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与地下室构造基础知识教程
- 格式:ppt
- 大小:24.04 MB
- 文档页数:69
建筑构造---基础与地下室建筑构造---基础与地下室1. 简介建筑构造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关系到建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建筑基础与地下室的构造,包括基础的种类、地下室的结构与设计等内容。
2. 基础2.1 表层基础表层基础是建筑物负责承担荷载并将其传递到地下的结构,常见的表层基础有承台基础、承台连梁基础和桩基础等。
承台基础适用于轻型建筑,承台连梁基础适用于多层建筑,而桩基础适用于重型建筑或需要抵抗地震力的建筑。
2.2 深基础深基础适用于土层较浅、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它们可以通过将荷载传递到较深的土层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常见的深基础包括钢筋混凝土桩基础、钢管桩基础和预制桩基础等。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荷载要求,选择合适的深基础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3. 地下室结构与设计3.1 地下室类型地下室是建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用于各种用途,比如停车场、商店、仓库等。
根据地下室的用途和结构形式,可以将其分为单层地下室、多层地下室和完全地下的建筑。
3.2 地下室结构地下室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地下室的承载力、抗震性能和使用功能。
常见的地下室结构包括框架结构、围护结构和地板结构等。
选择合适的结构类型和使用材料对于地下室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至关重要。
4. 本文档所涉及附件本文档涉及的附件如下:- 图纸:包括基础和地下室结构的详细设计图纸。
- 报告:包括地质勘探报告、地下室结构计算报告等。
- 材料清单:包括建筑基础和地下室所需的材料清单。
5. 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本文档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如下:- 土木工程法:指规定土木工程设计、施工和验收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 建筑法:指规定建筑安全和建筑质量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工程构造—基础与地下室基础与地下室通过本节的学习,您将:掌握基础的分类方式掌握基础的构造掌握地下室的构造(一)基础的类型与构造基础的类型很多,从基础的材料和受力特点来划分,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刚性基础包括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等,柔性基础一般指钢筋混凝土基础。
基础按构造型式分为条形基础、单独基础、片筏基础、井格式基础、箱形基础和桩基础等。
1、按基础的材料和受力特点分a)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是指由砖、毛石、素混凝土、灰土等刚性材料制作的基础。
这类基础抗压强度高而抗拉、抗剪强度低。
为满足地基容许承载力的要求,需要加大基底面积,基底宽B一般大于上部墙宽,当基础B很宽时,挑出部分b很长,而基础又没有足够的高度H,又因为刚性材料的抗拉、抗剪强度低,基础就会因受弯曲或剪切而破坏(如图22所示)。
图22 刚性基础的受力、传力特点(a)基础在刚性角范围内传力(b)基础底面宽超过刚性角范围而破坏刚性基础常用于地基承载力较好,压缩性较小的中小型民用建筑。
b)柔性基础当建筑物的荷载较大而地基承载能力较小时,基础底面积必须加宽,如果仍采用刚性材料做基础,势必加大基础的深度,这样,既增加了挖土工作量,又使材料的用量增加,对工期和造价都十分不利(如图2--3(a)所示)。
如果在混凝土基础的底部配以钢筋,由钢筋来承受拉应力(如图2--3(b)所示),使基础底部能够承受较大的弯矩,这时,基础底面宽度的加大不受刚性角的限制,因此称钢筋混凝土基础为非刚性基础或柔性基础。
图23 钢筋混凝土基础(a)混凝土基础与钢筋混凝土基础比较(b)基础配筋情况2、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a)带形基础(如图24所示)带型基础又称为条形基础,是指基础长度远大于其宽度的一种基础形式。
当地基条件比较好、基础埋置深度较浅时,墙承式的建筑多采用带型基础,以便传递连续的带形荷载。
带形基础常用砖、石、混凝土材料建造。
当地基承载能力较小,荷载较大时,承重墙下也可用钢筋混凝土带形基础。
基础与地下室构造基础与地下室构造2010-07-27 23:54第七章基础与地下室第一节地基与基础一、地基与基础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它承受建筑物上部结构传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本身的重量一并传给地基。
地基,在建筑工程中,把支撑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
直接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层叫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为下卧层,它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
根据土层的结构组成和承载能力,可分为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如图7-1所示。
图7-1凡自身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直接承受建筑物整体荷载的土壤层称为天然地基。
凡土层自身承载能力弱,或建筑物整体荷载较大,需对该土壤层进行人工加工或加固后才能承受建筑物整体荷载的地基称为人工地基。
其加固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压实法。
用打夯机、重锤、碾压机等对土层进行夯打碾压和振动方法将土层压(夯)实,此法简单易行,且提高地基承载能力效果较好。
2.换土法。
当地基土为杂填土、淤泥、充填土等不能做地基时,采用换土方法,换上承载能力强的土壤,分层压实。
一般选用压缩性低无侵蚀性材料,如粘土、砂、碎石等。
3.打桩法。
当建筑物层多且高、荷载大时、而地基土比较松软时,一般采用打桩,做成桩基。
常见的桩基有支撑桩、钻孔桩、振动桩、爆破桩等。
如图7-2所示。
采用打桩做桩基时,应在桩顶加做承台梁或承台板,以合理传递荷载。
图7-2图7-2二、地基应满足的要求1.强度:地基要有足够的承载能力。
2.变形:地基要有均匀的压缩量。
保证建筑物在许可的范围内可均匀下沉,避免不均匀沉降,致使建筑物产生开裂变形。
3.稳定:要求地基具有抵抗产生滑坡、倾斜的能力。
当地基高差较大时,应加设挡土墙,防止滑坡变形的出现。
三、影响基础设置深度的因素基础的设置深度是指室外设计标高至基础底面的垂直高度,如图7-1所示。
基础埋深≤4m时为浅基础,>5m时为深基础。
基础的埋深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基础设有足够的土层包围,基础底面持力层受到的压力会把基础四周的土挤出,致使基础产生滑移而失去稳定。
基础及地下室结构相关知识2 基础及地下室结构2.1 基础埋置深度1)高规(JGJ3—2002)12.1.7 条规定,基础应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宜符合1,2 款要求,当建筑物采用岩石地基或采取有效措施时,在满足地基承载力、稳定性要求及本规程12.1.6 条规定的前提下,基础埋深可不受12.1.7 条1,2 两款的限制。
高规 4.4.7 条规定,高层建筑宜设地下室。
多高层建筑基础有一定的埋置深度,对房屋抗震有利,可减小上部结构的地震反应,设置地下室可减小地基的附加压力和沉降量,有利于满足天然地基的承载力和上部结构整体稳定性。
2)在坡地上建房屋,一侧或两侧室外地面低于其它侧面时,基础埋深应从低的地面算起,高出低地面的侧面土压力在结构整体计算时应作为水平力考虑,同时还应对侧墙土压力作用下的配筋进行计算。
2.2 基础选型1)多高层建筑的基础,可根据上部结构的类型、层数、荷载及地基承载力,采用独立柱基、条形交叉梁、满堂筏板基础。
筏板基础可以是梁板式和平板式,当建筑物层数较多,地下室柱距较大、基底反力很大时,宜优先选用平板式。
采用梁板式筏基时,基础梁截面高度大必然增大基础埋深,增加基础挖土量和护坡量;基础梁与筏板的混凝土需分层浇筑,梁支模费事且延长工期,基础梁之间尚需回填材料;梁板式筏基,梁和板的配筋是分算的,计算梁配筋不考虑板的贡献,导致梁配筋偏于保守。
因此其综合经济效益比平板式筏基差。
2)与高层主楼地下室基础连成一体的裙房地下室或地下车库的基础,为控制其与主楼基础之间的差异沉降,采用独立柱基抗水板是一种有效而经济合理的做法,现在北京等许多地方的工程中采用。
为控制主楼与裙房或地下车库之间基础的差异沉降,应采取必要措施,例如,基础落在不同的土层上;高层建筑采用桩基或复合地基,裙房或地下车库采用天然地基,或两者采用不同直径、长度的桩基础;均采用地基土承载力接近的天然地基时,主楼为满堂筏板基础,裙房或地下车库采用独立柱基抗水板。
建造构造2基础和地下室范本一:建造构造2基础本旨在为建造构造2基础提供详细的指导和解释,以读者更好地理解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以下是本的章节细化内容:1. 建造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1.1. 概述建造结构及其作用1.2. 分类:框架结构、壳体结构、组合结构等2. 力的基本概念和平衡条件:2.1. 力的来源和性质2.2. 平衡条件及其应用3. 结构元素的力学性能介绍:3.1. 杆件的受力分析3.2. 梁的受力分析3.3. 薄壳的受力分析4. 基础的设计与施工:4.1. 地基与基础的连系与区别4.2. 基础的类型和选择4.3. 基础设计的要素和方法4.4. 基础施工的要点和流程5. 建造构造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5.1. 柱子开裂和变形问题的处理方法5.2. 梁结构的裂缝和破坏的预防和修复方法5.3. 壳体结构的局部损坏和加固方法以上是本针对建造构造2基础的详细内容细化,希翼能给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指导。
附件:1. 建造构造2基础相关图纸和实例2. 建造构造2基础的教学课件3. 建造构造2基础的试验数据和结果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造法 - 涉及建造工程的法律规定和要求2. 建造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 关于建造工程质量管理的具体规章范本二:地下室的建造与设计本旨在提供关于地下室建造与设计的细致说明,以便读者对该领域的基本概念和实践有更深入的理解。
以下是本的章节细化内容:1. 地下室的分类和用途:1.1. 地下室的分类和特点1.2. 地下室的常见用途:车库、储藏室、活动室等2. 地下室的地质勘察和基础设计:2.1. 地质勘察的方法和数据分析2.2. 地下室基础设计的要素和方法2.3. 地下室基础施工的要点和流程3. 地下室墙体和结构的设计与施工:3.1. 地下室墙体的材料和尺寸选择3.2. 地下室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计算3.3. 地下室结构施工的注意事项和工艺流程4. 地下室通风与防水技术:4.1. 地下室通风的必要性和设计原则4.2. 地下室防水的方法和材料选择4.3. 地下室防水施工的关键点和常见问题解决方法5. 地下室建造中的安全与监测:5.1. 地下室建造过程中的安全措施5.2. 地下室结构的监测与预警技术5.3. 地下室安全管理的要素和管理规范以上是本针对地下室的建造与设计的详细内容细化,希翼能给读者提供全面的知识和指导。
第3章 基础与地下室的构造3.1 地基与基础3.1.1 地基的概念地基是基础下面的土层,它的作用是承受基础传来的全部荷载。
地基虽然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但是它的好坏直接影响基础方案的确定及工程造价。
3.1.2 基础的概念基础是建筑物埋在地面以下的承重构件,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承受上部建筑物传递下来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传给下面的土层。
从设计的室外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称为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基础埋深。
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m 时称为浅基础。
3.1.3 地基与基础的区别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
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类。
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工加固的天然土层。
人工地基需要人工加固处理,常见加固方式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基础是指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因此,地基必须坚固、稳定、可靠。
基础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地基则不是,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
第3章 基础与地下室的构造453.2 基础的类型3.2.1 按材质特性分类基础按照材质特性可分为刚性基础、柔性基础两类,如图3-1所示。
1. 刚性基础刚性基础是用刚性材料建造、受刚性角限制的基础,如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毛石混凝土基础、灰土基础、三合土基础等。
这类基础的特点是放脚较高、抗压强度大、抗拉强度小,适用于地基土质均匀、地下水位较低、6层以下的砖混结构建筑。
由砖、毛石、混凝土或毛石混凝土、灰土和三合土等材料制成的墙下条形基础或柱下独立基础又称为无筋扩展基础。
2. 柔性基础柔性基础是指钢筋混凝土基础,其特点是放脚矮,抗压、抗拉强度都很高。
适用于土质较差、荷载较大、地下水位高等条件下的大中型建筑。
由钢筋混凝土制成的柱下独立基础和墙下条形基础称为扩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