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发展历程
- 格式:ppt
- 大小:6.25 MB
- 文档页数:48
中国椅子的演变和发展作者:王彤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9期谈起中国椅子的演变和发展,首先要提及的是中国古代的憩坐方式,我国古代是原本是没有椅子的,人们普遍都是跪坐着交谈、读书、吃饭、休息。
可以说,中国古人初始的生活起居状态就是一种“平面风格”——席地而坐,择地而卧,身体受力重心不离“地面”。
这个阶段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历经夏商周春秋战国。
所谓“坐”就是“跪”,这种双膝着地,上身重量落在脚踵之上,在精神上是最大的自我约束,形式上也表示出最大的敬意。
受原始社会技术水平的限制,房屋都比较简陋、低矮,室内空间狭小、昏暗。
为了避免潮湿与寒冷气候,人们将茅草、树叶、树皮或兽皮之类铺在地上,最古老的坐席由此而产生。
而椅子的出现,改变了延续两千多年的憩坐方式,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朝,而椅子的形象则要追溯到汉魏时期传入北方的胡床,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的人家不仅居家必备,就是出行时也要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胡床在当时的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才能享用。
胡床开始并没有靠背,类似今天的马扎,唐代开始有靠背。
胡床在唐代时盛行,宋代尤甚。
图一胡床隋唐时期的文化艺术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家具的发展,使得隋唐时期处于我国家具的一个大变革时期。
“椅子” 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唐代,“贞观之治”后,椅子显现出浑厚、丰满、宽大、稳重的特点,体重和气势都比较博大,注重构图的均齐对称,造型雍容大度,色彩富丽洒脱。
而且,垂脚式或者高脚靠背椅都伴随佛教流行起来,加之来自波斯的影响,使得这种靠背椅迅速发展起来。
宋朝椅子在道家“天地與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思想影响下总体风格呈现出挺拔、秀丽的特点,在装饰上偏好朴素、雅致,重局部点缀以求画龙点睛的效果。
而且宋式家具是真正走入百姓家中的产品,此时的家具体现出了更人文、更工艺、更科学的文化气质。
古埃及家具发展历程
古埃及家具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早期王朝时期。
古埃及家具的设计和制作技术在整个古代世界中都非常先进,展现出了古埃及人的工艺水平和美学观念。
在古埃及早期,家具设计非常简单且功能实用。
人们使用简单的木材制作基本的床榻、凳子和桌子。
这些家具大部分都没有进行装饰,主要用来满足生活的基本需要。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埃及社会的发展,家具的设计和制作逐渐变得更加精致和复杂。
在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00年至公元前1786年),古埃及人开始使用金属材料和宝石进行家具装饰。
同时,家具的功能也逐渐多样化,如床铺、椅子、凳子、柜子、梳妆台等。
在新王国时期(公元前1550年至公元前1070年),古埃及家具的设计进一步演变。
人们开始采用高级木材,如红檀木、柚木和乌木来制作家具。
这些木材在古埃及被视为贵重材料,用于制作精美的家具。
除了木材,古埃及人还使用象牙、陶瓷、金属、贝壳等材料进行家具装饰。
他们喜欢在家具上镶嵌宝石、绘制细致的图案和装饰物,以展示财富和地位。
古埃及家具的设计也具有独特的符号意义。
例如,王后椅子的背部常常以翼状设计,象征着保护和安全。
凳子和椅子的腿部常常被雕刻成动物形状,如狮子、犀牛等,这些动物在古埃及
文化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总之,古埃及家具的发展历程非常丰富多样,从简单实用到精致豪华,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的变迁和文化的繁荣。
毕业设计文献综述工业设计坐具设计一、前言芬计师塔佩瓦拉((Iimari Tapiovaara)曾说:“椅子的设计是任何室内设计的开端。
”椅子设计的问题解决了,其他各类家具的设计皆能触类旁通、迎刃而解。
因为首先一个基本概念是:没有任何物品的设计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能超过椅子;同时,也没有任何一种类型的家具在创造和销售上达到椅子这样的广泛性[1]。
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在椅子的设计、创造、革新上所进行的探索和努力超过了任何类型的家具。
任何一位设计师通过一张椅子的创作,同时也在演绎着椅子本身特殊的需求和功能。
在实用设计的层面上,一件椅子的设计与创作要与人们心理与生理产生联系,以及考虑座椅的造型和材质。
与此同时,还必须联系到使用者在知识、情感、美学、文化等精神层面上的特殊需要。
在另一方面,就是设计与制造、工艺、结构之间的基本联系。
现代文明的高度发达,信息文化的广泛传播,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们需要“多元化”的设计来满足变化快、需求多、品味高的生活方式[2]。
而坐具是家具中与人关系最密切的器具,所以坐具的设计也要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而进步,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提高。
坐具的设计不仅要在功能上得以改善和提高,还应在外观上得以突破,不仅能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也能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
二、主题(一)坐具概况1.坐具的发展历程(1)椅子的发展过程椅子的名称源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追溯到汉魏时北方传入的胡床。
唐代以前椅字,多指车上的围栏,其作为人在乘车时的依靠,起安全围护减轻疲劳作用。
后世椅子的形式就是受此启发而形成的。
从现存资料看,唐代的椅子已相当华丽。
如:在《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就十分精制,四条直腿,带束腰,棱角处起线,上侧安托角牙,后背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项上装弧形塔脑,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
扶手由后中柱绕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
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
椅子的发展史椅子是我们朝夕相伴的用具,在家里的客厅、学校教室、赶路的汽车、休闲的广场和电影院,椅子都在默默地服务着我们的生活,支撑与包容着我们的身体。
在历史的长河里,或许椅子只是一朵朵浪花,但是感应着每一个美丽的涟漪。
椅子是人们的生活以及社会文化密切相关的,椅子设计风格演变与技术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是相辅相成的。
新的材料、工艺、结构和技术环境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是出现新设计的基础。
一件造型奇异、一改传统的家具的诞生总是伴随着一项新的科学技术,一种新的材料,新的构造的出现,从中可以看出椅子的设计既吸取了当代新的生产技术和材料,闪现出时尚性、舒适性、多样性,又不断的反映出民族性、风土性等自然特征。
在现代设计的历史里,椅子的变革与建筑技术的发展是同步的,椅子以至于可以看作一面历史的镜子,以小见大。
正如乔治·尼尔森(George nelson)在1953年指出的:"每一个真正的原创的理念--每一个设计的创新,每一种新材料的应用,每一种家具技术的发明都可以在椅子上得到最鲜明的表达。
"18世纪的设计风格是非常矛盾的。
18世纪发生的英国产业革命给人类带来了机器文明。
正值手产业向产业社会转型,传统的设计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人们以各自的方式探索新的设计道路。
但是由于传统风格根深蒂固,起初人们总是要鉴戒甚至模仿习见的传统形式。
追求贵族阶级高贵地位的观念还占主导,产品需求还其中在装饰上面,极尽粉饰、繁缛、雕琢之能事,椅子的设计风格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式居住环境的"洛可可"(Rococo,意思为贝壳状岩石)风格,到了路易十五时期,这种女性化的"纯粹欣赏事物的美"的设计观念已经至高无上。
中国趣味的流行也是这个时期的特色。
英国乔治王朝时期,罗伯特·亚当设计的亚当式椅子恢复采用直线构成,圆柱槽腿或直线下溜脚常附有锄形;镶板喜用椭圆形,使用材料主要是红木。
西方古典家具由于受不同社会时期的文化艺术、生产技术和生活习惯的影响,西方古典家具经历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和发展,反映了不同时代的传统特点。
西方古典家具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奴隶社会的古代家具、封建社会的中世纪家具和文艺复兴以后的近世纪家具。
第一章古代时期家具奴隶制度的建立,使得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有所分工,同时行业分工也越来越细,出现了专业性的建筑者和以制作木器为主的手工业者。
古代时期家具(公元前16世纪一公元5世纪)主要包括古埃及家具、古西亚家具、古希腊家具以及古罗马家具。
第一节古埃及家具一、历史背景(约前15世纪)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的下游,公元前40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形成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
丰富的物产以及温暖而肥沃的土地使得古埃及人民早在公元前2650年就建造了宏伟的宫殿、庙宇和堪称世界奇迹的“金字塔”。
在公元前1500年的极盛时期,古埃及创建了灿烂的尼罗河流域文化。
埃及气候干燥,使得许多古代家具得到完好无损的保存。
从法老、贵族的墓中挖掘出各种随葬家具,为我们研究埃及家具提供了极为珍贵的资料。
古代埃及人认为:“人是由物质的躯体和护身灵组成。
”相信人死后可以在另一个世界里继续存活,就像植物在冬季死去来年可以再生一样。
出于对“死后复生”的信念,埃及人死后尸体必须保护好,不让它腐烂,以便护身灵能辨认出来。
因此他们对建造陵墓的重视程度胜过了建造住宅。
由于陵墓是为死者继续过人间生活而准备的,因此必须布置得与死者生前的生活情景一样,需放上必要的家具、食品、饮料、兵器、首饰和化妆品。
古代埃及的历史按王朝来划分总计为31个王朝。
这31个王朝又可划分为:古王国时期、中王国时期及新王国时期。
早在古王国时代,贵族们就已经开始使用椅子和凳子,在室内过着垂足式的生活方式,而一般平民则居住在用粘土造成的箱形房屋里,连一条凳子也没有,过着平坐式的生活,几乎看不到一件可以称之为家具的东西。
椅子是家具种类中最重要的品种。
椅子的相关知识点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具之一,它在家庭、办公室、餐厅、学校等场所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以逐步思考的方式介绍椅子的相关知识点。
第一步:椅子的历史椅子作为一种座位器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期。
最早的椅子出现在古埃及,它们通常由木材或石材制成,设计简单,用于贵族和重要人物的座位。
随着时间的推移,椅子的设计逐渐演变,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和功能,例如扶手、靠背等。
第二步:椅子的种类现代社会有各种各样的椅子,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设计和用途。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椅子类型:1.客厅椅:客厅椅通常用于家庭休闲和娱乐,设计舒适,注重外观和风格。
常见的客厅椅类型包括扶手椅、躺椅和沙发等。
2.办公椅:办公椅是为办公场所设计的座椅,注重人体工学和舒适性。
一些办公椅具有可调节的座椅高度和靠背角度,以适应不同的工作需求。
3.餐厅椅:餐厅椅主要用于餐厅和餐饮场所,设计简洁,易于清洁。
餐厅椅通常由木材或金属制成,有时配有软垫。
4.学校椅:学校椅主要用于教室和学习场所,注重耐用性和易于堆叠。
学校椅通常由塑料或金属制成,设计简单。
第三步:椅子的材料椅子的材料对其外观、质量和使用寿命都起着重要作用。
以下是常见的椅子材料:1.木材:木质椅子具有天然的美观和温暖感,常见的木材材料包括橡木、松木、胡桃木等。
木质椅子一般比较耐用,但需要定期保养。
2.金属:金属椅子通常采用铝合金或钢铁材料制成,具有坚固和耐用的特点。
金属椅子通常用于餐厅、咖啡厅和户外场所。
3.塑料:塑料椅子常见于学校、公园和户外用途,它们具有轻便、易于清洁和耐用的特点。
塑料椅子的颜色和造型多样,适合用于儿童家具。
第四步:椅子的设计和功能椅子的设计和功能因其用途的不同而有所区别。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椅子设计和功能:1.可调节:一些椅子设计具有可调节的座位高度、靠背角度和扶手高度,以提供更好的人体工学支持和舒适性。
2.可堆叠:一些椅子设计为可堆叠,以便于存放和节省空间。
其次要把椅脚着地用数学符号表示出来。
椅子在不同位置时椅脚与地面的距离不同,当距离为0时,就是椅子四只脚着地,所以这个距离就是椅子位置变量θ的函数。
虽椅子有四只脚,四个距离,但由长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可用两个距离函数就行了。
A,C 两脚与地面的距离之和为()f θB,D 两脚与地面的距离之和为()g θ由假设2知道地面为连续曲面所以()f θ,()g θ是连续函数。
由假设3可得对于任意的θ,()f θ,()g θ至少一个为0。
可以假设(0)f =0,(0)g 〉0,而当椅子旋转180度后,对角线AC ,BD 互换,于是()f π〉0,()g π=0。
这样,改变椅子的位置使四只脚着地,就归结为证明如下的数学问题:已知()f θ,()g θ是θ的连续函数, 对任意的θ,()f θ*()g θ=0,而且()(0)0f g π==, (0)0,()0f g π>>。
证明存在0θ,使(0)(0)0f g θθ==。
五、模型求解(显示模型的求解方法、步骤及运算程序、结果)令()()()h f g θθθ=-,则(0)0h <和()0h π>。
由f 和g 的连续性知h 也是连续函数。
根据连续函数的基本性质,比存在0(0)θθπ<<使得(0)0h θ=,即(0)(0)f g θθ=。
最后因为(0)*(0)0f g θθ=,所以(0)(0)0f g θθ==。
文案 编辑词条B 添加义项?文案,原指放书的桌子,后来指在桌子上写字的人。
现在指的是公司或企业中从事文字工作的职位,就是以文字来表现已经制定的创意策略。
文案它不同于设计师用画面或其他手段的表现手法,它是一个与广告创意先后相继的表现的过程、发展的过程、深化的过程,多存在于广告公司,企业宣传,新闻策划等。
基本信息中文名称文案外文名称Copy目录1发展历程2主要工作3分类构成4基本要求5工作范围6文案写法7实际应用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程汉字"文案"(wén àn)是指古代官衙中掌管档案、负责起草文书的幕友,亦指官署中的公文、书信等;在现代,文案的称呼主要用在商业领域,其意义与中国古代所说的文案是有区别的。
美术-打印版 课外拓展:中国古代的椅子及发展史 椅子的名称始见于唐代,而椅子的形象则要上溯至汉魏时传入北方的胡床。敦煌285窟壁画就有两人分坐在椅子上的图像,257窟壁画中有坐方凳和交叉腿长凳的妇女;龙门莲花洞石雕中有坐圆凳妇女,这此图像生动地再现了南北朝时期椅、凳在仕宦贵族家庭中的使用情况。尽管当时的坐具已具备了椅子、凳子的形状,但因其时没有椅、凳的称谓,人们还习惯称之为“胡床”,在寺庙内,常用于坐禅,故又称禅床。唐代以后,椅子的使用逐渐增多,椅子的名称也被广泛使用,才从床的品类中分离出来。因此,论及椅、凳的起源,必须从汉魏时的胡床谈起。 高承《事物纪原》引《风俗通》称:“汉灵帝好胡服,景师作胡床,此盖其始也,今交椅是也”;《后汉书_五行志一》:“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京都贵戚皆竟为之。”这两段记载可证,我国古代椅子的出现当在汉灵帝时期(168-189年)。 胡床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使用较广,有钱、有势人家不仅居室必备,就是出行时还要由侍从扛着胡床跟随左右以备临时休息之用。胡床在当时家具品类中是等级较高的品种,通常只有家中男主人或贵客才有资格享用。在方人雅士中还多有褒词及生动描述。如南朝梁庾肩吾《咏胡床诗》曰: 传名乃外域,入用信中京。足欹形已正,文斜体自平。临堂对远客,命旅誓出征。何如淄馆下,淹流奉盛明。 胡床因其形态特点又有“交床”和“绳床”之称。隋朝称“交床”,是因为隋高祖意在忌“胡”字,器物涉“胡”字者,咸令改之。宋。陶《清异录》云:“胡床施转关以交足,穿绷带以容坐,转缩须臾,重不数斤。相传明皇行幸频多,从臣扈驾,欲息无以寄身,遂创意如此,当时称‘逍遥坐’”。胡床开始并无靠背,形如今天所见的马扎儿。唐代始有靠背。这种逍遥坐很可能就是带靠背的胡床。胡床最早出现于汉代,比唐明皇早几百年,要说为唐明皇创意显然不妥。所以这里所说的创意,应指增加了靠背。胡床在唐宋时期盛行,宋代尤甚,不过宋时称胡床者渐少,而称其为交椅的逐渐增多了。 带靠背的胡床始自唐明皇,还可以从唐代《济渎庙北海坛祭器杂物铭。碑阴》的记载中得到印证,文中记有:“绳床十,内四椅子”。从这段记载可知在唐代贞元元年已有了椅子的名称。这里所说的“绳床十,内四椅子”是指在十件绳床中有四件是可以倚靠的椅子,显然是为了与另外六件无靠背绳床相区别。可见,椅子的名称虽已出现,在日常生活中可是常见家具,但它还未完全从床概念中分离出来。在唐代的典籍中,把椅子称为床的仍很普遍。 美术-打印版 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在《少年行。七绝》中写道: 马上谁家白面郎,临街下马坐人床。不通姓名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这里所说的床,虽反映不出是否为带靠背的椅子,但可以肯定决不会是睡眠用的卧具。“椅”,也作“倚”。起源较早,但不是指供人坐的椅子。其原为一种树木的名称,又名“山桐子”、“水冬瓜”,木材可做家具。 唐代以前的“椅”字还有一种解释,作“车旁”讲,即车的围栏。其作用是人乘车时有所依靠。后来的椅子,其形式是在四足支撑的平台上安装围栏,其制当是受车旁围栏的启发,并沿用其名而称这种坐具为“椅子”了。从现存资料看,唐代已有相当讲究的椅子了。如郎余令《历代帝王像》中唐太宗所坐的椅子为四直腿,束腰,上侧安托角牙,棱角处起线,这种装饰在明清时期称为“混面双边线”。坐面上在后部立四柱,中间两柱稍高,上装弧形横梁,两端长出部分雕成龙头,扶手由后中柱通过边柱向前兜转搭在前立柱上。扶手与坐面中间空当嵌圈口花牙。扶手尽端亦雕成龙头,与后背搭脑融为一体。坐面附软垫、衬背。这在当时应是十分精制的椅子了。唐代卢楞枷《六尊者像》中描绘的椅子更具代表性,它用四支铃杵代替四足,两侧有横枨连接,扶手前柱和椅边柱圆雕莲花,扶手和搭脑上拱,两端上翘并装饰莲花,莲花下垂串珠流苏,整体造型庄重华贵。镶金坠玉的家具在当时寺院中体现了高僧的尊贵与神圣。 五代至宋,高型坐具空前普及,椅子的形式也多起来,出现靠背椅、扶手椅、圈椅等。同时根据尊卑等级的不同,椅子的形制、质料和功能也有所区别。五代至两宋时期的家具大体保留着唐代遗风,只是高型家具较前更加普及了。 高型家具的使用在民间形成时尚,居家必备高型桌椅,这从当时的绘画中可见一斑。如宋代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市肆小店,无不陈放各式高型家具。宋代《会昌九老图》中描绘的圈椅也是前代没有品种。在近年发掘的宋代墓葬中还有以石、陶制作的家具模型或在墓室墙壁用砖砌成或雕成各式家具,其中表现墓主夫妇对坐在椅子上的场面最为普遍。如河南方城出土的石椅残件、河北井径县柿庄七号宋墓墓室砖雕桌椅、柿庄二号墓墓室壁画《对坐图》中的桌椅、洛阳涧西宋墓墓室的砖雕家具等。这说明椅子等高型坐具不仅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还被人微言轻殉葬用器。 宋代流行一种交椅,等级高于其它椅子,稍有身份的家庭都置备交椅,供主人和贵客使用。
中国家具发展简史中国家具发展史目录:1.夏、商、周时期家具2.秦汉时期家具3.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4.隋唐五代时期家具5.宋元时期家具6.明清时期家具7.民国时期家具8.近现代家具夏、商、周时期家具(公元约前16世纪~公元前249年)从旧石器时代的居无定所,到新石器时代的日出而作,我们的先民终于能够基本定居下来。
但当时的居住条件极其简陋,由于房屋的低矮和狭小,于是诞生了传统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方式且延续了数千年。
当木构建筑出现人类脱离原始的穴居生活后,家具随之得到新发展。
夏、商、周三代,中国演绎了奴隶制社会和灿烂辉煌的青铜文化。
从商、周两代的青铜器中,可以看到象几、俎、禁这样的青铜礼器成为后世家具几、案、桌、箱、橱的母体形象。
此时期青铜家具的特点是质朴浑厚、神秘威严,以饕餮纹、蝉纹、云纹等为主的装饰纹样和图案同样有力而凝重。
三代的坐具还只是席、筵,是在原始席艺的基础上发展来的,用篾编织,技术熟练,纹样有所创新,有的并以锦帛镶边,或用不同颜色的篾混合编织。
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至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不断提高推动着手工业的发展,髹漆工艺已达到相当水平,漆木家具开始出现。
当时的竹席、床、几、案、屏风、箱等低矮型漆木家具色彩艳丽,以黑色为底,配以红、黄等颜色,装饰以浮雕的四方连续图案,简单朴素而不失华美。
秦汉时期,家具的类型又在春秋、战国的基础上发展到床、榻、几、案、屏风、柜、箱和衣架等。
但由于席地而坐,几、案、衣架和睡眠的床、榻都很矮,几在春秋战国时多置于床上作凭倚之用;案到汉代多设于床前或榻的侧面,案面逐渐加宽加长;屏风呈两面或三面形,置于床的后边和侧边。
至东汉后期,胡床也由西域传入中原,人们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开始向以床榻为中心的生活起居方式转变,家具的品种和样式也由低矮型家具向渐高型家具演变。
魏晋南北朝时期家具(公元220~581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位导致军阀混战的不断,也因此却促进了各民族、教派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同时也使各民族的家具在形制与功能上得以相互渗透和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