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
- 格式:doc
- 大小:496.50 KB
- 文档页数:7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说明书用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激素,它在人体内起着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作用。
在正常情况下,EPO的分泌受到血红蛋白水平的调节,当血红蛋白水平下降时,肾脏会释放更多的EPO 来刺激骨髓产生红细胞。
有些疾病或治疗可能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下降,从而需要通过外部补充EPO来促进红细胞生成。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通常用于治疗贫血,特别是那些由慢性肾脏疾病或化疗引起的贫血。
在这些情况下,患者的肾脏可能无法产生足够的EPO来促进红细胞生成,因此需要通过注射外源性的EPO来提高血红蛋白水平。
EPO也被一些运动员滥用,以提高氧气输送和增强运动表现。
使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主要是通过注射的方式,通常由专业医务人员在医院或诊所内进行。
在接受治疗之前,患者需要接受全面的身体检查,包括血液测试和肾功能检查,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
对于患有贫血的患者,通常每周注射一次EPO,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病情严重程度来调整剂量。
在化疗期间的患者可能需要更频繁的注射,以帮助恢复红细胞数量和提高体能。
注射EPO的方法是将药物注射到皮下或静脉内,注射部位通常是在手臂或腹部,注射前需要做好消毒和穿刺操作。
在使用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时,患者需要密切注意自己的体征和症状,如头痛、恶心、呕吐、腹痛、注射部位疼痛等不良反应。
如果出现这些不良反应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并在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在接受EPO治疗期间,患者还需要定期进行血液检查和肾功能监测,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疗效。
如果出现不良反应或药物副作用,如高血压、血栓形成、过敏反应等,患者应立即就医并停止使用EPO。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有效的治疗贫血的药物,但在使用过程中仍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并严格遵守医生的处方和建议。
通过正确的使用和管理,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EPO的治疗作用,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心肌保护作用【摘要】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促红细胞生成素被认为具有心肌保护作用。
本文综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在缺血再灌注心脏中的作用机制、实验研究和与其他心肌保护方法的比较。
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心肌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且在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研究也揭示了促红细胞生成素研究的局限性。
结论认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潜在的心肌保护剂,对缺血再灌注心脏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可能成为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新方向。
该研究为深入探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在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和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关键词:促红细胞生成素、缺血再灌注心肌、心肌保护、作用机制、实验研究、临床应用、心肌保护剂、治疗方向。
1. 引言1.1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害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心肌缺血、缺氧一段时间后再次供血氧的过程,这种情况下心肌组织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当心肌组织长时间缺氧供血后,再次供血氧时会引发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包括细胞内钙离子过载、氧自由基产生、炎症细胞激活、线粒体功能障碍等。
这些过程会导致心肌细胞的损伤和死亡,最终导致心功能不全、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心肌细胞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上。
缺血再灌注时,心肌组织会释放大量炎症因子,引发炎症反应,导致心肌细胞的炎症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还会触发心肌细胞凋亡的程序性死亡,进一步损伤心肌组织。
1.2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概述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糖蛋白激素,在机体内由肾脏间质细胞和肝脏产生,主要起到促进红细胞生成和调节红细胞数量的作用。
EPO受缺氧、贫血等因素的刺激而释放,通过促进幼稚红细胞的增殖、分化和成熟,提高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含量,从而增加血氧运输量,保持机体氧平衡。
除了在调节红细胞生成方面的作用,研究表明,EPO还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例如抗炎、抗凋亡、抗氧化等作用。
促红细胞生成素方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促红细胞生成素,又称促红素,是一类可以刺激红细胞生成的生长因子。
在人体内,红细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细胞,它们主要承担着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功能。
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就是促进骨髓内的造血干细胞向红细胞方向分化发育,从而增加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
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人体内的红细胞数量会下降,这时候就需要促红细胞生成素来帮助身体恢复正常水平。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以下几种:1. 药物治疗:有些患者因为疾病或其他原因导致贫血,需要通过药物来促进红细胞生成。
常用的促红细胞生成素药物包括: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荷尔蒙、糖皮质激素等。
2. 膳食调理:饮食中含有丰富的铁、蛋白质、叶酸等元素对促进红细胞生成十分重要。
增加这些元素的摄入可以帮助身体更有效地合成红细胞。
注意均衡饮食,避免过量摄入致贫血的食物。
3. 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红细胞的新陈代谢。
有氧运动特别适合促进红细胞生成,如慢跑、游泳、骑车等。
4. 规律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利于促进红细胞生成。
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和放松身心对身体健康都有益处。
5. 注意保暖:保持身体温暖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内红细胞生成的功能。
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要注意多穿衣服,避免受凉。
6. 接受医学治疗: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贫血、慢性疾病等,可能需要接受医学治疗来促进红细胞生成。
这需要医生的指导和监督,患者要积极配合。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方法各有优劣,具体选用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选择具体方法前,应该向医生咨询并接受专业建议。
平时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多锻炼身体,保持健康的饮食,可以有效预防贫血等相关问题的发生。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增加红细胞数量,改善贫血症状。
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避免药物滥用。
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饮食调理、运动锻炼等,也是促进红细胞生成的重要手段。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激素,主要在肾脏中合成,其作用是促进骨髓中红细胞的生成。
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可能与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其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备受学术界的关注。
我们来了解一下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高血压的机制。
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通过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也会引起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从而导致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
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通过激活内皮细胞的内皮素系统,促进血管收缩,增加外周阻力,进而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在实际生活中,一些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由于肾脏功能受损,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的过度分泌,从而引起高血压。
一些使用合成型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患者也会出现高血压的症状。
了解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高血压的机制,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结合以上机制,我们可以看到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并不简单。
不仅在疾病发生的机制上存在着相互作用,而且在治疗上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虑。
临床医生在对患有高血压的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肾脏功能、血液检测指标以及药物治疗等方面的因素,在精准化治疗上下更大的功夫。
在我个人看来,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高血压的机制,不仅可以增进对慢性肾脏疾病和高血压等疾病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解,而且可以为相关疾病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更为全面的依据。
希望未来可以有更多的研究能够揭开促红细胞生成素与高血压之间更为深入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和希望。
通过以上的深入探讨,相信读者对于促红细胞生成素引起高血压的机制有了更清晰、更全面的理解。
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激素,在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也可能与高血压存在一定的关联。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EPO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引起高血压,包括促进血管紧张素II的生成、激活内皮细胞的内皮素系统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什么用途
导语:我们的血液中,分布着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等,每一种细胞都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哪一种细胞都是无法代替的。
当血液中的某一种细
我们的血液中,分布着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等等,每一种细胞都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和作用,哪一种细胞都是无法代替的。
当血液中的某一种细胞数量减少的时候,就需要促进它们的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就是促进红细胞数量增多的一种激素,除此之外,它还有什么用处呢?
医疗用途:
增加红血球的数目,用于贫血、组织断离、早产儿,用在癌学和血液学方面。
用于治疗慢性肾衰患者的贫血症。
治疗最初1~3周观察到血细胞比容增加,且与剂量成比例,在4~6周中血细胞比容水平在不同研究中可达30%~40%之间不等,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包括体力耐受、情绪、起居方式和性功能的提高。
对慢性肾衰不需要透析的贫血患者的研究表明,使用本品也是有利的。
体育用途(兴奋剂):
增加训练耐力和训练负荷,属于国际奥委会规定的违禁药物。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第一例的兴奋剂检查呈阳性的西班牙自行车选手玛丽亚·莫里诺,就是被发现使用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国际奥委会于2008年8月11日宣布取消其参赛资格。
以上就是促红细胞生成素有什么用途。
有些年轻人由于从事比较繁重的工作,就会导致贫血的状况,促红细胞生成素,恰恰可以弥补这样的状况。
除了医疗用途之外,还有体育用途等等,可见促红细胞生成素的用途还是多种多样的。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说明书用法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由肾脏分泌的激素,它在促进红细胞生成和维持正常血红蛋白水平方面起着关键作用。
EPO在体内的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分化为红细胞前体细胞,从而提高红细胞生成的速度和数量。
在某些疾病状态下,患者可能由于肾衰竭、贫血、骨髓疾病等原因导致EPO生成不足,从而引发贫血等问题。
外源性的EPO制剂被用来治疗这些疾病,以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红细胞生成功能。
EPO的用法主要包括注射和口服两种方式。
注射是目前较常用的给药方式,它可以直接将EPO注射到患者的体内,以提高血液中EPO 的浓度,从而促进红细胞生成。
口服EPO的方法相对较少使用,因为EPO是一种蛋白质,经口服后可能会被胃酸破坏而失去作用。
使用EPO前需要先了解其药物特性和用法注意事项。
EPO是一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的处方药,患者在使用EPO前应咨询医生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处方用药。
患者在使用EPO时需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剂量和频率进行注射,不可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在注射EPO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注射部位通常是皮下组织,避免直接注射到血管中,可以选择腹部、上臂、大腿等部位进行注射;使用注射器将EPO注射到皮下组织,可以采用轻轻捏起皮下脂肪层的方式,确保注射到正确的位点;患者需要定期监测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计数等指标,以及观察是否出现不良反应,及时向医生汇报。
在使用EPO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皮肤瘙痒、恶心、头痛等症状,一般情况下这些反应不严重,但如果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高血压、血栓形成等情况,需要立即停止用药,并及时就医处理。
在长期使用EPO的过程中,需要定期检查肝肾功能、血压、血糖等指标,以及注意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调整,以减轻药物对身体的不良影响。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贫血等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合理使用,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有效治疗效果。
血液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5题)1.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是促进()×A 铁的吸收B VitB12的吸收C 雄激素的释放D 骨髓造血和红细胞成熟【正确答案】 D2. 用罗马数字Ⅰ-XⅢ表示凝血因子,其中因属于V因子活化而来,从而已经被取消因子命名的是()×A 因子ⅥB 因子ⅢC 因子ⅣD 因子ⅤE 因子XⅢ【正确答案】 A3. 用溶血标本测定血清中的离子浓度()×A 氯离子偏高B 钙离子偏高C 钾离子偏高D 钠离子偏高【正确答案】 C4. 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主要决定于血浆中的(注:选项中Na+、Cl-=Na+、Cl-)()×A 各种正离子B 各种负离子C Na+和Cl-D 氨基酸和尿素E 葡萄糖和氨基酸【正确答案】 C5. 低温储存较久的血液,血浆中哪种离子浓度升高(注:选项中Na+、K+、Ca2+、Cl-、HCO3-=Na+、K+、Ca2+、Cl-、HCO3-)()×A Na+B Ca2+C K+D Cl-E HCO3-【正确答案】 C6. 红细胞膜上钠泵活动所需能量主要由葡萄糖通过哪条途径产生()×A 糖原分解和有氧氧化B 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C 糖原分解和无氧氧化D 糖原异生和磷酸戊糖旁路E 糖酵解和磷酸戊糖旁路【正确答案】 E7. 成年人骨髓中储存的中性粒细胞约为血液中的()×A 1-5倍B 10-20倍C 50-150倍D 500-1000倍E 5000-10000倍【正确答案】 C8. 叶酸和维生素B12缺乏常引起()×A 缺铁性贫血B 再生障碍性贫血C 失血性贫血D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E 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 D9. 嗜碱性粒细胞颗粒中含有()×A 肝素,组胺,嗜酸性粒细胞趋化因子和过敏性慢反应物质B 过氧化物酶和碱性蛋白质C 过氧化物酶和溶酶体酶D 前列腺素E和多集落刺激因子E 组胺酶,碱性蛋白溶酶体酶【正确答案】 A10. 红细胞发生叠连后,红细胞()×A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B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减慢C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减少,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减慢D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增大,使血沉加快E 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增加,于血浆的摩擦减小,使血沉加快【正确答案】 A11. 正常情况下出血时间为()×A 0-0.5minB 1-3minC 5minD 6minE 10min【正确答案】 B12. 血小板与非血小板表面的粘着现象称为血小板()×A 粘附B 聚集C 释放D 凝集E 激活【正确答案】 A13. 目前认为致聚剂引起血小板聚集的可能机制是(注:选项中Ca2+=Ca2+)()×A 抑制血小板膜上的磷脂酶A2使血小板内血栓烷A2合成减少B 通过血小板膜上相应受体使cAMP减少,IP3 ,Ca2+,cGMP增加C 抑制血小板的磷酸二脂酶(PDE),使cGMP增加D 激活酪氨酸蛋白激酶系统E 与ADP代谢产物有关【正确答案】 B14. ABO血型系统凝集原特异性的决定簇是()×A 脂蛋白B 寡糖链C 糖原D 糖蛋白E 磷脂【正确答案】 B15. 大细胞贫血是由于()×A 缺少铁B 缺少铁和蛋白质C 缺少维生素B12和叶酸D 缺少促红细胞生成素【正确答案】 C二. 多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0题)1. 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A 缺乏纤维蛋白原B 增加了血小板释放的物质C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D 含有大量的白蛋白E 含大量的球蛋白【正确答案】 A, B, C2. 如果某男是B型血()×A 他的基因型可以是AB型B 他的父亲可以是O型血C 他的孩子不是B型血就是O型血D 如果他的妻子是B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E 如果他的妻子是O型血,孩子的血型只能是B型或O型【正确答案】 B, D, E3. 生理型止血过程包括()×A 血小板粘着于受损伤血管B 血液凝固,血块回缩C 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使小血管收缩D 血小板聚集形成血小板止血栓E 纤溶系统激活【正确答案】 A, B, C, D, E4. 小血管损伤后,生理止血过程包括()×A 血流速度变慢B 受损小血管收缩C 血小板聚集形成止血栓D 受损局部血液凝固形成血凝块E 血管壁修复、伤口愈合【正确答案】 B, C, D5. 正常人的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凝固的原因有()×A 血液流动快B 血管内膜光滑完整C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作用D 有抗凝血物质存在E 缺乏某些凝血因子【正确答案】 A, B, C, D6. 血浆蛋白主要生理功能有()×A 多种代谢物的运输载体B 缓冲血浆pH变化C 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D 参与生理性止血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正确答案】 A, B, C, D, E7. 引起血沉加快的因素有()×A 白细胞增多B 血浆球蛋白增多C 血浆白蛋白减少D 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多E 血浆磷脂增多【正确答案】 B, C, D8. 下列哪些情况使血沉加快()×A 血沉加快的红细胞置入正常血浆B 正常红细胞加入血沉加快的血浆C 血液中的白蛋白增加D 血液中的球蛋白增加E 血浆中的球蛋白减少【正确答案】 B, D9. 凝血酶的直接作用是()×A 激活因子XIIIB 使纤维蛋白原水解成纤维蛋白单体C 使纤维蛋白单体形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D 使可溶性的纤维蛋白多聚体形成稳固的纤维蛋白多聚体E 抑制纤溶酶活性【正确答案】 A, B10. 下列可延缓或防止凝血的有()×A 血液中加入柠檬酸钠B 血液置于硅胶管中C 血液中加入肝素D 血液中加入双香豆素E 将血液置于冰水混合物中【正确答案】 A, C, E三. 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题)1. 人体安静状态下,其贮备血量相对较多。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说明书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多肽激素,是在外周血细胞中发现的自然存在的血清蛋白,其浓度参考正常水平有 500-900 pg/mL 之间。
它是一种催熟因子,主要作用在红细胞生成过程,可以引发前体血小板(MKB)向红细胞脱细胞壁而形成成熟红细胞,因而具有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作用。
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促进红细胞的分化和释放,它不仅可以增加MKB的产生,而且可以增加MKB向红细胞的转化。
此外,它还可以增强红细胞转化的效率和速度,进而提高红细胞的分化和生成。
缺乏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会导致血小板减少、血红蛋白减少,而过量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也会增加血小板和红细胞,产生一种可能危害全身健康的血液过多症。
所以,进行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检测时,要保持最佳水平,以免健康受到损害。
促红细胞生成素作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生物活性物质,它对于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贫血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详细介绍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
一、促进红细胞生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最主要的作用是促进红细胞的生成。
在人体内,肾脏是主要产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的器官。
当身体缺氧时,肾脏会释放出大量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刺激骨髓中干细胞向成熟的红细胞分化。
因此,当人体缺氧时,通过增加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等相关问题。
二、调节免疫系统除了促进红细胞生成外,促红细胞生成素还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
在免疫系统中,白血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而白血球可以通过产生一些化学物质来调节其他白血球的活动,从而起到免疫调节的作用。
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刺激白血球产生这些化学物质,从而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三、促进骨骼生长除了对红细胞和免疫系统的作用外,促红细胞生成素还能够促进骨骼生长。
在人体内,骨髓是产生造血干细胞的主要部位。
而这些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多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
研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可以刺激骨髓中干细胞向成熟的骨细胞分化,从而促进骨骼生长和修复。
四、改善贫血由于促红细胞生成素能够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因此它也被广泛应用于贫血治疗中。
在临床上,医生通常会给患者注射一定剂量的人工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来提高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症状。
此外,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用于治疗肾衰竭等疾病引起的贫血。
五、其他作用除了上述几个方面的作用外,促红细胞生成素还有一些其他的作用。
例如,它可以促进神经系统发育和生长,并对心脏和肺部功能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此外,在某些情况下,促红细胞生成素还可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向成熟的白细胞分化。
总结:促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它对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贫血治疗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刺激骨髓中干细胞向成熟的红细胞分化,它可以有效地提高血液中红细胞数量,从而改善贫血等相关问题。
促红细胞生成素287(原创实用版4篇)篇1 目录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定义和作用2.EPO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3.EPO的发现和研究历史4.EPO的应用和未来发展篇1正文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主要负责红细胞的生成和增殖。
EPO由肾脏和骨髓细胞产生,通过与红系祖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红细胞的成熟和释放。
EPO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是多方面的,除了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外,它还参与了免疫系统的调节、能量代谢和神经系统的功能。
EPO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能够刺激红系祖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因子。
经过多年的研究,这种因子被确认为是一种蛋白质,并被命名为促红细胞生成素。
自那时以来,EPO及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进展。
EPO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除了用于治疗贫血等疾病外,还被用于运动医学和健康监测。
此外,EPO还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潜力,如阿尔茨海默病和帕金森病。
篇2 目录一、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发现背景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作用和功能2.EPO的发现和研究历程3.EPO在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二、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发现和研究1.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结构特点2.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药理学性质3.促红细胞生成素287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三、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应用前景和挑战1.促红细胞生成素287在贫血治疗中的应用2.促红细胞生成素287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潜力3.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安全性和副作用问题篇2正文一、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发现背景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一种由人体肾脏和红系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主要功能是促进红细胞的再生。
自EPO被发现以来,它在贫血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在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的过程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促红细胞生成素287这种新的物质。
二、促红细胞生成素287的发现和研究促红细胞生成素287是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细胞因子,与传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有着不同的结构和药理学性质。
促红细胞生成素的作用
良好的血液循环是组织细胞获得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供应并排除代谢产物基本保证。
各种原因引起组织器官血液灌注量减少时常发生缺血性损伤,而缺血的组织、器官经恢复血流灌注后不但不能使其功能和结构恢复,反而加重其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HIRI)是肝脏外科手术期间非常重要的并发症,一些长时间的肝脏大手术尤其是肝脏移植手术往往会存在肝脏缺血的过程[1],同时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还可以影响肝切除后肝脏的再生及肝功能的恢复,因此,如何进行围术期的肝脏保护研究,合理用药,防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产生机制主要为(1)氧自由基生成:(2)钙超载的损伤作用;(3)细胞凋亡;(4)炎性介质的释放;(4)kupffer细胞激活及中性粒细胞的聚集、黏附并活化,增强与内皮细胞黏附[2] ;(5)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浓度的失衡;(6)血小板激活因子的作用;(7)微循环功能障碍等。
HIRI是由于各种机制相互影响,综合作用的结果。
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是一种刺激骨髓造血的糖蛋白类激素,是一种含唾液酸的酸性蛋白。
人类EPO基因位于7号染色体长臂22区,相对分子量为34,000,有4个糖基化位
点。
自从1989年美国Amgen公司[3]在国际上首次研制成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erythropoietin, rHuEPO), 其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活性与天然内源性红细胞生成素相同。
EPO 通过与靶细胞上特异性的EPO 受体(erythropoietin receptor,EPO-R)结合发挥生物效应。
传统认识中,EPO 是一种作用于骨髓造血细胞,促进红系祖细胞增生、分化和成熟的内分泌激素,对机体供氧状况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
随着近年来研究不断深入,对于EPO 的认识产生了一次革命性的飞跃,EPO 还可表现出非促红细胞生成作用。
最近的研究[4]认为EPO是一种由缺氧诱导因子( hypoxia-inducibh factor, HIF)家族诱导产生的多功能细胞因子超家族成员,对于多种器官均有保护作用[5]。
研究已经发现,EPO 不仅在肾脏和肝脏中分泌,而且在脑、卵巢、输卵管、子宫和睾丸都有 EPO 的分泌,而 EPO 受体在骨髓的红细胞的前体细胞(erythroidprecursors)、巨核细胞(megakar -yocytes)、内皮细胞、脑的一些区域培养的神经元细胞以及胎盘、肾脏、心脏、肝脏均有表达。
现有研究显示:rHuEPO 可与机体各处的 EPO-R 受体结合,发挥器官保护作用。
目前,国内外研究报道,rHuEPO 对心、脑、肾等的 IRI 有保护作用,尤其对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较多,而对肝脏的IRI的保护作用研究较少。
研究表明促红细胞生成素除能调节红细胞生成以增加组织供氧外,还具有抗氧化、抗凋亡、抗炎及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在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具有一定的生物学机制。
1、清除自由基,抗氧化作用。
氧自由基的产生是肝IRI产生的重要机制之一。
中性粒细胞粘附于内皮细胞后,呼吸爆发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它不仅引起内皮细胞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障碍,还对炎性细胞具有很强的趋化作用,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的恶性循环过程,最后导致心肺等重要器官等功能的严重损伤。
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 SOD)量下降及MDA水平上升是氧自由基损伤的依据。
实验表明EPO能增强脑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谷光甘肽过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抗氧化酶的活性[6]下调肝丙二醛(MDA)水平[7]。
王砚青等[8]使用EPO对大鼠心肌IRI模型进行研究,发现EPO能降低心肌组织MDA含量,增加心肌组织谷光甘肽过氧化酶(GSH-PX)及SOD 活性。
2、减轻钙超载
研究表明EPO 可通过调节Ca2 + 内流发挥作用。
当EPO 与EPOR 结合后, EPOR 即被激活并直接作用于Ca2 + 通道,通过去极化抑制Ca2 + 内流,从而减少了突触小泡释放的谷氨酸盐对神经细胞的损伤[9]。
王砚青等[8]使用EPO对大鼠心肌IRI模型进行研究,同时发现促红细胞生成素显著降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明显减轻缺血一再灌注对心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对大鼠 MIRI 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轻氧自由基及钙超载损害有关。
3、抗凋亡作用
凋亡是在一定病理生理条件下的程序性死亡,在各种损伤中占重要地位。
研究表明EPO 是一种抗凋亡因子,能抑制血管内皮因子发生凋亡,刺激内皮前体细胞有丝分裂,诱导细胞间质金属蛋白酶-2的产生,并促进血管的的形在。
Koury 等[10]报道EPO 调节红细胞生成的一种主要机制就是防止红系祖细胞凋亡。
此外EPO 还具有减少神经元[11] 、心肌细胞[12] 、肾小管上皮细胞[13]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 [14] 、血管内皮细胞[15]及人乳腺癌细胞(MCF27) [16] 凋亡的作用,其机制与保持线粒体膜稳定、上调
bcl22 、bcl2X(L) 以及下调caspase23有关。
4、抗炎作用:
EPO 能减少许多致炎因子的释放、减轻炎性细胞的浸润从而发挥重要的抗炎作用。
Villa 等[17] 报道EPO 能显著减少脑梗死区内的致炎因子如干扰素2γ、TNF2α、IL26 等的释放,减轻炎性细胞如星形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的浸润;Brines 等[18]报道在鼠实验性的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及鼠钝器脑外伤模型中,EPO能明显减轻神经炎症反应; Patel 等[19]报道EPO 预处理能减少肾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白细胞的浸润; Sezgin 等[7]研究肝缺血/ 再灌注损伤时发现EPO预处理能减少血TNF2a 、IL-2从而减轻肝脏的组织病理损害。
5、促进血管生成作用
维护血管结构和功能在各种损伤修复中占重要的地位。
血管生成主要是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介导的。
大量表达的VEGF与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受
体酪氨酸激酶结合,进一步触发细胞内的下游级联信号通路,启动血管生成。
EPO 能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和增加基质金属蛋白酶- 2 生成, 介导早期血管生成以及促进细胞分化,同时介导晚期血管生成[20]。
而且EPO 在促进毛细血管生成的同时并不削弱细胞之间紧密连接, 因而不会增加渗出[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