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简史明清家具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81
明清家具特点的比较1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为“明式家具”。
由于明代的细木家具用材都是坚固耐久的硬木,所以遗留至今的精品为数不少,从而可以让我们直观全面地了解明式家具的发展进程。
明式家具的品种式样丰富多彩,按其功能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和其他类。
家具的风格特点又可用王世襄先生品评明式家具的“十二品”概之。
十二品为“简练、厚拙、圆浑、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
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
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
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
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
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
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
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
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
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及介绍
中国古代家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代家具及其介绍:
1.席子: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
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2.床: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通常用于睡眠和放置物品。
中国古代的床有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等多种形式,其设计精巧、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高超水平。
3.屏风:屏风是一种可移动的隔断家具,通常用于室内空间的分隔和装饰。
中国古代的屏风制作精美,采用木、骨、漆等材料,上面常有绘画或雕刻等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椅:椅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重要种类,有交椅、圈椅、官帽椅等多种形式。
其中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名,以其高大、简约、线条流畅著称,是古代家具中的经典之作。
5.桌:桌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基本种类之一,有方桌、长桌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的桌制作精良,采用木、石、漆等材料,上面常有雕刻或绘画等装饰。
6.柜:柜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用于储存物品的重要家具之一,有书柜、衣柜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的柜制作精细,采用木材和油漆等材料,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家具外,中国古代家具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和种类,如书架、床头柜、茶几等。
这些家具的设计和制造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宋代家具的空前普及,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
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屏风、镜台、凭几等。
还出现了专用家具,如弹琴用的琴桌,对弈用的棋桌,进食用的宴桌等。
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
仅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较矮的炕桌、炕案;凳子有方、长方、长条、牙牙等形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曾轰动一时。
当时的士宦大家为装饰屋宇,竟相仿造,燕几由7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
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变化多端。
符合了上层社会使用的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有不少变化。
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式结构部件,但和明式家具相比还较差些。
宋代,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
在宋代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市肆小店中,无不陈放各式家具。
其中以方桌、条凳最为普遍,而士宦大家或有名望的人才有资格置备交椅。
在宫廷里,统治阶级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级家具。
如宋代帝后像中的各式椅子,从形象看,用料都较粗壮,装饰也很华丽,但仍不能算是完美的家具。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
所以,我们对宋代家具的评价应是:“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
”换言之,对于明式家具来说,则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了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因而使家具事业进入了科学化的阶段。
二、明初手工艺的繁荣,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明清家具的发展历史明代前期,从事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技艺亦高前代一筹。
明代沈德符《蔽帚斋余谈》说:“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
中式家具的发展史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一中式家具的发展历史中式古代家具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象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鼎盛时期,高矮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鼎盛时期(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各个时期家具的特点1)夏、商、周时期中式家具的特点: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
2)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家具的特点:(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3)出现软垫.(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高形家具的出现使得家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种类繁多。
4)隋唐及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
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5)宋、元时期家具的特点:1)家具结构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2)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
3)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6)明代时期的家具特点: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1)造型优美,比例恰当,表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派。
中国家具发展简史中国家具发展史目录:1.夏、商、周时期家具2.秦汉时期家具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4.隋唐五代时期家具5.宋元时期家具6.明清时期家具7.民国时期家具8.近现代家具夏、商、周时期家具(公元约前16世纪~公元前249年)从旧石器时代的居无定所,到新石器时代的日出而作,我们的先民终于能够基本定居下来。
但当时的居住条件极其简陋,由于房屋的低矮和狭小,于是诞生了传统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方式且延续了数千年。
当木构建筑出现人类脱离原始的穴居生活后,家具随之得到新发展。
夏、商、周三代,中国演绎了奴隶制社会和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从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中,可以看到象几、俎、禁这样的青铜礼器成为后世家具几、案、桌、箱、橱的母体形象。
此时期青铜家具的特点是质朴浑厚、神秘威严,以饕餮纹、蝉纹、云纹等为主的装饰纹样和图案同样有力而凝重。
三代的坐具还只是席、筵,是在原始席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用篾编织,技术熟练,纹样有所创新,有的并以锦帛镶边,或用不同颜色的篾混合编织。
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着手工业的发展,髹漆工艺已达到相当水平,漆木家具开始出现。
当时的竹席、床、几、案、屏风、箱等低矮型漆木家具色彩艳丽,以黑色为底,配以红、黄等颜色,装饰以浮雕的四方连续图案,简单朴素而不失华美。
秦汉时期,家具的类型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
但由于席地而坐,几、案、衣架和睡眠的床、榻都很矮,几在春秋战国时多置于床上作凭倚之用;案到汉代多设于床前或榻的侧面,案面逐渐加宽加长;屏风呈两面或三面形,置于床的后边和侧边。
至东汉后期,胡床也由西域传入中原,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开始向以床榻为中心的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家具的品种和样式也由低矮型家具向渐高型家具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公元220~581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导致军阀混战的不断,也因此却促进了各民族、教派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与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和吸收。
明清家具详解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二者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明式家具简练,以造形取胜;清式家具繁琐,以装饰见长。
两者原料材质精良制作工艺的精湛,装饰技法的独特多样使之在世界家具领域中别具魅力。
本文着重在造型、装饰手法、选材与结构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造成明清家具不同风格的原因,以便进一步了解明清这段盛世家具的风格内涵。
明清家具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
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
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
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清两代的家具除了造型优美,结构牢固,装饰性强,民族味浓等共同特点外,还因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结构类似等特点而并称于世。
是中国古典家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中国家具的精髓所在。
清代家具是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然而,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巅峰。
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所以,即使是清代制作的明式家具也具有明显的清代家具的装饰风格。
明清家具装饰风格比较(一)造型1.明式家具:简练挺秀,以线为主明式家具造型特别讲究线条美且功能合理。
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
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
不论是椅凳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还是台架类,其造型都是简练质朴、比例匀称、线条雄劲,以线为主。
一.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家具:种类:椅凳、桌几案、床榻、柜架、门窗、楹联和其它用途各异的小件。
1.宝椅:是一种体形较大的椅子。
宫廷中称“宝座”。
2.交椅:交椅的结构是前后两腿交叉,交接点作轴,上横梁穿绳代坐,可以折合。
上面安一栲栳圈儿。
因其两腿交叉的特点,遂称“交椅”。
3.圈椅:圈椅是由交椅发展和演化面来的,交椅的椅圈后背与扶手一顺而下,就坐时,肘部、臂部一并得到支撑,很舒适,颇受人们喜爱,逐渐发展为专门在室内使用的圈椅。
它和交椅的不同之处是不用交叉腿,而采用四足,以木板作面,和平常椅子的底盘无大区别。
4.官帽椅:官帽椅是依其造弄酷似古代官员的帽子而得名。
又能分南官帽椅和四出头官帽椅。
南官帽椅的造型特点是椅背立柱与搭脑的衔接处做出软圆角。
5.四出头式官帽椅:是椅背搭脑和扶手的拐角处不是做成软圆角,而是搭脑和扶手在通过立柱后继续向前控出,尽端微向外撇,并磨成光润滑的圆头。
除此之外,其它均与南官帽椅相同。
6.靠背椅:是指光有靠背没有扶手的椅子。
有一统碑式和灯挂式两种。
7.绣墩:也是一种无靠背坐具,它的特点是面下不用四足,而采用攒鼓的作法。
形成两端小中间大的腰鼓型。
8.紫檀腰圆形脚踏,面心镶板,中部稍细,作腰圆形,其形式为脚踏中的变化。
带束腰,鼓腿彭牙,内翻马蹄。
9.花梨嵌瘿木心坐墩,座面嵌圆形瘿木心。
墩身两端各雕一道弦纹,一周鼓钉纹。
四腿以插肩榫连接座面及底托。
四腿间饰仿竹藤制品的弧形圈,显得颇为别致,极具装饰效果。
10.鸡翅木六开光坐墩,墩身上下各雕出弦纹四道,中间两道为双线,上下弦纹均饰鼓钉纹一周。
腹部正中有六个小镂空椭圆形开光,饰双线边。
11.楠木嵌瓷心云龙纹圆凳,座面嵌瓷心,绘青花云龙纹。
鼓腿彭牙。
牙条抱肩榫。
四腿下端格肩榫与托泥结合,形成四个壶门开光。
足端带蹼,托泥下饰龟脚。
此圆凳本为八件成堂,现故宫与颐和园各存其四。
12.红漆嵌珐琅面山水人物图圆凳,座面嵌掐丝珐琅山水人物图面心。
束腰分段嵌绦环板,开长条形炮仗洞。
南京﹒翰名轩产品知识1、鼓桌鼓凳仿清宫乾隆皇帝御用茶桌上海城隍庙豫园边上红木馆二楼即有仿品一套,跟此款大小尺寸一样,一周鼓钉(又叫炮钉)是手工雕出来的。
(原来是整根厚料,一个个雕刻出来的。
)用料精致,一圈竖枨疏密有间,体态匀称。
2、麒麟插屏又叫“座屏”。
双面透雕麒麟,古人视为瑞兽,传有避邪、兴家之效。
常用于玄关、屏风,或置于洗手间门前,以避晦气。
还可以放于公司大门正中(里侧)。
花格以榫卯结构拼接,底部嵌板双面雕草龙,侧面角花圆雕草龙。
此插屏高度及大小恰适于城市商品房型。
3、皇宫圈椅在圈椅的基础上,在后背增加了嵌装花板,透雕扶手,脚下安装托泥,且在每条脚上附有两条小龙(共计24条小龙),富丽有致,典雅大方。
4、花格鞋柜门上拼接花格,后面贴附老藤席,透气防尘,可做鞋柜或储藏柜。
5、团龙沙发每一件沙发都可以视作罗汉床,用料厚实,线条流畅,曲尺之间以榫卯拼接,严密无缝,沙发背板正中雕团形草龙,座面板下有束腰,直腿内翻马蹄,典型明式家具结构。
6、平头琴几(琴桌)形体优美,线条简约流畅,角花玲珑别致,侧板椭圆开光,以增加其通透感,装饰性极强,堪称明式案几代表作。
7、卷头琴案以嵌装卡子花、角花,雕花板等取胜。
雕工繁复,榫卯拼接严密,工艺精美,是为典型清式家具。
8、曲尺书桌(拐子书桌)明式书桌代表款式,面边四周作指甲圆状,线条圆润,用料合理,腿部作拐子型,简洁明快。
此桌的尺寸,旧时大概是小姐用桌。
9、电话桌(翘头小柜)小巧精致,两侧角花雕凤凰,适宜置放于客厅角落,沙发旁(放电话),书房和办公桌侧面,或仅作装饰小柜。
10、双门酒柜(新款)11、明式书桌(1.6m)典型明式家具,三组合款式,苏州紫檀阁原款高仿品(注意从选材、用料、工艺质量上面加以解说),新款在两侧抽屉下方的围板改为花格。
12、曲尺罗汉床明式家具高仿制品,用料合理,榫卯拼接精准无误。
曲尺之间全榫卯拼接制作。
床面用料精挑细选,让简约规则的曲尺线条配以木材天然花纹,更增加了其文人气息。
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简史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想来,这样的生活该有多棒!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源远流长,我国古代起居形式主要分为席地和垂足两种,家具的发展又是根据人们的起居方式变化而向前发展的。
各类家具在其功能、形制、尺寸等方面都要适应起居的需要。
从起居的方式演变过程来看,家具发展经历了由低型家具向高型家具的演变。
夏、商、周时期---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据历史文献记载,我国早在殷商以前就已发明了家具:席【榻之始】、俎/几【案之始】、禁【柜之始】、扆【屏风之始】。
这个时期的家具材质以青铜、石质和漆木镶嵌为主。
到了商代,比较成熟的髹漆技术已经出现被运用到床、案类家具的装饰上,还有镶嵌象牙、松石等。
主要以青铜家具为主。
夏商周阶段,整体文化氛围原始古拙,质朴浑厚。
由于当时人们思想封建,相信鬼神存在,所以家具表面纹饰多为凶猛的饕鬄纹,以求震慑鬼神,保护自身平安。
春秋、战国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是坐或跪于地上,所以这个时期的家具设计得较为低矮,以几和案为主。
几案一开始,主要用于祭祀,随着社会发展,后来在四条腿的基础上,在两腿之间加上横梁,起到加固的作用和美化装饰。
后来根据功能的不同,又出现了食案,汉代还有一种就用于书写的大几案,有点类似办公桌的意思。
古代常用的主要有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
他们各以不同的装饰手法而得名,又体现出不同的等级和名分。
玉几,即镶嵌着玉片的漆几,是等级最高的一种,常是最高统治者使用。
雕几,雕,即雕刻。
即雕刻着精美花纹的漆几,是专为年迈老臣而预备的礼节性较强的一种几。
彤几,意指红色漆几。
漆几,即黑色漆几。
古代漆不言色皆黑。
素几,即以白色装饰几身。
这个时期使用的坐具主要是茵席和卧榻,茵席可舒可卷,随用随设,即轻巧又灵便,极受人们喜爱。
茵席产生时间无法确定,但在夏的大禹时代,就已经使用,并且有花纹修饰,商代以后使用逐渐多了起来,还和繁琐的礼节结合起来。
明清家具古典家具是中国悠久灿烂的艺术文化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古典家具的价值不仅仅是服务于人的使用价值,同时还凝集着在特定环境下形成的各个时期不同的艺术风格,综合反映了不同历史阶段的生产发展、生活习俗、观念意识、审美情趣以及科学技术和物质的发展水平。
人类使用家具的历史非常久远,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完整的家具遗存属战国时代。
今天人们能见到的古代家具,主要是明清两代的制品。
明代是我国家具史上的黄金时代。
这一时期家具的造型、装饰、工艺、材料等,都已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地,具有典雅、简洁的时代特色,后世誉之为“明式家具”。
清式家具以设计巧妙、装饰华丽、做工精细、富于变化为特点。
尤其是乾隆时期的宫廷家具,材质之优,工艺之精,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正是这一时期正是确立了清式家具的风格。
明清家具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家具所具有的极其精湛的工艺价值、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
家具一般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橱柜类和其它杂项类。
一、明清家具的艺术风格和装饰特点1.明式家具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
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
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式家具的整体结构以框架式样为主要的形式,呈现有束腰和无束腰两大结构特征。
无束腰家具以圆腿侧足为主,造型简练稳重。
有束腰家具方腿直足,或三弯腿或鼓腿,形体敦厚而显得庄重秀丽。
这两种造法,给人以虚实相间、方正稳重的感受,成功地体现出科学性和艺术性融于一体的造型美。
明式家具造型上另一特色是特别讲究线条美。
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
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
线脚的变化和运用是明式家具线条造型的另一体现。
线脚是指家具边框边缘的造型线条。
【国粹】明清家具中国古代家具源远流长,远可以上溯到夏商周时期,那时的家具高度由比较低矮向高度适中发展,坐姿从席地而坐、跪地而坐转向垂足而坐。
这种细微的变化,却与哲学、建筑学、文明史有着密切的联系。
这首先是人体工学的诞生,坐具以舒适为宜,体现了人类对自身的关注;其次是古人脱离穴居、巢居上升或下降到地面,建筑物的窗口位臵不断变化,从屋顶天窗到墙上较高位臵再到合适的高度——也就是垂足而坐也能观察到户外。
这种坐具与窗户的高度的统一,一方面反映了人类的心理变化,从躲避外界到观察外界再到研究外界,从排斥外人到接纳外人再到与外人互动,所以《释名〃释宫室》如此解释窗户:“聪也,于内窥外为聪明也。
”一方面是系统思维和人格本体论的萌芽,升高坐具,降低窗户,让世界为人服务。
明代是中国古典家具发展的黄金时期,到了清朝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明式家具造型完美、格调典雅、装饰得体、工艺精良,是历史上其他时代的家具无法比拟的。
清代家具水平虽不及明式家具,但工艺精湛、雍容典雅,不失为古典家具的代表。
明清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简约,质朴简洁、豪放规整,以造型取胜;清代家具繁琐,厚重典雅,引入海外元素,富皇家气息,以装饰见长。
在选用材料上,明清家具无不体现其选材之美。
明式家具极少使用其他木材,主要采用黄花梨木和紫檀木两种硬木,还有最昂贵的金星紫檀。
在桌椅和橱柜制作中黄花梨用得最多,且没有镶嵌和雕镂等过多的装饰,只有极少雕刻。
明式家具极少上漆,以突出木色纹理, 体现材质美和自然美,形成自己清新雅致,明快简约的风格。
清式家具在清中期以后开始使用鸡翅木、酸枝木、铁力木、花梨木等。
大件酸枝木家具较多,雕刻花样不少,并且嵌玉和牙、石、木、螺、景泰蓝等,花梨木家具也有不少雕刻和镶嵌,而且融入了西方装饰元素,使之增添了近代产品的色彩。
在雕刻技法和纹饰方面,明清家具无不体现其装饰之美。
首先明清家具在纹饰的题材上与传统文化一脉相承,如商周青铜器常见的纹饰夔龙纹、拐子纹、饕餮纹、乳钉纹、勾纹、回纹等在明清家具中随处可见;春秋战国时期玉器工艺雕琢手法的浮透雕、圆雕、阴阳线纹、博古铲槽、双线勾纹、阴阳向背之花朵纹、谷纹、玉璧纹等在明清家具的雕刻中信手拈来;优良的传统题材浮雕或镂雕龙凤、灵芝祥云、如意莲荷、历史人物、神仙道士、狮子麒麟、飞禽走兽、松、竹、梅、花卉山石、鱼虫雀鸟等充盈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