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家乡的水怎么了?》教案附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105.50 KB
- 文档页数:5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状况,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珍惜水资源的情感。
3.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第1课:我们的家乡水1. 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来源、特点及利用情况。
2.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资源的保护问题。
第2课:家乡水的利用1. 让学生了解家乡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2. 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3课:家乡水污染的现状与危害1. 让学生了解家乡水污染的来源、特点及危害。
2. 引导学生思考防治水污染的措施。
第4课:保护家乡水,从我做起1. 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第5课:家乡水的故事1. 让学生了解家乡水的历史、传说和习俗。
2. 引导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水文化。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资源问题。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从实际案例中总结保护水资源的经验教训。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水资源的了解程度。
2. 学生对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3. 学生对家乡水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五、教学资源1. 家乡水资源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有关家乡水污染和保护的案例资料。
3. 家乡水文化相关的书籍、故事等资料。
六、教学设计6. 第一课时:我们的家乡水【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水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资源。
提问:“你们知道家乡水是从哪里来的吗?它有什么特点?”【讲授新课】讲解家乡水的来源、特点及利用情况。
举例说明家乡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课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家乡水资源的利用情况。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家乡水资源的重要性。
7. 第二课时:家乡水的利用【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家乡水利用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资源的利用。
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主备人石彩丽教学内容: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物产和风情,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准备: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湖北省物产和风俗的相关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课前收集与湖北省水域,三峡工程,家乡物产和风俗的相关的资料(图片、文字,有关调查表格及实物)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完成教材P40-P41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水”。
第二课时完成教材P42-P44页内容,话题为“高峡出平湖”。
第三课时完成教材P45-P48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物产知多少”。
第四课时完成教材P49-P51页内容,话题为“”有趣的家乡风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谈话导入,初识“家乡水”1、出示湖北省地图。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家乡湖北省的地图。
同学们,从形状上看,你认为它像什么呀?对,是一只青蛙。
青蛙喜欢生活在哪里呢?对,水里。
再仔细观察图例?哦,这些蓝色表示湖泊、河流和水库。
看,长江穿省而过,滋养着两岸人民。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家乡的水。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看一看、谈一谈。
仔细看图,发现我省自然环境特点(引导从颜色上发现。
)——多、广。
水道纵横交错、湖泊众多、誉为“千湖之省”。
活动二活动探究,了解“家乡水”1、读一读。
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小资料。
生谈感受。
师小结:看来,“千湖之省”真是名不虚传。
2、查一查。
“千湖之省”的由来。
历史上,湖北省大小湖泊的确有一千多个。
这些星罗棋布的湖泊都是远古时代的大泽——“云梦泽”留下的遗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家乡水的故事》教学设计(一)猜谜导入1、老师说一条谜语,看谁能很快猜出来:(课件出示)此物不稀奇,生命不能离。
双手抓不住,砍刀劈不开,煮饭和洗衣,都要请它来。
(水)2、同学们说得很对。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家乡水的故事。
(点击课件)请同学们翻到课本46页。
3、板读课题:家乡水的故事。
(二)水的发展变化1、同学们,水是生命之源(板书:水是生命之源)。
自古以来,一代又一代家乡人都是靠家乡的水土繁衍生息的。
可是同学们知道吗,水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那么,过去家乡的人们是怎样取水的,现在又发展为怎样呢?2、请同学们阅读、欣赏课本p46、47页图文,看看在不同年代家乡人取水有什么变化。
(课件出示表格)3、利用图片引导学生小结家乡人取水的变化。
你觉得哪种取水方式最方便、简单、快捷?过渡:从大家的回答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了,我们生活用水真是越来越方便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水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了,城镇的发展建设和工农业生产都要消耗大量的水,水变得越来越宝贵。
(三)水的用途 1、学生小组活动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结合P48的图片和你平时的观察,把在日常生活、城市绿化及工农业生产中对水的需要情况填写在下表。
2、课堂汇报交流。
3、同学们,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快,工厂多了,需要的水更多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卫生条件好了,洗澡、洗衣都比过去的次数多了;人口多了,生活用水也多了,水变得越来越宝贵。
(四)水的来源1、世世代代的家乡人为争取足够的洁净用水而奋斗,过去人们打井,挖渠,建水库积蓄雨水、泉水。
如今,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
自来水不论是来自水库,还是来自地下,在进入千家万户之前都是经过了很多人的努力。
2、有哪些人付出了劳动呢?(自来水厂的工人、水库工作人员、水库周围的农民等)过渡:洁净、方便的自来水凝聚着这么多人的努力,它可真是—来之不易呀!3、我们真要好好保护这珍贵的水资源呀!(板书:保护水源)请同学们观察P49页的三幅水库图,看看他们有什么共同之处? 4、实验演示水库旁边为什么要种这么多树呢?树是怎样保护水源的呢?让我们做一个实验。
四年级思想与社会上册家乡水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四年级思想与社会上册家乡水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四年级思想与社会上册家乡水的故事教案北师大版的全部内容。
家乡水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家乡有关水的发展变化的历史。
2.感受水与家乡人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
3。
感受水的宝贵,对水资源持珍惜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图片。
学生:准备水的用途的照片或图片,听长辈讲一讲过去是如何取水的.教学过程:一、导入: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家乡人的生产和生活每天都需要大量的水,人们对水的利用也经历了一个过程。
1。
学生阅读、欣赏书本46、47页的文字、照片和图片。
2.从家乡水的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到,人们在饮水、用水方面发生了几个方面的变化,请你们说一说我们家乡水的变化情况,尤其说说取水方面的今昔变化。
3。
全班交流.二、议一议:1。
学生阅读、欣赏书本48页的文字和照片,边看边思考,如何理解“随着社会的发展……水变得越来越宝贵了”这句话。
2。
全班交流.3。
小组讨论:为什么现在总在提倡要节约用水?教师鼓励学生在讨论中运用自己搜集到的资料.4。
全班交流。
三、教师小结:从我们了解的关于水的故事中,不难体会到家乡水的变化历史,认识到水对家乡人的重要。
现在我们用水比过去方便了许多,饮用水质量比过去大大提高了,但要时时考虑到水是可利用的有限资源,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所以节约用水对每一个家乡人、对全人类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来源情况。
一、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的水资源,认识到水对家乡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保护水资源的情感。
(3)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合作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家乡的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3. 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4.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
5. 教学准备搜集有关家乡水资源的资料。
6.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水资源。
(2)新课导入:介绍家乡的水资源,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特点和分布。
(3)案例分析:分析家乡水资源的重要性,如农业、生活、生态等方面的作用。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家乡水资源的保护措施,引导学生提出建议。
(5)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了家乡的水资源及其重要性。
在小组合作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保护水资源的建议。
但也有部分学生对家乡水资源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三、作业布置1.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水资源的短文。
2. 调查家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情况,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一对一辅导,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水资源,提高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五、教学评价通过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保护水资源方面的认识和表现,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案内容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乡水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培养学生关注家乡水资源,积极加入到保护水资源的行动中。
(3)提高学生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重点家乡水资源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保护家乡水资源的积极性。
4. 教学方法调查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模拟法。
5. 教学准备调查家乡水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
6. 教学过程(1)导入:展示家乡水资源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水资源的现状。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的状态变化》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能够描述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能够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并归纳规律教学内容水的三种状态- 通过图片和实际观察,让学生了解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引导学生描述不同状态下水的特点和形态。
温度对水的影响- 进行简单实验:将水分别加热和冷却,并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记录下温度的变化以及水的状态转变情况。
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归纳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 鼓励学生总结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过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图片展示水的三种状态,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和目标。
2. 导入:询问学生平时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水的状态,并引导学生进行简单描述和区分。
3. 实验:进行加热和冷却实验,让学生亲身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小组间讨论实验结果,归纳出水的状态变化规律。
5. 总结: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水的状态变化过程,并进行简短的口头总结。
6. 练:布置相关练题,检验学生对水的状态变化的理解程度。
教学资源- 图片:展示水的三种状态的图片- 实验材料:、水、加热装置、温度计等- 练题: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设计的相关练题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讨论时的参与程度以及练题的答题情况,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 对于理解不深入的学生,可以进行个别辅导和进一步讲解。
参考资料- 人教鄂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水的状态变化》教材- 相关教学参考资料及实验指导书。
鄂教版品社四上《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课稿东津新区王河小学马毕勤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长江两岸是家乡》的第一板块家乡的水。
一、说教材《家乡的水》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的第二课《长江两岸是家乡》第一个活动。
本单元由三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长江两岸是家乡》、《说说家乡的故事》。
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与可喜,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的水》作为第二课《长江两岸是家乡》的第一个板块。
通过了解家乡的水,知道“千湖之省”的由来,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水资源的意识。
同时它也渗透着想念家乡、热爱家乡等多层面的教育。
2、说教学目标学情分析:中年级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感知,正处于一个范围急剧扩大的阶段,他们对外界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但面对大量的信息又不知如何选取。
对于他们来说,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都是基本的至关重要的“看家本领”。
因此,在教学中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习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的生活,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家乡的水,从而产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以及保护家乡环境和水资源的意识。
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继续培养学生认识地图图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家乡自然环境及“千湖之省”的由来,体会水资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千湖之省”的由来,体会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难点:提高学生的观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四、说教法和学法《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本节课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切入教学,采用方法是:1、直观演示,吸引学生。
第十课《我的发现与担忧》主备人石彩丽教学设计内容:鄂教版四年级上册《道德与社会》第十课《我的发现与担忧》教学设计设计。
教学设计目标:感情态度价值观目标:知道“从我做起,从身旁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建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能站在家乡主人翁的角度发现问题,剖析家乡现状,提出家乡发展的合理化建议,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报告。
知识目标:认识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损坏的现状及成因。
教学设计要点:使学生认识家乡发展中的生态环境问题,懂得要保护环境,节俭资源。
教学设计难点:在认识家乡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建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惜身旁环境的优秀习惯。
教学设计准备:1、指引学生小组合作,做好采访纲要或是采集资料的分工2、采集生活中文明与不文明的言行举止图片。
3、教师采集资料,制作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达成教材P66-P69 页内容,话题为“家乡的水怎么了?”。
第二课时达成教材P70-P72 页内容,话题为“一幅画惹起的思虑”。
第三课时达成教材P73-P74 页内容,话题为“文明怎可缺一点”第四课时达成教材P75 页内容,话题为“愿家乡更美好”。
教学设计过程:第一课时活动一激趣导入——引起对水的研究1、出示谜语:左右两弯加一钩,四面八方任我游,四周八方全走遍,人人和我交朋友。
沟通是怎样猜出来的。
2、(出示“水”字)师:看到“水”你想到了什么?3、小结:清清家乡水培育了漂亮的生命。
水对于我们来说, 是多么重要啊! 跟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加,人类赖以生计和发展的环境遇到污染。
水是生命的源泉。
今日,就让我们一同共同关注人们赖以生计的水!活动二共同关注——研究水资源的现状1、滨江滨湖的武汉,素有“百湖之市”的美称,湖北更是有着“千湖之省”的美誉。
但是跟着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度的加速,水污染日趋严重,水危机敏钟早已敲响!2、出示一组水污染的画面师:你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些画面,你又有什么感觉呢师:课前,同学们经过不一样的渠道去认识湖北的水资源现状,此刻,就让我们一同来说说。
鄂教版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课例
家乡的水怎么了?
【设计理念】
通过学生划过船、游过泳、勾起学生对水的美好回忆。学生很自然地回忆起家乡的几座
湖和一条河,家乡湖泊水怪的传说更能引起他们对水的眷恋,他们习惯了家乡的生活、非常
清楚花山的河、湖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物产。进一步扩大学生的家乡视野。湖北省由原来的
一千多座湖变成了今天的三百多座。因此,他们很想弄清这个原因。由此,我出示课题“家
乡的水怎么了?”
当学生看到推土机填湖建房,深感湖面正在减小,当看到自然污染的画面,知道湖面也
随之变小、变浅。当看到人为垃圾漂浮在水面,学生深感恶心,当学生看到工业废水排放入
湖,鲜活的鱼随之死之。学生们感到痛心,知道人类将遭受的灾难为之不远。出示小孩饮水
和皮肤瘙痒图,知道污染的水直接威胁人的健康。太湖污染图,直接道出了是人们使用含磷
洗衣粉所为。从这几幅画面,学生们知道我们可使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从而激发自己保护
水资源的意识及实施计划。最后美丽的湖泊接放,使学生知道如果每个人做到了保护垃圾,
那么,我们的明天一定会像这河、湖一样美丽、灿烂。
【教学目标】
1、了解家乡的水资源对家乡人民的贡献。
2、关注家乡的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及某些市民的庸俗陋习的问题。
3、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河湖的保护意识,
注意节约用水。
【教学重、难点】
关注家乡发展中的水资源污染环境破坏及某些市民庸俗陋习的问题,从发现问题、分析
问题、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河湖保护意识。注意节约用水。
【教具】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在湖里划过船,游过泳吗?当时,你的心情怎么样?
活动二 感谢家乡河湖提供的物产
1、我们花山有几座湖?几条河?
2、你们听到了什么湖泊的传说?你能把它讲给同学们听吗?
3、花山的河湖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丰富的物产?
4、你们想对花山的河湖说些什么?
5、请同学们用最激昂的诗句来赞美花山的河湖给人们带来的喜悦吧!
师:花山的河湖为我们做出了无私的奉献。理所当然赢得了我们全体同学的高声赞美。
师:我们花山南北列山,东西环湖,真是个风水宝地。花山只不过是我们小的家乡,那
我们更大的家乡是哪儿?
1、 教师出示湖北省较大湖泊的位置图。
(1) 湖北省有哪些较大的湖泊?
(2) 你能说出其中的一个湖泊的传说吗?
(3) 人知道我们家乡在历史的长河上,涌现出了哪些名人?你想成为一个名人吗?
干什么事的名人?
师:正因为这些湖泊提供清洁的水源,因此,它养育了我们家乡一代又一代的人。
师:解放初期,湖北省有1066座湖泊,拥有千湖之省的美誉当之无愧;到现在却只有
300多座了,你想知道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吗?
板书:家乡的水怎么啦?
活动三 探究水资源越来越少的原因
1、出示推土机填湖的课件,问:
(1)你看到了什么?
(2)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2、出示河湖自然污染的课件。
(1)这上面都是什么?
(2)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3、出示人为垃圾课件。
(1)这上面是些什么?
(2)看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4、出示工业废水排放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
(2)看到了之后你有什么感受?
5、出示东湖死鱼课件。
(1)你看到了什么?
(2)鲜活的鱼为什么死了呢?
6、看到了这些画面你们想说些什么?
师:工业废水是河湖的罪魁杀手,它不仅给河湖带来了灾难,这个灾难也将降临到我们
人类的头上。
(1)、出示饮水课件,问:这个小孩说了什么话?你说这是为什么?
(2)、出示皮肤病图,问:这个小孩又说了什么话?医生是怎么说的?
(3)、出示太湖污染课件,问:为什么太湖的水质这么差?
7、从这几幅画面,你们可以看到什么问题?
师:我们可以使用的水越来越少,那我们怎么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呢?
活动四 学生制定保护水资源计划
我们怎样才能保护日益减少的水资源呢?
(1) 小组讨论。
(2) 全班交流。
(3) 教师小结:不能侵占水面;不使用含磷洗衣粉;工业的废水需要净化后才能流
入河湖;不能随便扔垃圾;注意节约用水。
师: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我们的水面一定会洁净,我们的河
湖一定会更加艳丽。
活动五 拓展延伸
师:经过我们保护的水资源,给我们带来了多美的景色啊!你们想欣赏河湖美景吗?
出示课件
板书:家乡的水怎么了?
填湖建房 保护环境
乱扔垃圾
工业废水
含磷洗衣粉 人人有责
【教学反思】
首先从划船、游泳勾起学生对水的美好回忆,接着由学生讲述身边有哪些湖泊、河流。
由花山严西湖的水怪传说燃起学生的自豪之情,学生最了解餐桌上的由湖泊提供的丰富物
产,用激昂的诗句来赞美花山的湖泊,我将家乡的外延扩大到湖泊,用地图来了解家乡众多
的湖泊,梁子湖的传说更能加深学生对湖泊的回忆,更感激湖水养活了家乡一代一代人。
从原来的千湖之省到现在的300多座湖,学生们很想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于是一起
发现问题:即填湖建房、自然污染、认为垃圾、工业废水这些使我们有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
但怎样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呢?学生们充分合作、探究,最后得出了很好的结论。即:不乱仍
垃圾、不能填湖建房、工业废水需净化后才能流入湖泊。我说保护水资源是一个人应做到的
事吗?这时鄂子荌同学站起来说他能做到,他穿上警服,驾着摩托艇巡视湖面,不准人们乱
认垃圾。我说,假如我是老板,为了节约成本,让工厂废水从管道流入湖水之下,你怎么能
看到呢?这时,同学们说道,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我说:“对,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我们的河湖一定是清洁的。”我说你们想欣赏河湖美景吗?我从课件中放出三峡风光、杭州
西湖、桂林山水、九寨沟,学生们都陶醉在这美景之中。
不足之处:应让学生自做环保牌,插在不影响人们行走,又容易引来垃圾的地方,这更
能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附自己设计诗一首】:
富饶花山
水资源越来越少
花山的茶叶味最美,
花山的莲蓬堆成堆。
花山的螃蟹行天下,
花山的龙虾江城醉。
花山人民更勤劳,
鱼米之乡风光俏。
清澈湖水育花山,
永远花香满园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