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液压系统过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液压系统过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液压系统过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液压系统过热故障的分析与排除

液压系统过热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的真实过热意味着系统内部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需要及时找出原因并加以排除。现代大型民航飞机的液压系统比较复杂,用户众多,引起液压系统过热的原因又较多,往往使得我们在排故时有无从下手的感觉,经常走弯路。根据我排除此类故障的经验和心得,总结了一下液压系统过热的原因和排除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液压系统发生过热的根本原因:

我们知道,一个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不可能为100%,总会有一定的功率损失存在,液压系统所消耗的功率中没有执行有用功的部分统称为功率损失,这些损失的功率都需要通过发热来耗散掉,称为发热功率,例如一个液压系统满负荷工作时消耗的功率为100KW,工作效率为90%,那么系统的发热功率即为10KW。所以液压系统工作时会发热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

为了使液压系统工作在某个合适的温度下,液压系统的散热能力必须要大于发热功率。飞机的液压系统一般通过散热器、液压油箱、金属管道和部件外壳等进行散热,有的机型没有专用的散热器(如A320系列),但无论什么形式,在设计时,其总散热能力一定是大于正常的发热功率的,以保证系统最终会在合适的工作温度下达到热力平衡,不至于发生过热。如果由于某种原因,系统偏离了设计状态,系统工作效率严重下降,导致发热功率增加,超过了散热能力,或散热能力下降到低于发热功率,平衡就会打破,过热就会发生。实际在飞机液压系统中以前者居多,本文对后者不做论述。

综上所述,液压系统发生过热的根本原因是系统工作效率的下降。

二:液压系统油液过热的危害:

飞机液压系统正常工作时的油液温度一般稳定在80℃以下,如超过太多说明系统内部出现了严重问题,就会报警,以A320的液压系统为例,回油温度如果达到92.8℃,就会在ECAM上出现OVHT的琥珀色字符,如超过95℃,就会触发警告。

液压油温度如果太高,会给液压系统造成很大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两方面:1、加速封严部件的老化和油液的变质,降低液压油的粘度;2、使润滑作用下降,加速机件特别是泵的磨损。一个液压油过热的液压系统就好比一台水箱开了锅的汽车,必须立即熄火、排故。

三: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的组成:

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主要由两种损失组成:容积损失和机械损失。

容积损失是指由于液压油渗漏而造成的损失,包括外漏和内漏;机械损失是指由于运动部件间的摩擦和油液的流动表现出来的粘性作用而造成的损失。液压系统发生过热,表示这些损失不正常地增加,并超出了正常范围。

四:机械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和识别方法:

机械损失的增加表示机件间的摩擦增大和液压油的流动受到的限制增加了。

摩擦增大的主要原因是液压油受到了污染。液压油的污染分为固体污染和气体污染,其中,气体污染较容易发生,且影响较为严重。

固体污染物一般来自于混入油液的灰尘、沙粒和液压机件(主要是油泵)运行中磨损产生的碎屑等,现代民航飞机发生大量外来污染物进入液压系统的机会不多,少量的灰尘和正常磨损产生的碎屑都会被油滤清除掉,实际上,主要固体污染物来自于液压系统内部产生的大量碎屑,这些碎屑又进一步增加磨损,严重的会堵塞油滤,加剧功率损失。而液压系统内部产生的大量碎屑的主要原因则是气体污染。

液压油中混有气体,就叫气体污染。与我们的通常的想象不同,液压油中的气体主要来自于液压油内部,因为在正常情况下,液压油中溶解有10%左右(体积比)的空气,当液压油的压力突然下降时,溶解在油液中的空气析出,在液压油中形成大量小气泡,这就是气穴现象。

气穴现象会出现在液压系统中任何供油量不能满足需求量的地方,其中液压泵的供油管路是最主要的发生地,这主要是由于油泵的供油不足造成的,当液压泵工作在大功率状态下时,不能保障液压泵的供油,导致在供油管中形成低压区。

液压油箱增压压力不足是供油不足的最主要原因,对于发动机驱动泵,供油

不足还有一种可能原因是火警关断活门没有完全打开。

另外,如果油箱中的油量过少,容易在进油口处形成漩涡,漩涡会将空气卷入供油管,也会造成气体污染。

气穴现象的危害是十分大的,主要表现在:

1、产生气蚀,严重侵蚀机件表面;

2、降低油液润滑性,增加机件磨损,加剧机械损耗;

3、增加液压油的“弹性”,降低工作效率,增加发热量;

4、油液中的空气会产生“保温”效果,降低液压油的热传导性能;

5、产生噪音。

如果气穴现象不及时予以消除,短时间内就会造成机件的严重损坏。

为了避免产生气穴现象,如何保障油泵的充足供油是厂家在设计液压系统时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比如尽量将油箱置于系统的最高位,油泵置于系统的最低位;油箱增压;供油管路中不设置油滤等等。

我们在航线维护中,应主要注意油箱增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2005~2006年间,我公司737NG机队多架飞机发生收放起落架时油泵低压灯亮、EMDP空中过热的现象,检查壳体回油滤往往发现大量金属屑,更换了大量的油泵,曾一时导致备件紧张,其原因就是BOEING在油箱增压系统有设计上的缺陷,液压油箱增压不足,导致油泵供油不足。在执行了BOEING服务通告对油箱增压系统进行了改装后,这一现象就没有再发生了。可见油箱增压的重要性。

液压油的流动受到的限制增加是导致机械损失的增加的另一方面原因,主要由油滤堵塞,油泵出口单向活门打开压力过大,关断活门打开不完全等原因造成。

故障识别方法:检查油泵的壳体回油滤是否有金属屑,回油虑是否堵塞,液压油是否干净;检查液压油箱增压是否正常,压力是否充足,对于发动机驱动泵,还要检查火警关断活门是否完全打开;检查油泵出口单向活门壳体温度是否很高。

五:容积损失增加的主要原因和识别方法:

对于过热故障来说,主要有两个原因:1、系统严重内漏,2、系统释压活门调定压力过低导致系统频繁释压。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大量高压的液压油未经作功

即排回油箱,消耗的功率被转换成了液压系统的热量。所以,测量部件壳体温度是主要的识别方法。另一个很有用的方法是“听”,即用机械用的听诊器来听部件内部有无液体流动的声音来判断,没有听诊器时,也可以用解刀替代,解刀头作为拾音器,解刀把作为听筒,效果也不错。

释压活门好找,但内漏点却可以存在于液压系统内的如何用户当中,特别是现代民航飞机的液压系统又复杂,用户众多,内漏点的识别一般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先隔离出内漏点所处的大致范围,然后通过测温或听音的方法来确定内漏的部件。

六:内漏点大致范围的判定方法:

先介绍一下液压系统的基本特性:以液体作为工作介质的系统,无论介质为液压油、滑油或是燃油,都具备以下基本性质:

1、泵产生的是流量,而不是压力;

2、对液流的阻碍产生压力,即负载产生压力,负载越大,压力越大;

3、液压泵输出功率N为输出压力P和输出流量Q的乘积,N=P×Q。

根据流动阻力产生压力的原理,当系统内存在严重内漏时,系统压力低,当隔离内漏的用户或区域后,压力会明显上升。这种方法比较适合由定量泵增压的液压系统。

但飞机上常见的是由恒压式柱塞泵驱动的液压系统,这种液压泵是一种变量泵,会通过改变排量来补偿压力,使压力保持在给定值。这时通过比较压力的变化来判断的方法就不适用了,除非内漏流量大到已超过了泵的补偿能力。对于这种液压系统,可以通过直接测量泵出口流量的方法来隔离和判断内漏的用户或区域,或者是间接地测量液压泵的输入功率来判断流量,根据液压泵输出功率为输出压力和输出流量的乘积的原理,当压力保持一定值的情况下,流量与功率是一一对应关系,这种方法对于电机驱动的液压泵特别合适,因为电机的输入电流是很容易测量的。

还有一种方法是断开怀疑有内漏的部件的管接头,然后系统增压,直接检查内漏是否超标,但这种方法适用于小流量的内漏判断,如果内漏能导致系统过热,一般流量就较大了,前面的方法足以判断,因此这种方法不是万不得已一般不用。

具体的方法可以参考具体机型的维护手册,方法可能不同但原理都是这些。如果掌握了液压系统的特性,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往往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内漏隔离时的注意事项:

1、以上内漏点判断方法不包括液压泵,液压泵的内漏只能通过测量泵

的容积效率的方法来判定,这是只能是在车间完成的工作,外场排

故中无法测量;

2、不要作动任何可以作动的部件。在分析历史排故记录时,我发现很

多人想通过不断地作动舵面,收放襟翼,收放反推来找内漏点,这

样是无法找到真正的内漏点的。首先,作动这些液压部件会带来机

械损失:机件间的摩擦、液压油流动时与管壁的摩擦都会造成温度

升高,而不是纯粹的由于内漏造成的温度升高,因此测温法不准了;

其次,作动这些液压部件会带来流量的变化,因此测量流量法和听

音法也不准了。

3、如果是因为内漏而导致液压系统过热,内漏流量一般都较大,足以

作动液压保险,所以对于受液压保险保护的用户可以直接排除,不

用考虑。

八:过热故障分析流程图:

九:故障实例分析:

从2007年4月开始,B2416(A320飞机)经常出现液压绿系统过热现象,具体故障现象为:爬升、巡航阶段ECAM出现警告信息“HYD G RSVR OVHT”,

无航后报告及历史故障信息。

故障历史和已做过的排故工作如下:

4月13日

空中巡航阶段按程

序检查各系统时,发现液

压绿系统显示过热,压力

2950PSI,2分钟后出现

ECAM警告后消失,10分

钟后过热消失,系统正常.

航后检查绿系统壳体回油滤,系统回油

滤,高压油滤未见堵塞指示跳出,检查EDP1

CASE FILTER未见异常物质,更换CASE

DRAIN FILTER,检查温度电门正常,清洁温

度电门,试车,操作测试未出现故障信息,系统

正常。

5月13日

武汉-深圳,深圳-西

安来回程在爬升阶段出

现ECAM警告,G RSVR

OVHT,机组按照ECAM

完成动作,10分钟后按照

手册完成恢复动作程序,

绿系统OVHT消失。

航后检查绿系统和蓝系统蓄压器压力低

于标准,依据TASK 12-14-29-614-001勤务绿

系统蓝系统蓄压器至1970PSI(27℃),试车测

试正常,无警告和故障代码.

5月28日

西安飞银川空中反

映绿系统过热,

银川机务检查油箱油量正常,试车操纵

舵面无警告信息,判断为假警戒信息,按MEL

放行,航后更换绿系统发动机驱动泵壳体回

油滤,高压油滤,低压油滤。并与黄系统对

换温度传感器,试车检查绿系统工作正常。

5月30日

深圳过站机组反映

空中液压绿系统过热,过

站测试正常

航后为判断故障,更换绿系统发动机驱

动泵防火活门,试车测试正常。

5月31日

航后依据AMM29-00-00-280-004执行PTU渗漏测试,当未接通PTU时,绿系统流量Q1为20.2L/MIN,当接通PTU时,绿系统流量Q2为20.8L/MIN,Q2-Q1=0.6L/MIN<3.5 L/MIN,在手册范围内

6月1日

航后更换左发EDP,试车无渗漏。按TSM29-11-00-810-802测试,在操作襟缝翼5分钟后,故障再现。因无相应测试设备未完成绿系统内漏测试。工具已需求。

6月4日

航后参考AMM29-00-00-280-001完成绿系统内渗漏检查,完整内漏为4.18L/MIN(手册标准为不大于9.1L/MIN),中央节为0.18L/MIN(标准为不大于0.4L/MIN),后部节为1.82L/MIN(标准为不大于6.0L/MIN),左翼节为1.28L/MIN(标准为不大于3.7L/MIN),右翼节为 1.29/.MIN(标准为不大于 3.7L/MIN),均在手册范围。

6月18日

空中液压绿系统过

热,机组关绿系统液压泵

20分钟后正常,后续航

段正常。

航后根据AMM29-11-44更换绿液压系

统低压油滤,更换绿液压油箱液压油,判断

为PTU内漏故障引起绿液压系统油箱过热故

障,航材无件,办保留单F3005322。

6月26日

针对绿系统油箱过热保留,航后更换PTU,试车测试工作正常,撤保留单F3005322。

6月27日

航后ECAM出现警告信息“HYD G RSVR OVHT”,航后根据TSM29-11-00-810-802测量绿油箱温度传感器线路正常,做中央警告系统操作测试正常,继续监控.。

7月11日和12日连续两天反映空中绿系

统过热,关闭绿系统EDP

和PTU一段时间后,再

次接通正常

12日航后与黄系统对调了释压活门,未作其

他实质性排故工作。

其他在地面测试观察到的现象:

z使用黄系统通过PTU给绿系统增压时,绿系统工作压力较低,大概为2400psi

左右,关渗漏测试活门后可升到2800PSI以上;

z全行程放出、收上襟缝翼3分(第2次收上过程中),液压页面出现OVHT 琥珀色字符。测量传感器附近温度78(71)度升到87度,ECAM警告出现4-5秒后,ENG 1 PUMP、PTU的故障灯依次点亮。

故障分析过程如下:

1.根据与黄系统对换了温度传感器后故障仍然多次出现在绿系统的事实,

判断这是一个真实的过热。

2.没有反映过油箱增压压力低,油箱油量也一直正常,EDP火警关断活门

也换过,判断供油方面没有问题,不会有气穴现象发生。

3.4月13日和5月28日两次检查绿系统壳体回油滤,系统回油滤,高压

油滤都未见堵塞指示跳出,检查EDP1 CASE FILTER未见异常物质,并全

部更换了新油滤,6月18日还更换了绿液压油箱液压油,可以判断液压

油一直是干净的。而在做了这些工作不久,故障仍然出现。因此判断过

热不是由机械损失引起的,是由内漏引起的。

4.A320飞机中,绿液压系统的用户是最多的,包括所有主飞行操纵系统,

前后缘襟翼收放,左发反推,正常刹车,起落架/舱门收放和前轮转弯。

液压部件众多,发布也很广泛,有些还很难接近,挨个检查每个部件是

不太可行的,所以只能采用先隔离出大致内漏的区域范围,然后在该范

围内逐个隔离出内漏点的办法。

5.仔细分析了5月31日和6月4日两次渗漏测试的结果后,发现其实在6

月4日就应该可以确定出内漏用户了:5月31日依据

AMM29-00-00-280-004执行PTU渗漏测试时,当未接通PTU时,绿系统流

量为20.2L/MIN(测试时的构型:所有作动部件静止,渗漏测试活门OFF,起落架收放安全活门OPEN,PTU OFF),在6月4日参考

AMM29-00-00-280-001完成绿系统内渗漏检查,其中测试中央节内漏为

0.18L/MIN(构型:所有作动部件静止,渗漏测试活门OFF,起落架收

放安全活门OFF,PTU OFF)。可见,起落架收放安全活门关与不关时的

流量差别巨大,有20.2-0.18=20.02 L/MIN的流量都从起落架收放系统

白白流掉了。说明内漏点位于起落架收放系统内。

6.经过以上分析,过热原因已基本确定,内漏点也大致确定了范围,下面

就是实际寻找内漏点了。

7月14日凌晨,B2416调回深圳,由于有充分的准备,很快就发现起落架选择活门总管(2524GM)内漏严重。具体过程如下:

1、大致内漏区域的隔离:

用黄系统电动泵通过PTU给绿系统增压:绿系统压力2350psi、黄系统压力2550psi,关断内漏测试活门后压力为:绿2550psi、黄2750psi,打开内漏测试活门,关闭起落架安全活门后压力为:绿2850psi,黄3000psi,同时关断内漏测试活门和安全活门后压力为:绿2900psi、黄3000psi。可见在隔离起落架收放液压部件后,压力有了明显上升。

根据压力的形成是源于对液压流的阻力的原理,判断内漏区域位于起落架收放系统。验证了前面对内漏测试结果的分析。

2、内漏部件的隔离:

测量当时环境温度为31℃,用黄系统电动泵通过PTU给绿系统增压,收上起落架舱门,保持增压状态30分钟,液压系统释压,打开起落架舱门后立即测量舱门作动筒、舱门上锁作动筒温度为环境温度即31℃。继续给绿系统增压约1小时后(没有作动任何用户),测量各部件温度如下:回油滤壳体53℃、绿系统油箱52℃、安全活门68℃、CUTOUT 活门66℃、起落架选择活门总管69℃、其他部件为环境温度。起落架选择活门总管的回油管路烫手,温度66℃,通过解刀用耳朵可明显听到回油管内有明显液体流动声音。

3、测试结果分析:

起落架选择活门总管温度最高,其下游部件均接近环境温度,而其上游部件温度较高,分析结果:起落架选择活门总管(2524GM)内漏严重。

过热经常在空中出现的现象的分析:绿系统在飞行时由左发EDP供压,EDP功率大,流量大,压力高,因此内漏所产生的热量大,容易过热;飞行速度超过260KT后起落架安全活门关闭,因此过热经常出现于低速时的起

飞、爬升阶段,出现一段时间后均可以复位。

7月16日更换了起落架选择活门总管2524GM后,测试用黄系统电动泵通过PTU给绿系统增压,绿系统压力2850psi、黄系统压力3000psi,对比13日测试时绿系统压力2350psi、黄系统压力2550psi,有了明显改善,达到了当时隔离起落架收放系统后的压力,说明绿系统内漏情况已基本得到解决。

过热故障至今再也没有出现。

深航维修工程部MCC:陈勇

2007-8-26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19-05-19T14:53:35.567Z 来源:《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作者: 1曹晓宁 2马海舰 3赵静思 [导读] 就会出现系统诊断开展难度较大的尴尬局面,因此对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1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2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3天津格特斯检测设备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天津 300380 摘要: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液压系统重量轻、功率强、运行平稳,而且还能够采取大范围的无极调速,因此被普遍运用到了机械设备当中,同时液压系统一般都运用于控制和自动化这两种系统当中,并且液压系统还可以当做传输动力设备来运用。液压系统的运行能力以及安全性,能够对关键系统形成决定性的影响,要是液压系统出现问题,那么关键系统就会发生停滞的情况,从而让企业的经济收益受到影响,因此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掌握合理的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从而让液压系统得到安全的运行。 关键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现状;发展趋势 引言 液压系统会通过对自身作用力的运用,对压强作用力进行增强。整体液压系统由液压油、动力元件以及执行元件等几部分内容组成,主要分为液压控制系统以及液压传动系统两类。由于其构成零件种类相对较为复杂,且安装位置较为隐蔽,所以一旦系统出现故障,就会出现系统诊断开展难度较大的尴尬局面,因此对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及其应用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现状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的的时候,我国就已经开始对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进行研究,主要是利用测量系统的流量、振动等参数,和处理与系统对应的信号,来给液压系统采取诊断。此项技术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因为液压系统具有很多的类型,而且结构也比较的繁杂,导致诊断技术无法给液压系统采取完善的诊断,这给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根据这些问题,我国的相关专家在经过了长时间的研究和改进以后,让诊断技术的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不但能够确保液压故障诊断的完善性,另外也能够给故障信息进行保存,这样的话就可以让液压系统得到更加完善的运维管理,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液压系统的工作效率。 2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应用分析 2.1仪表测量技术 该项技术主要会通过对测试仪的运用,完成对系统故障的诊断。此设备主要由流量计、压力表以及安全阀等部件所组成,在具体测试过程中,技术人员会通过串联的方式将测试仪接连在相应回路之中,并会通过断开原主油路的方式,确保压力油可以经由测试仪流回到油箱之中,以便利用逐渐加载的方式完成相应诊断。所以该测试仪能够同时完成对系统监测点的流量以及压力测试工作,可以对执行元件、动力元件以及控制元件的工况与性能进行明确,以确保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故障位置查找。 2.2智能诊断技术 智能诊断技术种类相对较多,现阶段较为常用的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1)专家系统。该项技术主要用于复杂系统诊断,是以信号处理以及传感技术为依托研发得到的。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将故障现象经由用户接口输入到电脑终端,而电脑会按照数据库内信息对现象产生原因进行推理与分析,进而找出故障原因并会提供相应预防措施与维修方案,以供技术人员进行使用[2]。2)人工神经网络。此种诊断技术有效利用了神经网络所具有的计算、非线性以及自学习等方面能力,能够对系统故障进行准确判断,诊断效果较为理想。就某一角度而言,此项技术主要分为知识处理以及模式识别两种,其中在实施模式识别诊断时,会将神经网络作为分类器完成相应系统故障识别。 2.3四觉诊断技术 所谓“四觉”,就是利用嗅觉、触觉等较为直观的方式对系统故障进行获取。此种方式相对较为简单,技术人员会通过用手直接触摸的方式,明确液压泵表面是否存在过热问题或管路以及元件振动情况;会通过仔细观察的方式,对油温计、测点压力表以及真空表等设备数值合理性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生异常数值,并准确找到数据产生原因等。与其他诊断技术相比,此种技术受技术人员自身能力以及感觉灵敏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只能作为定性判断,还需要展开后续检测,才可以查明故障产生真正原因。 3液压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趋势 3.1经验知识和原理知识要紧密融合 若想加强液压故障智能诊断系统的能力,有关工作者要在研究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期间,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另外,还要掌握液压系统的结构和主要功能,要是在研究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期间,不重视对某一方面的研究的话,那么就会降低诊断效果。所以,相关工作者要把专业知识和诊断技能有效的融合到一起,然后再把两者结合到故障诊断系统里,安排合理的分析形式,还要保证所有的分析形式都可以单独运行,如此一来就可以慢慢的把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系统的性能进行加强,让它能够变成具备专家级知识的诊断系统。 3.2多种智能故障诊断方法的混合 目前,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系统都在朝着技术融合的方向发展,也就是说把多种技术融合到一起,构成混合诊断系统。在智能技术进行融合期间,包括把专家诊断系统与神经网络采取有机融合,然后在里面加进模糊逻辑等。混合智能诊断方式的发展方向,就是要把传统的诊断系统转化为混合系统,把专家传播的知识转化成系统自主学习以及分析的系统,把单纯的推理转换为混合推理系统等。智能液压系统诊断系统在自主学习和诊断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所以目前受到了普遍的青睐。 3.3虚拟现实技术会得到重视和应用 在多媒体技术之后,虚拟现实技术开始得到人们普遍的关注,此项技术的存在感、感知性等都比较强。从表面进行分析,虚拟现实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具有很多共同特征,所以人们能够更快的接受虚拟现实技术,不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人们使用计算机来对很多的信息可视化,其属于交互性技术方式,和传统的人机界面采取对比的话能够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液压泵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不出油1、电动机转向不对1、检查电动机转向 输油量不足2、吸油管或过滤器堵塞2、疏通管道、清洗过滤器、换新油 压力上不去3、轴向间隙或径向间隙过大3、检查更换有关零件 4、连接泄露,混入空气4、紧固各连接处螺钉,避免泄露,严防 空气混入 5、油粘度太大或油温升太高5、正确选用油液,控制温升 噪音严重1、吸油管及过滤器堵塞或过滤器容量小1、清洗过滤器使过滤器畅通、正确选用 过滤器 压力波动2、吸油管密封处泄露或油液中有气泡2、在连接处或密封处加点油,如果噪音 减小,可拧紧接头处或更换密封圈; 回油管口应在油面以下,与吸油管要 有一定距离 3、泵与联轴节不同心3、调整同心 4、油位低4、加油液 5、油温低或粘度高5、把油液加热到适当温度 6、泵轴承损坏6、检查(用手触感)泵轴承部分温升 温升过高1、液压泵磨损严重,间隙过大泄漏增加1、修磨零件,使其达到合适间隙 2、泵连续吸气,液体在泵内受绝热高压,2、检查泵内进气部位,及时处理 产生高温 3、定子曲面伤痕大3、修整抛光定子曲面 4、主轴密封过紧或轴承单边发热4、修整或更换 内泄漏1、柱塞与缸孔之间磨损1、更换柱塞重新配研 2、油液粘度过低,导致内泄2、更换粘度适当的油液 二、液压缸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爬行1、空气入侵1、增设排气装置,如无排气装置,可开动液压 系统以最大行程使工作部分快速运动,强迫排气 2、不同心2、校正二者同心度 3、缸内腐蚀,拉毛3、轻微者去除毛刺,严重者必须镗磨

冲击1、靠间隙密封的活塞和液1、安规定配活塞与液压缸的间隙,减少泄露压缸之间间隙过大节流阀 失去作用 2、端头的缓冲单向阀失灵,缓冲不起作用2、修正研配单向阀与阀座 推力不足1、液压缸或活塞配合间隙太大或O型密封1、单配活塞和液压缸的间隙或更换O 或工作速度圈损坏造成高低压腔互通型密封圈 逐渐下降2、由于工作时经常用工作行程的某一段2、镗磨修复液压缸孔径,单配活塞 甚至停止,造成液压缸孔径线性不良(局部腰鼓) 至使液压缸高低压油腔互通, 3、缸端油封压得太紧或活塞杆弯曲3、放松油封,以不漏油为限,校直活塞 使摩擦力或阻力增加杆 4、泄露过多4、寻找泄露部位,紧固各结合面 5、油温太高,粘度太小,靠间隙密封或5、分析发热原因,设法散热降温,如密 密封质量差的油缸行速变慢,若液压缸封间隙过大则单配活塞或增设密封环 两端高低压油腔互通,运行速度逐步减 慢或停止 原位移动1、换向阀泄露量大1、更换换向阀 2、差动用单向阀锥阀与阀座线接触不良2、更换单向阀或研磨阀座 3、换向阀机能选型不对3、重新选型,有蓄能器的液压系列一般 常用YX或Y型机型 三、溢流阀的故障分析与排除方法 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排除方法 压力波动1、弹簧太软或弯曲1、更换弹簧 2、锥阀与阀座接触不良2、如锥阀是新的即卸下调整螺母将导杆推 几下,使其接触良好,或更换锥阀 3、钢球与阀座密配合不良3、检查钢球圆度,更换钢球,研磨阀座 4、滑阀变形或拉毛4、更换或修研滑阀 5、锥阀泄露5、检查,补装 调整无效1、弹簧断裂或漏装1、更换弹簧 2、阻尼孔堵塞2、疏通阻尼孔 3、滑阀卡住3、拆出、检查、修整 4、进出油口反装4、检查油源方向 5、锥阀泄露5、检查、修补 泄露严重1、锥阀或钢球与阀座的接触不良1、锥阀或钢球磨损时更换新的锥阀或钢球 2、滑阀与阀体配合间隙过大2、检查阀芯与阀体的间隙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及处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通过能量转换来实行执行机构所需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首先,液压泵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将以液体的压力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负载运动。文中概括介绍了液压系统在日常使用中常见故障分析以及处理方法。 一.工作原理 液压传动是以液体为工作介质,通过能量转换来实行执行机构所需运动的一种传动方式。首先,液压泵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然后,通过液压缸(或液压马达)将以液体的压力能再转化为机械能带动负载运动。 二.液压系统的组成 液压传动系统通常由以下五部分组成。 1.动力装置部分。其作用是将电动机(或其它原动机)提供的机械能转换为液体的压力能。简单地说,就是向系统提供压力油的装置。如各类液压泵。 2.控制调节装置部分。包括压力、流量、方向控制阀,是用以控制和调节液压系统中液流的压力、流量和流动方向,以满足工作部件所需力(或力矩)、速度(或转速)和运动方向(或运动循环)的要求。 3.执行机构部分。其作用是将液体的压力能转化为机械能以带动工作部件运动。包括液压缸和液压马达。 4.自动控制部分。主要是指电气控制装置。 5.辅助装置部分。除上述四大部分以外的油箱、油管、集成块、滤油器、蓄能器、压力表、加热器、冷却器等等。它们对于保证液压系统工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是不可缺少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液压缸 液压缸是把液压能转换为机械能的执行元件。液压缸常见故障有:液压缸爬行、液压外泄漏、液压缸机械别劲、液压缸进气、液压缸冲击等。 1.液压缸爬行故障分析及处理 (1)缸或管道内存有空气,处理方法:设置排气装置;若无排气装置,可开动液压系统以最大行程往复数次,强迫排除空气;对系统及管道进行密封。 (2)缸某处形成负压,处理方法:找出液压缸形成负压处加以密封;并排气。 (3)密封圈压得太紧,处理方法:调整密封圈,使其不松不紧,保证活塞杆能来回用手拉动。 (4)活塞与活塞杆不同轴,处理方法:两者装在一起,放在V形块上校正,使同度误差在0.04mm以内;换新活塞。 (5)活塞杆不直(有弯曲),处理方法:单个或连同活塞放在V形块上,用压力机控直和用千分表校正调直。

液压系统常见的故障系统处理

1 常见故障的诊断方法 5。液压设备是由机械、液压、电气等装置组合而成的,故出现的故障也是多种多样的。某一种故障现象可能由许多因素影响后造成的,因此分析液压故障必须能看懂液压系统原理图,对原理图中各个元件的作用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判断,针对许多因素引起的故障原因需逐一分析,抓住主要矛盾,才能较好的解决和排除。液压系统中工作液在元件和管路中的流动情况,外界是很难了解到的,所以给分析、诊断带来了较多的困难,因此要求人们具备较强分析判断故障的能力。在机械、液压、电气诸多复杂的关系中找出故障原因和部位并及时、准确加以排除。 5.1.1 简易故障诊断法 简易故障诊断法是目前采用最普遍的方法,它是靠维修人员凭个人的经验,利用简单仪表根据液压系统出现的故障,客观的采用问、看、听、摸、闻等方法了解系统工作情况,进行分析、诊断、确定产生故障的原因和部位,具体做法如下: 1)询问设备操作者,了解设备运行状况。其中包括: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液压泵有无异常现象;液压油检测清洁度的时间及结果;滤芯清洗和更换情况;发生故障前是否对液压元件进行了调节;是否更换过密封元件;故障前后液压系统出现过哪些不正常现象;过去该系统出现过什么故障,是如何排除的等,需逐一进行了解。 2)看液压系统工作的实际状况,观察系统压力、速度、油液、泄漏、振动等是否存在问题。

3)听液压系统的声音,如:冲击声;泵的噪声及异常声;判断液压系统工作是否正常。 4)摸温升、振动、爬行及联接处的松紧程度判定运动部件工作状态是否正常。 总之,简易诊断法只是一个简易的定性分析,对快速判断和排除故障,具有较广泛的实用性。 5.1.2 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法 根据液压系统原理图分析液压传动系统出现的故障,找出故障产生的部位及原因,并提出排除故障的方法。液压系统图分析法是目前工程技术人员应用最为普遍的方法,它要求人们对液压知识具有一定基础并能看懂液压系统图掌握各图形符号所代表元件的名称、功能、对元件的原理、结构及性能也应有一定的了解,有这样的基础,结合动作循环表对照分析、判断故障就很容易了。所以认真学习液压基础知识掌握液压原理图是故障诊断与排除最有力的助手,也是其它故障分析法的基础。必须认真掌握。 5.1.3 其它分析法 液压系统发生故障时,往往不能立即找出故障发生的部位和根源,为了避免盲目性,人们必须根据液压系统原理进行逻辑分析或采用因果分析等方法逐一排除,最后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这就是用逻辑分析的方法查找出故障。为了便于应用,故障诊断专家设计了逻辑流程图或其它图表对故障进行逻辑判断,为故障诊断提供了方便。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 维修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与维修随着液压技术的发展进步,以及一些与液压技术相关的技术产业的进步,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较以前有了很大进步。其中液压传动系统的改进最为明显,它相对于其他的液压技术有着更多的优点,因此在实际应用中也很广泛。然而,针对液压系统的故障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故障的诊断和维修方面。 对于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有很多的方法来参考,本文主要是从液压系统的故障的特点出来来介绍几种常见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观察判断法、仪器诊断法、元件对换法、定期检查法,然后针对故障提供了一些维修的方法,并对液压系统的故障的预防提供了一些意见,并对不同的液压系统的维修做了分析。 液压技术在现在的工程项目中应用越来越广泛,我国的工程机械也在不断的进步。因此对于液压系统的安全性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系统的安全和可靠完全决定着工程的进度。降低液压系统的故障发生率以及加强液压系统的故障预防成为现在液压系统的重中之重。 1.故障诊断的方法

对于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通常是由表及里的进行检测,主要是观察诊断法、仪器诊断法、元件对换法、定期检查法四种方法。 1.1观察判断法 所谓的观察判断就是通过外在的观察来判断故障的所在。主要是通过液压系统的异常表现来进行判断的,例如外部泄漏、一些部件额不正常运转、仪表指示出错、部件发热等等异常表现,这些异常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液压系统出现了某些部位的故障,通过观察分析,以及再通过一些操作试验,再利用一些短路、断路的检测方法,最终可以对一些故障进行判断,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故障的排除。 1.2仪器诊断法 仪器诊断法指指通过PFM型万能液压检测仪来对故障部分进行检测和排除,PFM型仪表是对液压系统的流量、温度以及系统部件的转速进行检测的仪器,这种仪表遍布全系统,随时对各项数据进行检测。 在利用检测仪对系统进行故障检测时,要根据一定的顺序,依次对各个部件进行检测,并逐一的进行故障排除。

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液压系统故障原因分析 一、液压系统好长时间没有用,这次开机后,震动、噪音大。 可能是长时间放置,蓄能器氮气泄露,没起到减少脉动的作用。检查氮气的压力,补压或者更换皮囊。噪音是由于振动太大而产生的,没有了震动,就会消除。 二、油缸工作不正常,只能出不能回。 检查油缸的另一端是否出油,电磁阀是否换向,油缸内泄是不是特别严重。回油管路是否被异物堵死。 三、油缸启动压力高。 油缸启动压力高和油缸的制造质量(如活塞杆弯曲、缸筒弯曲等)、密封的形式和安装等因素有关。对于伺服油缸,启动压力高会影响其的动态特性。 对于普通油缸,启动压力的要求没有伺服油缸那样严格,但是也不能太高。一旦发现启动压力高,需要认真对油缸的零件进行尺寸复测,并检查密封的安装质量。 1、内部阻力过大。 2、外部执行部分有机械故障。 油缸的启动压力与油缸的设计结构有关,油口与活塞接触的受力面积,如油口的大小即活塞初始启动的受力面积,启动压力就高,油口与活塞接触间加工受力面积腔(启动压力腔)启动压力就很小。 四、液压系统油缸要求同步。 在支管路上加单向节流阀,价格比较便宜。要求比较高就加个分流节流阀,造价高,但效果较好。 五、液压系统维修率特别高。 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液压系统是比较精密的设备,平常要多注意保养,油质要好,加油时要过滤,系统密封要好。各类检测设备要完善,需要有专业的人员对系统的工作情况进

行记录和维护。 六、液压缸动作不规则。 1、电磁阀换向不规则,需要检查电炉部分 2、电液伺服、比例阀的放大器失灵或调整不当。 3、也有就是油缸磨损严重,需修理或者更换。 4、可能是液压管路混杂有空气,需要找出混入空气的部位,然后清洗检查,重新安装和更换元辅件。

全国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培训班

目录 第一章液压传动基本知识 (33) 一、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33) 二、液压传动工作特性 (33) 三、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44) 四、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55) 第二章常用液压元件 (55) 一、液压泵 (55) 二、液压缸 (88) 三、液压马达 (1010) 五、液压辅助元件 (1414) 第三章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 (1616) 一、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试压 (1616) 二、液压系统的正确使用 (1717) 三、液压系统的维护 (1717) 四、液压系统的点检管理 (1919) 五、运行中期液压设备的管理要点 (2121) 六、常用液压元件的维护与修理 (2121) 第四章工作介质的使用和管理 (2626) 一、工作介质的种类 (2626) 二、对工作介质的基本要求 (2727) 三、液压油液的基本性质 (2727) 四、工作介质的选用 (2828) 五、工作介质的储存保管 (3030) 六、液压系统的换油方式 (3030)

七、工作介质的取用 (3030) 八、工作介质变质的原因 (3131) 九、工作介质变质的控制 (3131) 十、工作介质的合理使用 (3232) 第五章液压系统的泄漏与密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液压系统的泄漏.............................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液压系统的密封.............................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液压系统的污染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液压系统污染的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液压系统污染的类型及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液压系统污染的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工作介质的污染度测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章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液压系统故障的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液压系统故障分类...........................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液压系统故障对设备及其工作的影响...........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工作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现象及其原因...............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液压系统故障排除的步骤.....................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液压系统故障诊断的层次和方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现代液压故障诊断的技术途径................. 错误!未定义书签。错误!未定义书签。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液压系统大部分故障并不是突然发生的,一般总有一些预兆。如噪声、振动、冲击、爬行、污染、气穴和泄漏等。如及时发现并加以适当控制与排除,系统故障就可以消除或相对减少。 一、振动和噪声 (一液压元件的合理选择 (二液压泵吸油管路的气穴现象 排除方法:(1增加吸油管道直径,减少或避免吸油管路的弯曲,以降低吸油速度,减少管路阻力损失。 (2选用适当地吸油过滤器,并且要经常检查清洗,避免堵塞。 (3液压泵的吸入高度要尽量小。自吸性能差的液压泵应由低压辅助泵供油。。 (4避免油粘度过高而产生吸油不足现象。 (5使用正确的配管方法。 (三液压泵的吸空现象 液压泵吸空主要是指泵吸进的油中混入空气,这种现象不仅容易引起气蚀,增加噪声,而且还影响液压泵的容积效率,使工作油液变质,所以是液压系统不允许存在的现象。 主要原因:油箱设计和油管安排不合理,油箱中的油液不足:吸油管浸入油箱太浅:液压泵吸油位置太高:油液粘度太大:液压泵的吸油口通流面积过小,造成吸油不畅:滤油器表面被污物阻塞:管道泄漏或回油管没有浸入油箱而造成大量空气进入油液中。

排除方法:(1液压泵吸油管路联接处严格密封,防止进入空气。(2合理设计油箱,回油管要以 45度的斜切口面朝箱壁并靠近箱壁插入油中。流速不应应太高, 防止回油冲入油箱时搅动液面而混入空气。油箱中要设置隔板。使油中气泡上浮后不会进入吸油管附近。 (3 油箱中油液要加到油标线所示的高度吸油管一定要浸入油箱的 2/3深度处, 液压泵的吸油口至液面的距离尽可能短,以减少吸油阻力。若油液粘度太高要更换低的油液。滤油器堵塞要及时清除污物。这样就能有效的防止过量的空气浸入。 (4采用消泡性好的工作油液,或在油内加入消泡剂。 (四、液压泵的噪声与控制 从液压泵的结构设计上下功夫。 (五、排油管路和机械系统的振动 避免措施:(1用软管连接泵与阀、管路。 (2配置排油管时防止共振与驻波现象发生。 (3配管的支撑应设在坚固定台架上。 (六、流体噪声(压力脉动控制措施: (1 安装减震软管 (2 在管路中设置蓄能器。 (3 在管路上安装消声器或串联滤声器。因体积大、费用高而应用较少。 二、液压冲击 (一液流换向时产生的冲击

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第十一章液压系统故障诊断 第一节概述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是指在不拆卸液压设备的情况下,凭观察和仪表测试判断液压设备的故障所在和原因。液压设备的故障是指液压设备的各项技术指标偏离了它的正常状态,如管路和某些元件损坏、漏油、发热、致使设备的工作能力丧失,功率下降,产生振动和噪声增大等。 在使用液压设备时,液压系统可能出现的故障是多种多样的。即使是同一个故障现象,产生故障的原因也不一样,它是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特别是新装置的液压设备,在试车时产生的故障现象,其原因更是多方面的。液压系统是一个密闭的系统,各元件的工作状态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因此,在进行故障诊断时,必须对引起故障的因素逐一分析,注意到其内在联系,找出主要矛盾,这样才能比较容易地排除故障。 液压系统的故障主要是由构成回路的液压元件本身产生的动作不良、系统回路的相 少液压设备出现故障的有力措施。 当然,液压系统的故障除由元件本身和工作油液的污染引起的以外,还因安装、调试和设计不当等原因引起的也较多。 液压系统的故障诊断,过去一般凭经验,随着液压测试技术的发展,国内外正研制和应用专用的测试仪和设备。如手提式测试器、液压故障诊断器和液压故障检修车等。应用这些专用仪器和设备能在现场很快查出液压元件及系统的故障,并进行排除。 近年来,在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状态监测技术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如利用振动信

号、油液光谱分析、油液铁谱分析、超声波泄漏指示器、红外线测试仪等来进行检测的技术,利用微机进行分析处理信号和预报故障的技术等的应用已有不少报道。而在港口工程机械液压系统中,普遍使用这些技术来进行故障诊断及状态监测,则还需经过有关各方面的努力才可能逐步实现。 第二节液压系统的故障预兆 液压系统产生故障以前,通常都有预兆。如压力失调、噪声过大、振动过大、温升过高,泄漏过大等等。如果这些现象能及时发现,并加以适当控制或排除,系统的故障就可以减少或避免发生。 一、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失调 压力失调常表现为压力不稳定、压力调不上去或调不下来、压力转换滞后、卸荷压力较高等。产生压力失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液压泵引起的压力失调 1)液压泵的轴向、径向间隙由于磨损而增大; 2)泵的“困油”未得到圆满解决; 3)泵内零件加工及装配精度较差; 4)泵内个别零件损坏等。 2. 液压控制阀引起的压力失调 1)在压力控制阀中: ①先导阀的锥阀与阀座配合不良; ②调压弹簧太软或损坏; ③主阀芯的阻尼孔被堵塞,滑阀失去控制作用; ④主阀芯被污物卡住在开口位置或闭口位置; ⑤溢流阀作远程控制用时,其远程连接通道过小或泄漏; ⑥溢流阀作卸荷阀用时,其控制卸荷的换向阀失灵等。 2)在方向控制阀中: ①油路切换过快而产生液压冲击; ②电磁换向阀换向推杆过长或过短等。 3.辅助元件引起的压力失调 1)油滤器堵塞; 2)液流通道过小,回油不畅; 3)油液粘度太稠或太稀等。 4.其他 1)机械部分未调整好,摩擦阻力过大; 2)空气进入系统; 3)油液污染; 4)电机功率不足或转速过低;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的成因及其预防与排除

在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都是一些比较精密的零件。人们对机械的液压传动虽然觉得省力方便,但同时又感到它易于损坏。究其原因,主要是不太清楚其工作原理和构造特性,从而也不大了解其预防保养的方法。 液压系统有3个基本的“致病”因素: 污染、过热和进入空气。这3个不利因素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出现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就会连带产生另外一个或多个问题。由实践证明,液压系统75%“致病”的原因,均是这三者造成的。 如果液压系统的制造质量没有问题,则造成故障的原因大多是预防保养不当,操作不当的因素一般较少。之所以如此,主要是由于对它的工作条件认识不足。如果懂得一些基本原理,弄明白导致故障的上述3个有害因素,就能长期地保证系统处于良好的工作状况。 1、工作油液因进入污物而变质 进入油液中的污物(如灰、砂、土等)的来源有: (1)系统外部不清洁。不清洁物在加油或检查油量时被带入系统,或通过损坏的油封或密封环而进入系统; (2)内部清洗不彻底。在油箱或部件内仍留有微量的污物残渣; (3)加油容器或用具不洁; (4)制造时因热弯油管而在管内产生锈皮; (5)油液储存不当,在加入系统前就不洁或已变质; (6)已逐渐变质的油会腐蚀零件。被腐蚀金属可能成为游离分子悬浮在油中。

污物会造成零件的磨损与腐蚀,尤其是对于精加工的零件,它们会擦伤胶皮管的内壁、油封环和填料,而这些东西损伤后又会导致更多的污物进入系统中,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的损坏。 2、过热 造成系统过热可能由以下一种或多种原因造成: (1)油中进入空气或水分,当液压泵把油液转变为压力油时,空气和水分就会助长热的增加而引起过热; (2)容器内的油平面过高,油液被强烈搅动,从而引起过热; (3)质量差的油可能变稀,使外来物质悬浮着,或与水有亲合力,这也会引起生热; (4)工作时超过了额定工作能力,因而产生热; (5)回油阀调整不当,或未及时更换已损零件,有时也会产生热。 过热将使油液迅速氧化,氧化又会释放出难溶的树脂、污泥与酸类等,而这些物质聚积油中造成零件的加速磨损和腐蚀,且它们粘附在精加工零件表面上还会使零件失去原有功能。油液因过热变稀还会使传动工作变迟缓。 上述过热的结果,常反映在操纵时传动动作迟缓和回油阀被卡死。 3、进入空气 油液中进入空气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1)加油时不适当地向下倾倒,致使有气泡混入油内而带入管路中; (2)接头松了或油封损坏了,空气被吸入; (3)吸油管路被磨穿、擦破或腐蚀,因而空气进入。 空气进入油中除引起过热外,也会有相当数量空气在压力下被溶于油内。如果被压缩的体积大约有10%是属于被溶的空气,则压力下降时便会形成泡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标准版)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 (标准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60

液压系统常见故障和排除方法(标准版) (1)油温过高 油温过高是由多种因素产生的,综合各用户使用经验,列出表4-1供参考 表4-1液压油温升过高的原因及排除方法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1.液压泉效率低,其容积、压力和机械损失较大,因而 转化为热量较多 选择性能良好的、适用的液压泵 2.系统沿途压力损失大,局部转化为热量 各种控制阀应在额定流量范围内,管路应尽量短,弯头要 大,管径要按允许流速选取

3.系统泄漏严重,密封损坏 油的黏度要适当,过滤要好,元件配合要好,减少零件磨 损 4.回路设计不合理,系统不工作时油经溢流阀回油 不工作时,应尽量采用卸荷回路,用三位四通伐 5.油箱本身散热不良,容积过小,散热面积不足或储油 量太少,循环过快 油箱容积应按散热要求设计制作,若结构受限,要增添冷 却装置。储油量要足 (2)噪声(表4-2) 产生原因 排除方法 1.系统吸入空气,油箱中油量不足,油面过低,油管浸入太短,吸油管与回油管靠得太近,或中间未加隔板,密封不严,不工作时有空气渗入 加足油量,油管浸入油面要有一定深度,吸油管与回油管之间

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

全国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培训班 目录 第一章液压传动基本知识 (1) 一、..................................................................... 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 1 二、液压传动工作特性 (2) 三、液压传动系统的组成 (2) 四、液压传动系统的图形符号 (3) 第二章常用液压元件 (3) 一、................................................................................. 液压泵 3 二、液压缸 (6) 三、液压马达 (8) 五、液压辅助元件 (13) 第三章液压系统的使用维护与管理 (15) 一、................................................................... 液压系统的安装与试压 15 二、液压系统的正确使用 (15) 三、液压系统的维护 (16) 四、液压系统的点检管理 (18) 五、运行中期液压设备的管理要点 (19) 六、常用液压元件的维护与修理 (20) 第四章工作介质的使用和管理 (25) 一、工作介质的种类 (25) 二、对工作介质的基本要求 (26) 三、液压油液的基本性质 (26) 四、工作介质的选用 (27) 五、工作介质的储存保管 (29) 六、液压系统的换油方式 (29) 1 中国机电装备维修与发行技术协会秦皇岛信和会展服务有限公司全国液压系统维修及故障诊断技术培训班

八、..................................................................... 工作介质变质的原因 30 九、工作介质变质的控制 (31)

液压系统压力不正常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液压系统压力不正常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液压系统压力不正常主要表现为工作压力建立不起来、升不到调定值或升高后降不下来,其原因往往与发动机、泵和阀等许多部分有关。 在检修中,按照发动机、泵和阀等部分的功能,依顺序隔离出一个回路或一个元件分别诊断、排除,最后找出故障的真正原因并排除。 1、液压泵的故障及排除 (l)泵内零件配合间隙超出规定要求,引起压力脉动或压力升不高。如齿轮泵的径向间隙应控制在0.13-0.16mm之间,轴向间隙应控制在0.03-0.04mm之间,超出此范围应对有关零件进行修复、调整或更换。 (2)液压泵的进、出油口不应泄漏或进入空气。在判断有无空气进人时,可将密封部位涂上黄油,看泵的噪声是否明显减小。若确认有空气进人,应采取排气措施。 (3)泵内零件加工质量和装配质量差,如齿轮泵齿轮的啮合面接触不良。应严格加工、装配的质量管理。 (4)泵的进、出口油管接反。应调换重接,起动前要向泵内灌满液压油。 (5)叶片泵的叶片卡死、装反、叶片与泵体内曲线表面接触不良;柱塞泵的柱塞卡死。如叶片或轴承损坏、柱塞弹簧变形失效,应更换;叶片装反的应重装。 2、液压泵驱动电动机的故障及排除

(l)电动机转向不对。应调线换相; (2)电动机功率不足或转速达不到规定要求。应检查电压,校核电动机性能。 3、溢流阀调压失灵故障及排除 (l)主阀芯上阻尼孔堵塞,油压传递不到主阀上腔和锥阀前腔,先导阀因此而失去了对主阀压力的调节作用,使系统压力建不起来。应清洗溢流阀,疏通阻尼孔。 (2)调压弹簧变形、阀内泄漏过大或先导阀的锥阀过度磨损,使压力不能达到调定值。应更换弹簧、锥阀和密封件。 (3)先导阀锥阀座上的阻尼小孔堵塞,油压传递不到锥阀上,先导阀失去了对主阀的调节作用,在任何压力下都不能泄油而使压力不断升高。应清洗先导阀,疏通阻尼孔。 (4)溢流阀密封件损坏,主阀芯及锥阀芯磨损过大,造成内、外泄漏严重,压力不稳定、忽高忽低。应更换损坏了的密封件、阀芯。 (5)主阀芯径向卡紧,不能实现调节功能,造成压力上不去或下不来。应拆检、清洗阀体,排除故障。 (6)溢流阀主阀芯阻尼小孔堵塞,使主阀芯在很低的压力下才能开启。应清洗溢流阀,疏通阻尼小孔,使溢流阀恢复正常压力下的调节功能。 (7)由于污染、毛刺等原因,使溢流阀芯卡死在开启或关闭位置,前者使系统压力不能升高,后者使压力突然升高而且降不下来。应拆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的几种方法

液压系统故障排除地几种方法 【摘要】液压传动具有传送能量大、布局容易、结构紧凑、换向方便、转动平稳均匀、容易完成复杂动作等优点,而液压传动地故障难以从外部表面现象和声响特征中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发生地部位和原因,因此,液压问题地分析显得更为重要. 【关键词】液压系统;故障排除;方法 我们公司设备多,尤其近几年新进地设备大多是加工中心,采用液压自动控制.液压传动具有传送能量大、布局容易、结构紧凑、换向方便、转动平稳均匀、容易完成复杂动作等优点,因而广泛应用于工程机械领域.但是,液压传动地故障往往不容易从外部表面现象和声响特征中准确地判断出故障发生地部位和原因,而准确迅速地查出故障发生地部位和原因,并及时排除.在工程机械地使用、管理和维修中是十分重要地. 1 液压系统地主要故障 在相对运动地液压元件表面、液压油密封件、管路接头处以及控制元件部分,往往容易出现泄漏、油温过高、出现噪音以及电液结合部分执行动作失灵等现象.具体表现:一是管子、管接头处及密封面处地泄漏,它不仅增加了液压油地耗油量,脏污机器地表面,而且影响执行元件地正常工作.二是执行动作迟缓和无力.三是液压系统产生振动和噪音.四是其他元件出现异常. 2 故障地检查 2.1 直接检查法

凭借维修人员地感觉、经验和简单工具,定性分析判断故障产生地原因,并提出解决地办法. 2.2 元件置换法 以备用元件逐一换下可能发生故障地元件,观察液压系统地故障是否消除,继而找出发生故障地部位和原因,予以排除. 2.3 定期按时监控和诊断 根据各种机械型号、检查内容和时间地规定,按出厂要求地时间和部位,通过专业检测、监控和诊断来检测元器件技术状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地异常隐患,逐步发展不解体诊断技术,来完成技术数据采集,辅以电脑来分析判断故障地原因及排除方法;这是使液压系统地故障消灭在发生之前地一种科学技术手段. 3 液压系统地故障预防 3.1 保证液压油地清洁度 油液地清洁度对系统地性能,对元件地可靠性、安全性、效率和使用寿命等影响极大.液压元件地配合精度极高,对油液中地污物杂质所造成地淤积、阻塞、擦伤和腐蚀等情况反应更为敏感. 3.2 防止液压油中混入空气 具体做法:一是避免油管破裂、接头松动、密封件损坏;二是加油时,避免不适当地向下倾倒;三是回油管插入油面以下;四是避免液压泵入口滤油器阻塞使吸油阻力增大,不能把溶解在油中地空气分离出来. 3.3 防止液压油温度过高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故障诊断与维修

摘要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动力阀三部分组成。动力转向系统的故障主要有一般故障、转向噪声和油液渗漏等。一般故障主要包括转向冲击、转向沉重、转向不灵和转向回跳等。这些故障有些可能与动力转向装置、转向操纵机构和转向传动机构均有关。 关键词:转向系故障现象故障分析故障排除

前言 转向系统是整车系统中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组成系统,驾驶者通过方向盘来操纵和控制汽车的行进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驾驶意图。汽车转向系统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经了长时间的演变。传统的汽车转向系统是机械式的转向系统,汽车的转向由驾驶员控制方向盘,通过转向器等一系列机械转向部件实现车轮的偏转,从而实现转向。随着上世纪五十年代起,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在汽车上的应用,标志着转向系统革命的开始。汽车转向动力的来源由以前的人力转变为人力加液压助力。这种助力转向系统主要的特点是液压力支持转向运动,减小驾驶者作用在方向盘上的力,改善了汽车转向的轻便性和汽车运行的稳定性 一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概述 1.1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组成 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由转向器、转向动力缸和转向动力阀三部分组成。 1.2液压动力转向系统的工作原理 (1)直线行驶时,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来的工作液与油罐相通,转向油泵处于卸荷状态,动力转向器不起助力作用。 (2)向右转向时,向右转动转向盘,转向控制阀将转向油泵泵出的工作液与R腔接通,将L腔与油罐接通,在油压作用下,活塞向下移动,通过传动结构使左右轮向右偏转,从而实现右转向。 (3)向左转向时向左转向时,情况与上述相反。 二液压动力转向系统常见的故障现象与分析 2.1 转向冲击或振动 1.故障现象:当前轮达最大转向角时,车辆出现冲击或振动。 2.故障分析: (1)检查齿条导向螺塞的调整是否正确,并视情调整。若经调整无

一般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一般液压系统故障诊断方法 摘要:在生产现场,由于受生产计划和技术条件的制约,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准确、简便和高效地诊断出液压设备的故障,并利用现有的信息和现场的技术条件,尽可能减少拆装工作量,节省维修工时和费用,用最简便的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出故障部位和发生故障的原因并加以修理,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并力求今后不再发生同样故障。 引言 液压传动系统由于其独特的优点,即具有广泛的工艺适应性、优良的控制性能和较低廉的成本,在各个领域中获得愈来愈广泛的应用。但由于客观上元、辅件质量不稳定和主观上使用、维护不当,而且系统中各元件和工作液体都是在封闭油路内工作,不象机械设备那样直观,也不象电气设备那样可利用各种检测仪器方便地测量各种参数, 液压设备中,仅靠有限几个压力表、流量计等来指示系统某些部位的工作参数,其他参数难以测量,同时一般故障根源有许多种可能,这给液压系统故障诊断带来一定困难。 在生产现场,由于受生产计划和技术条件的制约,要求工程技术人员准确、简便和高效地诊断出液压设备的故障,并利用现有的信息和现场的技术条件,尽可能减少拆装工作量,节省维修工时和费用,用最简便的技术手段,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找出故障部位和发生故障的原因并加以修理,使系统恢复正常运行,并力求今后不再发生同样故障。 一液压系统故障的特点 液压系统出现故障不同于机械故障和电气故障,它们易于解体观察进行判断,同时可以利用多个相应仪器仪表诊断;与机械电气相比,液压系统故障有其自身的特点,特点如下: ⒈故障的多样性液压设备出现的故障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几个故障同时出现的。例如,系统的压力不稳定就经常和噪声振动故障同时出现;同一故障引起的原因可能有多个,而且这些原因常常是互相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的。例如,当系统压力达不到系统要求时,其产生原因可能是泵引起的,也可能是溢流阀引起的,也可能是两者同时作用的结果。 液压系统中往往是同一原因,但因其程度的不同、系统的结构不同,以及与它配合的机械结构的不同,所引起的故障现象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如,同样是系统吸入空气,可能引起不同的故障,如爬行,振动等等。 ⒉故障的的复杂性液压系统压力达不到系统要求经常和动作故障联系在一起,甚至机械电气部分的弊病也会与液压系统的故障交织在一起,使得故障变得复杂,新设备的调试更是如此。 ⒊故障的偶然性与必然性液压系统中的故障有时是偶然发生的,有时是必然发生的。故障偶然发生的情况如:油液中的污物偶然卡死溢流阀换向阀的阀芯,使系统偶然失压或不能换向;电压的偶然变化,使电磁铁吸合不正常而引起电磁阀不能正常工作。这些故障不是经常发生,也没有一定的规律。 故障必然发生的情况是指那些持续不断经常发生,并且有一定规律的原因引起的故障。如油液粘度低引起的系统泄漏,液压泵内部间隙大内泄漏增加导致泵的容积效率下降等。 ⒋故障的分析判断难度性由于液压系统故障存在上述特点,所以当系统出现故障时,不一定马上就可以确定故障的部位和产生的原因。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在液压故障的分析判断方面的技术水平比较高或着熟练掌握所在液压设备的情况等,就能对故障进行认真的检查,分析,判断并很快找出故障的部位及其原因并加以排除。但是如果工程技术人员对液压设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