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的现代功用研究概况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三七药理作用研究概述三七,又名田七、参三七、金不换,是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H.Chen)的干燥根及根茎,甘、苦、微温,归肝、胃经。
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
三七是中医传统用于体内外各种出血之证及跌打损伤、瘀滞肿痛的要药。
其主要成分有三七皂苷、黄酮苷及三七氨酸,其中三七总皂苷(PNS)在块根中的含量可达到12%。
近年三七越来越多的被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脑血管病,脑出血后遗症等,在抗肿瘤和治疗肝肾方面的疾病,也越来越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
试验及临床的开发也正在向这方面发展。
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1.1 止血作用:三七素有“止血之神药”之说,为伤科要药,著名的“云南白药”,即以之为主药。
三七水溶性成分三七素(Denciemne),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它主要通过机体代谢、诱导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而产生止血作用。
三七止血生用,是因为三七素不稳定,经加热处理后易被破坏。
中医理论认为三七是具有化瘀作用的止血药,能止血而不留瘀,因此对出血症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
1.2 活血作用:三七既有促进血凝的一面,又有使血块溶解的作用,即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功能。
李汝安等[1]使用三七总苷片合祛风化痰通腑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较好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0%,其机制是通过三七总苷片的止血与活血的双向作用,调整脏腑气血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缩短昏迷时间,加速脑组织内血肿的吸收。
刘宏胜等[2]利用三七粉在治疗心瓣膜病变术后血栓形成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关于三七中的活血成分,目前已证明,这主要以Rg1为代表的三醇型皂苷(PTS)的作用,二醇型皂苷并无此效果,PNS还可以升高血浆蛋白C活性,而蛋白C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纤维素依赖性蛋白质,在人体内被激活后,具有抗凝活性和促纤溶活性,因此三七皂苷具有明显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维蛋白溶解作用。
1.3 补血作用:“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田三七、田七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Burk.)F.H.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在广西、湖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也有栽培。
但黄氏[1]等经考证发现,三七的原产地是广西并非云南。
这点在开化府志160多年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从新》和1956年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均有提到。
三七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补强壮,是古时治疗跌打损伤和金疮的要药。
近年来随着对三七功效和作用的深入研究,作为三七主要活性物质的三七总皂苷已被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疾病在现代治疗中。
本文就三七鉴别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1三七现代功效研究三七自古以来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2],在现代三七也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治疗中。
三七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素、黄酮、挥发油和糖类等。
在现代研究中已将三七的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
相信对三七成分和药理作用的不断深入,三七的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深入。
1.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止血作用:三七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临床实验表明,用参三七注射液、三七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及慢性胃炎等消化道出血,治愈率在92.0%以上[3]。
三七也常被加在牙膏里用于治牙龈出血。
补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造血功能。
三七总皂苷(PNS)诱导造血细胞GATA-1和GATA-2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增加,并增高其余上游调控区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结合的活性,调控与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凋[4]。
抗血栓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cAMP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抑制5-HT的释放,抗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5]。
三七的另一成分———三醇苷类,有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研究发现,血小板Ca2+浓度随着三七三醇皂苷剂量的增加显著减少,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释放等作用[5]。
三七研究报告三七植物(也被称为“蛇床子”)是一种常见于中国和印度尼西亚的草本植物。
它被广泛用于传统中医中作为中药使用。
本报告将探讨三七植物的概述、药理作用、主要成分及其用途。
三七植物(Panax notoginseng)属于五加科,是一种多年生植物,一般生长在海拔2000至2800米的高山地区。
它的根部具有药用价值,可以入药,有止血、活血、清热解毒的功效。
因为它生长缓慢,所以野生三七也越来越稀少,贵重度逐渐提高。
三七的主要功效是活血化瘀。
中医认为,它可以增加血液循环,促进血液凝固,减轻炎症和消肿。
因此,三七常被用于治疗创伤、瘀血症状、中风后遗症等。
除此之外,三七还具有增强免疫力、降血脂、降血糖、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三七植物的主要成分是三七皂苷(saponins),它是三七植物独有的成分。
其中,主要成分有参三七皂苷R1、参三七皂苷Rg1和参三七皂苷Rb1。
这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药理作用。
三七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
中医常将三七与其他草药配伍使用,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等疾病。
此外,三七还可以作为保健品使用,预防疾病和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然而,虽然三七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中,但其药理作用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一些研究表明,三七可能与药物相互作用,因此在使用三七时需要特别注意使用方法和剂量。
总之,三七植物是一种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植物,它具有活血化瘀、增强免疫力、保护心血管等作用。
然而,在使用三七时,仍然需要谨慎,并遵循医生的指导和建议。
未来,应该进一步研究三七植物的药理作用和安全性,以更好地利用它的药用价值。
三七调研报告三七调研报告前言:三七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被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
它具有清热解毒、活血行气的功效,被用于治疗伤口感染、痛经等疾病。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三七在医疗、养生等领域的使用情况以及市场潜力。
一、三七的历史背景三七,学名石乳,为景天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它分布在我国长江以南地区,是我国传统中草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理论中,三七被认为具有“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的功效,从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各种外伤、痛经等疾病。
二、三七的药理研究针对三七的药理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研究表明,三七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如三七皂苷、三七酮等,这些成分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等生物活性。
此外,三七还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促进伤口愈合等作用。
三、三七的临床应用三七在临床上有广泛的应用,尤其被用于治疗伤口感染、痛经等疾病。
三七可直接外敷或内服,根据患者症状进行针对性的选择。
研究表明,三七能够有效促进伤口的愈合,缓解疼痛,并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是一种理想的外伤药物。
四、三七在养生保健中的应用除了在医疗领域,三七在养生保健中也有一定的应用。
由于其保健功能,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使用三七来改善身体状况。
例如,三七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调节女性生理周期的作用,被广泛用于女性保健。
五、三七市场潜力分析三七的市场潜力巨大。
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兴趣日益增加,对传统中草药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三七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之一,其市场需求量在不断扩大。
尤其是在养生保健市场,三七的市场前景更为广阔。
结语: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三七的历史背景、药理研究、临床应用以及市场潜力进行了全面的了解。
三七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草药,不仅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同时在养生保健领域也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希望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开发,能够充分发挥三七的药用价值,更好地服务于人们的健康。
三七功效研究1.2008-12-09三七的现代功效主要是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影响。
特别是三七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方面的独特作用,为三七作为医疗和保健用品与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使三七成为预防、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调节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抗老防衰、保持机体正常生长发育的重要药物。
三七的药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对血液系统的作用1、止血作用:三七素有“止血之神药”之说,为伤科要药,著名的“云南白药”,即以之为主药。
三七水溶性成分三七素(Dencienine),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使血小板数量显著增加,它主要通过集体代谢,诱导血小板释放凝血物质而产生止血作用。
2、活血作用:三七既有血凝的一面,又有使血块溶解的作用,即有止血和活血化瘀双向调节功能。
3、补血作用:“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
近几年的实验研究和临床表现三七对血液系统除止血、活血作用外,还具有补血作用,能提高外周红细胞、白细胞数量。
二、对心脑血管系统的作用1、保护心肌的作用:近几年试验证明,三七总皂苷(PNS)对大鼠家兔犬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很强的保护作用。
2、抗冠心病作用:三七总皂苷(PNS)能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这与其提高肌浆内膜的钙泵活性,纠正心肌细胞内Ca2+超负荷及提高左室心肌能量有关。
3、保护脑组织的作用:三七总皂苷(PNS)能使全脑或局部性脑缺血后再灌注水肿明显减轻,血脑屏障通透性改善,局部血流量显著增加。
三、对消化系统的作用:三七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形态学改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大体观察和光镜观察表明,三七能明显治疗大鼠胃粘膜的萎缩性癌变,并能逆转腺上皮的部典型性增生和肠上皮化生。
四、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1、提高记忆力作用和增智的作用:人参皂苷Rg1和Rb1均能显著增强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对亚硝酸钠及40%乙醇造成的小鼠记忆不良均有不同程度对抗作用。
2、镇痛作用:三七总皂苷(PNS)、人参皂苷Rb1对化学性和热刺激引起的疼痛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且PNS 是一种阿片肽样受体刺激剂,不具有成瘾的副作用。
三七的现代功用研究概况作者:徐倩王巨鑫邓同乐来源:《科技视界》2012年第28期【摘要】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在现代临床上也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本文主要通过现代功效对三七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三七;三七总皂苷;现代功效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田三七、田七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 F. H. 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在广西、湖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也有栽培。
但黄氏[1]等经考证发现,三七的原产地是广西并非云南。
这点在开化府志160多年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从新》和1956年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均有提到。
三七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补强壮,是古时治疗跌打损伤和金疮的要药。
近年来随着对三七功效和作用的深入研究,作为三七主要活性物质的三七总皂苷已被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疾病在现代治疗中。
本文就三七鉴别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三七现代功效研究三七自古以来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2],在现代三七也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治疗中。
三七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素、黄酮、挥发油和糖类等。
在现代研究中已将三七的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
相信对三七成分和药理作用的不断深入,三七的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深入。
1.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止血作用:三七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临床实验表明,用参三七注射液、三七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及慢性胃炎等消化道出血,治愈率在92.0%以上[3]。
三七也常被加在牙膏里用于治牙龈出血。
补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造血功能。
三七总皂苷(PNS)诱导造血细胞GATA-1和GATA-2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增加,并增高其余上游调控区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结合的活性,调控与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凋[4]。
三七的临床应用功效及药理分析三七,也被称为田七、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材。
它在传统中医药中被广泛应用,并具有多种临床功效。
本文将对三七的临床应用功效及药理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它的价值和作用。
一、三七的临床应用功效1. 止血作用三七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尤其对静脉性出血效果更佳。
它可以通过增加血小板聚集和提高纤维蛋白原水平来促进凝血过程。
因此,对于出血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 抗炎作用三七中的活性成分能够抑制炎性介质的释放,减轻组织炎症反应。
它还能减少炎性细胞浸润,抑制炎性物质的合成,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引起的组织损伤。
3. 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三七具有抗氧化和抗血栓作用,可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它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
此外,三七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血糖水平,有助于调节血液循环,保护心脑血管健康。
4. 抗肿瘤作用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活性成分对癌细胞有明显的抗增殖和抗转移作用。
它可以通过调节肿瘤相关信号通路,干扰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效果。
因此,三七在肿瘤治疗中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二、三七的药理分析1. 主要活性成分三七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三七皂苷、黄酮类化合物、多糖等。
其中,三七皂苷是其最为重要的活性成分,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2. 药理作用机制三七的药理作用主要通过调节多种信号通路来实现。
例如,三七的成分可通过影响血小板功能,增加纤维蛋白原水平来实现止血作用。
另外,三七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具有抗炎作用,通过抑制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和炎症介质的释放来减轻炎症反应。
3. 药物相互作用三七作为一种中药,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需要引起重视。
研究表明,三七可以增加抗凝血药物的抗凝效果,因此在合并使用时需谨慎。
此外,三七也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与降压药合用可能增加降压药的药效。
三、总结综上所述,三七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草药材,具有多种临床应用功效。
三七的临床应用功效及药理分析1. 引言1.1 三七简介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是五加科人参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广西等地。
三七被誉为“血症圣药”,具有止血、活血、补血、抗血栓、降血脂等功效,在我国传统中医药中占有重要地位。
自古以来,三七就被广泛应用于跌打损伤、血症、心血管疾病等领域,疗效显著。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现代医学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三七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研究发现,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具有广泛的生理活性,对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等多个方面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然而,关于三七的作用机制、药效学特性等方面仍有许多未知领域。
因此,深入研究三七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对于提高我国中医药水平、开发新型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2. 三七的临床应用2.1 三七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三七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在我国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具有广泛应用。
其主要成分为皂苷类化合物,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抗血栓、保护心肌细胞等多种药理作用。
在心血管疾病中,三七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冠心病:三七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症状,对心绞痛具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高血压:三七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具有较好的降压效果。
3.心律失常:三七能抗心律失常,对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心力衰竭:三七能改善心肌细胞功能,增加心脏射血分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2.2 三七在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三七在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
其具有以下作用:1.抗血栓:三七能抑制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形成。
2.促进血液循环:三七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对血液循环不畅引起的症状具有改善作用。
3.缺血性贫血:三七能促进红细胞生成,提高血红蛋白含量,对缺血性贫血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4.白血病:三七对白血病患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可改善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三七的实际效果:从临床应用到药理分析的解读我首次接触三七是在上世纪90年代,那时我还在读研究生。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与了一个关于三七的研究项目。
该项目主要研究三七在临床上的应用及其药理作用。
通过对大量文献的查阅和实际研究,我对三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云南、广西、四川等地。
它的根茎含有大量的有效成分,如皂甙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这些成分是三七发挥药效的关键。
在临床应用方面,三七主要用于治疗出血、瘀血、创伤、疼痛等病症。
我参与的研究项目中发现,三七对于各种出血症状,如鼻出血、咯血、便血、尿血等,具有迅速而持久的止血效果。
这是因为三七中的皂甙类成分能够收缩血管,提高血管的弹性,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三七对于瘀血症状也具有显著的疗效。
瘀血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病理状态,指的是血液在体内循环不畅,导致气血运行障碍。
三七中的有效成分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
我们研究发现,三七能够降低血小板的聚集,防止血栓的形成,从而改善瘀血症状。
除了上述临床应用,三七还广泛用于治疗创伤、骨折、外科手术等引起的创伤性出血。
研究发现,三七能够促进骨折的愈合,加速皮肤伤口的愈合,这是因为三七具有促进细胞增殖、分化,加速新陈代谢的作用。
从药理分析的角度来看,三七的药效成分主要包括皂甙类、多糖类、生物碱类等。
这些成分能够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抗炎、止痛等。
这些药理作用是三七应用于临床的基础。
通过对三七的临床应用和药理分析,我深刻认识到三七的实际效果。
作为一名中医药研究者,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三七的药效成分,探讨其作用机制,为临床应用提供更有力的证据。
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研究,让更多的人了解三七,正确使用三七,从而受益于中医药。
在我深入了解三七的过程中,我对其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深感震撼。
这不仅仅是因为三七在中医药学中被誉为“三七补药第一”,更是因为它在临床应用和药理分析中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三七研究报告
摘要:
三七是一种中草药,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疾病。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表明,三七
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作用。
本文将介绍三七的营养成分、
药理作用及现代研究进展。
一、三七概述
三七,又称为三七草、甘草、含笑草、天山雪莲等,为多年生
草本植物,生长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区和丘陵地带。
其制品有三
七粉、三七片、三七油、三七丸、三七胶囊等,是广泛用于中药
饮片、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的中草药之一。
二、三七的营养成分
1.三七所含生物碱有毒性,但基本上不会对人体产生毒性作用。
2.三七中含有一些氨基酸、多糖和皂甙等。
三、三七的药理作用
1.抗缺血作用
2.抗血小板凝集作用
3.抗氧化作用
4.免疫调节作用
5.抗肿瘤作用
6.预防心血管疾病
四、现代研究进展
1.三七及其成分的提取和纯化
2.三七的药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
3.三七丸、三七抗菌软膏及其它药物的开发研究
4.三七的新技术:本届展会上展示了以三七为原料的产品,从三七的种植到提炼、制造,均采用先进的现代技术,将三七草的更多功效和营养成分充分提炼。
综上所述,三七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中药材,其广泛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效被普遍认可,对今后的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产生了重要意义。
三七的药理学研究最新进展现代药理学表明三七(Panax notoginseng),具有止血、保护心肌细胞、保护脑组织、降血脂、抗血栓、增强免疫力、抗炎、抗纤维化、抗肿瘤、消除氧自由基抗氧化等作用。
现就三七的最新药理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1.1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键因素,为多种心脑血管疾病共同的病理生理基础。
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生在动脉粥样硬化中起了重要作用,三七皂苷和阿托伐他汀都能够通过抑制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通路的激活而达到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作用。
另有研究表明,三七皂苷通过上调p53,Bax,caspase-3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的表达,既能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值又能诱导其凋亡,从而达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研究发现,三七皂苷能够通过抑制黏着斑激酶(FAK)磷酸化,整合素的表达和NF-kappaB的转移,从而抑制酵母聚糖A(zymosan A )诱导的动脉粥样硬化。
有研究对三七的三种皂苷组分(总皂苷PNS,原人参二醇皂苷PDS,原人参三醇皂苷(PTS)和两个主要单体成分(人参皂苷Rg1和Rb1)进行了内皮炎症应答的体内外试验,发现这些成分都具有潜在的抗动脉粥样硬化活性。
其中,PDS在体内外试验中对TNF-alpha诱导的单核细胞粘附及粘附分子的表达均表现出了最强的抑制活性。
在apoE基因敲除小鼠动脉粥样硬化发病过程中,三七皂甙Rd对血脂代谢没有明显影响;明显抑制腹腔游离巨噬细胞摄取胆固醇的能力;明显抑制腹腔游离巨噬细胞经Ca2+池操纵性(SOCC)和受体操纵性通道(ROCC)介导的Ca2+内流,而对经vdcc介导的Ca2+内流没有作用。
结果表明三七人参皂甙Rd通过抑制经socc和rocc介导的Ca2+内流而减少巨噬细胞对胆固醇的摄取从而防治动脉粥样硬化。
三七的研究报告一、引言三七(学名:Panax notoginseng),为五福花科三七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特有的珍贵中药材之一,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三七具有调节血液循环、抗炎止血、抗肿瘤、抗氧化等功效。
鉴于三七的重要作用和巨大潜力,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报告详细介绍三七的药理作用、主要化学成分及其药效,以及三七的栽培方法和应用前景。
二、药理作用和主要化学成分2.1 药理作用三七具有丰富而复杂的药理作用,在中药治疗和健康保健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 调节血液循环:三七可以促进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改善血液循环。
- 抗炎止血:三七具有显著的抗炎作用,可以有效抑制炎症反应,并具有止血作用。
- 抗肿瘤:三七中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肿瘤活性,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 抗氧化:三七富含多种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体内自由基,减少氧化损伤。
2.2 主要化学成分三七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其中主要的化学成分包括: - 皂苷类物质:三七中含有丰富的人参皂苷,主要包括三七皂苷R1、Rg1、Rb1等,具有多种药理活性。
- 多糖类物质:三七中含有多糖类化合物,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等活性。
- 生物碱类物质:三七中含有有益生物碱,如三七碱,具有降压和镇痛等作用。
三、三七的栽培方法3.1 土壤要求三七喜欢湿润、富含有机质的土壤,通常在疏松、排水良好的重壤或土壤肥沃的山坡上生长。
3.2 种植技术种植三七的主要技术步骤包括: 1. 选取种苗: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三七种苗。
2. 准备苗床:选择适当的地块,进行耕作、翻整土壤,形成适宜种植的苗床。
3. 移植种苗:将选好的种苗移植到苗床中,注意留足适当的间距。
4. 及时灌溉:栽植后及时进行灌溉,并保持适宜的湿度。
5. 施肥管理:根据三七生长的需要,合理施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料。
6. 病虫害防治:及时发现病虫害,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四、三七的应用前景三七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中药三七的药理作用及研究进展三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种,随着药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三七的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受到重视。
该文通过查阅中药三七有关的相关文献,对三七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作用于临床研究进行归纳和分析,尤其是对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的药理作用进行全方位阐述,为中药三七的基础研究以及临床用提供相应的参考意见。
标签:三七;药理;研究进展三七又称田七,是我国传统中药中的一种,历代本草中均收载此中药,其性温,味甘、苦,归肝、胃经。
《本草纲目》中记载:“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故称人参三七,为中药中之最珍贵者”。
现代研究发现三七的有效成分为三七皂苷、三七素、三七氨酸、黄酮瞢、挥发油以及氨基酸等,具有活血化瘀、止血、抗血栓、消肿止痛、抗炎保肝、抗心绞痛、抗肿瘤等多种功效[1],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免疫系统等临床治疗中,该文现将三七的药理作用进行综述。
1 血液系统的作用1.1 止血作用三七的止血功效较为突出,素有“止血金不换”和“止血神药”之称,应用历史悠久。
三七的不同制剂和不同给药方式针对不同种类的动物均表现出较高的止血功效,且可散瘀血,达到止血不留瘀的效果。
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三七止血的有效成分主要是三七素,可溶于水,是一种特殊的氨基酸类物质,可有效促使血小板数量增加,诱导其大量释放花生四烯酸、血小板凝血因子Ⅲ等凝血物质,缩短凝血时间,并且三七素还可增强组胺诱导的主动脉收缩,进而产生止血作用[2]。
研究发现,三七的止血作用与剂量有关,小剂量应用表现为止血作用,大剂量应用则表现为活血作用,故在临床应用时要根据患者病情合理使用三七剂量,避免发生不良反应[3]。
同时,三七素的稳定性差,在加热时易被破坏,故三七生用时止血效果较好。
目前三七素已可人工合成D型,其与三七素止血L 型作用相差不大,均较止血芳酸的效果好,临床使用剂量可小100倍左右。
三七在现代中医中的外科运用作为一名三七在现代中医中的外科运用方面的专业人士,我深感荣幸和自豪,能够与大家分享我在这一领域的一些经验和见解。
三七,作为一种传统的中药材,自古以来就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其味甘、苦,性微寒,归心、肝、胃经,具有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止血等功效。
在现代中医外科领域,三七的独特药理作用使其成为治疗创伤、出血等疾病的良药。
三七在现代中医外科中广泛应用于创伤治疗。
无论是开放性创伤还是闭合性创伤,三七都能发挥其强大的活血化瘀作用,促进血液循环,消除局部炎症,加速伤口愈合。
临床实践证明,将三七粉外敷于伤口,可明显减少出血和肿胀,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三七还可以内服,通过调节体内血液循环,进一步促进创伤部位的愈合。
三七在治疗各类出血症状方面具有显著疗效。
无论是术后出血、创伤性出血还是出血性疾病,三七都能迅速起到止血作用。
其含有的特有成分如皂甙类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有效收缩血管,增强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同时,三七还能改善血液黏稠度,降低血脂,预防血栓形成。
三七在治疗外科术后并发症方面也显示出良好效果。
术后并发症如疼痛、肿胀、出血等,三七均具有明显的治疗和缓解作用。
临床实践证明,术后给予患者三七制剂,可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减少出血和肿胀,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然而,尽管三七在现代中医外科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但我们也应注意到三七的使用禁忌。
三七虽好,但并非所有人都适用。
孕妇、血液凝固功能障碍的患者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或避免使用三七。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还需根据患者具体病情、体质和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合理选择和使用三七。
作为现代中医外科领域的一名专业人员,我深知三七在治疗创伤、出血等疾病方面的重要作用。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三七的药理作用,充分发挥其在现代中医外科中的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
同时,我们也应关注三七的合理使用,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愿三七在现代中医外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
三七的现代功用研究概况
【摘要】三七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具有散瘀止血,消肿止痛的作用,在现代临床上也被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其主要活性成分为三七总皂苷。
本文主要通过现代功效对三七的研究进行概述。
【关键词】三七;三七总皂苷;现代功效
三七又名山漆、金不换、田三七、田七等,为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Burk.)F. H. Chen)的干燥根,主产于云南,在广西、湖北、江西、四川、贵州等地也有栽培。
但黄氏[1]等经考证发现,三七的原产地是广西并非云南。
这点在开化府志160多年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本草从新》和1956年版的《中国药学大辞典》中均有提到。
三七主要用于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滋补强壮,是古时治疗跌打损伤和金疮的要药。
近年来随着对三七功效和作用的深入研究,作为三七主要活性物质的三七总皂苷已被用于心脑血管、神经系统等多疾病在现代治疗中。
本文就三七鉴别及临床应用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讨。
1 三七现代功效研究
三七自古以来具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的功效[2],在现代三七也被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等方面的疾病治疗中。
三七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三七素、黄酮、挥发油和糖类等。
在现代研究中已将三七的药理活性广泛应用于血液系统、心脑血管系统、神经中枢系统、免疫系统、抗肿瘤、抗衰老等方面。
相信对三七成分和药理作用的不断深入,三七的临床应用也将越来越深入。
1.1 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止血作用:三七能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具有良好的止血功效。
临床实验表明,用参三七注射液、三七粉治疗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及慢性胃炎等消化道出血,治愈率在92.0%以上[3]。
三七也常被加在牙膏里用于治牙龈出血。
补血作用:三七能促进各类血细胞分裂生长和增殖,具有显著的造血功能。
三七总皂苷(PNS)诱导造血细胞GATA-1和GATA-2转录调控蛋白质合成增加,并增高其余上游调控区的启动子和增强子结合的活性,调控与造血细胞增殖和分化相关的基因表达上凋[4]。
抗血栓作用:三七总皂苷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使cAMP含量明显增加,同时抑制5-HT的释放,抗凝血酶、促进纤维蛋白的溶解[5]。
三七的另一成分——三醇苷类,有明显抑制花生四烯酸、胶原、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研究发现,血小板Ca2+浓度随着三七三醇皂苷剂量的增加显著减少,抑制血小板血栓素A2释放等作用[5]。
1.2 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对脑缺血的保护作用:王玉华[6]等通过连续7个月对180例脑缺血后遗症患者给予三七总皂苷注射液治疗,并与常规丹参注射液治疗进行对照,得出三七总皂苷可延缓缺血期间细胞内高能磷酸化合物的分解,改善缺血引起的脑能量耗竭,有明显的脑保护作用。
对心肌细胞的作用:李志泉[7]等人通过研究发现无论从分化细胞的形态、免疫组化,还是细胞特征性表达,都表明骨髓MSCs在体外诱导剂PNS作用下已向心肌样细胞转化,具有心肌细胞的特性,为推动应用骨髓MSCs治疗心肌梗
死或心肌损伤提供了新思路。
抗心律失常作用:三七总皂苷对多种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均有明显的对抗作用,其中三七三醇皂苷能明显缩短乌头碱诱发大鼠心律失常的维持时间,减少室性早搏,降低房颤的发生。
可直接抑制心肌,有效治疗各种药物诱发的心律失常。
镇静催眠作用:在正常脑组织中有TNF-αmRNA呈节律性表达,睡眠最深时表达最高,且使NREM睡眠增加。
贺敏[8]等人通过对由酸枣仁(制)、鸡血藤、三七、小蓟组成的三七方的研究,结果显示,三七方可使正常小鼠海马中TNF-α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说明三七方的镇静催眠作用可能部分是通过增加TNF-α的表达而实现的。
1.3 其他方面作用
对高脂血症的作用: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三七总皂苷可以使血小板内环腺苷酸(cAMP)含量增加,减少血栓素A2生成。
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降低血浆粘度。
李珊[9]通过对30例高血脂症患者应用三七总皂苷制剂进行治疗,发现三七总皂苷制剂有降低TC、TG、LDL-CH、全血粘度、血浆粘度、血细胞比容的作用,且不良反应少。
抗衰老,抗氧化作用:机体衰老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自由基”学说认为,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自由基,自由基连锁反应能够导致膜损伤及生物分子交联。
屈泽强[10]等人通过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可提高血清超氧化歧化酶(SOD),还原性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水平,具有较强的抗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抗肿瘤作用:李元青[11]等人通过测定小鼠黑色素瘤(B16)荷瘤小鼠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的活性,证明了三七活性成分Rh2、Rg3在抑制肿瘤细生长的同时,能够保护荷瘤小鼠的免疫器官并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免疫小鼠的免疫应答,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从多方面发挥抗肿瘤作用。
抗纤维化作用:李佩[12]等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三七总皂苷可显著降低血清ALT、r-GT、TBil的含量,同时也抗肝细胞纤维化。
说明了三七对肝脏有一定的护肝作用,对肝纤维化有较好的干预作用。
2 总结
三七是一味历史悠久的名贵中药材,在我国中药历史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现代,随着三七在临床上的疗效不断被发现,对其伪品的鉴定也在不断完善中,三七越来越受人关注。
但是我国目前对中药某些药效的诠释和临床仍有些滞后,对中药主要有效成分及其杂质的检测与含量测定的研究比较薄弱,使中药在国外的发展被限制。
今后应该运用更多的现代科技手段去补充、完善中药现有功能中不完善的部分,研究不同的鉴别方法,探索其他功效。
同时,要深入研究中药的分离提纯技术,使中药的有效成分更加明朗化,其药理作用更加清晰,让祖国传统医药充分发挥其作用,在世界上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黄荣韶,杨海菊,贺紫荆,等.三七原产地的再考证[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610-1611.
[2]李佳实.中药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2008:132.
[3]黄文琴.三七的临床应用功效及药理分析[J].医学信息,2011(1):304.
[4]潘再荣,杨秉君.三七的药理作用及其研究进展[J].中医中药,2011(7):316.
[5]朴春花.三七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概述[J].中国医药指南,2011,9(13):210.
[6]王玉华.三七总皂苷对脑缺血的药理作用研究[J].中外医疗,2011(14):115-116.
[7]李志泉,冼绍祥,汪朝晖,杨忠奇.三七总皂苷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想心肌样细胞分化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24(6):470-475.
[8]贺敏,金若敏,符胜光,蒋健.三七方对小鼠海马TNF-αmRNA表达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1,38(6):1218-1219.
[9]李珊.三七总皂苷治疗高脂血症疗效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175-176.
[10]屈泽强,谢智光,王乃平.三七总皂苷抗衰老作用的实验研究[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2(2):130.
[11]李元青,马成杰,陈信义.三七活性成分抗肿瘤作用及其免疫学机制探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8,15(1).
[12]李佩,向芙蓉,潘慧敏,韦振力,李培星,李韬.三七粉对肝纤维化干预作用的实验研究[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9,5:779-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