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姓埋名三十年导学案20
- 格式:doc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2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同名21588)《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撤”等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积累“渺小”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读文,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王承书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探究1.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读一读。
(自理教学:“隐”字、“埋”字)2.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3.教师把题目补充完整,引导质疑。
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⑴谁隐姓埋名三十年?⑵这个人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⑶这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个人都做了什么?(从题眼“隐姓埋名”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二、读文释疑,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用笔画出来。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集体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⑵教师进行再强调:这些词语中那些字容易读错,那些字易写错,你有什么好办法可区别或识记。
字音:“撕、忱、撤、拆、署、昼、眈、键、炼”。
字形:“毁、拆”;注意区别“撒”和“撕”、“署”和“暑”、“炼”和“练”的区别。
⑶教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指名读。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
3.指名反馈,解决课前留下的问题:谁隐姓埋名三十年?(王承书)4.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
王承书,女、理论物理学家。
湖北武昌人。
1934午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
1941年留学美国。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隐姓埋名三十年》语文教案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隐姓埋名三十年》语文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识撤等5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积累渺小等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读文,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4.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有关的词语。
教学难点:理清文章的条理,理解隐姓埋名的不容易,以及王承书隐姓埋名的坚定和原因。
教具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2.搜集王承书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质疑探究1.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读一读。
(自理教学:隐字、埋字)2.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隐瞒自己的真实姓名,不让别人知道。
)3.教师把题目补充完整,引导质疑。
4.学生质疑,教师归纳。
⑴谁隐姓埋名三十年?⑵这个人为什么要隐姓埋名三十年?⑶这三十年的时间里这个人都做了什么?(从题眼隐姓埋名入手,引导学生质疑,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二、读文释疑,整体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⑴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⑵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可以在文中直接找到答案的,用笔画出来。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
⑴教师出示生字词语,集体读一读指名读一读。
⑵教师进行再强调:这些词语中那些字容易读错,那些字易写错,你有什么好办法可区别或识记。
字音:撕、忱、撤、拆、署、昼、眈、键、炼。
字形:毁、拆;注意区别撒和撕、署和暑、炼和练的区别。
⑶教师再次出示词语卡片,开火车指名读。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⑷集体再读,巩固认读。
3.指名反馈,解决课前留下的问题:谁隐姓埋名三十年?(王承书)4.引导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王承书资料。
王承书,女、理论物理学家。
湖北武昌人。
1934午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6年获该校研究院硕士学位。
1941年留学美国。
l944莸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院哲学博士学位。
曾任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员。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4 隐姓埋名三十年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篇精读课文以在祖国核武器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感人事迹。
“淡泊名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王承书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隐姓埋名三十年。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在教学本课时,要注意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学习方法,生字词以自学为主,适当加以点拨,及时进行练习巩固。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先从整体上把握,看课文讲了王承书的哪些事迹,哪些部分是写她“隐姓埋名”的事迹。
再读课文,把王承书再次放弃名利、一心研制核武器作为重点,同时注意文中是怎样讲她第一次放弃名利的。
在这一过程中,抓住让学生深受感动的语段,特别是在记叙过程中议论的语句,着力于朗读指导,并适时背诵。
在学习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一边默读一边批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1.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
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探究(一)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齐读。
(二)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语文(S)教学设计教 材:语文(S)五年级下册课 文:24 隐姓埋名三十年板 块:教学设计—教案设计思路:这篇精读课文以在祖国核武器战线上默默无闻工作的科学家为题材,介绍了著名女科学家王承书的感人事迹。
“淡泊名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王承书真正地做到了这一点,为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隐姓埋名三十年。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了一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在教学本课时,要注意运用前面所学到的学习方法,生字词以自学为主,适当加以点拨,及时进行练习巩固。
在理解课文内容时,先从整体上把握,看课文讲了王承书的哪些事迹,哪些部分是写她“隐姓埋名”的事迹。
再读课文,把王承书再次放弃名利、一心研制核武器作为重点,同时注意文中是怎样讲她第一次放弃名利的。
在这一过程中,抓住让学生深受感动的语段,特别是在记叙过程中议论的语句,着力于朗读指导,并适时背诵。
在学习方法上,注意培养学生的默读能力,一边默读一边批注,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帮助学生会认“撤、刊、署、炼、熠”;会写“渺、购、忱、撕、毁、撤、拆、键、刊、署、炼、昼”;理解“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隐姓埋名、不假思索、欢欣鼓舞、熠熠生辉”等词语。
重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课前准备:1.了解中国靠自己的力量成功研制原子弹的历史。
了解那些为研制两弹一星而无私地为祖国奉献自己的科学家事迹。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设计思路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质疑探究(一)教师板书“隐姓埋名”,全班齐读。
(二)指名说说“隐姓埋名”的意思。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下面是关于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 2.体会王承书热爱祖国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 体会她热爱祖国和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根据板书)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24 隐姓埋名三十年》这篇课文,知道王承书为了国家承诺隐姓埋名,放弃一切!放弃一切,隐姓埋名一辈子,对于一位闻名于世的科学家多么不容易,而王承书却不假思索地说:“我愿意!” 师:那么王承书能实现自己隐姓埋名工作一辈子的诺言吗?她是怎样实现自己的诺言的?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12——18自然段) 二、 王承书能实现自己隐姓埋名的诺言吗?哪些句子描写到? 1. 指名学生读。 2. 全班齐读。(朗读感悟) 3. 从这你体会到什么?(感悟:言必行,行必果,诚而有信、不食言) 师:王承书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但是从事这项工作,不但要隐姓埋名,而且责任重大,任务紧迫,更是困难重重。 三、从哪些句子可以感受到这项工作的艰巨,王承书又是怎样克服重重困难的? 1.小组交流。 2.小组代表汇报。 3.出示文段:“为了获取精确数据……三个抽屉。” 师:从“一下一下、不分昼夜、一年多、三个抽屉”。这些词语你体会到什么呢? 4..出示文段:“有时由于研究工作的需要回到北京,她也几乎没有时间和家人团聚,看看自己心爱的正在上小学的儿子。” 师(引导学生想象):难道她不想回家看看儿子吗?难道她不想给儿子做做饭,洗洗衣服,送儿子上学吗?她在干什么? 师:从接受任务到成功爆炸原子弹,三年多的`时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王承书想的是国家,念的是原子弹,唯独没有自己,没有小家。 (体会:王承书为了工作、为了研究原子弹、为了国家王承书没有时间照料自己的家庭、照料心爱的儿子甚至连回家看看的时间也没有。) 四、观看视频 师:王承书的牺牲和努力终于换来了可喜的成绩,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同学们请看视频感受一下。 师: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心里是怎样的感受呢? 生: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心头激动,不禁热泪满面。 五、出示文段:“在举国欢庆的日子里,王承书也抑制不住……默默奉献。” 1.齐读文段。 2.理解“心甘情愿”“默默” 3.练习用“心甘情愿”说一句话。 4.指导朗读,个人读、全班读。(读出:敬佩和赞美之情。) 5.从这你体会到什么? (“心甘情愿”“默默”说明王承书为了祖国遵守诺言是对祖国的热爱以及她淡泊名利默默奉献的品质。) 6.用上“虽然……但……”说一句话。 7.再读文段 六、师: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王承书说什么呢? 七、小结 师:同学们王承书就这样为祖国隐姓埋名三十年直到逝世前,人们才知道她的名字和丰功伟绩。让我们再次以敬佩和赞叹的语气读一读课文最后一段。 八、学了课文你觉得王承书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24 隐姓埋名三十年 放弃名利 热爱祖国 实现承诺 默默奉献 王承书 工作艰巨 淡泊名利 爆炸成功 英名永存
《隐姓埋名三十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撤、刊”等5个会认字,“渺、毁、撤”等12个会写字。
理解“热忱、不分昼夜、隐姓埋名、熠熠生辉”等词语。
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王承书的动人事迹,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这些语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王承书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板书课题,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课文,这是又一个“赤子情怀”的故事。
板书课题《隐姓埋名三十年》二、检查自学情况1.从题目入手,整体把握课文。
昨天,同学们预习了课文,弄清谁隐姓埋名?为什么隐姓埋名?指名答。
2.检查字词的学习情况。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撤走刊物署名提炼关键不分昼夜熠熠生辉(指名读)3.解释学生不理解的词语。
4.积累四字词语。
不假思索闻名于世世人瞩目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毫不犹豫欢欣鼓舞心甘情愿不折不扣默默奉献隐姓埋名熠熠生辉三、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第一部分:(1—3自然段):坚定承诺,为研制原子弹隐姓埋名。
第二部分:(4—8自然段):第一次放弃名利,为建设新中国毅然回国。
第三部分:(9—11自然段):果断受命,解决提炼浓缩铀技术难题。
第四部分:(12—17自然段):隐姓埋名,艰苦工作,迎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第五部分:(第18自然段):中华优秀儿女王承书美名永载史册。
四、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
2.掌握“读读写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24课《隐姓埋名三十年》。
王承书已经闻名于世,但为了报效祖国,为了让中国人扬眉吐气,她毫不犹豫地选择了隐姓埋名,心甘情愿地默默奉献了三十年,直到逝世。
二、精读课文,加深感悟1.王承书隐姓埋名三十年,为了什么?(提炼浓缩铀)2.默读思考:王承书怎样隐姓埋名?围绕隐姓埋名写了她几件事?板书:放弃名利,毅然回国艰苦工作,爆炸成功3.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令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感受。
2018年语文学科五年级导学案课型:精读
主备老师: 班级:组名:学习主人:
24.隐姓埋名三十年
【学习目标】
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她的奉献精神和爱国情感。
(重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自主学习】
第一关:掌握旧知,坚实基础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
渺小热忱掌握采购撕毁关键
刊物署名提炼不分昼夜不假思索
2. 本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第二关:品读感悟,入情入境
1.文中哪句话是王承书实现了自己隐姓埋名的承诺?画出相关语句,在旁边写上自已的体会。
2.王承书在接受了研制原子弹的任务后,遇到了哪些困难?她是如何面对这些困难的?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遇到困难如何应对(在文中画
出相关句子)体会
学法指导:
读:反复读课
文,找出相关句
子
↓
写:用简洁的语
言概括填写
↓
品:抓住重点词
句,细细品读,
你体会到了什
么,并做好批
注。
3.读句子,想想画线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虽然她没能上台领奖,报刊的喜讯中也没提到她的名字,但她还是心甘情愿继续继续隐匿自己的姓名,继续为祖国核武器研制工作默默奉献。
第三关:能力提升拓展延伸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认识了一个________的王承书,像王承书这样默默奉献的爱国英雄,我还认识__________。
【巩固检测】
1.用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1)( )不掌握提炼浓缩铀的技术,()不能制成原子弹。
(2)王承书()没能上台领奖,()她从不抱怨,继续默默工作。
(3)()努力去工作,()能消除她对孩子的思念。
2.把下列句子改为陈述句。
饱受帝国主义欺凌一百多年的祖国,终于有了自己的原子弹,中国人民怎能不欢欣鼓舞呢?
3.学习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今天,学习了《隐姓埋名三十年》这篇课文之后,相信你们对自己的人生又有了不同的想法,请以“我的一生将这样度过”为题,写一篇读书笔记。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