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题

高考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题

高考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题
高考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题

高考复习环境保护专题训练题

1.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废旧轮胎,正在威胁人类的生存环境。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有15亿条轮胎报废,预计到2020年我国废旧轮胎量将达2000万吨,在京沪等大城市的城郊结合部多见绵延数千米像小山一样的废旧轮胎堆积点。

分析大量废旧轮胎任意堆放可能带来的危害。

【答案】长期露天堆放,占用大量土地资源;轮胎属于有机制品,遇明火易燃,容易引发火灾,形成毒雾;常年日晒雨淋,易滋生蚊虫、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危害人类健康;在降水过程中释放大量毒物(铅、铺和铭等重金属),污染土地和水资源;随意堆放,影响城市建设和交通发展;增加回收利用的难度,不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等。

2.大蒜喜湿,喜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土壤。在云南大理坪海上游的大蒜主产区坪源县邓川镇、右所镇和三营镇,农户种植大蒜常过量施放含氮磷的化肥及有害农药。据材料提出在农业生产中可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洱海。

【答案】在河海流域禁止销售、使用含氮磷化肥,推广有机肥替代;禁止销售、使用高毒、高残留有害农药,推广使用无公害农药;减少以大蒜为代表的高耗水、高耗肥的农作物的种植;推广种植绿色、无公害农作物;发展生态农业,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等。(10 分):【解析】

该题以大理再海流域种植大蒜为切人点,考查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问题。根据材料中种植大:蒜过量施用含氮磷化肥和有害农药,从含氮磷化肥展生态农业角度加以分析。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2015年4月22日,国务院颁布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计划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到2030年,全国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总体达到75%以上。下图是我国部分城市、工矿区及农村地下水污染分布示意图。

(1)分析图示地区地下水污染的空间分布特点,并简述东北地区城市地下水污染严重的自然原因。

(2)我国不仅地下水污染较严重,而且地表水污染也严重。请你就把我国建设成“碧水蓝天”中的“碧水”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北方地区比南方地区严重;北方以城市和工矿区水污染为主,南方地区以农村水污染为主。

自然原因:降水少,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弱。

(2)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生态农业,控制农业污染;完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利用法律手段与行政手段,加强水资源的规划和管理。

【解析】

(1)从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污染程度和污染类型差异回答。排污严重而水体自净能力弱,所以污染严重。自然原因:降水少,径流量小,水体自净能力较弱。

(2)一方面减少排污:从意识上增强人们意识;从技术方面或经济结构方面较少排污。另一方面工程治污。

4.2017年4月24日,一篇《生蚝长满海岸,丹麦人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的文章刷屏微博。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生长周期仅半年左右,产量大。这种生蚝自上世纪90年代初已经出现在丹麦海岸,经过数十年的“愉快”生长,才形成现在如此巨大的规模。

丹麦人口不到600万,虽有吃生蚝的传统,但常吃的是当地土生土长的生蚝,对通过吃来消灭生蚝可谓“心有余而力不足”。下图为太平洋生蚝遍布丹麦海岸景观图。

简述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大规模泛滥的原因与带来的危害。

【答案】原因: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陌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属外来物种,缺少天敌;丹麦人口少,且没有食用太平洋生蚝的习惯,消耗量小;出现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危害: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

【解析】

原因:太平洋生蚝在丹麦海岸泛滥的原因,主要从物种入侵、饮食习惯、治理措施等方面分析。太平洋生蚝对温度、盐度的适应范围广,对陌生环境有很强的适应能力。繁殖能力强,生长速度快,生物量大。属外来物种,入侵物种,缺少天敌。丹麦人口少,且没有食用太平洋生蚝的习惯,消耗量小。出现早期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止措施。

危害:生蚝泛滥的危害,主要从生存空间、环境污染角度分析。太平洋生蚝泛滥会挤压本土同一物种的生存空间,导致本土类似物种减少或灭绝。海岸上大规模的太平洋生蚝泛滥,死亡后会腐烂变质,引发环境污染。

5.位于青海同德县的世界最大的百年古柽柳林,生长在黄河滩地上,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唯一一片存在了几百年的柽柳林生态系统,树高、树粗、树龄,还有分布高度都是世界第一。然而,到2018年底,建设中的羊曲水电站大坝落成后,这片全世界独一无二的野生古柽柳林将全部被淹没在水库中。工程投资方提出了移植保护方案,遭到专家们的明确反对。

请你推测工程投资方与专家方各自的理由。

【答案】工程方:水后水库周边环境改善,会形成更好的柽柳林;将大树移植到更优越的环境中,柽柳生长的会更好。

专家方:可以移植大树,但无法移植整个生态系统;大树移植成活率低;百年古柽柳林是世界唯一的高原柽柳林生态系统,科研价值高。

【解析】

工程投资方提出了移植保护方案,工程方认为,蓄水后水库周边环境改善,会形成更好的柽柳林。树林生长需要适当的环境,将大树移植到更优越的环境中,柽柳生长的会更好。

移植方案遭到专家们的明确反对,专家方认为,可以移植大树,但无法移植整个生态系统,会破坏整体生态系统。大树移植成活率低,难以恢复生态系统。百年古柽柳林是世界唯一的高原柽柳林生态系统,树高、树粗、树龄,还有分布高度都是世界第一,科研价值高。

6.人工生态浮岛是在富营养化水体中建设的生态工程。读“人工浮岛水环境改良系统”示意图(下图)。说出人工浮岛生态效益并描述它在改良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生态效益:根系吸收水中营物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遇制藻类生长。作用:浮岛上的植物能美化环境:给小鸟乌龟青蛙等能提供栖息地:根系生长到水中为微生物菌群提供繁行场所:为水生生物角虾提供庇护所。

7.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降水稀少,在人类不合理干扰下植被退化严重。该地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采用沙埋方式播种植物种子。研究表明,种子埋在沙下1-2厘米处最有利于种子的萌发和出苗。

分析该地区生态恢复过程中种子需要沙埋及沙埋深度不宜过深的原因。

【答案】

该地区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昼夜温差大,风力强。(3分)沙埋可使种子萌芽过程免受缺水、极端温度和风蚀等影响。沙埋深度过大,种子周边土壤缺乏适宜的氧气和光照条件,且上层沙土覆盖过厚会阻碍幼苗的出土

【解析】内蒙古西鄂尔多斯地区居于内陆,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昼夜温差大,风力强,表土受外力作用影响大,沙埋可使种子萌芽过程免受缺水、极端温度和风蚀等影响。沙埋深度过大,种子周边土壤缺乏适宜的氧气和光照条件,且上层沙土覆盖过厚会阻碍幼苗的出土,故该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种子需要沙埋及沙埋深度不宜过深。

8.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江西省某县低山丘陵区的花岗岩、钾长石和瓷土等建材资源丰富。下图为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前后相关信息示意图。据此回答问题。

该地区生态问题的分布特点有何变化?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答案】

分布特点:以点状分布为主,变为以面状分布为主。(4分)

成因:①(露天)开采,破坏植被与表土;②该地区是低山丘陵区,多坡地;

③降水量大且集中,流水侵蚀强(水土流失严重)。(6分)

【解析】

试题分析:读图可看出开发初期问题区域呈点状分布,开发12年后,问题区域扩大,呈面状分布。该图为当地建材资源开发前后相关信息示意图,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建材资源开发,破坏植被与表土;该区域位于江西省某县,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加之问题区域主要分布在低山丘陵地区,低山丘陵多坡地,加剧流水侵蚀作用,水土流失严重。

9.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氮、磷等无机营养物质大量排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可引发蓝藻爆发,使水域生态遭到破坏。目前,生态浮床技术已在世界范围内成为一项重要的水质修复技术,并已成功地应用在许多湖泊、河流的生态修复和整治工程中。生态浮床是将植物种在浮于水面的床体上进行水质修复的技术。下图示意生态浮床构造。

简述生态浮床技术进行水质修复的基本原理并指出浮床还有哪些生态功能。

【答案】

有利影响:方便游客之间的联系,吸引更多的游客到相关景区旅游;通过游客“自拍晒照”宣传相关景区,提高景区知名度。基本条件:较多的休闲时间可以旅游;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强烈的旅游动机。

【解析】

根据生态浮床构造图,可知浮床上的植物吸附水中营养物质,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浮床遮光,抑制藻类生长繁殖,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生态浮床增加鸟类及鱼类生存空间,削减风速,浮床的生态功能主要包括提供栖息地、削减波浪、保护湖岸、美化环境等功能。

10.秦岭北麓的某县沿山一带,分布着3000多家石渣开采企业。由于盲目无序发展,“牛皮癣”一样被开采过的秃岭随处可见。为了美化光山秃岭,当地相关部门在裸露的山体上喷洒绿油漆。这种“绿化”模式作为先进经验在多地推广,为增强油漆的附着效果和延长保绿时间,各地竞相研究在油漆中加入多种化学添加剂。

简述用油漆刷绿荒山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并提出恢复荒山植被的合理措施。

【答案】

影响:造成土地、水、空气污染;释放毒素,影响生物生长、繁殖;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困难。措施:以生物措施为主,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种植相结合;堆土覆盖岩面,用以保水保湿,利于植物成活;编织草帘、草网遮盖,既能遮阳保湿,又能增加有机质,利于植被恢复。

【解析】

为增强油漆的附着效果和延长保绿时间,各地竞相研究在油漆中加入多种化学添加剂。用油

漆刷绿荒山不利影响是造成土地、水、空气污染。化学添加剂释放毒素,影响生物生长、繁殖。刷漆后,生物难以着生,生物多样性受损,生态环境恢复困难。恢复荒山植被的措施,应以生物措施为主,乔木、灌木、草本、藤本植物种植相结合。可以堆土覆盖岩面,用以保水保湿,利于植物成活。编织草帘、草网遮盖,既能遮阳保湿,又能增加有机质,利于植被恢复。

11.中国大闸蟹早在1900 年通过商船的压舱水从中国“移民”到欧洲。鲜活的大闸蟹是中国人餐桌上的“超级美味”,但在欧洲许多国家却不食用或少食用,而且这种“什么都吃”的八脚猛士开始在欧陆江河横行,对本土物种构成严重的生存威胁。欧洲媒体把大闸蟹描绘成“面目狰狞的怪物”而大加讨伐。但是近年来,许多欧洲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大闸蟹不再泛滥成灾。

说明大闸蟹在欧洲许多国家泛滥成灾的原因并推测当地为抑制大闸蟹泛滥可能采取的措施。【答案】

原因:食性杂,适应性强,繁殖能力强;外来物种,本地缺少天敌;欧洲人很少食用大闸蟹。措施:捕捞大闸蟹加工成动物饲料;鼓励人们食用大闸蟹;捕捞后卖给华人餐馆。

(完整版)新环境保护类专业考试习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新环境保护类专业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1、地方环境质量标准由()制订。 A、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B、省级环境保护专门机构 C、国家环保局 D、省级人民政府 8、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环境与资源管理经历的第二个阶段,是()时期。 A、综合防治 B、早期限制 C、保护大自然,全面调整人类同环境的关系 D、治理 9、1974年5月,国务院建立了由20多个有关部、委组成的(),下设办公室。 A、环保局 B、国家环保局 C、环境保护领导小组 D、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 10、环境科学主要研究()。 A、第一环境问题 B、科学技术问题 C、环境与资源问题 D、第二环境问题

11、人类环境的中心事物是()。 A、人类 B、人类和其他生物 C、人类、其他生物和无生命物质 D、其他生物、无生命物质和外部空间 12、在各种环境破坏和污染中,故意的收理状态在()中较为常见。 A、自然资源的破坏 B、环境污染行为 C、噪声污染行为 D、水污染行为。 13、在行政责任的构成要件中,()判断行为者行为是否违法的界限,是承担行政责任的第一个必要条件。 A、危害结果 B、行为人的过错 C、行为的违法性 D、违法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19、在我国负责主管防止船舶污染损害海洋环境的环境保护工作的机关是()。 A、军队环境保护部门 B、国家渔政渔港监督管理机构 C、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务监督 D、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城市污水的最佳处理办法是() A、排放出城区 B、各排污单位建造处设施 C、集中处理 D、回灌地下水 21、制定环境质量标准必须以()为基础。

A、区域环境功能 B、环境基准 C、国家经济技术条件 D、环境法的基本原则 22、自然资源所有权中,依法对自然资源进行处置,从而决定自然资源命运的权能是()。 A、占有权 B、使用权 C、收益权 D、处分权 23、我国国家自然资源所有权取得的最主要方式是()。 A、法定取得 B、强制取得 C、天然孳息 D、自然添附 24、长江入海口逐年淤积出大片土地,从而使得国家所有的土地面积增加,这些土地是()。 A、资金不足 B、科技水平不高 C、认识不足 D、管理体制上 33、最早在环境法中使用“公害”一词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日本 D、英国 34、世界各国都将环境污染损害作为一种()行为来对待,中国的立法也不例外。 A、普通侵权行为 B、特殊侵权行为 C、刑事犯罪行为 D、特殊违约行为 3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是()

环境保护选择习题专项训练

6.环境保护选择题专项训练 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 某大城市每天排放的工业和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 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流经该市的河流中,造成河流终年黑臭。据此回答1-2题。 1该市排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 ) 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B上游来水 c海上倒灌D以上各项均是 2该市的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你认为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近期解决办法是( ) A大力抽取地下水B海水淡化 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厂,关闭所有化工厂 D将自来水厂的取水口移至城市河流上游未受污染河段 环境和环境问题是当代人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据此回答3-5。3关于人类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是( ) A人类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来恢复被砍伐林区原有的生态环境、B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后,人工措施无法恢复其原貌 c人类活动不能改变干洁空气的成分 D人类进行任何生产和生活活动都会对环境造成伤害 4关于环境和环境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展中国家严重 B水土流失和酸雨危害在许多国家都存在,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c天然水体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湖泊水量大故自净能力强D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质是含有氮、磷的化合物 5下列人类活动,不会对环境产生破坏是( ) A大型港口的建设B人类社会早期的渔猎活动 c在大沼泽地建立国家公园.挖渠排水D在湖泊中网箱养鱼,投放饵料 位于赤道附近的一个美丽富饶岛屿,曾是人们心目中的“旅游天堂”,然而近年来.垒球气温变暖引起海水的温度上升,导致该岛屿附近海域浮游生物大量死亡,威胁到该岛屿附近海洋生物的生存,大量死亡的浮游生物不断腐烂,迅速消耗水中的氧气,使该区域的其他海洋生物面临窒息的危险。与此同时,浮游生物尸体形成的沉淀物为海藻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生长环境.使厚本清澈碧蓝的海域变成暗色。据此判断6-8趣。 6导致该岛附近海域海洋生物大量死亡的根本原因是( ) A水体的富营养化B海洋污染C全球变暖D海水的温度上升7海平面上升使岛上居民不得不考虑迁居他乡,这种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是( ) A经济因素B.环境因素C政治因素D社会因素 8该岛屿及其附近的许多岛屿的表面形态已是千疮百孔.其主要原因是( ) A海浪的机械侵蚀B物理风化c海浪的化学侵蚀D风力侵蚀2004年5月7日中国教育报《风沙威逼北京域》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得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事实。据此回答9-11题。 9.从城市环境污染角度看,沙尘暴将使北京城市环境质量严重下降。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碳氢化合物D悬浮颗粒10.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原因紧密相关的是( )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重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重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濒临灭绝 11.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 A冷锋过境B暖锋过境c气旋过境D反气旋过境黄河口是我国新增湿地最快的地区,近50年来平均每年造地4 05万亩,但近年来湿地增长速度减慢。据此完成12-13题12.黄河口湿地的成因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渤海海区不断下沉c海水的堆积作用D河流的堆积作用 13.近年来,黄河口湿地增长趋缓的原因是( ) ①潮流搬运能力增强②渤海海区下沉迅速增快 ③小浪底枢纽工程蓄水拦沙④黄河下游段取水量增加⑤中 游生态有所恢复A①②⑤B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14.2004年,“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在上海召开了太平洋发展中岛国特别机构会议,参加会议的岛国目前面临最大的环境问题是( ) A火山地震B大气污染c水体污染D海平面上升15.下列地理现象中,可能影响全球环境的是( )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B东太平洋赤道附近表层海水温度异常C中南半岛湄公河水质污染D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渍化 墨西哥城位于19。N,在海拔约2250米的盆地中,如下图,该市有2000余万人口,3.5万家工厂,约有300万辆汽车。回答16~17题。 16.墨西哥城每年11月至次年4、5月多发生严重光化学烟雾污染,主要原因有( ) A.该期间天气晴朗,光照强;且盆地地形,多逆温 B.受温室效应影响 C.汽车尾气和生产、生活废 气排放量小 D.该期间多气旋活动,影响 污染气体的扩散 17.下列有关解决该城市光化学 烟雾危害的措施合理的是 ( ) A.控制人口,限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治理工厂废气 B.注意对同一季节不同排放标准的控制 C.禁止使用私家车

专题九几何综合体、代数和几何综合题(含问题详解)

2012年中考第二轮专题复习九:几何综合体、代数和几何综 合题 1(2011省)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点E,K分别在BC,AB上,点G在BA的延长线上,且CE=BK=AG. (1)求证:①DE=DG;②DE⊥DG (2)尺规作图:以线段DE,DG为边作出正方形DEFG (要求:只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和证明); (3)连接(2)中的KF,猜想并写出四边形CEFK是怎样的 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猜想: (4)当时,请直接写出的值. 考点: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作图—复杂作图。分析:(1)由已知证明DE、DG所在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等量代换证明DE⊥DG; (2)根据正方形的性质分别以点G、E为圆心以DG为半径画弧交点F,得到正方形DEFG;(3)由已知首先证四边形CKGD是平行四边形,然后证明四边形CEFK为平行四边形; (4)由已知表示出的值. 解答:(1)证明:∵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DC=DA,∠DCE=∠DAG=90°. 又∵CE=AG, ∴△DCE≌△GDA, ∴DE=DG, ∠EDC=∠GDA, 又∵∠ADE+∠EDC=90°, ∴∠ADE+∠GDA=90°, ∴DE⊥DG. (2)如图. (3)四边形CEFK为平行四边形. 证明:设CK、DE相交于M点, ∵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DEFG都是正方形, ∴AB∥CD,AB=CD,EF=DG,EF∥DG, ∵BK=AG, ∴KG=AB=CD, ∴四边形CKGD是平行四边形,

∴CK=DG=EF,CK∥DG, ∴∠KME=∠GDE=∠DEF=90°, ∴∠KME+∠DEF=180°, ∴CK∥EF, ∴四边形CEFK为平行四边形. (4)=. 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作图,解题的关键是先由正方形的性质通过证三角形全等得出结论,此题较复杂 2(2011建设兵团)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4,BC=9,∠B=45°.动点P从点B出发沿BC向点C运动,动点Q同时以相同速度从点C出发沿CD向点D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 (1)求AB的长; (2)设BP=x,问当x为何值时△PCQ的面积最大, 并求出最大值; (3)探究:在AB边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四边形PCQM为 菱形?请说明理由. 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二次函数的最值;菱形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 分析:(1)作AE⊥BC,根据题意可知BE的长度,然后,根据∠B的正弦值,即可推出AB 的长度; (2)作QF⊥BC,根据题意推出BP=CQ,推出CP关于x的表达式,然后,根据∠C的正弦值推出高QF关于x的表达式,即可推出面积关于x的二次函数式,最后根据二次函数的最值即可推出x的值; (3)首先假设存在M点,然后根据菱形的性质推出,∠B=∠APB=∠BAP=45°,这是不符合三角形角和定理的,所以假设是错误的,故AB上不存在M点. 解答:解:(1)作AE⊥BC, ∵等腰梯形ABCD中,AD=4,BC=9, ∴BE=(BC﹣AD)÷2=2.5, ∵∠B=45°, ∴AB=, (2)作QF⊥BC, ∵等腰梯形ABCD, ∴∠B=∠C=45°, ∵点P和点Q的运动速度、运动时间相同,BP=x, ∴BP=CQ=x, ∵BC=9, ∴CP=9﹣x,QF=, 设△PQC的面积为y,

环境保护试卷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3道题】 1.对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者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地区,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当()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A.有条件审批 B.暂停审批 C.酌情审批 D.允许审批 用户答案:[B] 得分:12.00 2.以下不属于锅炉烟气脱硝的方法有()。 A.高温燃烧 B.低氮燃烧器 C.SCR D.SNCR 用户答案:[A] 得分:12.00 3.大气污染防控重点地区和大气环境质量超标城市,新建项目实行区域内现役源()削减量替代。 A.等量 B.1.5倍 C.2倍 D.零 用户答案:[C] 得分:12.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8道题】 1.以下污水处理方法属于物理化学方法的有()。 A.电渗析 B.沉淀池 C.隔油 D.中和 用户答案:[BC] 得分:0.00 2.国家在()等区域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严格保护。 A.重点生态功能区 B.生态环境敏感区

C.生态环境脆弱区 D.地质灾害频发区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3.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等。 A.大气 B.地表水 C.地下水 D.城市和乡村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4.环境保护应坚持()原则。 A.预防为主 B.综合治理 C.公众参与 D.损害担责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5.常见的颗粒物治理措施有()。 A.湿式电除尘 B.布袋除尘 C.电除尘 D.焚烧 用户答案:[ABC] 得分:4.00 6.保护环境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环境保护原则包括()。 A.保护优先、预防为主 B.综合治理 C.污染者担责 D.公众参与 用户答案:[ABCD] 得分:4.00 7.国家环境保护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自然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的()。 A.目标 B.任务 C.权利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分类汇编(解析版):专题17+环境保护

2015年高考地理试题分项版解析专题17环境保护 (四)(2015?上海卷地理)赤潮是海洋中由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常见污染类型。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如下图所示。 8、根据赤潮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可以判断,在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 ①南方近岸海域②城市近岸海域③北方近岸海域④乡村近岸海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我国沿海赤潮一般发生在() A、9月到11月 B、12月到2月 C、3月到5月 D、6月到8月 10、如果赤潮发生的海域,有寒冷的沿岸流经过,其对赤潮的影响是() ①使污染区域更集中②加剧污染程度③使污染区域更分散④减轻污染程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8、A 9、D 10、D 【解析】 试题分析; 8、赤潮易发生在20°—30℃的温度范围内,我国南方纬度低,热量条件好,适宜赤潮生物的生长。城市近岸海域向海洋排放大量废水为赤潮生物提供了生长必须的营养。我国北方及乡村近岸海域温度及营养供应上不利于赤潮生物生长。A正确。

9、夏季海水温度高,陆上处于汛期入海径流量大,带来大量营养盐类,适宜赤潮生物的繁殖。D正确。 10、洋流可扩大污染物的污染范围。寒流能降低表层海水的温度,减缓赤潮生物的生长速度,进而降低赤潮危害。D正确。 考点:赤潮。 【名师点睛】该题以赤潮的形成的地理环境条件为材料,考查学生具备较强的快速获取地理信息和读图分析能力。根据题干“20-30℃是赤潮发生最适宜的温度范围,赤潮发生的环境条件图”,可以推出我国较易发生赤潮的海域一般是水温较高的南方近岸海域和海水富营养化较严重的城市近岸海域,发生的季节是气温较高的夏季。 (2015?新课标全国2)44.(10分)【环境保护】 贵州省某喀斯特山区石漠化严重。农民在山上放牧、砍柴、找土种玉米,当地农民反映,山上的土一年比一年薄,一发大水,土全被冲走了,玉米也被冲走了,石头越来越多,最后连玉米也无法种了,生活越来越困难。 简述为改善环境并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具体措施。 【答案】(10分) 严格管理,恢复自然植被:将农业生产活动限制在适宜的地方;不适宜的地方实行严格保护措施,避免人类活动扰动土层,以逐步恢复自然植被。 产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如选择免耕的农作物,改牲畜放养为圈养等,以避免农业活动过多扰动山地很薄的土壤层。 合理规划,控制人口数量:按环境承载力规划人口,将超过环境承载力的人口转移到适宜的地区。 经济补贴措施:给农民适当经济补贴(包括粮食、商品能源等),解决农民的生活用粮、用柴等问题,帮助农民开辟新的生计(如手工业、第三产业等),或以经济手段鼓励农民主动保护和恢复植被。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专题训练(含答案)

环境保护专题训练学号:姓名:. (07年海南高考题)1、(10分)(选修6 环境保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5年11月13日,某化工厂的苯胺车间因操作错误发生剧烈爆炸,造成8人死亡,60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6908万元;导致大量有毒的苯类污染物进入松花江。国家环境保护局根据相关法规条件,对造成重大污染事故的单位处以法定的最高罚款,并处分相关责任人。(1)这次污染事故产生的危害有哪些?(4分) ①严重破坏水生生态环境,造成水生生物的死亡等;(2分) ②松花江自污染源以下水质恶化,生活、生产用水紧张。(2分) (2)如何防控可能发生的类似污染事故?(6分) ①开展重点企业的环境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警方案。(2分) ②加大重点工业污染源治理力度;企业要强化安全生产,加强企业内部的环境管理;政府要加强监管力度,加快企业的治污进程。(2分) ③加强饮用水源地的保护,依法惩治危害饮用水水源环境的违法行为。(2分) 2.(10分)(08年海南高考题)至2006年,已经发现世界海洋中共有200个“死亡地带”,及海洋中由于污染而威胁鱼类和其他海洋生物生存的区域。联合国于2006年10月19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目前“死亡地带”的数量比2004年增加了34%。联合国一位官员说:“这些地带正在对渔业资源以及靠捕鱼为生的渔民构成重大威胁。”完成下列要求。 (1)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主要污染源有哪些?(4分) ①油轮石油泄漏;②远洋运输、捕捞等排出的生活污水;③某些公司倾倒的工业废弃物(4分)。(答对一项得2分.答对两项即可得满分.)(2)简述国际公海“死亡地带”的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6分) 分布规律:主要分布在远洋航线沿线和渔业资源丰富海域(渔场)(2分),防治措施:①进行国际合作。制订国际公海海域相关法规,加强国际公海海域的环境管理(2分):②防止抽轮泄漏。③控制向国际公海海域排放各类废弃物(2分) 3.(10分) (09年海南高考题)根据图中信息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1)说明灌渠附近农业用地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6分)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以圆为基础的几何综合题】精品专题解析

中考数学综合专题训练【以圆为基础的几何综合题】精品专题解析 几何综合题一般以圆为基础,涉及相似三角形等有关知识;这类题虽较难,但有梯度,一般题目中由浅入深有1~3个问题,解答这种题一般用分析综合法. 【典型例题精析】 例1.如图,已知⊙O的两条弦AC、BD相交于点Q,OA⊥BD. (1)求证:AB2=AQ·AC: (2)若过点C作⊙O的切线交DB的延长线于点P,求证:PC=PQ. P 分析:要证A B2=AQ·AC,一般都证明△ABQ∽△ACB.∵有一个公共角∠QAB=∠BAC,?∴只需再证明一个角相等即可. 可选定两个圆周角∠ABQ=∠ACB加以证明,以便转化,题目中有垂直于弦的直径,可知AB=AD,AD和AB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欲证PC=PQ, ∵是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线段, ∴可证∠PQC=∠PCQ(等角对等边) 将两角转化,一般原地踏步是不可能证明出来的,没有那么轻松愉快的题目给你做,因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 ∠BQC=∠AQD=90°-∠1(充分利用直角三角形中互余关系) ∵∠PCA是弦切角,易发现应延长AO与⊙交于E,再连结EC,?利用弦切角定理得∠PCA=∠E,同时也得到直径上的圆周角∠ACE=90°, ∴∠PCA=∠E=90°-∠1. 做几何证明题大家要有信心,拓展思维,不断转化,寻根问底,不断探索,?充分发挥题目中条件的总体作用,总能得到你想要的结论,同时也要做好一部分典型题,?这样有利于做题时发生迁移,联想. 例2.如图,⊙O1与⊙O2外切于点C,连心线O1O2所在的直线分别交⊙O1,⊙O2于A、E,?过点A作⊙O2的切线AD交⊙O1于B,切点为D,过点E作⊙O2的切线与AD交于F,连结BC、CD、?DE. (1)如果AD:AC=2:1,求AC:CE的值; (2)在(1)的条件下,求sinA和tan∠DCE的值; (3)当AC:CE为何值时,△DEF为正三角形?

环境保护练习题(教师)

环境保护练习题 1.(10分) 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的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的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的合理建议。 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和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的生活。(干扰动物的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6分)(只要答案合理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4分)(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4分)2.(1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的原因。(4分)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解析】(1)关键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 源地变化的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 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的水源 地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 的河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6分)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和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由第(1)问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的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护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3.(10分)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表3 (单位:km2) 年份 1990年2000年2010年 类型 重度盐渍土153425755 中度盐渍土133219293 轻度盐渍土952801694 合计123814451742 (1)分析该区域1990?2010年土壤盐渍化变化的特点。(6分) 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少;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解

高考地理-环境保护-专题练习(三)有答案

高考地理专题练习(三) 环境保护 考向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一讲高考】 【例1】(2016?新课标Ⅲ卷)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例2】(2015?山东卷)46.(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的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满地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下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10分) 【例3】(2014海南地理)下图示意的农业区是新疆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之一。1990年至2010年,该农业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该农业区耕地面积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例4】(2014山东文综)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植被浅沟常布置在城市道路两侧、不透水地面的周边和大面积绿地内等处,可与城市雨水管网或集水池相连,其表面一般种草进行覆盖。下图为植被浅沟示意图。

指出植被浅沟在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二讲典例】 【例1】42.(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高三12月月考)(10分)【环境保护】 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下图是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一次能源指在自然界现成存在,不改变其形态就可直接取用的能源)。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2 (1)在图示能源消费结构下,能源利用过程中产生的主要大气环境问题有哪些?(6分) (2)水能是目前广泛使用的可再生能源,说明在其开发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4分) 【趁热打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月13~14日,环保部就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约谈其主要负责人,督促其全面落实《环境保护法》《自然保护区条例》及相关规定,坚决制止破坏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1月14日,环保部向媒体通报称,环境保护部通过卫星遥感监测和实地核查发现,河南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内有10余家采矿企业,涉及可开采的坑口217个;矿渣堆存量2 000余万吨,堆放面积巨大,高差数百米,生态破坏严重,废弃场地生态恢复工作进展缓慢,未将环境保护部2014年的相关整改要求落实到位;保护区内部分采矿权到期后,有关部门仍为其办理矿权证。 说明矿产资源的开采,对小秦岭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的危害,并简述其主要治理措施。 【例2】(【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遵义航天高级中学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读2012年我中十大水系水质类别比例图,回答问题。

折叠几何综合专题---16道题目(含答案)

01如图,将矩形ABCD沿AF折叠,使点D落在BC边的点E处,过点E作EG∥CD交AF于点G,连接DG. (1)求证:四边形EFDG是菱形; (2)探究线段EG,GF,A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3)若AG=6,EG=25,求BE的长.

(1)证明:由折叠性质可得,EF =FD ,∠AEF =∠ADF =90°,∠ EFA =∠DFA ,EG =GD ,∵EG ∥DC ,∴∠DFA =∠EGF , ∴∠EFA =∠EGF ,∴EF =EG =FD =GD ,∴四边形EFDG 是菱形; (2)解:EG 2 =1 2 GF ·AF .理由如下: 如解图,连接ED ,交AF 于点H , ∵四边形EFDG 是菱形, ∴DE ⊥AF ,FH =GH =12GF ,EH =DH =1 2 DE , ∵∠FEH =90°-∠EFA =∠FAE ,∠FHE =∠AEF =90°, ∴Rt △FEH ∽Rt △FAE ,∴EF AF =FH EF ,即EF 2=FH ·AF , 又∵FH =12GF ,EG =EF ,∴EG 2 =12 GF ·AF ; (3)解:∵AG =6,EG =25,EG 2 =12AF ·GF ,∴(25)2 =12 (6+GF )·GF , 解得GF =4或GF =-10(舍),∴GF =4,∴AF =10. ∵DF =EG =25,∴AD =BC =AF 2-DF 2=45, DE =2EH =2 EG 2 -(1 2 GF )2=8,

∵∠CDE+∠DFA=90°,∠DAF+∠DFA=90°,∴∠CDE=∠DAF,∵∠DCE=∠ADF=90°, ∴Rt△DCE∽Rt△ADF,∴EC DF = DE AF ,即 EC 25 = 8 10 , ∴EC=85 5 ,∴BE=BC-EC= 125 5 . 02如图,将矩形ABCD沿对角线BD对折,点C落在E处,BE与AD相交于点F,若DE=4,BD=8. (1)求证:AF=EF; (2)求证:BF平分∠ABD.

环境保护练习题(教师)

环境保护练习题 1.(10分) 高速公路属于全封闭得带状人工建筑物,当其通过自然保护区时,对野生动物得影响很大。 试述高速公路对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得不利影响,并提出减少其不利影响得合理建议。 不利影响:野生动物栖息地与食物源减少,迁徙通道受阻、活动区域缩小等;噪声干扰动物得生活。(干扰动物得择偶、产仔、哺乳等行为)。(6分)(只要答案合理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6分) 建议:修建生态走廊或生物通道;采用隧道、架桥等通过方式。(4分)(酌情评分,但得分不超过4分) 2、(10分)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百年来,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发生了很大变化;1910年为苏州河,1928年改至黄浦江中、下 游,1978年改至黄浦江中、上游,到2010年改至长江青草沙(见图)。 (1)分析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变化得原因。(4分) 水环境污染严重;城市需水量增加。 【解析】(1)关键就是从材料中找出上海市饮用水主要水 源地变化得特点,从而分析其原因,根据材料可知,上海 市饮用水主要水源地逐步远离城区,说明原来得水源地 污染越来越严重,由苏州河、黄浦江到长江,水源地得河 流流量不断变大,说明上海市需水量不断增加。 (2)提出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得措施。(6分) 控制污染源,加强水质监测与日常管理,防止水污染;制定污染事件得应急处理方案;加强城市水环境教育,增强公众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资源管理等。 由第(1)问可知城市水源地污染严重,保护城市水源地应采取得措施主要从控制污染源、防止水污染、建立应急处理方案、加强环境教育,增强环护意识、强化管理等方面来考虑。 3、(10分) 表3为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统计表。读表回答问题。 表3 (单位:km2) 1990年2000年2010年 年份 类型 重度盐渍土153 425 755 中度盐渍土133 219 293 轻度盐渍土952 801 694 合计1238 1445 1742 (1)分析该区域 中度、重度盐渍土面积增大,轻度盐渍土面积减少;盐渍土总面积增大;土壤盐渍化越来越严重。【解析】从图表中即可读出土壤盐渍化得变化特点,在分析时需要抓住从整体、纵向、横向分别分析其特点; (2)指出该区域农业生产中防治土壤盐渍化应采取得措施。(4分) 合理灌溉;修建排水工程;禁止盲目垦荒,退耕还草。(答对两点即可) 4、下图就是我国水土流失重点区与生态安全战略工程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环境保护专题讲座

环境保护专题讲座 七年级(4)班魏伟伟 一、有关环境保护的常识 (一)全球10大环境问题 1.气候变暖 2.臭氧层破坏 3.生物多样性减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锐减 6.土地荒漠化 7.大气污染 8.水体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体废物污染 (二)我国环境状况 1.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 2.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 3.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4.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 5.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 6.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 7.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 8.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

9.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 10.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四)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五)环境污染有各种分类 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学案几何综合题

几何综合题 Ⅰ、综合问题精讲: 几何综合题是中考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大致可分为几何计算型综合题与几何论证型综合题,它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几何知识的能力,这类题往往图形较复杂,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题设和结论之间的关系较隐蔽,常常需要添加辅助线来解答.解几何综合题,一要注意图形的直观提示;二要注意分析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发展条件,为解题创造条件打好基础;同时,也要由未知想需要,选择已知条件,转化结论来探求思路,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解几何综合题,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 注意观察、分析图形,把复杂的图形分解成几个基本图形,通过添加辅助线补全或构造基本图形. ⑵ 掌握常规的证题方法和思路. ⑶ 运用转化的思想解决几何证明问题,运用方程的思想解决几何计算问题.还要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方法伯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等). Ⅱ、典型例题剖析 【例1】(南充,10分)⊿ABC 中,AB =AC ,以AC 为直径的⊙O 与AB 相交于点E ,点F 是BE 的中点. (1)求证:DF 是⊙O 的切线.(2)若AE =14,BC =12,求BF 的长. 解:(1)证明:连接OD ,AD . AC 是直径, ∴ AD ⊥BC . ⊿ABC 中,AB =AC , ∴ ∠B =∠C ,∠BAD =∠DAC . 又∠BED 是圆内接四边形ACDE 的外角, ∴∠C =∠BED . 故∠B =∠BED ,即DE =DB . 点F 是BE 的中点,DF ⊥AB 且OA 和OD 是半径, 即∠DAC =∠BAD =∠ODA . 故OD ⊥DF ,DF 是⊙O 的切线. (2)设BF =x ,BE =2BF =2x . 又 BD =CD =21 BC =6, 根据BE AB BD BC ?=?,2(214)612x x ?+=?. 化简,得 27180x x +-=,解得 122,9x x ==-(不合题意,舍去).

小学生环境保护知识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填空。 1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2、干洁的空气的主要成分为%勺(),%的(),%勺()。 3、引起土地沙化的重要因素有两个:一是土壤里的()流失;二是土地下面的()减少。 4、噪声是由()产生的。人耳所能听到的声压级在()之间。 5、环境噪声可分为()、工业噪声、社会噪声和()。 二、选择。 1、生命的保护伞是()A、大气B、水C、森林D、动物 2、以居住、文教机关为主的区域,白天噪声不得超过()分贝。A、60 B、50 C、55 D 3、治理污染的原则是()A、你污染我治理B、谁污染谁治理C、你污染社会治理 4、受到污染后受害最严重的是()A、妇女B、婴幼儿C、青壮年 5、水利学家说森林是(),土壤学家说森林是(),生态学家说森林是()A、人类的摇篮B地球的肺C、天然的储水器D、绿色的金库E、土壤的保育员F、太阳能的储存器 三、判断。 1、塑料袋、一次性餐具使用方便,我们要大力提倡、推广使用。…() 2、麻雀要吃粮食,所以我们要消灭。....................... () 3、噪声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影响人们的睡眠和休息。........... () 4、计划生育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两项基本国策。............. () 5、水稻收割后,稻杆没用,可以就地烧掉。................. () 6、垃圾是一种资源,值得开发利用。....................... () 7、据科学家的计算,一个50平方米的草坪就可以供一个人的呼吸。() 8、环境教育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 () 9、所谓"绿色食品”就是颜色、包装盒都是绿色的食品。..... () 10、植树造林能提高温度,降低湿度。...................... () 四、问答题。谈谈你的周围有哪些污染环境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你为保护环境做了些什么?

专题 环境保护

高考专题复习——环境保护 (导语)2010届的高三学子们,你们好,今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来复习梳理地理选修模块《环境保护》的重点知识。我准备讲五个方面:(PPT) 一、必知的高考情报(考试方向) (了解近三年的考点统计,让我们知道考试方向,犹如准备出征前要捕捉军事机密) 二、必熟的考点体系(考点展示) (整体把握一本书所有考试说明要求,化繁为简,犹如战斗前要备全战事物资) 三、必懂的重点原理(重点解读) (整个模块中究竟要掌握哪些重点知识,才能打胜仗,犹如战斗前要带足武器弹药) 四、必悟的高考典题(考点演练) (让我们模仿08、09届高三勇士,小试牛刀,体验战场,犹如要进行军事演习) 五、必会的答题潜规则(总结方法) (我们有了勇气、弹药,要打胜仗,还不可缺少的是必须研究军事兵法) (导语)下面分别讲解:(PPT) 一、必知的高考情报(10分钟)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孙子·谋攻篇》 (导语)很多学生整天埋头苦读,每天像机器人一样读书、做题,学得天昏地暗,可成绩依然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只着眼于一题一点,单纯为看书而看书,为考试而考试。也常埋怨自己读到的看到的怎么都不考,考的总是自己没读到的。 那么高考究竟考什么?通过什么方式考?他们从来就不注意多看、多研究高考题,当然这样的备考很盲目,学得也就很累很辛苦,居然还是收效甚微。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近几年有关《环境保护》的高考情报:

2.在必做题中,有关《环境保护》的考点和分值: (总结讲解)“如果能及早洞悉高考命题趋势,复习就更有方向了!”很多考生事后才有如此感悟。心中有了高考,有了高考的模式,平时备考就会一步步地靠近,再靠近,那真正的高考到来时,当然是胸有成竹,水到渠成了。 把握高考方向,下一步你的备考之路才能越走越亮。 二、必熟的考点体系(15分钟) 有头脑的人应当事先看清事情的结果,然后才去做那件事情。 ——《伊索寓言“狐狸和山羊”》 (导语)要上战场,我们必须要准备哪些战事物资?考试说明上对《环境保护》选修模块有哪些考点要求?我们必须心中有数。高考命题总是紧扣考纲,瞄准考点设置新题情境的。考试说明中对这一模块的要求是,共5大单元12个考点23个小点。看上去繁杂琐碎而最终就落实在一题中,这里有一个大家学习中常采用的方法就是构建知识体系,由点——线——

2018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训练(十九)环境保护(选修6)

专题训练(十九)环境保护 1.(2016·全国卷Ⅲ)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首先要考虑过度捕捞,其次考虑人类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如河湖湿地的减少及水污染等;采取的措施一方面要从原因入手分析,即解决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另一方面要从人工繁殖促进鱼类资源的增长角度考虑。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其他答案合理均可) 2.(2017·豫南九校质量考评)“垂直森林”建筑物是将平铺的森林立起来,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里成为人与自然共同的家。目前,南京的两座绿色塔楼正在建设中,预计2018年建成,南京市民很快将感受到绿色未来的气息,它将成为亚洲最早的“垂直森林”建筑。 分析建设“垂直森林”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好处。 解析:结合图示及材料,“垂直森林”的作用可从节约城市土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降低噪声、美化环境等方面回答。 答案:合理利用城市空间,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制造氧气,吸附二氧化碳和空气中的颗粒物,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增加空气湿度;减弱噪声污染;美化环境。(任答五点) 3.(2018届高三·江西调研)如图示意世界某区域。该区域R河与K河流域盛产长绒棉,出口量很大。近年来,两河沿岸地区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分析R河与K河沿岸耕地面积不断扩大带来的环境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 解析:该区域位于中亚,降水少,土地荒漠化严重。过度扩耕会加剧水资源短缺状况,引起

几何综合(习题)

几何综合(习题) ? 例题示范 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2,BC =CD =B =90°, ∠C =120°,则AD 的长为_______. D C B A 解:如图,连接AC . D C B A 在Rt △ABC 中,∵∠B =90°,AB =2,BC =∴tan ∠ACB = 3 AB BC = ∴∠ACB =30° ∴AC =2AB =4 ∵∠BCD =120° ∴∠ACD =∠BCD -∠ACB =90° 在Rt △ADC 中,AC =4,CD =∴AD = ? 巩固练习 C D B A

1. 如图,在△ABC 中,AB =15 m ,AC =12 m ,AD 是∠BAC 的外角平分线,DE ∥ AB 交AC 的延长线于点E ,那么CE =________. 2. 在△ABC 中,AB =12,AC =10,BC =9,AD 是BC 边上的高.将△ABC 按如图所 示的方式折叠,使点A 与点D 重合,折痕为EF ,则△DEF 的周长为________. D B A 3. 如图,矩形EFGD 的边EF 在△ABC 的BC 边上,顶点D ,G 分别在边AB ,AC 上.已知AB =AC=5,BC=6,设BE =x ,EFGD S y 矩形,则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要求写出x 的取值范围) G F E D C B A N M G F E D C B A 第3题图 第4题图 4. 如图,在△ABC 中有一正方形DEFG ,其中D 在AC 上,E ,F 在AB 上,直线 AG 分别交DE ,BC 于M ,N 两点.若∠B =90°,AB =4,BC =3,EF =1,则BN 的长度为( ) A .43 B .32 C .85 D .127 5. 如图,在△ABC 中,AB =BC =10,AC =12,BO ⊥AC ,垂足为O ,过点A 作射线 AE ∥BC ,点P 是边BC 上任意一点,连接PO 并延长与射线AE 相交于点Q ,设B ,P 两点之间的距离为x ,过点Q 作直线BC 的垂线,垂足为R .小明同学思考后给出了下面五条结论:①△AOB ≌△COB ; ②当0<x <10时,△AOQ ≌△COP ;

环境保护练习题.

《环境保护》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1卷l~10页,第Ⅱ卷11~ 14页,满分:100分。考试时同:90分钟。 第1卷(选择题,共65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姓名栏和答题卷密封线内写上自己的姓名、考试科目、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答第Ⅱ卷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相应的位置。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第Ⅱ卷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5题,每题1分) 1.人类对环境应持的正确态度是() A.最大限度地扩大自然保护区 B.减少向环境索取物质和能量 C.协调人类自身发展、生产发展与环境发展的关系 D.停止或减缓人类的发展,使环境恢复原始面貌 2.为了更好地保护环境,早在1972年,第27届联合国大会就同意将“世界环境日”定在每年的() A.5月31日 B.6月5日 C.6月6日 D.6月25日

材料:近些年来由于环保措施得到有效的执行,南极洲上空的臭氧空洞正在不断缩小,预计到2050年之前,这个“臭名昭著”的巨大空洞就可以完全被“填补”上了。据此材料,回答3~4题: 3.有关臭氧层破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使用电冰箱、空调释放大量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所致 B.臭氧主要分布在近地面的对流层,容易被人类活动所破坏 C.臭氧层空洞的出现,使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将发生变化 D.保护臭氧层的主要措施是逐步淘汰破坏臭氧层物质的排放 4.“南极臭氧空洞不断缩小”这一现象说明( ) A.大气对人类排放的有害气体的自净能力增强 B.人类已经不必关心臭氧空洞等环境问题 C.环境与发展问题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D.50年后,全求变暖等大气环境问题都将得到解决 材料:2002年11月,澳大利亚的新威尔士州和韩国的中部地区爆发沙尘暴,南北半球同时发生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据此材料,回答5~9题: 5.下列天气系统,易造成沙尘暴的是( ) A.暖锋 B.台风 C.锋面气旋 D.反气旋 6.南北半球同时发生的沙尘暴引起了科学家的关注,可能的看法是( ) A.此时韩国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B.此时澳大利亚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C.此时韩国和澳大利亚都不应该出现沙尘暴 D.此时韩国爆发的可能不是沙尘暴 7.下列国家和地区中,与韩国此次沙尘暴关系最密切的是( ) A.日本 B.朝鲜 C.中国东部 D.蒙古国 8.澳大利亚的热带沙漠直逼西部海岸,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 A.厄尔尼诺现象 B.东南信风 C.西澳大利亚寒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