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近几年国内外指南更新—心力衰竭诊治的解读和评点(全文)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17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近几年国内外指南更新—心力衰竭诊治的解读和评点(全文)

一、前言

近几年国内外发表和更新了心衰指南,如2016欧洲心脏学会(ESC)心衰指南[1](简称ESC指南,2016)、美国心衰管理指南(2017)[2](简称美国指南)、美国ACC/AHA/AHFS关于心衰药物更新的声明[3](简称美国声明)和中国心衰诊治指南(2018)[4](简称中国指南。这些指南都发表于2019年之前。

各国指南总的来说,内容上很相似,对各种治疗方法的评价和推荐大体上一致。当然由于适用对象(专科医师或全科医师)、国情、学者们对证据认识和临床实踐的不同,差异难免。这也说明,指南是拿来用的,不是为了当花瓶欣赏的。好的指南要反映新的进展,又必须实用,贴近各国的国情。为什么几乎见不到“全球指南”,原由即在此。

各种心衰叠出,究竟在心衰领域有了重大的新研究新进展,抑或只是认识上有了变化?或两者兼而有之?这些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5]。本文将对2019年之前的国内外指南的修改要点作比较和评点。着重于基本的临床诊断和治疗问题。2019年国内外又有多个指南发表,将有另文作介绍。

二、心衰的定义

关于心衰的定义近数十年一直在变化,从注重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病理生理机制的演变,或两者兼而有之,转变为着重于临床状态的评估[6]。ESC指南上与上一版相比基本内容相同,均认为心衰是一种临床综合征,故有心衰的症状和体征。增加的表述是:这些症状和体征“可导致患者静息/应激状态下心输出量减少和(或)心腔内压力升高”的。指南强调心衰必须有症状,如无症状不能称之为心衰,及“无症状,无心衰”的观点。

这样的强调并非新的理念,实际只是传统和公认的观点。不过,再次强调,并写进指南中,还是很有必要。说明在欧洲医师中仍有模糊的认识,必须予以纠正。这一问题不仅关系到心衰患者的评估与诊断,而且与临床治疗也密切相关。对于临床研究获取确凿可靠的证据,这也是成功的基本条件。

无症状但伴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降低的患者,例如急性心肌梗死后LVEF可降至<40%或更低,如无心衰症状体征,不能诊断为心衰。类似情况亦可见于长期高血压伴心肌重构的患者,尽管出现了左房增大、室间隔肥厚,或冠心病长期心肌缺血伴左室壁节段性运动障碍,并有左心室扩大的患者,如无心衰症状体征,亦不能做出心衰诊断,但可分别称之为高血压心脏病和缺血性心脏病,并均伴心功能障碍或下降。

心衰明确地指示为有症状的患者,应包括两种情况,一是现在有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二是既往有过心衰的症状和(或)体征,经积极治疗后现在无症状。例如,临床上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FrEF)患者治疗后心衰症状消失,提示治疗有效,可继续维持原来的治疗方案。

心衰患者和HYHA心功能Ⅰ级两者如何认识?心衰患者心功能可以为Ⅰ级。而心功能Ⅰ级者未必可称其为心衰患者,例如老年人年老体弱,其心功能评估可以为Ⅰ级,但显然不戴不上心衰的帽子。已诊断为心衰,或有过心衰失代偿患者,治疗的心功能目标是无症状,即心功能Ⅰ级,后者亦可称为无症状的心衰患者,与前述的心功能障碍或下降患者是迥然不同的。

三、BNP/NT-proBNP的测定

可用于排除心衰。各国指南均推荐在心衰和鉴别诊断上应用生物学标志物B型利钠肽(BNP)或N末端BNP原(NT-proBNP)。一般而言,BNP≥35pg/ml或NT-proBNP≥125pg/ml可以作为排除非急性心衰的切点水平。BNP的测定主要用于心衰的排除诊断而非确定诊断。因为该切点水平用于急性和非急性心衰的阴性预测价值很高(94%~98%的把握度),而阳性预测价值较低(急性心衰为44%~57%,非急性心衰为66%~67%)。

这一观点并不新颖,也并非有新研究证据的支持。但欧洲指南强调BNP/NT-proBNP切点的阴性排除价值,仍有临床实用意义。心衰的诊断仍需从临床上(病史、体检、心电图检查)综合评估做出,不可单独依赖BNP/NT-proBNP测定,后者有一定的局限性,存在灰色区域,其他心脏和非心脏疾病患者亦可明显升高,甚至年龄、肥胖也可影响其测定值。

近几年BNP/NT-proBNP研究的重大进展,是推荐用于筛查可能发生心衰的高风险人群,如阶段A和B的人群,尤其后者。这一生物学指标不能用于普通人群的筛查。对于慢性心衰患者和急性失代偿患者,

BNP/NT-proBNP的持续走高或居高不下,往往提示治疗效果不佳、病情较重和预后不良。

四、心衰的预防

美国心衰指南一贯十分重视心衰的预防,本世纪初提出的心衰阶段(A、B、C和D)划分,受到广泛认可。阶段划分实际上就是强调心衰的预防,提倡早期干预各种危险因素和心血管疾病,从而防止心衰的发生和发展。此后更新的历次美国心衰指南,继续将阶段划分列为重点内容,做了更详尽和具体的描述和补充,以适应新的形势,更利于实用。其要点一是预防从阶段A进展到阶段B,即防止仅有各种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患者转变为结构性/器质性心脏病如左房增大、室间隔增厚、冠心病等。二是预防从阶段B进展至阶段C,即防止己有结构性/器质性

心脏病患者发生失代偿,出现心衰症状。有症状的C阶段患者,病情会自发地持续进展,预后十分恶劣。因此,预防心衰发生极为重要,决不容忽视。三是预防阶段C患者进展至难治性和终末期心衰。

近几年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提示,常用的标志物不仅有助于心衰的诊断,也可以用于心衰患者的预防。阶段B BNP/NT-proBNP测定值明显增高患者,可能属于心衰发生的高危人群,需要在密切观察同时,积极应用药物。阶段C患者BNP/NT-proBNP持续高居不下,往往提示疗效不佳,需要增加药物剂量、加用或替代应用疗效更佳的药物。肌钙蛋白C测定也有帮助,其升高对于并非冠心病所致的心衰,提示存在心肌损伤,ST2升高提示心肌纤维化过程加剧,积极采取有效的应对举措很有必要。需要积极抗纤维化治疗的心衰患者,可选择应用RAAS阻滞剂(ACEI/ARB/沙库巴曲缬沙坦)、β受体阻滞剂和螺内酯。一般认为螺内酯和沙库巴曲缬沙坦有更强的抗心肌纤维化作用。

欧洲心衰指南提出,为了预防或延缓心衰发生、延长生命,推荐治疗高血压,要降压达标;可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冠心病或其高危人群;应用ACEI治疗无症状的左室功能障碍,以及β受体阻滞剂用于无症状心功能障碍和和有过MI史患者。在既往的欧洲心衰指南中,心衰预防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反之,欧洲新指南的表述虽然与已形成完整体系的美国阶段划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