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畲族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2
第1篇导语:畲族,我国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畲族文化,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小学生畲族综合实践活动。
以下是活动详细报道。
一、活动背景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等省。
畲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如畲族民歌、畲族舞蹈、畲族服饰等。
为了让学生们深入了解畲族文化,我校决定开展一次小学生畲族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畲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活动时间与地点活动时间:2021年10月30日活动地点:福建省某畲族村寨四、活动内容1. 参观畲族村寨,了解畲族民居建筑特点。
2. 观看畲族歌舞表演,感受畲族文化魅力。
3. 体验畲族传统手工艺,学习畲族编织技艺。
4. 参加畲族民俗活动,如畲族茶话会、畲族拔河比赛等。
5. 撰写活动心得体会。
五、活动过程1. 早上7点,全体师生乘坐大巴前往畲族村寨。
在车上,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畲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9点,抵达畲族村寨。
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畲族民居建筑,了解了畲族传统的居住环境。
3. 10点,观看畲族歌舞表演。
表演者们身着鲜艳的畲族服饰,展示了畲族独特的舞蹈和音乐。
4. 11点,体验畲族传统手工艺。
同学们在畲族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畲族编织技艺。
5. 12点,参加畲族民俗活动。
同学们分成两队,进行畲族茶话会和畲族拔河比赛。
6. 下午2点,返回学校。
同学们带着满满的收获,结束了这次畲族综合实践活动。
六、活动总结通过这次畲族综合实践活动,同学们对畲族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同时,同学们在活动中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收获了友谊和成长。
以下是部分同学的活动心得体会:1. 小明:“这次活动让我感受到了畲族文化的魅力,我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拥有如此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而自豪。
福建家乡的风俗福建的传统民俗有:福州清明节习俗、客家山歌、龙岩客家婚嫁习俗、泉州民俗风情、宁德民俗风情等等。
1、福州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我国一个传统的扫墓祭祖节日,但福州的清明节却有其独特的风俗,每年清明节前后,福州市民家家户户都要去郊外踏青,为祖先扫墓、压纸、培土。
扫墓完毕后,必须折松枝带回,插在家门口,向邻人说明本户已履行了扫墓祭祖的责任。
2、客家山歌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居住在福建的客家人与其他地区的客家人一样善唱山歌,用客家山歌表达他们的生活、劳作和情爱等情感。
客家山歌是用客家人的口头语言演唱,融含客家人的语言特色,形成民歌中的独枝一秀。
客家人由于所处环境大多是山野峻岭,男女共同劳作,没有“男主外,女主内”的地位差别,客家人大都纯朴耐劳,客家人这些独特的背景和文化,也影响着客家山歌。
3、龙岩客家婚嫁习俗生活在龙岩的客家人迎娶婚礼别有风趣,男方迎亲队到达女方家,新娘出门要站在一个画有八卦太极图的米筛中换上新鞋,客家民间称为“过米筛”,象征留下娘家的活土财气,到婆家去重立业。
接着要背新娘出家门,上车轿时新娘的兄弟用一碗水泼到车上,表示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
到达男家后,新娘要在手捧盛着柑橘吉祥圆盘的伴娘牵引下跨过火红的木碳炉,表示“火红兴旺”,进入厅堂拜堂后,即入洞房,婚宴开始。
4、泉州民俗风情泉州地处我国福建东南沿海,古为闽越族地,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千百年来泉州民风淳朴,文教昌盛,人们勤奋坚毅,知礼乐善的遗风世代相传,形成独特的泉州民俗民风。
5、宁德民俗风情福建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从唐朝开始,畲族先民从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一带陆续迁移到福建东部。
畲族作为一个古老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步形成了鲜明的独特的习俗风情。
畲族有自己本民族的语言,通用汉族文字,他们自称“山哈”,意指居住在山里的客人。
畲族人民喜唱山歌,在日常生活和劳动中常以歌代言,以歌传情,歌颂劳动。
宁德民俗文化作文朋友!今天咱可得好好唠唠宁德的民俗文化,那可真是像个装满宝藏的大箱子,每打开一层都有新惊喜。
宁德的民俗文化就像一场超级热闹的大派对,从节日到日常习俗,花样多得不得了。
先说说春节吧,这可是一年里最大的事儿。
到了春节前夕,宁德的大街小巷就像被施了魔法一样,突然变得超级热闹。
每家每户都忙着大扫除,那架势就像是要把一年的灰尘和坏运气都统统赶走。
大人们忙得脚不沾地,孩子们可就乐开了花,因为这意味着马上就有新衣服穿,还有数不清的好吃的。
贴春联也是个有趣的环节。
那些红红火火的春联往门上一贴,感觉整个家都喜气洋洋的。
而且宁德的春联可有特色了,上面写的字不仅是对新年美好的祝愿,还带着浓浓的地方味儿。
比如说什么“山海宁德福运到,鱼米之乡祥瑞临”之类的,把宁德的特色都写进去了。
春节期间的美食更是让人流口水。
宁德的年糕就和别处不太一样,又软又糯还带着淡淡的甜味。
咬上一口,就像把幸福都吃进了肚子里。
还有各种海鲜做的年夜饭,毕竟宁德靠海嘛。
新鲜的鱼、虾、蟹在年夜饭的餐桌上那是必不可少的。
那海鲜的做法也是五花八门,清蒸的鱼保留了原汁原味,就像海里的精灵直接游到了盘子里;油焖大虾红彤彤的,看着就诱人,虾肉鲜嫩弹牙,仿佛在嘴里跳舞。
再说说宁德的端午节吧。
一提到端午节,大家肯定都想到粽子。
宁德的粽子也是一绝。
别的地方可能是三角粽或者四角粽,宁德有一种长长的枕头粽。
这种粽子包起来可不容易,就像一场和粽叶的大战。
粽叶在大妈们的手里就像听话的小士兵,被折成各种形状,然后再把糯米、五花肉、咸蛋黄等食材一股脑儿地塞进去。
煮熟后的枕头粽,解开粽叶的那一刻,香气扑鼻,每一口都能吃到丰富的馅料,那感觉就像味蕾在开狂欢派对。
除了吃粽子,端午节还有赛龙舟呢。
宁德的赛龙舟那场面,真叫一个壮观。
河两岸挤满了人,大家都伸长了脖子,就盼着自己支持的龙舟队能拿第一。
龙舟队员们个个都像是充满力量的勇士,喊着响亮的号子,整齐划一地挥动着船桨。
那龙舟就像一条在水上飞驰的蛟龙,船头的鼓手更是像个指挥官,敲鼓的节奏掌控着整个龙舟的速度。
畲族服饰文化摘要:畲族是中国人口较少的少数名族之一,大部分畲族人民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接地区。
在历史的长河中,畲族人民创建了美丽富饶的家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积淀了大量的文化遗存,形成了独特的风情。
而畲族服饰更是对本民族风俗习惯的直观展示和对本民族精神文明的重要诠释。
关键词:畲族文化;畲族服饰一、传统畲族服饰文化--凤凰装中国民间服饰,通常有四种习俗惯制,即实用服饰、观赏服饰、礼仪服饰和信仰服饰。
畲族也不例外。
畲族传统服饰,以女性服饰最有特色。
而畲族女性服饰,又以畲族女性的礼仪服饰“凤凰装”,为最有代表性的服饰。
“太公住落凤凰山,荫出子孙万万千。
凤凰正是讨彩鸟,山哈身着凤凰装。
”便是讲述了畲族始祖盘瓠率领族人扺御外敌征战南北,立下赫赫战功,高辛帝就把最疼爱的三公主许配给他,后移居宝地广东凤凰山繁衍生息,三公主酷爱凤凰鸟,遂以传说中的美丽凤凰立为本族人的图腾符号,凡本族人生下女儿,均赐予凤凰装束,世代相传,沿袭至今。
“凤凰装”由服饰和头饰组成,传统的头饰称为“凤冠”,由银钳栏、头面、银金、国铮、奇喜牌、奇喜载、银链、古文钱等组成凤凰翘首的形态。
服饰有上衣、裙子、围身裙、脚绑、鞋等组成。
鳳凰装以黑色和青色为主调,显出庄严朴实、凝重深沉,在装饰上却用色艳丽浓烈的图案形成浓烈鲜明的对比,视觉上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感。
畲族女子的“凤凰装”随着年龄的不同,有严格的区分。
共分大、小、老三种:未婚的畲族女子穿“小凤凰”,头上带着头圈,相对简约,显得单纯、活泼、可爱;已婚的妇女穿”大凤凰“,红头绳扎的长辫高盘于头顶,象征着凤冠。
它是在精制的细竹管外包上红布帕,悬一条30多厘米长3厘米宽的红绫做成的;老年妇女穿着“老凤凰”,头髻较低,衣衣服和腰带的颜色、花纹也较为单一,体现出庄重、沉稳的风采。
(见图1)二、传统畲族服饰文化的与时俱进独特的服饰是一个民族原始的符号和象征,好比无字的书籍和无声的语言,流淌着最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
宁德地区位于福建东北部,东临东海,西邻武夷山,俗称闽东。
面积12905平方公里,辖宁德、福安、福鼎、霞浦、古田、屏南、寿宁、周宁、柘荣等9个县(市),行署所在地宁德市。
人口309.34万人,其中畲族人口15.8万人,居全国之冠。
晋太康三年(282年)开始设温麻县,唐代改为长溪县,元代升为福宁州。
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改为福宁府,为福建八府之一。
1950年设福安专区。
1970年,专署由福安迁宁德,改称宁德地区。
宁德地形属丘陵山地,沿海有狭长的小平原,海岸线长达1000多公里。
鹫峰山和太姥山二条山脉分别斜贯西北部和中部,千米高峰连绵,其中最高峰为寿宁的山羊尖,海拔1649米。
区内主要溪流有长溪、霍童溪、古田溪。
属中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7至19.3摄氏度。
宁德辖内溪流纵横交错,主要有长溪、霍童溪、古田溪三大水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非常好,旅游资源已得到初步开发。
福鼎太姥山、屏南鸳鸯溪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周宁鲤鱼溪、九龙漈瀑布,宁德支提山、三都澳,古田翠屏湖等都有鲜明的特色。
历代名人朱熹、陆游、戚继光、唐伯虎等都在这里留下文物和遗迹。
闽东还是革命老区,保留不少红色史迹,是缅怀先烈、进行传统教育的好地方。
区内生态环境保护完好,奇花异草、名木佳果、珍稀动物种类繁多,是我国唯一的大黄鱼、鸳鸯自然保护区和全国著名的食用菌、茶果之乡,是难得的避暑休闲、观光度假、猎奇揽胜和开展水上运动、组织农业生态游的优良场所。
福安是福建省宁德市的一个县级市,拥有丰富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以下是一些关于福安的民间故事:
1. 太姥山传说:相传太姥山是太姥娘娘的仙居之地,她在此修行成仙。
太姥山的奇峰异石、洞穴寺庙都与太姥娘娘的传说有关。
2. 畲族传说:福安是畲族的聚居地之一,畲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说。
其中,“畲族三月三”的传说讲述了畲族青年男女在三月三这一天相聚唱歌、跳舞、对歌,寻找意中人的故事。
3. 九鲤鱼传说:相传在福安的九鲤溪中有九条鲤鱼,它们化身为九位仙女,为百姓造福。
这个传说与当地的自然景观和民间信仰有关。
4. 妈祖传说:妈祖是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海神信仰,福安也有许多与妈祖有关的传说和庙宇。
相传妈祖保佑着渔民们的平安和丰收。
这些民间故事和传说反映了福安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成为了当地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景宁畲族作文400字
景宁畲族我国有56个民族,我们浙江有一个少数民族—畲族。
那边景色恰人,美如仙境,是旅游的好地方。
现在畲族男女服饰同于当地汉人。
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烟状态而纷呈异彩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皇髻”,畲族称为“布妮头”。
成年己婚妇女发式称为“山哈娜头” 随地方不同略有不同略有差异。
古田称“凤头髻”,宁德称“凤身髻”,福鼎称“凤尾式”长泰称“龙船髻”,浙西称“笄”。
古街里还住着人,和以前的房子一样,“咚咚咚”的声音从街的另一头传来了,我飞快地跑过去,原来在举行婚礼,畲族的婚礼还真有趣,像玩游戏一样有几关。
发喜糖时我抢到了2颗。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景宁。
希望下次还有机会再来景宁畲族玩。
畲族姓名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民族之一,散居在我国东南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省境内,其中90%以上居住在福建、浙江广大山区。
畲族是我国典型的散居民族之一。
他们自称“山哈”。
“哈”畲语意为“客”,“山哈”,即指居住在山里的客户。
但这个名称,史书没有记载。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南宋末年,史书上开始出现“畲民”和“拳民”的族称。
“畲”(She),意为刀耕火种。
解放后,改称为“畲族”。
截止到1990年畲族人口为63.47万。
畲族使用畲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
99%的畲族操接近于汉语客家方言的语言,但在语音上与客家话稍有差别,有少数语词跟客家语完全不同。
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畲族的民族来源说法不一,有人主张畲瑶同源于汉晋时代长沙的“武陵蛮”(又称“五溪蛮”),持此说者比较普遍。
世纪初隋唐之际,畲族就已居住在闽、粤、赣三省交界的山区、宋代才陆续向闽中、闽北一带迁徙,约在明、清时始大量出现于闽东、浙南等地的山区。
江西东北部的畲族原住广东潮州府凤凰山,后迁福建汀州府宁化县居住,大约在宋元之后至明代中叶以前迁到赣东北居住。
安徽的畲族约在100年前从浙江的兰溪、桐庐、淳安等县迁来。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民族发祥地,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就葬在这里,并认为妇女的头饰扮成凤凰形式,就是为了纪念他们的始祖。
在畲族中,广泛流传着属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性质的盘瓠传说,传说他们的始祖盘瓠因为帮助皇帝平息了外患,得以娶其第三公主为妻,婚后迁居深山,生下三男一女,长子姓盘,次子姓蓝,三子姓雷,女婿姓钟,子孙逐渐繁衍成为畲族。
这个传说不但家喻户晓,而且载入族谱,绘成连环式画像,称为“祖图”,在节日里悬挂出来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祀奉甚虔。
每一家族有一根祖杖,祖杖雕刻作龙头,这也是畲族图腾的主要标志。
畲族居民现在仍以蓝、雷、钟为主要姓氏。
第30卷 第3期2009年3月纺 织 学 报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Vol.30 No.3Mar. 2009文章编号:0253-9721(2009)03-0088-06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探议陈 栩,陈东生(闽江学院服装艺术与工程系,福建福州 350108)摘 要 畲族服饰是畲族文化中最醒目的标志之一,而畲族女性服饰上的刺绣图案又是畲族服饰中的点睛之处。
基于在福建宁德八都镇猴盾村、霞浦沙江镇小马村葛藤湾、盐田乡西胜村的田野调查,介绍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特点及区别,论述宁德、霞浦畲族女性服饰图案的题材及表现手法,并以凤鸟纹、犬牙纹、鱼纹、莲花纹、蝴蝶纹等图案为例,探讨福建宁德、霞浦地区畲族女性服饰图案中所蕴涵的图腾崇拜、生殖崇拜、女性崇拜等文化因子。
这些服饰图案以角隅纹样和菱形适合纹样的形式出现,不仅有着装饰、美化的功能,还含有畲民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民族信仰、生活习惯等深层内涵。
关键词 福建;畲族;服饰;图案中图分类号:TS 941109 文献标志码:AShes female costumes pattern in Ningde and Xiapu of FujianCHEN Xu,C HEN Dongsheng(Faculty of Clothing &Art Enginee rin g ,Min jiang University ,Fu z hou ,Fujian 350108,China )Abstract Shes dress is the most eye -catching signs in Shes culture,and Shes costumes e mbroidered on the clothing is the most important decoration.Based on the filed investigations in se veral villages in Ningde and Xiapu,Fujian,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Ningde and Xiapu Shes costumes and the the me and performance of the pattern,for e xamples,the phoenix pattern,Quanya pattern,fish pattern,lotus pattern,butterfly pattern,discussed the totem worship,reproductive worship,women worship,and other cultural factors in Shes costumes.These costumes patterns in the form of ridge or diamond,have both decoration and beautification func tions.It contains the outlook of She c s people on life,values and national beliefs,habits,and other deep meanings.Key words Fujian;She nationality;costumes;pattern 收稿日期:2008-04-30 修回日期:2008-07-12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科研究项目(JBS07189)作者简介:陈栩(1981)),女,助教,硕士。
宁德的特色
宁德市位于福建省东北部沿海,是一个拥有丰富自然和文化资源的城市。
以下是宁德的一些特色:
1.福鼎白茶:福鼎白茶是宁德市福鼎市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其外形芽毫完整,汤色杏黄清澈,滋味清淡、清甜爽口。
2.宁德三都澳:三都澳是宁德市的一个著名旅游景点,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海洋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
这里有壮观的海景、美丽的沙滩、丰富的海鲜等。
3.宁德霍童古镇:霍童古镇是宁德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名镇,保存了大量的明清古建筑和传统文化,如霍童线狮、霍童铁枝等。
4.霞浦滩涂:霞浦滩涂是宁德市霞浦县的著名景点,以其壮丽的海景和独特的滩涂景观而闻名。
这里是摄影爱好者和画家们的创作胜地。
5.宁德畲族风情: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之一,这里的畲族文化丰富多彩,有许多传统的节庆和习俗,如畲族婚俗、畲族歌会等。
6.古田临水宫:古田临水宫是宁德市古田县的一座著名古建筑,供奉着陈靖姑夫人,是当地人民信仰的重要场所。
这里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总体来说,宁德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独特的畲族风情等特色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和投资者前来探索和投资。
民族服饰特点第一篇民族服饰特点:有关畲族的服饰特色介绍畲族男女服饰基本类同于当地汉人。
但人口相对集中的闽浙两地畲族服饰尚存一定的民族特色,尤以闽省畲家妇女特色显著,并因地域、婚姻状态而纷呈异彩。
下面是百分网小编为你整理有关畲族的服饰特色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畲族的服饰特色闽东北畲族妇女发式称为"凤凰髻",16岁前少女用红绒缠辫子,盘绕头上,额前留"留海",畲族称为"布妮头"。
成年已婚妇女发式畲族称为"山哈娜头",随地域不同略有差异。
流行于闽侯,福州,古田,连江,罗源和宁德南路飞鸾一带发式称为"凤头髻"。
流行于福安和宁德大部分区域的发式称为"凤身髻",流行于福鼎和霞浦西路发式称为"凤尾式"。
闽南,闽西有的畲村妇女发式也不同于当地汉人,如漳平,华安,漳浦,长泰等县畲族妇女发式为"龙船髻"。
闽北畲族妇女以百根银簪并配以红绳,料珠,装成"扇形髻"。
浙西南畲族妇女发饰称为"笄"。
2023年6月7日,畲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畲族服饰图案的创造作者大多是土生土长的劳动妇女。
她们制作服饰品完全是为了自用,而不受商品需求的制约。
在设计和制作过程中她们可以随心所欲、独出心裁。
技法上或挑中带绣,或织绣结合,一切从实际生活出发,从而使这些服饰图案花团锦簇、溢彩流光,显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
服饰图案的内容和风格往往自由奔放、不落俗套。
她们把山里的花草、林间的鸟雀、空中的云彩、雨后的彩虹,缝在衣服上、裙子上。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朴素的艺术情感,使她们手中绘制的服饰图案纹样生机勃勃。
畲族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
如飞禽走兽、花鸟虫鱼、农舍车马以及传统的几何形图案——如万字、云头、云勾、浮龙纹、叶纹等。
福建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除汉族外,少数民族分布很广,历史悠久。
福建现有人口3488万,民族成份共有54个,汉族人口居多;有53个少数民族(缺基诺族、赫哲族),人口58.38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1.71%,是祖国大陆畲族人口最多和高山族人口较多的省份,也是回族发祥地之一。
全省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宁德市,其次为福州市,再次为泉州市。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万人以上的县(市、区)17个(福安、霞浦、福鼎、漳浦、蕉城、罗源、晋江、惠安、连江等),千人以上的乡(镇、街道)150个;有18个民族乡(其中:畲族乡17个,回族乡1个)和一个省级民族经济开发区(福安畲族经济开发区),527个少数民族聚居村。
世居福建的少数民族有畲族、回族、满族、蒙古族和高山族。
畲族是福建省的主体少数民族,共有37.51万人,占全国畲族人口的52.87%,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4.27%,其中约49%分布在宁德市。
宁德市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18.3万,其中全国三大畲族聚居县(市):福安6万多人,霞浦、福鼎各4万人。
福安市是全国畲族聚居最为集中的地区。
福建省的回族人口大多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而来的古阿拉伯、波斯人的后裔,共有10.98万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18.82%,主要分布在泉州、莆田等市;满族人口7094人,约70%分布在泉州和福州两市;
蒙古族人口6114人,约45%居住在泉州市;
高山族人口416人,约占大陆高山族人口的9%,近40%分布在漳州市。
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90%以上居住在农村,绝大多数是以农业为主的农民,70%分布在边远山区或半山区。
少数民族中有55人当选为本届省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福建省少数民族有三大亮点:
其一,畲族人口占全国畲族人口的60%多,是全国畲族人口最多的省份;高山族人口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多的省份;
其二,少数民族地区是一块迷人的乐土,有秀丽的自然景观,恬静的田园风光,优美的生态环境;
其三,少数民族体育有其独特的风格,有高山族的“杆球”;已列入中华武术文库的“畲族拳”,五次荣获全国民运会金奖的畲族“打枪担”。
福建全省九个设区市少数民族人口具体分布情况:宁德市18.9万,泉州市10万,福州市6.2万,漳州市5.3万,龙岩市4.3万,南平市3.9万,三明市2.4万,莆田市2.3万,厦门市0.9万。
全省有18个民族乡(17个畲族乡,1个回族乡)。
民族乡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32%,具体是:
宁德市:福安市:穆云、康厝、坂中畲族乡;
霞浦县:盐田、崇儒、水门畲族乡;
福鼎市:硖门畲族乡;
蕉城区:金涵畲族乡;
泉州市:惠安县:百崎回族乡;
漳州市:漳浦县:湖西、赤岭畲族乡;
龙海市:隆教畲族乡;
龙岩市:上杭县:庐丰、官庄畲族乡;
福州市:罗源县:霍口畲族乡;
连江县:小沧畲族乡;
三明市:永安市:青水畲族乡;
宁化县:治平畲族乡。
全省有527个民族聚居村,其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