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生物高考 高考生物 培优 专题16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试题部分)
- 格式:docx
- 大小:696.51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17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2021江苏)4. 如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胃肠激素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B. 内分泌腺细胞不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C. 图中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D. 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不同的运输途径【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题图:题图表示人体胃肠激素的不同运输途径,据图可知,人体胃肠激素的运输途径有4条:①是激素进入组织液,然后作用于产生激素的细胞;②是激素产生以后,进入消化道;③是激素分泌后通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④是激素分泌后进入组织液,然后作用于相邻细胞。
【详解】A、据分析可知,胃肠激素不都在内环境中发挥作用,可在消化道发挥作用,A错误;B、据题图信息可知,内分泌腺细胞可能是自身激素作用的靶细胞,B错误;C、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尿素是细胞代谢产生的废物,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存在于体液中。
故组织液含有激素,淋巴因子、尿素等物质,C正确;D、不同胃肠激素的作用特异性主要取决于特异性受体,D错误。
故选C。
2.(2021海南)5.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
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患者体内的水分在血浆与组织液之间不能相互渗透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答案】A【分析】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
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5)肾脏病变引起细胞内外液体交换失衡,肾炎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滞留,导致组织水肿。
生物高三复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试题内环境的稳态就是指在正常生理状况下机体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作变化,以下是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专项试题,请考生及时练习。
1.(2021课标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内环境坚持相对动摇有利于机体顺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进程中酶促反响的正常停止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动摇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作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停止2.(2021课标Ⅱ,3,6分)关于在正常状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时生成与回流,并坚持静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3.(2021海南单科,14,2分)给正常家兔静脉注射一定量的高渗葡萄糖溶液后,家兔体内发作一定变化,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
注射后随即发作的变化是()A.红细胞吸水添加B.胰岛素分泌降低C.肝糖原的分解添加D.血浆浸透压迅速降低4.(2021北京理综,2,6分)在我国南方,游泳喜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刻发作一系列生理反响,以维持体温动摇。
此时,机体不会发作的反响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增强肌肉收缩B.经过反射活动惹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经过神经调理增加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招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5.(2021福建理综,2,6分)运动时汗腺分泌少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浸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进程中大局部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以下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出汗可使血浆浸透压降低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动摇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D.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兴奋削弱6.(2021山东理综,2,5分)以下关于生命活动变化关系的描画,正确的选项是()A.细胞体积增大,与外界物质交流效率提高B.细胞液浓度增大,植物细胞吸水才干削弱C.生长素浓度降低,植物细胞生长速度加快D.体内血浆浸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7.(2021江苏单科,9,2分)以下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理的表达,错误的选项是()A.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经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B.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理C.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理,也受神经调理D.饮水缺乏会惹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8.(2021北京理综,3,6分)有关生物体对抚慰做出反响的表述,错误的选项是()A.病毒感染人体T细胞分泌特异性抗体肃清病毒B.外界温度降低哺乳植物体温调理中枢兴奋体温动摇C.摄入高糖食品人体胰岛素分泌添加血糖水平回落D.单侧光照植物体生长素重新散布向光弯曲9.(2021课标,3,6分)哺乳植物因长时间未饮水招致机体脱水时,会发作的生理现象是()A.血浆浸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分泌添加C.下丘脑浸透压感受器遭到的抚慰削弱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削弱10.(2021课标Ⅰ,31,10分)5%葡萄糖溶液的浸透压与植物血浆浸透压基本相反,现给正常小鼠静脉输入一定量的该葡萄糖溶液,葡萄糖溶液的输入对小鼠会有一定影响。
高考生物《内环境的稳态》真题练习含答案1.下列病症或疾病与稳态失调间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感冒发烧,食欲不振——体温过高,酶活性过高B.高原反应——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C.中暑——机体丢失大量水和无机盐,导致水盐平衡失调D.尿毒症——尿素等代谢产物在体内积累答案:D解析:感冒发烧,食欲不振的原因是体温过高,消化酶活性降低,A错误;高原反应是机体缺氧所致,B错误;中暑主要是机体散热受阻,致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从而使体温升高,C错误;尿毒症是肾脏发生病变,无法排出体内多余的尿素、水、无机盐等代谢产物和有毒物质,D正确。
2.高等动物和人体的内环境能够保持相对稳定。
下列各项生理活动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B.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排出体外C.通过血液运输CO2和代谢废物D.血液中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答案:B解析: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将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物及时排出体外,如通过汗液和尿液排出代谢废物,通过血液运输CO2和代谢废物等;血液中CO2含量增加会使呼吸加快,目的是排出血液中的CO2,以维持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食物残渣是经过消化没有被吸收的物质,其形成粪便后直接排出体外,该过程并没有发生在内环境,故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没有直接关系。
3.[2024·湖北卷]磷酸盐体系(HPO2-4/H2PO-4)和碳酸盐体系(HCO-3/H2CO3)是人体内两种重要的缓冲体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有氧呼吸的终产物在机体内可转变为HCO-3B.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C.缓冲体系的成分均通过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D.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答案:C解析:有氧呼吸终产物中的CO2可与H2O结合生成H2CO3,H2CO3在机体内可转变为H+和HCO-3,A正确;在细胞呼吸过程中,ADP可与Pi反应生成A TP,因此细胞呼吸生成ATP的过程与磷酸盐体系有关,B正确;离子不能自由通过细胞膜,其进出细胞需要依靠转运蛋白的协助,C错误;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过度剧烈运动会引起乳酸中毒说明缓冲体系的调节能力有限,D正确。
高三生物人体内环境的稳态与调节试题答案及解析1.血糖浓度的异常会引起一些疾病(如图1)。
人类中有一种疾病(IGT),在空腹时血糖浓度和胰岛素表现正常,但是饮食后其血糖浓度升高异常。
受试者于餐后进行中等强度持续运动30 min,定时采样测定血糖浓度及胰岛素含量,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X代表的刺激是,影响某种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是、。
(2)某人患有糖尿病,医生给开了胰岛素,正确使用胰岛素的方法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胰岛素含量上升血糖浓度,餐后适量运动可以________IGT人群餐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的升高幅度,从而可以该人群________ 细胞的分泌负担。
【答案】(1)血糖浓度升高血糖浓度神经调节(2)静脉注射 (3)下降降低减轻胰岛B【解析】(1)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可以刺激下丘脑,引起兴奋,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也可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所以影响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因素是血糖浓度和神经调节。
(2)由于胰岛素的本质为蛋白质,所以只能通过静脉注射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
(3)通过图示可以看出,胰岛素含量上升,其血糖浓度降低。
通过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峰值和胰岛素升高的幅度,从而减轻胰岛B细胞的分泌负担。
2.如图所示为动物的某组织示意图。
其中1是毛细血管壁,2是红细胞,3是血浆,4是细胞内液,5是组织液。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1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B.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5C.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主动运输D.3的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答案】D【解析】1为毛细血管壁细胞,它的直接生活环境是3和5;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部位是4;葡萄糖由3进入2的过程是协助扩散;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
3.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内环境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B.体液调节可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不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D.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免疫活性物质无关【答案】B【解析】细胞是机体代谢的主要场所,故A错误;体液调节可以看作是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即效应器,故B正确;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如甲状腺激素,故C错误;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故D错误。
1.(2021·湘潭高三模拟)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解析:选B。
依据题图所示,①由②③④构成,属于细胞外液。
②与④可相互渗透,④只能向③渗透,③只能向②渗透,则可推知②为血浆,③为淋巴,④为组织液。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可以相互渗透,⑤为细胞内液。
2.(2021·北京西城区高三检测)如图为人体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体液①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B.②内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的猛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解析:选A。
①是血浆,含有激素、氨基酸、尿素、CO2等物质,A正确;②是组织液,其渗透压上升会导致下丘脑合成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细胞内液中产生乳酸后,由于人体的调整作用,pH变化不大,C 错误;细胞代谢活动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而不是内环境,D错误。
3.(2021·江苏苏北四市调研)下表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
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成分(mmol/L) Na+K+Ca2+Mg2+Cl-有机酸蛋白质①②142 5.0 2.5 1.5 103.3 6.0 16.0③147 4.0 1.25 1.0 114.0 7.5 1.0④10 140 2.5 10.35 25 -47A.②属于血浆,其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无机盐及蛋白质的含量有关B.②的蛋白质含量削减将导致③增多C.④属于细胞内液,由于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D.①比④量多,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解析:选D。
①是细胞外液,②是血浆,③是组织液,④是细胞内液。
专题十六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B卷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履虫细胞需要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部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进入到血液中会参与体液调节C.机体组织水肿时,血浆和组织液中的水分仍可以相互交换D.血糖浓度、尿液浓度、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相对稳定都属于内环境的稳态2.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是( )A.甲状腺激素、乳酸、尿素、血清蛋白B.氨基酸、纤维素、CO2、Na+C.胃蛋白酶、Ca2+、脂肪、葡萄糖D.呼吸酶、脂肪酸、嵌酸、胆固醇3.如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
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组成的B.体液①中含有激素、呼吸氧化酶、尿素、CO2等物质C.葡萄糖由①经②到达③的过程,依靠自由扩散来完成D.氧气由①中的红细胞进入③要穿过四层膜,③处氧气浓度最低4.组织水肿是由组织液增多,大量积累在组织细胞间隙造成的。
下列各项中不会引起组织水肿的是( )A.营养不良导致血浆蛋白含量减少B.肾小球炎症导致蛋白尿C.吃的食物过咸导致血浆渗透压过高D.淋巴液回流受阻,组织液中滞留大分子物质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人的血浆的pH通常维持在7.35~7.45,其变化不大的原因是( )①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多对缓冲物质对血浆酸碱度起缓冲作用②通过呼吸系统可不断排出CO2③血浆中过多的碳酸氢钠可以经肾脏随尿液排出体外④神经系统对呼吸运动强度的调节有利于维持血浆pH的相对稳定⑤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浆的pHA.①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⑤6.下表表示人体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已知③属于组织液,则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④属于细胞内液,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K+等B.②属于血浆,②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③增多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②至少需穿过6层磷脂双分子层D.③与④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7.某运动员参加马拉松比赛的过程中补充了一些盐水和葡萄糖溶液。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答案).doc
高中生物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测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图表示胰腺组织局部结构模式图,关于该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A液、B液和C液分别是组织液、血液和淋巴
B.A液、B液和C液组成人体细胞的体内生活环境——内环境C.A液、B液和C液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D.体液包括A液、B液和C液以及细胞内液
思路解析:A液位于组织细胞间隙,所以是组织液;B液位于血管,所以是血浆,而不是血液;C液位于淋巴管,所以是淋巴。
三者构成了细胞生活的体内环境——内环境。
体液除了组成内环境的三种液体外,还包括细胞内液。
C项中表示的三种液体的关系正确。
答案:A
2.请在下图空白框处填写适当的名词。
①~④依次为( )
A.血浆组织液内环境渗透压
B.组织液血浆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C.组织液血浆内环境酸碱度
D.血浆组织液循环系统细胞内液渗透压
解析:淋巴可由组织液形成,并经淋巴循环汇入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共同组成了细胞赖以生活的液体环境——内环境,内环境稳态可包括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故C项正确。
答案:C。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 1.25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双基考题新人教版必修3建体系练能力速效提升建网链练考题1.(xx·课标全国理综Ⅰ)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及其稳态。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保证了机体正常的新陈代谢,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A项正确;内环境稳态使得内环境的温度、pH等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为酶促反应提供了适宜条件,B项正确;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和静息电位的恢复依赖于神经元内外Na+和K+的浓度差,因此内环境中Na+、K+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C项正确;丙酮酸的氧化分解是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不是在内环境中,D项错误。
答案 D2.如图表示人体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Ⅰ、Ⅱ、Ⅲ、Ⅳ表示能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4种器官,①②是有关的生理过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内环境与Ⅰ交换气体必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B.Ⅱ内的葡萄糖、胰岛素、激素等通过①进入血液和淋巴C.②表示重吸收作用D.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解析本题考查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的相关知识。
A项正确:Ⅰ表示的器官为肺,肺泡中的O2须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内环境,血浆中的CO2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内;B项错误:Ⅱ表示的器官为小肠,①表示小肠的吸收作用,葡萄糖经小肠壁吸收后进入血液,胰岛素、激素不是通过消化系统吸收的;C项正确:Ⅲ表示的器官是肾脏,②表示肾脏的重吸收作用;D项正确:Ⅳ表示的器官是皮肤,皮肤可排出部分代谢废物。
2021年高考生物总复习稳态与环境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课时检测新人教版必修3一、选择题1.(xx年山东)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尿素、神经递质等2C.组织液渗回血浆和渗入淋巴的量相差较大D.血浆的成分稳定时,机体达到稳态2.(xx年广州模拟)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3种以上的生理系统参与维持内环境稳态B.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失调与外界环境无关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D.稳态有利于参与其调节的器官保持机能正常3.人体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下列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共同构成了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②激素是通过体液的传输,作用于靶细胞或靶器官的信息分子③血糖的平衡调节是通过体液调节完成的④恒温动物维持体温恒定,是通过神经系统完成了体内产热量和散热量平衡的过程⑤体液免疫过程中,有吞噬细胞参与的阶段有两次A.①②③ B.②④⑤C.①④⑤ D.①②⑤4.人体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下列现象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的是( )A.寒冷时出现寒颤B.从平原到高原,有的人出现肺水肿症状C.接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增殖和分化D.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释放增加5.下列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调节范畴的是( )A.通过肝脏可增加或减少血糖含量B.通过肺可按一定速率呼出CO2和吸入O2C.肾把代谢终产物不断排出体外D.红骨髓源源不断地造出新的血细胞6.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③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B.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C.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④为养料和氧气D.外界环境中氧气分子进入组织细胞内需经过8层膜7.下列有关人体稳态与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维持稳态依赖于机体神经—体液的调节网络B.内环境渗透压大小主要取决于水和无机盐C.下丘脑不仅能分泌激素还能产生冷觉D.分析内环境的成分可推知某种疾病的发病风险8.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体液的成分,a、b、c、d、e分别表示物质运输的途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①中葡萄糖浓度较高时,可在肝细胞中被合成糖原,该过程同样发生于肌细胞中B.正常情况下,①②④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动态平衡C.若①中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则通过a途径的葡萄糖大于通过b途径的葡萄糖D.③中O2的浓度比①中的低,CO2浓度则相反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呼吸酶和激素等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C.HCO-3、HPO-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10.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题型一、内环境的组成及彼此关系一、考查形式选择题二、典型例题1.如图为正常人体内肝细胞局部结构示用意,其中①②③④别离表示体液的成份,以下有关说法错误的选项是( )A.图中①②④一起组成了细胞外液B.体液①中含有胰岛素和血浆蛋白C.图中②③组成了肝细胞生存的直接内环境D.图中①②④之间的关系可表示为答案C解析依照题干及图能够判定出①为血浆,②为组织液,③为细胞内液,④为淋巴。
细胞外液要紧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组成了内环境;肝细胞生存的内环境为组织液,③是细胞内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份;在内环境中,组织液和血浆之间的物质互换是双向的,组织液和淋巴及血浆和淋巴之间的物质互换都是单向的。
2.以下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份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②血浆蛋白、O2和葡萄糖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④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⑤胃中的牛奶⑥口服的肠道中的抗菌药物⑦肌肉注射青霉素A.②③⑦ B.①②③⑦C.①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⑥⑦答案A解析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血浆是组成内环境的成份;喝牛奶和口服药物都在消化道中,精子进入输卵管都不是内环境。
三、答题技术1.内环境的组成2.毛细淋巴管具有盲端,毛细血管没有盲端,这是区别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的方式。
3.淋巴来源于组织液,返回血浆。
图示中组织液单向转化为淋巴,淋巴单向转化为血浆,这是判定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关系的冲破口。
4.细胞外液的成份、渗透压和酸碱度5. ①、②、④内存在的蛋白质不是内环境的成份,而属于细胞内液的成份。
6.内环境各类成份的关系7.内环境中存在和不存在的物质(1)存在的物质要紧有:水、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维生素、CO2、尿素等。
激素、抗体、纤维蛋白原等。
(2)不存在的物质要紧有:血红蛋白、消化道中的食物及分泌到消化道中的消化酶。
8.写出细胞的具体内环境9.与内环境有关的个概念,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和植物没有所谓的内环境。
第七单元生命活动的调节专题16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策略考点考向1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内环境的组成稳态是生命系统的基本特征之一,本专题主要通过巩固和延伸初中和必修1所学的生理知识,奠定人体稳态调节的基础。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本专题注重对知识基础和知识应用的考查,涉及的重要内容有内环境的组分、理化性质、作用以及内环稳态调节的途径、机制和意义1.记忆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理化性质、作用以及内环稳态调节的途径、机制和意义等内容,不留知识盲区2.注意通过构建模型和联系生活经验,来加强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内环境的成分与理化性质2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的稳态人体血浆pH稳态的维持【真题探秘】基础篇【基础集训】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1.如图表示人体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进行物质交换过程的示意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③分别代表血浆、淋巴和组织液B.正常情况下,①②③的成分保持不变C.抗体主要存在于③中D.③中可直接合成大量的血浆蛋白答案 C2.下列有关内环境组成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成分相近,但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多B.淋巴中含有淋巴因子,利于增强免疫功能C.血浆中含有蛋白酶,可催化血红蛋白水解D.组织液中钠离子浓度影响细胞外液渗透压答案 C3.下列变化属于人体内环境理化性质改变的是()A.进食后肝细胞内储存的肝糖原增多B.饮用食醋后胃液pH下降C.剧烈运动过后血浆pH下降D.糖尿病患者的尿液因葡萄糖含量增加导致渗透压上升答案 C4.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属于正常人体内环境特征的是()A.血浆的酸碱度近中性,pH为7.35~7.45B.血浆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C.男性每100 mL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约为12~15 gD.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低于37 ℃答案 A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下列不属于人体实现内环境稳态实例的是()A.NaHCO3与运动时肌细胞产生的乳酸反应B.抗体与流感病毒发生特异性结合C.血浆中K+被大量吸收进入红细胞D.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答案 D2.下列关于人体稳态和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肺气肿病人呼吸不畅,会使内环境的pH变小B.刺激连接肌肉的神经引起肌肉收缩,这个过程属于反射C.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后,进入细胞内从而导致膜电位变化D.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答案 A综合篇【综合集训】提升一“模型法”分析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其相互转化1.如图表示人体内的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①是血浆,血浆中不含脂质B.细胞外液渗透压主要来自Na+、Cl-和蛋白质C.③中的蛋白质含量减少时将会导致水肿D.淋巴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②答案 B2.如图为“细胞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图解,其中②④⑤为细胞外液。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①和③细胞具体的内环境分别是血液、组织液和组织液B.若人长期营养不良,⑤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使图中②液体增加,引起组织水肿C.⑤中蛋白质含量比②和④中多,所以⑤的渗透压高于②和④D.高原地区缺氧,人体内产生的CO2增多,所以⑤的pH会明显下降答案 B提升二“图示法”总结内环境的成分和生理过程1.正常情况下,下列各组化合物中均属于内环境成分的一组是()A.CO2、纤维素、H+、尿素B.呼吸氧化酶、抗体、激素、H2OC.Na+、O2、葡萄糖、血浆蛋白D.Ca2+、载体、氨基酸、消化酶答案 C2.下列能在人体内环境中进行的生理过程是()A.丙酮酸分解成CO2和[H]B.抗体的合成及加工C.肝炎病毒的增殖D.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答案 D3.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叙述正确的是()A.体液①含有激素、尿素、氨基酸、CO2等物质B.②渗透压下降会刺激下丘脑,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C.③若产生乳酸会引起①②④内pH剧烈变化D.①②④是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答案 A应用篇【应用集训】应用内环境中的物质含量异常与人体健康1.近年来,去西藏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但高原地区氧气稀薄,一些人可能会出现组织水肿等高原反应。
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高原反应可能还包括呼吸、心跳加速B.人出现高原反应时组织液可能增多,出现组织水肿C.高原反应的产生是因为机体丧失了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D.高原反应的产生可能与内环境酸碱平衡失调有关答案 C2.在进行常规体检时,通常要做血液生化六项的检查。
如图表示某人的血液生化六项检查的化验单。
请回答下列问题: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60IU/L0~45肌酐CRE 1.9mg/dL0.5~1.5尿素氮BUN14.6mg/dL 6.0~23.0血清葡萄糖GLU223mg/dL60~110甘油三酯TG217mg/dL50~200总胆固醇TCH179mg/dL150~220(1)目前普遍认为,正常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2)每种成分含量的参考值不是一个常数,而是在一定范围内波动,这说明了。
(3)该化验单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含量高于参考范围的原因可能是,有大量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进入血浆。
(4)化验单中血清葡萄糖的含量比参考范围高,提示此人可能患有病。
答案(1)神经—体液—免疫调节(2)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不是恒定不变的(3)细胞膜通透性增大(4)糖尿【五年高考】考点一内环境的组成与理化性质1.(2019课标全国Ⅲ,5,6分)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答案 D2.(2018海南单科,9,2分)下列属于内环境的是()A.淋巴管内的液体B.输尿管内的液体C.汗腺导管内的液体D.消化管内的液体答案 A3.(2016北京理综,4,6分)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
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是()的表述,不正确...A.长时间奔跑需要消耗大量糖原(元)用于供能B.大量出汗导致失水过多,抑制抗利尿激素分泌C.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D.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答案 B4.(2016浙江理综,4,6分)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B.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C.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组织中的Na+浓度增加所致D.将蛙神经纤维置于适宜的溶液后再适当增加溶液的KCl浓度,其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答案 B5.(2015课标全国Ⅰ,3,6分)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 mL后,会出现的现象是()A.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B.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 mLC.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D.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答案 A6.(2015海南单科,18,2分)人体中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构成了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血浆和组织液都有运输激素的作用B.血浆和淋巴都是免疫细胞的生存环境C.血红蛋白主要存在于血浆和组织液中D.组织液中的蛋白质浓度低于血浆中的蛋白质浓度答案 C7.(2015海南单科,16,2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具有内分泌功能B.小肠上皮细胞与内、外环境均有物质交换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溶质发生障碍时,可导致小肠吸水减少D.小肠黏膜中的一些细胞可通过被动运输将某种蛋白分泌到肠腔答案 D8.(2015江苏单科,5,2分)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A.Na+浓度B.渗透压C.K+浓度D.O2浓度答案 B9.(2017课标全国Ⅰ,31,8分)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
(3)在人体中,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②。
9.答案(1)血浆(2)增加降低(3)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二内环境的稳态10.(2019浙江4月选考,16,2分)下列关于动物细胞物质交换的叙述,错误的是()A.单细胞动物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骨骼肌细胞通过细胞膜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C.保持内环境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交换的必要条件D.多细胞动物都必须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10.答案 D11.(2015海南单科,27,8分)Na+在人体的内环境稳态维持和细胞兴奋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回答下列问题: (1)Na+和Cl-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重要作用,将红细胞放入0.9%的NaCl溶液中,细胞形态(填“会”或“不会”)改变。
(2)Na+可与、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
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
(3)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主要是由于Na+引起膜电位改变而产生的。
当兴奋沿细胞膜传导时,整个细胞膜都会经历与受刺激点相同的。
1答案(1)不会(1分)(2)HC O3-HP O42-(每空1分,共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7.35~7.45(2分)(3)内流(1分)电位变化(2分,其他合理答案也给分)教师专用题组1.(2014课标全国Ⅰ,3,6分)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B.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D.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答案 D2.(2014课标全国Ⅱ,3,6分)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答案 A3.(2014海南单科,27,9分)根据内环境及其稳态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某奶牛场为提高产奶量,给奶牛饲喂了大量的某种精饲料后,奶牛瘤胃发酵产酸过多,引起机体血液pH 低于正常值,且难以恢复到正常水平,产酸过多使pH难以恢复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