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家具简史明清家具介绍
- 格式:ppt
- 大小:7.15 MB
- 文档页数:81
明清家具特点的比较1 #我国家具经过不断地变化、演进和发展,到了明代,进入了完备、成熟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被世人誉为“明式家具”。
由于明代的细木家具用材都是坚固耐久的硬木,所以遗留至今的精品为数不少,从而可以让我们直观全面地了解明式家具的发展进程。
明式家具的品种式样丰富多彩,按其功能可分为椅凳类、桌案类、床榻类、柜架类和其他类。
家具的风格特点又可用王世襄先生品评明式家具的“十二品”概之。
十二品为“简练、厚拙、圆浑、秾华、文绮、妍秀、劲挺、柔婉、空灵、玲珑、典雅、清新”。
清代家具有不同于明式家具的独到之处。
其总体尺寸要比明式家具宽大,形成稳定、浑厚的气势。
而样式也十分丰富:有床座榻,屏灯笼,箱橱柜,椅凳墩,桌几案等。
例如新兴的太师椅就有多种式样,至于靠背、扶手、束腰、牙条等新形式,更是层出不穷。
装饰上求多、求满,常运用描金、彩绘等手法,显出光华富丽、金碧辉煌的效果。
而在家具的作工方面,又有京坐、广作、苏作之分,使清代家具完全系统化、风格化。
清代家具的风格特点,在以上家具品种、造型、装饰等项里,大致都已讲到,现在只概括地作一小结。
清代家具,经历了近三百年的历史,从继承、演变、发展,以至形成为自己的独立风格,这当然有它特殊的背景与经历,乃至独立存在的特色。
清代家具的发展至风格成熟为"清式",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清初至康熙初,这阶段不论是工艺水平、还是工匠的技艺,都还是明代的继续。
所以,这时期的家具造型、装饰等,还是明代家具的延续。
造型上不似中期那么浑厚、凝重,装饰上不似中期那么繁缛富丽,用材也不似中期那么宽绰。
而且,清初紫檀木尚不短缺,大部分家具还是用紫檀木制造。
中期以后,紫檀渐少,多以红木代替了。
清初期,由于为时不长,特点不明显,没有留下更多的传世之作,这时期还是处于对前代的继承期。
第二阶段是康熙末,经雍正、乾隆,至嘉庆。
这段时间是清代社会政治的稳定期,社会经济的发达期,是历史上公认的"清盛世"时期。
中国古代家具及介绍
中国古代家具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国古代家具及其介绍:
1.席子:席子是最古老、最原始的家具,最早由树叶编织而成,后来大都由芦苇、竹篾编成。
古人常“席地而坐”,足见席子的应用是很广泛的。
2.床:床是席子以后最早出现的家具,通常用于睡眠和放置物品。
中国古代的床有罗汉床、架子床、拔步床等多种形式,其设计精巧、工艺精湛,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家具制造的高超水平。
3.屏风:屏风是一种可移动的隔断家具,通常用于室内空间的分隔和装饰。
中国古代的屏风制作精美,采用木、骨、漆等材料,上面常有绘画或雕刻等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4.椅:椅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重要种类,有交椅、圈椅、官帽椅等多种形式。
其中官帽椅以其造型酷似古代官员的官帽而得名,以其高大、简约、线条流畅著称,是古代家具中的经典之作。
5.桌:桌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的基本种类之一,有方桌、长桌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的桌制作精良,采用木、石、漆等材料,上面常有雕刻或绘画等装饰。
6.柜:柜是中国古代家具中用于储存物品的重要家具之一,有书柜、衣柜等多种形式。
中国古代的柜制作精细,采用木材和油漆等材料,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和实用性。
除了以上几种常见的家具外,中国古代家具还有很多其他形式和种类,如书架、床头柜、茶几等。
这些家具的设计和制造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特点,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一、宋代家具的空前普及,为明清家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宋代,是中国家具史中空前发展的时期,也是家具空前普及的时期。
宋代家具品种有床、榻、桌、案、凳、箱、柜、衣架、巾架、盆架、屏风、镜台、凭几等。
还出现了专用家具,如弹琴用的琴桌,对弈用的棋桌,进食用的宴桌等。
家具形式也多种多样。
仅桌子一项已有正方、长方、长条、圆桌、半圆桌,还有较矮的炕桌、炕案;凳子有方、长方、长条、牙牙等形式;椅子有靠背椅、扶手椅、圈椅、交椅等。
宋代还发明了燕几,曾轰动一时。
当时的士宦大家为装饰屋宇,竟相仿造,燕几由7件组成,有一定的比例规格。
它的特点是可以随意组合,可聚可散,可长可短,纵横离合,变化多端。
符合了上层社会使用的要求。
宋代家具在制作上也有不少变化。
开始使用束腰、马蹄、蚂蚱腿、云兴足、莲花托等各种装饰形式;同时使用了牙板、罗锅枨、矮佬、霸王枨、托泥、茶钟脚、收分等各式结构部件,但和明式家具相比还较差些。
宋代,我国已基本完成起居方式的转变,供垂足坐的高形家具占绝对主导地位。
在宋代着名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中所描绘的市肆小店中,无不陈放各式家具。
其中以方桌、条凳最为普遍,而士宦大家或有名望的人才有资格置备交椅。
在宫廷里,统治阶级不惜工本制作了一批高级家具。
如宋代帝后像中的各式椅子,从形象看,用料都较粗壮,装饰也很华丽,但仍不能算是完美的家具。
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河北巨鹿出土的宋代桌子和椅子,就是较为完美的代表作品,体现出宋代家具艺术的发展水平。
所以,我们对宋代家具的评价应是:“没有宋代家具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就不会出现完美、精湛的明式家具。
”换言之,对于明式家具来说,则是在宋代家具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了扬长避短、去粗取精,因而使家具事业进入了科学化的阶段。
二、明初手工艺的繁荣,对明式家具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明清家具的发展历史明代前期,从事手工业的艺人较前代有所增多,技艺亦高前代一筹。
明代沈德符《蔽帚斋余谈》说:“玩好之物,以古为贵,惟本朝则不然。
中式家具的发展史以及各个时期的特点,以及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一中式家具的发展历史中式古代家具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第一阶段————夏、商、周:中国早期家具的雏形阶段,开始第一个家具命名为“榻”。
第二阶段——--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比较低矮的家具诞生.第三阶段————魏、晋、南北朝:高形象家具的出现。
第四阶段—-——隋唐及五代:高形家具鼎盛时期,高矮家具并存发展。
第五阶段————宋、元:高矮形家具较多、繁杂。
第六阶段———-明:中国家具鼎盛时期(工具、工艺、材质的发展与成熟)第七阶段-———清:家具的衰退期,但明清家具是中国家具的最具影响力的代表。
二各个时期家具的特点1)夏、商、周时期中式家具的特点:造型古朴、用料粗壮,漆饰单纯,纹饰拙犷。
2)春秋战国及两汉时期家具的特点:(1)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
(2)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时的端倪。
(3)出现软垫.(4)制作家具的材料较为广泛.3)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家具特点:高形家具的出现使得家具的尺寸有了增高。
种类繁多。
4)隋唐及五代时期的家具特点:它一改六朝前家具的面貌,形成流畅柔美,雍容华贵的唐式家具风格.至五代时,家具造型崇尚简洁无华,朴实大方。
这种朴素内在美取代了唐代家具刻意追求繁缛修饰的倾向,为宋式家具风格的形成树立了典范.隋唐五代时期,家具发展有两个主要特点:(1)家具进一步向高型发展,表现在坐类家具品种增多和桌的出现。
家具高型化又对住室高度,器物尺寸、器物造型装饰产生一系列影响.(2)家具向成套化发展,种类增多,并可按使用权用功能分类。
5)宋、元时期家具的特点:1)家具结构以框架结构为基本形式;2)宋代家具以造型淳朴纤秀、结构合理精细为主要特征。
3)宋代家具还重视外形尺寸和结构与人体的关系,工艺严谨,造型优美,使用方便。
6)明代时期的家具特点:种类齐全,款式繁多,而且用材考究,造型朴实大方,制作严谨准确,结构合理规范,逐渐形成稳定,鲜明的明代家具风格.1)造型优美,比例恰当,表现了浓厚的中国气派。
中国家具发展简史中国家具发展史目录:1.夏、商、周时期家具2.秦汉时期家具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4.隋唐五代时期家具5.宋元时期家具6.明清时期家具7.民国时期家具8.近现代家具夏、商、周时期家具(公元约前16世纪~公元前249年)从旧石器时代的居无定所,到新石器时代的日出而作,我们的先民终于能够基本定居下来。
但当时的居住条件极其简陋,由于房屋的低矮和狭小,于是诞生了传统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方式且延续了数千年。
当木构建筑出现人类脱离原始的穴居生活后,家具随之得到新发展。
夏、商、周三代,中国演绎了奴隶制社会和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从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中,可以看到象几、俎、禁这样的青铜礼器成为后世家具几、案、桌、箱、橱的母体形象。
此时期青铜家具的特点是质朴浑厚、神秘威严,以饕餮纹、蝉纹、云纹等为主的装饰纹样和图案同样有力而凝重。
三代的坐具还只是席、筵,是在原始席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用篾编织,技术熟练,纹样有所创新,有的并以锦帛镶边,或用不同颜色的篾混合编织。
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着手工业的发展,髹漆工艺已达到相当水平,漆木家具开始出现。
当时的竹席、床、几、案、屏风、箱等低矮型漆木家具色彩艳丽,以黑色为底,配以红、黄等颜色,装饰以浮雕的四方连续图案,简单朴素而不失华美。
秦汉时期,家具的类型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
但由于席地而坐,几、案、衣架和睡眠的床、榻都很矮,几在春秋战国时多置于床上作凭倚之用;案到汉代多设于床前或榻的侧面,案面逐渐加宽加长;屏风呈两面或三面形,置于床的后边和侧边。
至东汉后期,胡床也由西域传入中原,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开始向以床榻为中心的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家具的品种和样式也由低矮型家具向渐高型家具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公元220~581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导致军阀混战的不断,也因此却促进了各民族、教派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与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和吸收。
明清家具详解明清家具作为中国古典家具的精髓所在,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
二者一脉相承,而又各有不同:明式家具简练,以造形取胜;清式家具繁琐,以装饰见长。
两者原料材质精良制作工艺的精湛,装饰技法的独特多样使之在世界家具领域中别具魅力。
本文着重在造型、装饰手法、选材与结构上进行比较研究,并分析造成明清家具不同风格的原因,以便进一步了解明清这段盛世家具的风格内涵。
明清家具是中国乃至世界家具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华夏子孙智慧的结晶。
明式家具是指制作于明至清代前期材美工精、典雅简朴具有特定造型风格的家具。
明式家具以结构上的合理化与造型上的艺术化,充分地展示出简洁、明快、质朴的艺术风貌。
并善于将雅俗熔于一炉。
雅而致用,俗不伤雅,达到美学、力学、功用三者的完美统一。
明清两代的家具除了造型优美,结构牢固,装饰性强,民族味浓等共同特点外,还因用料考究,做工精细,结构类似等特点而并称于世。
是中国古典家具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也是中国家具的精髓所在。
清代家具是在明代家具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但又有自己的风格。
清初家具沿袭明式家具,然而,随着历史发展,满汉文化的融合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影响,清康熙年间逐渐形成了注重形式、追求奇巧、崇尚华丽气派的清式家具风格,到乾隆时达到巅峰。
乾隆时期的家具,尤其是宫廷家具,材质优良、做工细腻,多种材料、多种工艺结合运用,是清式家具的典型代表。
所以,即使是清代制作的明式家具也具有明显的清代家具的装饰风格。
明清家具装饰风格比较(一)造型1.明式家具:简练挺秀,以线为主明式家具造型特别讲究线条美且功能合理。
它不以繁缛的花饰取胜,而着重于家具外部轮廓的线条变化,因物而异,各呈其姿,给人以强烈的线条美。
如“S”形椅背,既符合人的生理特点,又别具一格。
明式家具造型简洁,刀法疏朗明快,不事雕琢。
不论是椅凳类、几案类、橱柜类、床榻类,还是台架类,其造型都是简练质朴、比例匀称、线条雄劲,以线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