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讲 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干预
- 格式:pptx
- 大小:5.11 MB
- 文档页数:9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心理危机与危机干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如今的社会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虽然大学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阶段,但也存在着许多心理危机问题。
本文将讨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心理危机以及危机干预,以期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应对心理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1. 学业压力:大学生需要面对大量的学业压力,包括繁重的课业任务、考试压力、论文写作等。
这些压力可能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2. 人际关系:大学生离开家庭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重新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与室友、同学、老师等的相处可能会产生矛盾和压力,进而导致心理危机。
3. 就业压力:大学生毕业后需要面临就业压力。
担心找不到理想的工作、经济收入等问题可能会造成心理负担,甚至引发心理危机。
4. 自我认同困惑:大学生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等方面都需要进行重新思考和认同,这可能引发心理危机。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1. 情绪问题:焦虑、抑郁、愤怒等消极情绪的出现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
2. 行为问题:大学生可能表现出自闭、社交退缩、不合理的冲动行为等,这些行为可能是对心理问题的回应。
3. 生理问题:身体健康问题如睡眠障碍、食欲改变、体重波动等也可能是心理危机的反映。
4. 学业问题:学习成绩的下降、失去学习动力等都可能是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体现。
三、大学生心理危机的干预策略1. 提供信息和知识:为大学生提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信息和知识,使他们了解心理问题的常见原因、表现和解决方法,以增强他们对心理危机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2. 情感支持: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理解,让大学生感受到他们并不孤单,有人关心他们的心理状态。
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提供情感支持。
3. 培养应对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有效的应对策略,如积极的情绪调节、压力管理、时间管理等,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心理危机。
4. 建立支持体系: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制和体系,包括心理咨询中心、学生心理导师等资源,为大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授课课题专题十二: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教学目标和要求1、让学生明白生命的意义,珍惜生命.2、大学生学会识别并积极干预心理危机,保持心理健康.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难点:大学生心理危机应对.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互动练习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授课时间第16 周课时累计26教学过程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时间分配教学过程设计及内容:引入新课:第一节生命的内涵及本质一、生命的内涵1、生命的概念:生命现象的复杂和丰富,让它成为各个学科和人们共同关注的对象。
从各个学科领域立体的了解生命的内涵。
2、生命的特点非逆转性:从生命周期开始时,人的生、老、病、死是任何生命个体都摆脱不了的自然客观规律,不可逆转;非再生性:生命,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只有一次;非置换性:生命为个体所私有,不能相互交换,彼此不可替代;非创造性:生命是孕育而成的,不是某种力量所创造。
二、生命的本质1、生命的第一维是“实体性生命”——生命的物质性2、人类生命的第二维,可称为“关系性生命”——人文性血缘性亲缘生命、人际性社会生命、超越性精神生命3、人类生命的“二维四重性”相互融为一体三、生命与死亡1、死亡的定义死,是生命的否定状态,意味着无生命。
对于任何人而言,有生命或者无生命只能二者居其一状态。
现代医学的死亡标准是脑死亡。
2、以死观生由于生命存在着死的必然性,因此,唯有了解死亡的过程,生命才能彰显其可贵。
导入并讨论,5分钟。
学生互动结合资料讲授演示,10分钟。
教学步骤及教学内容时间分配第二节大学生生命教育加强大学生生命教育必须明确生命与生命教育的概念,了解生命教育的内容与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特点,引导大学生对生命意义进行多维度思考,使他们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并以积极主动的态度担当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一、生命教育的概念及内容1、生命教育的概念2、生命教育的内容了解生命:了解生命的来源、组成、特点、规律、价值和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