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6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萦青缭白。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自余为僇人。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外.与天际。

C.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D.顺流而东.。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上.食埃土。

6、与“萦青缭白”中“青”和“白”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故为之文.以志。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故为之.文以志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

..而登

..师之。 B.攀援

C.然后

..不如师。

..知是山之特立。 D.是故弟子不必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则凡数州之土壤

..生于吾乎。

..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而日参省乎己。

..者。 D.君子博学

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施施而行,漫漫而游。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觉而起,起而归。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1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作师说以贻之

C.故为之文以志。

D.耳得之而为声。

13、下列各组中“之”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古之学者必有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B.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C.哀吾生之须臾。/不知日之入。

D.凌万顷之茫然。/人非生而知之者。

14、下列各组句子中“于”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月出于东山之上

B .渔樵于江渚之上/ 于是饮酒乐甚。

C.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不拘于时

D.善假于物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15、下列各句中“乎”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 郁乎苍苍。

D.相与枕藉乎舟中。

16、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C.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D.其皆出于此乎

1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而绝.江河。/不绝.如缕。

C.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是.岁,元和四年也。

D.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始.指异之。

18、下列各组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B.吾师.道也。/不耻相师.。

C.纵一苇之所如.。/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D.东.望武昌。/ 顺流而东.也。

1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侣鱼虾而.友麋鹿。

B.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而耻学于.师。/寄蜉蝣于.天地。

D.凌万顷之茫然.。/何为其然.也?

20、与“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苏子与客游于赤壁之下

B.甚矣,汝之不惠

C.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D.蚓无爪牙之利。

21、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凌万顷之茫然。

B.相与枕藉乎舟中

C.师不必贤于弟子。

D.学于余。

22、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而又何羡乎?

B.而今安在哉

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D.渺渺兮予怀。

23、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觉.而起,起而归。(睡醒)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虽然)

B.是故无.贵无贱。(无论)或.师焉,或不焉。(或者)

C.挟.飞仙以遨游。(挟持)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曾经)

D.故为之文以志.。(记)学不可以已.。(停止)

24、下列加点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日与其徒.上高山。(弟子)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先前)

B.不知东方之既.白。(已经)横槊.赋诗。(长矛)

C.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通晓)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D.锲而不舍.。(停止)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表彰)

25、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错的一项是

A.余自为僇.人(lù)愀.然(qiāo)颢.气(hào)

B.舳.舻(zú)窈窕

..(yáotiáo)句读.(dú)

C..跬.步(kuí)木直中.绳(zhòng)攒蹙

..(zǎncù)

D.引觞.满酌(shāng)施.施而行(yí)斫.榛莽(zhuó)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26—29题(12分)。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咸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2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人不图.久图:考虑,计议B.不审.明公计将安出审:审问

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疾:迅速D.知事不济.,遂从之济:成功

27.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B.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C.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D. 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

28.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⑥知事不济,遂从之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29.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每天辛勤耕作的结果。

B.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乡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D.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

三、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默写填空(5分,一个小题一分)

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积水成渊,_______________;积善成德,________________,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_____________,不能十步;____________,功在不舍。

3、_____________________,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

4、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 ___。白露横江,____________。纵一苇之所如,

_________________。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固一世之雄业。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1]

必修一文言文知识点梳理检测参考答案 一.通假字 1.(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通“供”) 3.(说,通“悦”) 4.(知,通“智”) 5.(“反”通“返”,返回) 6.(“振”通“震”) 7.(“还”通“环”,绕) 8.(“卒”通“猝”,突然) 9. (“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 10. (“要”通“邀”,邀请) 11.(“倍”通“背”,背叛的意思) 12. (“蚤”通“早”) 13. (“郤”通“隙”,隔阂、嫌怨) 14. (“坐”通“座”,座位) 15.(“说”同“悦”,喜欢、高兴。) 16.(“以”通“已”,已经。) 17. (“庭”通“廷”,朝堂。) 18. (“见”通“现”,出现。) 二.古今异义 1.(古义:出行的人) 2.(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3.(古义:那人) 4. (古义)眼泪 5. (古义)礼品 6. (古义)走投无路 7. (古义)袒露一只臂膀 8. (古义)宫廷的侍卫 9.投击 10. (古义)大腿 11.古义:崤山以东 12.古义:结为儿女亲家 13.古义:不同一般的事 14.古义: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15.古义:品德高尚之人。今义:年长之人。 16.古义:对待。今义:遇到。 17、古义:刻毒,今义:与“浅”相对。 18、古义:悬赏,重金征求。今义:买。 19.古义:拿、举

三.词类活用 1 (名词作动词,同下文“秦军”) 2 (使郑亡,动词使动用法) 3 (“厚”“薄”都是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4 (鄙,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鄙;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地) 5 (“朝”、“夕”,名词活用作时间副词) 6(“东”、“西”均为方位名词作状语;封,名词活用作动词,作疆界。) 7(函:名词当状语,用匣子) 8 (前:名词当动词,上前) 9 (朝服:名词当动词,穿起上朝的衣服) 10(迟:意动用法,认为……迟缓) 11(闻:使动用法,使……听到) 12 (箕踞:名词当状语,像簸箕一样) 13 (远:形容词当名词,远方) 14 (衣冠:名词当动词,穿衣戴帽) 15(北:名词当状语,向北) 16(怪:意动用法,认为……奇怪) 17 (造户籍册或登记) 18 (使眼色) 19 (用刀割刺) 20 (取道) 21(称王) 22 (连夜) 23 (象对待兄长那样) 24 (每日每夜) 25(像翅膀那样) 26(向上) 27(使……活) 28(使……跟从) 29(交好) 30(使……停止,制止) 四、一词多义 1、鄙: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②边远的村邑 ③鄙陋鄙俗 ④轻贱 ⑤鄙薄轻视 ⑥自谦之词 ⑦鄙陋鄙俗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 .....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 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 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 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 ....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最后还有尾声。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班固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附答案)

高中文言文基础知识检测 必修一 1、烛之武退秦师 一、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______”通“_____”,______) 2.秦伯说,与郑人盟(“______”通“_____”) 3.失其所与,不知(“_____”通“______”) 4.今老矣,无能为也已(“_____”同“______”) 二、古今异义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义:__________ 今义:请客的主人 2.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_______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古义:________今义:对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 三、一词多义 1.微: (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 ) (2)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口技》) ( ) (3)烟涛微茫信难求(《梦游天姥吟留别》)( ) (4)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陈情表》) ( ) 2.若: (1)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 (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3)徐公不若君之美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 (4)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鸿门宴》) ( ) 3.鄙: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 ) (2)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 ) (3)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 (4)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荆轲刺秦王》) ( ) (5)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 4.图: (1)唯君图之( ) (2)召有司案图(《廉颇蔺相如列传》)( ) (3)而后乃今将图南(《逍遥游》) ( ) (4)不图子自归( ) 5.以: (1)以其无礼于晋 ( ) (2)敢以烦执事( ) (3)越国以鄙远( ) (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 (5)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 (6)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 (7)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廉颇蔺相如列传》) ( )

高一语文适应性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一适应性综合测试 (语文) 第Ⅰ卷(30分) 一、基础知识题(本大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 B.畸形犄角风光绮丽倚势欺人 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 D.馈赠匮乏功亏一篑发聋振聩 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 A.口讷惶悚口碑甘败下风 B.思忖唾骂偌大错手不及 C.穹顶朕兆忿懑弑君杀父 D.消蚀差池皈依青出于蓝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3分) A.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 ....,缺一不可。 B.虽然计算机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但拥有了它并不意味着一切工作都会那么轻而易举, 一挥而就 ....。 C.传统节日是一宗重大而特殊的民族文化遗产,其文化内涵和相关习俗不应该与现代社会 格格不入 ....。 D.将往昔林林总总 ....的记忆吐露在纸上,我意识到完成了我生活中最重要的行动,我注定为记忆而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湛江政府建造了集生态保护、休闲娱乐、观赏文化于一体的南国花园是我市公园中一座富有热带园林植物景观特色的综合性公园。 B.从群众意见的具体内容看,群众关注的热点十分广泛,其中,关于加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最多。 C.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张小建表示,在当前全球性经济波动对就业产生直接冲击

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 D.一度因收益不高而备受冷落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在投资理财市场风险加大之时,投资者重新把目光投向相对稳健的理财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重新走俏市场。 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2001年以“诚信”为命题的高考作文,在国人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迄今为止,这个话题已经持续了八年,而国人的诚信情况到底如何了呢? ①一时间举国沸沸扬扬 ②也拉开了国人对于“诚信”追回的大幕 ③将国人日渐缺失的诚信重新拉回了人们的论题 ④且大有星火燎原之势 ⑤莫不以诚实守信为题大做文章 A.⑤③①②④ B.③①⑤②④ C.③②①⑤④ D.⑤③②①④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现代作家。著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作品。 B.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直接说出,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例如“垂髫”是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束发”是指男子十五岁。 C.庄子是战国时哲学家,是继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人物,《庄子》后世尊称为《南华经》。《逍遥游》一篇中说的“逍遥游”,指的是“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D.词是诗歌的一种,最初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根据字数多少,可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每首词都有一个曲调名称,叫“词牌”,毛泽东的词《忆秦娥·娄山关》“娄山关”就是词牌名。 二、文言文阅读(12分,每小题3分)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②无所容。非不呺然③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④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

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可编辑修改word版)

高三年级一轮复习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检测题 命题人:王峰审核人:王晓燕 班级姓名得分 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4分) A.阙秦(q 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 iǎn g)以药淬之(c uì) B.卮酒(z hī)夜缒而出(z huì)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 hāo) C.玉玦(j ué)参乘(s hèn g)共其乏困(gòn g)拔剑切而啖之(dàn) 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 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 2.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4分) 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 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4分) 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行李之往来 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 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4分) A.以其无礼于晋B.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C.其意常在沛公也D.吾其还也 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4分) 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 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 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 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脱身独自离开,已经回到军营了。 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4分) 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 B.大王来何操(谓语后置,即“大王来操何”) 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 D.问征夫以前路(介宾结构后置,即“以前路问征夫”)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谐”就是说笑话”它是喜剧的雏形,王国维认为中国戏剧导源于巫与优,优即以谐为职业。在古代社会中,优往往是一个重要的官职。《左传》《国语》 《史记》诸书都常提到优,优往往同时是诗人。汉初许多文人都以优起家,东方朔、枚乘、司马相如都是著例。 谐趣是一种最原始的普遍的美感活动。凡是游戏都带有谐趣,凡是谐趣也都带有游戏性。谐趣的定义可以说是:以游戏态度,把人事和物态的丑拙鄙陋和乖讹当作一种有趣的意象去欣赏。 谐最富于社会性。艺术方面的趣味,有许多是为某阶级所特有的,谐则雅俗共赏,极粗鄙的人喜欢谐,极文雅的人也喜欢谐,虽然他们所喜欢的谐不尽相同。在一个集会中,大家正襟危坐,每个人俨然不可侵犯,彼此之间无形中有一层隔阂,但是到了谐趣发动时,这一层隔阂便涣然冰释,大家在谑浪笑傲中忘形尔我。 尽善尽美的人物不能成为谐的对象,穷凶极恶的人物也不能成为谐的对象。引起谐趣的大半介乎二者之间,多少有些缺陷而这种缺陷又不致引起深恶痛绝,最常见的是容貌的丑拙。民俗歌谣中嘲笑麻子、瞎子、聋子、驼子等的最多,嘲笑容貌丑陋的风气自古就很盛行了。品格方面的亏缺也常为笑柄,如一首民歌:门前歇仔高头马,弗是亲来也是亲;门前挂仔白席巾,嫡亲娘舅当仔陌头人。”寥寥数语,把中国民族性大缺点 一一刻薄势利写得十分脱皮露骨。除这两种之外,人事的乖讹也是谐的对象,例如: 灶下养,中郎将。烂羊胃,骑都尉。 烂羊头,关内侯。”(《后汉书?刘玄传》)事情出乎常理之外,可恨亦复可笑。 谐都有讥刺的意味,不过讥刺不一定就是谐。例如《诗经?伐檀》中对奴隶主的讥刺: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这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卷(有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基础题、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20分,测试时间120分钟。 第Ⅰ卷基础题阅读题(共61分) 一、课内基础选择题1~8(16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蓊.郁(wěng)窈.窕(yǎo)癸.丑 (kuǐ) 叱咤.风云 (zhà) B.伶俜. (pīng) 长篙. (hāo) 平仄. (zè) 前仆.后继 (pū) C.愀.然 (qiǎo) 百舸. (gě) 袅娜. (nuó) 一椽.破屋 (chuán) D.颤.动 (zhàn) 婆娑. (suō) 猗.郁 (yī) 峥嵘.岁月 (róng) 2.下列各项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敛裾杂揉踯躅夙兴夜寐 B.落寞羁鸟侘傺忸怩不安 C.斑阑垝垣芰荷惠风和畅 D.葳蕤阡陌嗔目不绝如缕 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失其所与,不知 B.偭规矩而改错 C.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D.便可白公姥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活用情况与所给例句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侣.鱼虾而友.麋鹿 A.舞.幽壑之潜蛟 B.死生亦大.矣 C.越国以鄙.远 D.火尚足以明.也 5.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2分) A.哽咽 ..不能语 B.同心 ..而离居 C.叶叶相交通 .. 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之观

6.下列句子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何厌之有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而又何羡乎 C.客有吹洞箫者 D.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7.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其声呜呜然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其孰能讥之乎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国文学史上素来“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指《诗经》,“骚”指《离骚》,代指楚辞。《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传统。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文人雅士之间互相唱和的赠序。 C.《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它与北朝民歌《木兰辞》在文学史上因其文学价值而被合称为“乐府双璧”。 D.《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集,由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又称《文选》)而成。 二、古代诗文阅读(31分) (一)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夏侯胜字长公。少孤,好学,从始昌受《尚书》及《洪范五行传》,说灾异。善说礼服。征.为博士、光禄大夫。会昭帝崩.,昌邑王嗣立,数出。胜当乘舆前谏曰:“天久阴而不雨,臣下有谋上者,陛下出欲何之?”王怒,谓胜为妖言,缚以属.吏。吏白大将军霍光,光不举法。后十余日,光卒.与安世白太后,废昌邑王,尊立宣帝。光以为群臣奏事东宫,太后省政,宜知经术,白令胜用《尚书》授太后。迁长信少府,赐爵关内侯,以与谋废立,定策安宗庙,益千户。 宣帝初即位,欲褒先帝,于是群臣大议廷中,皆曰:“宣如诏书 ..。”长信少府夏侯胜独曰:“武帝虽有攘四夷、广土斥.境之功,然多杀士众竭民财力奢泰亡度天下虚耗百姓流离物故者半蝗虫大起赤地数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积至今未复。无德泽于民,不宜为立庙乐。”公卿共难胜曰:“此诏书也。”胜曰:“诏书不可用也。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议已出口,虽死不悔!”于是丞相义、御史大夫广明劾奏胜非议诏书,毁先帝,不道,及丞相长史黄霸阿纵胜,不举劾,俱下狱。 胜为人质朴守正,简易亡威仪。尝见,出道上语,上闻而让胜,胜曰:“陛下所言善,臣故扬之。尧言布于天下,至今见.诵。臣以为可传,故传耳。”朝廷每有大议,上知胜素直,谓曰:“先生通正言,无惩前事。”

必修一文言文检测题

D.邻之厚,君之薄也。 6.找出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C A.佚之狐言于郑伯曰。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C.夫晋,何厌之有? D.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7.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一项C A.“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假如没有。 B.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购——重金征求。 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穷困——贫穷困难。 D.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顾——只是,不过,表轻微的转折。 8.与例句中句式相同的一项 C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B.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9.与例句中划线“而”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C 例句: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A.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B.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C.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10.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不相同的一项 A A.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B.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C.皆白衣冠以送之。 D.又前而为歌曰。 11.下列句中划线字词类活用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D 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A.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B.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C.樊於期乃前曰。 D.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12.与例句中“请”意义相同的一项 A 例句: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A.丹请先遣秦武阳! B.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C.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13.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对的的一项 C

最新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语文》期未试卷 一、选择题(24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D) A.孤雏.(chú)脚踝.(huái)沮丧.(sàng)两靥.(yàn) B.清澈.(chè)炫.耀(xuán)熹.微(xī)央浼.(měi) C.纨绔.(kù)庇.佑(pì)敕.造(shè)仓廒.(áo) D.搠.倒(shuò)黄麂.(jǐ)怜悯.(mǐn)濒.临(bī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A.迤逦茶洞残忍价值连城 B.军裂飞骑褶皱无与沦比 C.接风羞惭刹那蓊蓊郁郁 D.鸟娜白皙倩影快炙人口 3.依次填入下文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 ) 的荷塘上面,弥望的事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开着的,有打着朵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曲曲折折层层的袅娜地羞涩的 B.弯弯曲曲层层的袅娜地羞涩的 C.曲曲折折片片的羞涩的袅娜地 D.弯弯曲曲片片的羞涩的袅娜地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伍六一愤怒了:“干什么?这样跑得过吗?你们放开啊!” B.成才:“三个人,三个位,三个位都是我们的。” C.“它还是条腿,不是吗!它长我身上我自己知道。”嘶声力竭,俩个人都沮丧而又愤怒。 D.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5.下列标语,用语最得体的一项是( C) ①(公路旁)出车在外,亲人盼归! ②(学校)请讲普通话! ③(医院)欢迎再次光临! ④(楼梯口)不准停车,违者放气! ⑤(草坪旁)小草也是生命!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⑤ D.①②③ 6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 A.但日啖三百颗,究竟能有几人呢?(反问) B.壳如红缯,膜如紫绡。(比喻) C.荔枝也有淡红色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挂绿”等。(比喻)“飞焰欲横天”,“红云几万里”(夸张) 7. 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D) A.老王家的橱柜里摆满了他多年收藏的各种老旧钟表,每当他向慕名来访的参观者介绍这些宝贝时,总是如数家珍 ....。 B.天突然变凉了,同学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噤若寒蝉 ....。 C.我们是十多年前的老同学,这次在武汉萍水相逢 ....,彼此都格外兴奋。D.陕西剪纸粗犷朴实,简练夸张,同江南一带细致工整的风格相比,真 是各有千秋 ....。 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

高一语文期末测试卷 说明:本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讪讪(shà)盥洗(guàn) B.錾银(zàn)两靥(yè)桌帏(wéi)执拗(niù) C.蹙缩(cù)歆享(xīn)榫头(sǔn)吮吸(yǔn) D.商贾(jiǎ)喧豗(huī)幽咽(yàn)间或(jiàn) 2.下面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告诫披肝沥胆徇私舞敝莫逆之交 B.渎职文过饰非责无旁贷招然若揭 C.忖度荒诞不经牵强附会栉风沐雨 D.荼毒满目疮痍沤心沥血轻歌曼舞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句是() A.自然界中的风声雨声,水声涛声,兽声鸟声,甚至如花开花落的声响,都有 一定的抑扬顿错 ....。 B.编辑部小李的文章条理清晰,结构严谨,用词恰当,真可谓疏而不漏 ....,令读者叹服。 C.我们初中毕业时你送我的那支钢笔,样子虽不太好看,但很好使,这么多年来我敝帚自珍,一直保存着。 D.目前正是旅游的黄金季节,各地的游客怡然自得 ....的来到黄山。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和水污染已经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B.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其实并不在于别人对自己如何膜拜、崇敬、羡慕,而在于自己对社会,对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何种贡献。 C.补偿贸易是在科学技术作为商品的条件下,逐渐形成的一种贸易方式,也是

引进技术和设备的一种支付方式。 D.在企业管理这个行当中,创造最快的可能要属管理者的头衔了,原先叫掌柜的,后来叫经理,这几年又从老总、总裁更新为CEO、CFO了。 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全书共一百二十回,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为刘鹗所续。 B.《师说》的作者韩愈世称“韩昌黎”,又称“韩吏部”“韩文公”。 C.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并序)是他的长篇叙事诗之一。 D.鲁迅,原名周树人,有小说集《呐喊》,《孔乙己》《故乡》是其中的两篇;《祝福》选自他的另一部小说集《彷徨》。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7—10题。 拯救滨海湿地 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它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政府官负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把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 滨海湿地系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珠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

(完整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高一语文必修一文言文专题检测 (满分91分,时间50分钟) 一、基础知识运用(60分) 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君子生非异也。 B.山川相缪。 C.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D.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举匏尊以相属。 B.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须臾成五采。 D.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B.其阴,济水东.流。 C.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 D.顺流而东.也。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吾未见其明.也。 C.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D.上.食埃土。 6、与“明烛天南”中“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B.不知东方之既白.。 C.始指异.之。 D.其曲.中规 7、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而耻学于师.。/孔子师.郯子。 B.方其破荆州,下.江陵./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C.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惑而.不从师。 D.泣孤舟之.嫠妇./ 凌万顷之.茫然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吾从而 ..,少圜。 ..师之。 B.多平方 C.徘徊于斗牛 ..师。 ..之间。 D.是故弟子不必不如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郦道元所谓 ..生于吾乎。 ..环水也 B.夫庸知其年之先后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 ..而日参省乎己。 ..者。 D.君子博学 10、与“吾尝终日而思矣”中的“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B.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C.吾从而师之。 D.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11、下列各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A.目遇之而成色。 B.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C.惑而不从师。 D.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2、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作师说以贻之 C.古谓之东门溪水。 D.耳得之而为声。

(人教版)2017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题(有答案)-(高一)AwUwwH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综合测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缅甸的热带丛林里,高达十几米的树顶上,两只叶猴跳荡着、嬉闹着。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它们是在打架吗? 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它们是在游戏!并不是童话故事中拟人化的”游戏”,而是实实在在的游戏,是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的游戏行为。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模、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科学家将其分成三类: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互相亲密地厮打,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操纵周围事物的游戏,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动物支配环境的能力。如野象喜欢把杂草老藤滚成草球,然后用象牙”踢”草球。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成为行为研究中最有争议的领域。争议的焦点,是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节省能量。那么,动物为什么要消耗大量能量来进行这种没有明确目的的游戏呢?研究者对此有不同看法。 研究者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因此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这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此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也有一些科学家指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这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以上假说可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科学家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隐蔽、争斗、利用环境等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⑤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⑥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食物来源丰富,北极熊吃饱喝足了,就进行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各种游戏。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显然大有好处。”锻炼说”是对”学习说”的补充。 (摘编自周立明《动物游戏之谜》)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 12月21日) 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激”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

(完整word版)语文高中必修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

语文必修模块一文言文单元测试题(满分: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7分)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 B.《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史著作,相传其作者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编年体) C.新诗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诗“新” 在用白话写作,摆脱了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再别康桥》《雨巷》都是新诗。 D、《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整理编校的、 记载战国策士谋臣的言论与活动的书。全书33篇,分12策,分记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诸国之事。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尝为晋君赐.(恩惠) 持千金之资币.物(钱币)(礼物) B、秋毫不敢有所近.(接触,沾染) 籍.吏民,封府库(登记户籍) C、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顾.计不知所出耳(不过,只是)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受) 素善.留侯张良(友善,交好) 3、选出加点词语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以.乱易整,不武 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子犯请击之. C、使毕使于.前 燕王拜送于.庭 D、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吾其.还也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今意相同的一项是()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B、沛公居山东 ..时 C、微夫人 ..之力不及此 D、北收要害 ..之地 5、下列成语中,“济”的意思与“朝济而夕设版焉”的“济”相同的一项是()A、缓不济急B、同舟共济 C、假公济私 D、无济于事 6、下列各句加点词没有活用的一项是() A、太子迟.之 B、群臣怪.之 C、粪土 ..当年万户侯 D、以乱易.整 7、选出语句形式不同的一项() A、以其无礼于晋 B、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夫晋,何厌之有 D、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必修一文言文专项练习

必修一文言文专项练习题 一。基础练习 1.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B.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2. 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吾不能早用子(古代对人的尊称) B. 夜缒而出(在夜里) C.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只有) D. 吾其还也(表示商量语气,还是) 3.下面关于“微”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 B. 微闻鼠有作作索索(暗暗地) C.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略微,稍微)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 4. 下面关于“之”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动词,往,到) B.是寡人之过也(结构助词,的) C.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结构助词,的) D.何厌之有?(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B.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C. 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D.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6.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执事:办事的官吏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7.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 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8.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职高)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013-2014上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测试题 班级姓名学号 ___ 总分 说明:本试卷共12页,满分120分。 一.单项选择题A (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点缀.(zhuì) 中.肯(zhòng) 脍.炙人口(huì) B.栖.息(qī) 婀娜.(nà) 游目骋.怀(chěng) C.踟躇.(chú) 奖券.(quàn) 安静宁谧.(mì) D..睥.睨(pì) 伫.立(chù) 阡.陌(qi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黝黑慰籍羞涩无影无踪 B.馈赠白皙胆怯心喜若狂 C.隔模笨拙炫耀良师益友 D.踌躇积攒寂寥恰如其分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他在集资办厂的过程中______了种种磨难,尝尽了苦辣酸甜。 ②人们将从异彩纷呈的表演中_____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美国众议院今天通过一项提案,明目张胆地干涉别国内政,___鼓吹占领别国领土的合法性。 A.经受体味公开 B.经历体味公然 C.经历体验公然 D.经受体验公开 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在废墟里埋了一天一夜的他竟安然无恙,简直是个奇迹。 < B.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C.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合乎道德规范。 D.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部省却别具匠心的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5.下列句子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你是参加电子计算机培训班呢还是参加理论物理学习班呢 B.白领人士中,“文明病”与“生活方式病”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高血压病、冠心病、颈椎病和心理方面的疾病等。

必修一文言文练习题

必修一文言文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下来 B. 敢以烦执事 ..执事:办事的官吏,这里是对对方的敬称 C. 行李 ..之往来,共其乏困行李:出使的人携带的物品 D.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阙:使……缺,损害 2.分别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对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又欲肆其西封. A.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不同 B.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不同 C. 两个“以”相同,两个“封”相同 D. 两个“以”不同,两个“封”相同 3. 对“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B. 越过晋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C.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晋国作为郑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D. 越过秦国而把远方的郑国作为晋国的东部边境,国君知道那是很困难的 4. 对烛之武这个人物性格的分析评价,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怀才不遇,牢骚满腹②能言善辩,智能过人③深明大义,顾全大局 ④巧舌如簧,挑拨离间⑤无中生有,拨弄是非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⑤ 5.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 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十分危急。 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中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 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但是把城池划过去后,就马上修筑城池进行防御。 D. 从亡郑于秦无益,说到秦、晋历史关系,说到晋国灭郑之后必然进犯秦国,步步深入,层层逼紧,句句打动对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