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癌影像
- 格式:ppt
- 大小:10.07 MB
- 文档页数:13
“一张表”告诉你,“5种”胆囊疾病的CT鉴别~~ 胆囊疾病的鉴别诊断胆囊结石(图1)胆囊炎(图2)胆嚢息肉(图3)胆囊腺肌症(图4)胆囊癌(图5)临床特点中年女性多见,一般无症状,但结石嵌顿颈部时会有胆绞痛症状,一般呈阵发性右上腹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剧,向右肩或背部放射;可伴发热、寒战、恶心、呕吐分胆固醇息肉和炎性息肉,前者多见,右上腹不适或无症状女性多见,病因不明;右上腹不适或无症状60岁以上女性多见,常合并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CEA及CA-199阳性CT 表现胆囊内结石密度不等,可有高密度、稍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结石,呈结节状或环状胆囊增大或缩小,胆囊壁弥漫性、向心性增厚,厚度大于3mm,多数病人可见胆囊管内结石嵌顿,胆囊窝积液常多发,胆固醇息肉直径约为2〜4mm,常有蒂与黏膜相连,炎性息肉大小约为5〜8mm胆囊底部多见,分弥漫型、节段型和限局型,壁增厚3〜5倍,可见壁内憩室,有时胆囊内可见横行分隔胆囊壁弥漫性或限局性增厚,厚度常>1cm或息肉样肿块直径大于2cm,广基底与胆囊壁相连,可侵犯肝门、胰腺强化特点无强化胆囊壁各期不同程度强化强化明显与胆囊壁强化一致早期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备注——超声为首选方法超声为首选方法—1胆囊结石CT平扫显示胆囊、胆总管内见多发高密度结节影(→),胆囊壁略增厚2急性胆囊炎(A)平扫(B)增强(A)显示胆囊壁水肿增厚,胆囊窝渗出,脂肪密度增高(→);(B)显示胆囊壁分层强化,黏膜下层水肿不强化(→)3胆囊息肉(A)平扫(B)增强(A)显示胆囊内稍高密度结节影(→),与胆囊壁分界不清;(B)显示增强扫描结节明显强化(→)4胆囊腺肌症(A)平扫(B)增强(A)显示胆囊底部限局性胆囊壁增厚(→),局部密度稍高;(B)显示增强扫描轻微强化,与胆囊壁强化基本一致5胆囊癌(A)平扫(B)增强(A)显示肝内多发圆形稍低密度灶,边界欠清,胆囊后壁增厚,胆囊颈部稍低密度肿块(→),CT值28Hu,肝门部、小网膜囊处淋巴结肿大融合;(B)显示胆囊后壁、胆囊颈部病灶、肿大淋巴结环形强化,肝内多发类圆形病灶周边强化,内部有更低密度区(→),提示胆囊癌伴多发肝转移瘤、腹腔淋巴结转移。
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胆囊癌是一种罕见但危险的癌症。
它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略。
因此,及早发现和诊断胆囊癌至关重要。
影像学诊断对于胆囊癌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有超声、CT和MRI等。
其中,超声是首选的检查方法,因为它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法,可以清晰地显示胆囊及其周围的组织和器官。
在超声检查中,医生可以观察胆囊的大小、形状、壁厚度以及胆囊内部的结构和任何异常淋巴结的大小和数量等。
另外,超声还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是否存在胆结石、胆管扩张以及胆囊壁结构异常等。
除了超声,CT也是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之一。
CT可以在更大程度上清晰地显示胆囊和周围组织的影像。
采用注射对比剂的CT检查可以显示胆囊癌的位置、大小、形态、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是否合并结石等。
另外,对于胆管癌和肝胆管癌合并胆囊癌的患者,CT可以检查胆管和肝的情况,以确定治疗方案。
MRI是另一种非常有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MRI可以显示胆囊和周围组织的详细情况,同时可以确定胆囊癌的大小、位置、浸润程度和可能存在的淋巴结转移情况等。
治疗方法对于早期或局限性的胆囊癌,手术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
手术的目的是完全切除胆囊和与其相连的组织、淋巴结和可能存在的结石等。
在手术前需要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等。
这些评估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手术的具体方案以及手术后的治疗方案。
对于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放疗和化疗是可行的治疗方法。
放疗可以通过放射线照射胆囊和周围组织,破坏胆囊癌细胞,从而减少或消灭癌细胞和防止胆囊癌的转移。
化疗可以通过化学物质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发展,从而减少或消灭癌细胞。
化疗通常与手术或放疗合并使用,以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胆囊癌的影像学诊断和治疗对于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避免胆囊癌的进展和转移。
同时,在治疗中,医生应该选择合适的方法,针对每个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胆囊癌的CT影像分析及诊断价值摘要】目的对胆囊癌的CT征象加以分析,探讨CT影像学诊断的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间经CT检查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6例胆囊癌进行回顾性分析,对胆囊癌的CT诊断进行探讨。
结论 CT在胆囊癌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它能发现并显示病变,明确病变侵犯范围及转移情况,对确定肿瘤术前分析,选择治疗方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在胆囊癌的早期诊断中存在一定的限度,应结合临床及B超检查。
【关键词】胆囊癌 CT诊断【中图分类号】R7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15-0308-02胆囊癌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好发于老年女性,其起病隐匿,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和黄疸,与其他胆道疾病的症状无特异性区别,随着CT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胆囊癌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
本文对我院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胆囊癌患者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
其中男7例,女29例,年龄53-76岁,平均63岁;临床表现为右上腹痛,厌食、乏力,部分患者出现发热、黄疸等症状。
1.2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采用CT平扫及三期动态增强检查,设备为GE LightSpeed16层螺旋CT机,层厚5mm,层间距5mm,检查前患者空腹8h以上,扫描前常规口服纯净水以充盈胃肠道。
增强对比剂为欧乃派克85-90ml,流速2.8-3.0ml/s,并于开始注入对比剂后25-30s,60-65s和150s行动脉期、门脉期和平衡期扫描。
2. 结果2.1直接征象:(1)厚壁型,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或弥漫性不规则增厚,内壁凹凸不平,胆囊腔不规则变小,增强扫描肿瘤明显强化,本组19例,占52.7%;(2)腔内型,表现为由胆囊壁突入腔内的结节状或菜花状软组织肿块,邻近胆囊壁增厚,本组10例,占27.8%;(3)肿块型,表现为胆囊窝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正常胆囊结构消失,病变与邻近肝实质分界不清,本组7例,占19.4%。
临床肝细胞肝癌、肝内胆管细胞癌、结肠癌肝转移、肝脓肿、脉管癌栓、胆囊癌、胰腺癌、脾血管内皮瘤等肝胆胰疾病CT影像学
鉴别诊断
肝细胞肝癌:平扫呈低密度灶,动脉期快速强化,静脉期造影剂快速退出,延迟期可见假包膜。
肝内胆管细胞癌:动脉期不规则环形强化,边界不清;静脉期及延迟期造影剂缓慢向肿瘤中心渐入的延迟强化。
结肠癌肝转移:肝转移瘤一般在动脉期多发,呈「牛眼征」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继续为环形强化;通常与肝内胆管癌需要用pet-ct、胃肠镜做鉴别诊断。
肝、胃间质瘤:胃肠比较容易出现间质瘤,肝往往为转移间质瘤;影像学特点是动脉期不均匀强化肿物影,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向周围浸润。
肝脓肿:CT 动脉期环形强化,静脉及延迟期界限不清,伴发热,消炎后好转。
脉管癌栓:肝细胞肝癌容易发生脉管癌栓,ct 平扫显示为沿门脉走形区增宽;动脉期可见门脉走形区内不规则强化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强化减低。
胆囊癌:胆道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常表现为胆囊增大或萎缩,胆囊壁增厚、壁毛糙、动脉期壁不规则增厚、或可见动脉期不规则强化肿物影。
十二指肠乳头癌:动脉期十二指肠可见不规则强化肿物影,临床表现为低位胆道梗阻、黄疸等表现。
胰腺癌:胰腺是富血供器官、胰腺癌是乏血供肿瘤,因此表现为低信号肿物。
胰腺囊腺瘤:常常表现为壁可见强化的囊性肿物,容易与囊肿混淆。
脾血管内皮瘤:少见,低度恶性,动脉期强化明显,中央低信号区为瘢痕;静脉期强化程度稍减低,但仍然强化。
胆囊癌检查方法介绍
胆囊癌检查:
1.B超声检查:B超检查简便无损伤,可反复使用,是首选检查方法。
内镜超声用高频率探头仅隔着胃或十二指肠壁对胆囊进行扫描明显提高胆囊癌的检出率,能进一步判定胆囊壁各层结构受肿瘤浸润的程度。
2.CT扫描:CT扫描对胆囊癌的影像改变可分三种类型:
(1)壁厚型:胆囊壁局限或弥漫不规则增厚;
(2)结节型:乳头状结节从胆囊壁突入胆囊腔存在;
(3)实变型:因胆囊壁被肿瘤广泛浸润增厚加之腔内癌块充填形成实质性肿块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如果肿瘤侵犯肝脏或肝门胰头淋巴结转移,多能在CT影像下显示。
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胆囊肿块和壁内测到异常的高速动脉血流信号是胆囊原发性恶性肿瘤区别于胆囊转移癌或胆囊良性肿块的重要特征。
4.ERCP:ERCP对于能够显示出胆囊的胆囊癌诊断率可达73%~90%.但ERCP检查有半数以上不能显示胆囊。
5.细胞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可以直接取活检或抽取胆汁查找癌细胞。
细胞学检查的阳性率不高,但结合影像学检查仍可对半数以上胆囊癌患者作出诊断。
(2)肿瘤标记物:在肿瘤标本的CEA免疫组化研究报告中胆囊癌的CEA阳性率为100%.进展期胆囊癌患者血清CEA值可达
9.6ng/ml,但在早期诊断无价值。
CA19-9、CA125、CA15-3等肿瘤糖链抗原仅能作为胆囊癌的辅助检查。
胆囊癌ct诊断标准
胆囊癌CT诊断标准包括观察胆囊壁三层结构的情况,胆囊腔内软组织块影以及合并慢性胆囊炎和胆囊结石时的征象。
具体标准如下:1.胆囊壁局部或整体增厚超过0.5cm,且呈不规则状,厚薄不均一。
增强扫描时胆囊壁有明显强化。
但需注意,厚壁型胆囊癌与慢性胆囊炎的胆囊壁增厚有所不同,后者呈均匀性增厚。
2.胆囊腔内出现软组织块影,其基底多较宽,增强扫描时有明显的
强化,且肿块密度比肝实质低而比胆汁高。
但需注意与胆囊息肉和腺瘤进行鉴别,因为胆囊息肉和腺瘤的基底部通常较窄。
3.如果胆囊癌合并胆囊炎或胆囊结石,CT影像下会有相应的征象。
总的来说,胆囊癌的CT诊断标准主要是观察胆囊壁和胆囊腔内的异常变化,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然而,这些标准并非绝对准确,对于疑似胆囊癌的病例,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如活检等,以确认诊断。
同时,CT检查也可能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的情况,因此医生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以做出准确的诊断。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胆囊癌的影像学检查表现及其鉴别临床与病理胆囊癌(carcinomaofthegallbladder)70%~90%为腺癌,少数为鳞癌[1-2]。
胆囊癌的发病率,女性明显大于男性,肿瘤好发于在胆囊底部或颈部,常有胆囊炎和胆结石[3,5]。
80%呈浸润性生长,胆囊壁环形增厚;20%呈乳头状生长突人胆囊腔[4,6]。
肿瘤增大,可占据整个胆囊,形成软组织肿块,并侵犯周围肝组织。
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右上腹持续性疼痛、黄疽、消瘦、肝大和上腹部包块[5,7-8]。
胆囊癌的诊断困难,易出现误诊的情况,其诊断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影像学检查、,临床上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有X线、超声、CT、MRI、检查。
影像学表现X线检查:胆囊癌侵犯胆管,PTC出现胆管不规则狭窄、充盈缺损及胆道梗阻。
动脉造影,进展期胆囊癌,可显示胆囊动脉增粗,受压移位,血管受侵不规则、狭窄,甚至闭塞。
肿瘤内可见肿瘤血管和肿瘤染色。
胆囊造影或逆行胰胆管造影可显示胆囊外形不规则或胆囊内充盈缺损。
超声表现:B超显示厚壁型胆囊癌囊壁常呈局限性增厚,呈结节状向腔内突起,形态不规则,囊腔透声区缩小。
晚期囊壁普遍增厚,囊腔缩小呈实性化、团块状回声,内壁粗糙不规则,囊壁外壁不光整,可向周围组织浸润。
慢性胆囊炎囊壁常普遍增厚,急性发作时呈“双层征”,囊内可有散在点状回声,且常伴发结石,透声差;囊壁内膜比较连续、光整,无向周围浸润的征象。
近期随访无明显改变。
CT检查:胆囊大多扩张不良或缩小,也可扩大。
肿瘤表现为三种类型:胆囊壁增厚型,胆囊壁呈广泛性或局限性不规则增厚,若周围粘连,则可见胆囊皱褶变形。
增强扫描显示为增厚的壁强化;结节型:胆囊腔单发或多发胆囊内壁结节状或乳头状肿块,肿块基底部胆囊壁增厚,增强扫描病变明显强化;肿块型,胆囊腔全部被肿瘤所占据,囊腔消失,形成软组织肿块,与周围肝组织呈低密度或不规则密度,少数呈等密度,同时可见胆管受压、不规则狭窄和上部扩张,增强扫描肿瘤及其局部胆囊壁明显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