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的区域定位及意义
- 格式:pptx
- 大小:11.22 MB
- 文档页数:89
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穴位有:悬枢、命门、腰阳关、腰俞、腰眼、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关元俞、小肠俞、膀胱俞、中膂俞、白环俞、上髂、次髎、中髎、下髎、会阳、胞肓、秩边、承扶、殷门、委阳、委中、承山、昆仑、京骨、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穴。
下面一一介绍。
(1)悬枢定位:第一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腹痛、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2)命门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脊强痛、阳痿、遗精、带下、月经不调、泄泻。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3)腰阳关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遗精、阳痿。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4)腰俞定位:当骶管裂孔处。
主治:腰脊强痛、下肢痿痹、月经不调、痔疾、癫痫。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腰眼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3~4寸的凹陷中。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
操作:直刺1~1.5寸。
(6)肾俞定位: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水肿、耳鸣、耳聋。
操作:直刺0.5~1寸。
(7)气海俞定位: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肠鸣腹胀、痔瘘、痛经。
操作:直刺0.5~1寸。
(8)大肠俞定位: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胀、泄泻、便秘。
操作:直刺0.8~1.2寸。
(9)关元俞定位:第五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遗尿、腹痛、泄泻、小便频数或不利。
操作:直刺0.8--1.2寸。
(10)小肠俞定位:第一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痛、腹痛、泄泻、痢疾、遗尿、尿血、痔疾、遗精、白带。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1)膀胱俞定位:第二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遗尿、泄泻、便秘、小便不利。
操作:直刺或斜刺0.8~1.2寸。
(12)中膂俞定位:第三骶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腰脊强痛、泄泻、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腰椎间盘突出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也被称为腰椎间盘脱出或腰椎间盘膨出。
它是指位于脊椎椎间盘的软质组织突出或脱出至椎管,压迫或刺激周围的神经根或髓核,引起相应的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其他神经功能障碍症状。
通常,腰椎间盘突出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年龄增长导致椎间盘退变,损伤或
劳损引起的椎间盘破裂,以及不正常的脊柱姿势或重复性的重体力活动。
这些因素会导致椎间盘的纤维环层变得脆弱,从而使内部的软髓核突出。
腰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引起腰痛和痛放射到臀部、大腿和下腿,严重时还可能导
致肌肉无力、感觉异常和尿便失禁等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上通常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X射线、CT扫描或MRI)来确诊腰椎间盘突出。
针对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方法通常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主
要包括使用非处方药物缓解疼痛、物理治疗、热敷或冷敷、休息、改善姿势和加强核心肌群锻炼等。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手术治疗可能被考虑,如椎间盘切除术、植入融合物或人工椎间盘置换等。
总之,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临床上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早期
发现和积极治疗可以帮助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并增加康复的机会。
如果你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请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腰椎间盘突出的灸法和治疗偏方腰椎间盘突出的灸法腰部夹脊穴位置:夹脊穴位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可以选用腰部的夹脊穴。
肾俞位置:位于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环跳位置:在臀部外侧部,侧卧臀部,位于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的交点处.承扶位置:在大腿后面,臀下横纹的中点。
委中位置:位于腘窝横纹的中点。
阳陵泉位置:在小腿外侧,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
腰间盘突出治疗偏方1、取碗口大小老羊皮一块,白芷10克,当归、血竭、乳香、没药、大黄、乌药、川乌、肉桂各15克,生草乌5克。
共研为细末,放入150毫升白酒中,微火煮成糊状,摊于老羊皮之上。
再取木鳖子2克(研末)撒于其上。
趁温热敷于患部。
24小时后取下,火烤成糊状后再次使用,每付药可连用7次。
2、核桃仁210克、黑芝麻210克、杜仲60克、川续断30克、木瓜30克、菟丝子60克、当归60克。
除核桃仁、黑芝麻外,余药均晒干,研磨过筛备用。
将黑芝麻于碾槽内碾碎,再放入核桃仁一起碾,当用手摸无颗粒时,与经过筛的药面一起倒入盆中,以炼蜜250克分数次加入盆内搅拌,反复揉搓成团块,再取团块7克制成丸子。
丸子可放入冰箱内贮存。
每日服2次,每次服一丸,黄酒20毫克送下。
连服100丸为一疗程。
3、汤剂方:川断狗脊木瓜羊藿叶熟地骨碎补各12克,杜仲、当归、菟丝子云苓、泽泻元胡、鸡血藤、各15克,香附白芥子、半夏各10克,田七粉5克,核桃肉、黑芝麻各30克。
加减法:单纯腰痛加桑寄生15克;伴下肢痛加怀牛膝15克;痛甚加蜈蚣2条;舌苔黄腻加萆薢15克黄柏8克。
加水煎服,一天一包,分两次服用(在煎好的汤药中加少量的白酒效果更好。
4、青风藤50g黄芪50g黑豆50g煎服,一日一剂,连服七剂为一疗程,大多服过二三剂即开始见效。
5、爬行疗法:运动医学专家指出,四肢爬行的动物比直立行走的动物血液更流畅,而且很少患腰椎疾病。
方法为:双手、双膝着地着床,头部自然上抬,腰部自然下垂,爬行长度为20米左右。
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过程是一个将患者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各种影像学检查所获得的全部资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全面综合分析之后,得出诊断结论的过程.因此,详细地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主观症状,认真细致的体格检查,合理地选择运用影像学检查方法,对认识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过程和最后确定诊断是缺一不可的.⑴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诊断依据⑴颈椎间盘突出症①在颈部酸胀不适等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有与外伤有关的突然发病,症状较重的持续神经刺激症状.②有颈髓或颈脊神经根压迫引起的上肢无力、疼痛、麻木、肌萎缩等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的临床体征。
③颈肩部压痛明显。
④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颈椎挤压试验和颈脊神经牵拉试验阳性等。
但在髓核组织脱出游离时,颈椎挤压试验可为阴性或弱阳性。
⑤有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的CT、MRI、脊髓造影等影像学异常表现⑵腰椎间盘突出症①急性或慢性反复发作的腰腿痛,腿痛明显重于腰痛。
疼痛部位沿神经支配区域向远侧乃至趾端放射.②下肢皮肤感觉退减、麻木症状与神经支配区域相符合。
③下肢运动无力和(或)肌肉萎缩。
④受压迫神经报所支配的腱反射减弱或消失;高位突出压迫脊髓者表现为腱反射活跃或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⑤突出平面棘突旁和神经走行区域有明显压痛。
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特异性试验阳性,如直腿抬高试验,踇耻背伸、跖屈试验等。
⑦CT、MRI等影像学检查有明确的阳性征象,并与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
以上所述可归纳为两条:一条是有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第二条是CT 扫描或脊髓造影、磁共振成像有明确的椎间盘突出征象,并与临床表现相符合.⑵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定位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组独立的疾病,仅次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并不少见。
其发病机制为正常椎间盘在发生不同程度退行性变的基础上,受外力作用发生纤维环甚至后纵韧带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髓或神经根引起临床症状。
突出的椎间盘若压迫脊髓的前正中部,临床表现为自下肢而后上肢的感觉及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名词解释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脱出纤维环的中央部分,压迫或刺激脊柱神经根和脊髓的一种疾病。
腰椎间盘是由纤维环和髓核组成的软骨组织,起到减震和支撑作用。
当纤维环损伤或退化,使得髓核脱出、移位或突出时,就会导致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 长时间的坐姿或弯腰劳动,使腰椎受到持续性压力;2. 长时间的肌肉劳损,肌肉无法提供足够的支撑和保护;3. 突如其来的外力冲击,如意外摔跤、交通事故等;4. 长期的错误姿势和不良的生活习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1. 腰痛和下肢放射痛:患者常感到腰部剧烈疼痛,痛可放射至臀部、大腿外侧,甚至达到小腿或足背,沿脊神经分布区域;2. 运动受限和僵硬:疼痛加重时,患者常感到腰椎僵硬,动作受限;3. 运动过敏:患者在咳嗽、打喷嚏、长时间站立或走路时,疼痛会加重;4. 感觉异常:患者可能会有麻木、刺痛、针刺感等异常感觉;5. 肌力减退: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可导致肌力减退,甚至出现下肢无力。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根据病情的轻重程度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药物治疗:通过服用镇痛药、消炎药和肌肉松弛剂来缓解疼痛和肌肉痉挛;2. 牵引疗法:通过牵引脊椎,减轻腰椎间盘的压力;3. 物理治疗:应用超声、电疗、热疗和按摩等物理疗法,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软组织修复;4. 运动疗法:进行适度的运动和康复锻炼,有助于加强腰腹肌肉的支撑和稳定性。
对于疗效不佳或病情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可能会被考虑。
常见的手术治疗方式有以下几种:1. 微创手术:通过椎管镜、腹腔镜等微创技术,减小手术创伤;2. 手术切除:通过手术切除突出部分的腰椎间盘,缓解神经根的压迫;3. 植入人工髓核:将人工髓核植入腰椎间盘,恢复磨擦和支撑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预防腰椎间盘突出症也非常重要。
【腰间盘在哪个位置图】锥体是附设的背脊⾻,在腰部的脊梁⾻就称椎间盘。
腰间盘是2个左右锥体间呈胶冻样的物质,医药学上称之为髓核。
其被⼀层纤维环的环形结缔组织包绕,正前⽅和后才各⾃被锥体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断球,具有缓存椎间盘的功效。
腰间盘突显在哪个⽅位图?椎间盘有五节,椎间盘上边邻腰椎12节,椎间盘下边邻骶椎第1节。
腰间盘因各种各样原因,造成髓核提升纤维环向后才或斜后才突显,被压迫相对组织并出現腰痛、肢体⿇⽊等病症,临床医学上则称之为腰间盘突显症。
依照腰间盘突显的部位,临床医学多产⽣于椎间盘3-4节、椎间盘4-5节、腰5-骶1椎间,以椎间盘4-5节和腰5-骶1段的腰椎间盘最普遍。
腰间盘突显的治疗⽅法1、⼀般医治腰间盘突显疼痛的亚急性发病期主要是卧硬床歇息,那样能够缓解本⾝休重对腰椎间盘的⼯作压⼒,还可以避免因负重⽽给病⼈的腰椎盘导致新的损害,卧床休息对腰椎盘突出物及其周边的软组织的发炎的消散有挺⼤的协助。
疼痛显著时能够卧床2~3天上下,情况严重需肯定卧床休息3~5天。
2、药品治疗腰间盘突显若疼痛情况严重,不可以耐受性,能够适度内服⽌痛药品(如西乐葆、扶他林或安康信等),具有消炎消肿、⽌疼的功效,能够相互配合营养神经的药药品(如维⽣素b212、弥可保等)、舒筋活络(如腰痹通、活络丹等)药品,改进⾎液循环系统,推动炎症因⼦的消退和消化吸收,进⽽减轻腰间盘突显病症。
3、物理疗法物理疗法关键有推拿按摩、红外感应直射、⾼频体控电疗、远红外磁疗等。
有利于清除部分肌⾁发炎,改进循环系统,减轻肌⾁痉挛,进⽽做到⽌痛,缓解间盘⼯作压⼒的功效,但也是有加剧⼩关节损伤的可能,建议到正规的医院实施,另对有椎间盘显著不稳的病⼈,不认为推拿按摩。
4、牵引治疗做为輔助医治的⼀种⽅式,关键选⽤颌枕带牵引带法、牵引床、盆⾻牵引带、电动式机械设备牵引带等开展医治。
牵引带是运⽤反冲⼒,使肌⾁松弛,提升椎间隙总宽,降低腰椎间盘⽓体压⼒,腰椎间盘⼀部分回纳,缓解对神经根的刺激性和被压迫,做到医治⽬地,需要专科医⽣具体指导下开展。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何海军一、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的定义,是因椎间盘的蜕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以及马尾神经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
是腰腿疼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它的发病率与各种因素有关,占门诊下腰痛的 10-15% ,占骨科因腰腿痛住院的 25-40% 。
男女的发病率相差比较大,一般认为是 7~12 : 1 ,可能与和男性劳动强度大有关系。
发病年龄主要见于青壮年,其中 80% 以上分布与 20-40 岁之间。
它发病的部位可见于腰椎的各个节段,但以 L 4-5 最为多见,大概占 60% 左右。
L5-S1 占到 30-40% ,其它的分布在 L3-4 或者以上节段,其中同时两节突出者占 5-10% 。
二、历史回顾有史记载以来,人类就受到腰腿痛的烦扰。
在原始文化中将其归罪于魔鬼在作怪。
后来古希腊人认识到下腰痛症状系由疾病引起,并以休息和按摩作为主要治疗手段。
到公元 15 世纪才明确地描述了坐骨神经痛的症状。
到公元 18 世纪提出这种疼痛是由坐骨神经引起的。
三、解剖概要椎间盘的构成由上、下软骨板,髓核和纤维环三部分组成。
椎间盘占脊柱全长的四分之一,其中腰部最大,颈部次之,胸部最小。
软骨终板上下各一,它的平均厚度大概是 1mm 。
作用主要是承受压力、保护椎体。
只要软骨终板保持完整,椎体不会因压力而产生吸收的现象,防止髓核突入椎体。
纤维环为纤维软骨组织,防止髓核向周围突出。
纤维环可以分为内、外两层。
外层由胶原纤维组成,内层由纤维软骨组成。
纤维环的前部和两侧部分最厚,几乎等于后侧部分的 2 倍。
纤维环比较坚固,它紧密附着于软骨终板上,可以保持脊椎的稳定性。
髓核是脊索残余的组织,黑白色,它的水份含量可以占髓核总量的 75-90% 。
随着年龄的增长,胶原物质逐渐被软骨组织所替代,各种成份组结合使髓核形成立体网状角状结构。
髓核具有可塑性,在压力下可以变成扁平。
纤维环与软骨板将髓核限制在球形腔内。
腰椎间盘突出症名词解释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主要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变或损伤导致椎间盘突出,并对周围神经根或脊髓产生压迫而引起的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名词解释如下:
1. 腰椎:腰椎是人体腰部的椎骨,通常有五块。
它们是脊柱的组成部分,起到支撑和保护脊髓的作用。
2. 间盘:椎间盘是位于脊椎骨之间的软骨结构,由环状纤维软骨环和髓核组成。
它们作为缓冲垫和运动的支持,起到保护和稳定脊柱的作用。
3. 突出症: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突出脊椎骨的情况。
当椎间盘退行性变或损伤时,髓核可能会突出到环状纤维软骨环之外,从而导致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生。
4. 压迫:突出的椎间盘可以压迫周围的神经根或脊髓,导致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症状。
神经根受压可能会导致神经传输受阻,从而影响到相应的肌肉和感觉。
5. 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通常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椎间盘的长期使用,其结构和功能会逐渐退化,变得更脆弱和容易受损。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表现包括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肌
力减退等。
常规的治疗方式包括休息、理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非手术治疗方法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并改善功能,而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严重的病例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
腰间盘突出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关于《腰间盘突出按摩哪个穴位比较好?》,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腰间盘突出是最普遍的腰部病症了,现在有很多人都身患这类病症。
椎间盘各锥体间有一延展性海绵垫,称之为腰间盘。
它具备平稳脊柱、缓存波动及其匀称分派锥体间工作压力的功效。
腰间盘在20~30岁就刚开始脆化。
因为搬抬吊物、忽然扭闪腰或长期性漫性肌肉劳损,造成腰椎间盘裂开突显,多见向右后方突显被压迫刺激性神经造成腰腿疼等。
自身穴位按摩和手脚脚底反射区:大肠俞:第四椎间盘横突下旁开1.5寸。
关元俞:第五椎间盘横突下旁开1.5寸。
委中:胭窝正中间点。
阳陵泉穴:髌骨外缘外商后2寸凹痕中。
环跳:骶骨裂孔与股骨大转子联线外1/3处,臀部肌肉丰富处。
腰部压疼点:常见于第四、五椎间盘,第五椎间盘第一骶椎空隙旁开0.5cm处。
椎间盘脚底反射区:双脚弓里侧第一楔骨至舟骨之中方。
肾上腺脚底反射区:双脚底第二跖骨与趾骨关节病产生的八字型交接点正下方。
自身按摩手法:1.座位,一手掌心根放腰痛点,自腰至臀,慢慢往下按揉3~5遍。
2.大拇指与余四指相对性,捏拿大腿根部及小腿肚3~5遍。
3.大拇指指间关节或手指尖点按揉大肠俞、关元俞、委中、阳陵泉穴、环跳、腰部压疼点,每穴100~300次,酸胀为度。
4.握空拳,以拳眼敲击腰及屁股100~200次。
5.两手掌根切实,磨擦腰部50~100次,以热为度。
6.座位,大拇指揉搓椎间盘脚底反射区、肾上腺脚底反射区。
每天推拿1~2次。
腰间盘突出经自身推拿,病症减轻后,留意平常睡硬床,腰部注意保暖,腰部扎一窄脚裤缓解腰部负重。
此外,每天睡觉前开展五点支撑,锻练腰椎间盘。
针对腰间盘突出的人一定要留意合理安排时间,不必长期的长坐或是常常用腰部开展疲劳这些,腰是支撑点我们人体的关键位置,因此大伙儿一定要好好地爱惜它哦。
身患腰间盘突出的病人在生活起居中一定要对腰部开展推拿或是服药这些,总而言之一定要爱惜自身的腰部。
l45⼀l5s1椎间盘突出是什么意思?
⼀般没这么说的,最多是L4-S1椎间盘突出,但是这么讲不太严谨,⼀般腰椎间盘突出分开标注就可以,L表⽰的是腰椎,L4就是第四腰椎,S是骶椎,S1就是第⼀骶椎,⽤上下椎体的表⽰,来描述定位的是椎间盘。
1.L4-5椎间盘
L4-5表⽰的是腰4椎体和腰5椎体之间的椎间盘,这个椎间盘突出压迫刺激的是L5神经,因此,诱发症状⼤部分会出现在臀部外侧,⼤腿外侧,⼩腿外侧及脚⾯和⼤脚趾附近这个区域出现疼痛、⿇⽊等异常。
2.L5-S1椎间盘
我就不重复的去讲定位了,正常来讲这是最后⼀个椎间盘,压迫的是S1神经,诱发的疼痛和⿇⽊主要体现在臀部的后侧、⼤腿的后侧、⼩腿后侧⼀直到⼩脚趾外侧,可能出现在其中的⼀段上未必都有症状。
3.综合分析
之所以把上⾯的症状拿出来去写,主要是想告诉⼤家,在腰椎间盘突出发⽣的时候,⼀定要看影像和症状对应的起来才可以去考虑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诱发的,例如,腿外侧痛,却是L5-S1椎间盘突出,这不应该考虑腰椎间盘突出症。
4.触诊判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状的判断,除了症状有腰腿痛,做CT或者核磁发现有腰椎间盘突出,⼀定要做触诊,就是在下腰部按压,看是否会出现和症状⼀致的腰腿痛,有的话基本可以确诊,没有要考虑腰臀肌劳损,处理⽅法可以参考⼀下我做的视频,⽂字不够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