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讲Schrodinger方程的建立0
- 格式:pdf
- 大小:401.42 KB
- 文档页数:5
第1章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1.1 波函数的统计诠释1.2 Schrodinger方程1.3 量子态叠加原理第2章一维势场中的粒子2.1 一维势场中粒子能量本征态的一般性质2.2 方势2.3 δ势2.4 一维谐振子第3章力学量用算符表达3.1 算符的运算规则3.2 厄米算符的本征值与本征函数3.3 共同本征函数3.4 连续谱本征函数的“归一化”第4章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与对称性4.1 力学量随时间的演化*4.2 波包的运动,Ehrenfest定理4.3 Schrodinger图像与Heisenberg图像4.4 守恒量与对称性的关系4.5 全同粒子体系与波函数的交换对称性第5章中心力场5.1 中心力场中粒子运动的一般性质*5.2 无限深球方势阱5.3 三维各向同性谐振子5.4 氢原子第6章电磁场中粒子的运动6.1 电磁场中荷电粒子的运动,两类动量6.2 正常Zeeman效应6.3 Landau能级第7章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与表象变换7.1 量子态的不同表象,幺正变换7.2 力学量(算符)的矩阵表示7.3 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7.4 Dirac符号第8章自旋8.1 电子自旋态与自旋算符8.2 总角动量的本征态8.3 碱金属原子光谱的双线结构与反常Zeeman效应8.4 自旋单态与三重态,*自旋纠缠态第9章力学量本征值问题的代数解法9.1 谐振子的Schrodinger因式分解法9.2 角动量的本征值与本征态*9.3 两个角动量的耦合,Clebsch-Gordan系数第10章微扰论10.1 束缚态微扰论*10.2 散射态微扰论第11章量子跃迁11.1 量子态随时间的演化*11.2 突发微扰与绝热微扰11.3 周期微扰,有限时间内的常微扰*11.4 能量-时间不确定度关系*11.5 光的吸收与辐射的半经典理论第12章其他近似方法*12.1 Fermi气体模型12.2 变分法*12.3 分子结构注:加星号的部分只做概念上的要求。
薛定谔方程的建立1925年,薛定谔在苏黎世大学任教,并兼任大物理学家德拜的助手。
薛定谔过去一直在致力于分子运动的统计力学方面的研究,所以很快注意到爱因斯坦于1925年2月德布罗意发表的关于理想气体量子理论的论文,并从中受到影响.薛定谔本人在1926年4月给爱因斯坦的一封信中曾谈起过:“如果不是您的第二篇关于气体简并的论文提示了我注意到德布罗意思想之重要性的话,恐怕我的整个事情都还未能开始呢。
”德拜的回忆说,当初在慕尼黑大学时,曾由德拜、薛定谔等人一块儿组织过一些讨论,德布罗意的博士论文发表后,他们曾进行过讨论。
由于难于理解,德拜就让薛定谔仔细钻研一下,然后给大家讲解。
“正是这个准备过程使他进步了。
作了报告后不过数月之久,他的正式论文就发表出来了.”薛定谔建立的波动力学是从光学和力学的类比入手的;他发现,微观粒子的运动,用哈密顿动力学方程描述和用德布罗意波波阵面方程描述具有同样的形式,从而看出物质波的“几何光学"等同于经典力学。
他把光学与力学进行类比:几何光学是波动光学的近似和简化,若经典力学等同于几何光学,则应该有一门波动力学等同于波动光学,它将如波动光学可以解释干涉衍射一样,用来解释原子领域的过程。
他于是引进波函数,把粒子在力场中的运动,描绘成波动的过程,建立了有名的薛定谔方程。
薛定谔的论文正式发表于1926年3月,题目为“作为本征值问题的量子化”,这是他四篇系列论文中的第一篇。
薛定谔利用哈密顿—雅可比(Hamilton -Jacobi )微分方程,针对氢原子的具体情形,最后导出了一个一函数的本征值方程: 0)(2222=++∆ψψr e E K m 这就是定态下的薛定谔方程.玻尔的氢原子能级作为方程中函数的本征值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薛定谔方程的引入方式并不是唯一的,其正确性只能由它所得出的结果是否正确来加以保证.事实证明,薛定谔方程在低速微观领域是十分正确的。
波动方程的建立标志了波动力学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