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处方抗生素使用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0.32 KB
- 文档页数:3
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调查分析摘要】目的:对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合理用药情况。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门诊处方6500份,对抗生素类药物处方的合理用药进行系统分类,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6500份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3225份,所占比例为49.6%。
各科室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其中妇儿科抗生素合理使用率最高为91.2%,其次为外科、内科,五官科最低。
3225份抗生素处方中合理用药2848份(88.3%),不合理用药377份(11.7%)。
结论: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使用基本合理,存在部分不合理情况,还需要强化对门诊抗生素类药物使用的管理,促进合理用药。
【关键词】门诊;处方;抗生素;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3-0246-02随着医疗水平的发展,抗生素的研究与应用为医疗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中存在不合理情况[1]。
为此,本研究对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0月门诊处方抗生素类药物的用药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以促进我院门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具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2015年1月~10月,门诊处方6500份。
1.2 方法根据《中国药典》、《药理学》、《新编药物学》(第15版)与药物说明书等对6500份门诊处方进行系统分类,统计其中抗生素门诊处方数量,并对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门诊处方数量,使用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1.3 数据处理分析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组间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门诊处方各科室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6500份门诊处方中抗生素处方3225份,所占比例为49.6%。
根据系统分类,抗生素使用门诊包括内科、外科、妇儿科、五官科,各抗生素合理使用情况见表1。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我院抗生素的临床使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
二、抗生素分级原则根据抗生素的安全性、疗效、细菌耐药性、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非限制使用级、限制使用级和特殊使用级三级。
1. 非限制使用级: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生素。
2. 限制使用级:与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相比较,这类药物在疗效、安全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药品价格等某方面存在局限性,不宜作为非限制药物使用。
3. 特殊使用级:不良反应明显,不宜随意使用或临床需要倍加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生素;新上市的抗生素;其疗效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较少,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昂贵。
三、抗生素处方权管理1. 医师必须经抗生素临床应用知识和规范化培训,并通过考核合格后方可获得相应级别的抗生素处方权。
2.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可授予非限制使用级抗生素处方权。
四、抗生素使用管理1. 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本院《抗生素使用指南》的要求,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合理选用抗生素。
2. 医师在使用抗生素时,应遵循“能窄不广、能低不高、能少不多”的原则,尽量避免无指征预防用药、经验用药和联合用药。
3. 特殊使用级抗生素的使用应严格掌握适应症,经抗感染或有关专家会诊同意,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后方可使用。
紧急情况下未经会诊同意或需越级使用的,处方量不得超过1日用量,并做好相关病历记录。
五、监督与考核1. 药剂科应定期对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报告。
抗生素的分级管理制度模板一、目的为规范抗生素的使用,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医疗机构内所有使用抗生素的部门和个人。
三、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价格及细菌耐药性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级:1. 一级抗生素: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低廉、耐药性低的抗生素。
2. 二级抗生素:疗效较好、副作用可控、价格适中、耐药性较低的抗生素。
3. 三级抗生素:疗效显著、副作用较大、价格较高、耐药性较高的抗生素。
四、使用原则1. 根据患者病情和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测试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2. 优先使用一级抗生素,严格控制二级和三级抗生素的使用。
3. 避免不必要的联合使用抗生素。
五、处方权限1. 一级抗生素:所有医师均可开具处方。
2. 二级抗生素:需由主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3. 三级抗生素:需由副主任医师或以上职称医师开具处方。
六、监督与管理1. 医疗机构应成立抗生素合理使用监督小组,负责监督本制度的执行。
2. 定期对医师的抗生素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对不合理使用进行干预和教育。
3. 对违反本制度的医师进行通报批评,并根据情节轻重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七、培训与教育1. 定期对医师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2.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宣传教育。
八、附则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2. 对本制度的解释权归医疗机构管理层所有。
3. 本制度如与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相抵触,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规定为准。
九、修订记录1. 制度制定日期:[制定日期]2. 制度修订日期:[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修订的具体内容]- 修订原因:[修订的原因说明]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具体的制定和修订日期,以及修订的具体内容和原因。
为什么要进行抗生素使用评估?提高处方对病人的治疗效果医院抗生素的使用及耐药性评估Jérôm e R OB ERT 教授感染控制科P i t i é-S a l p êtr i èr e Ho s p i t a l - APHP – 巴黎P i e rr e & M a r i e C ur i e 医科大学降低抗药性标杆分析: 作为比较或参照确定改进空间检测级别病人级别群体级别病房 医院 地区 国家检测对象 ?=> 分子限定日剂量(DDD )病人级别使用的抗生素剂量 持续时间施用时间(如. 抗生物预防)群体级别克/千克瓶装限定日剂量治疗天数处方日剂量 处方中的与使用的对照使用测量的标准化 DDD为达到主要治疗目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世界卫生组织WHO 的规定)不适用于病人治疗未必是测量的良好实践限定日剂量与处方日剂量对照病房X 中的5个病人使用抗生素 (限定日剂量= 1 g )A 组:一个病人使用日剂量3g ,持续10天限定日剂量积累数: 30 处方日剂量积累数: 10 B 组:三个病人使用日剂量1g ,持续10天限定日剂量积累数: 30 处方日剂量积累数: 30=> 抗生素使用的不同检测方法使用指示剂=> 分母分母将通过分子测量的抗生素使用与《活性》或群体大小关联流动医护与门诊病人居民医院 – 医疗机构入院数 / 出院数床日数 / 实际占用的床日数患者天数分母相关联患者天数≈ 入院数 x 平均 L O S床日数≈ 患者天数 / 占用率床日数≈ 入院数 x 平均 LOS / 占用率抗生素使用的指示剂很多分子& 很多分母 => 很多指示剂在群体级别中最常使用的标准D DD / 1000 患者天数 P DD / 1000 患者天数D OT / 1000 患者天数D DD / 100 入院数DDD/ 1000人/ 天医院D DD / 1000 医院日 时间与地点上的对照使用A TB 的患者数 使用超过2种药物的数目治疗结果指示 左 氧 氟 沙 星PDD = DDD左氧氟沙星PDD > DDD氨比西林-头舒孢巴曲克松坦PDD < DDD氨比西林-舒巴克坦抗生素使用:其他指示剂间接检测:过程检测现有的抗生素处方规定病房手术室急症室现有的感染疾病专家在其他病房提供咨询的时间外科医生教育,如抗生素使用和细菌抗药性小时数/ 年/ 外科医生0抗生素监测:需要什么以及哪里获取?药店派送的抗生素瓶装向DDD或PDD的转换率剂量/持续时间病房PDDDOT派送时间剂量/持续时间抗生素委员会现有规定特殊药物的监测施用患者天数,床日数,入院数,…抗生素监测:需要什么以及哪里获取?患者病历开始和结束日期使用剂量持续时间其他变量年龄免疫抑制感染类型微生物类型对抗生素的抗药性…⇒与抗药性关联⇒使用质量- 符合规定⇒特殊观察- 现患率调查(一日)抗生素监测:如何达到目标?界定数据组的最低要求界定资料收集的标准程序医院信息系统+++为了能收集各方面(药店、病房、…)的数据,应做到全面D D D H C /1000 /2002年在欧洲医院中抗生素使用 的所有情况4.0抗生素监测: 部分结果3.53.0日 民2.5 居2.0 用 使 的1.5在 1.00.50.0FI FR HR LU PL BE GR EE S MT DK SK HU SE NO其他* 磺胺类药J01E喹诺酮类抗菌药 J01M 大环内酯类 J01F 四环素类J01A头孢菌素类 J01D 青霉素类J01CVan der St i che l e JAC 2006.法国大学医院中抗生素的使用:一日患病率研究抗生素治疗-观察当日抗生素治疗的结果床日入数院数N=294床日数入院数数据来源?抗生素抗药性的观察实验室患者数据(病房, 来源, 年龄,性别, 起始日期)样本类型微生物–遗传因子型–血清型抗生素过敏性病史感染/ 移植施用入院数患者天数临床样本需要« 感染 »如果可以,消除移植排除筛选样本无不明确点血液样本液体 : 脊髓液,腹水,胸液尿液 导尿管不明确点呼吸 脓所有表皮样本数据显示Q uel q ue s o i t le t y p e d ’i n f o r m at i on , l es r ésu l tatsde sens i b ili té p o ur un ant ibio t iq u e do n n é sont à cons i dér e rA u se i n d e l a même f a m ill e pour év a l u e r l a r és i s t a nc e cro i sée C o mp a r a t i v e m e nt au x a nt i b i ot i q u es d es aut res f a m ill es pou r év a l u e r l a r és i s t a nc e ass oc i ée (co -r és i s t a nc e ) et mu l t i - r és i s t a nc e关于类型1的信息通过过敏性状况分析亚群MI C 分布直径分布通过表型进行分层分析实验室收集量化的信息So uc he s sen sible s (S)Sou ch e s n on sen si ble s (I +R)35 %关于类型2的信息抗药性的全球数据 通过以下进行分层 样本类型 病房类型社区获得性与医院获得性需要收集额外信息关于类型3的信息对于已界定的感染或特异性流行病(医院...)的耐药比例需要采集其他信息与临床医生一起界定感染除了一些特殊的感染类型,如脑膜炎界定医院获得性与社区获得性菌血症中的大肠杆菌:不同年龄对β-内酰胺抗生素 的过敏性 (I l e de F ranc e N e t w o rk )阿莫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关于类型4的信息多药耐药性细菌 按临床样本 按病房按感染类型 …需要新的信息来计算指示剂分母: 病患天数,入院数在医院背景中,将抗生素使用和细菌抗药性与抗生素相关联ATB 使用 抗药性图3 医院每月头孢噻甲羧肟使用量及头孢噻甲羧肟耐药性/中间体 革兰氏阴性杆菌(第5期中心移动 平均数)。
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一、背景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但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滥用和不当使用,导致了抗生素耐药性的快速发展和严重后果。
为了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我国卫生部门提出了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
二、目的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的建立旨在:1. 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
2. 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提高医疗质量。
3. 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
三、管理模式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和价格等因素,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 A级:疗效好,安全性高,耐药性低,价格合理。
- B级:疗效较好,安全性一般,耐药性一般,价格适中。
- C级:疗效较差,安全性低,耐药性高,价格较高。
2. 处方权限根据抗生素的分级,设定不同的处方权限:- A级抗生素:可由普通医生处方。
- B级抗生素:需由中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处方。
- C级抗生素:需由高级职称以上的医生处方。
3. 采购和储存- 医院应根据抗生素的分级,合理采购抗生素。
- 抗生素应按照要求储存,确保其质量和安全。
4. 使用监控- 医院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监控系统,定期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
- 对违规使用抗生素的医生,应进行相应的处罚和培训。
四、实施效果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同时,也能规范医生的处方行为,保障患者的安全。
五、总结医院抗生素分级管理模式是我国为应对抗生素耐药性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管理模式。
通过抗生素的分级、处方权限的设定、采购和储存的管理以及使用监控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降低耐药性问题,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抗生素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为了加强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根据《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制度。
2. 抗生素分级根据抗生素的药理作用、抗菌谱、耐药性、副作用及临床应用价值,将抗生素分为三个级别:2.1 一级抗生素主要用于常见感染病的治疗,包括呼吸道、泌尿生殖系统、皮肤软组织、消化道等感染。
一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广,耐药性较低,副作用较小。
2.2 二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较严重或复杂感染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心内膜炎、肺结核、尿路感染等。
二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较窄,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
2.3 三级抗生素主要用于治疗严重感染病,包括多重耐药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患者的感染等。
三级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菌谱有限,耐药性较高,副作用较大,且可能引起严重不良反应。
3. 抗生素使用管理3.1 医生开具抗生素处方时,应根据患者的感染病原、病情严重程度、抗生素耐药性等因素,选择适当的抗生素级别。
3.2 药师审核抗生素处方时,应核对患者是否有抗生素过敏史,是否有重复用药情况,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并对医生选择的抗生素级别进行评估。
3.3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在使用抗生素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和不良反应,如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药并报告医生。
3.4 对使用二级及以上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抗生素使用方案。
3.5 对使用三级抗生素的患者,应进行药敏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抗生素使用培训与考核4.1 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抗生素使用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抗生素知识水平。
4.2 医疗机构应对医护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考核,确保其掌握抗生素使用的相关知识。
4.3 对考核不合格的医护人员,应暂停其抗生素处方权,并督促其参加培训和考核。
5. 监督与奖惩5.1 医疗机构应设立抗生素使用管理监督机构,加强对抗生素使用的监督检查。
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分析基层医院是医疗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基本医疗和药物配备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一系列问题,给患者和医疗体系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从抗生素滥用、不合理使用、药物比例失衡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基层医院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不合理使用主要表现在药物选择、用药剂量和疗程的控制等方面。
部分医生在开具抗生素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片面追求治疗效果而忽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用药适应症的情况。
有些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可能会选择价格低廉的抗生素药物,而忽视了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部分医生在使用抗生素药物时,可能会出现用药剂量和疗程不足或过量的情况,导致治疗效果不佳或者对患者身体产生负面影响。
这些不合理的使用行为,容易导致患者的感染性疾病治疗效果不佳,同时也会增加患者的用药成本和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基层医院抗生素的药物比例失衡问题也比较突出。
由于抗生素的种类繁多,不同的抗生素药物对于不同类型的细菌有着不同的杀菌和抑菌作用。
由于部分基层医院药物采购和库存管理不规范,导致抗生素药物的比例失衡。
一些基层医院可能会存在某些抗生素药物库存过多,而其他抗生素缺货的情况。
这不仅会增加医院的库存成本,还会影响到医生对于感染病情的治疗选择,导致患者治疗效果不佳。
针对基层医院抗生素使用存在的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治理和管理。
需要加强对于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抗生素知识普及和宣传教育。
加强对医护人员的抗生素合理使用和处方管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于抗生素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技能,进行临床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必要的、滥用性的抗生素处方。
加强对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知识普及,引导患者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的状况。
需要建立完善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制度和评估体系。
加强对抗生素药物的采购、配送和库存管理,确保不同类型的抗生素药物的比例平衡;建立抗生素使用的审核和评估机制,对医生开具的抗生素处方进行审核和评估,减少不合理使用的情况。
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2010两年的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特点。
探讨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2010年两年的门诊西药处方共1200张(其中不包括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采取回顾性分析,对处方逐一审查,对抗生素出现频率、联合用药以及不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随机抽查的1200张处方中,使用了抗生素的处方总数为727.2张,占总处方数的60.6%;抗生素品种以头孢菌素为主,静注占31.5%、口服占38.34%;使用频率最高的注射用抗生素是头孢硫脒、其次是头胞尼西,口服用抗生素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其次是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口服与注射联合用药占3.78%;单用、二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4.47%、95.8%,未见三联使用;共使用抗生素33种。
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加以改进。
【关键词】处方分析抗生素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040-02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迅速发展、上市品种的增多,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而又严重。
滥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诸多困难。
儿童是一类特殊用药群体,其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未发育完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儿童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用药后较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1]。
儿童合理用药比成人的难度更大,突出地表现在抗生素应用方面。
因此,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儿科临床的首要问题。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的儿童专科医院,抗生素在我院门诊的用量大。
本文对我院门诊处方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发现其原因,从而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抗生素的分级使用原则如下:
1.非限制使用级:首选药物、一线用药,经长期临床实践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副作用小,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小,价格低廉。
临床各级医师可根据需要选用。
2.限制使用级:次选药物、二线用药,经过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疗效好但毒副作用大,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价格昂贵。
根据病情需要,使用时需说明理由,并经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同意并签字方可使用。
3.特殊使用级:三线用药,这类抗生素不能随意使用,因具有明显或者严重不良反应,太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价格太昂贵,临床使用的经验、数据和资料不足。
使用此类抗生素需有严格的指征或确凿依据,经过相关专家会诊讨论或本科科主任同意后由副主任、主任医师签名方可使用。
在使用抗生素时应严格遵循分级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临床诊疗指南及临床路径选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