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病人的院前急救
- 格式:ppt
- 大小:1.97 MB
- 文档页数:26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
院前急救的基本原则包括:
1. 制止危险:在进行急救之前,必须确保自己的安全,并尽量制止进一步的危险,例如切断电源、移开危险物品等。
2. 判断伤情:对伤者进行初步的判断,了解伤者的意识状态、呼吸情况、有无大量出血等重要信息,以便决定急救措施的紧急程度。
3. 呼叫急救:及时呼叫急救服务或拨打急救电话,向相关医护人员报告伤者的状况,以便他们在院前急救时提前做好准备。
4. 维持呼吸道通畅:清除伤者的口腔内的异物,确保口鼻通畅,使用呼吸急救技术(如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等)维持伤者的呼吸。
5. 控制出血:对于出血严重的伤者,可以通过直接压迫或提高患肢高度等方法来控制出血,防止伤者失血过多。
6. 确保心脏灌注:对于心脏停搏或心律不齐的情况,可以进行心肺复苏(包括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来维持心脏灌注。
7. 固定骨折:对于可疑骨折的伤者,可以通过适当的固定方法(如夹板、绷带等)来限制骨折部位的移动,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8. 提供安全感和心理支持:在院前急救过程中,要给予伤者安全感和心理支持,稳定其情绪,减轻其痛苦和恐惧感。
9. 考虑个体差异和特殊情况:在进行院前急救时,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的伤者的特殊需求,并在遇到特殊情况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10. 持续监测和评估:在进行院前急救的过程中,要持续监测伤者的状况,并根据其反应和状况的改变来调整急救措施。
救护骨折患者的方法
首先,当发现有人骨折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慌张。
将患者安置在安全的地方,避免移动患伤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然后,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求医疗救助。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开始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
接着,要对患者进行简单的止血处理。
如果骨折部位有出血,可以用干净的纱
布或衣物进行包扎止血,但不要直接用手触摸骨折部位,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在进行急救处理时,要注意保持患者的体温,避免感染和休克的发生。
可以给
患者盖上毯子或衣物,保持温暖。
同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和意识状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进行相应的急救处理。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的过程中,可以对患者进行简单的固定处理。
可以用木板、
绳索或衣物进行简单的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的移动,以减轻疼痛和减少伤势。
但要注意不要过于用力,以免造成更严重的伤害。
当救护车到达现场时,要及时将患者转运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在转运的
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避免碰触骨折部位,以免加重伤势。
同时,要及时向医护人员提供患者的基本情况和所做的急救处理,以便医护人员进行相应的治疗。
总之,救护骨折患者的方法需要我们保持冷静、迅速行动,并且要注意保护患者,避免二次伤害。
正确的急救处理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治疗效果。
希望大家能够掌握救护骨折患者的方法,为意外伤害时的急救工作提供帮助。
急性骨折病例的应急响应流程一、接诊与评估1. 初步评估:- 立即评估患者意识状态、呼吸、脉搏和血压等生命体征。
- 对患者的骨折部位进行观察和评估,了解受伤原因、时间及骨折部位的具体情况。
2. 详细询问:- 详细询问患者受伤经过,了解骨折部位、疼痛程度、肿胀情况及是否有其他伴随症状。
3. 体格检查:- 对患者进行全面体格检查,特别是心脏、肺部、神经系统和血管状况。
4. 影像学检查:- 尽快进行X光、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明确骨折类型、移位情况等。
二、急救处理1. 止血:- 若骨折伴有出血,应立即采取措施止血。
2. 伤口处理:- 对开放性骨折伤口进行清创、止血和必要的消毒处理。
3. 固定:- 对骨折部位进行临时固定,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的损伤。
4. 止痛:- 根据患者情况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
5. 转运:- 尽快将患者安全转运至医院。
三、院内处理1. 急诊处理:- 到达医院后,再次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根据骨折类型和严重程度制定治疗方案。
2. 手术治疗:- 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急性骨折患者,应尽快安排手术。
3. 术后管理:- 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监测生命体征,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
四、康复期管理1. 康复评估:- 在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康复评估,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
2. 康复治疗:- 包括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和心理支持等。
3. 随访与评估:- 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康复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五、注意事项1. 迅速反应:- 对于急性骨折病例,应迅速进行评估和处理,以降低并发症风险。
2. 全面评估:- 不仅要关注骨折本身,还要对患者的全身状况进行评估。
3. 多学科合作:- 急性骨折的治疗需要多个学科(如急诊科、骨科、麻醉科等)的紧密合作。
4.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充分的教育,告知其骨折治疗的过程、注意事项及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5. 医疗记录:- 详细记录患者的病史、检查结果、治疗过程和康复情况,以利于后续治疗和评估。
常见骨折急诊急救措施引言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急诊情况,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骨骼断裂。
在急诊情况下,正确的急救措施对于骨折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骨折急诊急救措施,帮助读者了解如何在紧急情况下正确处理骨折。
1. 骨折的定义骨折是指骨骼的连续性断裂,通常是由于外力作用引起的。
骨折可以分为打开性和闭合性骨折,打开性骨折是指骨骼的断裂导致骨端穿破皮肤,而闭合性骨折则是骨骼的断裂没有穿破皮肤。
2. 骨折的分类根据骨折发生的位置和骨骼的受损程度,骨折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包括:•线性骨折:骨折线为直线,通常是由于直接力作用引起的。
•斜形骨折:骨折线呈斜线,通常是由于旋转力作用引起的。
•横形骨折:骨折线为横向,通常是由于间接力作用引起的。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通常是由于扭转力作用引起的。
•跳跃形骨折:骨折线出现在关节两端,通常是由于跳跃或高能伤害引起的。
3. 骨折的急诊急救措施3.1 先期处理在发现骨折后,需立即采取以下紧急处理措施:•保持患者的安全:将患者移到安全区域,避免进一步伤害。
•制止出血:使用干净的纱布或绷带进行包扎,通过压迫来控制出血。
•避免移动断裂的骨头:避免不正确的移动,以免进一步损伤骨骼或周围组织。
3.2 骨折稳定在进行急救措施之前,需要稳定骨折部位,以减少疼痛和进一步的损伤。
可以采取以下方法:•使用夹板或固定带固定骨折部位。
•如果无法使用夹板或固定带固定,可以尝试用棍子、板材等将骨折部位固定。
3.3 减轻疼痛骨折常伴随剧烈疼痛,需要采取措施减轻疼痛:•给患者注射止痛药,如吗啡或非支持性止痛药。
•保持患者平卧,尽量减少活动。
3.4 就医就诊骨折是一种严重的伤害,需要及时就医就诊处理。
在急救措施得到执行后,应尽快送患者去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结论正确的骨折急诊急救措施对于骨折的治疗和康复至关重要。
在发现骨折后,我们应首先保证患者的安全,制止出血,并尝试稳定骨折部位。
肋骨骨折的院前急救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肋骨开放性损伤要立即将开放伤口变为封闭伤口,清除呼吸道的血液和粘液,必要时在条件许可下进行紧急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多根肋骨骨折有明显的胸壁反常呼吸运动时,用厚敷料或急救包压在伤处,外加宽胶布或者绷带固定,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胸部固定器。
为安全送医院可保留20ml穿刺针头,用止血钳固定于胸壁上,并在针头上连接引流管,持续排气。
2.补充血容量:迅速建立2条静脉通道,以保证快速输液补充循环血容量,纠正休克,一般选用一般我们采用18G静脉留置套管针,穿刺外周静脉桡静脉、头静脉、肘正中静脉,留出另一条前臂进行监测血压;必要时可以进行下肢内踝静脉输液治疗。
3.气胸血胸的处理:如有血气胸立即行胸腔引流或胸腔穿刺术,吸出积气积血,抽吸血量一次不超过1000ml,以减轻对肺及纵隔的压迫。
张力性气胸可在锁骨中线第二肋间插入无菌20ml注射器针头,直接放出气体,暂时减轻胸腔内张力,争取抢救时间。
4.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暴露胸部脱去污染的上衣,因病情不允许,需要剪刀开衣服时,需要取得患者的知情同意,避免因衣服问题出现纠纷(特别是高低档衣服如香奈儿、阿玛尼、NIKE等)以便观察患者病情,但冬天要注意保暖,然后用纱布对伤口包扎处理,避免伤口长时间暴露在外,降低感染机会。
5.必要时:如果在急救过程中出现呼吸衰竭时,必须立即气管插管和正压通气,以呼吸机辅助呼吸。
6.连枷胸时,因反常呼吸运动,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血痰阻塞气道,可致呼吸困难,甚至呼吸循环衰竭,须采取紧急措施:1)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以保证呼吸道通畅。
对咳嗽无力,不能有效排痰或呼吸衰竭者,要做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利吸痰、给氧和施行辅助呼吸。
2)对胸壁反常呼吸运动进行局部处理:①包扎固定法:适用于现场或较小范围的胸壁软化。
用厚敷料压盖于胸壁软化区,用胸带包扎固定胸廓,或粘贴胶布固定。
7.合适体位:胸部伤送医院急救时应取30的°半坐体位,并用衣被将伤员上身垫高,有休克者可同时将下肢抬高,切不可头低脚高位。
院前急救的紧急救护要点一、评估现场安全在任何紧急情况下,首先要确保现场安全。
评估周围环境,确定是否存在潜在危险,如电线短路、煤气泄漏等。
如有必要,应立即将患者或伤者转移到安全区域。
同时,确保急救人员自身的安全,如穿戴防护装备等。
二、快速病患评估在确保现场安全后,立即对病患进行快速评估。
检查患者的意识状态、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对于创伤患者,观察是否有出血、骨折等迹象。
同时,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和当前用药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三、创伤处理对于创伤患者,及时止血是关键。
使用适当的止血方法,如直接压迫、加压包扎等,控制出血。
对于骨折患者,应避免随意移动,以免加重伤势。
如需移动患者,应采用适当的搬运方法,如单人搬运、三人搬运等。
四、心肺复苏如患者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按照规定的胸外按压频率和深度进行按压,同时进行人工呼吸,保证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
在心肺复苏过程中,要不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直到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脉搏。
五、急性疾病处理对于急性疾病患者,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中毒等,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
在等待急救车的过程中,应给予患者基本的急救措施,如稳定情绪、保持呼吸道通畅等。
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心肺复苏、催吐等。
六、特殊患者群体处理1.儿童患者:儿童患者的急救要点与成人有所不同。
在处理儿童患者时,应遵循“儿童优先”的原则。
了解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掌握儿童急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等。
同时,在转运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患儿的保暖和心理安慰。
2.孕妇患者:孕妇患者急救时应考虑到母婴安全。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平卧位,避免过度搬动和挤压。
同时,关注胎儿情况,如有必要,通知医院做好母婴抢救准备。
3.老年人患者:老年患者急救时应特别关注其身体机能衰退的特点。
在转运过程中,保持患者舒适体位,注意保暖。
同时,关注老年患者的慢性病史和用药情况,为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4.精神疾病患者:精神疾病患者在急救时应特别注意其情绪稳定和安全防护。
院前急救脊椎骨折病人平安搬运法钦南区人民医院黄琼珍院前急救中经常会遇到脊椎骨折的病人。
脊柱、脊髓受直接或间接机械外力作用,引起各种类型的脊柱骨折、脱位,使其稳定性破坏,而脊柱的不稳定是造成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急救、运送过程不正确的搬运方法均可加重脊髓损伤,甚至引起脊髓完全断裂,一局部病人因此造成难以恢复的终生残疾甚至死亡。
因此,院前急救时使用正确的方法搬运脊椎骨折的病人,可有效降低脊椎骨折病人的致残致死率。
【关键词】院前急救脊椎骨折平安搬运1 院前急救措施现场处理原那么是,背部受到剧烈的外伤,有颈、胸、腰椎骨折者,绝不能试扶着让病人做一些活动,以此“判断〞有无损伤。
一定要就地固定。
如伤者仍被瓦砾、土方等压住时,不要硬拉强扯暴露在外面的肢体,以防加重血管、脊髓、骨折的损伤。
应立即将压在伤者身上的东西搬掉,脊柱骨折时常伴有颈、腰椎骨折。
首先应处理危及生命的复合伤,建立静脉通道,保证呼吸道畅通。
颈椎骨折用颈托固定,如无颈托时可用衣物、枕头挤在头颈两侧,使其固定不动,脊柱制动。
腰椎骨折用真空气垫固定,待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用三人搬运法将病人托至硬担架上平稳转运。
2 平安搬运病人2.1脊柱骨折固定法不得轻易搬动伤员,严禁一人抱头,另一个人抬脚等不协调的动作。
如伤员俯卧位时,可用“工〞字夹板固定,将两横板压住竖板分别横放于两肩上及腰臀部,在脊柱的凹凸部位放置衬垫,先用三角巾或布带固定两肩,再固定腰骶部。
2.2颈椎外伤伤员的搬运疑有颈椎损伤的患者在搬运途中必须保持头部和躯干同一水平,防止颈椎过伸过屈和旋转,造成再次损伤,加重病情。
在搬运颈椎损伤的伤员时,先用颈托外固定,要有专人托扶其头颈部,沿纵轴方向略加牵引,并使头颈部随躯干一同滚动。
或由伤员自己双手托住头部后再缓慢搬移。
或一人双手托住枕部、下颌部,维持颈部伤后位置,另两人分别托起腰背部、臀部及下肢,严禁随意强行搬动头部。
伤员躺在木板上时应用沙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其颈部的两侧加以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