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中原料的选择

生产中原料的选择

生产中原料的选择
生产中原料的选择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以硫酸工业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2.知道生产硫酸的主要原理、原料、流程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

1.了解从理论研究成果到现实生产的过程。

2.学会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树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能源的观点。

2.培养既会独立思考,又能与人合作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平衡移动原理及其对

化工生产中条件控制的意义和作用

三、教学难点

化工生产过程中的基本问题;工业制硫酸的生产原理

四、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多媒体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一个生产工艺的实现,涉及许多问题。如化学反应原理、原料选择、能源消耗、设备结构、工艺流程、环境保护以及综合经济效益等等。本节课我们就以硫酸工业为例,了解化工生产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投影]硫酸可以用来制化肥,如磷肥、氮肥等。可以在金属加工和金属制品电镀以前,除去金属表面的氧化物膜,可以制取许多有实用价值的硫酸盐,如硫酸铜、硫酸亚铁等,还可用于精炼石油,制造炸药、农药、染料等,实验室中常用作干燥剂。

[设疑]硫酸有那么多用途,工业上是如何生产的呢?请同学们根据所学过的硫及其氧化物知识,讨论生产硫酸的原理。

2SO2(g)+O2(g)2SO3(g)

[讲述]知道了生产硫酸的原理,那我们就一起学习生产中原料的选择。

[板书]二.生产中的原料选择

[设疑]为什么不主张用黄铁矿作为原料,而要选择硫磺?

[讨论归纳]由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太多,处理成本高,所以选择硫磺、空气和水作为生产硫酸的原料。

[投影]硫酸生产的主要设备

[讲述]在实验室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所用仪器比较简单,自动化程度不高,而在我们的工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现在同学们根据反应原理,阅读教材P6-7思考与交流,然后归纳该生产过程的适宜条件。

[阅读讨论] 1.从表1-1和表1-2可以看出,温度越低、压强越大,越有利于SO 2的生成,但压强的影响不是很大。2.思路:低温时有利于SO 2的转化,

但考虑催化剂活性,温度不能太低。高压有利于SO2的转化,但试验表明增大压强,SO 2的转化率提高并不大,而且考虑设备、成本和能源消耗问题,压强不应

很高,可以考虑常压。而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硫转化为三氧化硫需要氧气,所以应该有充足的空气(对此问题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回答,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最后给出实际结果)

[讲述板书]三.生产中反应条件的控制

硫酸生产中的适宜条件:

(1)低温(400~500℃)

(2)常压

(3)适当过量的空气

[设疑]当一个化学反应完成后,我们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要注意保护环境,处理反应中产生的废弃物。

[讲述]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处理该反应产生的三废。首先是尾气处理,应该怎么吸收反应所产生的二氧化硫?

[分析并板书]四.生产中的三废处理:

1.尾气吸收:

2.污水处理:用石灰浆(Ca(OH)2或石灰石粉中和酸性废液。Ca(OH)2+ H 2SO 4=CaSO 4+2H 2O 。生成的硫酸钙可制建材用的石膏板。

3.废渣处理:分离后循环利用,剩下的作铺路用的沥青或用于制砖。

[讲述]我们应该注意的是还可以充分利用反应中产生的能量。硫酸生产过程中的三个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反应放出的热能(工厂里把它们叫做“废热”)以降低生产成本。在实际的化工厂生产过程中我们还应该充分考虑其他各方面的因素,如厂址选择、交通、人力等因素。

七、 课堂小结

SO2 Ca (OH)2 Ca SO3 H2SO4

SO2(重新利用)

1. 工业上接触法制硫酸概括为“五个三” :

三种原料:

三个反应:

三个生产过程:

三个主要设备:

硫酸工业生产的三个适宜条件:

2. 硫酸生产中的废气及废液的处理方法:

八、课后作业:

教材P21

课外拓展:

一.酸雨

(1)酸雨的定义

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燃烧高硫煤排放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富集,在水凝结过程中,溶解于水形成亚硫酸,然后经某些污染物的催化作用及氧化剂的的氧化作用生成硫酸,随雨水降下形成酸雨.酸雨的pH值一般少于5.6.

(2)酸雨的危害

对人体健康的直接危害,硫酸雾和硫酸盐雾的毒性比二氧化硫大得多,可以侵入肺的深部组织,引起肺水肿等疾病而使人致死.引起河流、湖泊的水体酸化,严重影响水生动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植被、森林.腐蚀金属、油漆、皮革、纺织品及建筑材料.渗入地下,使水中铝、铜、锌、镉的含量比中性地下水中高很多倍.

(3)酸雨的治理

二氧化硫污染大气的罪魁——煤,平均含硫量约为2.5%-3%。为治理煤燃烧时造成的二氧化硫污染,一种办法是事先从煤中除去硫。但是只有一部分煤中的硫主要以黄铁矿(FeS2)的形态存在;这样的煤以脱硫工艺处理后其含硫量可降低到约为1%。大部分的煤中还含有较多的有机硫化合物,这样的煤以脱硫平均只能除去原含硫量的约40%。

二.硫酸厂选址的因素

(1)化工厂选址的因素

一般来说,现代化工生产要求有较大的生产规模。化工厂厂址选择是很复杂的问题,涉及原料、水源、能源、土地供应、交通运输、环境保护和市场需求等诸多因素,应对这些因素综合考虑,权衡利弊,才能作出合理的选择。

化工厂厂址选择一般应考虑下列因素:①是否有市场需求;②是否接近原料供应地;③土地供应是否充足;④水源是否充足;⑤能源是否充足且廉价;⑥交通运输是否方便;⑦能否达到环境保护要求。

上述这些因素必须在遵循科学原则的基础上,着重考虑综合经济效益,即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保护生态环境。

(2)硫酸厂选址的因素

由于硫酸是腐蚀性液体,不便贮存和运输,因此要求把硫酸厂建在靠近硫酸消费中心的地区,工厂规模的大小,主要由硫酸用量的多少决定;硫酸厂厂址应远离水源和河流的上游,以免工厂的污水污染水源;也不要设置在城镇和居民区盛行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免工厂排放的大量烟尘和有害气体污染城镇的水源和大气等。

三.废热利用

硫酸工业三个生产阶段的反应都是放热反应,应当充分利用放出的热量,减少能耗。

第一阶段黄铁矿燃烧放出大量的热,通常在沸腾炉处设废热锅炉,产生的过热蒸汽可用于发电,产生的电能再供应硫酸生产使用(如矿石粉碎、运输,气流、液流等动力用电)。

第二阶段二氧化硫氧化放热可用于预热原料气,生产设备叫热交换器,原料气又将三氧化硫降温,再送入吸收塔。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修订版)

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一、粗加工操作规程 1、粗加工间内指定专人负责卫生工作。 2、工作人员必须穿戴整齐工作衣、帽。 3、分设肉类原料和蔬菜原料专用清洗池,并有明显标记。 4、加工肉类和蔬菜的操作台、用具和容器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记。 5、肉类加工 (1)加工肉类首先注意肉类新鲜度,对病死、毒死、死因不明、腐败变质的禽畜肉不得加工。 (2)海鲜类不与其它肉类混合清洗。 (3)禽、畜、鱼肉类不直接着地存放。 (4)加工好的肉类必须要无血、无毛、无污物、无异味。 (5)砧板做到“三面”光洁(砧板面、底、边,保持光洁)。砧板在用完后刮洗清洁后竖放。 6、蔬菜加工 (1)蔬菜瓜果进货后分类放在蔬菜架上,不随地堆放。 (2)加工时要有足量、清洁的水清洗,洗涤后蔬菜不能有泥沙、杂物、昆虫等. (3)不食用腐烂的蔬菜、瓜果. (4)工用具(菜架、容器)必须洁净,不得有积污。 (5)每天下班前清洗水池、地面、保持沟渠畅通,搞好岗位的卫生. 二、烹调间操作规程 1、遵守各项规章制度,钻研烹调技术,努力增加菜式品种,注意“色、香、味、型”保证质量。

2、进入烹调间的人员必须穿戴工作衣、帽,不准抽烟。 3、烹调加工间必须设有食用具存放柜,并保证柜内卫生状况良好,烹调前应认真检查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或者其它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进行烹调加工。 4、烹调时要煮(炒)熟、煮(炒)透,使食品每个部位都均匀受热,食品中心温度不低于70oC,不用菜勺、手直接尝味。 5、所有得使用的容器、用具必须洗净、消毒。 6、炸制食品的食用油不得反复使用二次以上。熟食品及时送进配餐间。 7、加工后的成品与半成品、原料分开存放。 8、废弃物应置于污物桶内并将污物桶加盖。 9、保持排气罩清洁,排烟排气良好。 10、个人物品不得带入烹调间。 11、下班前要收拾好油、酱料、调味品、摆放整齐,调味品容器干净、无油渍、无霖点。

浙江省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食品原料学试题

浙江省2009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食品原料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面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A.小麦 B.大米 C.大豆 D.玉米 2.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 A.清蛋白 B.球蛋白 C.胶蛋白 D.谷蛋白 3.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 A.蔗糖 B.麦芽糖 C.乳糖 D.纤维二糖 4.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葡萄糖淀粉酶 D.异淀粉酶 5.果蔬的酸味是由____决定的。() A.果蔬中有机酸的种类 B.果蔬中有机酸的总含量 C.果蔬的pH D.果蔬中主要有机酸的阈值 6.下列色素类物质能溶于水的是() A.叶绿素 B.胡萝卜素 C.番茄红素 D.花青素 7.下列因素不能 ..使肌肉持水性增加的是() A.添加少量的食盐 B.添加一定量的焦磷酸钠 C.pH降低到5.4或更低 D.增加净电荷 8.酪蛋白的等电点是() A.pH3.5 B.pH4.6 C.pH5.0 D.pH5.5 9.下列属于正常纯鲜牛乳的是() A.乳酸含量0.20% B.酸度20°T C.密度为1.030 D.pH6.2 10.下列关于鱼死后肌肉僵硬过程说法不正确 ...的是() A.磷酸肌酸降解 B.糖原大量消耗 C.蛋白酶水解作用加快 D.pH增加

11.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____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 A.10mg/100g B.20mg/100g C.30mg/100g D.50mg/100g 12.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虫草及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B.猴头菇多糖体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组成,其中以甘露糖含量最多 C.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D.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13.下列对食品安全要求最高的是() A.常规食品 B.无公害食品 C.绿色食品 D.有机食品 14.下列不属于 ...食源性致病菌的是() A.沙门氏菌 B.金黄色葡萄球菌 C.志贺氏菌 D.大肠杆菌 15.下列关于植物原料中天然毒素说法正确的是() A.油菜籽中含有的天然毒素成分是秋水仙碱 B.未经处理的黄花菜中天然毒素成分是芥子甙 C.苦杏仁中的天然毒素成分是生氰糖苷 D.豆类植物中含有外源凝集素,适当加热(如80℃)半小时可以破坏其活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淀粉的单糖单位是____,纤维素的单糖单位是____。 2.α-淀粉酶作用于直链淀粉的最终产物是____和____的混合物。 3.植物油脂的主要成分是____。 4.大米蛋白质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因为其中所含的____和____比较少,因此其营养价值比不上动物蛋白质。 5.果蔬中含量最多的三种水溶性糖是____、____和____。 6.果蔬制品在加工或贮藏时会发生非酶促褐变,即果蔬中的____与____发生反应生成黑色素,严重影响产品质量。 7.不同种类的果实所含有的有机酸量和种类都不同,通常以____作为分析该种果实含酸量的计算标准,如柑橘类以____表示其含酸量。 8.肉的结缔组织的主要纤维有____、____和网状纤维,并以前两种为主。 9.鱼贝类中含有较多量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如EPA(即:____)和DHA(即:____)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功能而受人们关注。 10.发芽或绿色马铃薯中含有的天然毒素成分是____,发霉花生中含有的强致癌毒性物质是____。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淀粉糊化

发酵原料的选择

湘祁牌微生物饲料发酵剂——发酵饲料首选品牌 发酵原料的选择https://www.doczj.com/doc/979564088.html,/ 发酵饲料时应选择将一些需要蒸煮的(豆渣、潲水、木薯渣、甘薯等)有轻微霉变,不能直接作饲料使用的(严重霉变的不能制作发酵饲料)粗纤维含量高,饲料本身营养可消化吸收率极低的(米糠、统糠、玉米秸秆、花生秆、黄豆秆等)饲料原料含有毒素成份,不宜直接作饲料使用的(菜饼、棉粕、芝麻饼等)抗营养因子含量较高易引起小猪营养性腹泻的(豆粕、花生饼、血粉等)上述原料经过发酵不仅可达到免蒸煮省燃料,降解脱除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及毒素成份,大幅度提高饲料营养的可消化吸收率,还能生成一些只用经过发酵才能生成的特殊营养成份,如微生物菌体蛋白、生物酶、有机酸、生物多肽、B族维生素及未知生长因子等特殊营养促长和保健成份,采用发酵饲料喂养畜禽,可充分利用各类粗廉副质资源,降低养殖成本,增加养殖经济效益。 各类干物质饲料发酵操作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979564088.html,/ 1. 发酵剂母料配制:玉米粉5斤、生态宝1包、食盐0.5公斤、磷酸氢钙2公斤(没 有可用石粉代替,也可不添加)将各种原料按量混拌均匀备用。注:1.2.后述所用干、湿饲料发酵量均以此母料发酵剂量设计 2.发酵饲料主料配方: 1) 米糠150公斤、菜饼(花生饼)25公斤 2) 统糠80公斤、油糠70公斤、杂饼25公斤 3) 玉米秸秆150公斤、杂饼30公斤 4) 黄豆秆、叶160公斤、杂饼20公斤 5) 花生秆、叶160公斤、杂饼20公斤 6) 干啤酒渣150公斤、麦麸30公斤 7) 米糠150公斤、杂饼30公斤 配料说明:https://www.doczj.com/doc/979564088.html,/ 1)各类秸秆应晒干粉碎,长期雨淋霉变的原料不可采用。 2)杂粕指菜饼、棉粕、花生饼、芝麻饼、葵籽饼等含蛋白量较高的非常规蛋白饲料原料,可任选一种,也可二至三种杂饼混合按量配料,如没有杂粕可改用等量的豆粕。 3}各类粗料之所以都有一定量的杂粕配量,是因为考虑发酵饲料的能量与蛋白营养的平衡。4)按配方配制的发酵料,在投喂时,只需在干粉料补充相应量的预混料即可作全价的饲料使用。 1.发酵操作方法:https://www.doczj.com/doc/979564088.html,/ 先将发酵主料倒在水泥地板上摊平,然后散入拌匀的发酵剂添加料,用拌料铲翻拌使主料与添加聊混拌均匀,随即加入130—140公斤水,边加水边翻拌,待料水充分搅拌均匀即可装入大塑料桶中(缸、池均可)装料时应逐层轻压实(不要压得太紧),料装至容器边沿抹平稍压紧用薄膜覆盖(选用无破损的厚膜,膜的长宽应超过容器边沿15公分),外用橡皮筋扎紧密封发酵2-5天后即可配料饲喂。 发酵饲料在养猪中的应用:发酵饲料宜喂15公斤以上的肉猪及20月龄后的家禽

关键环节食品加工规程

三场学校关键环节食品加工规程 本校关键环节加工操作规程包括采购验收、运输、贮存、粗加工和切配、烹调、备餐及供餐、凉菜配制、面点制作、食品再加热、餐饮器具消毒保洁等。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向食品生产单位、批发市场等批量采购的,还应索取许可证、检验(检疫)合格证明等。 (三)购置、使用集中消毒企业供应餐饮具的应当查验其经营资质,索取消毒合格凭证。 (四)入库前应进行验收,出入库时应进行登记,作好记录。 运输操作规程要求 (一)运输工具应当保持清洁,防止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受到污染。(二)运输需冷藏或热藏条件的食品时应分别配备符合条件的冷藏或保温设施。 贮存操作规程要求 (一)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 (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1.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冷藏、冷冻柜(库)应有明显区分标识,宜设外显式温度(指示)计,并定期校验,以便于对冷藏、冷冻柜(库)内部温度的监测。 2.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存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存时,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 4.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要求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四)切配好的半成品应避免污染,与原料分开存放,并应根据性质分类存放。 (五)切配好的食品应按照加工操作规程,在规定时间内使用。(六)已盛装食品的容器不得直接置于地上,以防止食品污染。(七)加工用容器、工具应符合下列规定(生熟食品的加工工具及容器应分开使用并有明显标志):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1 2、按生产方式分:)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2)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3)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4)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5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320%,、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 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的豆类、花生瓜子20%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矿物质和维生素,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4) 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5)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的少量物质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晤、三群分类法:(1)4 舫和砂糖等。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 食品、植物蛋白等。建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3) 菜、海藻类等。、四群分类法: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 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动物性食品、5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基本特征食品品质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色,香,味,形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食品的品质标准5 制定的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SN LZBQBSCNY”””和行业标准。比如“GB、GB/T、、、、、Y、②商标保证:生产企业或生产者的商标是确保其品质的重要依据。因为商标作为证明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的标志,除了要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责任外,还可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使自己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 6、HACCP管理 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 (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 第二章粮谷类原料

原材料选择

1、手糊 基体树脂:室温下凝胶固化;胶液粘度可以调节,调节到0.2-0.5Pa.s;流动性好,适合低压下成型。(排泡性好) 选择种类:UP、环氧、聚酰胺、丙烯酸树脂 增强材料:○1纤维的松散性要好,低压下成型,可以让树脂充分浸润。○2均匀性○3增厚性○4随模性好满足形状复杂的制品的要求 选择种类:无捻粗纱方格布(易于树脂浸透);GF毡;平纹布、斜纹布;GF带(用于局部增强、翻边等)。 1.无捻粗纱布,即方格布,是手糊成型的主要增强材料。 2.加捻布,该玻璃布是由玻璃纤维单丝合股,加捻后按经纬向编织而成。 3.短切毡,分为无碱玻纤短切毡和中碱玻纤短切毡两种; 4.表面毡,用于FRP制品表面,具有光洁表面的作用; 5.其他纤维制品,如碳纤维和芳纶纤维等。 2、喷射成型 不饱和聚酯树脂、玻璃纤维无捻粗纱用切割机切断 (1)粘度对于喷射成型工艺,要求树脂易于喷射并易于雾化,易于浸润玻璃纤维,易于脱泡。树脂粘度大,将使喷射成型工艺无法进行,一般树脂粘度应控制在0.300—0.800Pa.s。 (2)触变性对于喷射成型工艺,触变指数一般控制在1.5—4。(3)促进剂促进剂采用钴盐时,可显著降低树脂的粘度触变性,同时也容易使树脂流失,作业时必须注意。

(4)固化特性因制品的形状、大小、作业时的温度、树脂的粘度不同,树脂的喷射量、脱泡作业时间有变化,应该具有适合于固化特性的树脂; (5)稳定性对双喷头喷射机,树脂的稳定性特别重要,所以含有固化剂的料罐和含有促进剂的料罐要保持一定的温度; (6)浸渍脱泡性要求树脂对玻璃纤维的浸润性好、且易于脱泡。 3、RTM 树脂系统:UP,环氧(用于航空航天),乙烯基树脂,丙烯酸树脂,○1粘度低(粘度也不能过低,粘度过低,树脂流动过快,会形成干斑)(0.5~1.5Pa·s),对增强材料浸润性好。能顺利地,均匀地通过模腔,浸透纤维,快速充满整个型腔。 ②固化放热低(80~130℃),防止损伤玻璃钢模具。 ③固化时间短,一般凝胶时间为5~30min,固化时间不超过60min。 ④树脂固化收缩率小。 ⑤固化时无低分子物析出,气泡能自身消除。 增强材料:玻纤含量25%-40%。最常用的有连续纤维毡、短切纤维毡(混合使用短切纤维毡,可提高纤维含量)、无捻粗纱布(变形性和浸透性差,不单独使用)、预成型坯和表面毡(制成富树脂层) ○1铺敷性好即增强材料在无褶皱、不断裂和不撕裂的情况下,能够容易地制成与工件相同的形状。 ○2质量均匀性好 ○3容积压缩系数要大

加工环节操作规程

幼儿园食堂关键环节食品安全加工操作规程幼儿园食堂食品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包括对食品原料的采购、贮存、粗加工与食品烹调、备餐、供餐、餐饮器具消保洁、食品留样等加操作工序的具体规定和操作方法的详细要求。以下是我园食堂食品加工操作规程。 采购验收操作规程 (一)采购的食品、食品相关产品等应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和规定的有关要求,并应进行验收,不得采购《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不得销售的食用农产品。 (二)采购时应索取购货凭据,并做好采购记录,便于溯源。贮存操作规程(一)食堂贮存场所、设备应当保持清洁,无霉斑、鼠迹、苍蝇、蟑螂,不得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如杀鼠剂、杀虫剂、洗涤剂、消毒剂等)及个人生活用品。(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应当分类、分架存放,距离墙壁、地面均在10cm 以上,并定期检查,使用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变质和过期的食品、食品添加剂应及时清理销毁。 (三)冷藏、冷冻的温度应分别符合冷藏和冷冻的温度范围要求。 1.冷藏、冷冻贮存应做到原料、半成品、成品严格分开,不得在同室内存放。2.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存时,应做到植物性食品、动物性食品和水产品分类摆放。 3.在冷藏、冷冻柜(库)内贮存时,应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冷藏或冷冻的温度要求。 4.冷藏、冷冻柜(库)应定期除霜、清洁和维修,以确保冷藏、冷冻温度达到要求并保持卫生。 粗加工与切配操作规程 (一)加工前应认真检查待加工食品,发现有腐败变质迹象或者其他感官性状异常的,不得加工和使用。 (二)食品原料在使用前应洗净,动物性食品原料、植物性食品原料、水产品原料应分池清洗,禽蛋在使用前应对外壳进行清洗,必要时消毒处理。 (三)易腐烂变质食品应尽量缩短在常温下的存放时间,加工后应及时使用或冷藏。

食品原料学汇总题库

食品原料学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广泛存在于虾、蟹、牡蛎体内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为。 A、血红素 B、叶黄素 C、虾青素 D、虾红素 2.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直链淀粉含量 B、脂类含量 C 、游离脂肪酸 D 、蛋白含量 3.愈伤处理的温度是。 A 、20℃~25℃ B、26℃~30℃ C 、31℃~35℃ D、36℃~40℃ 4.油脂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 B 、甘油三酯 C 、游离脂肪 D 、脂肪酸 5.肉质又面有沙,生食味淡,宜熟食的是。 A 、红色番茄 B、粉色番茄 C 、黄色番茄 D、青番茄 6.四季豆有毒,需充分加热,是因为含有。 A 、挥发油类 B、硫化合物 C 、芥子甙 D、皂苷 7.粮食是以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在主食的谷类、豆类、薯类原料食品的统称。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矿物质 8.谷类的保藏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9.稻米蒸煮食用时,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是。 A 、碱消法间接测定 B、米胶延伸法测定 C、碘比色法测定 D、淀粉粉粒仪测定 10.对于肾脏病人应食用较好。 A、巨胚米 B、高谷蛋白米 C、低球蛋白米 D、低谷蛋白米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 B、米饭的黏度与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强度有关 C 、蛋白质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少,越靠近谷粒中心越多 D、游离脂肪酸测定是判断大米新陈的指标 12.下列有关豆类的形状和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种皮内侧栅状组织所含的色素决定了种子的颜色 B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食堂生产工艺流程与操作规程

蓝天学校食堂生产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为了加强学校食堂管理,强化责任,规范流程,提高效率,确保安全,现就学校食堂操作 规程明确如下: 一、食品加工流程: 原料进货验收 ------ 择洗 ------ 精洗——切配 ------ 加工制作 ------ 备菜间存放——分发 二、餐具洗消流程: 餐具清洗消毒 ------ 浸泡 ------- 漂洗 ------ 存放保洁 三、餐具回收流程 餐具回收——残存物清理——归类——清洗 四、分餐运输流程 运输 ------ 抬入餐厅 ------ 分配到分餐窗口 ------ 厨房间卫生 ----- 厨房卫生管理 操作规程: 原料进货 1、学校一切食品必须定点采购,采购食品及其原料时,应向供货者索取食品的检验合格 证或者化验单(即索证)。 2、索证时对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必须查清产品名称,生产企业名称,生产 日期,批号等。 3、索证食品的卫生检验合格证,化验单如为复印件,应加盖检验单位印章。4、包装食品必须检查食品标签,严禁“三无”产品进库。5、食品进库或制作加工前必须由验收员 验收,签字二、食品粗加工 1、动物性食品禽、肉、鱼和植物蔬菜等分开加工,生熟菜墩要分开 使用,肉类、蔬菜清洗池要分开使用,防止相互影响。 2解冻融解应提前进行,在常温下自然解冻,不用热水融解禽、肉、鱼类食品,处理后的 食品应分类摆放,用洁净的容器存贮,防止与未经处理食物接触造成污染。 3每天工作前处理好使用的设施,清洗水池,地面,容器架、框、刀具等,工作结束时要 搞好卫生,及时处理垃圾及废异物。 4加工间应保持墙面、地面清洁,加工原料应计划出库、采购缩短存放备用时间,防止腐败 变质,所有加工食物都应严格验收检查及至取样式检验,不符合规定和标准的不予接收,不 可加工处理。先处理的 食品原料应先提供使用,粗加工间内的工具,用具,工作服不得外借使用,并经常清洗保持 清洁。 三、烹调加工 1、烹调加工所用原料应保持新鲜,冷冻的肉、禽、水产应在室温下缓缓地彻底融解,不能 热水融解应急处理。 2、灶房内的所有原料进入时要认真检查,发现卫生问题及时处理,不干净返回粗加工间 重新处理,腐败变质或感官性状异常的应停止使用。 3、调料应认真检查,发现异杂物等及时筛选,禁止使用假冒伪劣原料。 4、非食品用原料严格控制,禁止入内,防止误食引发食物中毒。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为什么要学意义 食品原料学也可称为食品资源利用学,是食品学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利用等更加科学合理。 学习和研究食品原料学意义在于:1)满足现代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2)保障食品安全;3)原料的保障性和经济性。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按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 2)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 3)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 4)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 5)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4、三群分类法:(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 脂肪和砂糖等。【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物质为: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 肪】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 性食品、植物蛋白等。(功能性元素) (3)健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 蔬菜、海藻类等。(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5、四群分类法:【由上到下】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 动物性食品、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 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 食品品质基本特征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 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

水泥原料的选择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水泥生料制备 《水泥原料项目报告书》 第4组 指导教师:胡家林 项目负责人:雷小玲 成员:何旺吴文梁陈玉超庄露萍

绵阳职业技术学院 “水泥生料制备” 院(系)材料工程系班级水泥122 部门第四组 任务下达日期: 2013 年 03 月 11 日 任务完成日期: 2013 年 06 月 19 日 任务题目:生产出水泥熟料煅烧所需要的合格生料 主要内容和要求: 内容: 以生料粉磨工艺为中心,以原料破碎、生料粉磨、烘干、选粉、收尘、输送为主线,掌握水泥原料加工作业岗位所必须的基本知识(工艺过程、设备工作原理、结构、主要参数、性能)和技能(设备应用选型、操作控制、维护管理、故障判断及处理),并根据原料成分变化、产品要求和测试结果,正确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的实际问题,为日产熟料 3200 吨生产线提供所需要的合格生料。要求: 1、设计出合理的水泥生料制备工艺及过程; 2、合理选择水泥生料制备设备; 3、合理选择相关的附属设备; 4、原料加工作业必须满足优质、高产、低耗、环保等技术经济要求 水泥原材料选择项目负责人: 雷小玲——汇总 组员: 陈玉超——选择合适制备硅酸盐水泥生料要求的原料。 吴文梁——分析所选原料对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影响。 何旺——对所选择的原料进行物理化学特性分析并对原料的质量进行评价。 庄露萍——根据分析结果,简要说明所选原料对生料制备、熟料煅烧的影响。

任务书内容 一、硅酸盐水泥生料的原料选择: 1、石灰质原料: (一)石灰石: 是由碳酸钙组成的化学与生物化学沉积岩。 主要矿物:方解石(CaCO 3),并常含有白云石(CaCO 3·MgC O 3)、石英(结晶SiO 2)、粘土质及铁质等杂质。 CaO 含量:纯石灰石含CaO56%,烧失量为44%,随杂质含量增加CaO 含量减少。 含水量:不大于1.0%,含粘土杂质越多,水分越高。 (二)石灰石的质量分析 石灰石其主要成分是CaCO 3,纯石灰石的CaO 最高含量为56%,其品位由CaO 2、 粘土质原料 (一)页岩:是一种沉积岩成分复杂但都具有薄页状和薄片层状的节理主要是由粘土沉积经压力和温度形成的岩石。 1、n 、p 值要适当。 2、尽量不含碎石、卵石,粗砂含量应小于5%。 3、旋窑生产时对可塑性不做要求。 3、校正原料 ① 铁质校正原料:补充生料中Fe2O3的不足,主要为硫铁矿渣和铅矿渣。

餐饮后厨及加工间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餐饮后厨及加工间设备安全操作规程

后厨消防安全管理规范 1、燃气管道及阀门气密性必须要好。对厨房内的燃气管道、阀门必须定期检查,防止泄漏。如发现燃气泄漏,首先应关闭阀门,及时通风,并严禁使用任何明火和启动电源开关。 2、油炸食品时,锅里的油不应该超过油锅的三分之二,油锅加热时应采用温火,严防火势过猛、油温过高造成油锅起火,如果油温过高起火时,可用锅盖迅速盖上,待其冷却后才能打开锅盖,千万注意不可向着火的油锅内倒水灭火。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如需离开时,必须关闭燃气阀门及设备电源。 3、煨、炖汤时,应有人看管,汤不宜太满,在汤沸腾时要降低炉温或将锅盖打开,防止外溢。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如需离开时,必须关闭燃气阀门及设备电源。 4、厨房油烟管道及时清理。灶具旁的墙壁、抽油烟罩等容易污染处应天天清洗,油烟管道至少应每季度或半年内彻底清洗一次。 5、厨房内电器使用。厨房内电器开关、插座等电器设备,以封闭式为佳,并应安装在远离煤气、液化气灶具的地方,不得超负荷用电,并应时刻注意在使用过程中防止电器设备和线路受潮。工作期间,工作人员如需离开时,必须关闭燃气阀门及设备电源。 6、厨房消防配备。厨房内应配备灭火毯,用来扑灭各类油锅火灾。还应该配置一定数量的ABC干粉灭火器设施,放置在明显部位,以备急时所需。

7、后厨人员工作结束:工作结束后关闭燃气阀门,切断水源、电源、气源、火源后方可离开。 灭火毯的使用方法 灭火毯主要用于油锅、油盆、油桶等液体小型火灾,使用时从里往外严密起覆盖到火源上部,起到窒息灭火作用,灭火后不能将灭火毯马上拿开,以免因接触空气而再次燃烧。 蒸饭车安全操作规程 1、使用前,先检查蒸饭车内是否加足量的水,但水加的不要过满,以免渗出。 2、加水后放入需蒸的食物,关上门后,再合闸通电。通电后,先 确认没有漏水的地方后再离开。 3、温度指示控制仪要调整正确。 4、蒸食品时,需要掌握时间,防止水烧干。 5、待蒸箱冷却后,要把每次蒸食物的残渣清理干净。 6、如发现漏电故障,应马上切断电源,找电工修理,不得私自开机修理。 7、使用后,关掉所有的电源开关,待水温降至30度左右再放掉蒸车内的水。 8、定期清洗水箱水垢。 9、使用前,参考使用说明书要求。不严格按操作规程使用,出现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A)A.清蛋白B.球蛋白C.胶蛋白D.谷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______3个部分构成。( A )A.胚乳B.糊粉层C.胚芽D.子叶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______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C )A.有机酸B.蛋白质C.矿物质D.糖分 4.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 B )A.15%B.20%C.25%D.30% 5.乳牛分娩后最初______天所产的乳称为初乳。( A )A.3-5B.5-7C.7-10D.10-12 6.猴头菇的多糖体组成中______含量最多。( B )A.半乳糖B.葡萄糖C.甘露糖D.果糖 7.鱼贝类死后肌肉在______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和糖原含量的下降。( A )A.僵直B.解僵C.自溶D.成熟 8.牛乳中的酪蛋白是典型的( B )A.脂蛋白B.磷蛋白C.单一蛋白D.结合蛋白 9.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 A )A.酒石酸B.柠檬酸C.水杨酸D.草酸 10.甲壳质是自然界仅次于______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B )A.淀粉B.纤维素C.胶体D.黏多糖 11.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C)A.小麦B.大米C.大豆D.玉米 12.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C)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纤维二糖

13.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C)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葡萄糖淀粉酶D.异淀粉酶 14.下列色素类物质能溶于水的是(D)A.叶绿素B.胡萝卜素C.番茄红素D.花青素 15.酪蛋白的等电点是(B)A.pH3.5B.pH4.6C.pH5.0D.pH5.5 16.下列属于正常纯鲜牛乳的是(C)A.乳酸含量0.20%B.酸度20°T C.密度为1.030D.pH6.2 17.下列关于鱼死后肌肉僵硬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D)A.磷酸肌酸降解B.糖原大量消耗C.蛋白酶水解作用加快D.pH增加 18.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____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D)A.10mg/100gB.20mg/100gC.30mg/100gD.50mg/100g 19.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虫草及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B.猴头菇多糖体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组成,其中以甘露糖含量最多 C.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D.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20.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C)A.水分B.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 21.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A)A.二硫键B.氢键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22.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D)

烹饪原料的选择

烹饪原料的选择 烹饪原料的选择即选料,是指烹饪工作者在烹饪原料进行初步鉴定的基础上,为使其更加符合食用和烹调要求,对原料的种类、品种、部位、卫生状况等多方面的综合挑选的过程。 一、烹饪原料的鉴别与选择的关系 烹调工艺中首道工序就是选择原料,原料的选择是否合理,不仅影响菜品的色、香、味、形,还影响到人体的身体健康以及菜品的成本控制;而合理选择原料的前提是能否识别原料、鉴别原料。 二、烹饪原料选择的方法 烹饪原料的选择大致分为三个层次。 首先是确定原料能否作为烹饪的材料。 其次是能够用于烹饪的原料,选择什么加工烹调方法,即制作什么菜肴才能发挥原料的优点,或者说,根据菜肴的要求,选择什么原料才能保证菜肴的质量。 其三还要符合民俗风情、宗教信仰等人文社会因素。 (一)能否作为烹饪原料 根据可食性,将原料分成两类:可食原料和不可食原料。所有的动植物原料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条件,才能列入烹饪原料。 1、保证食用的安全性:农药、各种添加剂超标、有毒、原料变质、有毒害性原料等。 2、不是假冒伪劣原料 3、不是野生动植物原料,尤其是法律法规保护的原料

4、必须具有营养价值 (二)依据菜肴的要求选择烹饪原料 1、根据种类、产季、部位、产地等选择优质烹饪原料 种类:鸡中的九斤黄、鸭中的北京烤鸭、梨中的山梨、苹果中的红富士、 都是同原料中的优良品种。 产季:螃蟹以九十月份品质最佳甲鱼以菜花和桂花开花;刀鱼以清明前上市的质量最佳;韭菜有六月韭驴不瞅九月韭佛开口笋尖的质量比笋根的质量要好; 部位:鳙鱼头肉多而肥,而青鱼头质量就不如鳙鱼头,但青鱼尾又比鳙鱼尾的质量要好。 产地:如瘦肉型猪“两头龟”的后腿为原料加工的金华火腿;榨菜以四川涪fu陵 .南方的葱便于烹调,辛香味浓,北方的葱茎长而粗,葱白肥大脆嫩,辣味淡,稍有清甜之味。 2、选料与烹调方法相适应 3、形态必须完整、色泽鲜艳有光 4、原料一般以鲜活为佳 如:新鲜肉与成熟肉有所不同。 (三)依据人文社会因素选择原料 1、依照人体需要和健康状况进行选择 2、根据不同的风情民俗进行选择 下面以水产鱼类的选择为例,说明原料的三个层次。

食品粗加工操作规程

食品粗加工操作规程 一、去除食品原料中的有毒有害物和污染物 本工序除对食品原料进行挑拣整理以去除不可食部分并清洗干净外,各类食品原料在加工中还应注意: 1、不加工已死亡的河蟹、蟛蜞、螯虾、黄鳝、甲鱼、乌龟、贝壳类以及一矾或二矾海蜇等水产品。 2、在加工时要注意检查发芽的马铃薯、发苦的夜开花。 3、叶菜应将每片菜叶摘下后彻底清洗。 4、粗加工蔬菜时,先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 5、鲜蛋应在洗净后打入另外的容器内,经检查未变质的再倒入集中盛放蛋液的容器中。 二、冷冻食品解冻规范 1、在5℃或更低的温度条件下进行解冻,必须事先数天对原料的使用有妥善的安排。 2、将需解冻的食品原料浸没在2 O℃以下的流动水中解冻。应注意水的温度和必须使用流动水。 3、微波解冻。这种解冻方法只适用于立即就要加工食品的解冻,并且解冻的食品应该体积较小。 4、将冷冻食品原料直接烹调,必须确保食品中心温度达到要求。 5、不应反复对食品进行解冻、冷冻。

三、加工中及时冷藏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原料 1、对肉类、水产、禽类等具有潜在危害的食品,挑拣、解冻、清洗、切配后应及时在5℃以下冷藏,避免此类食品在常温条件下存放时间过长。 2、如加工环节并非连续进行,前一工序完成后应及时将食品原料冷藏,待下一工序开始前再取出。 3、鲐鱼(青专鱼)、金枪鱼、沙丁鱼、秋刀鱼等青皮红肉鱼在加工中尤其应注意鲜度,及时进行冷藏。 四、半成品应限期使用 半成品在加工后不立即进行烹饪时;菜肴在加工工艺中还要求半成品上浆、腌制后需放臵一定的时间的都必须在5℃以下冷藏。同时对于使用的期限也应有所控制。部分半成品在冷藏条件下的使用期限见“食品储藏操作规程”。 五、避免原料加工中的交叉污染 1、食品原料、半成品的加工场所应尽量与成品加工场所分开。 2、食品原料、半成品的加工中所使用的工具、容器和水池,不得用作直接入口食品加工使用。 3、加工食品原料、半成品的人员一般不宜承担成品的加工。如确有需要,应经严格洗手、消毒和更换工作服。 4、动物性食品、植物性食品应分池清洗,水产品则宜在专用水池里清洗。 六、半成品制作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1、符合《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食品原料学 复习题 个人整理

填空题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清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胚乳)3个部分构成。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4.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 ) 5.头菇的多糖体组成中(葡萄糖)含量最多。 6.鱼贝类死后肌肉在(僵直)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和糖原含量的下降。 7.牛乳中的酪蛋白是典型的(磷蛋白)。 8.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酒石酸) 9.甲壳质是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10.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大豆) 11.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乳糖) 12酪蛋白的等电点是(pH4.6) 13.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50mg/100g)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 14.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15.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密切相关。 16.乳脂肪中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 17.粮油籽粒中占全粒重量最多的是(胚乳) 18.粮油蛋白质中不溶于水和中性盐而溶于70-80%乙醇的蛋白质是(胶蛋白) 19.猴头菇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碳水化合物) 20.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21.果蔬中有收敛性涩味且对制品风味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单宁) 22果蔬中的花青素极不稳定,在(碱性)pH下呈蓝色 23.牛乳中蛋白质含量约为(3.0%) 24.微冻保鲜鱼类通常温度约为(-3℃) 25.我国对粮油作物根据其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4)大类。 26.核果类果实(纤维)的多少与粗细是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27.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 ) 28.鱼贝类肌肉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在(ATP)存在下形成肌动球蛋白。 29.海藻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占其干重的(50%)以上。 30.蜂王浆中的(乙酰胆碱)具有扩张动脉血管,使犬股动脉血流量暂时增大的作用。 31.果蔬的酸味是由(果蔬的pH)决定的。 32.变蛋加工是利用禽蛋在一定pH条件下发生凝固的原理进行的,那么变蛋加工pH一般范围是(pH>12)

塑胶原料选择

塑胶原料选择 一塑料选材的一般程序 塑料也像金属一样,种类繁多,虽然已工业化的主要类别只有五十多种,但每类又有许多品级。如尼龙塑料则包括尼龙3、尼龙4、尼龙6、尼龙46、尼龙66、尼龙7、尼龙8、尼龙9、尼龙610、尼龙1010、尼龙11、尼龙12、尼龙13、尼龙612,尼龙9T,尼龙13,MC尼龙,尼龙MXD6 尼龙等品种。每一品种还可以通过改性,例如加入填料或增强材料和其它辅助材料,或通过共混制成"合金";或通过加工工艺如定向拉伸、结晶、发泡等来获得新的性能,以满足使用要求。 塑料的品种既然是如此繁多,它们的性能又具可变性,因此,塑料应用的选材常常要从塑料中许多性能的综合平衡来考虑(包括工艺与成本),而且某些性能数据如磨损性、冲击性尚不能完全预测其使用性,有时又缺乏准确可靠的设计公式,因此,大多数塑料的选材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为了能选择出性能和加工工艺均符合使用要求的、又尽量能恰如其分地量材使用的品种就要求采用系统、综合的分析方法来选材。 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应从构思、草图开始。选材在设计过程中是个关键步骤,对于指定部件的选材,最主要的是考虑部件的功能和决定部件功能的有关材料性能,同时还要考虑诸如部件的特点和禁忌、使用时的外界条件、临界条件、使用寿命和使用方式、维修方法、制品尺寸和尺寸精度、成型加工工艺、生产数量、生产速度、成本、原料来源和经济效益等等。这些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使用环境介质和环境条件,如构件承受的负荷和自重,冲击和振动等机械作用的影响;接触的气体、液体、固体及化学药品;曝露的大气环境(气温、湿度、降雨、阳光、冰雪以及有害气体等)的影响;贮存环境条件和长期贮存的的影响;此外,除静态破坏影响外,还要考虑摩擦升温、蠕变、成型收缩等引起的变形、应力松弛以及反复应变而引起的疲劳,高应变率引起的力学性能变化等等。另一方面是搬运、勤务处理或操作时,制品可能遭到外力作用,甚至是意外的外力作用的影响。充分考虑这些因素才能明确所要求的综合性能。 了解生产数量是为了从经济上考虑恰当的成型加工方法。比如所需数量是几个至几十个,就不必要制造模具,可直接用板材或棒材加工;需要数量是几百个左右时,可酌情采用简易模具或树脂-金属模、低熔点合金模等;当需要量更多时则应采用正规的模具成型。比如,设计的部件要急于使用,则考虑材料货源是主要的;如要设计宇航零件,则性能因素是最重要的;如设计通用产品,则应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下面列举一个典型的选材程序: (1)零部件的构思:进行初步的功能设计,即部件的形状及其功能组件的形状,并考虑选择基本加工方法。 (2)选材:根据在应力下与使用性能相关的塑料的工程性能和加工性来筛选候选材料,这些应力是部件工作时施加在制品上的。 (3)初步分析设计:利用工程设计性能计算壁厚和零件的其它尺寸。并根据塑料的特点进行制品设计和模具设计。 (4)试制样品:在部件实际使用条件下或模拟零部件的使用条件下进行考验、考核。 (5)重新设计和重新试验:当发现性能不能满足使用要求时,要重新筛选材料或重新设计并试验。 (6)根据试制样品的试验情况和加工零部件的成本,确定最终设计和选材。 (7)确定材料的技术规格和检验方法。 有时上列步骤可以缩短,尤其是在零部件要求简单,或新零件与旧零件的差别很小的时候。然而,有时选材步骤更为复杂,特别是在开发新应用时,或在塑料所承受的应力很复杂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原材料质量控制措施 主要原材料为:钢管、法兰、管件和涂料。 1、物资部在原材料的购买上选择的是经过评定的合格供货商。 2、检验员收到报验单后,确定需依据的检验标准后进行检验,并将进料厂家、品名、规格、数量、日期等,填入检验记录表内。 3、钢管: 3.1、对钢管的检验应以同一规格、同一材质、同一批数量按5%进行抽检,若抽检出不合格品应加大抽检数量。 3.2、首先对钢管的外观进行目测检验,表面应无裂纹、结疤、夹渣、断焊、凹凸不平、油污等缺陷。 3.3、根据来料种类、材质不同,依据检验标准对钢管的规格、壁厚、外径进行测量,在标准范围内。 4、法兰: 4.1、法兰应以同一厂别、同规格、同一进厂时间为一验收批,按10%的比例抽检,但不低于10片,抽检出不合格片应加大抽检数量。 4.2、首先对法兰的外观进行目测检验,表面应无裂纹、划伤等缺陷。 4.3、根据来料规格对法兰外径、内径、孔中心距、螺栓孔直径、厚度进行测量在标准范围内。 5、管件: 5.1、管件为全检。 5.2、首先对管件的外观进行目测检验,表面应光滑无氧化皮,不得有深度大于公称壁厚的5%且最大深度不得大于0.8mm的结疤、折迭、轧折、离层等缺陷。 5.3、检查管件的规格、外径、壁厚、角度是否在公差范围内。

6、涂料: 6.1、涂料应以同一厂别、同一编号、同一进厂时间为一验收批,按50袋或箱为一验收批,从中抽取2袋或箱取样。 6.2、选取标准的样块和直管为试件,喷砂除锈,用氧气或随炉加热,按涂料的涂覆温度进行涂覆。 6.3、试件冷却后,对试件进行各项目的检验。 7、检验完成后,判定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识“合格”,填写检验报告记录单及检验情况,并通知仓库保管员办理入库。 8、判定不合格即将进料加以标识“不合格”,填写检验报告记录单及检验情况,并立即将检验情况通知仓库保管员及物资部。 9、仓库保管员在接到检验部门出具的验证合格报告单后方可发料。否则因发料出现的失误由材料员负责。 10、回馈进料检验情况,并将进料质量情况及检验处理情况汇总报与有关部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