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图片-汉、魏、两晋、北齐
- 格式:doc
- 大小:1.26 MB
- 文档页数:15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二)——汉、魏、两晋、北齐作者:佚名来源:编辑转载 2009-10-6 12:55:00 点击率[248] 【大中小】我来说两句(0)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其中家具文化就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带脚踏的扶手椅•西魏敦煌285窟西魏壁画。
据目前所有的形象资料来看,这是中国家具史上的第一把扶手椅。
菩萨呈垂足而坐状,从此时起,垂足坐姿产生。
2、围屏•东晋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宋摹本)局部。
此榻为无足落地式,三面围屏上绘有山水图,很是讲究。
3、床榻•东晋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床体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口。
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前代的床榻有了很大发展。
4、案和胡床•东魏见于河南东魏石刻。
此案案面狭长,曲足,足下有横木承托。
造型秀气,比例协调。
5、榻、几•东汉这是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
汉时的一切活动,如读书、待客、宴饮、议事等等,都在床、榻上进行,使用广、形制多。
6、南阳画像石(局部)•汉汉代国势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反映在家具上,品种日渐丰富,艺术风格也独具特色,令人一目了然。
7、漆兵器架纹饰•汉在木制家具上髹漆,是春秋以后出现的新工艺,到西汉时非常流行,成为汉代家具的主要特征。
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为多,线条流畅、变化多端。
8、云气纹漆案纹饰•汉种黑底朱绘云气纹是当时最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
该食案案面有拦水线(高出案面的沿),为防止杯碗倒斜,流汁溢出9、木几•汉汉代的几比较少见。
此几为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平面长而窄,推想此几可放器物物品亦可品靠凭靠,这种几也可称为案。
10、托角牙子方榻•汉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画中的独坐榻四腿均有托角牙子装饰。
托角牙子既起到装饰作用,也是榻腿的加固件。
这是最早出现的结构装饰。
11、漆案•汉汉代的食案如同后世的盘子,有很矮的案足。
中国历代古典家具图集4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其中家具文化作为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祖先们的劳动创造,逐步形成了一段段各具风格特色的独特形式。
对历代家具的研究,会使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当时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思想感情以及审美情趣等。
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对东西方都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世界家具体系中,它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267)红木钩云纹落堂面茶几·清·中期(图)红木硬度较高,性脆,雕刻时易崩裂,不宜精雕细琢,远不及紫檀那样可多导浮雕,打磨细润。
(图268)红木夹头榫有托子雕花案·清·中期(图)红木是统称,其品种较多,以视觉很难细分,植物学上都属豆料,木料剖开后有酸味,较刺鼻,所以红木在南方被称为酸枝。
(图269)鸡翅木架案式书案·清·晚期(图)屉面和两侧有浮雕,比较粗糙。
鸡翅木体重较轻是硬木中最轻的一种,不太有利于雕刻。
此桌为所谓新鸡翅木,体重而黑,远不及清中期的老鸡翅木。
(图270)紫檀有束腰带托泥长方几·清·中期(图)高860mm,此件方几雕刻异于一般清代作品,只在束腰外沿精雕了一圈草纹,与下方的卡子花相呼应。
浮雕简洁有力,清新脱俗。
图271)红木带抽屉平方小书案·清·中期(图)案面长700mm,这种小书案具有明式家具风格,又在案面下加了两个实用的小抽屉。
相对于其它硬木木材,红木相对廉价,进入市场后立即形成家具主流。
(图272)红木方回纹插角楠木面供桌·清·中期(图)清式家具的演变过程也非一朝一夕,它逐渐强调其实用性,以期更加适应市场需求。
图中的供桌在面、腿之间加插角牙子,三层回纹递进,有明显的清代风格。
(图273)红木钩子绳纹档花结条桌·清·中期(图)桌面长1660mm,角牙镂成拐子纹图案,枨子上下起阳线,刻成丝带的形状套住角牙并联着卡子花。
秦汉人仍席地而坐,是低型家具发展的高峰时期(图1)。
图1汉代家具 1食案(南昌汉墓) 2铜食案(云南昭南通汉墓) 3铜食案(广州沙河汉墓) 4陶食案(河南灵宝汉墓) 5铜食案(云南昭通汉墓) 6铜祭案(云南李家寨) 7木案(甘肃武威汉墓) 8棚足书案(沂南汉墓) 9陶食案(南京) 10陶几(灵宝张湾汉墓) 11直凭几时 12陶曲凭几 13 盝顶式箱子 14躺柜子 15绿释陶柜 17榻(河南郸城汉墓) 18衣架 19彩缓木屏(长汉汉墓) 20小榻(山东安邱汉墓)一家具类型坐具秦汉时期的坐具除席、筵外,已创造出榻和独坐式小榻。
河南郸县汉墓出土有“汉故博士常山大(太)博王君坐榻”铭石榻。
山东安邱汉画像石上也绘有榻的形象,榻背附曲尺屏风(图2、3)。
值得注意的是这时出现了一种可供垂足面坐的胡床,即现在所称之“马扎”;据《后汉书•五行志》:“(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座……京师贵戚,皆竞为之”,可知现在东汉晚期颇为流行。
“胡坐”即垂足而坐,应是当时北方民族的坐式,已启日后流行高型家具的先声。
图2重庆汉画像砖讲经图之坐席与榻卧具最早出现的席此时仍在应用,北方芦编,南方为竹。
可以认为,北方常用的炕出现于汉代,但记载不详。
《说文》曰:“炕,乾也,从火,亢声”,“谓以火乾之也。
”知炕有烘烤,乾燥之意。
《玉篇》也说:“炕,炙也。
”迟至唐代,才有“冬月皆作长炕,下燃煴火以取暖”(《旧唐书•高丽传》的具体记载。
“坑”通“炕”。
《蓟丘杂抄》所记更详::“燕地苦寒,寝者不以床,以炕室东西南北。
炕必近前荣,贫家一廛衾枕之处,即街巷,妇女安坐炕上,市贩者至,汤饼肴蔌,传食于窗牖中”。
承具江苏连云港汉墓出土彩绘八龙吐水书案,长950毫米、宽150毫米、高320毫米,有下栅腿,各作四龙吐水状,翻滚的水浪间雕有昂首的蟾蜍。
栅腿下为柎足。
案身以藤黄、群青彩绘纹样。
汉代大食案如北京丰台大葆台西汉墓出土彩绘大案,与前述河南长台关战国墓出土者相类,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壁画中有使用大食案的生活场面。
中国古代家具图片(二)——汉、魏、两晋、北齐
核心提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文化传统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创造出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
其中家具文化就是这个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带脚踏的扶手椅•西魏
敦煌285窟西魏壁画。
据目前所有的形象资料来看,这是中国家具史上的第一把扶手椅。
菩萨呈垂足而坐状,从此时起,垂足坐姿产生。
2、围屏•东晋
这是东晋画家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宋摹本)局部。
此榻为无足落地式,三面围屏上绘有山水图,很是讲究。
3、床榻•东晋
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中的床体很大,四面设屏,前面留有活屏可供上下出口。
上为幔帐、下为箱体,四周封闭,比前代的床榻有了很大发展。
4、案和胡床•东魏
见于河南东魏石刻。
此案案面狭长,曲足,足下有横木承托。
造型秀气,比例协调。
5、榻、几•东汉
这是洛阳东汉时期的墓室壁画。
席地而坐的汉代,床和榻都比较低矮。
汉时的一切活动,如读书、待客、宴饮、议事等等,都在床、榻上进行,使用广、形制多。
6、南阳画像石(局部)•汉
汉代国势强盛,人民生活比较富足,反映在家具上,品种日渐丰富,艺术风格也独具特色,令人一目了然。
7、漆兵器架纹饰•汉
在木制家具上髹漆,是春秋以后出现的新工艺,到西汉时非常流行,成为汉代家具的主要特征。
图案以云气纹、几何纹为多,线条流畅、变化多端。
8、云气纹漆案纹饰•汉
种黑底朱绘云气纹是当时最典型的装饰图案之一。
该食案案面有拦水线(高出案面的沿),为防止杯碗倒斜,流汁溢出
9、木几•汉
汉代的几比较少见。
此几为甘肃武威汉墓出土,平面长而窄,推想此几可放器物物品亦可品靠凭靠,这种几也可称为案。
10、托角牙子方榻•汉
辽阳棒台子汉墓壁画,画中的独坐榻四腿均有托角牙子装饰。
托角牙子既起到装饰作用,也是榻腿的加固件。
这是最早出现的结构装饰。
11、漆案•汉
汉代的食案如同后世的盘子,有很矮的案足。
“举案齐眉”的故事中所说“案”,就是这种矮足案。
图中的案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幕,长方形,矮足高20mm。
12、隐囊•北魏
龙门石窟宾阳洞维摩洁浮雕像。
隐囊是放在床上,供人后靠垫背之物。
13、莲花墩•北魏
早期的凳子,后世坐墩大都由此演变。
装饰上的特点反映出魏晋时期佛教流行。
此类高型坐具只在少数贵族和僧侣中使用,尚未普及。
14、胡床•北齐
这是北齐《校书图》中描绘的胡床。
胡床由西域少数民族传于汉地,东汉始传入,见于文献记载,但没有形象资料。
胡床由八根木棍组成,坐面由棕绳联接,后世称为马扎。
这是最早见到的马扎形象。
15、琴几•汉
此几为明代刻本中的插图,为我们研究汉代的几类家具形式提供了一个参考形象。
16、带屏风的榻和案•汉
辽宁辽阳汉墓壁画。
屏和榻的结合形成了一个家具新品种汉代屏风榻有单扇、有双扇,榻上设帐,帐沿有坠饰,富丽而典雅。
17、画像砖《杂技乐舞》•汉
这种汉代画像砖用影相式造型营造出生动的生活场景,非常清晰地描绘出榻、案、架等家具形象。
18、漆案内底纹饰•汉
此盘出土时盘内还放有其他漆杯之类的器物,小盘内还盛放着食物,旁置竹箸。
这种漆器及摆设方式是当时贵族宴饮时的情形。
19、画像砖之《宴饮图》•汉
汉代盛兴厚葬,墓室中大量使用精美画像砖、画像石,以反映墓主人生前的生活场景。
这无意间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形象资料,使我们得以了解当时的家具使用情况。
20、漆屏风•汉
此屏风为长方形,下有足座,双面均有装饰。
图为其中的一面装饰,黑漆底,用红、绿、灰三色彩绘出云龙纹。
21、独坐榻•汉
这是河北望都县汉墓壁画中描绘的独坐榻,方榻四周增加了低矮的榻足。
这种方榻素面无饰。
1、古典家具稚型- 彩绘虎座鸟架鼓•战国
古人是席地而坐,室内以床为主,地面铺席;再后来出现屏、几、案等家具,床既是卧具也是坐具,在此基础上又延生出榻等。
到商、周、秦、汉、魏各时期,没有太多变化,有凳、桌出现,但不是主流。
该架鼓做工精美,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就。
2、彩绘猪形盒•战国
该盒子由盖与盒身合成,两头雕刻成猪头状,身下雕踞伏四足,神态憨厚可掬,可以看出当时木器工匠们的巧妙构思和娴熟技术。
体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家具的艺术成
就
3、漆衣箱•战国
1977年湖北随州出土,现藏于湖北省博物馆。
此箱为长方形,箱盖隆起,箱盖箱底四周有把手,可合在一起。
箱身黑漆红纹,非常精美。
4、金银彩绘漆案•战国
河南信阳出土,长1500、宽720、高124mm, 此案为该战国墓出土的几件家具之一。
在漆底上绘有金、银漆,华美而简洁。
5、大木床•战国
河南信阳战国墓出土,这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床形实物。
该床长2120mm,四周立有围栏,两侧留有上下口,床面为活动屉板。
通体饰有髹漆彩绘。
6、凭几•战国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
此几的造型延用至魏晋时期,是最典型的凭几。
几面以黑漆为底,略绘彩色花纹。
7、黑漆俎•战国
湖南长沙楚墓出土,整体上有黑漆。
俎面一边有垂沿,二足似几腿,腿下有木坨承担,造型独特,简单实用,素面无饰。
8、错金银青铜龙凤案•战国
河北平山战国中山王一号墓出土。
此案设计精美,层次复杂,最下层是鹿的造型,再上一层由飞龙盘曲,龙间又有凤鸟;龙头构成四角,架起四方形案面框,估计案面可能是漆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