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 格式:pdf
  • 大小:379.3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含义

1.狭义社会化: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到取得社会成员资格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包括婴

儿期、幼儿期、学龄初期、学龄中期和青年期五个阶段。

2.广义社会化:是指个人学习社会文化、扮演社会角色并形成独立人格的整个一生。

3.社会化就是将一个生物人逐步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人的生物本能被消减,社

会性增强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必要性

①个体角度:从未成年到成年,个人离不开社会化的过程。

②社会角度:社会有自我维持和发展的倾向,社会的延续和传承需要对成员的

社会教化。

2.可能性

1)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①所谓生活依赖期,是指人类个体在出生后由于生理、心理、意识、智力

等尚未发育健全,不能自力更生、独立生活,从而在生活上、心理上依

赖他人,受他人照顾、监护的时期。

②恰恰是这种长期依赖生活的特点、可塑性特点,既为个体提供了学习、

掌握、接受和适应知识、技能、社会规范的充足时间,又为父母和家庭

管教个体提供了可能——个体既然在生理和心理上依赖父母和家庭,就

不能不听父母和家庭的话。

2)人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人类学习和积累知识的能力之所以大大优于其他动物,一个重要原因是人能

通过思维、通过实践使学来的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观念、思想、动机和行

为。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人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模仿过程,也是一个创造

过程。

3)人有语言能力

语言是人类进行社会化的强有力的工具和扛杆,它进一步丰富了人们社会化

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人们社会化的进程。

三、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哈威格斯特:人生六阶段都有社会化任务

•幼儿期:学习吃饭、穿衣、走路、说话等,形成社会与事物的简单概念;

•儿童期:通过游戏学习动作、与伙伴建立关系、学习文化知识和发展道德情感;

•青年期:同龄男女交往、学习和理解社会行动的价值和社会伦理体系、准备择业、为组建家庭做准备;

•壮年期:结婚、生养孩子、就业;

•中年期:养家糊口、独立承担事业、教育下一代、奉养年迈的父母;

•老年期:适应退休后生活、适应老年孤独和配偶离去、适应被人照顾等。

2.学习生活的基本技能

•即学习、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自理能力是指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我料理能力。

•这与个体生物机能和智力发展同步发展。这些技能本质上是包含意义的文化。

3.学习谋生的基本手段

4.逐步掌握社会行为规范

1)所谓社会规范,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出来的,用以调整、控制人们行

为的文化手段的总和。社会规范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它向人们昭示了处

在一定社会位置上的人,或者说扮演某种社会角色的人,在特定条件下应该

如何行动。

2)具体的社会规范难以历数,大的类别主要有习俗、道德、宗教、法律、纪

律、政治等。个体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对这些方面的规范几乎都需要接受和

适应,其中最重要的是道德规范社会化、法律规范社会化、政治规范社会

化。

•道德规范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特定社会所肯定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加以内化,从而形成符合社会需要的道德态度和道德行为的过程。

•法律规范社会化是指个体学习和掌握他所属社会的法律规范,并以此来指导、调适自己的行为的过程。法律社会化的核心是知法守法。

•政治规范社会化是指个体逐渐接受被现存的政治制度所肯定和实行的政治信念和政治规范,形成特定的政治态度和政治行为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了的个体,总是赞成或反对某一政治制度。古今中外的执政

者都十分重视政治规范社会化。

5.确立生活目标,内化价值观念

6.培养社会角色

1)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或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规范

和行为模式。认识和培养特定的社会角色,即社会角色社会化,是个体社会

化基本内容之一。

2)性别角色社会化是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

3)性别角色是由于人们的性别不同而产生的符合于一定社会期望的品质特征。

•男女两性的差异不仅表现为生理特征的不同,还表现为社会特征的不同,性别角色的特征不是先天注定的,而是在既定的文化环境中经过后

天的性别角色社会化形成的。

•社会对男女儿童的差别对待和儿童本身对符合自己的性别角色模式的认同,是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关键所在。

四、社会化的基本类型

1.初始社会化与预期社会化

1)初始社会化是发生在生命早期的社会化。

其主要任务是向儿童传授语言和其他认知本领,时期内华社会文化规范和价

值标准,能够理解社会关于各种角色的期望和要求。

2)人们在预期社会化过程中学习的不是现在要扮演的角色,而是将来要扮演的

角色。

2.逆向社会化

社会化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不但长辈要传授知识和规范给晚辈,晚辈也可以传授

知识和规范给长辈。晚辈传授知识和规范给长辈的过程就是逆向社会的过程。

3.再社会化

再社会化是由于原来的社会化失败或基本上已不适用,而重新学习社会的价值和

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再社会化是一种十分特殊的社会化过程。分为主动型和

被动型两种。

•主动再社会化是指个人主动地、自觉地适应新的社会生活,改变原来的价值标准、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过程。被动再社会化是强迫个人放弃以前的价

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接受社会所承认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模式,最终转变成符

合社会期望和要求的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

一、家庭

1.对所有的人来说,家庭都是社会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环境条件;对学龄前的未

成年个体来说,家庭是社会化的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条件。

2.家庭对未成年个体社会化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父母来实现的。

这有两种表现形式: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子女对父母的模仿。

二、学校

1.个体进入学龄期后,学校成为社会化的主要执行者。

2.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向成员系统传授价值观念、规范、生活技能、科

学知识的制度化机构。

3.学生在学校的社会化主要由教师来执行。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教师的期望和看法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三、同辈群体

1.含义:由地位、年龄、兴趣、爱好、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等大体相同或相近的人组

成的关系亲密的社会群体。同辈群体也是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社会环境条件。

2.特征

无计划性;平等性;满足个人需要;开放性;会形成自己的亚文化

3.同辈群体对个体社会化究竟是产生积极影响还是产生消极影响,主要取决于群体内

的价值取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四、大众传播媒介

1.分类:印刷媒介;电子媒介

2.大众传播媒介是面向大众的信息传播手段,能够迅速、系统、大容量地向人们提供

有关社会事件和社会变革的信息,向人们介绍各种知识、技能、社会规范和角色模

式等,从而对个体社会化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3.大众媒体的影响

①大众传播媒介对个体社会化有巨大的积极作用。

②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一些不健康的、反社会的内容,又有可能给个体社会化

造成严重的消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