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黄连的现代研究概况样本

黄连的现代研究概况样本

黄连的现代研究概况样本
黄连的现代研究概况样本

黄连当代成分研究概况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

吴红展

摘要:为了总结黄连近年来在化学成分方面研究成果,从黄连化学成分研究,配伍中化学成分变化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核心词:黄连配伍化学成分

黄连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黄连(味连)CoptischinensisFranch.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tisdletoideaC.Y.ChengetHsiao.云南黄连(云连)Coptisteetawall根茎。味苦、性寒、入心、肝、胃、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惯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等证[1]。当代研究发现黄连有抗癌、抗放射及增进细胞代谢作用。为了总结黄连研究成果,现从化学成分方面入手,对黄连成分研究以及黄连在配伍中成分变化研究总结如下:

1化学成分研究

1.1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黄连中重要成分为小檗碱类生物碱,现已分离成分有黄连素、D-甘露醇、香荚兰酸、胡黄连醇、胡黄连甾醇、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阿魏酸、以及20余种葫芦素等[2],田景奎[3]等经柱色谱分离、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构造,还分离出香豆酸、问二羟基苯甲酸、槲皮素、氯原酸乙酯、氯原酸正丁酯、胡萝卜苷等12种化合物。于俊林[4]等运用多套展开剂薄层色谱法对新鲜黄连成分进行了研究,成果

发现鲜黄连所具有效成分与以往文献报道不同,不含小檗碱而含药根碱。

1.2微量元素分析研究

赵旭升[5]等运用主成分分析,结合SPSS记录软件,对中药材黄连中微量元素含量进行定量定性综合评价,通过对中药黄连中Ca、Cu、Fe、Mg、Mn、Zn等6种元素进行主成分分析,研究中药材黄连由于其所含微量元素含量不同与药理作用之间关系,成果发现:变量Fe与Mn 呈现出较大正有关性,变量Ca与Mn、Zn,变量Mg与Zn,变量Cu与Fe,具备较大负有关性。

1.3挥发油成分研究

陈利军[6]等在已分析黄连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基本上,对黄连木果柄挥发油化学成分进行GC—MS分析,以对两者挥发油成分进行比较,成果发现黄连木果实和果柄挥发油重要化学成分构成和含量有差别,但重要成分差别不大。

2在配伍中成分变化研究

黄连在临床中应用比较广泛,可以与各种药物进行配伍。配伍后,黄连成分和配伍药物成分含量都会发生变化,或者会有新化合物生成。

2.1配伍对煎剂中生物碱类成分影响

刘旭红[7]等HPLC法分析甘草-黄连配伍后主成分含量,研究配伍对甘草酸和小檗碱含量影响。成果发现甘草与黄连配伍可减少甘草酸和小檗碱含量,验证了甘草和黄连相畏相杀性。关怀[8]等通过对不同

配伍剂量对大黄-黄连药对有效成分含量进行研究,发现大黄-黄连药对在复方共煎时蒽醌类成分含量有不同限度地减少。王桂红[9]对中药配伍中黄连有效成分煎出率变化作了研究,实验表白不同处方配伍时,均有沉淀反映,但总生物碱(以盐酸黄连素计)损失率是不相似,存在着倍数差距。

2.2配伍对水提液中挥发油成分影响

鲁佳慧[10]等采用GC-MS技术对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先后水提液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分析。两药配伍后多数低分子量挥发油含量有所下降,某些挥发油含量增幅明显,同步有少数成分存在于单味药水提液中而在共煎液中几乎未能检测到,另有个别成分存在于共煎液中而在单味药水提液中几乎未检测到。黄连、吴茱萸药对配伍后挥发油成分变化提示,在煎煮过程发生了增溶作用以及也许存在一定化学反映导致个别成分发生变化.

2.3配伍对微量元素含量影响

徐艳春[11]等.用微量元素分析仪考察黄连配伍肉桂先后微量元素含量;定量测定黄连配伍肉桂先后微量元素含量变化。成果表白,黄连与肉桂配伍后某些微量元素含量会下降,且下降限度与肉桂比例关于.

3讨论

黄连是一种惯用中药,临床应用广泛,已经进行进一步研究。黄连具备良好疗效物质基本是它所含多样化学成分。现今,已经从黄连中分离出50各种成分,依然有各种成分有待研究。临床上黄连常与

其她中药配伍应用,在配伍应用过程中,黄连与其她中药化学成分会互相影响,也许会使有效成分溶出率发生变化,也有也许产生新化合物,从而起到更好治疗作用。笔者对近年来黄连成分研究及配伍对成分影响进行总结,以以便后来学者对黄连研究。

参照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化学工业出版社213-214。

[2]王答祺,贺震旦.西藏胡黄连化学成分.云南植物研究,1993,15(1):83-88。

[3]田景奎,邹忠梅,徐丽珍等.黄连花化学成分研究。中草药.,32(11):967-969.

[4]于俊林,杨文娣,王朝辉.鲜黄连生物碱成分研究。中药材.,26(10):727-728。

[5]赵旭升,李西辉.主成分分析用于中药黄连中微量元素含量研究.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4(3):25-26。

[6]陈利军,陈月华,史洪中档.黄连木果柄挥发油化学成分GC-MS分析。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3):115-117。

[7]刘旭红,张斌.HPLC法分析甘草-黄连配伍后主成分含量.环境科学与技术.,32(12D):244-245。

[8]关怀,穆阳,高燕等.不同配伍剂量对大黄-黄连药对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影响研究.北京中医。,2:53-56。

[9]王桂红.中药配伍对黄连有效成分煎出率影响.湖北中医杂

志.,23(6):49.

[10]鲁佳慧,宁德山,涂瑶生等.黄连、吴茱萸配伍后挥发油成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4):312-316。

[11]徐艳春,汪文莱,赵贤芳.黄连配伍肉桂先后微量元素成分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18(2):145-148.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完井技术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 第1章前言 1.1 现代完井技术发展现状 完井工程是衔接钻井和采油工程而又相对独立的工程,是从钻开油气层开始,到下套管注水泥固井、射孔、下生产管柱、排液,直至投产的一项系统工程。完井设计水平的高低和完井施工质量的优劣,对油气井生产能否达到预期指标和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有决定性的影响。 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完井均有了较快发展,并已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除常规井完井技术日益完善外,其他特殊井完井也得到了很大发展,如水平井完井、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深井超深井完井、现代智能完井、膨胀管完井等。国内在完井技术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与国外相比,完井技术还有很大差距,特别是在不同储层选择合适的完井方式、水平井完井、欠平衡井完井、小井眼完井、分支井完井,从而影响了油气井的产量及经济效益。 1.2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查阅现代完井技术方面的文献,对各种完井技术现状进行综合性分析: (1)射孔完井技术; (2)割缝衬管完井技术; (3)砾石充填完井技术; (4)膨胀管完井技术; (5)封隔器完井技术; (6)智能完井技术。 2. 调研国内外最新完井技术现状,重点分析国内外现代完井技术现状、最新进展、应用成果以及发展趋势等,并对国内完井技术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和完井技术的研究方向作初步预测和探讨。

第2章常规完井技术 完井方式的选择主要是针对单井而言。虽单井属于同一油藏类型,但是所处构造位置不同,所选定的完井方式也不尽相同,如油藏有气顶、底水,若采用裸眼完成,技术套管则应将气顶封隔住,再钻开油层,而不钻开底水层。若采用射孔完成,则应避射气顶和底水。又如油藏有边水,套管射孔完成时,油田开发要充分利用边水驱动作用,避射开油水过渡带。下面主要介绍常用的几种常规完井方式[1]。 2.1 裸眼完井技术 裸眼完井方式分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复合型完井方式和后期裸眼完井方式三种。 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1)是钻头钻至油层顶界附近后,下套管柱水泥固井。水泥浆上返至预定设计高度后,再从套管中下入直径较小的钻头,钻穿水泥塞,钻开油层至设计井身完井。 复合型完井方式(如图2-2)是指适合于裸眼完井的厚油层,但上部有气顶或顶界邻近又有水层时,可以将技术套管下过油气界面,使其封隔油层的上部,然后裸眼完井,必要时再射开其中的含油段。 后期裸眼完井方式(如图2-3)是不更换钻头,直接钻穿油层至设计井深,然后下套管至油层顶界附近,注水泥固井。固井时,为防止水泥浆损害套管鞋以下的油层,通常在油层段垫砂或者换入低失水、高粘度的钻井液,以防水泥浆下沉。 图2-1 先期裸眼完井示意图 1—表层套管 2—生产套管 3—水泥环 4—裸眼井壁 5—油层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南京师范大学编(高纲号0350) (一)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现代汉语连词意义及用法总结

连词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与词、词组与词组、句子与句子,表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虚词。连词可以表并列、承接、转折、因果、选择、假设、比较、让步、递进、条件、目的等关系。一般说来,连词有很多是由副词、介词发展而来的;很多副词、介词又是由动词发展而来。所以动词、介词、连词需要区别。 和 =跟、=与、=及、=同<方>。表示并列关系、联合关系。 车上装的是机器和材料。他的胳膊和大腿都受伤了。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工业与农业。批评与自我批评。我同你一起去。图书、仪器、标本及其他。(注意:用“及”连接的成分多在词义上有主次之分,主要成分放在“及”的前面) 以及 连接并列的词或词组(“以及”前面往往是主要的):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以及其他的花木。 既=既然 既来之,则安之。既然他不愿意,那就算了吧。既然知道做错了,就应该赶紧纠正。你既然一定要去,我也不便阻拦。既要做,就一定要做好。既然这样,还不去做?用在上半句话里,下半句话里往往用副词就、也、还跟他呼应,表示先提出前提,而后加以推论。 既然。。。就。。。既然。。。也。。。既然。。。还。。。 继而=既而 先是惊叹,既而大家一起欢呼起来。人们先是一惊,继而哄堂大笑。先是一个人领唱,继而全体跟着一起唱。表示紧随在某一情况或动作之后。 而 1、连接动词、形容词、词组、分句。 (1)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 (2)连接肯定和否定相互补充的成分:此种花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有转折的意思。 (3)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 (4)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 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 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过、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三十而立。 而且 表示更进一步,前面往往有“不但、不仅”跟它呼应:性情温和而且心地善良。他不仅会开汽车,而且会修汽车。不但战胜了各种灾害,而且获得了丰收。 因而=因此 表示结果。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因为 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去成。 何况 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何况他又是新手。他在生人面前都不习惯讲话,何况要到大庭广众之中呢?(even)

黄廖版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导论 第一节现代汉语概述 1.现代汉语的含义见教材*第2页 现代汉语指现代汉民族使用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现代汉语的历史来源见教材第2-3页 白话就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来源。 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官话”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口头形式的源头。 3.现代汉语的地域变体——方言见教材第4-5页 3.1.七大方言区: 北方方言(北方话、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北方方言可以分为四个次方言区:华北官话、西北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 吴方言(江南话、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赣方言(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湘方言可以分为新湘语和老湘语两个方言片。 客家方言(客话)以广东梅县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福佬话)以福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闽方言可以分为五个次方言:闽南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以建瓯话为代表、闵中以永安话为代表、莆仙以话为代表。 粤方言(广东话)以广州话为代表,具体分布详教材。 3.2.九大方言区(新增): 徽语皖南徽州一带方言,原属江淮官话。 晋语山西保留入声调的地区,原属北方方言 4.现代汉语规范化见教材第6-7页 语言规范的两层含义:形成规范、遵守规范 语言规范的必要性(为什么要制定语言规范):保障人际交流和信息传递的有效性 语言规范的可能性(实现语言规范的两个基本条件):建立合适的规范化标准、加强语言规范化的研究和教育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语音方面以北京音为基础,词汇方面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方面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语言规范化的持续性 第二节现代汉语课程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现代汉语语音概述 1.语音的属性 1.1.语音的三种基本属性:物理属性(与语音四要素的关系,详下)、生理属性、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见教材第14页 1.2.语音四要素见教材第14-15页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与主要政策

中国科技发展现状、战略及主要政策 国家计委规划司、科技司产业技术政策课题组 1998年3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已成为其国际地位和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面向21世纪的中国,如何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迅速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确保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加速全社会的科技进步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而立足现实国情,适时制订和调整科技发展战略和政策将是关键所在。 一、中国科技发展的环境 (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趋势 从世界经济增长周期与科技进步浪潮的相关性看,90年代世界经济发展处于低速徘徊阶段,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有所降低,表明世界科技发展还没有产生新的重大突破,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尚在酝酿之中,预计到下世纪初,世界科技发展的总体趋势,仍是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深入,仍将以微电子、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技发展和创新为核心。值得注意是:这些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仍然方兴未艾,日新月异,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周期明显缩短,传统观念上的研究、应用开发及生产间的界限愈加模糊,科技与经济一体化的进

程加快。如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技术淘汰率高,产品更新换代快,在计算机领域中每六个月甚至更短的周期内就有新产品问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学科间的交叉日益突出,技术领域的创新更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及影响。国际上许多发达国家已经不再将科技项目按基础、应用和开发三个领域划分,而是按国家的战略需要划分为若干重大项目推动科技进步,以更便于调动和发挥一个国家的整体的综合优势。此外,国际间的科技合作也进一步得到加强。鉴于高技术发展具有高效益、高风险和高耗资的特点,走国际合作之路已被纳入各国政府和企业界发展高技术的战略规划,如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共体12国参加的国际空间站计划,以及美国、欧洲同俄罗斯的空间合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强手之间甚至是国际竞争对手之间也展开了联合和合作,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多家著名微电子企业携手共同开发新一代动态随机存储芯片,以共担费用、共担风险,成为世界强手既联合又竞争的范例。 (二)中国科技发展的国内环境 中国经济发展对科学技术提出广泛的需求。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迅速增强。但是必须看到,粗放型增长方式仍在我国经济增长中起着支配地位。国民生产总值的增加主要是靠大规模投入自然资源、资金和劳动力来支撑;相当多的企业素质不高,科技开发、创新能力弱,技术进步缓慢,产品档次低、消耗高、质量差。目前,我国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很多处于世界60-70年代的水平,工业企业设备近20%老化,超期服役率达40%。资源消耗高,有效利用程度低。单位国民生产总值消耗的能源是日本的6倍、韩国的4.5倍、美国的3倍;钢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硕士)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讲授提纲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第二讲变换分析法 第三讲语义特征分析法第四讲配价分析法 第五讲语义指向分析法第六讲句法空位与成分提取第七讲篇章语用与语法研究第八讲认知语法分析法

第一讲结构分析法 一、基本理论方法: 1.工作程序: (1)用国际音标如实记录语言资料; (2)从上述资料中切分出语言的各级单位; (3)列出单位清单,并考察其分布; (4)根据分布,对每层单位进行分类。 2.基本思路: 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3.主要方法: 替换、对比、分布和直接成分分析。 二、替换: 1.语素的确定: 蜡烛:a.花烛、香烛、火烛;b.蜡人、蜡纸、蜡笔。 (1)必须同时替换:蝴蝶:粉蝶、彩蝶、蝶泳。 (2)意义基本一致:马虎:a.老虎、猛虎、幼虎;b.马车、马尾、马匹。 (3)剩余语素:不能替换,但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菠菜、荞麦、牦牛;槐树、柏树、苋菜;渤海、泰山、渭河;卡车、啤酒、尼姑(Buddhist nun)。 2.形容词的确定: (1)很+;(2)*很++宾语 想、爱、怕、关心、同意、怀疑……:动词 三、扩展: 1.扩展的条件: (1)扩展式的长度超过原式:买房子→买木头房子。 (2)扩展式与原式分布相同:买房子不容易→买木头房子不容易;买房子的人→买木头房子的人。 (2)原式中被替换的项目在扩展式的相应替代部分中为核心:小丽喜欢干净→*小丽喜欢干净的房子。 2.扩展的类型: (1)替换性扩展:干家务→干完家务;我去→我去韩国;马上说→马上说清楚。 (2)组合性扩展:去→他去/去韩国;吃饱→吃饱肚子、吃饭→*吃饭肚子。 (3)插入性扩展:洗干净→洗得/不干净、洗得干净洗不干净(可能补语)、洗得干净不干净(状态补语)。 四、分布: 1.分布的含义: (1)能作什么成分、不能作什么成分:副词(只能作状语)、区别词(只能作定语)。 (2)能出现在什么位置、不能出现在什么位置:连词(句首、主语后)、篇章连接成分。 (3)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不能与什么样的词结合:很~、不~、~了、~着、~过。 2.分布的作用: (1)作为分类的依据:如词类划分。 自主动词:别~、别~了;非自主动词:*别~、别~了。 (2)作为确定语言单位同一性的根据: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1、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和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大型商业综合体在当今商业创新模式的潮流和城市空间有机化、复合化的趋势下应运而生,数量日益增多,体量越来越大。这类公众聚集场所一般具有功能繁多、空间种类丰富、人流量大、火荷载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火灾,容易导致重、特大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近年来大型商业建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事件屡有发生。国外的发展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1000-3000美元时,社会将会处于一个灾难事故多发阶段,这表明我国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火灾安全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飞速发展的大型商业建筑,使用功能日趋复杂、集约,这给大型商业综合体的安全疏散设计带来了十分严峻的挑战。安全疏散,就是在发生火灾时,在允许的疏散时间范围中,使遭受火灾危害的人或贵重物资在楼内火灾未危及其安全之前,借助于各种疏散设施,有组织、安全、准确、迅速地撤离到安全区域。 大型综合性商业建筑的使用功能高度集中,现行规范都无法对其建筑形态和业态分布做出明确的规定,基于以往经验及科研成果制订出来的建筑防火设计规范难以适应新的需要,实践中经常遇到大量现行规范适应范围无法涵盖或规范条文无法适应建筑物设计形式的尴尬局面。现代大型商业综合体建筑的设计往往突破了现行规范,因此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也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理念引入到了设计之中,它已成为未来防火设计发展的趋势。 商业街建筑由于其独特性,有关消防设计也有别于一般的商业建筑。比如,商业街是否作为一个整体建筑考虑其消安全疏散设计,是否应限制商业街建筑的层数,长度和宽度,步行街是否考虑作为人员疏散安全区域及其条件等等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的调研及深入分析。 同时,由于这类建筑火灾危险性特别大,人员密度大,疏散困难等原因,研究大型商业建筑火灾下人员疏散的安全性,以最大限度的防止火灾发生和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我国火灾基础研究的滞后在制定国家消防技术规范时存在一些弊端和不合理之处。这些弊端给复杂的商业建筑空间设计带来很多的局限性,因此要使大型商业建筑有效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找到新的途径和新的思路来保障建筑的安全疏散。 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应该综合相关多方因素全面考虑。处方式建筑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理念适应不了现代建筑的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借鉴心理学等理论,研究发生火灾后,大型商场内人员在这样的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和行为模式;从空间组织设计的角度出发,结合建筑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全面的进行防火安全疏散设计的研究。这有助于科学合理的进行大型商场的建筑防火设计,当灾害来临时为人们提供一个可靠的安全疏散系统,同时又利于人们充分的使用空间的目标;同时,该课题的研究为促进大型商场发展作出努力,使得大型建筑在城市发展的新形式下可持续的发展。 大型商业综合体中防火分区面积往往超出了规范中对防火分区面积的限制,疏散出口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等问题随之产生,这些问题都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自身特性入手,运用建筑学、消防安全学和行为心理学等领域的相关知识,对火灾下大型商业综合体内人员疏散的安全性能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出大型商业综合体人员安全疏散的难点和重点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优化策略和方法,并分析了应用部分方法的实际工程案例。为大型商业综合体的人员安全疏散设计提供参考。 2、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发达国家对于大型商业综合体的设计,除了能依据本国的规范进行设计的之外,超出规范规定内容的往往利用了性能化的防火设计。欧美发达国家在这项研究中处于领先的地位,已开发出了很多计算及模拟软件。如FDS、SIMULEX和STEPS等等。 上世纪八十年代,己有一些国家颁布了专门的性能化防火设计规范。所以发展至今,已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国外的设计者在做一些大型的商业建筑时,都会采用性能化的防火设计。1971年,美国的通用事务管理局形成了《建筑火灾安全判据》。20世纪80年代,在美国实施了一个国家级的火灾风险评估项目,其结果形成了FRAMWORKS模型。1988年美国防火

现代汉语学生论文选题

现代汉语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1.××市(或县/乡镇)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2.××市(或县/乡镇)地名研究 3.××话的特殊词汇 4.××话的量词研究 5.××话的代词研究 6.××话的疑问句研究 7.××话与普通话的语序比较 8.校园流行语考察 9.网络词语的文化内涵 10.手机短信语言的修辞方式 11.流行歌曲歌词中语义的超常搭配 12.现代汉语中异读词的规范问题 13.报刊语言规范问题 14.关于普通话词语规范的几点建议 15.试论现代汉语后缀”者”的构词规律 16.广告中的语言修辞浅论 17.化妆品广告的用词特点及文化内涵 18.广告语中语用预设的运用及分类 19.广告语的隐喻分析 20.试论广告语中一语双关辞格的运用 21.广告用语中的语言技巧考察 22.论小品的幽默讽刺语言艺术 23.讽刺语言中的文化底蕴 24.小议主持人的幽默语言艺术 25.节目主持人的语言技巧论析 26.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27.汉字的字形修辞现象 28.汉字结构的美学原则 29.近年来出现的某些新词及其发展研究 30.关于称谓语的异化与泛化 31.歇后语与言语幽默 32.歇后语的语义论析 33.简析熟语和成语的种属关系 34.店名和中国文化(说明:本题中的”店名”也可换成”人名”,”姓氏”,”地名”,”菜名”,”品牌名称”等等词语,分别成为不同的题目) 35.网络语言交际特点初探 36.熟语的语形问题浅论 37.试论成语与民族自然环境,文化传统,语言特点的关系38.成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39.惯用语的划界和释义问题 40.汉语隐语说略 41.论缩略语 42.词语的形象色彩及其功能浅析 43.XX小说中色彩词的运用及作用 44.歧义句的产生原因及分化办法 45.浅析汉语歧义的语用价值 46.连谓句与兼语句的辨析 47.小议词义虚化 48.简论现代汉语中的名词重叠现象 49.”像X似的”语用价值浅析 50.某类词(如代词,语气词等)的语用研究 51.主语省略的修辞作用 52.连词连接作用研究 53.现代汉语插入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4.现代汉语委婉语的个案或宏观研究 55.汉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研究(如:“对了,嗯,好,得了,回头,然后,我说”等) 56.代词”人”,”人家”使用情况考察 57.确定语法病句的标准和修改病句的原则 58.句末语气词使用状况调查 59.现代汉语形容词重叠式研究 60.现代汉语程度副词重叠式研究 61.对立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2.互补原则和××方言的音位 63.论汉语言的音节特点 64.同音词分析(或同义词分析) 65.浅谈汉语的词类划分 66.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偏正式,补述式也可以任选一种) 67.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68.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69.语法中的语义因素 70.语用与语法的关系 71.新兴词缀研究 72.论动词重叠式的使用条件 73.论句群纳入中学语文教学的实用意义 74.论语言环境对句式选择的制约作用 12 现代汉语语序在汉语语法中的作用 13 现代汉语紧缩句的音乐美 14现代汉语叠音词的作用初探 15现代汉语中缀说略 16 现代汉语《围城》中的比喻

中国各地区的科学发展状况:评价与分析

内容摘要:本报告运用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对全国各地区(包括四大区域板块 和各省市区)在推进科学发展方面所取得的进展情况进行了评价、比较和分析。结果显示,各地区在经济依旧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更为重视经济社会的协调 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节能减排”作为“十一五”规划中的约束性指标, 开始逐渐发挥效力,各地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统筹城 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关键词:区域科学,发展,评价 一、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于 2006年开始设计“区域科学发展指数”体系,并根据2005年的数据对各地区 的经济社会发展做了评价,其具体研究成果参见《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 (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年4月)。根据形势和数据的变化,我们对“区域科 学发展指数”体系进行了更新和调整,并根据2006年的数据测算了最新的“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即为本报告的研究成果。)的基本内容?? 区域科学发展指数,是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出发,全面评价全国各地区一 年来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一个定量工具。区域科学发展指数具体评价内容包括:(1)经济增长的速度和效益状况(经济增长指数);(2)经济增长的环境友 好和资源节约状况(环境友好指数);(3)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协调状况(协调发展指数);和(4)未来经济增长潜力的变化状况(潜力增进指数),区域科学发展总指数是对上述四个指数的一个综合。?? 其中经济增长指数具体考察三个方面的内容,即:(1)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增长速度高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指数);(2)考虑到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体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提高一个百分点的难度不同,同时将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绝对水 平纳入考察范围,旨在反映增长的难度(人均GDP水平指数);(3)评价经济增长除了考察量的方面以外,还要考察增长质量的方面,即增长的效益状况。 为此,还考察了辖区内所有经济活动产生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和个人所得 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税收占GDP比重指数)。?? 环境友好指数具体考察两个方面的内容,即:(1)经济增长消耗了多少能源、水,占用了多少土地,即单位GDP的资源消耗(物耗指数);(2)经济增长排放了多少污染,包括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固体废物污染,即单位GDP的污染排 放(污染指数)。?? 协调发展指数具体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各地居民的收入增长是否与 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居民收入和GDP协调指数);(2)各地的就业增长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就业增长指数);(3)各地居民所享受的公共服务等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公共服务支出指数);(4)各地居民所享受的社会保障是否与其经济增长相协调(社会保障指数);(5)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是否相协调,以及国内外在GDP增长中的收益是否相协调(收入分配指数)。?? 潜力增进指数具体考察五个方面的内容,即:(1)科技创新投入的力度和科技创新成果的数量(科技创新指数);(2)物质资本积累情况(物质资本指数);

三七的现代功用研究概况

三七的现代功用研究概况 【摘要】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在现代临床上也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本文主要通过现代功效对三七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三七;三七总皂苷;现代功效 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田三七、田七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在广西、湖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也有栽培。但黄氏[1]等经考证发现,三七的原产地是广西并非云南。这点在开化府志160多年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从新》和1956年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均有提到。 三七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补强壮,是古时治疗跌打损伤和金疮的要药。近年来随着对三七功效和作用的深入研究,作为三七主要活性物质的三七总皂苷已被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疾病在现代治疗中。本文就三七鉴别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三七现代功效研究 三七自古以来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2],在现代三七也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治疗中。 三七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素、黄酮、挥发油和糖类等。在现代研究中已将三七的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相信对三七成分和药理作用的不断深入,三七的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深入。 1.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止血作用:三七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临床实验表明,用参三七注射液、三七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及慢性胃炎等消化道出血,治愈率在92.0%以上[3]。三七也常被加在牙膏里用于治牙龈出血。 补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造血功能。三七总皂苷(PNS)诱导造血细胞GATA-1和GATA-2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增加,并增高其余上游调控区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结合的活性,调控与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凋[4]。 抗血栓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cAMP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抑制5-HT的释放,抗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5]。三七的另一成分——三醇苷类,有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研究发现,血小板Ca2+浓度随着三七三醇皂苷剂量的增加显著减少,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释放等作用[5]。 1.2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王玉华[6]等通过连续7个月对180例脑缺血后遗症患者给予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并与常规丹参注射液治疗进行对照,得出三七总皂苷可延缓缺血期间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改善缺血引起的脑能量耗竭,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李志泉[7]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无论从分化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还是细胞特征性表达,都表明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剂PNS作用下已向心肌样细胞转化,具有心肌细胞的特性,为推动应用骨髓MSCs治疗心肌梗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考试大纲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学习目的 “现代汉语语法学 ”是中文专业本科阶段的选修课。 本课程主要介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 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它们分析现代汉语的事实。 自学考试者应较系统地了解汉语语 法学简史、汉语语法特点、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构成句义的因素、词的分类问题、主宾语 问题、歧义句问题、 语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 了解层次分析、 变换分析、 语义格分析、 语义指向分析等基本研究方法, 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和方法分析汉语的语法现象。 本课程教材内容共十一章, 其中第五章关于词的分类问题、第七章关于层次分析法及 有关问题、第八章关于句式的变换问题和第九章语法结构和语义结构是重点章。 第十一章 为可选章,可让学生自行阅读。其余章为一般章。 二、自学内容和考核目标 第一章 语法和语法学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这一概念、 语法所包含的内容和语法学的简史, 特别是了解 汉语语法学经历了草创模仿、探索革新、振兴繁荣三个历史时期。 二、考核目标和考核要求 (一)识记: 1. 国外语法学经历了传统语法、 历史比较语法、 描写语法、 转换生成语法四个阶段; 2. 我 国语法学只有一百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草创、模仿时期 (1898-1936 ,),代表作有 两部:①马建忠的《马氏文通》,它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语法着作。 其核心是词本位”。 ②黎锦熙的《新着国语文法》,这是第一部以白话文为描述对象的语法体系,其特点是 句 本位”。二是探索革新时期 (1936 一 1949),反对简单模仿,利用西方语法理论寻找汉语语法 特点,最有代表性的着作有三:①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 《中国语法理论》;②吕叔湘 的《中国文法要略》;③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三是振兴、繁荣时期 (1949 一现在),解 放初期出版了最具特色的两本着作: ①吕叔 湘、 朱德熙的《语法修辞讲话》 ;丁声树等着《现 如吕叔湘主编的 《现代汉语八百词》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语法答问》 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具体特 点, 认识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的复杂对应关系, 认识如何在事实考察中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 义结合起来。 (一)识记: 代汉语语法讲话》 。拨乱反正后又出版了几种重要专着, 他的《现代语法分析问题》,朱德熙的《语法讲义》、 等。 (二)领会: 1.什么是语法; 2.语法的内容。 第二章 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一、基本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语法形式和语法形式的概念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标准: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词汇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规范。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音节(元音占优势)、声调(音乐性) 词汇—数量丰富 语法—缺少严格意义上的形态变化 语音 声母:双唇音(b\p\m)齿唇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 韵母:开口呼(a\o\e)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ü)双声、叠韵 音变:轻声、变调(如“一”)、啊的音变(i\ü-ya,u\ao\iao-wa,n-na,ng\nga-a,其余不变)、儿化 文字 汉字的字体:甲骨文、金文、小篆(汉字的第一次规范)、隶书(进一步符号化)、楷书、草书、行书 汉字的特点:1)表意性文字2)字形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3)平面型文字4)不实行分词连写 汉字的结构方式:六书象形(火首贝燕禾门)独体字 造字方法指事(上三本至亦刃) 会意(从北兵看益寒友匠烦休)合体字 形声(江问郊霖翅) 用字方法假借:本无其字,借用已有的音近或音同的汉字来表示(自莫) 转注:一对同部首的字,由于意义相近,声音相同或相近而互相注释 外部结构:结构单位(笔画、部件-偏旁和部首)和结构关系 词汇 语素:一般一个音节都是一个语素,但一个语素不一定是一个音节。另:儿化音是一个音节写成两个汉字即两个语素 语素的分类:单音节语素 双音节语素连绵词(双声、叠韵、非双声叠韵-鹌鹑、蝙蝠) 多音节语素基本是音译外来词-巧克力 自由语素:能独立成词,也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不自由语素:不能独立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 定位语素:一个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时,有一定的位置(第-第一、阿-阿爸\头-锄头、子- 包子)在构词中常具有类化作用(化、性),有的还带有词汇意义(阿-带有亲热的感情色彩)不定位语素:一个语素同别的语素组合成词的时候,没有一定的位置 可以把不自由的定位语素称为“词缀”,自由的、不自由的不定位语素称为“词根” 语素结合的方式:联合式(语言、江湖、国家、高低) 附加式(红旗、草图、春耕、秋收) 补充式(认清、说明、打动,可插入“得”“不”\船只、房间、花朵、马匹) 陈述式(眼花、胆怯、性急、年轻) 支配式(带头、伤心、知己、司令) 多义词危:1)不安全—危险、居安思危;2)损害—危害、危及生命;3)指人快要死—病危、临危; 4)高—危楼百尺;5)端正—正襟危坐 手:1)人体上肢前拿东西的部位;2)拿—人手一册;3)小巧便携—手册、手折;4)亲手—手植、手札;5)量词—一手好字 同音词与多义词:同音词虽然语音相同但意义之间毫无联系,多义词表示的是同一个词表示不同的意义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摘要编排版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 (第三版) 陆俭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北京

目录 绪论 0.1 关于语言 0.2 关于汉语 0.3 语法到底是指什么? 0.4 语法和语音、语义 0.5 关于语法单位 0.6 三组重要的概念 0.7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第一章词类研究 第一节汉语词类研究 1.1 汉语词类问题一直被认为是个老大难问题 1.2 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1.3 怎样依据词的语法功能来给汉语词分类? 1.4 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1.5 关于词的兼类问题 1.6 汉语词类划分中难处理的问题 第二章汉语句法分析 第二节层次分析法 2.1 句子成分分析法及其局限 2.2 句法构造的层次性 2.3 关于层次分析法 2.4 运用层次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5 层次分析法的作用 2.6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 第三节变换分析法 3.1 层次分析法的局限和变换分析的产生 3.2 关于“变换”这个概念 3.3 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3.4 变换分析的基本精神和所遵守的原则 3.5 变换分析的作用 3.6 变换分析的局限 第四节语义特征分析法 4.1 变换分析的局限与语义特征分析的产生 4.2 关于语义特征 4.3 关于“名词[主语]+动词+名词1+给+名词2”句式4.4 关于“动词+了+时量+了”句法格式 4.5 关于“v有……”格式 4.6 关于“形容词+ (一)点儿!”祈使句式

4.7 关于“名词语+了”句法格式 4.8 关于语义特征分析 第五节配价分析法 5.1 语法研究中的“配价”思想及配价语法分析 5.2 “喝啤酒助学生”和“喝啤酒的方式”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3 “VP+的”这种“的”字结构的指称和歧义问题 5.4 “放了一只鸽子”和“飞了一只鸽子”在语法上有区别吗? 5.5 形容词都能受“对……”这一介词结构修饰吗? 5.6 介词结构“对……”能作什么样的名词的定语? 5.7 为什么可以说“他是王刚的老师”却不能说“※他是王刚的教师”? 第六节语义指向分析 6.1 为什么“只吃了一个面包”里的“一”有时能省略,有时不能省略?6.2 语义指向和语义指向分析 6.3 是不是每个句法成分都有语义指向的问题? 6.4 对于句法成分的语义指向需考虑哪些问题? 6.5 对被指向的成分是否会有某些特殊的要求? 6.6 “究竞”在句中为什么有时能移位,有时不能移位? 6.7 “吃了他三个苹果”到底该看作单宾结构还是双宾结构? 6.8 语义指向分析的作用 第三章范畴研究 第七节汉语语义范畴研究 7.1 汉语句法研究中所要关注的语义问题 7.2 汉语中的数量短语和数量范畴 7.3 数量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4 领属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7.5 自主范畴对汉语句法的制约作用 第四章汉语虚词研究 第八节汉语虚词研究 8.1 关于虚词用法的研究 8.2 关于虚词意义的研究 8.3 研究虚词意义的基本方法——比较分析 8.4 虚词研究中的语义背景分析 第五章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第九节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1 形式学派内的主要派别 9.2 美国结构主义形式学派的语言研究 9.3 关于切分、语言单位同一性的认定、分类 9.4 再说层次分折 9.5 两种描写模型 9.6 乔姆斯基形式学派的研究思路 9.7 乔姆斯基的思想观点

(完整版)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 一、语法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一、考核要求 本大纲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内容。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现代汉语主要研究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语音、词汇、语法的结构规律、运转规律,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标准及其语言应用诸问题,研究汉语汉字的基本结构、规范要求以及信息处理诸问题,研究汉语修辞的一些基本原则、方法诸问题,还研究汉语方言的调查、整理诸问题,同时也研究用于现代汉语研究和教学的各种理论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和语言教学体系中的价值地位等。因此,本大纲所列诸内容,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育方向、社会语言学方向、方言学方向的学术型研究生入学考试必须掌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础方法,是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类课程的基础。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运用现代汉语语言理论分析和解决汉语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现代汉语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解决汉语言文字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考核内容 (一)绪论 1.现代汉语包括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和方言。本课程主要讲共同语。 2.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3.现代汉语的方言: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4.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特点,词汇特点,语法特点。 5.现代汉语的地位。现代汉语的国内地位,现代汉语的国际地位。 6.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任务。现代汉语规范化。 (二)语音 l.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社会性质。 2.语音的基本概念:音节和音素、音位,辅音和元音,声母、韵母、声调,辅音与声母的关系,元音与韵母的关系。 3.汉语拼音方案。国际音标。 4.声母。依发音方法分类: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清音、浊音;送气音、不送气音。依发音部位分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难分辨的声母辨正。 5.韵母。单元音韵母,复元音韵母,鼻音尾韵母。四呼。押韵和韵辙。难分辨的韵母辨正。 6.声调。调值和调类。普通话的声调。古今调类比较。声调辨正。 7.音节的结构。声母、韵母的配合。拼音。音节的拼写。 8.音变。变调:上声的变调,去声的变调,"一、七、八、不"的变调。轻声的性质和作用,轻读的规律。儿化的性质和作用,儿化音变的主要规律。语气词"啊"的音变。 9.音位。普通话元音音位,辅音音位,声调音位。 10.语调:停顿,重音,句调。朗读的作用和要求。 11.语音规范化问题。确立正音标准,推广标准音。 (三)文字 1.文字。汉字的产生、特点和作用。 2.汉字的形体演变:甲骨文、金义、篆文(大篆和小篆)、隶书(秦隶和汉隶)、楷书、草

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第一讲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1.2现代汉语研究概述 20世纪中国语言学由于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问世,可以说是我国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语言学的发展历史。汉字的研究一直占有很重要的位置。30年代,唐兰先生强调“文字的形体研究”,他的《古文字学导论》标志着的汉字学的建立。近二三十年还加强了对汉代以后,现代汉字以前的文字的研究,特别是俗字的整理和研究,并形成了汉字学的一个新分支——现代汉字学。70年代末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推动,汉语音韵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鼎盛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训诂学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该时期训诂学的基本任务是解释文献字词。汉语语法研究也进入了鼎盛时期。下面主要从语法、语音、词汇、语用、对外汉语教学交叉学科等方面进行简要的说明。 1.2.1现代汉语语法方面: 在20世纪的一百年里,我国语言学的发展中要属汉语语法学的发展最快,成果最显著。汉语语法研究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开始的,《马氏文通》是一部古代汉语语法研究专著。但从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这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于1924年问世以来,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一直是本世纪汉语语法研究的主流。40年代出现了20世纪前半叶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鼎盛时期,王力的《中国现代汉语》和《中国语法理论》,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高名凯的《汉语语法论》是该时期的代表作都采用了“三品说”(丹麦叶斯柏森《语法哲学》首品——

主语、宾语、中心语,次品——谓语、定语,末品——状语、补语)。当今世界语言学领域普遍关注和运用的一些语法思想和分析方法,如“动词中心说”、“语义格”、“动词配价”、“范畴论”、“语用分析”、“变换分析”、“篇章分析”等等,在这一时期的著作中都有体现,只是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加以论述和阐释。(如朱德熙著作中的动词的“向”,就相当于“价”)新中国成立后,吕叔湘和朱德熙合著的《语法修辞讲话》起到了“匡谬正误”的作用。语法知识的普及大大促进了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与此同时,随着赵元任的《北京口语语法》(李荣译)一书的翻译出版,美国描写语言学理论方法开始影响着现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这个时期(50-60年代)的语法一直停留在词语和句子成分的充当上。 古代汉语语法的研究,自《马氏文通》以后,还有以王力(50年代)为代表的研究古代汉语为主的语法学家。他开创了汉语语法研究的历时研究,这为汉语语法史研究奠定了基础。80年代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有了可喜的变化。不论在研究队伍、研究方法、研究理念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如“要有明显的时代观点,语料不可古今杂糅”、“必须注重语法的系统性,要从语法系统去思考问题”、“要注意吸取各种语言学理论中有利于古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东西”、“加强专书、断代语法研究”以及“既要有定性分析,又要有定量分析”等,开展了语法化的研究,出现了一批较好的研究成果。 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始于20年代末,黎锦熙和吕叔湘分别发表了很多研究近代汉语“把”字结构和个别代词、量词、虚词的研究。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