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乳酸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1
生化指标在游泳训练中可以提供有关运动员身体状况、代谢状态和恢复能力的重要信息。
以下是生化指标在游泳训练中的一些常见应用:
血乳酸浓度(Blood Lactate Concentration):血乳酸浓度是评估运动员乳酸代谢和耐力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监测游泳训练过程中的血乳酸浓度变化,可以评估运动员的乳酸阈值、耐力水平和训练负荷。
这有助于优化训练强度和设计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血清肌酸激酶是一种常用的肌肉损伤指标。
在剧烈的游泳训练后,肌肉组织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导致血清肌酸激酶水平升高。
监测CK水平可以评估运动员的肌肉疲劳和康复状况,有助于控制训练强度和调整恢复策略。
血清肌酸酐(Creatinine):血清肌酸酐是评估肾脏功能的指标。
剧烈的游泳训练可能对肾脏造成一定负担,导致肌酸酐水平的变化。
监测肌酸酐水平可以帮助评估运动员的肾功能状态,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和适应训练负荷。
血清电解质浓度(Electrolyte Concentrations):游泳训练会引起大量的水和电解质的流失,特别是在高强度和长时间的训练中。
监测血清电解质浓度,如钠、钾和镁等,可以评估运动员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及时调整补充液和饮食策略,维持体内的正常功能。
简述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乳酸阈是指人体运动时产生的乳酸量超过了身体清除乳酸的能力,导致乳酸在血液中堆积的临界点。
乳酸阈是评估运动耐力和训练强度的重要指标,在运动实践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乳酸阈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常见的包括血乳酸浓度测定法、心率变异性测定法、肌电图测定法等。
其中,血乳酸浓度测定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通过测试人体在不同运动强度下的血乳酸浓度,可以确定乳酸阈,并根据乳酸阈来制定个性化训练计划。
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运动能力评估:乳酸阈可以作为评估个体运动能力的重要指标。
通过乳酸阈测试,可以了解个体运动能力的强弱,并根据测试结果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能力。
2.训练强度控制:乳酸阈可以指导运动训练的强度控制。
根据个体的乳酸阈确定适当的训练强度,可以提高训练效果,避免过度训练。
3.身体适应性评估:乳酸阈测试可以评估人体对训练的适应性。
通过测试不同时间段的乳酸阈变化,可以了解人体对训练的适应程度,为训练计划的调整提供依据。
4.锻炼负荷控制:在训练过程中,适当控制乳酸阈可以降低锻炼负荷,减少受伤风险。
根据乳酸阈确定合适的训练强度和时长,可以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伤害。
5.康复训练:乳酸阈对于康复训练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监测乳酸阈的变化,可以评估康复过程中身体的恢复情况,确保康复训练的安全和有效性。
6.高原训练效果评估:乳酸阈的变化也可以用于评估高原训练的效果。
在高原地区进行训练,乳酸阈常常会下降,通过监测乳酸阈的变化可以评估训练效果和身体适应性的变化。
总之,乳酸阈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评估个体运动能力和身体适应性,指导训练强度控制,降低锻炼负荷,评估康复训练效果以及评估高原训练效果。
因此,研究和应用乳酸阈对于运动训练的科学性和个性化至关重要。
血乳酸在训练中的应用一、血乳酸(Blood Lactate, Bla)的定义:血乳酸是一种羟基酸,是在供氧不足时从糖酵解途径生产的丙酮酸转变而来,在训练时测定血乳酸可以了解体内乳酸生成和代谢变化的特点,作为训练中掌握运动强度的依据或评价运动员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的能力。
二、运动过程中乳酸代谢的生理意义:1、乳酸在快收缩肌纤维内生成后,转移到邻近具有高细胞氧化能力的慢收缩肌纤维内氧化,或随血液转运到其他低强度的骨骼肌和心肌内氧化,提供细胞氧化的底物。
2、乳酸在肝内糖异生成葡萄糖的过程中,重新吸收和利用血乳酸解离下来的H﹢,具有改善体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葡萄糖释放入血后,维持血糖正常水平和提供骨骼肌吸收和利用。
运动后乳酸糖异生促进肌糖原和肝糖原储备的恢复。
3、运动时血乳酸的消除促进骨骼肌乳酸持续不断的释放入血,可以改善肌细胞的内环境和维持糖酵解的供能速率。
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还可以反应机体有氧代谢能力,恢复速度快表示有氧代谢能力强。
另外,运动后血乳酸的恢复速率还受休息方式的影响,低强度运动的活动性休息比静止性休息时血乳酸清除速率快,利于运动后的恢复。
研究表明,一般利用70%—75%的个人最大强度进行恢复性训练时,清楚血乳酸的速率最快。
血乳酸的参考范围:安静情况下:1~2 mmol/L最佳耐力强度训练:保持4 mmol/L高强度训练:<32 mmol/L血乳酸含量的测定储存在肌肉中的糖原和葡萄糖,在无氧的条件下分解,终产物是乳酸。
乳酸经扩散进入血液,称为血乳酸。
糖酵解释放能量不多,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其意义不大,然而在剧烈活动时,例如速度耐力训练或比赛时,由于机体明显缺氧,有氧供能系统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活动时的需要,故糖酵解供能系统就成为供能的主要途径。
导致大量乳酸生成,血乳酸的浓度随之增加。
据研究证明,血液乳酸的含量与运动强度关系密切,血乳酸可作为评定运动强度的生化指标,而且高乳酸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速度耐力素质,增强运动员的耐酸能力。
血乳酸的实践应用及恢复手段的研究进展王灿(北京体育大学,北京100084)摘要:血乳酸作为一项研究成熟的生化指标,已被广泛应用于运动训练监控领域。
血乳酸具有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制订运动强度和量、辅助运动员选材等作用。
本文总结了近年来血乳酸在不同运动项目中的应用,分析了不同恢复手段清除血乳酸的效果,为科学地制定运动员训练方案,准确地监测训练实程,有利于降低血乳酸水平,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的恢复提供了理论依据和重要参考。
关键词:血乳酸;运动;恢复手段近年来,血乳酸作为运动训练监测的一项重要指标,被广泛地应用于各项体育运动。
检测运动员的血乳酸值不仅能科学地检验体育训练的成果,辅助运动员选材,而且可以作为训练负荷和量的可靠依据,为体育训练实时地提供科学的数据指导。
通过采用合理有效的恢复方法,可以降低运动员的血乳酸、肌酸激酶等水平,加速运动员疲劳的恢复,提高运动员的身体机能水平,改善运动训练效果。
1血乳酸的概述1.1血乳酸的生成与消除在速度耐力运动中,机体有氧供能系统不能满足运动需要,就会启动无氧代谢。
磷酸原系统首先供能,随后启动糖酵解系统,产生乳酸。
乳酸的清除途径包括氧化、合成葡萄糖和糖原、合成脂肪和丙氨酸等。
血乳酸值是乳酸产生速度、入血速度和清除速度间的动态平衡,取决于运动强度、时间、各器官的代谢等。
短时间、高强度运动会生成大量的乳酸。
在运动状态下,血乳酸值越高,糖酵解供能效率越高,无氧耐力越好。
1.2血乳酸的生物学意义血乳酸可以作为细胞氧化的底物参与代谢循环;糖异生可以提高肌糖原和肝糖原的恢复速率,从而改善体内酸碱平衡;血乳酸的消除有利于更新内环境,提高糖酵解的供能速度。
1.3血乳酸的实践价值1.3.1评定运动员的训练水平和机能状态血乳酸的安静值可以评价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及赛前状态。
血乳酸可以较准确地评估三种供能方式的产能比例,科学地反映运动员的训练状况和身体机能,评定运动员的有氧和无氧代谢水平,为运动员选材提供数据支持。
32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0年第4期训练与科研血乳酸指标在运动训练中的应用● 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 邱 俊运动补糖影响体重的基本要素是热能摄入量与热能消耗量,要想减轻或保持体重,就要控制热能摄入量,使之不超过热能的消耗量。
众所周知,每日摄入的营养素中,能为人体提供热能的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3类,只有这3类营养素提供的总热能大于热能消耗量时,人才会发胖。
因此,吃糖会增加体重的说法是片面的。
由于对糖的认识存在误解,运动员的补糖普遍不足,主食及含糖运动饮料摄入不足是主要原因。
要保证运动员顺利完成高强度的训练和比赛,合理、及时的补糖十分重要。
运动前补糖能增加运动员体内肌糖原、肝糖原的储备和血糖的来源,延迟运动衰竭的出现时间。
早餐是运动员上午训练的重要能量基础,若早餐未摄入足够的能量甚至空腹训练,就极易发生疲劳,影响训练质量。
运动中补糖可补充大脑能量供应的不足,提高机体的血糖水平,减少肌糖原的耗损。
训练时,可每隔30-60min补充一次含糖饮料或容易吸收的含糖食物,如面包、蛋糕等。
摄入运动饮料时要少量多次,避免温度过低对胃肠道的刺激。
运动中补糖量一般不大于1g/min。
运动后补糖能加速肌糖原的恢复。
在恢复期,运动员对营养的迫切需求仅仅是运动后的几小时而不是几天,故运动后补糖越早越好,6h内补糖的效果最佳。
建议运动后即刻补糖50g,以后每隔2h补充50-100g,24h内补糖达到9-16g/kg。
此外,运动员应尽量避免进行离心性运动,离心性运动引起的肌纤维损伤会使肌糖原的合成能力受到抑制。
有研究指出,在做离心和向心运动的腿中,运动后即刻补糖,肌糖原的合成速度较为相近;而2天后补糖时,做离心运动的腿中糖原的合成速度明显低于向心运动的腿。
为更好地进行糖的补充,且避免因补糖导致的胃肠道反应,以及由于血糖升高而引起的胰岛素反应,运动营养品越来越偏向于补充FDP(1,6-二磷酸果糖)和低聚糖以及含有它们及一些复合无机盐的运动饮料。
血乳酸指标在运动实践中的应用
运动康复系2011级杨帆1191059 1评定运动员训练水平
(1)评定有氧运动能力:我们把个体在渐增负荷中乳酸拐点定义为“个体乳酸阈”。
乳酸阈是反映骨骼肌代谢水平和有氧工作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可通过多级负荷实验和两点法做出的血乳酸-速度曲线来评定运动员所具有的有氧能力,当血乳酸达到4mmol/ L时所对应的速度越高,说明有氧能力越强。
另外,通过同等条件的第二次测试,在记录成绩的同时,检查血乳酸的变化,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提高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提高了;如果4mmol/L时所对应的速度下降了,说明该运动员有氧能力也相应下降了。
(2)评定无氧能力:①ATP-CP供能系统能力的评定(适宜于举重和田赛中的投跳项目):做功大而乳酸值低者,说明ATP-CP系统储备高,做功小乳酸值高,说明ATP-CP系统储备低;②糖酵解能力的评定:主要是测定最大血乳酸值,高水平运动员的血乳酸值越高,说明运动员机体耐受乳酸能力越高,糖酵解动员快,供能多,肌肉适于参与剧烈运动,即无氧能力较好;反之,最大乳酸能力较差,即无氧能力较差。
2制定运动强度
(1)乳酸阈强度:个体乳酸阈强度是发展有氧耐力的最佳强度,其理论依据是,用个体乳酸阈强度进行训练,既能使呼吸和循环系统机能达到较高水平,最大限度地利用有氧功能,同时又能在能量代谢中使无氧代谢的比例减少到最低程度。
(2)最大乳酸训练:机体生成乳酸的最大能力和机体对它的耐受能力直接与运动成绩相关。
研究表明,血乳酸在12 -20mmol/L是最大无氧代谢训练所敏感的范围。
为使运动中能产生高浓度的乳酸,强度和密度要大,间歇时间要短,练习时间一般要大于30秒,以1分钟-2分钟为宜。
以这种练习强度和时间及间歇时间的组合,能最大限度地动用糖酵解供能系统供能的能力。
(3)乳酸耐受能力训练:乳酸耐受能力一般可以通过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来获得。
因此,训练中要求血乳酸在12mmol/L左右,重复训练,刺激机体对这一血乳酸水平适应,提高缓冲能力和肌肉中乳酸脱氢酶活性。
3评价训练负荷效果
运动时血乳酸浓度会上升,并与运动强度有关。
运动后血乳酸值升高幅度大,表示运动强度大;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血乳酸升高的幅度减少,则表明机体对此训练量适应。
郭黎等人的研究指出运动后血乳酸浓度与无氧耐力运动成绩有密切的联系;运动后心率的恢复与乳酸清除率并不平行,心率恢复的程度并不能真实反映体内乳酸的清除情况;乳酸清除率较心率恢复率可更确切地反映无氧耐力运动员运动后恢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