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重叠与构式的互动
- 格式:pdf
- 大小:280.60 KB
- 文档页数:9
汉语AA式构词和构形的重叠-汉语言文学论文-语言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现代汉语词汇系统有许多AA式叠字结构,虽然它们都由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而成,但彼此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可以分为叠音词、重叠词和词的重叠三类。
由于这类结构的外貌过于相似,所以学界对它们的归属争议很大。
我们认为,叠音词和重叠词是构词重叠,词的重叠是构形重叠。
一、AA式构词重叠(一)叠音词1.单字不表义。
叠音词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诗经》,逃之夭夭,灼灼其华。
夭夭表示草木茂盛的样子,灼灼表示明亮的样子。
这类词在古代汉语叫重言词,现代汉语叫叠音词,即两个不成语素的音节重叠在一起整体表示意义。
叠音词是单纯词,以模拟事物的容状声音为主,单字的本身或是无意义,或是另有意义。
[1]猩猩:一种哺乳动物;潺潺:水慢慢流动的样子,这类词的单个字不表义,不是语素,只有重叠后才表示完整的意义,才是一个音义结合体。
2.单字与叠字结构意义无关。
现代汉语有一类AA式叠字结构的单字表示意义,有些甚至成词,但它们重叠后产生的词完全改变了原本单个字的意义,形成一个有全新意义的新词。
我们认为,虽然这类词的单个字孤立存在时确实有意义,在词典中也有单独的释义条目,并且有的还标注词性,但它们与AA式结构所代表的意义毫无关系,它们在重叠结构中不表义,不是作为语素存在的,AA式结构整体才是是一个语素,所以它们应该是单纯词,应该被归入叠音词。
例:区,名词,地区或者行政划分单位。
区区,数量少。
(二)重叠词。
重叠词由两个相同的词根语素重叠构成,而且这类结构的单个音节的意义与重叠后的整体意义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2]1.单音节在古汉语中是词,在现代汉语中只是语素,只有重叠后才是词。
例:纷-纷纷,屈原《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纷是众多的意思,是词,但是在现代汉语中必须纷纷合用才可以成词,表示众多的样子.2.单音节在现代汉语是词,重叠结构的意义没有发生改变,是单音节和AA式结构并存的一类,这类词主要是亲属称谓词。
论汉语量词重叠及其强空间性特征
宋聚磊;王文斌
【期刊名称】《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22(30)2
【摘要】普遍使用量词是现代汉语的重要特点,而量词可以重叠又是汉语量词的重要特征。
分析量词重叠与其基式之间的密切关系有助于探究汉语重叠的形成机制。
文章采取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考察量词重叠的典型成员,通过重新分类,探寻重
叠的限制条件,力图揭示其本质特性。
研究发现,汉语量词重叠的典型成员以“形体”量词为主体,其中表形量词居核心地位,个体量词居重要地位。
“形体”量词具有极
强的空间性特征,注重事物的形体和三维等物理空间。
因此,量词重叠的本质特性就
是量词的强空间性,量词的强空间性特征是汉语空间性特质的一个重要表现。
【总页数】10页(P137-146)
【作者】宋聚磊;王文斌
【作者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与教育研究中心;河北中医学院公共课教学
部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14
【相关文献】
1.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r——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
2.汉语方言量词重叠AAA式的韵律特征及焦点凸显
3.汉语名词重叠及其空
间性特征研究4.汉语重叠系列之五试论量词重叠5.是动量词短语,还是一种动词的重叠形式——关于《现代汉语》中“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的探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汉语量词重叠的认知语法分析
王立永
【期刊名称】《华文教学与研究》
【年(卷),期】2015(000)002
【摘要】作为一个多义范畴,量词重叠可以表达“周遍”“多”和“连续”三种意义,如何把握三种意义之间的联系是讨论量词重叠的一个重要议题.从认知语法的角度出发,量词重叠是两个相同量词的语义复合,复合得到的一个基本语义为“多重实例”.这一基本语义和句法构式进行互动,可以得到不同的语义解读.
【总页数】8页(P53-60)
【作者】王立永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京,江苏,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H030;H146
【相关文献】
1.数词、量词、数量词重叠的偏误分析及对外汉语教学r——以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为例 [J], 杨虹
2.英汉语量词的认知对比——从认知上的"有界性"看英汉语量词对名词的"标记性" [J], 张庆瑞
3.认知分析与对外汉语示形量词教学--对外汉语量词教学个案研究系列之一 [J], 缑瑞隆
4.《敦煌变文集》量词重叠的语法分析 [J], 李曰辉
5.是动量词短语,还是一种动词的重叠形式——关于《现代汉语》中“借自动词”的动量词问题的探讨 [J], 陈慧;张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作者:金依璇袁庆德来源:《现代语文》2019年第02期摘要:以往语法学家们所说的汉语量词重叠“MM”,其实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它可以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人或事物数量众多或种类繁多”、“动作行为重复的每一次或每一个时间单位”等语法意义。
在现代汉语中,“MM”与“一M一M”及其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并存,但三者的语法意义、语法功能和语用功能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处。
“MM”产生于古代汉语中,是古汉语数词“一”习惯省略的产物。
关键词:量词;重叠;生成机制著名语法学家如赵元任(1979)、吕叔湘(1954)、朱德熙(2005)等以及主要的现代汉语教材都认为,汉语的量词可以重叠,如“个个”“回回”等。
但经研究发现,以往学者们所说的量词重叠,其实并非量词重叠,而是“一+量词”短语重叠的省略形式。
同时,语法学界对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语用功能、生成机制的论述也有所不足。
因此,我们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谈谈对汉语量词重叠现象的再认识。
一、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为了表述方便,我们用英文字母把量词重叠形式表示为“MM”。
量词重叠“MM”是“一+量词”短语重叠“一M一M”的省略形式。
“一M一M”还有另一种省略形式:“一MM”,只省略后一个数词“一”,如“一个个”“一次次”。
“MM”“一M一M”“一MM”在语法的意义、功能上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这里先归纳一下“MM”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然后再分析三者的异同。
(一)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MM”最常用的语法意义是表示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意思相当于“每一(个、只、条……)”。
通常用来强调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在某一方面都相同,没有例外,或者强调对一类群体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施以相同的处置。
这类情况下的量词重叠主要有三种用法:1.在主语中作定语这种用法的量词重叠所修饰的中心语大都是双音节的词语,偶尔也有单音节的。
例如:(1)他拿着一条藤教鞭,动不动打学生,最爱打脑袋。
论数量词语的复叠李 宇 明复叠是某种语言单位反复出现的现象,主要包括重叠、叠加和重复三种现象。
例如:(1)在一米来高的地方用小木片片垫出来四四方方的凤眼。
(高光《墙》,《花城》1990年4期43页)(2)我们老知青,用我们的千千万万双脚,走了二十七年,走出了这样一条线,一条奉献于乡土中国的具有完整内涵的精神与文化的生命的浩瀚银河。
(张曼菱《让心再跳一次》,《当代》1997年3期65页)(3)奶奶活着的时候和我说,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
我就问都有啥?他就一件一件地数落,都有啥有啥。
(高光《墙》,《花城》1990年4期50页)这些例子中的“木片片”、“四四方方”、“一件一件”是重叠现象,其中“木片片”是构词重叠,“四四方方”、“一件一件”从总体上看属于构形重叠。
“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把值钱的东西都拉走了。
”和“有啥有啥”是重复,属于句法范畴。
“千千万万”是叠加现象,它不是“千万”的重叠,而是“千”“万”分别重叠之后的加合;叠加是介乎重叠与重复之间的复叠现象,纵跨词法和句法两个层级。
本文讨论数量词语(不包括数词)的如下复叠现象:(4)唤弟引一群孩子天天在自己窗外吵闹,航鹰《蒺藜女》,《当代》1997年3期141页)(5)一辆辆拖拉机开来了,那是寨子的人拉着满车的大米在寻找他们的逃走的知青。
(张曼菱《让心再跳一次》,《当代》1997年3期75页)(6)北方的草地是疏阔慷慨的,没有十分密集的草丛,只有一簇一簇碧绿的草芽。
(高光《墙》,《花城》1990年4期48页)(7)村里人知道我考上了大学,一拨又一拨的人前来看我。
(马其德《命独如我》,《当代》1997年3期186页)(4)中的“天天”是“量量”复叠式;(5)中的“一辆辆”是“一量量”复叠式;(6)中的“一簇一簇”是“一量一量”复叠式;(7)中的“一拨又一拨”是“一量X一量”复叠式。
在“一量X一量”复叠式中充当X的词语主要有“又”、“接(着)”、“连(着)”、“挨(着)”等。
量词重叠研究综述
量词重叠是语言中一种常见的现象,指的是在一个句子或短语中使用多个相同或相似的量词。
例如,“一点点水”、“许多许多人”、“一大片片树叶”等。
近年来,语言学界对量词重叠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研究表明,量词重叠往往具有强调的功能。
通过重复使用量词,说话者可以更加明确地表达数量的大小或强调某一特定的数量。
例如,“很多很多人”比“很多人”更强调人数的众多。
这种强调功能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增强表达的感染力。
其次,量词重叠还可以表达一种不确定或模糊的语气。
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多个相同的量词可以暗示说话者对数量的不确定或模糊。
例如,“一点点水”可能表示水的数量非常少,而且说话者并不确定具体有多少。
这种不确定或模糊的语气可以使语言更加灵活多样,适应不同的交际需要。
此外,量词重叠还涉及到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问题。
研究发现,在一些语言中,量词重叠的出现与特定的句法结构和语义解释密切相关。
例如,在某些语言中,名词之前使用两个相同的量词可以表示一种“每一个”的意义。
这种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关系需要深入研究,以更好地理解量词重叠的语言规律。
总之,量词重叠是一种语言现象,具有强调、不确定和模糊等语用功能。
研究量词重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规律。
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语言中量词重叠的现象,比较不同语言之间的异同,并探讨其与语法结构和语义解释的关系,从而丰富我们对语言的认识。
《祖堂集》词语重叠形式研究作者:熊作余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32期摘要:本文在归纳总结《祖堂集》重叠形式的基础上,运用语义和认知理论,着重从《祖堂集》词语重叠的形式类型、词性频率、语法功能、语法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以期对《祖堂集》的研究和认识能够有所帮助。
关键词:祖堂集;词语;重叠[中图分类号]: H0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32--01《祖堂集》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禅宗史书,保留了大量口语化的语言,是研究晚唐五代历史时期语言的重要文献资料。
我们知道词语重叠是典型的现代汉语语法现象之一,那么近代汉语语言的重叠形式又是怎样的呢?一、《祖堂集》词语重叠形式我们对《祖堂集》的词语重叠形式做了一次全面的归纳总结并且分析整理出了《祖堂集》词语重叠的类型和频率。
我们共统计出244个词语重叠形式,归纳出9种重叠类型:AA,AABB,ABB,ABAB,ABAC,A不A,AB不AB,ANA,XABX。
其重叠频率分别为186,1,1,4,33,10,1,5,3,其所占总数百分比分别为76.23,0.41,0.41,1.64,13.52,4.10,0.41,2.05,1.23,其中X代表闻和玄,N代表者、可和得。
通过统计数据我们可以知道,词语重叠频率最高的类型是AA式,其次是ABAC式和A 不A式;在现代汉语中,单音节重叠的类型主要有AA,A一A,A了A等,双音节重叠的类型主要有ABAB、AABB、ABAC等。
《祖堂集》和现代汉语在单音节和双音节重叠形式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分别以AA式和ABAC式为主,可是《祖堂集》和现代汉语在词语重叠方面还是有着很大的差别的。
虽然单音节重叠都以AA式为主,但在《祖堂集》中根本就未发现A一A等现代汉语才有的词语重叠形式;现代汉语中双音节重叠不只是以ABAC式和A不A式为主要的重叠方式,还有ABAB式和AABB式。
因此,同现代汉语的重叠类型相较,《祖堂集》词语重叠类型还比较单一。
汉语方言量词重叠AAA式的韵律特征及焦点凸显耿丽君【摘要】作为一种构形重叠,量词AAA式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等地的胶辽官话、中原官话、江淮官话及其紧邻的吴方言,呈明显的地域类型学特征.这类重叠式是独立的载调单元,属于节奏型变调,受语流中的节奏、语调等韵律因素影响,是句法、形态与语用互动的结果.AAA式重叠是由超音步构成的韵律词,受不同韵律规则制约,形成韵律特征各异的韵律模块.从音高和时长的凸显实验出发,探讨这类AAA式韵律词作为焦点重音的韵律实现,分析其韵律边界特征;发现其主要是由音域扩展、等时控制和(边界后)韵母段延长的方式,来实现其内部节奏和外部停延的韵律特征,音高落差和音域变化是主要边界信号.【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6(022)005【总页数】7页(P175-181)【关键词】汉语方言;量词AAA式重叠;节奏变调;韵律单位;边界信号;焦点凸显【作者】耿丽君【作者单位】南京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4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07量词重叠是汉藏语系的一个重要特点。
目前已有多部论著讨论汉语量词重叠的相关问题。
其中关于量词重叠蕴含“多”“逐一”“周遍”等语义特征的观点比较一致。
一般认为,这些重叠形式表达说话人对主观量的推测,包含夸张等评价性感情色彩。
近年来,还有从生成语法、心理认知和构式互动等角度来研究量词重叠的形成机制,更有将触角深入到重叠式的历时演变和层次研究,成果颇丰。
汉语方言的量词重叠现象更是纷繁复杂。
现有研究多从结构类型、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及连读变调等角度,对某方言点重叠现象进行描写,提供丰富的方言材料。
从类型上来看,汉语方言中常见的量词重叠形式包括AA式和AXA式,而AAA式和AAAA式重叠比较少见,主要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等少数地区,受关注程度也不高。
笔者发现,方言中量词重叠AAA式或AAAA式的个性特征,不仅体现在语义、句法和语音上,韵律特征也是其重要表现。
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摘要:许多语法书和语法专著上都认为量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的语法意义。
然而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它只能适用于一部分的现象,量词重叠后不仅可以表示“每一”的语法意义,它还可以表示“多”“逐一”等多种语法语法意义。
本文将分析论述量词重叠的多种语法意义。
关键词:量词;重叠;语法意义现代汉语具有十分丰富的量词,量词的语法功能之一就是能够重叠,量词重叠后可以表示“每一”“逐一”“多”等多种语法意义。
而在许多的语法书中都将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单一地视为“每一”。
1962年的《汉语知识》中提到:“多数的单音节量词能够重叠,表示每一个都包括在内,如‘本本书都看过了’‘衣服件件都合适’。
”① 1957年的《语法和语法教学》中说:“单音节量词一般可以重叠,起来表示‘每’的意思。
如‘年年’‘个个’‘件件’.”②杨欣安等编著的《现代汉语》说:“单音的量词一般可以重叠,重叠起来附加有‘每’的意思。
例如‘个个’等于‘美个’,‘件件’等于‘每件’‘趟趟’等于‘每趟’,‘场场’等于‘每场’。
”③胡裕树主编的《现代汉语》说:“(量词)可以重叠,重叠的形式的量词含有‘每一’的意思。
大部分量词重叠之后常用作主语。
”④但是在实际应用中,量词重叠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是不统一的,而是随着句法功能而变化现在我们来分析量词重叠后在不同位置上,充当不同句法成分,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一、汉语量词重叠后充当的语法成分1.充当定语(1)春日的花园中飘来阵阵花香。
(2)个个姑娘们都打扮地花枝招展。
2.充当主语(1)春游的孩子们走在公园中,个个显得兴高采烈。
①《汉语知识》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年,第78页②胡裕树《语法和语法教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第153页③杨欣安《现代汉语》,重庆人民出版社,1957,第141页④胡裕树《现代汉语》,上海教育出版社,1962年,第164页(2)她的嗓门不大,但句句震撼人心。
3.充当谓语(1)花香阵阵。
原载《世界汉语教学》,1996(1):10-19.论词语重叠的意义李宇明内容提要重叠是近现代汉语及现代汉语方言的普遍现象,也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最常见的现象。
重叠有非词重叠、词语重叠、语句重复之分,本文讨论词语重叠。
词语重叠的主要表义功能是“调量”,使基式所表达的物量、数量、动量、度量向加大或减小两个维度上发生变化。
文章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汉语的词语重叠现象,刻画了由词语重叠所表达的语义-语法范畴及引申发展出的若干次范畴,并力图使之成为一个具有类型学意义的系统。
ABSTRACT Reduplication is the prevailing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modern Chinese and its regional dialects, and is also common in the Asian-Pacific languages of Sino-Tibetian, Malayo-Polynesian and Southern-Asian language familes. Redupl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Morpheme Reduplication, Word Reduplication and Clause Reduplication.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Word Reduplication.The semantic function of Word Reduplication is the adjustment of what is being referred to by the word in terms of size, quantity, frequency, degree and time-duration.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of word reduplication in Chinese, the article concludes by exploring the semantic and grammatical category of Word Reduplication,which,in turn,could form a system of typological significance.§1 词语重叠与“量”范畴1.1 词语重叠重叠是使某语言形式重复出现的语言手段,是汉藏语系、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等亚太地区语言中最常见的现象。
量词重叠结构的推导机制与语义解释
孙文统
【期刊名称】《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7(019)003
【摘要】量词重叠结构是汉语中一种能产性较强的结构形式,其较为常见的表层形式有"CC"式、"一CC"式和"一C一C"式三种,用以表达"周遍""大量""连绵""相继"等语法含义.汉语量词重叠结构基础生成于量名短语内部,经移位、合并、附加等句法操作形成不同的表层句法分布.量词套嵌与数词干涉形成了量词重叠不同的结构模式,生成了该结构纷繁多样的语义解释.
【总页数】5页(P336-339,374)
【作者】孙文统
【作者单位】郑州成功财经学院外语系,河南郑州 4512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43
【相关文献】
1.量词重叠的生成机制及语义解释 [J], 孙文统
2.量词重叠结构的推导机制与语义解释 [J], 孙文统;
3.\"多\"在数量结构中的分布与语义解释——兼谈测量的机制 [J], 罗琼鹏
4.“数+动词性量词+名”结构的认知机制研究 [J], 潘雪瑶
5.湖南慈利话的重叠儿化量词、量词结构及主观量 [J], 王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数量结构重叠研究作者:张琳来源:《牡丹》2017年第21期关于现代汉语,人们很早就开始研究其重叠形式,主要集中在名词、动词以及形容词等方面,对于量词和数量结构的重叠形式的研究却相对较少。
本文通过综合不同学者对数量结构重叠的看法,对数量结构重叠的研究现状和研究特点等进行分析。
数量结构重叠是指数词和量词组合以后的重叠形式,如“一个一个”“一只只”等。
学者郑远汉认为,数量词是数词和量词的合称。
数量词叠用包括数词叠用、量词叠用和数量词叠用三种形式。
一、数量结构重叠研究现状通过对不同学者对数量结构重叠研究的归纳,笔者发现,不同学者对数量结构重叠形式的界定有所不同。
大多数量结构重叠的研究都涉及其形式的分类,关于数量短语重叠的形式界定,目前还存在很多不一致的看法,主要表现在其和量词重叠形式容易混淆的地方。
例如,“数量数量”这种重叠形式,有时被归入数量结构重叠,有时则与“量量”等重叠形式一起被称为量词重叠。
关于数量结构重叠,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宋玉柱、杨永泉、徐泰明等认为,“数量量”和“数量数量”两种形式属于数量结构的重叠形式。
侯友兰、李宇明则认为,“量量”式、“数量量”式和“数量数量”应该纳入量词重叠的范围。
郭继懋则认为,“数量数量”式、“数量量”式、“数数”式、“数量又数量”式都属于量词重叠形式。
孙立平、刘挺则把数量结构重叠形式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狭义上包括“数量数量”和“数量量”两种,广义则包括“量量”“数量量”“数量数量”“数量又数量”“数量名数量名”“数形量数形量”等与之有相似性质的重叠结构。
王丽媛把数量词语的重叠形式分为完全式的数量重叠和不完全式的数量重叠,完全式的数量重叠即“数量数量”和“数量量”,其他相关的重叠形式则为不完全式的数量重叠。
综上所述,各个学者对于数量词语的重叠形式,有着不同的表述和归类,有的认为只有两种,有的则归纳出八种。
对于“数量量”和“数量数量”两种形式划分为数量结构重叠,争议最小,但这些学者对其他重叠形式的看法差别较大。
汉语量词重叠的认知语法分析
【参考答案】
汉语量词重叠的认知语法分析涉及到汉语语法中量词的组合,以及汉语量词语义和结构之间的交互关系。
在语义上,汉语量词重叠是描述复数概念的客观表达。
汉语量词重叠可采取三种形式:相同性组成、强化组成、升级组成。
相同性组成强调两个量词数量上的相等性,同时暗示着对客观情况更强烈的描述;强化组成表示两个量词数量上的不同,同时也强调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升级组成表示两个量词数量的不同,但是可以强调出一个从量词数量上越来越多的描述。
认知语言学中的分析表明,汉语量词重叠是更直接及容易理解的描述复数概念的方式,它也是汉语在表达上更加灵活的一种手段。
量词重叠反映出一种词语语义表达的把握,以及它们之间的语义关系,以帮助认知语言学更好地理解汉语描述复数概念的语法结构。
量词的重叠用法
量词的重叠用法是指在表示数量时,将两个或多个相同的量词叠加在一起,以强调数量的众多或密集程度。
这种用法在中文中十分常见,使得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量词重叠用法:
1.一片片:表示成片的物体数量多,如树叶、雪花等。
2.一堆堆:表示堆积在一起的物体数量多,如石头、沙子等。
3.一对对:表示成对的物体数量多,如情侣、鸟类等。
4.一阵阵:表示连续不断出现的某种现象或感觉,如风、雨等。
5.一篇篇:表示多篇文档或文章,如论文、散文等。
6.一层层:表示层层叠加的物体或结构,如楼房、山脉等。
7.一朵朵:表示一朵朵花卉或类似物,如花瓣、云朵等。
量词重叠用法可以使描述更加丰富多样,表现事物的特点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