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台塑集团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1.91 MB
- 文档页数:37
本文由mzq强贡献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
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台湾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管理经验解读台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只求根本,不问结果”。
他的创始人王永庆曾比喻说:以一棵树为例,树的上面有树干枝叶,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与中根,连接中根的还有很多细根。
树的生长是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树,才能长得枝叶茂盛。
而人们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叶,而忽略了看不见的根部。
王永庆认为,经营企业应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最容易忽略的根源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
台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只求根本,不问结果”的求本精神。
而台塑管理模式的突出特点,研究台塑管理模式的专家学者们,概括成为“三化”即:管理制度化、制度表单化、表单电脑化,在我们开始对台塑管理模式进行解读前,我想我们有必要对这个企业及他的创始人做个初步了解。
创立于 1954 年的台塑集团,从世界最小规模的 PVC 粉生产厂起家,逐步成为在世界石化产业占有一席之地的跨国企业,在多项领域位居领先地位。
2009 年集团营收高达人民币 3000 多亿元,占台湾 GDP 的 11.8%,是台湾最大的民营企业。
在了解了台塑集团的基本情况,让我们一起再看看,经营之神-王永庆先生的传奇一生。
1916 年 1 月出生于台湾省台北市;15 岁小学毕业那年,王永庆便到茶园当杂工,后又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16 岁,用父亲借来的 200 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1954 年筹资创办台塑公司,1957 年建成投产;靠“坚持两权彻底分离”的管理制度,他的“台塑集团”发展成为台湾企业的王中之王;(下辖:台湾塑胶公司、南亚塑胶公司、台湾化学纤维公司、台湾化学染整公司、台旭纤维公司、台丽成衣公司、育志工业公司、朝阳木材公司和新茂木材公司等 9 家公司,在美国还经营着几家大公司;部资本额在 1984 年就达 45 亿多美元,年营业额达 30 亿美元,占台湾国民生产毛额的 5.5%,在民间企业中首屈一指。
台塑集团的“合理化管理”模式【按】中央企业“四项改革”试点,核心是要试出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
搞好改革试点与发展创新,学习与借鉴先进企业成功经验为应有之义。
台塑集团创建于上世纪50年代,在60多年的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过程中,逐步成功融合东西方优秀管理实践,形成独具特色的“合理化管理”模式。
近期对台塑集团的“合理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总结,全文如下,供大家参阅借鉴。
台塑集团(Formosa Plastic Group,亦称台塑关系企业)创办于1954年,早期以产销PVC粉为主营业务,而后业务领域不断拓展,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目前,台塑集团拥有台塑、南亚、台化、台塑河静钢铁等百余家关系企业。
台塑集团除起家的石化工业外,还涉足纺织原料、电子材料、机械、信息、钢铁、生物医药及生物技术等领域,并拥有庞大的教育和医疗机构,是台湾地区最大的民营企业,资产遍布中国台湾、美国、中国大陆、越南、菲律宾及印尼等地。
截至2013年底,全集团资产总额约为6599亿人民币,当年营收总额约为4959.5亿人民币,税前利润总额约为440亿人民币,雇佣员工总数为108861人。
台塑创办人王永庆先生被企业界誉为“经营之神”。
他一生追求合理化,认为管理就要做到合理化,合理化就该落实到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因此,台塑的一整套管理哲学、理念及方法,也被1 / 11称为“合理化管理”。
对于台塑的“合理化管理”,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去理解。
其中,道是指企业文化和价值观,法是管理体制和架构,术是管理方法和技巧,器是管理工具。
道以明向,法以立本,术以立策,器以成事,四者缺一不可。
一、台塑管理之道: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台塑集团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融合,形成深具台塑特色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
台塑将其企业文化归纳为“勤劳朴实、止于至善、永续经营、奉献社会”。
台塑的经营理念即以“勤劳朴实”的态度追求一切事物的合理化,并且以“止于至善”作为最终的努力目标。
垂直整合的塑化王国台塑集团垂直整合的塑化王国:台塑集团台塑集团是一家全球知名的塑化企业,以其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而闻名。
在塑料工业中,垂直整合是指企业控制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的整个生产链,以达到更高的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介绍台塑集团的发展历程、垂直整合的优势以及其对行业的影响。
一. 发展历程台塑集团成立于1966年,是由台湾企业家王永在创办的。
起初,该集团从事塑料原料生产,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逐渐扩大规模,并通过收购和并购进一步发展。
目前,台塑集团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企业之一,旗下拥有多家子公司和合作伙伴,产品涵盖塑料原料、塑料制品、化工品等。
二. 垂直整合优势垂直整合使得台塑集团在竞争激烈的塑料市场中占据了领先地位。
首先,垂直整合使得企业可以控制供应链的每个环节,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台塑集团同时拥有原料供应、生产、销售等环节,可以通过优化生产和物流流程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其次,垂直整合也使得企业能够灵活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
通过内部协同和资源整合,可以更加快速地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三. 对行业的影响台塑集团的垂直整合模式对整个塑料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其成功的经验吸引了其他企业效仿。
越来越多的塑料企业开始垂直整合,以提高竞争力。
这种趋势导致了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的重塑。
其次,台塑集团通过不断提升技术和创新能力,推动了整个塑料行业的发展。
台塑集团不仅在产品质量和性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还开展了生态环保的研究和实践,推动了可持续发展。
四. 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全球领先的塑化企业,台塑集团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方面,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不断降低产品的环境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台塑集团加强环保意识,推动企业整体绿色发展。
他们关注减少碳排放,优化废物处理,推广可再生能源等。
结语垂直整合的塑化王国台塑集团以其出色的综合实力和垂直整合的经营模式,成为全球塑料行业的重要参与者。
台塑成功之道—台塑管理模式台塑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台塑集团的缔造者,在台湾被称为“经营之神”的王永庆在台塑持之以恒地推行一套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极其完善的“台塑管理模式”。
什么是“台塑管理模式”?王永庆比喻说,以一棵树为例,树的上面有树干枝叶,下面有根,根中有大根与中根,连接中根的还有很多细根。
树的生长是靠细根吸收养分,经中根、大根而到整棵树,才能长得枝叶茂盛。
而人们注意的,往往只是茂盛的枝叶,而忽略了看不见的根部。
王水庆认为,经营企业应和树有细根一样,必须从最容易忽略的根源着手,才能理出头绪,使事务的管理趋于合理化。
台塑管理模式的最大特色就是“只求根本,不问结果”的求本精神。
台塑集团管理机制的发展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在1967年以前,当时集团主要是以台塑、南亚、新茂木业三家核心子公司为发展重心,集团主要由领导人王永庆来主导监督与协调,并无正式的集团管理制度与组织。
到了1968年,此时集团规模扩大,子公司间业务关系渐趋复杂,需要建立较正式的协商与管理制度,台塑成立集团总管理处来对子公司进行监督、控制并提供专业服务。
1970年,由于台化建厂规模庞大,组织及产品复杂,管理又未能走上轨道,造成连年亏损。
但是这一切,外界并不了解。
王永庆让其弟弟王永在前往台化进行整顿。
王永在经调查发现:台化生产化纤毛毯所用的是缧萦棉,生产缧萦棉的原料是来自山区林场的枝梢残材。
从原料到成品,分别成立十几个工厂。
每个工厂负责一道工序,厂与厂之间衔接紧密,连续性强。
本来,这种生产方式非常符合大生产的要求,但是,由于各厂都没有独立计算成本,对于上一道工序的产品,不论成本高与低,质量好与坏,统统照单全收,于是成本层层累积转移,造成了公司亏损累累。
没有人对此事负责,没有人知道应该负什么责任,也没有依据可以追究谁负什么责任,导致这种结局的根源在于没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王永在了解情况时,各厂的主管都坚持说自己单位是赚钱的,气得王永在冲着那些主管说:“大家都说赚钱,事实上公司在亏钱,难道钱是我拿去了?”王永在急得不知从何下手。
2017年模具塑料制品行业研究报告2017年12月目录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6)1、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 (6)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7)(1)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7)(2)行业主要政策 (8)二、模具制造行业发展概况 (9)1、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发展历程 (10)2、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发展现状 (11)(1)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11)(2)我国模具制造行业进出口情况 (13)(3)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地区分布情况 (14)3、我国模具制造行业发展趋势 (15)(1)设计制造信息化、数字化 (15)(2)模具加工标准化、自动化 (15)(3)模具产品大型化、精密化 (16)4、模具制造下游行业发展情况 (16)(1)模具在汽车行业的应用情况 (17)①汽车行业的基本情况 (17)②汽车模具的市场规模 (19)(2)模具在服务器行业的应用情况 (20)(3)模具在消费电子行业的应用情况 (21)(4)模具在家电行业的应用情况 (22)三、塑料制品行业发展概况 (23)1、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24)(1)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市场规模情况 (24)(2)我国塑料制品行业进出口情况 (25)(3)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地区分布情况 (26)2、我国塑料制品行业发展趋势 (27)(1)市场空间大,行业仍将持续增长 (27)(2)产业集群的可持续性发展 (28)(3)新材料、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 (28)(4)塑料制品趋于轻量化、绿色化 (28)3、我国塑料制品行业供需情况 (29)四、行业竞争状况 (31)1、模具制造行业竞争状况 (31)2、塑料制品行业竞争状况 (32)五、行业进入壁垒 (34)1、技术工艺壁垒 (34)2、客户壁垒 (35)3、品牌壁垒 (35)4、人才壁垒 (36)5、资金规模壁垒 (36)六、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 (37)七、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38)1、有利因素 (38)(1)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 (38)(2)下游行业需求加大促进模具、塑料制品业飞速发展 (38)(3)国际化采购促进国内模具、塑料制品业发展 (39)(4)全球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带来的契机 (39)2、不利因素 (40)(1)技术人才的短缺 (40)(2)行业标准化程度低 (40)(3)国内高档模具产需矛盾突出 (41)八、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 (41)1、设计制造技术水平快速提升 (41)2、高精密、高档次产品技术快速发展 (42)3、节能环保技术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42)九、行业经营模式及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特征 (43)1、行业经营模式 (43)2、行业周期性、季节性和区域性 (43)(1)周期性 (43)(2)区域性 (44)(3)季节性 (44)十、行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性 (44)1、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 (45)2、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 (46)十一、行业主要企业简况 (47)1、深圳市银宝山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7)2、上海亚虹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48)3、深圳市昌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49)4、宁波横河模具股份有限公司 (50)5、亿和精密工业控股有限公司 (51)6、东江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51)7、精英制模实业(深圳)有限公司 (52)十二、行业市场供求情况 (52)1、汽车行业对模具及注塑产品的需求情况 (52)2、服务器行业对模具及注塑产品的需求情况 (53)3、消费电子行业对模具及注塑产品的需求情况 (54)十三、行业市场容量及未来增长趋势 (55)1、模具产品市场容量及发展趋势 (55)2、注塑产品市场容积及发展趋势 (56)3、细分行业情况 (57)(1)汽车行业情况 (57)(2)存储服务器行业情况 (58)(3)电子产品行业情况 (58)一、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体制、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和管理体制模具制造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是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主要负责研究提出工业发展战略,拟定工业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指导工业行业技术法规和行业标准的拟订,审批、核准国家规划内和年度计划规模内工业、通信业和信息化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研究行业发展方向并调整行业发展的方向、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的建议等等。
2017年塑料行业季度分析报告第一部分行业总体概况一、宏观经济状况1、前三季度中国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今年前三季度,各地区、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积极推进改革开放,国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1)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初步核算,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106275亿元,同比增长9.4%,增速比上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510亿元,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60440亿元,增长11.1%;第三产业增加值32325亿元,增长8.1%。
分季度看,第一、二、三季度分别增长9.4%、9.5%和9.4%,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
(2)农业生产形势较好。
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
夏粮总产达到1063亿公斤,比上年增长5.1%;早稻总产量318亿公斤,比上年减产 1.3%;晚稻、玉米等秋收作物播种面积扩大,产量有望继续增加。
全年粮食生产将再获丰收。
畜牧业、渔业发展势头良好。
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同比增长6.7%,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9%。
(3)工业生产增长平稳。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0450亿元,同比增长16.3%(9月份6275亿元,增长16.5%)。
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1.3%,集体企业增长11.9%,股份制企业增长1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6.2%。
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9%,轻工业增长14.9%。
分主要产品看,原煤产量同比增长10.2%,发电量增长13.4%,钢材增长25.8%,汽车产量增长10.0%,其中轿车增长17.7%。
前三季度,产销衔接仍然保持较好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86%,与上年同期持平。
(4)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61亿元,同比增长26.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
2017年橡胶和塑料制品行业深度分析报告1.行业运行情况 (1)1.1.行业投资规模 (1)1.2.行业产出情况 (2)2.进出口情况 (5)2.1.进口情况 (5)2.2.出口情况 (9)3.行业发展经营情况 (13)3.1.行业发展规模 (13)3.2.行业收入、成本费用情况 (14)3.3.行业盈亏情况 (16)3.4.财务能力分析 (19)表1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及占比情况 (1)表2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品产量 (3)表3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品产量同比 (3)表4 2016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累计产品产量同比 (4)表5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进口量 (5)表6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进口量同比 (5)表7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进口额 (6)表8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进口额同比 (6)表9 2016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进口量同比 (7)表10 2016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进口额同比 (8)表11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出口量 (10)表12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出口量同比 (10)表13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出口额 (11)表14 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出口额同比 (11)表15 2016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出口量同比 (12)表16 2016年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出口额同比 (12)表17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资产总计及同比情况 (13)表18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主营业务收入,成本及同比情况.. 14 表19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三费及同比情况 (15)表20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利润总额及同比情况 (17)表21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盈亏比例 (17)表22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盈亏总额及同比情况 (18)表23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盈利能力指标情况 (19)表24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偿债能力指标情况 (20)表25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营运能力指标情况 (20)表26 2016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成长能力指标情况 (21)图1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累计固定资产投资同比 (1)图2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 (2)图3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 (2)图4 2015年3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单月产品产量同比情况 (3)图5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累计产品产量同比 (4)图6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单月进口量同比 (6)图7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单月进口额同比 (6)图8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进口量同比 (7)图9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进口额同比 (8)图10 2015年2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出口交货值同比 (9)图11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单月出口量同比 (10)图12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单月出口额同比 (11)图13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出口量同比 (12)图14 2015年1月-2016年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各产品累计出口额同比 (13)图15 2016年1-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三费比重 (16)图16 2016年1-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盈亏比例 (18)1.行业运行情况1.1.行业投资规模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12月,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累计投资额为7015.0亿元,同比增长7.4%,增速比2016年1-11月提高0.4个百分点,较上年同期回落了3.0个百分点。
2017年化工行业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石油时代100年,化工行业走向何方 (5)1、石油时代100年,全球原油消费量仍然保持稳步增长 (5)2、从行业生命周期看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8)二、海外研究:化工巨头的成长之路 (11)1、巴斯夫,一体化的领导者 (11)2、台塑集团:平台化的全面扩张 (17)3、英力士:为产业集聚而生 (22)4、三菱化学:高端化的救赎之路 (24)三、行业观察:我国化工行业发展趋势 (28)1、油价维稳,石油化工受益 (28)2、基础化工品普遍产能过剩,周期性强 (31)3、高端化进军化工新材料,电子化学品首当其位 (33)(1)电子化学品:方兴未艾 (34)(2)碳纤维:轻质化已成趋势,需求可期 (36)四、公司观察:顺势而为,大有可为 (38)1、一体化趋势下的优质公司 (39)(1)万华化学:一体化的行业龙头 (39)(2)中国石化:油价渐稳,炼化盈利创新高 (41)2、平台化趋势下的代表公司 (42)(1)华鲁恒升:成本及技术优势下实现多元产品发展 (42)(2)国瓷材料:产品多元化布局,打开增长新空间 (44)3、集聚化趋势下的代表公司 (45)(1)桐昆股份:打通炼油环节,加码涤纶长丝 (45)(2)荣盛石化:PTA-聚酯龙头企业,打造炼化一体化项目 (47)(3)恒逸石化:PTA和聚酯纤维龙头企业,文莱项目稳步推进 (48)(4)恒力股份:聚酯纤维国内领先,一体化项目完善产业链 (50)(5)龙蟒佰利:国内钛白粉龙头公司,氯化法钛白粉前景广阔 (51)4、高端化趋势下的代表公司 (53)(1)金禾实业:精细化工转型,长期成长可期 (53)(2)巨化股份:氟化工龙头企业,新产品促进新增长 (54)(3)飞凯材料:积极布局电子新材料,浩荡开启新征程 (56)(4)西陇科学:国内最大本土化学试剂供应商,“化工+健康”转型 (57)(5)强力新材:光刻胶专用化学品龙头,步入高速发展期 (59)(6)江化微:国内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募投项目定位高端 (60)石油时代100年,化工行业走向何方。
台塑研究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台塑集团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台塑集团是一家全球化的石化公司,拥有广泛的业务领域,包括石油、石化、塑料等。
通过对台塑集团的组织结构、业务模式、竞争优势等方面的探讨,旨在为投资者、分析师和相关研究者提供有关台塑集团的详细信息和评估。
2. 公司概况台塑集团成立于1976年,总部位于台湾。
其主要业务包括原油炼制、石化产品生产和销售、建筑材料生产等。
台塑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多个生产基地和子公司,通过其全面的供应链管理能力,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3. 组织结构台塑集团的组织结构包括总部和下属子公司,每个子公司负责不同的业务领域。
总部对子公司进行战略规划和整体协调,确保公司的业务运作顺畅。
子公司之间通过内部合作和合理分工,形成了一个高效的运营体系。
4. 业务模式台塑集团的业务模式主要基于石化供应链的整合优势。
集团通过垂直整合和横向扩展,掌握了从原油采购到石化产品生产和销售的全过程。
这种业务模式使得台塑集团能够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多的优势,同时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质量。
5. 竞争优势台塑集团凭借其规模经济和整合优势,形成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首先,公司的规模优势使其能够承担更多的业务和投资,从而进一步降低成本。
其次,通过整合供应链和优化运营,台塑集团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并更快地满足客户需求。
此外,公司在市场上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也为其赢得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6. 风险与挑战然而,台塑集团也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
首先,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导致行业的竞争更加激烈,台塑集团需要不断改进和升级产品和服务,以保持其竞争力。
其次,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对台塑集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需要与环保法规保持一致,并不断改进生产工艺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原材料和能源价格的波动也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7. 未来展望基于对台塑集团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对其未来的发展保持乐观态度。
首先,台塑集团凭借其优势地位和规模经济,有能力在全球市场中获得更多的机会。
台塑公司管理模式与管理经验介绍为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企业管理经验,根据集团公司党组总体部署,在国资委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石化先后二期赴台塑考察,台塑高管层又到中国石化进行了回访交流,取得了预期效果。
其中,第一期考察团以刘运总会计师为团长,总部发展计划、财务、人事、物装等部门领导,以及部分企业领导参加,于2月19-27日对台塑的整体管理情况进行了考察。
在第一期考察的基础上,结合“塑造中国石化特色管理模式”的总体安排,集团公司第二期赴台塑学习考察团在树林总经理和春光副总经理的带领下,分为管理架构、管理控制、公共事务、生产经营等四个专题小组,于8月10-18日赴台塑进一步深入考察学习。
现将台塑的基本情况和管理经验介绍如下:一、台塑在公司发展、治理和运营方面的基本情况王永庆于1917年1月18日出生在台北县新店,祖籍福建省安溪县。
1932年,15岁的王永庆在嘉义米店当学徒,2年后,向父亲借200元旧台币开办米店。
1954年,王永庆成立福懋塑料公司(后更名为台湾塑料公司,简称台塑),生产PVC。
经过55年的发展,台塑已形成以炼油化工为主,电力、电子、钢铁等产业并行发展的跨国公司,员工94268人。
2008年营业额为21705亿台币(折合人民币4838亿元),利润186亿台币(折合人民币41亿元)。
在55年的发展过程中,台塑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分级管理、层次清晰,各行其责、运行流畅。
这主要体现在:(一)用心务实、永续经营的发展历程。
台塑1954年创立以来,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为1954-1967年的自然成长阶段,从1954年日产4吨PVC的小厂起家,通过扩大生产规模,逐步实现多角化经营。
第二阶段为1967-1981年的统一管理制度、追求合理化阶段,台塑营业额已超过14亿元台币,有了一定的规模,其发展重点是成立了专业幕僚管理单位-总管理处,统一了全企业的规章制度管理,推动了专案改善作业等。
第三阶段为1982-1992年的管理计算机化阶段,其营业额已超过544亿元台币,发展重点是推动了全面管理电脑化、生产自动化和人员的合理化。
2017年台塑集团发展路径研究报告
2017年8月
目录
一、台塑集团:台湾石化业的庞然大物 (4)
二、台湾塑胶集团:从PVC生产到多角化经营 (8)
1、自下而上完成产业链整合,积极进行多角化转型 (8)
(1)垂直整合的开始 (8)
(2)六轻计划 (11)
(3)多角化转型 (12)
2、业务拓展与全球布局 (14)
三、台塑石化:六轻计划的实行者 (17)
1、六轻计划四期扩张奠定台塑石化地位 (19)
(1)基础建设阶段 (20)
(2)快速发展阶段 (21)
2、发展高附加值产品组合 (23)
3、发挥垂直整合之功效 (27)
四、子公司布局多产业开花结果 (30)
1、南亚塑胶:塑胶、石化、电子材料及聚酯四大产业 (30)
2、台湾化学纤维:主营纺纤与石化原料 (32)
3、福懋兴业:织布染整一体化作业的中游产商 (34)
4、南亚科技:电子通讯行业完整产业链成型 (36)
民营企业有很强的借鉴作用。
台塑集团2016年税前利润742亿人民币,是我国入选2016年世界化工50强的2家中国企业之一。
台塑石化有2000万吨炼油,300万吨乙烯的规模,2017年第一季度的利润接近50亿人民币,是台塑集团市值最大的资产。
她的投建是台塑集团真正开始腾飞的起点,在台塑石化之前,公司的中下游产业链已经十分发达,产业链的延伸度和细分度已经十分完善;自台塑石化之后,公司进一步发展壮大,真正走向了石化行业上游,掌握了原材料的供应,形成了石化化工产业链。
目前,恒力、荣盛和恒逸等民营企业已经走在这条和台塑成功经验相似的路上。
我们期待未来,有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加入世界化工50强的行列!
纵观台塑集团的发展历程,我们认为有四点是十分值得大陆企业学习的:
重视研发,成立研究所,持续打造核心竞争力。
公司在70年代就成立了研究所,立志研发新材料,打破技术封锁。
目前公司在碳纤维,高吸水性树脂(SAP)和电子材料方面都是世界上排得上号的生产商。
公司是世界碳纤维4大公司之一,其它三家都是日本顶级的集团公司。
SAP长期被日德企业垄断,台塑集团经历重重困难打破了垄断。
电子材料方面,子公司南亚科技已导入20nm制程。
视野广阔,布局海外市场,坚定走国际化发展路线。
台塑集团虽然在台湾这个小岛起家,但是眼光却从未局限在方寸之间。
为了更好应对未来国际化的调整以及拓展下游市场,公司积极布局海外市场。
80年代,台塑集团就看中了美国优良投资环境,大举进入美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