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
- 格式:pptx
- 大小:8.07 MB
- 文档页数:45
畲族畲(普通话读音:ㄕㄜshē;畬语读音:sa;粤语读音:[s?1];福州话读音:[sia55])族,中国东南少数民族,中国大陆有畲族710,039人(2000年人口普查),列第19大少数民族。
畲族是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史书记载该族于唐宋时期聚居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地域、共同语言、共同经济生活和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共同体。
清代粤东的畲族大量汉化,是客家人的主要成分之一,他们血缘聚居的原则明显,有本民族传统的组织与管理方法,约定俗成的族规,以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为社会生产、生活的基层单位。
后因受历代统治阶级的压迫而不断迁徙,以致成为现在的大分散、小聚居的状况。
畲族的分布畲族世居地分布于福建、浙江、江西、贵州、广东和湖南六省,其中尤以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最为集中。
畲族人口在中国大陆31个省市区均有分布,其中人口分布前三位省份:福建省有畲族375,193人,占畲族人口的52.8%,列福建第一大少数民族;其次是浙江省,有畲族170,993人,占24.1%,列浙江第一大少数民族;第三是江西省,有畲族77,650人,占10.9%,列江西第一大少数民族。
·畲族自治地方景宁畲族自治县(浙江丽水)·畲族人口各省分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各省畲族人口列表(普查时点人口,单位:人)位次地区畲族人口占畲族人口比重(%)占地区少数民族人口比重(%)占地区人口比重(%)31省份合计709,59299.9370.67440.05711福建375,19352.84164.26741.10032浙江170,99324.08243.24720.37233江西77,65010.93661.76570.19224贵州44,9266.3270.33690.12755广东28,0533.9512.21040.03296湖南2,8910.4070.04510.00467湖北2,5230.3550.09720.00428安徽1,5630.2200.39290.00279上海8590.1210.82700.005210江苏7420.1050.28550.001011北京6290.0890.10740.004612云南4990.0700.00350.001213广西4180.0590.00250.001014山东3300.0460.05220.000415海南2740.0390.02090.003616山西2510.0350.24330.000817四川2320.0330.00560.000318河北2260.0320.00780.000319甘肃2010.0280.00910.000820辽宁2000.0280.00300.000521新疆1660.0230.00150.000922河南1340.0190.01170.000223黑龙江1120.0160.00630.000324陕西1040.0150.05900.000325内蒙940.0130.00190.000426重庆920.0130.00470.000327宁夏880.0120.00460.001628天津780.0110.02920.000829吉林450.0060.00180.000230青海200.0030.00090.000431西藏60.0010.00020.0002 现役军人4470.0170.40020.0179。
畲族简介特色畲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湖南等地。
畲族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有着独特的语言、文化和生活方式。
畲族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的壮侗语族,与周边的汉族、侗族等民族有不同程度的语言差异。
畲族人口相对较少,他们以农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种植水稻、茶叶等农作物。
畲族人民勤劳勇敢,他们擅长耕作种田,并有一套独特的农耕技术和传统知识。
畲族有着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畲族的服饰、建筑和音乐舞蹈。
畲族男子通常穿着白色长衫、蓝色裤子和圆帽,女子则穿着彩色的长裙和一条特殊的腰带。
他们的服饰鲜艳多彩,体现了畲族人民的热情和豪迈。
畲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木结构为主,多采用斗拱和挑梁结构,建筑物大多呈独特的飞檐翘角的风格。
畲族人民喜欢在房屋的外墙上绘制各种图案和花纹,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畲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他们的音乐节奏明快、欢乐而有活力。
畲族的舞蹈动作优美、灵活,常常表现出对大自然的景物和生活的描绘。
畲族的音乐和舞蹈不仅是表演艺术,更是他们生活的一部分,通过音乐和舞蹈,他们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感激之情。
畲族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其中最重要的节日是“朝山节”。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畲族人民会前往当地的山脉,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和文艺表演。
朝山节是畲族人民表达对山神和土地神的敬意,也是他们祈求丰收和幸福的重要方式。
畲族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主要以米饭、玉米、蔬菜和野味为主食。
畲族人民喜欢吃辣味的食物,他们常常使用辣椒、蒜、姜等调味料,使得菜肴更加美味。
总体来说,畲族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民族。
他们的语言、服饰、建筑、音乐舞蹈等方面都体现了畲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畲族人民勤劳勇敢,热爱自己的家乡和生活,他们对自然界的景物和生活的热爱,使得畲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少数民族文化--畲族畲族,现有630378人,主要居住在福建、浙江两省的广大山区,其余分布在江西、广东和安徽省境内。
其聚居点多为数十户人家组成的自然村寨,因而形成典型的散居与杂居特点。
畲族地区处于中国东南丘陵地带,山不高但苍翠,水不阔却纵横,气候湿润,资源丰富,除品种多而优的水稻和薯类等农作物外,景宁香菇和惠明茶最负盛名。
畲族人民早在唐代就在闽、粤、赣交界地区繁衍生息。
南宋时期"畲民"的族称见于史书。
畲族自称"山哈"或"山达",意为"山里的客人"。
新中国成立后,统称为畲族。
畲族有自己的民族语言,属汉藏语系,大部人讲当地方言。
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语文。
精巧的编织工艺畲族的编织工艺赞誉的是彩带和竹编。
彩带即花腰带,又称合手巾带。
畲族姑娘从五六岁起,就跟着母亲学习编织彩带,彩带精致的程度,是衡量姑娘心灵手巧的重要标准。
姑娘定婚时,在送给男方的回礼中,必须得有亲手织的彩带。
彩带既是装饰品,又是擦汗掸尘的生活用品。
彩带一般长1.3米,宽0.2米。
图案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柳条纹组成的两方连图案;另一种是印染的蓝底白花图案。
从内容上来说,有"十三行"、"十二生肖"、"水击花"、"铜钱帮"、"五字带"等。
直接在彩带上绣吉祥祝福等内容的在畲乡更为流行。
畲族地区盛产石竹、斑竹、金竹、雷公竹等竹子,为竹编工艺品生产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
精巧的竹编工艺品从材料破竹到染色喷漆需几十道工序。
除日常生活用的屏风、挂联、枕头、席子、椅子等外,还有许多造型生动,美观精巧,色彩鲜艳的筐、篮等。
如鹅形筐,以鹅身为容体,以回首的曲颈为提梁,以乳白原色竹篾为羽毛,栩栩如生,美观实用。
许多竹编工艺品已远销海外,深受人们的青睐。
竹编中堪称畲族一绝的是斗笠。
其竹篾细若发丝,一顶斗笠的上层篾就有2 2 0 至2 4 0 条之多。
畲族文化生活主要内容
畲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福建、江西、浙江、广东等地。
畲族文化生活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居住方式:畲族人民主要居住在以家族为单位的村寨中,村寨通常由一群相互血缘关系的人组成。
畲族人民喜欢修建木质的房屋,房屋建筑风格独特,常常采用石头基础,木结构,花墙等。
2. 风俗习惯:畲族人民有丰富的传统风俗习惯,包括丰收祭祀、婚礼、葬礼等各种仪式。
他们崇尚自然,崇拜土地、水、山等自然力量,认为这些力量能够保护和祝福他们。
3. 服饰和饮食:畲族人民的服饰以织物为主,常常使用大量的红色、蓝色等明亮的颜色。
男性多穿蓑衣和长裤,女性则穿着长衫、长裙和头巾。
畲族人民的饮食以米饭、玉米、蔬菜、鱼类等为主食,尤其以鱼类为常见的食材。
4. 音乐和舞蹈:畲族人民热爱音乐和舞蹈,他们有自己独特的音乐乐器,如竹笛、马头琴等。
畲族的舞蹈形式多种多样,有的舞蹈像水中游鱼,有的像山中飞鸟,有的像田地里的农耕劳动。
5. 传统工艺:畲族人民有许多传统的手工艺,如织布、染色、陶器制作等。
他们擅长织锦、绣花、刺绣等技艺,制作出色彩斑斓、图案独特的工艺品。
以上仅是畲族文化生活的主要内容之一,畲族文化还包括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民间故事等方面的丰富内容。
畲族一、畲族概述畲族,现有人口63.4万(1990年)人。
主要分布在福建、浙江、江西、广东、安徽等省,居住地多属江南丘陵地带。
其先民是长河"武陵蛮"的一支,后来经多次迁徙,大约在13世纪、14世纪来到福建北部和浙江南部的山区。
畲族自称"山哈",意为居住在山里的客户。
公元7世纪就已生息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
有人认为畲瑶同源;有人认为畲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还有人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生活在淮河与黄河之间的"东夷"里靠西南的一支"徐夷",与畲族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各地畲族都以广东潮州凤凰山为其发祥地。
但这个名称不见于史书记载。
唐代,居住在福建、广东、江西三省交界地区的包括畲族先民在内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蛮"、"蛮僚"、"峒蛮"或"峒僚"。
"畲"字作为民族名称,大概是由于他们从事刀耕火种的农耕而被命名的。
畲族人主要姓氏为“蓝”、“雷”、“钟”、“李”、“吴”等,历史上曾有“盘”姓。
古代畲族是山地游耕民族,其民族发展史也是民族迁徙史。
在封建时代,畲族的迁徙活动大约分为两个时期。
前期为唐、宋、元时期,后期为明清时期。
前期迁徙以家庭或家庭中若干成员为单位徐徐而行,迁徙主要基于畲族山地游耕的传统,后期迁徙主要基于畲区的封建社会已经确立,经过长期的动荡和迁徙之后,基本往闽、浙、粤、皖等省的山区固定下来。
自唐代起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畲族人民一直没有中止过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斗争,而且往往与当地汉族人民共同起义,并肩战斗。
唐代有雷万兴、苗自成、蓝奉高等领导的起义,坚持近50年;元代畲族人民积极参加张世杰、文天祥领导的抗元斗争,而且产生了妇女起义领袖许夫人。
近代以来,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造成了畲族人民的深重灾难,畲族人民积极参加了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英勇事迹。
畲族文化简介
畲族,又称“雷州半岛畲族”、“雷州人”,是中国南方的一
个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
据2010年第
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畲族人口为387456人。
其中畲民(含
汉族、畲族、回族、壮族、满族等)288977人,非畲民221167人。
在人口众多的民族中,畲族人口占很大比例。
据2006年9
月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共有畲族人口约148.5万人,
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和浙江三省的部分地区。
畲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据史料记载,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在广东雷州半岛建立
了“五都”之一的海澄县,以后历代均有迁徒和屯田定居。
明朝初年,畲民已在雷州半岛形成了较大规模的聚居区。
当时主要聚居在今雷州市海丰县的福山、东乡、雷州三个县境内。
明末清初,大量畲民从福建迁入广东雷州半岛,主要分布在雷州半岛北部沿海一带的东山和雷州半岛西部沿海一带。
——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