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公共租界
- 格式:doc
- 大小:125.50 KB
- 文档页数:7
百年监狱风云:提篮桥和它关过的大人物来源:时代周报作者:赵妍“远东第一监狱”提篮桥监狱即将搬迁的消息一出,让这座已经有110年历史、闹市中的监狱再一次走进人们的视线。
自1903年5月18日启用以来,到1949年5月间,提篮桥监狱先后经历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日本人、汪精卫政府和国民政府管理统治,监狱最初称“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警务处监狱”,1942年1月改名“上海共同租界工部局华德路刑务所”。
1943年8月,汪伪政府接管,改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管,扔称“司法行政部直辖上海监狱”。
直到1949年上海解放,提篮桥监狱改称“上海市人民法院监狱”。
110年的岁月沧桑,提篮桥监狱见证、并亲历了诸多历史的重大事件。
由中国监狱工作协会监狱史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徐家俊所著的《提篮桥监狱》一书,是国内第一部横向描述提篮桥监狱的纪实读物,也是系统披露提篮桥监狱历史事件的唯一著作。
无论是初建时期先进的“公开招标”模式,还是因监狱特殊建构“从未有犯人逃跑”的显赫记录,以及抗战胜利后关押诸多日军战犯、解放后关押汪精卫政府政要、江青反革命集团骨干等事迹,在监狱史学家徐家俊那里,这座“东方巴士底狱”总有让人说不完的故事。
110年前的“公开招标”历经世事沧桑的提篮桥监狱,时至今日仍屹立不倒,甚至曾在1937年遭遇炮火的轰击,其建筑质量之保障来源于最初的“先进理念”—110年前的提篮桥监狱建筑工程,采用了当下随处可见的“公开招标”模式。
“建筑图纸是由外国人设计的。
经公共租界工部局审定后,在报刊上刊登广告,提出具体要求,进行公开招标。
在规定的时间内,让各营造厂(承建商)投标承揽,将标书寄送到指定地点。
在规定的时间揭标,筛选后选择了信誉良好、报价较低的成泰、建业、三森等营造厂承建。
”徐家俊说,为了保证质量,工部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制约营造厂。
比如“营造厂需要向工部局提交施工保证金,有的事先双方商定一个数目,有的为总施工价款的1/10。
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
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时称江宁)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1842年南京条约内容(1)宣布结束战争。
两国关系由战争状态进入和平状态。
(2)清朝政府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五处为通商口岸(史称“五口通商”),准许英国派驻领事,准许英商及其家属自由居住。
(3)赔款。
清政府向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其中600万银元赔偿被焚鸦片,1200万银元赔偿英国军费,300万银元偿还商人债务。
其款分4年交纳清楚,倘未能按期交足,则酌定每年百元应加利息5银元。
(4)割地。
割香港岛给英国,英军撤出南京、定海等处江面和岛屿。
(5)废除清政府原有的公行自主贸易制度,准许英商与华商自由贸易。
(6)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与英国商定;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开始丧失。
(7)以口头协议决定中英民间“诉讼之事”,“英商归英国自理”;中国的司法主权开始受到侵害。
(8)中英两国各自释放对方军民。
南京条约背景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闭关锁国,自给自足。
当时世界资本主义迅猛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头号工业强国。
为了掠夺中国的原材料,英国向中国偷运鸦片。
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人民群众强烈要求禁烟。
林则徐在1839年3月到达广州。
他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并强迫外商交出了鸦片二百多万斤。
6月3日,在虎门外滩当众销毁,史称“虎门销烟”。
1840年6月,英国侵略者借口为保护所谓的鸦片贸易,英国国会在同年4月对这场战争拨款经费进行表决,结果以271:262,仅仅9票之差通过了款项,促成了这场战争,史称鸦片战争。
依仗其船坚炮利,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英军先后攻陷舟山、虎门、厦门、宁波、吴淞、镇江等地,并霸占香港岛。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蜂拥而至,掠夺财富,屠杀人民,强迫清政府签订一个个不平等条约,攫取经济,政治和文化特权,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成为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以来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列强发动侵华战争西方列强凭借坚船利炮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以改变对华贸易不利局面,1820-1840年,中国年均外流白银500万两,相当于清政府年收入的十分之一。
图为停泊在广东海面的英国鸦片趸船。
1839年6月,林则徐主持将收缴英、美等国的2万多箱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随后英国以此为借口发动鸦片战争。
1842年7月,英军侵占镇江。
坐在皇帝宝座上的美国侵略军 中法战争后法国势力逐渐侵入中国广西、云南等地区。
条约简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压迫掠夺租界是帝国主义侵华的产物。
1845年英国首先在上海设立租界,到1911年,英、法、美、德、日、俄、意、比、奥等国在16个城市设立了30多个租界。
图为上海公共租界。
在租界内行使行政管辖权,形成“国中之国”。
图为天津日租界。
1853年4月,英、美等国以“保护侨民”为名组织上海义勇队,后称万国商团,成为租界当局的准军事化武装。
图为1884年的上海万国商团。
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列强进行经济侵略的基地。
图为五口通商后的广州。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开始在中国大规模投资设厂,严重阻碍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图为1897年英商在上海开办的怡和纱厂。
获取协定关税等特权,逐渐控制并长期把持中国海关。
图为1894年的中国海关。
把中国变成原料掠夺基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图为美国美孚行的“洋油” 运销中国内地。
【导语】真正的爱国主义不应表现在华丽的语⾔上,⽽是应该表现在为祖国和为⼈民谋福利的⾏动上。
在近代的中国,出现了许多英勇的爱国⼈物。
下⾯是⽆忧考分享的近代中国爱国⼈物故事五篇。
欢迎阅读参考!近代中国爱国故事【篇⼀】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称“三钱”。
他们都是店铺后,怀着报效祖国的⾚⼦之⼼回来的。
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
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了,⾮常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
可是美国⽅⾯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百计地阻挠。
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
他知道的太多了,⼀个⼈可顶五个师的兵⼒!”于是,美⽅⽆中⽣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后来虽然释放了,可⼜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提出严正*,回国的决⼼更⼤了。
他在家⾥放好三只⼩箱⼦,准备随时启程。
后来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终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
他来到天安门⼴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定能回来,现在终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
近代中国爱国故事【篇⼆】 李⼤钊很⼩的时候,⽗亲便去世了,他由爷爷⼀⼿抚养长⼤。
爷爷⾮常重视李⼤钊的教育。
“从五六岁⼊私塾,到从⽇本留学回国,他前后上了18年学。
”李亚中说,李⼤钊从⼩便树⽴了致⼒于民族解放事业的远⼤志向。
李亚中说,李⼤钊任北⼤图书馆馆长时⼯资是140块⼤洋,后来任教授涨到200块⼤洋,再加上他在别的⼤学兼课,每⽉收⼊⾄少有250块⾄300块⼤洋。
“他去世后家⾥的财产仅有1块⼤洋。
由于没钱安葬,只好举⾏公葬,也就是向公众募捐的形式安葬。
”1921年,中共北京⽀部成⽴后,李⼤钊每⽉从⾃⼰的⼯资中拿出80块⼤洋作为活动经费。
中国的战争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文物中国的战争遗产——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历史文物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一场全球性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尽管中国并未直接参战,但其在这场战争中的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的牵连,使得中国成为了这场战争的重要背景和战略环境。
在中国境内留存着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物,它们是中国的战争遗产,见证了那段烽火岁月。
一、沙墩射击场沙墩射击场位于中国云南省曲靖市,是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保卫云南边境而建设的军事基地。
当时,盟国为了抵御日本的侵略,选择云南作为援助中国的出发点和战略布局的重要节点。
沙墩射击场是当时盟军在中国的基地之一,是他们进行军事训练、兵员组织和武器装备的重要场所。
现在的沙墩射击场已经成为了一座大型博物馆,展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军事设施、战争历史和战争文物,让人们重温那段历史。
二、山海关要塞山海关位于中国河北省秦皇岛市,是中国长城上最重要的关口之一。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山海关成为了国内重要的军事据点。
中国当时派遣了一支军队驻守山海关,以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和安全。
这段历史给山海关带来了丰厚的战争遗产,如炮塔、炮台等。
这些战争遗址如今已被开发为旅游景点,吸引了大批游客前来观赏并了解历史。
三、上海公共租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沿海城市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上海是一个具有宽阔河流和繁忙港口的城市,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云集于此。
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国内外各方势力的争夺,上海成为了一片混乱的角逐之地。
于是,外国列强在上海设立了公共租界,用以控制和管理该地区。
如今的上海公共租界已经成为了一片繁华的商业中心,但这片繁华背后的历史文化,也是中国战争遗产的一部分。
四、天津旧租界天津也是中国一座具有独特历史文化的城市。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天津成为了战火纷飞的地区。
各种外国势力进驻天津,使得天津成为了一座国际化的城市。
天津旧租界作为当时外国势力控制的区域,保留了许多西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元素。
最新中国关于爱国的人物事迹给大家整理的中国关于爱国的人物事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国关于爱国的人物事迹1一九四八年五月二十五日,攻城的大炮震撼着整个隆化城,解放隆化的战斗打响了。
战士们像潮水一般冲向敌军司令部所在地——隆化中学。
嗒嗒嗒……从一座桥上,突然喷出六条火舌,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那座桥架在隆化中学墙外的一条旱河上。
狡猾的敌人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了盖,构成了一座暗堡。
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冲在最前面的一个战士倒下了。
董存瑞瞪着敌人的暗堡,两眼迸射出仇恨的火花。
他跑到连长身边,坚决地说:“连长,我去炸掉它!”“连长,我掩护!”战友郅顺义也恳切地说。
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同意了他们的请求。
“同志们打手榴弹!”连长给战士们下了命令。
董存瑞抱起炸药包,郅顺义背起两兜手榴弹,同时跃出战壕,冲了上去。
他们互相配合,郅顺义扔一阵手榴弹,董存瑞就向前跃进几步;郅顺义再仍一阵,董存瑞再前进几步。
跟在后面的战友把一捆捆手榴弹送到郅顺义手里。
敌人的机枪更疯狂了,子弹扑哧扑哧打在董存瑞身边,地上冒起点点尘土和白烟。
董存瑞夹紧炸药包,一会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又向前滚了好几米。
突然,他身子一震,左腿中了一枪。
他用手一摸,全是血。
敌人的机枪一齐向董存瑞扫射,在他面前织成一道火网。
董存瑞离暗堡只有几十米了。
他隐蔽在一小块凹地里。
郅顺义接二连三地仍手榴弹。
董存瑞趁着腾起的黑烟,猛冲到桥下。
董存瑞看看四周。
这座桥有一人多高,两边是光滑的斜坡,炸药包放在哪呢?他想把炸药包放到河沿上,试了两次,都滑了下来。
要是把炸药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毁暗堡。
就在这时,嘹亮的冲锋号响了,惊天动地的喊杀声由远而近。
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董存瑞昂首挺胸,站在桥底中央,左手拖起炸药包,顶住桥底,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
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
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一般的脸。
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着坚毅的光芒。
文人物春秋● 王树仁李启汉,又名李森。
1898年3月28日出生于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码市镇朝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58名党员之一;是为中国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贡献了自己一切的中国共产党早期工人运动领袖;曾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中华全国总工会执行委员兼组织部部长、省港罢工委员会委员等职。
1927年4月15日,广州发生反革命叛变时,李启汉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不久被秘密杀害,年仅29岁。
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后从事工人运动1906年,李启汉进入当地初级小学读书,上了3年学后,由于家里再也供不起费用,只得在家放牛,帮家里做点农活;因天资聪颖得到亲戚资助,考入当地县立高等小学堂读书,毕业后,李启汉考入衡阳省立三师,两年后转到长沙岳云中学。
五四运动期间,他参加湖南学生联合会组织的活动,结识了毛泽东、邓中夏等人。
1919年12月初,毛泽东(修业小学教师代表)同新民学会会员和湖南学联在长沙开会,决定开展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运动,组织驱张代表团,分赴北京、上海等地开展请愿活动。
12月18日,由毛泽东任湖南公民代表团团长的驱张代表团到达北京,其中就有李启汉。
在北京,李启汉住在邓中夏的住处。
邓中夏给他讲解了革命的道理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且介绍他以旁听生的身份到北京大学听课,使李启汉在人生观和人生奋斗目标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920年春天,在邓中夏的鼓励下,李启汉毅然放弃了北京大学的旁听席位,满腔热情地来到上海,开始从事革命活动。
当时的霞飞路渔阳里6号(今淮海中路567弄6号)是一栋青红砖砌、白粉勾缝的两层砖木结构石库门楼房。
此处是陈独秀的寓所,《新青年》杂志编辑部也设在此处。
李启汉住在二楼厢房的亭子间内,屋内放置一台油印机。
正是在此地,成立了外国语学社,文人物春秋该学社是共产党早期组织为掩护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的革命活动、输送革命青年到俄国留学而创办的第一所培训革命干部的学校。
在外国语学社,李启汉与刘少奇、任弼时等学员一道学习俄文,又以工人群众为对象,翻译了一些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通俗性读物。
上海租界的由来和历史变迁租界,这俩字是十九世纪贴在中国人身上的一个耻辱,这伤疤已经扣不下去,是那个年月的一个标记。
上海英租界从1845年11月设立开始,至1943年8月结束,历时近百年。
在近代中国史上,上海的外国租界开辟最早,存在时间最长,面积最大。
对中国近现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租界的由来。
1842年,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失败,被迫同英国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准许英国商人带家眷在五通商口岸居住、贸易,准许英国政府在五口岸派驻领事、管事官"专理商贾事宜"。
次年10月,中英两国政府签订的《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虎门条约》),又具体规定由大清地方官与英国领事会同商定英人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的区域。
根据这些规定,1843年11月8日英国首任驻上海领事巴富尔来沪。
11月17日正式宣布上海开埠。
巴富尔经过同上海道台宫慕久多次谈判。
1845年11月29日,宫慕久以告示方式公布了这些协议,即《上海土地章程》,达成辟设英租界协议。
此后,美租界、法租界相继辟设。
1854年7月,英法美3国成立联合租界。
1862年,法租界从联合租界中独立;1863年,英美租界正式合并为公共租界。
在租界中,外国人投资公用事业,兴学办报。
租界当局负责市政建设,颁布一系列租界管理的行政法规。
租界也成了中国人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的制度的一个窗口。
租界的定义。
他指的是拥有行政及法律自治权的外国人居住区。
简单的说,一个国家在另一个国家的土地上划拉一片地方,人家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建立什么市政府,工商局,警察局等等的这一套管理机构,这些机构的负责人往往是侨民或者领事,跟本国人一点关系都没有,而本国人的这套机构被驱逐出去了。
那么被驱逐后,作为代价人家给本国一点租金(一亩地一千五百文),相当于租过去使用,本国人不用插手。
想当年英国人穿一身燕尾服,拄着一个文明棍,满地球的播撒瘟疫一样的血腥掠夺,目的是将他们那干瘪的口袋装满响当当的金币。
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介绍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得中国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以下是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介绍,希望你喜欢。
政治外交外国资本主义从中国得到了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两白银,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以及协定关税权、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一系列特权,严重损害了中国的独立主权。
《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法国接踵而来,乘机索取特权,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由此,中国从封建社会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鸦片战争的胜败反映了当时东西方科技以军事为主的巨大差距,打破了满清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内忧外患纷至沓来,封建社会危机四伏,满清政府开始一步步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随着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和贸易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逐渐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同时这也促使一批政治眼光比较敏锐的封建知识分子,进一步去探索和寻找中国社会摆脱困境与危机的良策。
他们以传统经学为依托,以匡时救世为己任,对内主张整饬吏治,改革弊政;对外提倡学习西技,抵抗侵略,从而逐渐在地主阶级中形成一股经世致用的社会思潮。
许多有学之士如林则徐、魏源等,开始对于西方科技的进步注意,并著书介绍西方事物。
然而包括朝廷在内的绝大多数人,并没有因鸦片战争而改变对西方的看法,更不用说对于向来所轻视的“夷人”学习。
清廷的战败并没有使其进行改革,反而继续实行保守的闭关政策,以致后来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才出现洋务运动等自强救国运动。
经济贸易清廷对外贸易迅速增长,同时也对外国开放了中国市场。
随着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和对中国丝、茶等农副产品的收购,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
上海虹⼝的历史建筑满满都是故事!⽂化是城市发展的根和脉,是体现城市竞争⼒的核⼼资源。
如何保护好历史⽂化遗产,讲好城市故事,留住城市记忆,是城市管理的重要课题。
本期,⼩编带⼤家⾛进上海虹⼝,领略不⼀样的上海风光。
虹⼝历史建筑精品荟萃、类型丰富,具有深厚的海派⽂化特⾊。
在这⽚⼟地上,有曾被称为犹太⼈“诺亚⽅⾈”的提篮桥;有像上海⼤厦那样宏伟、精美的建筑精品;有像邮电⼤楼那样的公共建筑;还有像提篮桥监狱那样厚重似城堡般的监狱建筑,这⾥有太多建筑承载了那段难忘的历史……提篮桥真的是“桥”?提篮桥地区清朝嘉庆年间,虹⼝居民在今东长治路东侧、海门路西侧(即在当年美租界,后称公共租界的东区东熙华德路东,茂海路相近),下海庙附近的下海浦上兴建⼀桥,名为“提篮桥”,因此得名。
提篮桥地处于虹⼝区的东南部,东起⼤连路,折向杨树浦路到秦皇岛路,西⾄吴淞路,南临黄浦江,北沿周家嘴路、⾼阳路、唐⼭路、⾈⼭路、昆明路。
展开剩余86%早期桥的周围⼤多为农⽥和⽔渠,因附近有古刹下海庙,⼈来⼈往⾮常热闹,赶集的,进⾹的,远道⽽来往返上海市中⼼的,都要通过此桥,提篮桥逐渐成为苏州河以北的主要集市之⼀。
下海庙下海庙1955年,⽑主席他⽼⼈家来上海视察,兴致⾼时,向上海的陪同⼈员提⼀个问题:“你们知道上海还有个下海么?”顿时举座哑然。
还是⽼⼈家⾃⼰提供了答案说:“应该有。
”于是上海市开始寻找这个不为⼈知的下海。
原来就在虹⼝区提篮桥地区的昆明路73号,有⼀座叫下海庙的⼩庙。
据史料记载,下海庙始创于清代乾隆年间。
那时候,从现在的东⼤名路⾄商丘路⼀带全是渔村。
渔民出海打渔,需要祈求神的保佑,便有这座⼩庙应运⽽⽣。
造神总是出于某种需要。
据说后来,这⼀带的地名也与此有关了,⽐如提篮桥就是渔民⼿提装着⾹烛的篮⼦,过桥去下海庙烧⾹⽽得名。
“上海⽅⾈”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上海犹太难民纪念馆是上海现存的两座犹太会堂旧址之⼀,始建于1907年,1927年迁⾄现址,由俄罗斯犹太⼈修建,是⼀所正统的供俄罗斯和中欧犹太⼈使⽤的会堂。
上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上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以下小编来跟你说说上海。
上海(Shànghǎi),中国第一大城市,四个中央直辖市之一。
是中国大陆的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上海创造和打破了中国世界纪录协会多项世界之最、中国之最。
上海位于我国大陆海岸线中部的长江口,拥有中国最大的工业基地、最大的外贸港口。
有超过2000万人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地区,其中大部分属汉族江浙民系,通行吴语上海话。
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
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
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
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
改革开放后的90年代起,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大陆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
上海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具有深厚的近代城市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
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与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最壮丽的天际线之一,而2014年将建成的上海中心,更会为“东方巴黎”添上灿烂的一笔。
今日的上海,不仅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世界文化荟萃之地。
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
并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和航运中心。
上海即将举办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
辖区:至2008年末,上海有18个区、1个县,共107个镇,3个乡,101个街道办事处,3525个居民委员会和1830个村民委员会(上海市政府网)[1]。
2009年5月,撤销南汇区,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
建制:华亭县:公元751年(唐天宝十年)上海镇: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上海县: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上海特别市:1927年(中华民国十六年)上海市:1930年(中华民国十九年)政府:上海市政府位于黄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