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测评网_第22章 生命进化的长河B初二生物下学期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7
B. 错误的,因为事实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地球上的非生命物质C. 一种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猜想,没有任何科学价值D. 一种事实根据很少的假设,至今既不能否定也不能证实学习交流与问题研讨1、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化石2、概述生物进化的历程,形成生物进化的观点3、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分析,初步具有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了解我国出土的化石事例及其研究。
5、始祖鸟化石具有爬行类的哪些特点。
1.从生物进化的历程看,狗比鱼更高等。
你认为下列哪一做法不能..作为证据?( )A.比较狗和鱼的心脏结构B.将狗和鱼放在一起,看谁吃谁C.比较狗和鱼的脑,看哪个更复杂D.统计两者繁殖后代的成活率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表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A.体形小的生物早于体形大的生物B.水生生物早于陆生生物C.单细胞生物早于多细胞生物D.低等生物早于高等生物8.图5表示几类哺乳动物的起源情况,对此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原始哺乳动物为适应不同的环境而进化为现存各类哺乳动物B.现存各类哺乳动物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生物通过定向的变异适应变化的环境D.在现存条件下,原始哺乳动物也可进化为现代哺乳运动读教材回答问题读教材回答问题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下列哪一成分是原始大气中没有的( )A.氢 B.氨 C.水蒸气 D.氧2.1952年,美国学者米勒等人,首先模拟原始地球闪电的大气成分,在密闭的装置想一想想一想里,连续进行火花放电,合成了( )做一做A.核酸 B.蛋白质 C.氨基酸 D.葡萄糖3.地球的年龄大约是( )A.12亿年 B.20亿年 C.46亿年 D.37亿年4.根据现有的资料,科学家推测生命出现的时间为( )A.地球形成以后的l亿年左右 B.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C.地球形成以后的26亿年左右 D.地球形成以后的36亿年左右5.唯一现存的人种是( )A.直立人 B.南方古猿 C.能人 D.智人6.科学家发现的最早的原始人类化石在(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澳洲7.在下列人体基本特征中,哪项不是伴随着直立行走而出现的( )A.下肢较长,下肢骨粗壮 B.产生了复杂的面部表情C.脊柱有四个生理弯曲 D.手能握物8.最早人类祖先的哪些行为既是求生的手段,也促进了人类的进化( )A.制造工具 B.使用工具 C.进行劳动 D.社会化生活9.生物化石之所以能证明生物的进化,其根本原因是( )A.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或遗物B.化石就是有一定顺序的地壳岩石C.化石就是生物的祖先D.各类生物化石在地层中出现有一定顺序课后反思或经验总结1、掌握了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化石的特点。
第22章生命进化的长河1、原始大气的成分:甲烷、氮、氨、氢和水蒸气(没有氧)。
2、(1)生命起源阶段:原始大气高温、紫外线、雷电→有机小分子(原始大气中)→有机大分子(原始海洋中)→原始生命(原始海洋中)。
(2)原始大气是生命起源的物质基础,高温、紫外线、闪电等是物质变化的能量来源,原始海洋是生命诞生的场所。
3、米勒等人模拟原始地球大气成分,在一密闭的装置内通过火花放电合成氨基酸。
图中A内为模拟原始大气中发生闪电现象;B、C的液体相当于原始海洋。
请回答:(1)米勒提出的问题:原始地球有没有可能产生生命?(2)米勒作出的假设:原始地球有可能产生生命。
(3)实验中火花放电的作用:模拟原始地球的闪电。
(4)向装置内输入的气体:模拟原始大气的成分。
(5)米勒在实验中收集的证据:产生原先不存在的各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6)米勒得出的结论:在一定条件下,原始地球上的原始大气中各种成分是能够转变为有机小分子。
科学家实验表明:在原始地球条件下,原始大气成分在一定能量的作用下,完全可以完成从无机物向简单有机物的转化。
4、生物进化(1)证据:化石是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
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等;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
(2)历程:从无到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地;(3)学说: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
植物的进化:原始单细胞藻类→多细胞藻类→苔藓类→蕨类→种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动物的进化:原始单细胞动物→原始无脊椎动物→古代鱼类→原始两栖类→原始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
(4)进化的原因:人工选择:根据人们的需要和爱好,对生物发生的变异进行不断地选择,从而形成生物新品种的过程。
(人们栽种和饲养的各种植物和植物)自然选择学说: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不管是人工选择还是自然选择,都是先产生变异,后进行选择的。
5、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阶段:森林古猿是人和类人猿(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的共同祖先。
初中生物第22章教案答案教学内容:进化和分类一、知识点梳理1. 进化- 进化是生物长期演化的结果,是生物种类发生变化的过程。
- 进化的主要机制有自然选择、遗传演变、突变等。
-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认为,物种在自然界中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原则推动了生物的进化。
2. 分类- 生物分类是按照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特征将生物进行系统整理和归纳的过程。
-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是分类依据应具有个性独立性、种与种之间具有明显区别、种类的联系越进化越渐进等。
二、探究问题解答1. 描述一下自然选择的作用机制。
- 自然选择是指优胜劣汰的现象,在自然界中适应环境的生物能够存活繁衍后代,不适应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
- 自然选择有三个要素:群体必须多种多样、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环境条件对生物产生选择作用。
2. 为什么生物需要分类?- 生物分类能够帮助科学家更好地了解生物的形态、结构、功能以及生态习性等特征。
- 生物分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历史,帮助我们更好地研究生物的起源和发展。
三、实践应用1. 选择一个常见的动物,描述其特征以及它所属的分类。
- 例如选择虎:虎属于脊索动物门、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等级。
2. 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生物,描述它的进化历史。
- 例如选择恐龙:恐龙是古代具有骨骼结构的陆生脊椎动物,生存在侏罗纪和白垩纪。
其进化历史涉及到从爬行动物到鸟类的演变过程。
四、课堂延伸1. 邀请学生利用图书馆或互联网查找更多生物的分类信息和进化历史,写一篇有关自己感兴趣的生物的研究报告。
2. 让学生思考一下,生态环境对生物进化和分类有什么影响,让他们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通过以上教案的教学,相信学生对进化和分类的理解会更加深入,同时也能激发他们对于生物多样性和生命奇迹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第22章物种的多样性1、地球上最早的细胞生命形式是细菌,它们出现在大约35亿年前的海洋中。
2、为了科学地将生物分类,弄清生物间的亲缘和进化关系,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性状差异程度和亲缘关系的远近),生物学家将地球上现存地生物依次分为:界、门、纲、目、科、属、种等7个等级,其中,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最小)单位。
“不同类群的生物,所处的共同分类单位越小,所包括生物的种类越少,生物间的相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也就越近。
”3、瑞典科学家林奈于1753年创立了双名法。
属名+种名拉丁文首字母大写全部斜体书写4、二歧分类原则(拉马克【法】):将某一性状特征分为对立的两类,具有相似性状的生物归为一类,与该性状特征相异的生物归为另一类,特征相反的两类性状相对排列;然后在每个类别中再寻找另外一些特征,依据新的性状差异继续归类、相对排列,直到确定出不同种生物的分类地位为止。
要植物,它们的光合作用效率约占全球绿色植物光合效率的90%,它能为水生生物提供充足的食物和氧气,而且是大气中氧的重要来源。
生活在海水中的藻类植物统称为海藻,生活在河流、湖泊、池塘中的藻类植物统称为淡水藻。
藻类植物都没有根、茎、叶的分化,靠孢子生殖,受精作用离不开水。
藻类植物中的衣藻是生活在淡水中的单细胞绿藻,每个细胞中有一个杯状叶绿体,石莼是一种生活在海水中的多细胞绿藻。
藻类植物可为鱼类提供饵料和氧气,有些可以食用,有些可以供工业和药用。
8、原生动物是最古老、最原始、结构最简单的动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如;眼虫。
原生动物有3万多种,分布广生活在淡水、海水及潮湿的土壤中,也有不少种类营寄生生活。
原生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微小,结构简单,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与人类的关系:既有害又有益。
有益方面:钟虫、喇叭虫可做鱼的饵料;草履虫每天可以吞食4300个细菌,能净化污水;原生动物繁殖快,易培养,是科研的好材料。
有害方面:疟原虫使人患疟疾;痢疾内变形虫使人患痢疾;小瓜虫使鱼患小瓜虫病。
22-2生物进化的历程(1)课程标准: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教材分析:动、植物进化的历程是本小节学习的重点。
通过了解动物、植物进化的历程,帮助学生认识生物进化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教学中根据学生已经学习过的动物学、植物学知识,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抓往能反映生物进化的线索,认识生物进化的规律。
同时,注意引导学生认识生物进化是生物发展的必然结果。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石,举例说出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2)通过分析始祖鸟化石的特点,理解化石能为生物进化提供直接的证据。
2.能力目标:通过对化石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研究生物进化的证据,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2.教学难点:理解生物进化的证据教学设计思想:生物进化的历程及其漫长而复杂,因此,在进行本节内容的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教学目标,不要增加知识的深度。
对生物进化证据的学习,要先从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和接受的化石的研究开始进行。
教材中安排的始祖鸟化石的比较,可以引导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化石在研究生物进化方面的科学研究价值,理解通过对化石的解读可以为研究生物的进化找到证据。
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多探究、多思考。
教师准备:1.准备始祖鸟化石图片。
2.CAI课件学生准备:查找有关生物进化的化石标本、图片或文字资料一导入新课:原始生命的诞生,既是化学进化的结束,又是生物进化的开始。
各种生物是经过漫长的时间逐渐进化演变形成的。
但是我们如何获得这个结论的?这需要一定的依据或证明来证明。
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各种生物是通过进化形成的呢?假如我们能进入时光隧道,也许可以亲自浏览地球上生物进化的神奇历程。
但是现在,我们只能从现实中寻找证据。
二.新授:1.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化石学生:讨论(1):化石是指埋藏在地层中的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
第7单元生命的延续与进化第22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第1节生物的遗传一、1.亲代的性状在子代表现生殖遗传2.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相对性状3.脱氧核糖核酸DNA 染色体4.蛋白质DNA 基因成对5.性染色体XY XX X Y X 均等6.包含遗传信息的DNA片段无性生殖同一亲本有性生殖不同亲本二、7.A 8.D 9.B 10.C 11.D 12.B 13.A 14.C15.D16.C三、17.√18.×19.√20.×21.×四、22.(1)遗传50%(2)Aa(3)双眼皮父亲 Dd Dd 母亲精子 D d D dDD Dd Dd dd子女双眼皮单眼皮双眼皮单眼皮23.小岛与地隔绝,居民人口少,长期的近亲婚配,造成了白化基因在居民中代代相传、累积,因此小岛上白化者很多。
24.略(提示:调查前要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争取被调查者的配合;调查后可与其他同学的调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或进行交流分析)第2节生物的变异一、1.性状差异2.遗传信息变异类型环境3.外源性转入基因能遗传4.营养价值医药吸收环境中的重金属降解有毒有害化合物处理工业废水5.不能遗传的变异能遗传的变异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变异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二、6.D7.C8.A9.B10.A11.A12.B13.C三、14.①—A②—A③—B④—B四、15.√16.×17.×18.×19.√20.√五、21.(1)青霉菌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发生了变化。
(2)可以用X射线和紫外线照射等方法处理萌发的植物种子,并从中选育出农作物的新品种。
22.(1)与北京相比,拉萨地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环境因素增加了甘蓝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机物的积累量,甘蓝的遗传基因并没有改变,所以,这是由环境条件引起的不能遗传的变异。
(2)将在拉萨种植的结球甘蓝再引种回北京作为实验组,同时将等量的在北京栽培的同种结球甘蓝作为对照组,栽培管理的条件均相同的条件下,比较这两组结球甘蓝叶球的平均重量。
22.1生物的分类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B.分类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形态结构(性状)等方面的特征C.分类的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括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2.如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与图示相符的是()甲乙丙丁戊A 动物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软体动物爬行动物B 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节肢动物C 植物种子植物孢子植物藻类单子叶植物D 植物孢子植物种子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A. AB. BC. CD. D3.下列生物按生活环境划分为一组的是()A. 猫头鹰和鼠B. 鱼和鸡 C. 螃蟹和鸟 D. 狗和水草4.下列动物中,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A. 乌龟B. 猕猴 C. 蜘蛛 D. 田螺5.在分类单位中,马与犀牛同目不同科,与羊同纲不同目,与驴同科同属,与斑马同属不同种,四种动物中与马亲缘关系最远的是()A. 犀牛 B. 驴C. 羊D. 斑马6.下列四种生物中,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是()A. ①与②B. ①与④ C. ③与④ D. ①与③7.生物学家依据生物之问的相像程度,把它们分成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其重要意义是A. 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B. 说明白分类单位可以分为:种、属、科、目、纲、门、界C. 能给每一种生物一个不同的名称D. 可以依据分类弄清各种生物的生活环境8.生物检索表常用来鉴定生物的种类.请利用这张简洁的“脊椎动物检索表”,鉴定出下列动物中属于S 类动物的是()1a 体外长有毛皮,胎生…哺乳类1b 体外没有毛皮,卵生 (2)2a 体外长有羽毛,体温恒定…R类2b 体外无羽毛,体温不恒定 (3)3a 表皮干燥,在陆地上产卵…S类3b 皮肤潮湿,在水中产卵…4.A. B.C.D.9.生物分类等级中,最大的分类单位和最基本的分类单位分别是()A. 门、科B. 门、种 C. 界、种 D. 界、纲10.某同学把七种动物分成鲸、海鸥、袋鼠和鳌虾、蜜蜂、乌贼、蚱蜢两类.他可能是依据什么特征来进行分类的?()①体温是否恒定②是否有脊椎骨③卵生还是胎生④水生还是陆生.A. ②或③B. ①或② C. ①或④ D. ③或④11.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共有特征是()。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生物下册《生命进化的长河》知识要点苏科版【考试内容78】说出原始生命起源的推测和生物进化的规律。
A级【知识要点】1.科学家推测,地球上原始生命起源的最先阶段是一个化学进化的进程。
2.时间:距今大约36 亿年。
(46亿-10亿=36亿年)3.场所:原始海洋。
4.物质条件(原料):原始大气:水蒸气.甲烷.氨.氢等。
(特别注意:原始大气中无氧气)5.能量条件:高温.紫外线.雷电等。
6.进程:4阶段:①②③④无机物→简单的有机物→复杂的有机物→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说明:①阶段发生的场所:原始大气中,已被米勒通过模拟实验在实验室证明。
②阶段发生的场所:原始海洋中,已被其他科学家通过模拟实验在实验室证明。
③④阶段发生场所:原始海洋中,目前尚处于假说或推测阶段。
7.米勒的模拟实验:⑴模拟法:要弄清:什么模拟什么?①右上球形空间中的水蒸气.甲烷.氨.氢模拟原始大气;②电极放电产生火花模拟闪电;③左下球形空间中的水模拟原始海洋;④加热模拟太阳;⑤冷却水进程模拟模拟形成雨水;⑵实验进程:完成问题在这个实验中,一个盛有水溶液的烧瓶(左下)模拟,右上部球型空间里含有氢气.氨气.甲烷和水蒸汽等模拟。
米勒先给烧瓶加热,使水蒸汽在管中循环,接着他通过两个电极放电产生电火花,模拟原始天空的,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映,而球型空间下部连通的冷凝管让反映后的产物和水蒸汽冷却形成液体,又流回底部的烧瓶,即模拟的进程。
⑶实验结果:通过一周持续不断的实验和循环,米勒分析其化学成份时发现,其中含有包括5种氨基酸.氰氢酸和不同有机酸在内的各类新的有机化合物。
⑷实验结论:米勒的实验证明:在原始地球环境下,无机物可以形成简单的有机物。
8.现代生物都是由原始生命逐渐进化而来的。
一般来讲,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是:由到,由到,由到。
【考试内容79】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 B级【知识要点】1.英国博物学家达尔文在前人进化思想的基础上,经太长期的考察和实践,提出了解释生物进化的理论。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第七单元生命的演化第22章练习题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1 . 下列有关生物分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分类单位由小到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C.分类单元越小,其中所包含的生物亲缘关系就越近D.分类单位越小,其中所包含的生物共同特征就越多2 . 蝗虫是一种常见的农业害虫,它的呼吸器官是()A.肺B.气门C.气管D.外骨骼3 . 有关分类单位的特征解释中,正确的是A.分类单位越大,所包含的种类越少B.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种类越多C.分类单位越小,植物的共同特征越多D.同一分类单位中,植物的特征是完全相同的4 . 下列有关节肢动物的描述错误的是()A.具有适于在陆地进行呼吸的肺B.体表有外骨骼C.身体分节、附肢分节D.是动物界中最大的类群5 . 按照从大到小顺序进行排列的生物分类单位依次是()A.界、门、科、目、属、纲、种B.界、门、纲、目、科、属、种C.界、门、目、属、纲、种、科D.界、属、门、科、目、纲、种6 . 下列动物中,相同特征最多的一组是()A.海葵、蝌蚪、乌贼B.血吸虫、蛔虫、猪肉绦虫C.蜈蚣、蚊子、鼠妇D.鱿鱼、娃娃鱼、金枪鱼7 . 下图表示家蚕发育的全过程,它的正确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①②③C.④②①③D.①②④③8 .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及其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B.分类单位越小,生物间的共同点越少C.银杏、水杉和银杉均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裸子植物D.衣藻既是一个细胞,也是一种生物9 . 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进化观点的是A.生物的繁殖能力普遍较弱B.生物变异都有利于适应环境C.生存斗争不利于生物进化D.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10 . 诞生于6.5亿年前、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大量活体桃花水母,在南水北调中线调水源头江口现身。
八年级生物下册《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检测题及答案1.如图是部分生物的进化树,从进化树能够推测出的结论是( )A.a与b的亲缘关系比a与f的亲缘关系更近B.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C.晚期地层中,可能找到f的化石,但不能找到e的化石D.a比d、c高等且更加适应环境2.下列有关生命的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C.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D.人类起源于古代类人猿3.关于生命的起源,下列说法不确切的是( )A.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已经得到了实验证实B.米勒模拟实验说明原始地球条件下无机物形成有机物是可能的C.原始生命诞生的标志是原始新陈代谢和个体增殖D.我国人工合成蛋白质和核酸方面的硏究对探索生命起源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4.下列关于生命演化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第一阶段提供了有力证据B.古人类化石是人类起源于古猿最直接的证据C.原始哺乳类是由原始鸟类进化来的D.生物进化是遗传变异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5.学习了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原因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
你不认同的是( ) A.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是化石B.抗生素的使用导致细菌出现抗药性C.长颈鹿具有较长的颈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D.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的6.枯叶蝶的体色和体形酷似枯叶,对其形成原因的正确解释是( )A.只发生有利变异的结果 B.过度繁殖的结果C.人工选择的结果D.自然选择的结果7.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比较不同生物体内同一种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可根据其差异程度,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图6为不同生物体内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序列差异比较,下列关于亲缘关系最近的两种生物的判断,正确的是()A.鸡与大袋鼠B.金枪鱼与链孢霉C.海龟与火鸡D.响尾蛇与猴生命的起源和进化检测题答案题号1234567答案A D A C B D C。
八年级生物下册第22章生命进化的长河B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100分)1、从地球上的原始生命分别进化为植物和动物,这是由于( )导致的A.生存环境不同 B.气候条件不同C.分布区域不同 D.营养方式不同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生命的进化。
由于植物大都营自养生活,动物营异养生活,营养方式的不同导致原始生命分别进化为植物和动物。
本题选D。
2、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A.原始大气 B.原始大陆C.原始海洋 D.原始森林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命起源。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
本题选C。
3、人工选择能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也能培育出新物种,它们共同的基础是A.生物都在进行生存斗争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普遍存在的C.人和自然的选择力量D.生物都有很强的繁殖能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共同基础是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普遍存在性。
本题选B。
4、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生物进化证据的是A.草食性动物都有择食嫩叶的行为B.始祖鸟化石说明鸟类是由古代的爬行动物进化而来的C.痕迹器官的存在说明在该种生物进化历程中曾有过这种器官D.生物化学研究显示,人与黑猩猩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没有任何差别,人与猕猴的细胞色素C的氨基酸组成有1处差别,则人与黑猩猩的亲缘关系较近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
研究生物进化最基础的方法是比较法,包括古生物学生的证据、胚胎学上的证据、比较解剖学上的证据、蛋白质分子的差异等。
A选项并不能说明生物的进化。
本题选A。
5、低等的动植物由原始单细胞生物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演变而来,这些单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是A.陆地上 B.海洋中 C.江河中 D.高山上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命的起源。
化学起源说认为,地球上最初的生命是在地球降温以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在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经过不断地相互作用,大约在地球形成以后的10亿年左右才逐渐演变而成,据此可知,这些原始单细胞生物是生活在海洋中。
本题选B。
6、兔有尾巴,人的胚胎发育过程与兔的胚胎发育过程相似,也有尾巴出现,此现象说明A.人类起源于兔类B.它们共同起源于单细胞动物C.它们有共同的祖先D.它们共同起源于永生动物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兔和人的胚胎发育过程相似,说明了人与兔有共同的祖先。
本题选C。
7、原始大气中可能的成分是A.水蒸气、氨气、甲烷 B.甲烷、氧气、水蒸气C.水蒸气、氧气、沼气 D.氧气、氨气、沼气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大气。
原始大气的没有氧气,所以B、C、D三个选项都不正确。
本题选A。
8、下列关于原始生命起源的过程的推测,相对合理的是A.原始大气成分→简单的有机物→球状小滴→原始生命B.高温雷电→简单有机物→球状小滴→原始生命C.原始大气成分→氨基酸→球状小滴→原始生命D.原始大气成分→氨基酸→原始生命答案:A解析:本题考生命的起源。
关于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第二,从有机小分子物质生成大分子物质;第三,从生物大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第四,从多分子体系演变成为原始生命。
由此可知,本题选A。
9、下列关于现代类人猿与人类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祖先不同 B.运动方式不同C.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 D.脑发育程度不同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的起源。
人类的重要特征:直立行走;手脚分工;大脑发达;具有语言思维能力;能制造和使用工具。
现代类人猿与人类根本区别在于:a.运动方式不同;b: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c:脑发育的程度不同。
本题选A。
10、人们推测地球原始生命来自宇宙其他星球的依据是:坠落到地球的陨石中含有并非来自地球的A.基因 B.线粒体 C.DNA D.氨基酸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原始生命。
陨石是落到地面的流星体,球粒陨石对生命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含有氨基酸,氨基酸是简单的有机小分子物质。
本题选D。
11、化石记录显示,在越晚形成的地层里形成化石的生物A.越简单、低等,水生的越多B.越复杂、高等,水生的越多C.越复杂、高等,陆生的越多D.越简单、低等,陆生的越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化石。
在形成越早、离现在越久远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低等、结构越简单,生物的种类也越少;在形成越晚、离现在越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高等、结构越复杂,生物的种类也越多。
本题选C。
12、下列各项中,不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的有A.下到地面活动,直立行走,手足分工B.使用并制造简单工具C.用语言来进行交流D.群体生活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的发展。
森林古猿下地活动,促进了直立行走;手足分工,前肢更灵巧,使得工具的使用和制造称为可能;劳动中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这些都是促使森林古猿进化到人的行为。
本题选D。
13、人类的祖先由于劳动和最初的社会活动产生了A.语言和意识 B.食物和衣物C.生产工具 D.货币流通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人类的发展。
在从古猿进化到人类的过程中,在劳动中产生了语言,而且大脑的语言中枢日益完善。
本题选A。
14、下列关于长颈鹿长颈性状形成原因的描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为吃到高处树叶不断伸长颈形成的B.上帝创造的C.自然选择的结果D.是变异的结果,与遗传无关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
食物在决定长颈鹿变异个体的生存和淘汰的过程中,起到了选择作用。
在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逐渐保留下来,说明这样的个体是与环境的变化相适应的。
现代的长颈鹿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逐代积累形成的。
本题选C。
15、根据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有关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正确的是①长颈鹿的祖先有的颈长,有的颈短;②在缺乏青草的环境中,长颈鹿的颈因经常使用而长长;③逐代选择,长颈鹿的变异逐代积累形成长颈;④通过生存斗争,颈长的个体生存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④→③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选择。
古代的长颈鹿的前肢和颈,有的长,有的短,出现颈和前肢长短不同个体的原因是长颈鹿的祖先产生了变异;在长颈鹿的进化过程中,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保留下来,颈和前肢短的个体被淘汰掉,颈和前肢长的个体能被逐渐保留下来,现代的长颈鹿是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逐代积累形成的。
②的说法错误。
本题选D。
16、有关研究表明,在进化过程中,昆虫的保护色与周围环境的色彩越来越接近,它们天敌的视觉也是越来越发达,结果双方都没有取得明显的优势,这说明A.生物为了生存而进化B.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了C.双方在生存斗争中不分胜负D.双方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保护色逼真的昆虫对其天地中视觉不同的个体进行选择,同时,具有发达视觉的天地对昆虫中保护色逼真程度不同的个体进行了选择,两者在相互选择中共同进化。
本题选D。
17、有人把原产于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的南部进行栽培,由于当地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提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了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B.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掉了C.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三叶草在生活过程中逐渐适应了新的环境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只有适应新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并继续繁殖,不适应新环境的个体——不耐寒的个体被淘汰掉了,经过了自然选择,就产生了与新环境相适应的新类型,D选项的说法不正确。
本题选D。
18、在进化上处于中间过渡类型的是A.古代的两栖动物 B.始祖鸟 C.恐龙 D.古猿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始祖鸟的身体大小如乌鸦,它保留了爬行动物的许多特点,始祖鸟又具有鸟类的一些特征,根据这些特征,科学家认为始祖鸟是由爬行动物进化到鸟类的一个过渡类型。
本题选B。
19、某植物单株年产数百粒种子,其中大部分被鸟所食,或因气候、土壤、水分等原因不能在第二年长成成株,按照达尔文的观点,这一现象说明A.物种是可变的B.过度繁殖,生存斗争C.选择的不定向性D.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能够产生大量的后代,而事实上,各种生物的数量在一定的时期内都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这主要是繁殖过度引起生存斗争的缘故。
本题选B。
20、长期使用某种抗菌素,发现抗菌素的效果越来越差。
从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看,这是由于A.抗菌素浓度增加使病原体抗药性也增加B.抗菌素对病原体逐代选择的结果C.病原体由于接触抗菌素产生了抗药性D.抗菌素引起的病原体的抗药性在后代中不断积累和加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细菌中存在变异的现象,在细菌与药物进行生存竞争的过程中,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通过遗传不断积累并加强。
D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本题选D。
21、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和动物类群是A.原始的种子植物、原始的爬行类B.原始的种子植物、原始的两栖类C.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原始的爬行类D.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原始的节肢动物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生物的进化。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最早登陆的植物类群是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最早登陆的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
本题选D。
22、菊花是德州市的市花。
德州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
菊花品种多样性的形成是A.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各地气候条件不同的结果C.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D.菊花适应环境能力强的结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人工选择。
菊花的品种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变得多种多样,23、 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在东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发现了几处深海热泉,在这些热泉中生活着众多的生物,这些生物生活在高温(高达300t 以上)、高压、缺氧、偏酸、无光和充满大量硫化物、甲烷、氢气和二氧化碳的环境中,这些都和地球形成早期环境相似,这说明生命起源可能与A.热泉有关 B.其他宇宙星球有关C.上帝有关 D.无生命物质自然发生有关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生命的起源。
热泉生态系统质素亦与生命的起源相联系,主要基于以下的事实:现今所发现的古细菌的生活环境与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极其相似,而热泉喷口附近的环境与地球形成时的早期环境相似。
本题选A。
24、达尔文认为,发生生存斗争的原因是A.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有限B.生物赖以生存的空间有限C.生物有过度繁殖的倾向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
达尔文认为,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如为争夺食物、配偶和栖息地等的斗争,以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由此确定,本题选D。
25、一只雌蛙能产卵4 000~5 000个,卵受精后只有少数能发育为成体,按照达尔文学说,这种现象属于A.过度繁殖 B.生存斗争 C.遗传和变异 D.适者生存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达尔文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