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第一章第3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 格式:docx
- 大小:19.42 KB
- 文档页数:3
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解剖和观察种子的结构。
(重难点)2、说出种子的主要结构及功能,能比较芸豆种子与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重点)3、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能力目标】1、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进一步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生物学观点;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团结与互助的精神,体验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的快乐。
2、树立实事求是和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种子的结构是教材的重点章节,也是学生了解生物的生活所必须的。
通过这一节的教学, 要求学生能够认识种子的结构,特别是胚的组成。
在教学设计中,为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采用了以实验为主线的引导一一探究式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用问题“一粒小小的槐树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长成参天大树?”來创设问题情镜,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激发起学生探求种子结构的欲望;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引下动手实验,这样可以充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学生动手实验屮,还提岀一些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在观察屮思考、思考屮观察,这样既让学生掌握了本节的重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帮助学生树立了严肃认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学生在获得了感性知识经过思索后会认真听取教师的讲解,因此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我精讲教材的重点,并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一些疑问。
只有通过有针对性的训练,知识才能巩固、深化,促进思维能力的培养,所以本课我以练习的方式来收尾,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也强化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1、小刀、菜豆、大豆、花生、西瓜子、小麦、水稻及玉米种子等。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说课稿第一篇:《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说课稿《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说课稿一说教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是初中八年级生物(济南版)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绿色开花植物中的一节。
作为生物圈中最高等的植物类群,绿色开花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它们不断地生长发育,并通过生殖繁衍后代,维持着生物圈的勃勃生机。
本节在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既是前两节开花、传粉、受精之结果,又为下一步学习种子萌发、生长发育奠定基础。
本节主要包括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及种子的结构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向学生讲述果实和种子是怎样一步步形成的,以及造成一个果实多粒种子的原因;第二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来掌握种子的结构,进而让学生知道根据种子胚中子叶数目的不同将植物分为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这正是本节课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最后结合学生身边的食物让学生了解果实和种子对于我们人类的重要意义,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营养“贮存库”,使学生从内心发出对果实和种子的赞美,那种敬意油然而生,学生的情感价值观得以升华。
果实和种子的发育是一个动态的生理过程,比较抽象,学生不好理解,再加上名称繁多,容易混淆。
为此,我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本节的一个教学重点和难点;种子的结构中掌握胚的结构是一个重点,而区分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以及营养物质的贮存结构,学生了解不多,故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另一个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鉴于果实和种子的发育较抽象,名称繁多,易混淆的特点,我准备采用图文并茂,形象的讲述法教学本部分内容;而对于种子的结构,我准备采用小组实验法来带领学生学习。
三说学法对于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学生结合花的结构和受精图,以及实物容易得出果实和种子是如何、有谁发育而来的,但极易混淆,所以,我准备指导学生用观察、形象记忆法来学习这一重难点;而种子的结构,学生通过观察教材图片,结合正在萌发的大豆和玉米种子很易掌握,所以,我打算引导学生用实验和小组合作交流的方法学习种子的结构。
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学案(两课时)主备人时间一、教学目标1.认识种子的结构,能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2.通过探究活动、实验等形式,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3.通过对果实和种子发育的学习,认同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认识种子的结构,能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难点:能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三、教学过程(一)导入:葵花籽和西瓜子吃的部分各是有什么发育而成的?(二)预习: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以及雌蕊的和一般都逐渐凋落,雌蕊的却慢慢庞大起来。
(三)探究探究任务一:构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知识网络:探究任务二:种子的结构1、轻轻地剖开大豆种子的种皮,对照课本16页,认识大豆种子的结构。
2.纵向切开玉米种子,将碘液滴在玉米种子的切面上,发生了什么现象?玉米的哪一部分变蓝了?说明了什么问题?3.对照课本16页,认识玉米种子的结构。
4.比较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有何异同?5.什么是双子叶植物?什么是单子叶植物?6.玉米的种皮和果皮紧密结合在一起,所以一粒玉米就是一个(四)训练1.种子的胚的结构包括 ( )A.胚芽胚轴胚根胚乳B.种皮胚芽胚轴胚根C.胚芽胚轴胚根子叶D.种皮胚乳胚芽胚根2.我们平时食用的大米和面粉,主要是由种子结构中的()加工而成的。
A.胚B.胚乳C.胚轴D.子叶3.豆油主要是从大豆种子的什么结构中获得的? ( )A.胚芽B.胚轴C.子叶D.种皮第二关我综合、我提高4.在种子的结构中,主要的部分是 ( )A.子叶B.胚乳C.胚D.种皮5.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之处为 ( )A.子叶的数量B.胚乳的作用C.胚的构成D.子叶的作用6.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本区别是 ( )A.是否有胚乳B.子叶数目不同C.胚芽数目不同D.胚的数目不同7.如图所示为两类种子剖面结构图,据图回答:(1)两类种子结构上的共同点是都有__ _和__ ;相比图1,图2特有的结构是[E]_ _。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教案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 掌握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功能;3. 培养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4. 培养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学内容:第一章:果实和种子的认识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果实的特征;2. 讲解:介绍果实的定义、分类和功能;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果实的特点;4. 总结:强调果实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第二章:种子的认识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种子的特征;2. 讲解:介绍种子的定义、分类和功能;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种子的特点;4. 总结:强调种子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第三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 讲解:详细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包括传粉、受精、果实发育等;3. 实践:学生观察植物样本,分析果实和种子的形成;4. 总结:强调植物繁殖的重要性。
第四章: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功能1. 引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果实和种子的结构;2. 讲解:详细讲解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功能,如种皮、胚乳、胚等;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果实和种子的结构及功能;4. 总结:强调果实和种子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
第五章:保护果实和种子的生态环境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果实和种子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2. 讲解:讲解保护果实和种子的生态环境的意义,如森林、湿地等;3. 实践:学生分组讨论,提出保护果实和种子的具体措施;4. 总结:强调每个人都应该爱护生态环境,保护果实和种子。
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知识的掌握程度;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对果实和种子结构及功能的了解程度;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巩固情况。
第六章: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1. 引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2. 讲解:详细讲解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如风力传播、动物传播等;3. 实践:学生观察植物样本,分析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4. 总结:强调果实和种子的传播对植物多样性的重要性。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果实的结构,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果实的结构2.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3. 植物的生长与生态环境三、教学重点:1. 果实的结构及功能2.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四、教学难点:1.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2. 植物的生长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教学方法:1. 观察法:观察果实和种子的实物标本,了解其结构。
2. 讲解法: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分析植物生长的特点。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4. 实践法:户外实地观察植物生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第一章:果实的结构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果实的结构,认识各种果实器官。
2. 教学内容:介绍果实的结构,包括果皮、果肉、种子等。
3. 教学方法:观察法,展示果实实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果实的结构。
4. 教学活动:(1)展示各种果实实物标本,让学生观察并说出果实的名称。
(2)引导学生分析果实的基本结构,认识果皮、果肉、种子等。
(3)讲解果实各部分的功能,如保护、储存营养物质等。
二、第二章: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了解植物的繁殖机制。
2. 教学内容:介绍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包括传粉、受精、种子发育等。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结合图片和实物标本,讲解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4. 教学活动:(1)讲解传粉的概念,介绍传粉的方式,如自花传粉、异花传粉等。
(2)讲解受精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受精卵、受精极核的形成。
(3)介绍种子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种子结构及其形成过程。
三、第三章:植物的生长与生态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特点,认识到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2. 教学内容:介绍植物的生长特点,分析植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3. 教学方法:讲解法,结合实例,讲解植物的生长特点及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高效课堂资料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课程标准:1.本节内容涉及一个分组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学生通过自身观察对比单子叶植物的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区别;2.描述果实的形成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重点)②能够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重点)③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难点)2.能力目标①通过解剖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会简单的观察方法,以培养观察能力。
;②通过两类种子结构特点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形成善于通过分析,归纳而得出结论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①通过学习种子的结构,初步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观点。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知道单、双子叶植物种子的各部分结构及其功能;(2)能够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教学难点: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教学策略与手段:(1)按照由现象到本质,先感性后理性的认识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通过经验来构建认识;(2)贯彻启发式教学的指导思想,引发学生产生问题,促进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获得知识的过程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科学思维方法的过程;(3)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MCAI)手段,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学准备:1、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豆芽。
2、解剖刀、镊子、放大镜、培养皿、稀释的碘液等。
3、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济南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果实和种子的形中的第二课时《种子的结构》。
本节第一课时的内容是《果实和种子的发育》,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种子的形成有了很好的认识,本节课就是承接第一课时将继续探索种子的内部结构。
第一章 绿色开花植物的一生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绿色开花物的开花、传粉和受精之后,对植物一生的进一步探索,其主
要意图在于让学生了解花受精以后是如何发育成果实和种子的,花的各个部分将要发育成
果实和种子的哪个部分,种子主要结构又有哪些,各部分有什么作用。本节内容主要通过
“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变化”的实验活动,在强化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理解果实和种
子的形成过程;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实验活动,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最后通过介
绍种子的各种营养物质,加深对种子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根据有关示意图准确描述花粉粒萌发和受精过程,说明在果实和种子形成过程中子房各
部分结构发育的结果;
2.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能够比较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异同,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
植物。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高获取知识和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推测的
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果实与种子形成过程的学习,进一步认同生物体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受精后子房的发育。
2.认识种子的主要结构;识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
教学难点
1. 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2. 观察种子的结构。
教师准备
挂图、课前指导实验小组观察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变化。
学生准备
课前预习、实验小组观察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变化。
温故知新
1.概述受精的过程?
2.什么叫有性生殖?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教师及时给予学生鼓励性的评价。
复习上节课的受精内容,并画出示意图。当双受精完成后,胚珠、子房才开始发育,
这时花的其他结构又发生什么变化呢?
反思由问题入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开一个好头。
学生根据问题进行回忆,米饭、黄瓜、馒头、芹菜
学生他们大都来源于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在表述交流过程中,尝试说出自己的结
论)
过渡那么植物开花,完成传粉受精以后,是怎样形成果实和种子的呢?这节课我们就
一块来探究《果实和种子的形成》第1。
观看动画传粉、受精后,花萼、花冠、雄蕊及雌蕊的柱头和花柱的变化,雌蕊的子房逐渐
膨大起来。
提出问题花在传粉和受精作用完成后,花的各个部分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教师讲解完成双受精后,花的其他结构逐渐萎蔫,只剩下雌蕊的子房,子房发育成果
实。果实在生长中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根据动画的内容和身边的实例及教材的学习等积极回答教师的问题。
过渡果实在发育过程中体积是不是每天都增长的一样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个探究活动
(课前提前一周探究)。
探究活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探究活动呈现,学生交流。
提出问题在发育过程中,果实每天膨大的体积是相同的吗?
做出假设在发育过程中,果实每天膨大的体积是不同的。
制定计划 学生利用一周时间完成探究活动,并记录详细的结果,课堂上共同呈现表达
与交流。
组织交流、点拨建构
1.材料用具(选择易测量的植物幼果,茄子)
2.方法步骤(使用排水法测量)
3.观察记录表(记录观察结果)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通过做这个实验你们小组有什么收获?
1.探究、讨论交流
(1)同位的同学合作,对照课本13页图,解剖自己带的辣椒和西红柿的果实,说一说从
花到果实的变化和发育。
(2)各小组一起观察自己带来的果实或种子,认识哪些是果实?哪些是种子?说说这些果
实或种子是怎么形成的?
2.思考讨论
(1)桃、向日葵等植物,每个子房里只生一个胚珠,每个果实里只有一粒种子;有很多植
物,每个子房里有多个胚珠,果实里就有多个种子。那么,胚珠和种子在数目上是什么关
系?子房里的每个胚珠都能发育成种子吗?
(2)我们经常看到,扁豆或大豆的豆荚中,本来应该长有种子的地方空着,这是什么原
因?
3.根据学生讨论的问题,教师重点讲解子房和胚珠相应结构的变化,并指导学生将果实各
部分与子房各部分结构对应起来。
学生分析、讨论,利用“描述和说明”,让小组成员互相检查知识的掌握情况,巩固知识
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设计
第三节 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一、果实和种子的发育
1.花传粉和受精后的变化
2.探究活动探究果实发育过程中体积的变化
3.
二、种子的结构
1.实验观察种子的结构
种皮
胚芽
2.菜豆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 胚根
子叶(2片)
胚乳
胚芽
3、玉米种子的结构 胚轴
胚 胚根
子叶(1片)
子房
子房壁
胚珠
果皮
珠被 受精卵 受精极核 种皮
胚
胚乳 种子 果实 雌蕊
柱头和花柱
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