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 格式:docx
- 大小:95.91 KB
- 文档页数:4
动物免疫学第一章、绪论1、免疫;免疫的基本特性、基本功能。
免疫:动物或人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抗原物质,并清除非己抗原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基本特性:⑴、识别能力⑵、特异性⑶、免疫记忆基本功能:⑴、免疫防御:抗病原微生物感染⑵、自身稳定:抗衰老⑶、免疫监视:抗肿瘤2、固有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概念与特征。
固有性免疫:指机体先天的、固有的,是种系发育、进化过程中形成,经遗传获得的免疫。
特征:与生俱来、作用范围广、并非针对特定抗原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受病原体感染或接种疫苗而获得的免疫。
特征:接触特定抗原产生,针对该抗原发生反应第二章、免疫系统免疫系统的组成中枢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腔上囊、法氏囊(禽类)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扁桃体、阑尾、哈德氏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细胞:T、B、K、NK细胞免疫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RBC(红细胞)抗体、补体免疫分子细胞因子1、免疫细胞的种类。
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T细胞、B细胞、K细胞、NK细胞辅佐细胞(抗原递呈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其他免疫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红细胞等2、T、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分类及表面标志。
◆T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样干细胞T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T细胞)→淋巴母细胞→效应T细胞→执行细胞免疫再次进入抗原记忆细胞(长存)辅助B细胞B淋巴细胞的来源、分化:多能干细胞→淋巴干细胞→法氏囊或骨髓→B细胞→外周免疫器官定居(B细胞)→浆母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体液免疫记忆细胞◆T细胞表面标志:⑴、T细胞表面抗原:MHC分子:MHC-Ⅰ和MHC-ⅡCD分子:CD2、CD3、CD4、CD8、CD28、CD40L⑵、T细胞表面受体:1)、T细胞抗原识别受体(TCR)4)、CD4和CD8受体(辅助受体)2)、CD2受体—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5)、细胞因子受体3)、CD3受体◆B细胞表面标志:⑴、B细胞抗原受体(BCR)膜免疫球蛋白(mIg):能与相应抗原结合;每个B细胞表面约有104~105个mIgCD79a和CD79b:辅助分子⑵、F C受体(F C R)●与IgF C片段结合●B细胞成熟标志之一●EA花环试验:检测B细胞(EA:红细胞—抗体)⑶、补体受体(CR)●与补体发生结合●EAC花环试验:鉴定B细胞的一种方法(EAC:红细胞—抗体—补体)⑷、白细胞介素受体(IL—R)3、免疫相关分子的种类。
生命科学热点 新型冠状病毒知识点一:病毒结构一、知识框架病毒结构{ 基础知识{ 分类地位:病毒是一类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遗传物质: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DNA 或RNA 分类{ 根据遗传物质{ DNA 病毒:噬菌体、疱疹病毒、各种腺病毒等RNA 病毒有:新型冠状病毒、艾滋病毒(破坏T 淋巴细胞)、烟草花叶病毒等特殊病毒{朊病毒:仅含蛋白质(故不能说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类病毒:仅含RNA 根据寄生对象{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结构:核酸位于病毒的中心,构成它的核心,蛋白质包围在核心周围,构成病毒的衣壳。
生活与繁殖方式:复制增殖。
只能寄生在特定的活细胞内,并利用宿主细胞的“装备”和“原料”增殖结晶态:在非寄生时,呈结晶状态,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活动常见病毒{ 命名:2020年2月被世卫组织命名为COVID −19,2020年2月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 −CoV −2分类地位:属于单股正链RNA 病毒,属于包膜病毒包膜病毒{ 裸露病毒 包膜病毒包膜来源:包膜主要源于宿主细胞膜(磷脂层和膜蛋白),也含一些病毒自身糖蛋白组成{ 核酸:单股正链RNA ,它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蛋白质{ 包膜蛋白{刺突糖蛋白(S 蛋白):识别并结合宿主细胞表面受体,并介导病毒包膜与细胞膜融合小包膜糖蛋白(E 蛋白)和膜糖蛋白(M 蛋白):参与了病毒包膜的形成与出芽过程血凝素糖蛋白(HE 蛋白)(少量):可引起红细胞的凝集以及对红细胞的吸附核衣壳蛋白(N 蛋白):①保护遗传物质;②参与感染过程 雒老师汇编病毒结构{ 图解{说明:pp1a 和pp2a 编码16个左右复制相关的酶图解{来源{ 与SARS 来源同一物种:经基因组全序列检测,关键区域与SARS 有94.6%的一致性可能与中华菊头蝠有关:与提取自中华菊头蝠的蝙蝠冠状病毒同源性最高,达到了96.2%图解{ 说明:从生物进化角度,属于生物化学证据;从生物多样性角度,体现遗传多样性★感染分子机制:通过S 蛋白与人ACE Ⅱ相互作用完成感染雒老师汇编知识点二:病毒感染与繁殖一、知识框架病毒感染{ 基本过程(6个步骤):吸附、侵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增殖方式:复制式增殖{ {模板:病毒RNA 原料:宿主细胞提供的四种核糖核苷酸酶:宿主细胞提供的RNA 聚合酶(不需要解旋酶)蛋白质{原料:宿主细胞的氨基酸场所:宿主细胞的核糖体感染步骤{①吸附:病毒与细胞表面蛋白受体ACE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发生特异性结合(体现细胞膜信息交流功能)②侵入{方式一:通过被宿主细胞胞吞途径进入宿主细胞,基因组RNA 释放到细胞质中方式二:通过膜融合途径,即病毒包膜直接与细胞膜融合,将病毒基因组RNA 注入到细胞质内③脱壳:病毒的感染性核酸RNA “脱下”蛋白质外壳④合成{(+)RNA 翻译产生负链RNA 聚合酶前体蛋白,随后通过蛋白质水解过程产生RNA 聚合酶通过RNA 聚合酶的作用,生成全长的(−)RNA(反义负链模板),以其为模板再合成核酸(+)RNA 从(−)RNA 亚基因组模板中合成亚基因组mRNA,再翻译会产生病毒的结构蛋白⑤组装{在内质网(ER)中进行病毒膜蛋白装配,并形成小泡运出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间体中,被衣壳蛋白包裹的正链RNA 与膜蛋白识别,小泡内卷包住RNA ⑥释放:随后病毒通过病高尔基体释放囊泡与细胞膜的融合而释放(体现细胞膜半流动性)图解{雒老师汇编病毒感染{ 图解{ 中心法则{ 中心法则体现了基因的两大基本功能:对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冠状病毒{与逆转录病毒的区别:逆转录病毒{ 举例:HIV 病毒病毒变异{ 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来源:基因突变(不来源于基因重组和染色体畸变)图解{ 与DNA 比较:与DNA 病毒相比,RNA 为单链,基因组小,结构不稳定,RNA 在复制过程中 更容易出错,发生基因突变,且RNA 病毒缺乏具有修正功能的的RNA 聚合酶 雒老师汇编知识点三:病毒与免疫一、基本框架病毒与免疫{ 细胞识别{ 概念:细胞识别是指动物体细胞对“自己”和“异己”细胞以及物质的识别识别结构(物质基础):细胞膜表面的糖蛋白和糖脂。
名词解释:1.免疫(Immune):免疫是指动物机体对自身和非自身的识别,并清除非自身的大分子物质,从而保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的一种生理学反应。
2.免疫学(Immunology):免疫学是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科学。
3.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功能的组织机构,是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基础。
主要包括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4.免疫细胞(IC):凡参与免疫应答或与之有关的细胞,通称为免疫细胞,根据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可概括为四类:①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②抗原递呈细胞(APC细胞):包括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
③吞噬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
④自然杀伤细胞5.分泌性分子:是由免疫细胞合成并分泌于胞外体液中的免疫应答效应分子,包括抗体分子、补体分子和细胞因子等。
6.膜分子:是免疫细胞间或免疫系统与其它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细胞间信息传递、相互协调与制约的活性介质,包括TCR、BCR、MHC分子、CD分子及细胞粘附分子等。
7.中枢免疫器官:又称初级或一级免疫器官,是淋巴细胞等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包括骨髓,胸腺,腔上囊。
8.外周免疫器官:又称次级或二级免疫器官,是成熟的T细胞和B细胞定居增殖和对抗原刺激进行免疫应答的场所。
包括淋巴结,脾脏,哈德腺及其他组织器官。
9.免疫活性细胞(Immunocompetent cell,ICC):在免疫细胞中,具有特异性抗原受体,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发生活化、增殖和分化,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细胞。
包括T、B淋巴细胞,也称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
10.抗原递呈细胞(APC):能捕获和处理抗原并能把抗原递呈给抗原特异性淋巴的一类免疫细胞。
包括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成熟B细胞,也称辅佐细胞(A细胞)。
11.表面标志:淋巴细胞表面存在大量不同种类的蛋白质分子,这些表面分子又称为表面标志(surface marker)。
动物细胞结构与功能在生物学中,细胞被称为生命的基本单位。
动物细胞是组成动物体的基本组成部分,其结构与功能对于维持生命活动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讨论动物细胞的结构组成及其功能。
一、细胞膜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外层边界,由磷脂双层以及许多膜蛋白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细胞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此外,细胞膜还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和细胞识别。
二、细胞质细胞质是细胞膜的内部物质,由胞质基质和细胞器组成。
胞质基质包含水、溶解物、营养物和酶等,是细胞许多生化反应的发生场所。
细胞器则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
1. 基质质体基质质体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颗粒状结构,主要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它可以在细胞质中漂浮,也可以附着在内质网上。
2. 内质网内质网是一系列连接的膜管和囊泡,其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储存蛋白质。
内质网还参与脂质合成、离子调节和细胞对外界环境的应答。
3. 高尔基体高尔基体是由扁平囊泡组成的细胞器,其主要功能是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分拣和分泌。
高尔基体还参与合成复杂糖类,并转运细胞内外。
4. 线粒体线粒体是动物细胞内的“能量工厂”,主要参与细胞的呼吸作用,产生细胞所需的三磷酸腺苷(ATP)。
线粒体还参与细胞的钙离子调节和细胞凋亡。
5. 溶酶体溶酶体是液滴状的囊泡,内含水解酶,主要用于分解、消化和吸收细胞内外的废物和营养物质。
6. 核糖体核糖体是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的颗粒状结构,位于细胞质内。
核糖体的主要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三、细胞核细胞核位于动物细胞的中心,由核膜、染色质和核仁组成。
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存储遗传信息和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1. 核膜核膜是细胞核的外层包裹,由两层膜组成。
它具有核孔,用于调控细胞核内外物质的交换。
2. 染色质染色质是由染色体和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携带着细胞的遗传信息。
染色质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分裂中维持和传递遗传物质。
3. 核仁核仁是细胞核内的一种小体,不具有膜结构。
它参与合成核糖体,调控蛋白质的合成和组装。
一、免疫的基本特性1、识别自身和非自身:是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基础。
动物机体的识别物质基础是免疫细胞膜表面的抗原受体(可以识别抗原决定簇),2、特异性:动物机体的免疫应答和由此产生的免疫力具有高度的特异性。
3、免疫记忆:用与初次免疫相同的的抗原物质或疫苗再次加强免疫时,机体可以迅速产生比初次接触抗原时更多的抗体。
免疫具有记忆功能。
二、免疫的基本功能1.免疫防御:是指动物机体抵抗微生物的感染和侵袭的能力。
2.免疫稳定:将衰老和死亡的细胞清除出体内,以维持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相对稳定。
3.免疫监视:即识别、清除畸变和突变的细胞如肿瘤细胞。
三、补体的特性:1)含量的稳定性补体占血清总蛋白的含量是相当稳定的,不受免疫的影响。
以豚鼠血清中含量最高,故在实验中一般用豚鼠血清作为补体的来源。
2)补体的性质很不稳定补体成分对热不稳定,经56oC30分钟即可灭活,许多理化因素如紫外线、机械振荡、酸碱等能破坏补体。
3)作用的非特异性和两面性补体可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发生反应,没有特异性。
补体系统不仅是免疫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导致机体免疫损伤的因素之一。
4)连锁反应性补体系统成分中除C1q外,其它均以无活性的酶原形式存在,但某一成分活化后,以后的成分相继活化,形成“级联”酶促反应。
5)合成部位的广泛性体内多种组织细胞均能合成补体蛋白,但肝细胞和巨噬细胞是补体的主要产生细胞。
免疫应答是指动物机体免疫系统受到抗原物质刺激后,免疫细胞对抗原分子的识别,并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免疫连锁反应和表现出一定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四、免疫应答的特点:一是特异性,即只针对某种特异性抗原物质;二是具有一定的免疫期,这与抗原的性质、刺激强度、免疫次数和机体反应性有关,可达数月至数年,甚至终生;三是具有免疫记忆。
五、构成抗原的条件1.异源性(或异质性)1)异种物质:绝大多数抗原是异种物质。
2)同种异体物质:同种动物的不同个体的组织或细胞。
3)自身物:如眼球晶状体、甲状腺蛋白等平时不能进入血流,一旦外伤或其他原因进入血流,可刺激本身产生抗体;自身的组织蛋白的结构发生改变;机体识别功能紊乱。
植物和动物免疫系统之间的区别免疫系统是身体对付感染和疾病的机制。
植物和动物都有自己的免疫系统,但它们之间存在不同点。
在本文中,将探讨植物和动物免疫系统之间的区别以及它们的共同点。
植物免疫系统植物的免疫系统被称为“植物免疫系统”(plant immunity)。
它是一种复杂协调的防御系统,能够抵抗多种病原体的侵袭,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
植物免疫系统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基础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基础免疫是植物天生的免疫系统,它对常见的病原体具有较强的抵御能力。
植物通过特有的基因激活机制,可以产生一些防御蛋白质来杀灭入侵的细菌和病毒。
获得性免疫是植物针对特定的病原体发起的一种免疫反应。
植物在接触到外来侵染的病原体后,会产生一些特定的蛋白质来精确杀灭这些病原体。
植物获得性免疫有一定的记忆性,一旦接触过某种病原体,就会对其产生更加强烈的免疫反应。
植物免疫系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病原体识别受体(pathoge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
这些受体可以识别病原体的分子模式,并启动植物的免疫反应。
这意味着,植物可以在受到外来侵染之前,就开始感知到病菌的存在,进而进行针对性反应。
植物的免疫系统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它不像动物的免疫系统那样拥有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这说明,植物的免疫系统是完全依靠基因和蛋白质产生的机制。
此外,植物还可以通过调节抗氧化状态、改变营养素的转运等方式来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动物免疫系统动物的免疫系统被称为“动物免疫系统”(animal immunity)。
动物免疫系统同样能够有效地对抗病原体的侵袭。
与植物相比,动物免疫系统更为复杂,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两个方面。
先天免疫是动物天生的免疫能力。
这种免疫能力由基因控制,不需要预先接触到病原体即可发挥作用。
先天免疫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免疫细胞和分子,如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肥大细胞、溶菌酶和补体蛋白等。
第一册第一章走近生命科学1.1走近生命科学的世纪1.1.1生命科学发展简史P2P 图1-1 计算机处理过的DNA序列电泳图谱G 广角镜——人类基因组计划1.1.2展望生命科学新世纪P4P 图1-2 带荧光基因的鼠发出绿色荧光G 广角镜——水稻基因组计划G 广角镜——秦朝有关保护环境的“法典”P 图1-4 应用核磁共振断层成像术显示人大脑1.2走进生命科学实验室1.2.1生命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P7P 图1-5 达尔文P 图1-6 生命科学探究活动的基本步骤!注意:生物体周围存在着多种环境因素,如果在设计实验时,这些因素同时发生改变,就无法确定到底是其中的哪个因素或哪些因素与此生物学现象有关。
所以,设计实验时必须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然后进行实验,这样逐一比较后,才能确定真正的影响因素。
T 表1-1 水温对柳条鱼产仔影响的实验记录T 表1-2 光照与黑暗时间比对柳条鱼产仔影响的实验记录R 阅读与思考——“库鲁病”病原体的发现1.2.2生命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P11E 实验1.1 细胞的观察和测量P 图1-7光学显微镜结构示意图P 图1-8低倍镜下的蚕豆叶下表皮(示表皮细胞及保卫细胞)!注意:使用高倍镜观察时只能使用细调节器调整焦距P 图1-9 转动转换器调换物镜P 图1-10 高倍镜观察时用细调节器调整焦距!注意:安放目镜测微尺到光阑上时,注意正面朝上。
P 图1-11 高倍镜下的蚕豆叶下表皮(示气孔和保卫细胞的测量)D 发现之路——显微镜是观察细胞结构的重要工具P 图1-12 各种显微镜的分辨率本章提要P15第二章生命的物质基础2.1生物体中的无机化合物2.1.1水P17P 图2-1植物的叶的正常状态(A)和缺水时的萎蔫状态(B)2.1.2无机盐P18Q 小鱼:为什么大量出汗时应多喝淡盐水?P 图2-2 草莓缺乏无机盐的叶片症状(A)全营养(对照);(B)缺Mg2+;(C)缺Zn2+;(D)缺Mn2+2.2生物体中的有机化合物E 实验2.1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鉴定2.2.1糖类P21P 图2-3 植物固体样品匀浆液制作方法Q小鱼:糖类都是甜的吗?甜的物质都是糖吗?P 图2-4 葡萄糖结构式P 图2 -5 双糖中麦芽糖形成示意图P 图2-6 多糖种类及结构示意图G 广角镜——多糖宝库2.2.2脂质P24P 图2-7 脂肪分子结构示意图G 广角镜——因纽特人为何不易患心血管病?P 图2-8 磷脂分子示意图P 图2-9 水溶液中磷脂分子的分布G 广角镜——食物中的胆固醇2.2.3蛋白质P26G 广角镜——人体必需氨基酸P 图2-10 部分氨基酸的空间结构及其化学式P 图2-11 肽键的形成P 图2-12 多肽链示意图P 图2-13 蛋白质的空间结构(A)折叠;(B)螺旋;(C)一条多肽链的螺旋和折叠;(D)多条多肽链的螺旋和折叠E 实验2.2 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选做)G 广角镜——双缩尿反应P 图2-14 分光光度计2.2.4核酸P30P 图2-15组成DNA的核苷酸结构图解P 图2-16组成RNA的核苷酸结构图解2.2.5维生素P30G 广角镜——维生素营养的过去和现在D 发现之路——人工合成胰岛素本章提要P33第三章生命的结构基础3.1细胞膜3.1.1细胞膜的结构P35Q 小鱼:你还记得磷脂分子的特点吗?它们在水环境中是怎样排列的?P 图3-1 细胞膜结构模式图3.1.2物质通过细胞膜的方式P36G 广角镜——胆固醇在细胞膜中的作用P 图3-2 扩散原理(A)高锰酸钾晶体放入一杯水中;(B)立即开始扩散;(C)直至均匀分布于整杯水中;Q 小鱼:在物质的协助扩散过程中,细胞需要消耗能量吗?P 图3-3 协助扩散P 图3-4 主动运输P 图3-5 胞吞(A)3.1.3细胞的吸水和失水P38Q小鱼: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红细胞放在高浓度盐溶液中又会发生什么现象?E 实验3.1 探究植物细胞外界溶液浓度与质壁分离的关系P 图3-6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过程示意图P 图3-7 洋葱表皮细胞质壁分离装片制作示意图P 图3-8 质壁分离细胞测量示意图(A表示细胞长度,B表示原生质层长度)3.1.4细胞膜对信息的接受P413.2细胞核和细胞器3.2.1细胞核P42Q小鱼: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数量较多,核仁也大,你如何解释这一现象?P 图3-9细胞核亚显微结构(左半为透射电镜照片,右半为模式图)3.2.2细胞器P43P 图3-10 电子显微镜及其观察到的细胞图像(A)扫描电子显微镜及其显示的纤毛;(B)透射电子显微镜及其显示的纤毛横截面;P 图3-11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P 图3-12 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R 阅读与思考——癌细胞——生命的杀手P 图3-13 肺癌(鳞状上皮癌)患者痰涂片细胞3.2.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比较P46E 实验3.2 颤藻和水绵细胞的比较观察P 图3-14 颤藻和水绵G 广角镜——支原体和衣原体P 图3-15 细菌结构模式图D 发现之路——T he Cell Theory3.3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P 图3-16(A)One of Robert Hooke’s microscopes;(B)The microscopic structure of small parts of animals as seen by Schwann;3.3.1病毒的形态和结构P50P 图3-17病毒模式图(A)腺病毒;(B)烟花草病毒;(C)噬菌体;P 图3-18 受烟花草病毒感染的植物(A)烟草叶;(B)兰花Q 小鱼:你知道预防病毒感染的措施吗?3.3.2病毒与人类的关系P51P 图3-19 艾滋病病毒正从遭破坏的淋巴细胞中释出G 广角镜——人畜共患疾病G 广角镜——如何预防病毒感染D 发现之路——揭开病毒的神秘面纱本章提要P54第四章生命的物质变化和能量转换4.1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4.1.1合成反应和分解反应P56Q 小鱼:你记得这样的化学反应式吗?(缺合成反应式)P 图4-1 蛋白质水解反应示意图4.1.2生物催化剂——酶P57E 实验4.1 探究酶的高效性Q 小鱼:1号试管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空白对照作用P 图4-2 检测酶的高效性操作示意图!注意:3%H2O2溶液中加入0.5mL新鲜猪肝匀浆后,可见夹杂着猪肝浮沫的气泡大量冒出,此时应立即除去试管内上部气泡,然后插入点燃的线香(或留有余烬的细薄木条),即可见到复燃。
动物体的细胞识别和免疫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Ⅰ.
Ⅱ.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①吞噬细胞: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原抗体结合物
②B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B细胞
③T细胞: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
④浆细胞:分泌抗体
⑤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使其裂解
⑥记忆B(T)细胞: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二.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三.二次免疫的规律
再次免疫特点:比初次反应更快、更强
四.知识点小结
①吞噬细胞同时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具有分裂分化的能力
③浆细胞和记忆细胞都是由B细胞分裂分化而来,其核内
DNA相同,但蛋白质种类不相同
④靶细胞的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⑤浆细胞的来源有B细胞、记忆细胞
⑥浆细胞是唯一没有识别功能的免疫细胞,而吞噬细胞是具有
识别功能细胞中唯一没有特异性识别功能的细胞
⑦免疫活性物质并非都由免疫细胞产生,例如溶菌酶,由唾液
腺和泪腺产生
⑧抗原具有大分子性、异物性、特异性
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各有独特作用又相互配合:1.对外毒素,
体液免疫发挥作用;2.对细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
止寄生生物的散播感染,当寄生生物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
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终清除
⑩若T细胞被破坏,则细胞免疫全部丧失,体液免疫大部分丧
失
五.常见免疫病
Ⅰ.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
生的反应
Ⅱ.自身免疫病:风湿性心脏病
Ⅲ.免疫缺陷症:H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