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穿透性滤过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及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228.35 KB
- 文档页数:2
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处理青光眼是一种常见而严重的眼病,会导致眼内压力升高,从而损害视神经,导致视力丧失。
因此,对于患有晚期青光眼的患者来说,进行青光眼手术是一个常见的治疗方法。
然而,青光眼手术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可能会引发并发症。
本文将探讨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一、术后并发症的研究1. 术后眼压升高:青光眼手术旨在降低眼内压力,但在某些情况下,术后眼内压可能会升高。
这可能是由手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房水排出受阻等原因导致的。
研究表明,改变手术技术、术后使用抗炎药物和降压眼药水等措施都可以降低术后眼压升高的风险。
2. 术后感染:青光眼手术涉及切开眼球并进行内部操作,因此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术前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术中严格的消毒措施以及术后使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等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
3. 术后视力丧失:尽管青光眼手术旨在改善视力,但在极少数情况下,术后可能会出现视力丧失的并发症。
研究表明,术前评估患者的眼部状况、选择适当的手术技术、术中小心操作以及术后积极干预等可以降低视力丧失的风险。
二、术后并发症的处理方法1. 术后眼压升高的处理:对于术后眼压升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降压眼药水、抗炎药物和渗流术等降低眼内压力。
此外,定期追踪患者的眼压并进行必要的调整也是重要的。
2. 术后感染的处理:对于术后感染的患者,应积极应用抗生素和抗炎药物,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
如果感染非常严重,可能需要进行眼内注射抗生素或手术。
3. 术后视力丧失的处理:对于术后出现视力丧失的患者,需要尽快进行评估和干预。
这可能包括使用抗炎药物、保护受损的视神经、进行眼底检查等。
在极端情况下,可能需要重新进行手术。
综上所述,青光眼手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但也需要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深入研究术后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我们可以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为青光眼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本文只是对青光眼术后并发症的研究和处理方法进行了概述,具体的诊断和治疗还需结合临床实际情况进行。
青光眼术中及术后并发症的诊疗青光眼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处理青光眼术后浅前房的分级:Ⅰ级浅前房:周边部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Ⅱ级浅前房:瞳孔区外虹膜与角膜内皮接触Ⅲ级浅前房:前房消失,中央部角膜内皮与晶状体接触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滤过泡分型(Kronfeld分型)Ⅰ型(多囊状泡)Ⅱ型(平坦弥散泡)Ⅲ型(疤痕泡)Ⅳ型(“包裹”样囊状泡)一、术中并发症1.结膜瓣撕裂或钮扣样孔形成原因:①过度向前分离结膜瓣导致撕裂球结膜止端②过多采用锐性剪刀分离或剪除部分眼球筋膜组织③结膜组织牵拉太多或用力过强,尤其使用有齿镊子④结膜菲薄或与其下巩膜组织粘连(既往有过炎症、外伤或手术史)。
预防:钝性分离,使用无齿小镊子,注意保护结膜瓣处理:修补结膜伤口①未制作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前,小裂孔→“8”字式或褥式缝合,大的撕裂需作连续缝合;随后将结膜瓣向一侧扩大②已制备巩膜瓣或切开前房,如裂孔较小且离滤口稍远直接缝合;如在结膜止端撕裂或在滤口相应位置穿破,把结膜自角膜缘环状切开,结膜瓣直接缝合在角膜缘;较大的撕裂需将角巩膜切口、结膜裂孔及结膜瓣缝合,其后更换位置手术。
2.前房出血:原因:①角膜缘切口位置太过偏后误损伤睫状体;②虹膜切除太靠近根部或过度牵拉引起虹膜根部撕裂;③术前虹膜存在明显炎症充血或新生血管;④来自浅层巩膜出血流入前房。
预防及处理:术前控制活动性虹膜炎症,如术前虹膜有新生血管应先作光凝正确选择角膜缘切口位置;止血(肾上腺素棉棒压迫止血,NS 冲洗)少量前房出血多自行吸收可不予处理,大量前房出血应作前房冲洗3.脉络膜上腔出血或驱逐性出血:危险因素包括:浅层巩膜静脉压升高,真性小眼球,长期持续高眼压或术前高眼压未能控制晚期婴幼儿型青光眼,无晶体眼,高血压动脉硬化,血液病,高度近视和术中眼眶静脉压升高等。
临床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预防:术前控制血压、眼压、镇静止痛、止血药物;预防性后巩膜切开(颞下和鼻下象限)滤过口预置缝线和缓慢释放房水减压处理:立即关闭巩膜瓣或缝合滤口后巩膜切开引流4.急性脉络膜渗出危险因素、表现、预防和处理与脉络膜出血类似后巩膜切开引流的是淡黄色液体而非鲜红血液或血块5.恶性青光眼表现:术中突然出现阳性高眼压体征,但眼内不会发现团状隆起。
青光眼滤过手术后病发症32例的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方法对在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的浅前房、前房积血、虹膜炎、滤过泡不形成等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结果 32例青光眼患者滤过术后并发症患者通过护理人员的合理的护理均得到了恢复或好转。
结论明确青光眼滤过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种类及原因,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青光眼滤过并发症护理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很大、随时可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属于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疾病之一,占致盲总数的5.1%~21.0%[1]。
眼内压间断或持续性升高的水平超过眼球所耐受的程度会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觉功能带来损害,从而导致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视力减弱等症状。
滤过性手术已经被认为是治疗青光眼的有效手段之一,但往往也会带来一些并发症。
为了减少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和探讨正确的处理护理方法,因此要找到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现将我院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住院治疗的32例青光眼患者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自2009年8月~2011年8月间,我院共收治32例(32眼)青光眼患者,其中,男13例,女19例;患者的年龄为31~78岁,平均年龄47.4岁。
其中急性闭角型青光眼13例13眼,慢性闭角型青光眼16例16眼,继发性青光眼3例3眼。
入院时患者的平均眼压为(5.12±2.01)kPa,术前患者均局部使用降眼压药物控制眼压,有27例(84.38%)27眼眼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之内,5例(15.62%)5眼眼压未得到有效的控制。
1.2 方法主要采用小梁切除术和巩膜咬切术[2]。
在显微镜下进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术,选择做上穹窿为基底的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宽基底的周边虹膜切除。
缝合球结膜后,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2万单位,地塞米松2.5mg。
青光眼手术后的并发症哪些是青光眼术后的并发症?相信很多青光眼患者都会通过手术来治疗,但手术的危险性极大,且不能够完全治愈,因此建议患者最好运用中医治疗方法。
而临床上通过手术治疗的患者会并发出一些并发症,下面就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青光眼术后的并发症。
哪些是青光眼术后的并发症:1.前房出血:通常为术中虹膜血管损伤或术后外伤,用力咳嗽、打喷嚏等所致,术后如前房形成好,少量出血常可自行吸收,不必做任何处理。
如出血量较多(超过前房的1/2),则应进行治疗。
治疗3日无效时,应考虑行前房穿刺放血或前房冲洗术,以防止角膜血染。
2.前房形成延迟或无前房:抗青光眼手术后,一般次日前房即可恢复,如5日后前房仍未形成或极浅,称为前房形成迟缓或无前房。
应积极采取措施。
常见的原因有:①滤过太强。
前房较浅,但角膜清亮,眼压低,没有虹膜炎症反应。
②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
如滤过泡扁平,外观滤过不强,应散大瞳孔检查有无睫状体或脉络膜脱离,眼底镜下如发现周边网膜有大小不等的灰褐色半球形隆起,边缘清晰,应立即按脉络膜脱离治疗。
经上述处理前房仍未形成者,则应立即在局麻下行脉络膜上腔放液,前房形成术。
3.继发虹膜睫状体炎:急性充血性青光眼或术前虹膜充血水肿较重者,术后往往反应较大,前房大量渗出,有时成团块或胶冻状,大量虹膜色素脱落,沉积在晶状体表面。
预防术后过重的虹膜反应和继发虹膜睫状体炎,应在术前充分降低眼压,待眼部充血减轻时再行手术。
如何护理术前青光眼患者如何护理术前青光眼患者?手术在治疗里属于一个比较大的工程,因此患者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其护理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明的常见疑难眼病。
下面就由天津254医院眼科专家来为大家具体介绍一下护理术前青光眼患者的方式方法。
如何护理术前青光眼患者:1.青光眼病人术前尽可能少看电影、电视,不要在暗环境内久留。
2.青光眼病人术前应该生活规律,按时起居,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