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802.50 KB
- 文档页数:17
第4章知識管理系統架構知識管理的資訊架構, 分為: ○1知識蓄積機制; ○2知識轉化與分析機制; ○3知識分享與學習機制; ○4知識加值與創新機制, 最後透過回饋與獎勵機制建立組織知識管理的評量與績效。
有哪些資訊技術能支援知識蓄積?知識蓄積的知識來源是源自於組織內部或外部資料, 從資訊外顯呈現的形式上有所謂結構性資料與非結構性資料, 這分別能够透過資料倉儲( Data Warehouse) 與文件/內容管理系統( Document/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 技術來支援這些資料的取得與儲存。
前面這兩個技術所得的資料多是組織營運層面的產出, 這些技術整合原有之資訊系統、遠端各式傳統資料庫系統及一般檔案系統、網路資訊等, 經由完整資料轉換程序, 將資料分析及萃取後資訊儲存於知識蓄積之倉儲機制內, 更進一步透過知識轉化與分析機制中文字採礦( Text Mining) 及線上分析處理( On-line Analytical Processing; OLAP) 技術, 可提供使用者所需動態及非結構化資訊。
再將各式不同類型的資訊系統整合, 來自組織內部的資訊系統或已經E化的資料、組織外部的資料庫、網路資訊等, 各式相關的資訊以自動的方式匯入, 建立組織內不同領域的知識倉儲。
此倉儲能够提供歷史性的資訊、數量性的資訊, 建立多維度資料觀點模式, 提供組織不同時間、空間、歷史等相互參照因素的資訊。
( 一) 資料倉儲資料倉儲的目的就是希望整合企業的內部資料, 並綜合各種外部資料, 經由適當的安排, 組織成使用者易於理解的存放方式。
故其功能除了儲存資料外, 還更要整合資料。
資料倉儲對企業而言, 是一種兼具效率與彈性的資訊提供管道。
資料倉儲的特性有四點◆主題導向( Subject Oriented)資料倉儲是為了對不同的主題來作分析, 因此資料的儲存是以主題導向開發。
◆經過整合( Integrated)資料倉儲包含許多不同來源的資料, 而這些資料在資料倉儲中是經過整合的。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书模板软件研发部项目名称:Xx系统版本号:QR-RD-035(V1.0)密级:商密A架构设计说明书内部资料请勿外传)编写:审核:批准:日期:日期:日期:___内部使用第1页共15页版权所有不得复制文档变更记录序号变更(+/-)说明作者版本号日期批准目录1、引言1.1 背景1.2 术语和缩略语引言背景:本文档旨在介绍Xx系统的架构设计,为项目开发提供指导。
术语和缩略语: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和缩略语请参考附录。
1.1 背景Xx系统是___研发的一款软件系统,旨在解决企业内部管理和业务处理的问题。
该系统涉及多个模块和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
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架构,具有高效、稳定、安全等特点,能够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
1.2 术语和缩略语本文档中使用的术语和缩略语请参考附录。
1.3 参考资料本项目的参考资料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技术文档、相关书籍、互联网资源等。
2.1 需求规定在本阶段,我们需要明确项目的需求,包括但不限于功能需求、性能需求、安全需求等。
2.2 架构设计目标和约束在设计系统架构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目标和约束:2.2.1 运行环境系统需要能够在多种不同的运行环境下正常运行,包括但不限于操作系统、硬件平台等。
2.2.2 开发环境为了保证开发效率和代码质量,系统需要在开发环境中能够顺利运行,包括但不限于集成开发环境、版本控制工具等。
4.1 进程/任务的设计在本节中,我们将讨论系统中使用的进程和任务的设计。
这些进程和任务在系统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包括前台RCP 客户端和后台系统。
4.1.1 前台RCP客户端前台RCP客户端是用户与系统交互的主要方式。
在设计该客户端时,我们考虑了用户体验和界面设计。
我们使用了Eclipse RCP框架,该框架提供了丰富的插件和工具,使得开发过程更加高效和灵活。
4.1.2 后台系统后台系统是系统的核心,负责处理数据和业务逻辑。
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系统架构与集成信息资源管理是指对组织内外的信息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利用,以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而信息系统架构与集成则是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集成等方面。
本文将从信息系统架构和集成的角度,探讨信息资源管理的相关问题。
一、信息系统架构的概念与要素信息系统架构是指信息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方式。
一个完整的信息系统架构应包括硬件、软件、数据、网络和人员等要素。
其中,硬件是指计算机设备和相关设备,软件是指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数据是指组织内外的各种信息资源,网络是指各种通信设备和协议,人员是指系统管理员和用户等。
在信息系统架构中,各个要素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和协同工作。
例如,硬件需要提供足够的计算能力和存储空间,软件需要支持各种业务功能和操作系统的运行,数据需要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网络需要提供高速和稳定的通信环境,人员需要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二、信息系统集成的意义与挑战信息系统集成是指将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协同工作,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
它可以解决组织内部信息孤岛的问题,提高信息的传递效率和准确性。
同时,信息系统集成也可以实现组织与外部合作伙伴的信息互通,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和创新。
然而,信息系统集成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首先,不同的信息系统往往采用不同的技术和标准,导致集成的复杂性和难度增加。
其次,信息系统集成需要考虑到组织内外的安全和隐私问题,确保信息的传递和存储安全。
此外,信息系统集成还需要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以适应组织的发展和变化。
三、信息系统架构与集成的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信息系统架构与集成的实践应用,下面将以某大型跨国企业为例进行分析。
该企业拥有多个分支机构和业务领域,需要实现信息的共享和流通,以提高业务的效率和竞争力。
在该企业的信息系统架构中,硬件部分采用了高性能的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以支持大规模数据的处理和存储。
资信管理体系
资信管理体系是指一种基于数据和评估模型的管理体系,用于评估和管理个人或机构的信用风险。
它包括了对个人或机构的信用背景、信用历史、还款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估和监控,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信用策略和措施。
资信管理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1. 数据采集和分析:通过采集、整理和分析个人或机构的个人档案、财务报表、信用报告等数据,了解其信用状况和风险情况。
2. 信用评估模型: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估模型,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评估个人或机构的信用风险水平。
3. 信用决策和措施:基于信用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信用决策和措施,如决定是否给予信贷、贷款利率、额度等。
4. 监控和管理:对已授信的个人或机构进行定期监控,及时发现并应对可能存在的信用风险。
资信管理体系的目的是帮助个人或机构减少信用风险,保护资金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它在金融、企业信贷、消费信贷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编号:RJ/QMS-0007版本号:v1.0是否受控:是个人信贷信息管理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编制:审核:批准:北京大学金融信息化中心发布日期2006年08月01日实施日期2006年08月01日目录:1、前言 (3)1.1目的 (3)1.2背景 (3)1.3目标 (3)1.4读者和阅读建议 (3)1.5应用范围 (3)1.6定义、缩写、略语、约定 (4)1.6.1定义 (4)1.6.2缩写 (4)1.6.3略语 (4)1.6.4约定 (4)1.7参考资料 (4)2.系统概述 (4)2.1用户类型 (4)2.2产品功能 (4)2.3假设和依赖 (5)2.4其他对要开发的产品的宏观描述 (5)2.4.1会员管理系统 (5)2.4.2债权管理系统 (5)2.4.3产品管理系统 (5)2.4.4报表管理系统 (6)2.4.5系统管理 (6)4、扩展特性 (10)5、系统软件需求 (10)5.1标识 (10)5.2标识号命名 (10)5.3规范 (10)5.4 系统模块名称 (10)6、系统接口需求 (12)6.1系统外部接口 (12)6.2系统模块接口 (12)7、系统环境需求 (12)8、其他非功能需求 (12)1、前言随着金融行业的"个人信贷"日益广泛,管理手工操作的传统方式来完成重复性、流程化的任务,既浪费了人力、物力,还无法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由计算机管理取代手工操作的需求十分紧迫。
经过多方考查和市场调研发现,目前尚没有一套适合金融行业的计算机软件系统可供个人信贷使用。
为此开发外"个人信贷信息管理"系统,以使金融行业的个人信贷管理工作能够适应新形式的需要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进一步推进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1.1目的本软件是受信息化中心委托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银行个人贷款系统原型系统。
这套原型系统研发的目的是,提供一套结合中国实际和国外成熟经验的可以演示的个人贷款系统原型,提供在业务流程,信息管理,评分模型等方面的讨论基础,借以拓展信息化中心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机会,才有可能在使用实际信贷数据的情况下,真正深入地在模型、商业模式等方面进行课题研究。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样例)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1:引言本文档旨在详细描述系统的架构设计,并提供相关的技术方案和设计决策。
该系统旨在满足特定的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并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
本设计说明书适用于开发人员、测试人员和其他项目团队成员参考。
2:背景描述系统的背景信息,包括项目目标、范围和关键业务需求。
对系统所解决的问题进行概述,并说明该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关系。
3:总体设计3.1 系统架构图使用合适的图形表示系统的总体架构,包括各个模块、组件和其之间的关系。
3.2 模块划分对系统进行模块划分,描述每个模块的功能和职责。
对于每个模块,提供详细的设计说明,包括接口定义和实现细节。
3.3 数据流和交互描述系统中的主要数据流和交互过程,包括用户与系统的交互和系统内部各个模块之间的数据传输和消息通信方式。
4:技术方案4.1 技术选型根据系统需求和项目约束条件,选择合适的技术和框架,包括编程语言、数据库、通信协议等。
详细说明每个技术选择的理由和优劣势。
4.2 数据库设计描述系统中使用的数据库的结构和字段定义。
包括数据表的设计、数据关系和索引等。
给出数据库设计的ER图或其他合适的图形表示形式。
4.3 安全设计描述系统的安全设计和措施,包括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等。
说明如何保护系统免受潜在的安全威胁。
4.4 性能优化提供系统性能优化的方案和策略,包括服务器负载均衡、数据库查询优化、缓存设计等。
解释如何确保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和高效。
5:系统部署描述系统的部署架构和步骤,包括服务器配置、软件安装、数据库初始化等。
提供详细的部署文档和脚本。
6:系统维护描述系统的维护策略和步骤,包括备份与恢复、故障处理、日志记录等。
说明如何确保系统的持续可用性和可靠性。
7:附录附上本文档所涉及的附件,如系统架构图、数据库设计图等。
8:法律名词及注释8.1 法律名词解释- 名词1:解释1- 名词2:解释2- :::8.2 法律注释在文档中出现的和法律相关的名词和条款进行注释说明,确保读者对相关法律概念的理解准确性。
技术架构文档模板1. 引言本文档旨在描述技术架构的设计和实现,并提供有关系统架构、组件和接口的详细信息。
该文档适用于项目开发团队、系统管理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2. 系统概述本系统旨在实现xxx功能,为用户提供xxx服务。
它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但不限于前端界面、后端服务器和数据库。
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特点1- 特点2- 特点33. 系统架构系统采用了以下技术和架构:- 技术1:xxx技术- 技术2:xxx技术- 架构:采用分层架构,包括Presentation层、Business Logic 层和Data Access层。
3.1 Presentation层Presentation层负责用户界面的展示和用户交互。
它使用xxx技术实现,包括以下组件:- 组件1:负责用户界面的渲染和布局。
- 组件2:处理用户的输入和输出。
3.2 Business Logic层Business Logic层负责处理系统的业务逻辑。
它使用xxx技术实现,包括以下组件:- 组件1:处理用户请求,并进行相应的业务逻辑处理。
- 组件2:与数据访问层进行交互,获取和更新数据。
3.3 Data Access层Data Access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提供数据的读写操作。
它使用xxx技术实现,包括以下组件:- 组件1:负责与数据库建立连接,执行SQL查询和更新操作。
- 组件2:处理数据库事务的管理。
4. 接口系统提供了以下接口供其他系统或组件使用:- 接口1:描述接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 接口2:描述接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5. 部署说明本章节描述了系统的部署要求和步骤。
- 硬件要求:描述所需硬件规格和配置。
- 软件要求:描述所需软件及其版本号。
- 部署步骤:描述系统的部署步骤和注意事项。
6. 运维指南本章节提供了系统的运维指南,包括系统的监控、故障处理和性能优化等方面的建议和操作步骤。
7. 附录以上是对技术架构文档的模板描述,具体内容根据实际项目需求进行填写和扩展。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三篇篇一: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Xx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编写:日期:检查:日期:审核:日期:批准:日期:文档变更记录1、引言描述本文的参考依据、资料以及大概内容。
1.1背景项目产生或者开发背景,必要性等。
1.2术语和缩略语缩略语、系统主用名词、术语等解释1.3参考资料编写本文和阅读本文是需要查阅的资料有关文档,注明出处、作者和版本。
(架构设计重点在于将系统分层并产生层次内的模块、阐明模块之间的关系)2、范围2.1软件名称英文名称:TopEng-CSP中文名称:客户服务平台2.2软件功能请参考《XXX子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doc》2.3软件应用请参考《系统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doc》2.4需求边界3、明确范围边界,做什么,不做什么。
4、总体设计4.1架构设计目标和约束架构设计总体目标和一些有关架构方面的约束,比如技术约束或者设计上约束。
4.1.1运行环境4.1.2开发环境4.2设计思想阐明进行架构设计的思想,可参考一些架构设计的模式,需结合当前系统的实际情况而定。
4.3架构体系根据架构分析和设计思想产生系统的架构图,并对架构图进行描述,说明分层的原因、层次的职责,并根据架构图绘制系统的物理部署图,描述系统的部署体系。
4.4重要业务流程(有多少个就写多少个流程图)流程图类型不做严格要求,只要图和描述表达设计思想即可;重要业务流程数据流向等。
4.4.1流程14.4.2流程24.4.3流程34.5模块划分根据架构图进行模块的划分并阐明模块划分的理由,绘制模块物理图以及模块依赖图。
有多少模块就写多少个模块4.5.1模块一4.5.1.1模块一描述根据模块物理图描述各模块的职责,并声明其对其他模块的接口要求。
这是本系统中的上层应用,包括提供各种功能的插件以及用户界面,主要为用户提供输入条件和输出结果,也就是查询条件的输入和数据展示,也包括基本数据的录入和管理功能,由如下的插件应用构成,子模块描述实时监控插件负责提供实时监控功能4.5.1.2模块一业务流程说明图+文字描述。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是一个软件开发项目中非常关键的文档,它详细
阐述了系统的架构设计和实现,对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
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详细讲述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的撰写步骤和注
意事项。
第一步:定义架构目标与需求
在撰写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前,应该明确系统架构设计的目标与需求。
架构目标包括系统的功能、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等各个方面。
而架
构需求要好好理解客户的需求,并且进行整理汇总,从而敲定设计思路。
第二步:确定系统的组成部分
在架构设计说明书中,需要对系统的组成部分进行详细描述。
这包括
软件模块、硬件设备、数据存储等。
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需要分别
说明其功能、特点以及与其他组件的协作方式。
第三步:确定系统的交互
系统中的各个组件之间必须要进行交互,因此在撰写说明书时,需要
明确各组件之间的交互方式。
交互方式的说明需要包括相关接口的描述,以及数据的传输方式等。
第四步:绘图
在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中,一个好的绘图可以很好的展示整个系统的
架构。
可以通过ErteAm或其他绘图工具将系统的组成部分、交互方式
等方面进行图形化展示,从而方便客户更好理解系统的架构设计。
第五步:确保文档的完整性
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对开发项目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因此,必须确保文档完整、准确。
建议在草稿阶段逐步完善并不断修订,直到文档满足相关要求为止。
总之,系统架构设计说明书的撰写需要综合考虑到系统的实际情况与客户的需求,通过详细的步骤划分和规范的文档组织其内容,可以保证整个开发过程的顺利进行。
北京友联慧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文档全网电子商务平台技术架构说明书2010年3月18日北京友联慧通科技有限公司目录技术性需求分析 (4)一致的逻辑数据 (4)优秀的网络环境适应性 (4)系统的兼容性 (4)优异的系统性能 (4)开放的界面和接口 (4)完备的操作日志管理策略 (4)高度的安全性 (4)技术性设计思想和原则 (5)最小成本原则 (5)安全性、可靠性、先进性原则 (5)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5)先进性原则: (5)实用性、易用性、可扩展性原则 (5)实用性原则 (5)统一及一致性原则 (6)业务引导及易用性原则 (6)友好及方便性原则 (6)扩展性和适应性原则 (6)数据共享原则 (7)系统技术架构的设计 (7)技术架构的特点 (7)系统的架构图 (7)技术架构图 (7)系统请求数据处理流程图 (9)体系结构图 (10)系统核心功能分布图 (11)架构层次的说明 (11)数据库层 (11)中间件层 (12)基础服务层 (16)应用层 (20)业务表现层和系统接口层 (21)系统部署环境 (22)商城平台部署环境 (22)运行平台 (22)操作系统 (22)应用服务器 (23)Web服务器 (23)数据库服务器 (23)缓存服务器 (23)图片文件服务器 (23)系统部署拓扑图 (23)系统部署结构图 (24)技术性需求分析一致的逻辑数据一般来说,平台所有的服务接点都是这个数据库的客户端访问;因此从逻辑上,任意服务网络接入点的数据应该是一致的。
优秀的网络环境适应性从系统的实现角度考虑,要满足各种复杂的网络环境。
系统的兼容性由于服务结点的数量巨大,其使用的平台和语言各不相同,需要能够容纳所有类型的服务结点;优异的系统性能从系统架构设计上需要考虑巨大量数据的处理引擎,从系统本身进行性能上的优化,而不是仅仅凭借于硬件服务器的性能。
开放的界面和接口不仅个人用户能够方便地通过Web应用查询信息,同时也需要能够预留非GUI的交互界面的接口,以便使其它应用系统也能使用数据管理系统提供的信息服务,同时还需要为第三方软件预留标准的集成接口,使系统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完备的操作日志管理策略需要有完备的操作日志管理引擎,记录系统交互过程中的日志数据。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1 / 17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方案说明书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2 / 17 目 录 第一章 公司简介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二章 系统概述 ..........................................................................错误!未指定书签。 2.1背景 ..................................................................................... 错误!未指定书签。 2.2设计目标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三章 资信管理系统网络实施环境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四章 资信管理系统软件平台 ..................................................错误!未指定书签。 4.1功能简介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2软件平台架构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 模块功能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1资信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2系统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3积分管理 ........................................................................ 错误!未指定书签。 4.3.4 信用评级 .......................................................................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五章 系统可扩展性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六章 系统硬件选型 ..................................................................错误!未指定书签。 第七章 技术支持和服务 ..............................................................错误!未指定书签。 7.1 用户技术培训 .................................................................... 错误!未指定书签。 7.2 现场安装调试 .................................................................... 错误!未指定书签。 7.3 提供完备的技术文件 ........................................................ 错误!未指定书签。 7.4 售后服务 ............................................................................ 错误!未指定书签。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3 / 17 第二章 系统概述
2.1背景 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中国铁路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旅客列车上提供多媒体信息服务已经在欧洲以及北美地区变为现实,甚至在印度的铁路上也提供了相关服务。多媒体信息系统既能提高铁路客车硬件的更新换代及运行管理的智能化集中调度、改善客车的服务条件,而且为乘客提供方便的电子商务服务,极大地丰富了旅客的旅途生活和工作需要,使传统的铁路列车焕发出现代化的旺盛生机,对确保列车安全运行,提高铁路运营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更好地适应我国铁路跨越式发展和加速现代化宏伟策略具有重大意义,会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为多媒体数字化领域的先行者,宝丽星通运用强大的科研开发能力,基于多年来地方铁路局在列车设备及运行业务需求等方面的全面支持,开发出了一系列业界领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资信管理数字信息化产品,体现了国内列车数字化多媒体系统的一流水平和发展方向。综合各系列的成熟产品和长期实际运行可靠的技术,结合引入国际一流相关技术装备,提出具有创新性的实用化全国铁路客车多媒体数字信息系统方案。
宝丽通资信管理信息系统将流媒体服务器与信息显示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起来,将服务器上编排好的节目传递至信息显示终端,同时以字幕形式进行信息发布,这样旅客在旅途中不仅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也能了解相关即时信息。系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高清晰度2/4等音视频编解码和无线局域网(802.11g)技术,使列车电视图像可以达到水平。系统服务器采用专门的抗震系统保障多媒体信息系统7*24高可用运行。
2.2设计目标 ➢ 高可伸缩性的统一应用管理平台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4 / 17 ➢ 稳健的系统平台 ➢ 良好的可扩展性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5 / 17 第三章 资信管理系统网络实施环境
列车分为一节主控车厢和多节卧铺车厢和一般乘客车厢,车厢间采用无线网络互联。每节车厢顶部需安装天线。一般中央控制车厢(主控车厢)在列车的中部,以主控车厢为中心上边架设多个无线全方位天线。其他各节车厢分别架设无线全方位天线。与主控车厢进行无线相连。天线通过连接配件连接到无线发射或接收端设备。已达到各节车厢与主控车厢互通的效果。
2 U中心无线网桥主控车厢天线2 U无线网桥天线乘客车厢2 U无线网桥天线乘客车厢2 U无线网桥
天线
卧铺车厢 图1. 列车整体网络环境示意图
图2. 列车外观示意图 主控车厢内部采用有线局域网,网络环境如下:服务器负责进行视频直播以及对直播的管理和控制,也可按功能将其分为主控服务器和直播服务器。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6 / 17 2 U中心无线网桥交换机服务器
天线
图3. 主控车厢网络环境示意图 卧铺车厢内部采用有线局域网,网络环境如下:
2 U无线网桥交换机
天线电视+机顶盒电视+机顶盒HUB电视+机顶盒电视+机顶盒列车包厢电视+机顶盒电视+机顶盒HUB电视+机顶盒电视+机顶盒
列车包厢
乘务员室 图4. 卧铺车厢网络环境示意图
一般乘客车厢内部采用有线局域网,网络环境如下: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7 / 17 2 U无线网桥
交换机天线电视+机顶盒电视+机顶盒电视+机顶盒电视+机顶盒
列车头部乘务员室列车中间列车尾部
图5. 一般乘客车厢网络环境示意图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8 / 17 第四章 资信管理系统软件平台 4.1功能简介 资信管理信息系统是宝丽星通软件(北京)有限公司专为列车研制的多媒体节目播放系统,该系统将信息服务器与信息显示终端通过无线局域网连接起来,并发信息服务器上编排好的节目传递至信息显示终端,同时还可以字幕形式发布实时信息,这样旅客在旅途中不仅可以看到丰富多彩的视频节目,也能了解列车相关信息。系统主要功能如下:
➢ 视频发布:系统可发布多路直播,相当于多路电视信号。发布内容可为娱乐节目,也可为铁路旅行常识。系统采用当前最先进的高清晰度1/2/4音视频编解码技术,使列车电视图像可以达到水平。
➢ 信息发布:系统以滚动字幕的形式发布信息,信息内容在列车所有终端电视上显示。信息内容可包括就餐信息、到站提示、找人等等。
4.2软件平台架构
支撑平台(www,存储,ftp)系统管理直播管理直播发布P
ORTAl
系统检控
节目导航
播放器
服务器端客户端信息发布 资信管理系统技术架构说明书资料
9 / 17 系统采用架构,管理部分使用实现。管理员通过页面可创建直播频道,定制节目单,并使用直播器发布直播。客户端通过遥控器或者控制面板浏览当前所有频道节目信息,选择自己喜欢的频道收看节目。
4.3 模块功能 4.3.1资信管理 4.3.1.1道路运输企业基本资质信息管理 ➢ 支持企业信息录入、审核、查询、修改、删除功能 ➢ 对企业进行区分本省外省企业,进行权限控制的信息展示 ➢ 对企业信息资质真实性与合法性进行人工审核验证
企业信息录入 信息查询
人工审核信息是否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