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 格式:ppt
- 大小:2.53 MB
- 文档页数:51
产能过剩不仅会导致资源浪费、企业恶性竞争、公司生产经营困难甚至破产倒闭,还会大幅度扰乱社会秩序,增加国际贸易摩擦风险。
工业、制造业作为支持国家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人们对当前经济表现所知甚少,因此本文将从产能利用率的角度出发,对当前中国各个省份的产能利用情况进行测度,并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产能利用率进行估计分析。
一、文献综述从定义上来讲,产能利用率是指观察到的实际产出y 与潜在产出Y 的比值,潜在产出是指在给定要素投入、技术水平,且要素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企业/行业所能够达到的最大产出水平。
所以,CU=y/Y。
在现实社会中,由于企业在生产的时候经常需要考虑市场需求、资源限制、设备磨损等多方面因素,不能实现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所以往往会出现实际产出小于潜在产出,既CU<1。
目前国内关于测量产能利用率的研究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所采用的方法也主要是借鉴国外的相关研究。
国内外学者测算产能利用率的方法大致分为以下几种:1.峰值法: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Klein 就开展了对企业产能利用率的测量,其提出的“峰值法”可谓是开创了经济分析法的先河。
Klein 将产能定义为企业在一段时间内所达到的产出水平的峰值,即在一个经济周期中企业实际产出的最大值作为潜在产出。
峰值法的最大缺陷在于我们无法确定企业在产出峰值是否实现了产能的完全利用。
2.函数法:由于峰值法限制较多,后续学者开始从产出的微观经济定义出发对产能利用率进行研究。
根据现有要素的投入情况,构建相应的生产函数、成本函数或者利润函数,将产能定义为企业利润最大化或者成本最小化情况下的产出水平,将实际产出水平与计算得到的最佳产出水平的比值作为衡量产能利用率的标准。
相对而言,函数法以微观经济基础作为理论支撑,但是对函数形式设定要求严格,一旦函数形式设定错误,所测算的产能利用率可信度也随之降低。
3.协整法:Shaikh and Moudud (2004)认为产出受到企业固定资本存量的影响,两者之间具有稳定的长期关系,所以提出了协整法测量产能利用率。
&FOREIGNENTREPRENEURS2012年第12期(总第410期)上CHINESE引言自2003年中注协首次发布全国会计师事务所前百家信息以来,评价信息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认可,并逐渐成为社会公众和行业服务对象认识和判断事务所综合实力的重要依据。
中注协(CICPA )于2011年7月25日发布了“2011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根据中注协发布的2011年总收入排前100名的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前百家事务所10年业务收入231.04亿元,占全行业总收入310亿元的61.6%,较2009年业务收入197亿元增长了17.3%,高于全行业12%的增长速度,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行业深化实施做大做强战略效果进一步显现。
然而,会计师事务所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能仅仅依靠CPA 的数量、事务所年度收入等数据判断,还应该注意到他们之间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是否能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回报,是否能够达到事务所运营效率的最大化。
1957年,Farrell 在研究生产有效性问题时开创性地提出了前沿生产函数(Frontier Prodution Function )的概念。
对既定的投入因素进行最佳组合,计算所能达到的最优产出,类似于经济学中所说的“帕累托最优”,即前沿面,是一个理想的状态。
前沿生产函数的研究方法有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
两者都可以用来测量效率水平。
参数方法沿袭了传统生产函数的估计思想,主要运用最小二乘法或极大似然估计法进行计算。
而非参数方法首先根据投入和产出,构造出一个包含所有生产方式的最小生产可能性集合,其中非参数方法的有效性是指以一定的投入生产出最大产出,或以最小的投入生产出一定的产出。
但非参数方法主要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计算,而不像参数方法有统计检验数作为样本拟合度和统计性质的参考,因此参数方法进行前沿生产函数的计算更为科学,本文将采用参数法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分析我国会计师事务所生产效率。
南 开 经 济 研 究NANKA I ECO NOM I C STUD I ES2006年 第2期 No.2 2006 随机生产前沿方法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的应用傅晓霞 吴利学3 摘 要:本文对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发展及其在中国生产率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评述。
文章首先介绍随机前沿方法的基本原理、估计方法和在面板数据下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随后评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最新进展和在经验分析中的优势与作用,最后总结了在中国行业和地区经济增长研究中随机前沿方法的成果和不足,并探讨今后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随机前沿方法;生产函数;技术效率;最大似然估计;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 生产率分析是研究经济增长源泉和确定增长质量的主要方法。
20世纪5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的研究重点从单一要素(如劳动)生产率(Partial fact or p r oductivity)转向全要素生产率(Total fact or p r oductivity),分析方法主要有四种:索洛余值法、指数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和随机前沿法①。
随着数据的丰富和估计方法的发展,随机前沿法(St ochastic fr ontier app r oach)在理论和方法两方面都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经济学家将它作为工具箱中的必备组件,广泛应用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近来,在对中国经济增长和生产率分析中,基于随机前沿法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快发展和较多成果。
本文将对随机前沿模型的特点、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Deco mpositi on of TFP gr owth)及对中国生产率分析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文章各部分安排如下:第一部分介绍随机前沿方法的基本原理;第二部分讨论生产函数方程估计的困难和方法;第三部分评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的最新发展;第四部分描述基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第五部分是对在中国生产率分析中随机前沿方法的研究成果的讨论;最后是总结性评述。
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李佳睿;王善高【期刊名称】《中国畜牧杂志》【年(卷),期】2018(054)005【摘要】本研究基于2004-2014年生猪养殖的省级宏观数据,采用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测算了我国不同规模生猪养殖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MTE),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MTE的因素.结果表明:①在合并规模随机前沿、分规模随机前沿和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测算出的不同规模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均在0.93以上,表明当前我国生猪养殖技术效率处于较高水平.②在共同随机前沿模型下,我国小规模、中规模和大规模生猪养殖的MTE分别为0.933、0.946和0.938,呈现出中规模、大规模和小规模MTE递减的趋势.③要素投入、雇工程度、技术投入等因素对生猪养殖的MTE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提升我国生猪养殖的技术效率.【总页数】6页(P139-144)【作者】李佳睿;王善高【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 21009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326.3【相关文献】1.我国生猪生产技术效率分析—基于DEA模型的实证研究 [J], 王琛;何忠伟;高然;刘芳2.乡村振兴背景下我国小规模生猪养殖生产效率分析\r——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研究 [J], 刘鹏凌;王富友;王玉婧3.不同规模稻谷种植的共同前沿技术效率分析——基于共同随机前沿生产函数的方法 [J], 王善高;王琪4.基于Malmquist指数模型的生猪规模化养殖动态环境效率分析 [J], 李奇;喻言5.基于DEA-Tobit模型的不同饲养规模生猪生产效率分析 [J], 吴庆春;吴彬红;王文烂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