虑宝宝是否可能患有脑膜炎。
2.咨询医生:在怀疑宝宝患有脑膜炎时,及时咨询医生是至关重要的。
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包括观察宝宝的症状和体征,进行脑脊液检查等辅助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针对儿童脑膜炎的治疗方法1. 医院就诊:如果怀疑宝宝患有脑膜炎,家长应立即就医,并将宝宝送往医院。
脑膜炎需要在医院进行治疗,专业的医生和设备可以提供更有效的救治。
2. 抗生素治疗:如果脑膜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会根据细菌的类型进行抗生素治疗。
常见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药物。
抗生素的使用需要严格按照医嘱进行,疗程通常为7-14天。
3. 对症治疗:除了抗生素治疗外,医生还会对症进行治疗,如对症处理高热、头痛和呕吐等不适症状,保持宝宝的水电解质平衡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6884—1997^~`前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Neisseria meningitidis,Nm)通过呼吸道传播所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与流行,患者以儿童为多见,流行时成年人发病亦增多。
人受Nm感染后大多数表现为鼻咽部带菌状态,只有少数成为流脑患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性高热、头痛、呕吐、皮肤和粘膜出血点或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此外,Nm也可不侵犯脑脊髓膜,仅表现为败血症,病重者可呈暴发型发作。
为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认真做好流脑流行病学监测与控制的工作,预防此病发病大幅度回升,控制其流行,特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B为标准的附录;附录C、D、E和F皆为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佑安医院和北京市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胡绪敬、徐莲芝、吴贵坤。
本标准委托技术归口单位卫生部传染病防治监督管理办公室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流脑的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各类医疗保健、卫生防疫机构和人员对流脑病例诊断、报告与处理。
2 诊断原则2.1 应根据流行病学资料和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结果做出临床诊断。
2.2 确诊需要培养Nm或检测Nm群特异多糖抗原或Nm的DNA特异片段或检测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抗Nm特异抗体。
3 诊断标准3.1 流行病学史在冬春季节和流行地区内,儿童患病者最为多见。
有些患者在发病前7天有明显密切接触史。
3.2 临床表现3.2.1 突然寒战、高热、恶心、呕吐、流涕、鼻塞、咽痛、全身疼痛、头痛加重。
3.2.2 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皮肤发花并有散在的小出血点、唇周及指端青紫、唇周单纯疱疹。
3.2.3 烦躁不安、谵妄、昏迷或惊厥。
3.2.4 皮肤、粘膜瘀点典型或融合成瘀斑,血压明显下降、脉搏细速、脉压差缩小。
急性病毒性脑膜炎诊疗指南【概述】病毒性脑膜炎(viral meningitis)是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 meningitis)最常见的病原,约70%的无菌性脑膜炎病例为病毒感染所致。
病毒性脑膜炎是全身病毒感染经血行播散至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果,多数病例发生于儿童和年轻人,夏秋季较多。
50%~80%的病例由肠道病毒如柯萨奇病毒、ECHO病毒和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2型、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和腺病毒是较少见的病因。
【临床表现】(一)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表现急性起病,一般为数小时,出现发热(38~40℃)、畏光和眼球运动疼痛、肌痛、食欲减退、腹泻和全身无力等病毒感染的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剧烈头痛、呕吐和轻度颈强直等脑膜刺激征,本病Kernig征和Brudzinski征在病毒性脑膜炎时常可缺如。
可有一定程度的嗜睡和易激惹,但易被唤醒,唤醒后言语仍保持连贯。
若出现更严重的神志障碍或神经系统局限性体征或癫痫发作,则意味着脑实质受侵犯,应诊断为脑膜脑炎。
病毒性脑膜炎一般症状轻微,病后几天后开始恢复,多数2周内痊愈。
少数患者的不适和肌痛可持续数周。
(二)病毒所致的非脑膜炎临床表现某些病毒可有特定症状和体征,如皮疹多见于肠道病毒,多呈非瘙痒性红斑和丘疹,局限于头颈部,儿童多见;咽黏膜灰色水疱疱疹咽炎见于A组柯萨奇病毒,胸膜痛、臂丛神经炎、心内膜炎、心肌炎和睾丸炎是B组柯萨奇病毒感染的特征,颈背和肌肉疼痛应疑及脊髓灰质炎,下运动神经元性肌无力可发生于ECHO和柯萨奇病毒感染,但不严重且为暂时性,非特异性皮疹常见于埃可病毒9型,腮腺炎、睾丸炎和胰腺炎是腮腺病毒感染的特征,但应注意B组柯萨奇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和淋巴细胞性脉络丛脑膜炎病毒感染也可引起睾丸炎。
【诊断要点】(一)诊断根据急性起病的全身性感染中毒症状、脑膜刺激征、CSF 淋巴细胞轻中度增高、血白细胞数不增高等,并排除其他病因的脑膜炎,确诊需CSF病原学检查。
儿童病毒性脑炎 (2021年版)一、病毒性脑炎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轻中度〕ICD-A86.x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嗜睡、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象。
3.脑电图〔EEG〕可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
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5.抗生素治疗前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到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2.对症治疗:高热时降温,惊厥时止惊、降颅压防止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抗病毒治疗。
4.必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
5.必要时应用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药物6.必要时针灸、康复等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轻中症2-3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卫生部疾病编码ICD-A86.x00病毒性脑炎。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工程。
1.必需的检查工程:〔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4〕脑电图;〔5〕头颅CT/MRI;〔6〕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涂片、培养、病毒性抗体〕。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工程:〔1〕血气分析、血乳酸、血氨、自身抗体、甲状腺相关抗体;〔2〕血、脑脊液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3〕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病毒性脑炎诊疗规范
病毒性脑炎是指由多种病毒引起的颅内急性炎症。
若病变主要累及大脑实质,则以病毒性脑炎为临床特征。
若脑膜和脑实质同时受累,此时称为病毒性脑膜脑炎。
大多数患儿病程呈自限性。
【诊断标准】
(一)病毒性脑膜脑炎
急性起病,或先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前驱传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倦怠、嗜睡。
年长儿会诉头痛,婴儿则烦躁不安,易激惹。
一般少有严重意识障碍和惊厥。
可有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
病程大多在1~2周。
(二)病毒性脑炎
急性起病,大多患儿主要表现为发热、反复惊厥发作,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及颅内压增高症状。
可有精神情绪异常、瞳孔不等大、呼吸节律改变,甚至脑疝。
部分患儿可有偏瘫,病理征阳性。
病情严重可有失语、多汗、流涎、瘫痪等后遗症。
病死率较高。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可正常,淋巴细胞可增多。
2.脑脊液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分类计数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后期以淋巴细胞为主。
蛋白大多正常或稍增高,糖含量正常。
3.头颅CT、MRI可有异常。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应以高热、惊厥及呼吸衰竭三关为中心的综合治疗与良好的护理。
成人补液量1500~2000ml/d,保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保证热量。
(一)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合理营养。
(二)控制脑水肿和惊厥。
(三)呼吸道和心血管功能的监护与支持。
(四)抗病毒治疗。
儿童脑膜炎的常见病症状和治疗方法脑膜炎是指脑脊液和脑膜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它可以分为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膜炎两种类型。
其中,儿童脑膜炎是儿童常见的重要感染性疾病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儿童脑膜炎的常见病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常见病症状儿童脑膜炎的症状通常会在感染后2-3天出现,并且会逐渐加重。
下面是儿童脑膜炎常见的病症状:1. 高热:儿童脑膜炎患者往往会出现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并持续较长时间。
2. 头痛:儿童脑膜炎的患者往往会出现剧烈的头痛,疼痛感常常集中在前额和枕部。
3. 全身不适:儿童脑膜炎患者会出现全身疲乏、乏力、食欲减退等不适症状。
4. 呕吐和恶心:儿童脑膜炎的患者也常常会伴随呕吐和恶心的感觉。
5. 颈部僵直:这是儿童脑膜炎的一个重要表现,患者在躺下时会出现无法完全将下巴贴近胸部的现象。
6. 光过敏:许多儿童脑膜炎的患者对光线会有过敏反应,甚至会感到眼睛疼痛。
二、治疗方法1. 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对于细菌性脑膜炎引起的感染,通常需要使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
医生会根据细菌的类型和药物的敏感性来选择最合适的抗生素,常见的选择包括头孢菌素、庆大霉素等。
在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对症处理,如降温、解热、止吐等。
2. 病毒性脑膜炎的治疗:病毒性脑膜炎通常没有特定的药物治疗方法,因为大多数病毒性脑膜炎是自限性的,即病程会在一定时间内自行缓解。
治疗主要集中在对症处理上,如控制体温、补充高能量、多饮水、休息、补充维生素等。
3. 对症治疗:除了针对疾病本身进行治疗外,儿童脑膜炎患者还需要进行对症治疗。
例如,对于出现高热的患者,需要进行降温措施,如使用退烧药物、温水擦浴等。
对于头痛和颈部僵直的患者,可以给予止痛药和肌肉松弛剂。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注意提供充足的休息和适当的营养。
4. 康复护理:对于儿童脑膜炎的康复护理十分重要。
康复护理包括加强营养、提供充足的休息、进行适当的体力锻炼等。
此外,及时进行康复评估,对患者进行语言和运动功能等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和提高患者的身体机能。
儿童病毒性脑炎(2016年版)
一、病毒性脑炎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轻中度)ICD-A86.x00。
(二)诊断依据。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及《儿科学》(第8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2.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喷射性呕吐、抽搐、嗜睡、意识障碍和/或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等脑实质受损征象。
3.脑电图(EEG)可显示局灶性或弥散性异常。
4.头颅CT/MRI检查可显示脑水肿、局灶性或弥漫性病变。
5.抗生素治疗前腰穿检查脑脊液压力正常或升高,白细胞和蛋白质正常或轻到中度增高,糖和氯化物正常;无细菌、结核菌和真菌感染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
2.对症治疗:高热时降温,惊厥时止惊、降颅压防止脑水肿、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抗病毒治疗。
4.必要时糖皮质激素治疗。
5.必要时应用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药物
6.必要时针灸、康复等综合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轻中症2-3周。
(五)进入临床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卫生部疾病编码ICD-A86.x00病毒性脑炎。
2.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临床路径流程。
(六)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沉;
(3)心电图和X线胸片,并根据病情复查;
(4)脑电图;
(5)头颅CT/MRI;
(6)脑脊液常规、生化及病原学检查(涂片、培养、病毒性抗体)。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血乳酸、血氨、自身抗体、甲状腺相关抗体;
(2)血、脑脊液自身免疫性相关抗体
(3)并发其他感染患者行分泌物或排泄物细菌/真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七)选择用药。
1.抗病毒药物:阿糖腺苷、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或利巴韦林等。
2.合并细菌感染时应用抗生素。
3.渗透性脱水利尿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和速尿等。
4.抗癫痫药物:频繁痫样发作者依据癫痫发作类型选用。
5.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或甲基强的松龙等。
6.保护脏器功能、营养神经药物
7.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相关药物。
(八)出院标准。
1.病情平稳,神经功能缺损表现有所好转或基本恢复。
2.并发症得到有效控制。
(九)变异及原因分析。
重症病毒性脑炎或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出现呼吸肌麻痹,需机械通气治疗;频繁癫痫持续发作;深昏迷;严重感染等并发症须进入
ICU治疗。
二、病毒性脑炎临床表单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病毒性脑炎(ICD- A86.x00)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年月日标准住院日:2–3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