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构造基础知识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4.29 MB
- 文档页数:15
建筑构造基本知识建筑构造是指由各种部件和材料构成的建筑体系,它是建筑物的骨架和支撑结构。
了解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对于建筑师、土木工程师以及其他相关专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包括构造类型、构造元素和构造技术等。
一、构造类型建筑构造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悬挂结构和组合结构。
1. 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构造类型,它由柱、梁、墙等构件组成,可以承受垂直荷载和水平力。
框架结构分为钢结构和混凝土框架结构两种,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有各自的优势。
2. 壳体结构:壳体结构是一种通过曲面或曲线形成的连续结构,通常用于大跨度建筑物的覆盖。
这种结构类型能够提供较大的空间和视觉效果,常见的壳体结构有穹顶、拱顶和索托等。
3. 悬挂结构:悬挂结构是通过吊索或钢缆等悬挂在某一支撑点上的结构,例如悬索桥和索塔。
这种结构类型适用于大跨度跨越河流、峡谷等地形的建筑物。
4. 组合结构:组合结构是指不同类型构造的组合,常见的包括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核心筒结构等。
这种结构类型能够充分发挥各种结构的优点,提高建筑的整体性能。
二、构造元素建筑构造由多种构造元素组成,每个构造元素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1. 柱:柱是一种用于承受垂直载荷的立式构造元素,通常由钢材或混凝土制成。
柱的形状和尺寸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它承受的荷载将传递到地基或其他承重结构上。
2. 梁:梁是一种用于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水平构造元素,它将荷载从柱子传递到其他支撑结构上。
梁可以是钢梁、混凝土梁或木梁,其尺寸和形状取决于荷载和跨度。
3. 墙:墙是用于承受垂直和水平荷载的垂直构造元素,可以提供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能力。
墙可以是承重墙、隔墙或幕墙,其材料和厚度根据实际需求确定。
4. 地板和屋顶:地板和屋顶是建筑物的平台和覆盖物,它们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承受人员和物品的重量。
地板和屋顶的构造方式根据不同的材料和跨度进行选择。
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的构造组成当我们漫步在城市的街头,或是身处宁静的乡村,各种各样的建筑映入眼帘。
无论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还是温馨舒适的民宅,每一座建筑都有着独特的魅力和功能。
而要理解这些建筑的奥秘,就需要从建筑的构造组成开始学习。
建筑就像是一个复杂而精巧的机器,由多个部分协同工作,共同实现其功能和价值。
从基础到屋顶,从框架到内饰,每一个组成部分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谈谈基础。
基础是建筑物的根基,它承载着整个建筑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基上。
常见的基础形式有独立基础、条形基础、筏板基础和桩基础等。
独立基础适用于柱下,形状通常为方形或矩形;条形基础则多用于墙下,能够提供较为均匀的支撑;筏板基础像一个巨大的平板,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或建筑物荷载较大的情况;桩基础则是通过桩身将荷载传递到深层的坚硬土层或岩层。
基础的设计和施工至关重要,它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确保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出现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在基础之上,是建筑的主体结构。
主体结构就像是建筑的骨骼,支撑着整个建筑物的形态和空间。
常见的主体结构形式有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筒体结构等。
框架结构由梁柱组成框架,具有较大的空间灵活性,但侧向刚度相对较小;剪力墙结构则以钢筋混凝土墙体抵抗水平荷载,侧向刚度大,但空间布局相对受限;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既能提供较大的空间,又具有较好的抗侧性能;筒体结构则适用于超高层建筑,具有极强的抗风和抗震能力。
建筑的墙体也是构造组成中的重要部分。
墙体不仅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还能够提供保温、隔热、隔音等功能。
根据墙体在建筑物中的位置和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
承重墙承担着上部结构传来的荷载,非承重墙则主要起到分隔和围护的作用。
墙体的材料多种多样,有砖、砌块、混凝土、轻质板材等。
在现代建筑中,为了提高墙体的保温性能,还常常采用复合墙体,即在墙体的不同部位使用不同的材料,以达到更好的节能效果。
1.组成构件
(1)竖向构件:基础、墙体、门、窗
(2)水平构件:屋顶、楼面、地面。
(3)交通构件:楼梯。
2.影响外因
(1)外力的作用:自重、使用荷载、附加荷载、特殊荷载等。
(2)自然气候的影响:口辐射、降雨量、风雪、冰冻、地下水位、地震烈度等。
(3)各种人为因素的影响:房屋使用人不慎而产生的噪声、火灾、卫生间漏水等。
3.一般构造的原理与方法
(1)防水构造
地下室防水:设计最高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地面的标高时,要设防水。
屋顶防水:坡面升高与其投影长度之比i≤10%为平屋顶;i>10%为斜屋面。
(2)防潮构造
勒脚:隔潮;散水:排潮;地下室:防潮。
(3)保温构造
室内采暖的气温要求为16℃~20℃
(4)隔热构造
采用浅色光洁的外饰画;采用遮阳——通风构造;合理利用封闭空气间层;绿化植被隔热。
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的构造组成建筑物的构造组成:⼀般是由基础、墙体、柱、地⾯、楼⾯、梁、屋顶、楼梯、门窗等部分组成。
⼀、基础和地基1、基础和地基的定义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建筑物地⾯以下的承重构件,它⽀撑着其上部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及⾃重传给下⾯的地基。
基础必须稳定⽽可靠。
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是承载由基础传下来的荷载的⼟层或岩层。
⼆、墙体和柱它们均是竖向承重构件,⽀撑着屋顶、楼⾯等,并将这些荷载及⾃重传给基础。
1、墙体:墙体的作⽤--承重、围护、分隔、装饰作⽤。
对墙体的要求:A.满⾜热⼯⽅⾯的性能(如保温、隔热、防⽌产⽣凝结⽔)B.⼀定的隔声性能C.⼀定防⽕性能D.⾜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墙体的类型A.按在建筑物中所处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
B.按在建筑物中的⽅向分为纵墙和横墙。
沿建筑物长轴⽅向布置的墙称为纵墙;沿建筑物短轴⽅向布置的墙称为横墙,其中的外横墙通常称为⼭墙。
C.按受⼒的情况分为承重墙和⾮承重墙。
凡直接承受梁、楼板、屋顶等传下来的荷载的墙成为承重墙;不承受外来荷载的墙成为⾮承重墙。
D.按使⽤的材料分为砖墙、⽯块墙、⼩型砌块墙、钢筋混凝⼟墙。
E.按构造⽅式分为实体墙、空⼼墙和复合墙。
实体墙是⽤黏⼟砖和其他实⼼砌块砌筑⽽成的墙;空⼼墙是墙体内部中有空腔的墙,这些空腔可以通过砌筑⽅式形成,也可以⽤本⾝带孔的材料组合⽽成,如空⼼砌块等;复合墙是指⽤两种以上材料组合⽽成的墙,如加⽓混凝⼟复合板材墙。
F.按墙体的厚度:120单砖墙(115)、180度半墙(178)、240⼆砖墙(240)、370墙(365)、490墙、620墙(615)3、柱:柱是建筑物中直⽴的起⽀撑作⽤的构件,它承担、传递梁和板两种构件传来的荷载。
三、地⾯、楼板和梁1、地⾯:指建筑物底层的地坪,⼀般由⾯层、垫层和基层构成。
主要作⽤是承受⼈、家具等荷载,并把这些荷载均匀地传给地基。
建筑基础知识学习(建筑的构造组成)在建筑领域中,熟悉建筑的构造组成是非常重要的。
构造组成是指建筑物的各个部分,包括结构体系、墙体、屋面、地面、楼梯等。
通过了解建筑的构造组成,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建筑的设计和建造过程。
本文将介绍建筑的基本构造组成,并对其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建筑物支撑和传递荷载的重要组成部分。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梁柱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承重墙结构等。
梁柱结构由水平的梁和竖直的柱组成,通过柱将荷载传递到地基;框架结构由柱、梁和水平的框架组成,支撑整个建筑物;剪力墙结构通过墙体的刚性来分担荷载;承重墙结构则由墙体来承担建筑物的重量。
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类型的建筑物,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二、墙体墙体是建筑物的主要支撑部分,承担着荷载传递和空间分隔的作用。
墙体可以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类型。
承重墙承担着建筑物的重量,通常由混凝土或砖石等材料构成。
非承重墙则不承担重量,一般用轻质材料如石膏板或玻璃等来建造。
墙体的正确安装和保养对建筑的结构稳定性至关重要。
三、屋面屋面是建筑物上部的覆盖部分,起到防水、保温和美观的作用。
常见的屋面有平屋顶、山形屋顶和拱形屋顶。
平屋顶适用于多雨的地区,其斜度较小,易于排水;山形屋顶通常见于寒冷地区,其斜度较大,有助于积雪迅速融化;拱形屋顶则常用于宫殿和重要的文化场所,独特的形状给人以视觉冲击力。
四、地面地面是建筑物底部的结构,承受着人们行走和家具放置等荷载。
地面一般由地板和地基构成。
地板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如木质地板、瓷砖地板和地毯等,根据使用环境和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地基是地面的基础,需要确保地面的平整和稳定。
五、楼梯楼梯是连接建筑物不同楼层的重要构造。
楼梯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安全和舒适度,通常设计为适合人体工程学的形状和角度。
楼梯的构造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如木材、石材或金属等。
六、其他构造除了上述提到的构造组成外,建筑物还包括门、窗户、梯级、扶手等。
第一章建筑构造基本知识一、名词解释1、建筑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作为建筑物、建筑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
2、基本模数:数值为100mm,用M表示。
3、标志尺寸: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
4、构造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一般为标志尺寸减去缝隙尺寸。
5、实际尺寸: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生产制作后的实有尺寸。
实际尺寸和构造尺寸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规定。
二、单项选择题1、建筑物外包尺寸的乘积×层数是建筑的(B )。
A、使用面积B、建筑面积C、结构面积D、交通面积2、下列数据不符合建筑开间模数的是(B )。
A、3000mm 、B3200mm 、C3300mm 、D3600mm三、填空题1、为了保证建筑制品、构配件等有关尺寸间的统一协调,在建筑模数协调中尺寸分为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2、按建筑的使用性质可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3、建筑按规模和数量可分为大型性建筑和大量型建筑。
四、简答题民用建筑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答:民用建筑通常是由基础、墙( 或柱)、楼地层、楼梯、屋顶、门窗等主要部分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其作用是承受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
基础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能抵御地下各种有害因素的侵蚀。
墙(或柱):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
作为承重构件的外墙,其作用是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内墙主要起分隔空间及保证舒适环境的作用。
框架或排架结构的建筑物中,柱起承重作用,墙仅起围护作用。
楼地层:楼板层---- 楼板是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按房间层高将整幢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楼板层承受家具、设备和人体荷载以及本身的自重,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同时对墙体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建筑构造设计知识点总结一、基础知识点1.建筑结构类型建筑结构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壳体结构、悬挑结构等。
框架结构采用柱、梁和楼板的组合,适用于多层建筑。
壳体结构以厚度较大的壳体作为主要承载结构,适用于大跨度建筑。
悬挑结构是指将结构的一部分悬挑出去,适用于需要营造轻盈感的建筑。
2.力学原理建筑结构设计需要遵循力学原理,包括静力学和动力学。
静力学主要涉及建筑物在静止状态下的平衡问题,包括力的平衡和力的传递。
动力学则关注建筑物在受到外力作用下的响应,包括振动和承载能力等。
3.荷载与荷载组合荷载是指作用在建筑结构上的力,包括永久荷载(如建筑物自重)、可变荷载(如人员、设备等)和特殊荷载(如地震、风荷载)。
荷载组合是指不同荷载的组合情况,通过计算得出对结构产生最不利影响的组合方式。
4.结构体系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中各个结构元素之间的组织形式。
常见的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桁架结构、悬挑结构等。
选择适合的结构体系可以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5.构造材料常见的构造材料包括混凝土、钢材、木材和砖石材料等。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和施工特点,在结构设计中需要选择合适的材料。
二、常见设计要点1.强度设计强度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承载性能。
通过计算结构的受力状态及应力分布,确定结构构件的尺寸和材料,以满足结构的强度要求。
2.刚度设计刚度设计是指建筑结构的变形和挠度控制。
通过控制结构的刚度,避免结构发生过大的变形和挠度,从而保证建筑的使用安全和舒适性。
3.抗震设计抗震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
通过采取抗震措施,如设置抗震支撑和减震器等,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4.防火设计防火设计是指建筑结构对火灾的抵抗能力。
通过选择防火材料和设置防火分隔等手段,尽量减少火灾对建筑物的损害。
5.施工工艺施工工艺是指建筑结构的施工过程。
在结构设计中,需要考虑施工工艺的可行性和经济性,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质量。
三、示例应用1.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高层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承载能力、抗震性能和变形控制等。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的结构、材料、力学、施工工艺等多个方面知识。
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构造的选择和设计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性。
因此,建筑构造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结构体系1. 结构体系的分类建筑的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框架结构、框承结构、框剪结构、板壳结构、索结构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如平房、高层建筑、体育馆、桥梁等。
2. 结构体系的选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这需要考虑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刚度、变形和振动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建筑系统的协调。
3. 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结构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如力的平衡原理、变形补偿原理、强度和刚度的优化原理等。
这些原理是建筑设计中的基础知识,对于保障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非常重要。
二、结构材料1. 结构材料的分类建筑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玻璃钢结构、复合材料等多种类型。
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成本特点。
2. 结构材料的选择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所在地的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这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美观性等方面的影响。
3. 结构材料的性能特点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钢结构具有高强度和可塑性、木结构具有轻质和美观等特点。
了解这些性能特点有助于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三、结构设计1. 结构设计的原则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建筑的承载力、变形控制、施工性能、成本等多个方面的因素。
因此,结构设计需要遵循经济性、安全性、适用性和美观性等原则。
2. 结构设计的方法结构设计可以采用静力分析、动力分析、有限元分析等多种方法。
这些方法可以用来分析建筑的受力情况、变形情况和振动情况,从而确定合适的结构形式和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