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骨折院前急救的紧急诊治技巧
- 格式:pdf
- 大小:244.69 KB
- 文档页数:1
救护骨折患者的方法
首先,当发现有人骨折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将患者安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移动患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接着,要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
如果骨折部位有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
布或衣物进行包扎止血,但不要直接用手触摸骨折部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进行急救处理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感染和休克的发生。
可以给
患者盖上毯子或衣物,保持温暖。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固定处理。
可以用木板、
绳索或衣物进行简单的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的移动,以减轻疼痛和减少伤势。
但要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当救护车到达现场时,要及时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转运的
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触骨折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同时,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所做的急救处理,以便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救护骨折患者的方法需要我们保持冷静、迅速行动,并且要注意保护患者,避免二次伤害。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救护骨折患者的方法,为意外伤害时的急救工作提供帮助。
骨折院前急救措施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断裂后错位,是一种常见的外伤。
由于骨折很容易导致出血、神经受损等严重后果,因此及时的急救措施非常关键。
本文将介绍骨折院前急救的措施,让您在紧急情况下做好应对措施。
一、注意安全当发现有人出现骨折情况时,首先要做的是注意安全。
如果受伤者正处于危险环境中,需要先将其移动到安全的地方,再进行急救操作。
二、检查受伤部位伤者骨折后会出现部位肿胀、疼痛、变形等症状。
在急救前,需要先检查受伤部位是否破皮出血、是否有局部血肿、是否有神经血管受损等情况,并据此选择合适的急救措施。
三、止痛镇痛骨折后会伴随剧烈疼痛,这时需要给伤者进行止痛处理。
一般可以通过给伤者口服止痛药或使用冰敷、局部贴敷止痛膏等方式来缓解疼痛。
四、固定伤处骨折后需要进行固定,以避免疼痛加重、出现错误错位等情况。
固定方法取决于不同部位骨折的情况。
1. 肢体骨折固定一般情况下,肢体骨折需要进行石膏或夹板的固定。
在进行固定时需要根据骨折类型和骨折程度来确定固定位置和方式。
2. 颅骨骨折的固定颅骨骨折是一种严重的骨折,需要进行快速的急救处理。
一般来说,对于轻度的颅骨骨折,可以采用头部绷带固定,而对于严重的颅骨骨折,需要手术治疗。
五、送往医院进行完骨折的急救措施后,应尽快将伤员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
在将伤员送往医院的过程中,需要对其进行保暖。
六、注意在进行骨折急救时,需要遵守以下注意事项:•不要强行移动已经固定好的骨折部位;•避免将骨折部位撞击、挤压等行为;•不要给伤者进行口服食物等操作,以免引起呛咳、呕吐等不良反应。
以上就是骨折院前急救措施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在遇到骨折紧急情况时做好应对。
如有需要请及时就医。
骨折的急救知识点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者骨骼发生错位的情况。
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可能发生在任何年龄段的人身上。
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骨折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骨折的急救知识点,包括急救前的准备工作、骨折现场的处理和运送伤者的注意事项。
一、急救前的准备工作1.保持镇定:在面对骨折伤者时,保持冷静和稳定的情绪非常重要。
镇定的态度能够传递给伤者,减轻其紧张和恐惧感。
2.确保安全:在进行急救前,需要先确保自身和伤者的安全。
若骨折发生在交通事故现场或高空等危险环境中,应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上手套、口罩等。
3.呼叫急救:紧急情况下,应立即拨打当地的急救电话号码,请求专业医疗人员的帮助。
同时,应向急救人员提供准确的信息,包括骨折的部位、程度和疼痛程度等。
二、骨折现场的处理1.止血处理:如果骨折伴有出血,应首先进行止血处理。
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进行轻压,直到出血停止。
避免直接用手接触伤口,以免引起感染。
2.固定骨折部位:在进行急救前,应尽可能避免移动骨折部位。
如果需要转移伤者,应采取固定的方法,如采用夹板固定或使用布制绷带轻轻固定骨折部位。
3.减轻疼痛:骨折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可以通过非处方止痛药或冷敷来减轻这种疼痛。
但在使用药物前,应与医生咨询或根据药物说明书的建议进行。
三、运送伤者的注意事项1.避免颠簸:在运送骨折伤者时,应尽量避免颠簸和剧烈摇晃。
可以将伤者放置在平坦的硬板上,然后固定住。
2.保持伤者平卧:对于骨折伤者,应尽量保持其平卧姿势,避免活动和错误的移动,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3.密切观察:在运送过程中,应密切观察伤者的呼吸、血压和意识状态等,及时报告给急救人员。
总结:骨折是一种常见的外伤,在急救过程中,应注意保持镇定、确保安全、第一时间呼叫急救。
在处理骨折现场时,应先进行止血处理,固定骨折部位,并减轻伤者的疼痛。
在运送骨折伤者时,需避免颠簸和剧烈运动,保持伤者平卧,并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
骨折救治应急预案骨折是常见的创伤之一,发生在骨骼系统的骨头断裂或折断。
在应急情况下,正确的骨折救治预案可以帮助我们高效地处理骨折伤患,减少疼痛和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救治成功率。
本文将为大家分享一份骨折救治应急预案,帮助您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准确的急救措施。
一、准备工作1. 建立应急骨折救治箱在事先准备一个骨折救治箱,内含必要的医疗用品,如固定带、夹板、剪刀、绷带、消毒用品等。
确保箱内的医疗用品在适用期限内并妥善保存,平时随时检查并补充缺失的物品。
2. 学习急救知识培训学习基础急救知识,了解骨折分类、症状和处理方法,熟悉救治流程,以便在发生骨折时能够迅速、准确地采取急救措施。
二、骨折现场救治1. 保持冷静在发现骨折时要保持冷静,这有助于您和伤患保持清晰的思维,以便进行正确的救治过程。
2. 判断伤势严重程度首先,要判断骨折的严重程度。
如果疑似颅脑、胸腹部骨折或伴有大出血情况,请迅速报警并寻求专业医疗救助。
3. 固定骨折部位对于开放性骨折或明显移位的闭合性骨折,应尽量避免移动骨折部位,并用固定带、夹板等固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防止进一步伤害。
4. 控制出血如果伤患有外伤性出血,请用干净纱布或绷带进行止血,并尽快送往医疗机构。
5. 保持伤患体温在救治过程中,应注意保持伤患的体温稳定,可以使用毯子或衣物覆盖,防止体温过低。
6. 询问伤患的基本情况在等待专业医疗救助到达之前,可以与伤患进行简单的交流,询问基本情况,如姓名、联系方式、疼痛程度等,以便专业医疗人员到达时提供更加准确的救治。
三、转运与医疗救助1. 合理的转运方式骨折伤患的转运方式应根据伤势的严重程度和当地的资源情况而定。
如果有条件,可以使用救护车等专业医疗设备进行转运,以确保伤患的安全。
2. 寻求专业医疗救助骨折伤患需要得到专业的医疗救助和进一步的检查。
在到达医疗机构后,专业医护人员将根据伤势进行细致的评估,并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
四、预防和注意事项1. 定期检查和维护急救用品定期检查和维护骨折救治箱中的医疗用品,确保其完整性和有效性。
救护骨折患者的四种方法
救护骨折患者的四种方法如下:
1.抢救生命:首先检查病人全身情况,如处于休克状态应注意保温,尽量减少搬
动。
有条件时应立即输液、输血。
合并颅脑损伤处于昏迷状态者,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2.包扎伤口:开放性骨折,伤口出血绝大多数可用加压包扎止血。
大血管出血加
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采用止血带止血。
最好使用充气止血带,并应记录所用压力和时间。
创口用无菌敷料或清洁布类予以包扎,以减少再污染。
3.妥善固定: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措施,凡疑有骨折者均应按骨折处理。
闭合
性骨折者,急救时不必脱去患肢的衣裤和鞋袜,以免过多地搬动患肢,增加疼痛。
若患肢肿胀严重,可用剪刀将患肢衣袖和裤脚剪开,减轻压迫。
骨折有明显畸形,并有穿破软组织或损伤附近重要血管、神经的危险时,可适当牵引患肢,使之变直后再行固定。
4.迅速转运:病人经初步处理,妥善固定后,应尽快地转运至附近的医院进行治
疗。
常见骨折急诊急救措施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骨骼断裂。
在急诊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骨折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折急诊急救措施,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骨折。
1. 骨折的定义骨折是指骨骼的连续性断裂,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骨折可以分为打开性和闭合性骨折,打开性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导致骨端穿破皮肤,而闭合性骨折则是骨骼的断裂没有穿破皮肤。
2.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发生的位置和骨骼的受损程度,骨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线性骨折:骨折线为直线,通常是由于直接力作用引起的。
•斜形骨折:骨折线呈斜线,通常是由于旋转力作用引起的。
•横形骨折:骨折线为横向,通常是由于间接力作用引起的。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通常是由于扭转力作用引起的。
•跳跃形骨折:骨折线出现在关节两端,通常是由于跳跃或高能伤害引起的。
3. 骨折的急诊急救措施3.1 先期处理在发现骨折后,需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保持患者的安全:将患者移到安全区域,避免进一步伤害。
•制止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通过压迫来控制出血。
•避免移动断裂的骨头:避免不正确的移动,以免进一步损伤骨骼或周围组织。
3.2 骨折稳定在进行急救措施之前,需要稳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的损伤。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用夹板或固定带固定骨折部位。
•如果无法使用夹板或固定带固定,可以尝试用棍子、板材等将骨折部位固定。
3.3 减轻疼痛骨折常伴随剧烈疼痛,需要采取措施减轻疼痛:•给患者注射止痛药,如吗啡或非支持性止痛药。
•保持患者平卧,尽量减少活动。
3.4 就医就诊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就医就诊处理。
在急救措施得到执行后,应尽快送患者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结论正确的骨折急诊急救措施对于骨折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发现骨折后,我们应首先保证患者的安全,制止出血,并尝试稳定骨折部位。
严重创伤骨折120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严重创伤骨折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情况,常常需要紧急的抢救和治疗。
以下为院前急救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以便提供给医务人员参考:1. 心理安抚:在院前急救中,首先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抚。
严重创伤骨折可能造成剧痛和心理恐惧,护士需要通过语言暗示和轻柔抚摸等方式安抚患者的情绪,减轻其紧张和焦虑,帮助他们保持冷静和配合抢救。
2. 减轻疼痛:严重创伤骨折常伴随剧烈疼痛,护士可以通过给予止痛药以减轻疼痛感。
必要时,可以采用冷敷的方式缓解肿胀和疼痛。
可以提供患者舒适的体位,如侧卧位等,减轻疼痛对患者的影响。
3. 控制出血:严重创伤骨折可能导致骨折部位的出血,护士需要及时控制出血,避免大量失血引起的低血压和休克。
可以通过直接压迫、包扎止血带等方式来控制出血,并将相应情况记录并及时汇报给医务人员。
4. 固定骨折部位:严重创伤骨折需要进行紧急固定以减少骨折部位的移动,以减少神经、血管的损伤,并减轻疼痛。
护士可以使用夹板或者紧急固定器等工具,将骨折部位进行合理固定,以保护骨折并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5. 检查伤势:在院前急救中,护士需要对患者进行初步伤势检查。
可以通过观察患者情况、询问患者病史和了解伤情的方式,对患者的伤势进行初步判断。
在检查时需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避免过度揭示患者伤情。
6. 病情观察:在院前急救中,护士需要每隔一定时间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并及时记录。
观察项目包括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皮肤颜色等,以及患者的疼痛程度和其他身体不适症状,以帮助医务人员做出恰当的抢救措施。
7. 沟通协调:在院前急救中,护士需要与医务人员之间进行有效沟通协调,及时反馈患者情况和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并根据医务人员的要求予以配合和协助。
护士还需要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有效沟通,提供必要的安抚和说明,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抢救措施的进行。
根据以上护理措施,进行效果观察的主要项目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轻疼痛的效果观察:观察患者在接受止痛处理后疼痛程度的变化,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
骨折急救处理方法标题:骨折急救处理方法引言概述: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及时正确的急救处理对于骨折的愈合和康复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急救处理方法,匡助大家在面对骨折时能够做出正确的应急措施。
一、确认骨折1.1 观察症状:患者可能会浮现剧烈疼痛、肿胀、变形等症状。
1.2 轻轻摸压:用手轻轻摸压受伤部位,如果患者浮现剧烈疼痛或者畸形,可能是骨折。
1.3 问询病史:问询患者是否有受伤前的病史,以匡助确认是否为骨折。
二、急救处理2.1 稳定伤势:保持患者平躺,避免挪移受伤部位,用软垫垫高患处。
2.2 冷敷止血:用冰袋或者冰袖冷敷受伤部位,有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
2.3 包扎固定:用绷带或者纱布固定受伤部位,避免骨头挪移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三、就医就诊3.1 尽快就医:骨折后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3.2 途中保护:在前往医院的途中,应尽量避免患处受到进一步的挤压或者撞击。
3.3 携带资料:患者就医时应携带相关的身份证件和医疗保险资料,以便及时就诊。
四、术后护理4.1 术后歇息:手术后患者需要充分歇息,避免剧烈活动。
4.2 定期复诊:术后应按医生的建议定期复诊,确保骨折愈合情况。
4.3 康复锻炼: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适当的康复锻炼,匡助恢复受伤部位功能。
五、预防措施5.1 注意安全:避免发生跌倒或者高处坠落等意外情况,注意安全第一。
5.2 加强锻炼:保持适当的运动量,增强骨骼和肌肉的力量,减少骨折的风险。
5.3 饮食均衡: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有助于骨骼健康。
结语:在面对骨折的急救情况时,正确的处理方法可以减少患者的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希翼本文介绍的骨折急救处理方法能够匡助大家更好地面对骨折急救情况,及时有效地进行救治。
创伤急救诊疗创伤是指由于外力机械性原因造成的身体组织结构和功能的损害。
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创伤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创伤的处理往往关乎到伤者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创伤急救诊疗方法。
一、止血处理在创伤发生时,最关键的一步是止血。
大量出血可能导致休克和其他严重后果。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止血:1.高枕位:将受伤者放置在平躺位,抬高患肢,有助于减轻出血量。
2.直接压迫:用干净的绷带、纱布或手帕直接压迫伤口,以帮助止血。
压迫的位置应该处于伤口的上方。
3.加压包扎:对于大面积出血的伤口,可以使用加压包扎的方法,即将绷带绕过伤口并加压固定。
4.远心向近端包扎:对于四肢受伤的情况,将绷带从伤口较远的一端包扎向近端,以减少出血。
二、骨折与脱臼急救在意外事故中,骨折和脱臼也是常见的创伤类型。
正确的处理可避免二次伤害和并发症。
下面是处理骨折和脱臼的基本步骤:1.稳定患肢:在处理骨折或脱臼之前,应该稳定伤肢。
可以利用四肢上的可移动关节来固定骨折或脱臼处。
2.冷敷:对于骨折和脱臼引起的疼痛和肿胀,可以使用冰袋冷敷患处,以缓解症状。
3.及时就诊:骨折和脱臼应尽快就医,专业医生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复位和固定。
三、作切口伤处理作切口伤是指皮肤被利器切割而引起的创伤。
以下是应对作切口伤的处理方法:1.手脏洗:在进行任何处理之前,务必洗净双手,以最大程度减少交叉感染的风险。
2.创面清洁: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清洗创面,以去除杂质和细菌。
避免使用酒精、碘酒或过于刺激的物质。
3.伤口覆盖:在清洁完创面后,应用无菌敷料或纱布覆盖伤口,注意不要直接接触伤口。
4.就医治疗:对于较深或较大的切口伤,应该及时就医,专业医生可能需要进行缝合或其他治疗。
四、烧伤处理烧伤是指皮肤或其他组织受到高温、化学品或电流等导致的损伤。
紧急处理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处理烧伤的一些建议:1.冷却:用冷水冲洗烧伤部位,可以帮助降低局部温度,减轻伤害。
创伤骨折院前急救的紧急诊治技巧
发表时间:2013-08-20T16:15:37.39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21期供稿作者:李宗康
[导读] 如果患者清醒应边简要问病史(如患者处于昏迷,应向相关知情者询问病史),边进行体检,边发现问题马上处理。
李宗康(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急诊科广西梧州 543001)
【摘要】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体检快速、准确判断骨折部位,并进行简易外固定、液体复苏,从而降低创伤骨折患者院前急救的再损伤率及死亡率。
【关键词】创伤骨折院前急救外固定
【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21-0332-02 创伤骨折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交通工具的发展,成为创伤中较为常见的一种。
交通伤作为一种创伤,与其他类型创伤不同,它具有自身独特的流行病学特点和致伤机制,而且其创伤性质和程度极大地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
目前,它是导致44岁以下(青年)人员死亡的首要原因,也是全人类非正常死亡的“首席杀手”[1]。
而道路交通伤中创伤骨折的发生率极高。
为此,对此类创伤必须提高院前急救的紧急诊治技巧,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快速判断,正确处理。
创伤救治应强调时效性和整体性原则。
医务人员达到创伤现场后,优先处理对生命威胁最大的呼吸障碍、循环障碍及神经系统损伤;如果患者清醒应边简要问病史(如患者处于昏迷,应向相关知情者询问病史),边进行体检,边发现问题马上处理。
由于在较重的创伤中危及颈椎骨折损伤有一定的比例,而且颈椎损伤如果早期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固定,有可能会导致高位截瘫等给患者今后生活质量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在未能明确是否合并颈椎损伤前,可对颈部常规予以颈托固定。
在问病史及体检中,要注意患者是否有颈部疼痛、活动受限、上肢麻木,如有应考虑颈椎损伤;是否有呼吸困难、胸部疼痛,胸部挤压痛,如有应考虑肋骨骨折;是否有胸腰背部疼痛,双下肢活动障碍、感觉缺如,如有应考虑胸腰椎骨折;骨盆有挤压痛时考虑骨盆骨折;四肢疼痛且有异常活动、骨摩擦感、畸形时应考虑四肢相应部位骨折。
创伤骨折询问病史及体检顺序可从头面部→颈部→胸部→骨盆→四肢→胸腰背部,即从头到脚再到背部,以减少漏检率。
并在逐项进行问病史及体检中,发现问题当即处理,然后才到下一步的问病史及体检。
创伤性骨折由于失血量较大,及剧烈的疼痛都可能引起或加重休克。
特别是闭合性股骨性骨折失血量可达2000ml,骨盆骨折可达3000ml,是创伤性骨折中较常出现休克的骨折类型。
在闭合性骨折中,在现场即给予有效的固定可以有效防止骨折端再损伤周围血管、神经,并且可以起到止痛的作用。
在骨盆骨折中,稳定骨盆是控制出血的首要措施。
不仅可以减少和控制骨折断端出血,防止损伤血管加重出血,而且可以发挥骨盆“自填塞效应”,即指稳定的骨盆环可以把出血限制在有限的空间内,随着盆腔压力的增大而产生填塞止血效应[2]。
在多发性肋骨骨折中,可形成连枷胸,能引起患者呼吸困难,及时用弹性胸带固定胸廓可改善呼吸,减少肋骨断端活动能够、减轻疼痛。
其他类型的骨折给予有效的外固定,亦可以起到减少再损伤及止痛的作用。
因此,在转运及搬运前,及时妥善简易外固定在转运途中能有效地限制骨折异常活动,减少痛苦及再损伤,有利于抗休克,从而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3]。
骨折患者因失血过多或疼痛剧烈均能引起休克的发生,一旦发现脉搏细快、血压骤降、四肢厥冷、意识障碍等要考虑休克的可能[4],所以,应早期开通静脉通道给予补液,为避免因血循环血量不足导致的多器官功能损害、缺血缺氧性脑病,休克时尽早给予液体复苏,可遵循先晶体液后胶体的原则。
积极止血,监测生命体征,待稳定后再根据血压变化来调整滴速及液体量。
综上所述,在创伤骨折的院前急救中,在关注生命体征,优先抢救休克、窒息等需马上危及生命的急症后,要善于按一定的逻辑顺序(一般从头到脚,再到腰背部)进行体检,尽可能减少漏诊,并在发现可能的骨折时,则马上给予紧急妥善的外固定是预防和减少患者再次损伤和预后不良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侯树勋,王华东,交通伤致四肢脊柱骨折的治疗[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2年6月第4卷第2期:84-88.
[2]赵鸿,陈孝平,宋先舟,开放性骨盆骨折救治的策略和技术的系统更新[J],国际外科学杂志,2012年10月第39卷第10期:718-720.
[3]韦华章,傅帆,郑桃英,黄文红,简易外固定在伴骨折多发性创伤院前急救中的体会[J].当代医学,2008年11月第14卷第22期总第153期:82.
[4]陈文震,四肢骨折的院前急救措施分析与研究[J],中国现在药物应用,2012年5月第6卷第9期: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