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通识教育选修课程一览
- 格式:pdf
- 大小:626.73 KB
- 文档页数:9
地方农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地方农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指地方农业院校为了培养全
面发展的农业人才而设立的一系列通识教育课程。
该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文化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社会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文化教育方面,地方农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语文、历史、政治、法律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人文素养。
科学教育方面,地方农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人文教育方面,地方农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哲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关怀能力。
社会教育方面,地方农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主要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等方面的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地方农业院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是一种全面、多元化的教育体系,旨在培养具有优秀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农业人才。
- 1 -。
法学Law一、专业介绍南京农业大学法律系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现有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4人,讲师6人;具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学位者6人。
教学方面,除了法学教指委指定的16门核心课程,法律系还设置了涉农特色课程《农业法》、《土地法》、《食品安全法》、《社区法律咨询》、《三农法制问题调查》、《农村经济法治专题》、《循环经济法》。
重视模拟法庭、社区法律服务、诊所法律教育等实践教学环节,着力培养学生的法律实务技能,目前已在江苏省及安徽省的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新闻媒体等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10余个。
学科建设方面,2006年获得经济法学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成立南京农业大学农业与农村法治研究中心,以此为平台承办了2011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大会及江苏省经济法学会年会。
2014年,取得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资格。
科学研究方面,始终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师生从事科研活动。
研究方向集中在农村土地法制、农产品、食品安全、资源与环境保护、土地纠纷解决等几个方面。
近年来,教师已累计出版学术著作8部,主编、参编教材20部,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45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同时指导学生开展以“三农”法治建设为主题的科研训练,目前完成国家创新、江苏省创新及校级SRT训练项目共计22项。
社会服务方面,4名教师担任学校法律顾问;打造品牌活动“法律人在行动”,通过社区法律工作站、送法下乡、青少年法制教育、探访工地、农村法制调研等活动向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援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二、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地掌握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诉讼法、国际法、涉农法律等领域的法学知识和法律规定,了解国内外法学理论发展及国内立法信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既满足法科人才的基本要求,又兼具从事涉农法律工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法律专门人才。
金善宝实验班(经济管理类)一、实验班介绍南京农业大学金善宝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是在原经济管理强化班近二十年办班经验的基础上,为探索新的经济管理类优秀人才培养方式和管理模式而设置的一种创新性教学实验班。
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每年从新生中择优选拔,以“3+1+2”的本硕贯通培养模式(“1”为本科与研究生过渡阶段,修读部分研究生课程,同时完成本科学业),在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依托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和土地资源管理两个国家级重点学科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条件,对拔尖人才配以优质的教学资源进行重点培养,实行小班授课因材施教,使他们尽快成材,鼓励个性发展和特长发挥。
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在培养方式、课程设置、管理模式等方面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创新性。
二、培养目标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培养具备三农情怀和国际视野,系统掌握经济管理等多学科理论和相关农林科学知识,具有深厚理论功能和研究能力,具备远大研究志向,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能够胜任在一流大学和高层次研究机构、政府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研究和管理工作的拔尖创新人才。
三、毕业要求及实现矩阵实验班(经济管理方向)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精外语,重能力”的原则,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较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功底和广博文化知识,熟悉经济管理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并能运用所学经济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我国经济建设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具备较熟练地使用一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热爱祖国,身心健康,有社会责任感,有职业道德,有进取创新意识,有合作精神,有国际视野,有不断学习的兴趣和能力;2.具备较为深厚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掌握现代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具备对国家经济宏观、中观、微观各层面现象进行理论分析的基本能力;3.具有相关的农业科学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社会文化知识,以及从事现代经济学研究扎实的数理分析基础;4.掌握农业经济理论与政策、土地经济理论与政策、农业项目管理和企业管理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解决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实际问题、独立开展科研工作的能力;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6.能独立进行社会经济调查,基本掌握调查、统计、计量模型等方法;7.了解并理解政府的经济政策和相关法律,熟悉国家的农业(土地)政策、法规和经济管理制度,具有国际视野,对经济运行状况能进行分析、预测和提出政策建议;8.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具有计算机应用和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有较好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运用会计、统计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0.掌握一门外语,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四会”能力,能较熟练地使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流。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选课指导我校各类选修课和可供学生选修的部分必修课程,采用“教学一体化服务平台”选课,为帮助广大同学顺利完成选课工作,特编制本操作指导。
一、选课原则(一)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学分数,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自行决定,一般建议为22学分左右,最高不超过33学分(不包括重修、补修、必读课、选读课和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
(二)学生每学期选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不能超过3门,且不得修读与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三)学生可选修其他专业教育类选修课,但不得选修与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学生选课前应仔细查阅教务系统中“学籍成绩→方案完成情况”,选择列入“其他专业教育类”模块的课程修读,一般不在列表中为不可选)。
(四)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课、退选、改选等工作,上课时间冲突的课程只能选修其中一门。
未正确选课者不能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选课后无故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或参加考核不交卷按旷考处理,课程成绩记为零分,学分绩点以零计。
二、选课要求选课工作安排分预选、正选、补退选三个阶段。
学生应在选课前主动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阅读《选课手册》。
各阶段选课的基本要求如下:(一)预选阶段学生须参加预选,预选阶段所有课程不受人数限制,但预选阶段的选课结果不是最终选课结果。
未预选的课程,无权参加抽签。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在系统抽签时将优先中签,如果未参加预选,一旦本专业推荐选修课被其他专业学生选满,将导致本专业学生无法选课。
(二)正选阶段学生预选阶段选择的课程,如果课程容量可以满足所有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则不用抽签,直接选中了这门课程。
如果选课人数大于该课程课容量,系统在预选结束后自动抽签,学生可在正选阶段上网查看是否选中课程。
正选阶段学生仍可选修有课余量的课程,退选已选中的课程。
正选结束后,选课人数少于30人的通识教育选修课、选课人数少于20人的专业选修课将根据开课学院意见确定是否停开。
停开课程信息将在退补选阶段开始前公布,选择该课程学生的选课数据将被清空,学生可在补退选阶段补选其它课程。
南京农业大学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主讲人主讲人单位主讲人职称学分课时课程分类
从“愚昧”到“科学”
-科学技术简史雷毅
清华大学
副教授
235自然科学杨舰教授、副所长
冯立升教授
戴吾三教授
蒋劲松副教授
鲍鸥副教授
刘兵教授
物理与人类文明叶高翔
浙江大学教授234自然科学盛正卯
追寻幸福:
西方伦理史视角
韦正翔清华大学教授231人文科学追寻幸福:
中国伦理史视角
韦正翔清华大学教授230人文科学逻辑和批判性思维杨武金中国人民大学教授230人文科学经济学百年李义平中国人民大学教授124社会科学世界古代文明陈仲丹南京大学教授230社会科学军事理论艾跃进南开大学教授124社会科学大学生创业基础李肖鸣上海理工大学教授227社会科学化学与人类刘旦初复旦大学教授225自然科学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赵峥北京师范大学教授231自然科学中西文化比较辜正坤北京大学教授232人文科学文艺美学王岳川北京大学教授117艺术与体育。
南京农业大学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简介创业创新领导力军事理论心理、行为与文化大学生求职与职业生涯规划追寻幸福:西方伦理史视角法学人生逻辑和批判性思维魅力科学化学与人类从爱因斯坦到霍金的宇宙中西文化比较创业创新领导力【课程名字】《创业创新领导力》【主讲人】清华大学教授陆向谦【课时】 32【学分】 2【主讲人介绍】陆向谦:美国加州Berkeley大学Hass管理博士;美国西北大学Kellogg 工商管理硕士;清华大学工学硕士。
陆向谦博士的经历包括:策划摩托罗拉进入中国的战略、任教于香港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投资基金负责人、创业家、清华大学创业创新领导力课程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领导力课程教授。
出于对教育、人才、就业、创业状况的忧虑,2007年陆向谦博士创立了社会企业这里网。
摸索实践他所创立的“陆向谦非常规自我实现(unconventional self-actualization)”方法。
他在北京长大,目前每年还居住在北京很多时间。
他的第二故乡是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硅谷。
在他前往美国接受管理教育并从此从事管理生涯之前的经历包括:学徒、技工、生产班长、工程师、清华学习、工学院教师。
【课程简介】“Entrepreneurial Leadership 创业创新领导力”是清华大学每周六下午和晚上的系列讲座课程。
通过邀请我们佩服的企业家、创新家等来清华与参与者分享智慧,在近距离的沟通中提升参与者的领导力,努力达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境界。
授课的形式主要有一对一的嘉宾访谈,或与多名行业资深创业家、企业家参与的行业Panel。
课程的内容主要涉及成功创业创新个人的故事,成功创业创新的共性,创业创新生态环境的状况,在大企业内部开创革命性创新业务的经历,提升创业创新领导力的方法等。
另外会组织同学们参加创业创新热点的互动碰撞,行业兴趣组沙龙、参观名企的活动等等来帮助大家和业内人士接触,了解行业信息、明确职业方向,通过课堂和网上社区的接触,提供搭建人脉的机会,创造“阅人无数,仙人指路”的场合,促进同学们找到并实现自己梦想。
教学工作量填报帮助手册一、填报前需要关注的几个小问题1、您可以选择谷歌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进行填报,如果是360系列的浏览器,请务必将您的浏览器设置为“极速模式”。
2、“*”的内容是必填项,请您逐项填写。
3、专任教师面对的只有一个应用“教学工作量考核”,可拆分、填报并查看已经审核通过的所有教学工作量数据。
注:只有牵头老师才有课程拆分权限。
二、 与教学工作量相关的应用介绍(共涉及应用20个)1、 教师需要自己填报,包括六个应用:● 基地建设 ● 教材建设 ● 教学研究● 团队建设 ● 课程建设 ● 专业建设工作流程为:教师填写——>教学秘书审核——>教务处确认●课程工作量(本人所有上课课程,如没有相关课程系数或不需要拆分工作量,请直接提交)●指导学生竞赛工作量工作流程为:教师填写——>教学秘书审核2、需要牵头老师拆分工作量的应用●课程工作量——牵头老师对课程进行工作量拆分工作流程为:牵头老师拆分——>教学秘书审核3、教学秘书直接填写、或微调,包括七个应用:●工作量定额●指导青年教师●指导研究生●文化素质●监考●文献综述●SRT工作流程为:教学秘书填写确认即可4、与本人教学工作量相关的数据总览:●教学工作量考核——与本人教学工作量有关的全部数据,只有通过审核后,才能看到相关结果数据。
三、进入应用1、登录网上办事大厅2、找到相关应用3、有任何问题可以咨询教学秘书,也可以拨打信息中心电话84396023,施文四、考核办法附件1:南京农业大学教师教学工作量核算参考办法(校教字 [2004] 425号,2017年9月第四次修订)为加强和规范本科生与研究生教学管理,强化学院(部)和教师承担教学工作的责任,鼓励教师积极投入各项教学工作,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根据学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有关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一、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教师的各类教学工作量均折算为标准学时,教师年度教学工作量基本定额如下:1.公共基础课、公共选修课:288学时/年。
农村区域发展Rural Regional Development一、专业介绍南京农业大学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是学校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于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增设立的本科专业。
为适应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变化,教育部于1998年对农业本科招生专业进行调整,将原先的农业技术推广专业调整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以培养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技术、经营、战略三结合的综合性人才。
经过多年的专业建设,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形成了以农业经济管理和农村社会发展为基础的课程体系,以农村发展规划设计与生态管理、现代农业推广与经营管理等为专业发展方向的特色培养模式。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具有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农村发展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农村区域发展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能,能在各级政府部门、各类相关企业、教学与科研单位等从事规划设计、经营管理、推广咨询、教学科研等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三、毕业要求要求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综合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能够服务于“三农”的职业道德;要求2:掌握与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获得逻辑推理和科学思维的基本训练,具有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来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3:掌握与农村区域发展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前沿;要求4:具有创新与创业精神,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和社会适应适应能力;要求5:熟悉国家农村和区域发展相关的制度、政策和法规,熟悉国内和国际农村与区域发展问题的新理论、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要求6: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的调研、规划、设计、施工等发展战略和规划基本技能;要求7: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的实验、示范、评价、管理、组织等现代农业科技服务与推广基本技能;要求8:掌握从事本专业相关企划、营销等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能力,具有家庭农场主和职业经理人的基本能力;要求9: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应用常用软件进行规划设计和专业制图,应用软件模拟分析简单的生态管理问题;要求10:达到一定的外语水平并具有一定的国际交流能力,具有较好的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能力。
南京农业大学本科生选课指导我校各类选修课和可供学生选修的部分必修课程,采用“URP综合教务系统”选课,为帮助广大同学顺利完成选课工作,特编制本操作指导。
一、选课原则(一)学生每学期修读的学分数,可根据自身情况和能力自行决定,一般建议为22学分左右,最高不超过33学分(不包括重修、补修、必读课、选读课和尔雅通识教育网络课程)。
(二)学生每学期选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不能超过3门,且不得修读与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三)学生可选修其它专业教育类选修课,但不得选修与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学生选课前应仔细查阅教务系统中“方案完成情况”,选择列入“其它专业教育类”模块的课程修读)。
(四)学生应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选课、退选、改选等工作,上课时间冲突的课程只能选修其中一门。
未正确选课者不能参加该课程的学习和考核;选课后无故不参加课程学习和考核,或参加考核不交卷按旷考处理,课程成绩记为零分,学分绩点以零计。
二、选课要求选课工作安排分预选、正选、补退选三个阶段。
学生应在选课前主动了解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认真阅读《选课手册》。
各阶段选课的基本要求如下:(一)预选阶段学生须参加预选,预选阶段所有课程不受人数限制,但预选阶段的选课结果不是最终选课结果。
未预选的课程,无权参加抽签。
本专业推荐选修课在系统抽签时将优先中签,如果未参加预选,一旦本专业推荐选修课被其他专业学生选满,将导致本专业学生无法选课。
(二)正选阶段学生预选阶段选择的课程,如果课程容量可以满足所有选择该课程的学生,则不用抽签,直接选中了这门课程。
如果选课人数大于该课程课容量,系统在预选结束后自动抽签,学生可在正选阶段上网查看是否选中课程。
正选阶段学生仍可选修有课余量的课程,退选已选中的课程。
正选结束后,选课人数少于30人的通识教育选修课、选课人数少于20人的专业选修课将根据开课学院意见确定是否停开。
停开课程信息将在退补选阶段开始前公布,选择该课程学生的选课数据将被清空,学生可在补退选阶段补选其它课程。
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Automation一、专业介绍自动化专业是以系统科学、控制科学、信息科学等新兴横断学科为理论基础,以电工技术、电子技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先进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以实现各类运动体的运动控制、各类生产过程的过程控制、各类系统的最优化等为目标的跨学科综合性专业。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充分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培养学生具有健全的人格;具有高素质、高层次、多样化、创造性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精神以及人文、社科方面的背景知识;具有提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团队合作的能力;在自动化领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相关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具有在相关专业领域跟踪、发展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能从事控制理论与应用、运动控制、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电力电子技术、嵌入式、计算机控制技术、电气自动化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教育和管理等工作的多层次、多规格、多类型的复合应用型人才,期待毕业生五年左右达到以下目标:1、履行并承担自动化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应尽的社会义务及责任,主动提高并展示自身社会服务职责、社会公德、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职业道德;2、针对自动化及其相关领域的复杂工程实际问题,运用数学、物理、力学和工程科学等知识,经分析、判断和综合处理等过程,创新性地提出并践行工程解决方案;3、应用分析与设计、测试与控制、系统与集成等专业能力,承担自动化及其相关领域多学科背景下复杂工程系统的产品设计、开发、制造及管理工作;4、开展自动化及其相关领域的技术和服务工作,主动提高多学科背景下的沟通以及跨文化条件下的交流能力,能在项目团队中担任业务骨干或领导角色,发挥有效地协调、沟通与合作的作用;5、主动锤炼团队意识和终身学习能力,主动拓展自己的知识和能力,追求新职业机会,适应不同环境赋予的工作任务,能够在不同的岗位上做出贡献并获得自身的持续发展。
南京农业大学教务处函件教教[2016]179号关于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本科生网上选课的通知各学院、各班级: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网上选课(重补修除外)分三个阶段:预选阶段、正选阶段、补退选阶段。
为了体现选课的公平性,避免选课拥挤,系统将在预选结束后对选课人数大于课容量的课程自动抽签,能否中签不受选课先后影响,请各位同学不要在开选后第一时间集中上网选课,以免造成网络堵塞,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备选课程1.通识教育选修课,列在选课系统“校任选课”备选框内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共开设通识教育选修课146门次,具体课程可查阅《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通识教育选修课课程表》(见《南京农业大学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选课手册》)。
通识教育选修课划分为五类: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艺术与体育、应用技术。
本科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必须修满10学分通识教育选修课,且在每一类课程中至少须修满2学分,但不得修读与主修专业相同或相近的课程。
通识教育选修课每学期每人限选3门。
2.必修课和本专业推荐选修课,列在选课系统“计划课程”备选框内⑴必修课一般由学校统一置入选课系统,学生无需选课(部分英语必修课除外)。
◆2016级学生英语课共开设“综合英语II”、“英语预备II”、“口语实训+拓展课程”三门课程。
选课系统中学生预置课程如下:①较高要求班学生修读“口语实训+拓展课程”,其中拓展课程分为四门如下:英语演讲I、笔译基础、英语文学、传媒英语,可任选一门拓展课程修读(必选同一位教师的口语实训与拓展课程);②普通班学生修读“综合英语II”(系统预置);③内高班、民族预科及体育特长生修读“英语预备II”(系统预置);④表演专业班修读“综合英语II Y”(系统预置)。
外国语学院根据2016级本科学生的英语四级成绩选拔较高要求班后,学生方可选修拓展课程。
◆2015级学生英语课共开设“英语ESP”、“综合英语II M”、“综合英语IV”三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