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门诊抗生素处方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7.70 KB
- 文档页数:2
我院门诊处方抗生素使用情况调查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控制抗生素的使用,保护公众的健康,我院门诊开展了一项抗生素使用情况的调查。
针对患者在就诊时往往会强烈要求使用抗生素的现象,我们采取了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的方式进行了研究。
调查结果显示,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患者中,有70%的人在使用抗生素之前,未经医生建议或处方的情况下擅自购买或使用过抗生素药物。
这表明有很多无良商家在没有医生处方的情况下向广大人们售卖抗生素药物,而且相当一部分患者对抗生素的认识不充分,缺乏正确的使用知识。
另外的数据显示,在我院门诊中,抗生素处方的比例占总处方的40%以上。
其中,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是抗生素最常开具的疾病类型。
而且,根据调查发现,此类疾病患者往往患病后一私下购买抗生素,并马上开始使用,而不是先去医院看病,经过专业医生的判断之后再进行治疗。
我们认为,这种不合理的使用方式很有可能会导致抗生素的滥用和反复使用,从而加重药物耐药性的程度。
因此,我们应该如何在门诊中规范化和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患者用药的宣传和教育。
通过各种渠道向患者普及抗生素的正确使用知识,让他们知道在没有专业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可能会造成越来越严重的药物耐性。
同时,我们还应该加强对广大人们疾病防控和治疗的宣传,让人们认识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性,不要轻易地弃医就药。
其次,医生在处方抗生素时,一定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和流程。
医生需对患者疾病进行仔细的评估,并结合患者的体质和病史等其他因素,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药物和用药量以及用药时间。
在处方时要给患者详细说明如何正确使用和储存药物,避免患者因错误的使用导致疾病无法治愈或者副作用出现。
此外,我们还应该完善医保、医疗机构和监管部门之间的联动机制,通过多方面的合作,监督和管理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增加各方的监督和管理力度,规范广大市民和医生的使用行为,从而达到维护公众健康的目的。
总之,抗生素的使用依然是重要的一环,能够为人们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我院门诊抗生素处方点评分析及安全用药合理化建议摘要:目的分析我院门诊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并探讨改进对策。
方法采用分层等比抽样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我院门诊抗生素处方2000例,根据《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药品说明书、临床药理学知识,对抗生素不合理处方进行分析,并分类统计。
结果 2000例抗生素处方中存在不合理用药处方515例,主要包括无指征用药、重复用药、临床诊断书写不全、联合用药不当、用法用量不当、适应症不符合。
结论通过对我院门诊515例抗生素不合理处方点评分析及改进对策探讨,可强化门诊医师合理应用抗生素理念,为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奠定基础。
关键词:抗生素;不合理处方;改进对策抗生素广泛应用于预防、治疗感染性疾病,随着医疗技术水平提高,抗菌药物种类逐渐增加,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情况也随之增多。
据统计,全世界约50%抗生素存在滥用现象,中国抗生素滥用比例达80%,不但延误患者病情、增加不良反应,还加重患者经济负担[1-3]。
处方点评是近年来在中国医院管理系统中发展起来的用药监管模式,是医生处方用药过程中对临床处方进行综合统计分析,从不同层面和不同角度反映医疗机构处方工作的整体和细分情况,为医疗机构管理层进行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以达到合理用药,用药监测、管理的目的。
处方点评能够提高医院处方的质量,促进药物的合理使用,促进药师提高专业技能,协助医生提高临床用药水平[4-6]。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处方管理,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降低患者医药费用,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笔者根据卫生部《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对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门诊抗生素处方进行点评分析,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基本资料从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装订整理的处方中,每月抽取备用点评处方张数不少于350张,再从中随机抽取150张处方进行点评。
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分析摘要】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2010两年的门诊处方进行随机抽样分析,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和抗生素类药物的应用特点。
探讨抗生素临床应用的合理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随机抽查我院2009-2010年两年的门诊西药处方共1200张(其中不包括精神药品、麻醉药品处方),采取回顾性分析,对处方逐一审查,对抗生素出现频率、联合用药以及不合理用药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在随机抽查的1200张处方中,使用了抗生素的处方总数为727.2张,占总处方数的60.6%;抗生素品种以头孢菌素为主,静注占31.5%、口服占38.34%;使用频率最高的注射用抗生素是头孢硫脒、其次是头胞尼西,口服用抗生素频率最高的是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其次是依托红霉素混悬液;口服与注射联合用药占3.78%;单用、二联用药使用率分别为4.47%、95.8%,未见三联使用;共使用抗生素33种。
结论:我院门诊处方中抗生素使用情况总体合理,但不合理使用抗生素用药现象仍然存在,需要加以改进。
【关键词】处方分析抗生素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6-0040-02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迅速发展、上市品种的增多,其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不合理用药现象普遍而又严重。
滥用抗生素引起的不良反应、耐药性等一系列问题给感染性疾病的防治带来了诸多困难。
儿童是一类特殊用药群体,其肝、肾、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均未发育完全,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方面都有与成人不同的特点,儿童的生理特征决定了其用药后较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及药源性疾病[1]。
儿童合理用药比成人的难度更大,突出地表现在抗生素应用方面。
因此,安全、有效、经济、合理使用抗生素成为儿科临床的首要问题。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的儿童专科医院,抗生素在我院门诊的用量大。
本文对我院门诊处方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存在问题,发现其原因,从而促进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我院门诊儿科抗生素处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医院儿科门诊抗生素的应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 年1月至2012年12月儿科门诊抗生素处方8000张,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儿科门诊抗生素使用涉及 4 类15个品种,使用频率最高的是头孢菌素类,不合理使用率为1023%。
结论儿科门诊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抗生素使用起点高,超适应证用药等现象。
应进一步加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理念,强化抗生素的规范合理,提高儿科抗生素合理应用水平。
【关键词】抗菌药物;调查;门诊儿科患者;用药分析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随机抽取我院儿科2012 年1月至2012 年12月儿科门诊抗生素处方8000 张。
2 结果21 抗生素的使用频率抗菌药物的使用涉及4 类15个品种,使用频率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使用频率排序前10位的抗菌药物详见表1。
其中静脉给药占5825%,口服给药占4175%。
22 抗生素联合使用基本情况8000 例就诊患儿中,单一用药的4520例,占5650%;二联用药1520例;占1900%;联合抗病毒药1960例,占2450%;未见三联及以上用药情况。
23 抗生素使用的不合理处方情况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处方818张,占使用抗菌药物处方的1023%。
3 讨论31 起点高我院儿科门诊多使用限制性抗生素,多选用第二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孟多,第三代头孢克肟、头孢哌酮等。
临床选用抗菌药物应遵循《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指导原则》,根据感染部位、严重程度、致病菌种类以及细菌耐药情况、患者病理生理特点、药物价格等因素加以综合分析考虑。
一般对轻度与局部感染患者应首先选用非限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严重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合并感染或病原菌只对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敏感时,可选用限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特殊使用抗菌药物的选用应从严控制[1]。
32 给药途径我院门诊儿童处方抗菌药注射给药占抗生素使用的5825%,分析原因可能与患儿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依从性差有关。
第20卷第2期华夏医学V01.20No.22007年4月ActaMedicinaeSinicaApr.2007
我院门诊抗生素处方分析
陆妙
(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广西梧州543001)
摘要:目的: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随机抽查2006年7~9月门诊处方2856张,对抗生素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抗生素使用率47.23%,其中单用,二联使用率分别为78.95%、19.87%。
使用率较高的以头孢菌素类、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为主。
结论:抗生素使用较为合理,但用药比例偏高,个别抗生素联合使用不当,应引起重视。
关键词:抗生素;处方;联合用药
中图分类号:R978.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2—0304—02
卫生部发布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医院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为了解我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现状,促进合理用药,笔者对我院2006年7~9月门诊处方2856张,从中选取含抗生素的处方进行统计分析。
1资料与方法
随机抽取本院2006年7~9月门诊处方2856张,对抗生素的处方比例、使用频率及联用情况进行分析。
2结果
2.1处方情况
在2856张处方中含抗生素的处方1349张,占47.23%,低于卫生部<50%的要求,但高于国内一般人群中抗生素处方25%~35%的比例‘¨。
2.2抗生素的使用频率
在处方用药前lo位的抗生素中,头孢菌素占46.47%,其次是大环内酯类占20.3l%,喹诺酮类占lo.01%,见表1。
表1处方用药前lo位抗生素排序(咒,%)・304・2.3抗生素联合用药情况
使用单一抗生素处方1065张、二联抗生索处方268张、三联及三联以上抗生素处方16张,分别占使用抗生索处方数的78.95%、19.87%、1.19%。
二联用药情况见表2。
表2两种抗生紊联用情况
序号药品名称处方数占二联处方的百分比(%)
3讨论
3.1抗生素使用频率分析
在抽查的2856张处方中,抗生素处方占47.23%,低于卫生部<50%的要求,但高于国内一般人群中抗生素处方25%~35%的比例,说明我院目前药物治疗以抗菌治疗为主,导致抗生索用药比例偏高。
抗生素的大量使用,可引起二重感染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滥用抗生素也是引起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办法控制我院的用药比例,加强临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3.2抗生素应用分析
由表1可见,我院门诊抗生素的使用以13服为主,基本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规范》中。
门诊抗菌药物的使用应尽量避免静脉用药”的要求。
其中:头孢菌素使用率占46.47%,位居第一,这是由于头孢菌素类药物以其抗菌谱广、抗菌活力强、耐酶(p内酰胺酶)、毒性低等特点[“,在临床上深受广大医生的喜欢而得以广泛应用;大环内酯类和喹诺酮类分列第2、第3位,而价格低廉的青霉素类未进入前10位,说明我院广谱高档抗生素使用较多,应当加以控
第2期农志芳等:门、急诊90例退药原因分析第20卷
制}青霉素类抗菌药物在使用前均需做皮肤过敏试验(包括口服、针剂),因而限制了该类药的使用频率。
3.3联合用药分析
抗生素单用占78.95%,二联用药占19.87%,基本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在细菌感染的一般情况下,使用一种药物比较好,这不仅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还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3].联合用药时要以抗菌的联用指征为依据,严格按照抗生素联用原则。
由表2可见,前2位联用可增加抗菌效能,提高疗效,并延缓细菌抗药性的产生;第3、4位联用有协同作用,对肠杆菌、G+菌及部分绿脓杆菌的作用增强;第5位联用,洛美沙星为繁殖期杀菌剂,阿奇霉素为速效抑菌剂,同服时后者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从两使前者不能发挥杀菌效力,导致呈拮抗作用,因此两者联用不如单用好,如需联合使用,在给药顺序上先给杀菌剂,间隔一段时间后再给抑菌剂,可避免拮抗作用的发生。
另外,也有处方配伍不合理,如左氧氟沙星与洛美沙星联用后使肝肾毒性增加,头孢羟氨苄甲氧苄啶与复方新诺明联用,通过肾小管分泌竞争,后者可减少前者的排泄;罗红霉素与克林霉素联用,二者作用机制相同,均竞争细菌同一靶位而出现拮抗作用;诺氟沙星与贝飞达(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联用,贝飞达为一活茵制剂,内含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与抗生素合用可被灭活或抑制等[.]。
在本次所查抗生索处方中,还发现三联及三联以上用药处方共16张,虽然仅占抗生素处方的1.19%,但因其极易引起细菌耐药性增高,应予高度重视.
总之,我院门诊抗生素使用基本合理,但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需要进一步加强门诊抗生素的使用管理,主管部门应多检查督促,并对医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加强业务培训,学习掌握抗生素使用的新知识,认真贯彻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保证抗生素临床应用安全、有效、经济、合理。
参考文献:
I-1]王晖。
高健,池捷.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性的10年动态观察D],药物流行病学杂志,1998,7(2)t91.
[2]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56.
[3]许恒忠,胡延水.我院儿科门诊应用抗菌药物分析[J].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4(2):9-11.
[4]贾公孚.谢惠民.药物联用禁忌手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45—93.
(收稿日期;2007--01—17)
[责任编辑邓德灵高莉丽]
门、急诊90例退药原因分析
农志芳,黄兰兰
(柳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药剂科,广西柳州545007)
摘要:目的:为了解门、急诊患者中,药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为开展药学监护,指导患者合理用药提供信息。
方法:应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我院2005~2006年90例门、急诊退药病例及所有治疗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抗生素、解热镇痛药、中药是门、急诊患者中引起ADR的主要药物,主要表现为皮疹、胃肠道反应。
OTC药也是引起ADR的原因之一。
而ADR的治疗,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在经济上带来一定的损失。
结论:要加强药物,特别是中药、OTC药的药物咨询,尽可能告诉患者有关ADR方面及预防知识,减少治疗经费,做好药学监护工作。
关键词:门诊;急诊;药物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97;R9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2.0305—03
药物不良反应(ADR)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很大,并时有发生。
我国非处方药物(OTC)的出台,医疗制度的深化改革,使广大人民群众购药的途径增多,但由于人们对一些用药常识不十分清楚,滥用药物造成的ADR事件也不断出现。
医院门、急诊是发现ADR的重要窗口。
及时对出现的ADR进行治疗并登记上报,同时了解门、急诊药源性疾病的流行趋势,可为开展药学监督工作,指导和帮助患者安全、有效、合理,经济使用药物,减少ADR,做好药学监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
1材料与方法
以2005~2006年我院门、急诊退药记录的病例为材料,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ADR表现、治疗ADR所用药物进行记录,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2结果
2.1一般资料
本次共统计2005~2006年我院门、急诊退药及咨询记录90例。
其中门诊;急诊=61t29I男;女-----40t50。
患者平均年龄为46。
9岁;最大年龄为82岁,最小年龄为5岁。
60岁以上的老人有35例,18岁以下的儿童有5例,18~60岁的成人有50例。
合并用药6例。
有过敏史者2例,有家族过敏史者2例.
・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