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文赏析
- 格式:docx
- 大小:116.53 KB
- 文档页数:7
5人应当坚持正义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金钱,有人对它_______,有人对它_______,也有人对它_______,但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离不开它。
先前上映的电影《西虹市首富》,围绕着主人公在金钱与职业道德,金钱与人生梦想,金钱与亲情、爱情、友情上的选择问题为中心,探讨了如何树立重要金钱观的正确问题。
我们倡导阳光下的财富,要坚决抵制不义之财,做到“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不为钱做违法或违心的事。
公孙仪“嗜鱼不受鱼”,子罕“以不贪为宝”,杨震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拒金,包拯“不持一砚归”,(),他们不欺天、不欺地、不欺人、不欺自己内深处的道德良知。
当面对金钱与道德、亲情爱情友情_______的困境时,当然是选择道德和情感,要知道金钱可以赚取,但欠下了道德、情感的债,就会不断受到来自内心和社会的谴责,很难还清。
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我们要做金钱的主人,用理性驾驭财富。
“腰缠万贯,每日不过三餐;广厦千间,夜寝不过六尺。
”一些发达国家的富人有这样一个理念:“一个人带着财富死去,是可耻的。
”我们也看到,我国富人做慈善、做公益也正成为风俗。
在服务社会中获得财富,再用手中的财富服务社会,这样的富人不仅物质上富有,而且精神上富有。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诚欢诚喜嗤之以鼻淡然处之非此即彼B.青眼相看嗤之以鼻不以为意狭路相逢C.诚欢诚喜不屑一顾淡然处之狭路相逢D.青眼相看不屑一顾不以为意非此即彼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先前上映的电影《西虹市首富》,以主人公在金钱与职业道德,金钱与人生梦想,金钱与亲情、爱情、友情上的选择问题为中心,探讨了如何树立重要金钱观的正确问题。
B.先前上映的电影《西虹市首富》,围绕着主人公在金钱与职业道德,金钱与人生梦想,金钱与亲情、爱情、友情上的选择问题,探讨了如何树立重要金钱观的正确问题。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新教材)《人应当坚持正义》知识点清单5 *人应当坚持正义一、重点剖析1. 文章虽然以谈话的方式行文,但说理时依然层次鲜明。
请梳理本文的论述层次。
(一次发言计一段) 答案:第一部分(第1—28段),针对格黎东所提出的逃狱的第一个理由进行驳斥,主要讨论人应该听从众人的意见还是应该听从真理本身,引导格黎东同意他所坚持的“听从道理”的观点。
第二部分(第29—36段),讨论行事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引导格黎东同意以是否“正当”作为判断是否应当越狱的标准。
第三部分(第37—49段),主要讨论与“正当”相对的“不正当”的标准问题,进一步完善对正义没有特殊性的阐释。
2. 阅读第一部分,说说苏格拉底是怎样一步一步引导格黎东认识到“人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只能听从真理本身”的。
答案:首先,面对格黎东的逃狱建议,苏格拉底并没有直接否定或肯定,而是指出他接受建议的原则——“合乎正道”,继而阐明自己现在奉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听从道理”。
其次,通过反问和层层深入的追问,使格黎东一步一步地走进他的“圈套”,最终同意他所坚持的“听从道理”的观点。
第一步,引导格黎东同意“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第二步,引导格黎东明确什么是“好的意见”,什么是“坏的意见”;最后,以“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为例,引导格黎东同意“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对人十分重要,从而得出结论——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只能听从真理本身。
这就使得格黎东陷入自我矛盾,也就巧妙地驳斥了格黎东所提出的逃狱理由之一——“在不知情的外人来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
这一部分充分体现了苏格拉底的辩论艺术,即面对问题,不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通过层层深入的反问和反驳,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他思想的影响,从而放弃自己原来错误的观念,并产生新的观念。
这种辩论艺术也被称为“助产术”。
3. 文中,苏格拉底通过提问先后提出了哪些观点?答案:(1)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时同步详解
情境导入
人性是有差异的,因而有的人具备正义的德行,有的人并不具备。
正义的人并不是为了获得自身的利益,他们往往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选择牺牲自己的利益。
正义有时候并不能给人带来物质上的富足,却可以给人带来心灵上的满足。
人应当坚持正义。
整体感知
文题解读
正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同的社会、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正义观。
衡量正义的客观标准是这种正义的观点、行为、思想是否促进社会进步,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满足社会中绝大多数人最大利益的需要。
苏格拉底心中的正义是“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理念的总和。
理清思路
课文主要记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
苏格拉底先讨论并确定的一个结论是:不是所有的意见都合乎正道,只有符合道义的意见才是正义的。
接下来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论证了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阐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
文章脉络
正道一贯遵守层步
道义听取专家建议层步
正义人应当坚持正义
道理慎重考虑铺设
正当避免邪恶垫问
文章主旨
苏格拉底针对格黎东希望自己越狱的建议,抛出了“正道”“道义”“道理”“正当”等一系列他所坚守的“正义”理念,层层铺垫,步步设问,深入浅出地论述了自己唯正义是从的道德信念,说服格黎东放弃劝说自己越狱的努力。
1/ 1。
统编版2019高二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5 人应当坚持正义(wd无答案)一、其他(★★★★) 1. (重点)在面对朋友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是如何层层铺垫,步步设问,并最终带格黎东到了自己的逻辑轨道的?(★★★) 2. 《人应当坚持正义》(难点1)请归纳概括苏格拉底式提问的环节。
(★★★★) 3. (难点2)《人应当坚持正义》中,苏格拉底的提问给我们哪些启示?二、现代文阅读(★★) 4.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
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
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
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
“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
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
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
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
京剧的脸谱,也有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凡称“谱”的,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自身是实践的“本”,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
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活包公”,要成“活某某”,还看演员如何去演。
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
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
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看来,不至于不堪入口。
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
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30分钟”“35分零5秒”那样死板的,到一定起锅。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文笔记
人应当坚持正义:
正义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普遍追求的目标,也是道德和道义的要求。
坚持正义首先就是抵制自私自利,尊重人权,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
会和谐。
坚持正义就要尊重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避免歧视、侮辱他人,
维护正义正当的权利,也要抵抗邪恶、滥权、后台搞关系和其他腐败行为。
正义是人类向着更完美的社会组织思想的希望之光,它不仅可以指引
人们在人生道路上行走,更是一种价值体现。
坚持正义,人人都是推动社
会发展的力量,并增强社会责任感,维护社会正义秩序,实现社会和谐共赢。
当人人都坚持正义,人们的情怀、社会的道德水平也会跟着提升,推
动社会正常发展。
《人应当坚持正义》课文赏析原文呈现①苏格拉底:亲爱的格黎东啊,你对我的关怀如果合乎正道,那是非常可贵的;如果不合,那就越关心越难从命了。
【1】我们首先必须考虑是不是应当照你说的那样做。
因为我不但现在奉行,而且一贯遵守的原则是听从道理,凡是经过研究见到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拳拳服膺。
我不能由于遇到灾难就把自己所讲过的道理抛开,我认为那些道理还跟过去一样真实,我仍旧跟过去一样重视它们,尊重它们。
如果我们在现在的情况下不能说出更强的道理来,我是肯定不会对你让步的,哪怕众人对我施加更大的恫吓,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2】声称要监禁、处死、没收财产等等。
【3】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首先可以提起你对意见所说的那些话,看看我们是不是有理由说有些意见我们应该注意,也有些意见我们应该不考虑。
是不是在我被判死刑前这话说得对,到现在就显然成了空谈,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我希望和你一道弄明白,在我现在的情况下,格黎东啊,我们说的那个道理究竟是变了,还是仍然有效,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
【4】那些思想严谨的人,曾经多次断言在人们的意见中间有些必须高度重视,有些不必理会,像我刚才说的那样。
格黎东啊,神灵在上,你不觉得他们说得对吗?从人情上说,你并没有明天就要死掉的危险,你的判断不应该为那种局面所左右。
请你考虑一下,你认为我们该不该说,我们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就没有必要,也不必听从所有的人的意见,有些人的要听,有些人的不必听?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5】②格黎东:说得很对。
层解:苏格拉底提出问题——在死亡面前要不要坚持正义。
名师赏评:【1】面对格黎东的劝说,苏格拉底直接向格黎东表明自己的态度:合乎正道的,自己会去做;不合乎正道的,自己就难以从命了。
【2】“如同以妖怪吓儿童那样”,体现了苏格拉底对世俗力量的蔑视。
【3】[类比]苏格拉底首先表明自己的原则:一直听从道理。
然后以“妖怪吓儿童”进行类比,表明自己的决心:肯定不会让步。
阅读提示:格黎东来到囚禁苏格拉底的狱所,苦劝苏格拉底逃走,并提出三个理由:第一,作为苏格拉底的朋友,他们不用花多少钱就能救其出狱,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苏格拉底是自己甘愿服从法律,但在不知情的外人来看,大多数人都会认为是他的朋友未尽心尽力解救他;第二,即使离开雅典,还有很多地方、很多朋友会欢迎苏格拉底的到来;第三,甘愿服刑的做法不仅伤害了朋友,满足了仇人,还遗弃了子女,未能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
【4】“现在我们能够怎样研究最恰当呢”是设问句,问答之间语气委婉温和;“是不是在我……无非是戏言和废话而已”是选择问句,具有辩证性;“究竟是应当放弃,还是必须遵从”具有一种引导思考的意味。
在这段对话中,苏格拉底多次使用“我们”这一人称代词,更显亲切,同时,他在谈话间没有盛气凌人,而是循循善诱,一步步通过对话将格黎东的思考引向深处。
【5】[反问]通过提问和反问,苏格拉底不断引导格黎东思考,得出不必尊重人们的一切意见,也不必听从所有人的意见,要有所选择地听从他人的意见的结论。
“你以为如何”“这话说得不对吗”等句子,语气委婉,又暗含毋庸置疑的力量。
③苏格拉底:那就该重视好的意见,不管那些坏的意见吗?④格黎东:是的。
⑤苏格拉底:好的意见不就是明白人的意见,坏的意见不就是糊涂人的意见吗?⑥格黎东:当然是。
【6】⑦苏格拉底:在这方面,我们该怎么说呢?一个从事体育锻炼并且以此为业的人,是重视一般人的赞美、责备和看法,还是只听从一个人,即医生或教练的褒贬意见?【7】⑧格黎东:只听从一个人的。
⑨苏格拉底:那他就该畏惧那一个人的责备,喜爱那一个人的赞美,而不理会众人之见啰?⑩格黎东:很明显。
⑪苏格拉底:那他就该照着那一位主管和内行的意思行动、锻炼、喝水、吃东西,不用理会别人的想法啰?⑫格黎东:就是。
【8】⑬苏格拉底:很好。
他如果不服从那一位内行,不理睬他的意见和赞许,而听信另外一些外行的话,不是要遭到损害吗?⑭格黎东:怎么不是呢?⑮苏格拉底:什么损害呀?哪方面的损害?损害那个不服从者的什么部分?⑯格黎东:显然是他的身体,因为遭殃的是这个部分。
【9】⑰苏格拉底:你说得对。
别的事情岂不也是这样吗,格黎东?我们用不着一一枚举,可以总起来看。
例如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都是我们现在所考虑的事情。
在这些事情上我们是应当听从众人的意见,对众人的意见诚惶诚恐,还是应当只听那一个内行的,对他毕恭毕敬胜于他人?我们如果不听他的,就会损伤我们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
难道不是这样吗?【10】⑱格黎东:我想是这样,苏格拉底。
⑲苏格拉底:很好。
如果我们由于听从外行的意见而毁掉了我们那个为健康所改善、为疾病所破坏的部分,在这个部分毁掉之后我们还能活吗?这个部分就是身体,对吗?⑳格黎东:对的。
㉑苏格拉底:身体坏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㉒格黎东:不能。
㉓苏格拉底:如果那个为道义所改善、为不义所毁灭的部分毁了,我们还能活吗?那一个部分,不管叫什么,是我们的那个与道义和不义有关的部分,我们认为它比身体差吗?㉔格黎东:不。
㉕苏格拉底:比身体贵重吗?㉖格黎东:贵重得多。
【11】㉗苏格拉底:我最好的朋友啊,那我们就不能听从众人对我们的说法,只能听从那一个深知道义和不义的人的说法,听从真理本身了。
所以,你一起头的提法是不对的,你说我们应当考虑关于正义、美、好及其反面的意见。
也许可以说,众人是有权置我们于死地的。
㉘格黎东:这很显然,苏格拉底,你说得对。
㉙苏格拉底:可是,我了不起的朋友啊,我觉得我们刚才说过的话现在还照样有效。
请看一看,我们是不是还主张:我们应当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活着,而是活得好。
㉚格黎东:我还是这样主张。
㉛苏格拉底:你是不是也承认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㉜格黎东:是的。
【12】层解:苏格拉底以身体被毁类比正义被毁,形象地说明了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名师赏评:【6】以上两个问题廓清了认识,从而能够让格黎东进入苏格拉底的逻辑轨道,进行思考。
【7】[举例论证]从体育锻炼这一角度入手,举人们常见的事例,由此及彼,化难为易,进一步说明不必听从众人的意见,为后文的说理做铺垫。
【8】苏格拉底的话得到了格黎东的赞同,这与苏格拉底的一步步引导是有很大关系的。
之后,苏格拉底借此继续引导格黎东意识到问题所在。
【9】[正反论证]苏格拉底从正反两方面引导格黎东思考:应该听从专业人员的意见,否则就会损害身体。
正反对比,深入浅出地得出要听从“内行”的话这一结论,从而为后面的深入论述做铺垫。
【10】苏格拉底延续上面的类比,将话题从上面听“内行”的话而不是众人的意见,自然而然地引向“正义和不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谈话进一步接近苏格拉底应不应该听从友人的建议而逃走这一问题。
【11】在体育锻炼方面,听从外行的意见会损害身体,导致不能活;在坚持正义方面,听从外行的意见会导致正义被毁,同样不能活。
而且,正义比身体贵重得多,正义被毁所造成的损失同样比身体被毁所造成的损失要大得多。
苏格拉底只是提出一系列问题,而格黎东除了按照苏格拉底设计好的思路回答外,没有第二个答案。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高超的辩论技巧。
重点【12】[类比、对比]通过前面的类比、对比,格黎东得出了苏格拉底预期的结论:活得好就是活得体面、正派。
由于这是格黎东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自己得出的结论,这就为后文苏格拉底说服格黎东奠定了基础。
难点㉝苏格拉底根据我们所同意的看法,我们首先应该研究一下,我试图未得雅典人同意释放便离开此地是不是正当。
如果正当,就该试它一下;如果不正当,就该打消此念。
因为你向我提到的那些考虑,如花钱、名誉和养家等,格黎东啊,实际上都是众人的考虑。
他们可以轻易地置人于死地,也可以随随便便地使人复活,只要办得到就干,并不根据道理。
而我们则相反,我们是深受道理约束的,一定要像刚才说的那样,慎重考虑我们行事是否正当,如向那些愿意把我放跑的人花钱和致谢,以及自己把自己放跑和接受别人释放之类,要想想自己做这些事实际上是否不正当。
如果看出自己这样做只能是不正当的,就不应当考虑自己如果留在这里静坐不动是否必定要死,是否必定要受其他的罪,只该考虑自己这样做不正当的问题。
【13】㉞格黎东:我想你说得对,苏格拉底。
你看我们该怎么办。
苏格拉底:我的好朋友啊,我们一块儿研究吧。
要是你对我所说的话有异议,请提出反驳吧,我会听的。
要不,你就别再向我重复那句话,要我违背雅典人的意愿跑掉。
我虽然很愿意你把我说服,使我照你的意思办,却只能说服,不能勉强。
现在请你看看我开始这一考察的方式是否令你满意,请你尽可能诚恳地回答我的问题。
㉟格黎东:我试试看。
㊱苏格拉底:请告诉我: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容许故意做不正当的事?是不是在某某情况下可做,在别的情况下不许做?是不是像我们以前曾经多次同意,而且现在刚刚说过的那样,在任何情况下做不正当的事都是既不好又不美的?是不是我们以前的那些主张在这几天里都已经全部推翻了?格黎东啊,我们这些上年纪的人是不是没有觉察到,我们的那些严肃的交谈并不比儿童高明?是不是我们说过的全都确定不移,不管人们是否同意?是不是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是不是做不正当的事在任何情况下对于做此事的人都不可避免地是邪恶的、可耻的?我们要不要这样说?【14】37.格黎东:要。
38.苏格拉底:那就无论如何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了。
39.格黎东:当然不能。
40.苏格拉底:既然根本不能做不正当的事,那就连那个人们所相信的以不正当报不正当也不行吗?41.格黎东:看来不行。
42.苏格拉底:怎么啦,对人做坏事行不行?43.格黎东:当然不行,苏格拉底。
44.苏格拉底:怎么啦?以坏报坏,像人们所说的那样,是正当的,还是不正当的?45.格黎东:当然不正当。
【15】46.苏格拉底:因为对人做坏事跟做不正当的事是一样的。
47.格黎东:你说得对。
48.苏格拉底:那就既不能以坏报坏,也不能对人做不正当的事,不管人家对我们做的什么事。
【16】层解: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得出结论——坚持正义,绝不越狱。
名师赏评:【13】[对比]前面苏格拉底一步步引导格黎东思考,使其与自己达成共识,所有的铺垫均已完成,于是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思考并讨论:自己越狱是否正当?如果正当,就尝试;如果不正当,就打消这个念头。
而判断越狱正当与否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符合道理,而非众人的考虑。
此段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说服的力量。
【14】[反问、排比]此处苏格拉底运用了一系列的反问句,让一直讨论的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为了坚持真理,我们必须承受一些比死刑更加重或者比较轻的刑罚;任何情况下做不正当的事的人都是邪恶的、可耻的。
【15】[反问、举例]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反问、举例等,苏格拉底引导格黎东认识到越狱逃跑是不正当的事,从而使格黎东认同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