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师范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表
- 格式:pdf
- 大小:429.46 KB
- 文档页数:11
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课程选修办法教务函[ 2011] 13号为了进一步提升我校通识教育(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以下简称通选修课程)教学水平,规范教学秩序,特制定本办法。
一、通识选修课程,是指我校制定的“2011本科教学计划修订(标准模板)”中“通识选修”的课程部分,也包括09版及以前版的本科生培养计划中,“文化素质等系列课程”里的选修部分。
二、通识选修课程按领域由相关院(系)负责开设。
各院(系)有责任和义务为相关专业开设数量合理的本领域高水平课程供学生选择,领域分类与开课院(系)及课程限修的专业见附表。
三、学生按以下原则选课:1、在学院指导下,每个学生至少在毕业设计(毕业论文)前参加一次由学校统一开设的“岳麓讲坛”。
2、理学、工学门类专业(不含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科学两个领域中各选一门课程,每门课程不低于2学分。
建筑类专业学生须在社会科学领域中选一门不低于2学分的课程。
专业发生变动的学生以变动后的专业为准。
3、经济、管理、文学、法学、艺术、教育、历史等七个门类专业,必须在自然科学领域中选一门不低于2学分的课程,以及在工程技术领域或计算科学领域中选一门不低于2学分的课程。
建筑类专业的学生,必须在自然科学领域或计算科学领域中选一门不低于2学分的课程。
专业发生变动的学生以变动后的专业为准。
4、对以上按领域限选课程,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修同领域的高级课程替代,但须经课程主讲教师同意。
在教学资源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相关学院与教务处予以备案并提供方便。
5、其余通识选修课程学分,学生可在学院的指导下任选各领域的课程,学分总数达到基本要求即可。
6、学生可在老师的指导下选修本专业以外的任何课程(即本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与专业选修课以外的课程),替代通识选修非限性定课程学分,但须经课程主讲教师同意,在教学资源与条件可能的情况下,相关学院与教务处予以备案并提供方便。
四、通识选修课程的教学工作量与酬金,按相关计算办法(计算办法另行规定)拨至各开课学院,由学院分配并报教务处备案。
2019版培养方案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及学分选修标准
一、七大模块
A,经典研读与文化传承;B.社会科学与国际视野
C.数理基础与科学素养;
D.生态环境与生命关怀
E.创新教育与职业发展;
F.艺术鉴赏与审美体验
G.为人师表与行为世范二、学分选修标准
(一)非师范类学生
1.非师范类理科学生从A、B、E、F、G五个模块中进行选择,共选修4学分。
2.非师范类文科学生从C、D、E、F、G五个模块中进行选择,共选修4学分。
(二)师范类学生
师范类学生可从A、B、C、D、E、F、G七个模块中进行选择,共选修7学分。
其中,必须从G模块中选修3学分。
原则上,师范类理科学生从A、B、E、F、G五个模块中进行选择,师范类文科学生从C、D、E、F、G五个模块中进行选择。
三、补充说明
(一)课程性质的等同
(二)2016版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公共限选课和公共任选课都可认定为2019版培养方案中的通识教育公共任选课。
江西师范大学人才培养方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师范类教学计划专业代码:080901一. 培养目标培养适应我国信息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具备计算思维和工程理念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与职业道德、工程意识和素质,具备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具备良好的写作沟通技能,富于批判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团队合作精神,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合作与竞争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教育、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的应用研发和计算机网络维护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人才。
二. 规格要求本专业的学生应达到以下要求:1)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科学领域的知识体系,要求基础扎实、宽厚,了解该领域的发展趋势;2)学习和掌握先进的计算机科学的理论、方法、技术和工具;3)学习和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和教学工具;4)至少掌握一门外语,具有国际交流能力;5)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初步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逻辑思考和系统思考的能力;6)具有遵循规范、合作共事、协调沟通的能力。
7)具备计算机职业道德。
三. 方向介绍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专业始办于1985年,是江西省最早的计算机本科教育专业。
该专业是江西省品牌本科专业,同时也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熟练地掌握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技能,掌握硬件与计算机网络专业知识,能够适应学科的新发展,有较强的程序设计与计算思维能力。
熟悉教育与管理的基本规律,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技能、初步培养了教育科研方法,为从事计算机领域的教学、科研和管理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本专业毕业生可考取中学通用技术教师资格证,可在学校、培训机构从事计算机教学和培训工作。
也可在金融、通信、IT等信息技术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的开发和运维工作。
主要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及应用、离散数学、概率统计、信息技术导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算法设计与分析、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软件工程导论、操作系统、编译原理与技术、数据库原理、数字逻辑基础、计算机原理、汇编语言、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Web应用技术、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英语、马克思主义原理、体育等。
江西师范大学2013级选课与培养方案说明指南(2013.11.15)一、选课说明:根据教学工作安排,学校将于近期安排瑶湖校区学生预选下学期的课程。
为做好本次预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选课时间为2013年11月16日9:00至21日23:00。
请学生按时参与预选课,因后续的正选阶段只能从预选出的课程中选择。
2.为缓解重修学生学习压力,在广泛征求学院意见的基础上,学校决定从下学期开始允许重修,重修课上课冲突的允许申请免听。
3.下学期拟开设的必修课由选课系统自动预置生成,学生只需选择本专业的选修课和一门公共选修课。
除音乐、体育、美术、初教、软件、国教六学院外,其它学院学生还允许跨学院跨专业选两门课程。
4.每生最多可选28个学分(专升本及转专业学生可选32学分),其中公选课限选一门。
5.学生自行上网选课,学校不统一安排上机地点。
预选阶段无容量限制,无先后顺序,每个学生共有3次登录机会,每次登录可选课1小时,请注意掌握操作时间。
选课时先请从“教务在线”首页点击“选课系统”,然后用学号、密码登录。
6.学生在选课前应认真学习《培养方案》(2013级培养方案目前仅有网络版)、《江西师范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程》等与选课有关文件和材料(可登录江西师范大学“教务在线”学习上述内容),尽量做到不漏选、不错选,不随意选修其它专业的专业课,特别注意好课程之间的先修后续关系。
7.为防止后续选课网络过度拥挤,请广大同学在预选阶段配合完成“网上评教”及“星级课程”评选工作。
8.为了确保选课工作顺利进行,请学生尽量减少选课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培养方案说明:1、学分要求①毕业总学分最低要求非师范专业:理工及音乐、美术、体育类专业为160学分;师范专业:理工及音乐、美术、体育类专业为170学分。
●思想政治课系中宣部、教育部(教社政[2005]9号文)规定的五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3学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6学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学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学分)、《形势与政策》(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