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在首饰中的形式与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1.81 MB
- 文档页数:10
中国古锁大全(组图)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 “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中国古锁的分类与造型艺术作者:石文玮张扬来源:《艺术科技》2019年第16期摘要:本文旨在从设计美学的角度研究和分析中国古代锁具的分类、造型符号、象征意义和装饰题材等方面,比较、分析、总结、研究古锁的外部造型和装饰,有利于我国传承古锁的造物精神,促进当代设计的设计理念和造型语言的开发运用,探寻民族传统工艺文化的当代设计和发展方向,补充设计理念和民族化造型语言。
关键词:古锁;分类;造型艺术作为中国古代传统造物设计的一部分,锁具从诞生到现在,从未间断过发展。
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代锁的发展过程,探索和阐述古锁历史演变的逻辑和深层文化内涵,如工艺、技术和造型符号,古锁的历史社会意义始终遵循着不断更迭的社会文明和科技水平的发展进程,突出了中国传统造物设计文化的意识。
分析中国古代锁文化与中国传统设计文化发展的关系,可以充分了解中国传统设计文化的发展动因和规律。
锁是简单实用工具,体现了人文精神,具有科研价值以及可以用人文思维评价的艺术鉴赏价值。
发掘传统造物设计中体现的独特设计文化,利用中国传统设计的精髓,有助于当今的设计实践。
1 中国古锁的使用价值及意义随着生产力的逐步发展和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人们不再使用巨石封闭洞穴以防止野生动物入侵、用动物毛皮包裹贵重物品或用刻上兽的图案在门上装饰的方法。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人们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根据不同的日常特点和用途来发明各种锁具,使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更方便。
锁具自诞生以来,其历史意义并未停止发展,锁具的实用价值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完善和提升,由最初简单的防御功能衍生出工艺、造型、技术等其他方面。
在某种程度上,锁也满足了人们渴望美好生活的愿望,例如消灾辟邪的花旗锁、寄托长命百岁愿望的长命锁等。
锁的历史背景基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逐渐从简单实用的产品中脱离,注入历史氛围和不同阶段的人文精神,具有凭借科学手段的科学研究价值和运用感性思维评价的艺术鉴赏价值。
金锁简介:金锁,又称为金制锁具,是一种具有高度装饰性的锁具。
它以黄金为主要材料制成,常用于珍贵物品的保护和装饰。
金锁在古代被广泛使用,并在现代也有一定的市场。
历史背景金锁作为一种锁具,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在中国,最早的金锁可以追溯到商朝时期,那时金制品已经成为一种贵族的象征。
古代金锁主要用于保护贵重物品,如珠宝、文物等。
它们经常被用作礼物或赠品,以显示财富和地位。
在其他国家和地区,金锁也有类似的历史。
例如,在埃及的古墓中,考古学家发现了许多金制锁具,证明了金锁的存在和重要性。
在欧洲,金锁常被用作皇室和贵族家族的宝物,被传承和珍藏。
制作工艺金锁的制作工艺非常精细,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首先,金料需要被熔化并注入锁模,然后冷却后取出。
接下来,需要进行打磨和镶嵌等加工,使锁具表面更加光滑和美观。
许多金锁都被加上了各种装饰,如浮雕、雕花和宝石镶嵌。
这些装饰不仅增加了金锁的美观度,同时也提高了金锁的价值。
然而,由于制作金锁需要较高的工艺水平和花费,使得金锁的价格也相对较高。
用途与价值金锁的主要用途是保护贵重物品。
由于金的材料特性,金锁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有效地保护珍贵物品。
此外,金锁的装饰性也使其成为一种奢侈品,常常被用作珠宝饰品的搭配,展现出高尚和华贵的特点。
除了实用性,金锁还有一定的投资价值。
由于金的稀缺性和珍贵性,金锁的价格通常随着金价的上涨而增值,成为一种具有保值和升值潜力的投资品。
当然,金锁也有一定的文化意义和象征意义。
在古代,金锁常常被用作婚礼之物,寓意着坚固和长久的夫妻关系。
在一些文化中,金锁还被看作是一种祥瑞和吉祥的象征,被用于祈求好运和福气。
现代应用尽管现代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使得锁具的种类和材质变得更加多样化,金锁仍然受到一些人们的喜爱和追捧。
在一些豪华宾馆、精品店或高档会所中,金锁常被用作门锁或箱子锁,以增加其装饰性和独特性。
此外,一些珠宝设计师也会将金锁应用于首饰设计中。
中国古锁大全(组图)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 “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帝王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八卦锁的原理应用是什么1. 什么是八卦锁?八卦锁是一种传统的中国民间工艺品,由传统的八卦图案制作而成。
它是一种装饰性的小型锁具,常用于箱子、柜子等物品的把手或锁眼上。
八卦锁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造型美观、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2. 八卦锁的原理八卦锁的原理是基于几何形状和物理力学的原理。
它由几个环相互嵌套而成,每个环上都有凹槽和凸齿。
通过旋转环的顶部,凸齿与凹槽之间的咬合关系改变,从而实现开关锁的功能。
3. 八卦锁的应用八卦锁主要用作装饰性的锁具,但在一些特定的领域也有一些应用。
•文化艺术:八卦锁常用于文化艺术品制作,如手办、挂饰、首饰等。
它的独特形状和华丽图案可以增添艺术品的观赏价值,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箱子和柜子:八卦锁常被用于箱子、柜子等家具上,起到装饰和保护物品的作用。
它既可以增加箱子、柜子的美感,也可以起到一定的安全防护作用。
•民俗活动:在一些民俗活动中,八卦锁也有一定的应用。
例如,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仪式中,新郎会给新娘戴上一个装饰有八卦锁的锁链,寓意着夫妻之间的坚固和美好的婚姻。
4. 八卦锁的特点八卦锁具有以下特点:•独特的造型:八卦锁的八卦图案造型独特,寓意深厚,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灵活的构造:八卦锁的环可以自由旋转,结构灵活简单,操作方便。
•文化内涵:八卦锁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具有丰富的象征意义,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智慧。
•家居装饰和实用性:八卦锁既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增添美感,又可以作为实用锁具,起到保护物品的功能。
5. 八卦锁保养方法为了保持八卦锁的良好状态,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定期清洁:使用干净柔软的布轻轻擦拭八卦锁表面,避免使用有腐蚀性的清洁剂。
2.避免碰撞:避免八卦锁与坚硬物体碰撞,以防造成损坏。
3.防潮防尘:保持八卦锁远离潮湿场所,并储存于防尘袋中。
4.定期润滑:使用适量的锁油或润滑剂,定期为八卦锁涂抹,以保持其灵活性和顺畅的开关功能。
6. 结语八卦锁作为一种传统工艺品,不仅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和哲学。
2020年第04期收稿日期:2020年3月23日。
编织工艺的兴起甚至要远超于绘画及书法,当人们具备审美意识时,编织工艺由此而产生。
可以说编织该工艺贯穿我们的生活,仔细分析与演技,就会发现编织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
而本文所提到的编织工艺是在狭义的技巧中提取出来的,与珠宝设计相融合的应用手法。
当代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珠宝品牌要想从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就应寻找出创新的设计方式,以编织手段结合当代的主表,从其表现技法中找寻新的商机。
1编辑工艺在我国的发展概况编织工艺在我国民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结绳记事开始到现代编织工艺成为艺术品,编织工艺以其独特的风格魅力在装饰及点缀人们的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不同材料工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编织工艺这种充满民族特色的手工艺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编织工艺也在发展,从传统的手工编织到现在的机械编织,从一开始的棉麻材料编织到现在的纱、罗、绫等等材料的编织,这让编织工艺在当代大放异彩[1]。
同时,随着当代人思想的进步,生活方式也从传统中走出来,发生巨大的变化。
传统引用编织是受生活境遇的压迫,用编织工艺完成对生活的高追求,如,编织棉麻,可以织布,形成更好的布料,美化生活。
用编织工艺做渔网,完成打鱼的工作,是为了填充食物饱腹。
编织头饰,饰品等,是为了美化自己。
而当代的编织工艺向着商业化进攻,编织工艺向着艺术品冲刺,一次次的编织是为了完善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它所带来的价值不仅是商业价值,更是为使用者提供文化内涵、满足内心的追求等价值。
可以说,当代编织工艺向着现代艺术及设计理念的方向发展,以其多元化、个性化、艺术化、低碳环保等特性,并得到世界的设计师的认可,更汲取不同的时尚内容、潮流趋势,出现在全世界。
2编辑工艺在珠宝设计应用编织工艺发展到今天,甚至在珠宝设计之中,用编织、缠绕等技法衬托出珠宝的珍贵,从而改变传统对于珠宝设计的固化方式,使其更具有个性适应当代市场的广阔发展[2]。
各种各样的锁尽管锁具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但自明代以来,锁具主要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
实际应用中还有密码锁这一类。
1、广锁所谓“广锁”就是横式锁的意思。
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
民间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等。
广锁自唐代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
这是一种常用的普通广锁,只有一个钥匙孔,一把钥匙即可开启。
这是一种特殊的广锁,具有两个钥匙孔,一为隐藏式钥匙孔,一为开放式锁钥匙孔,并有对应之两把钥匙用以开启锁具。
2、花旗锁所谓“花旗锁”,就是花式锁的意思。
花者花式,旗哉标志。
可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花旗锁造型奇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狗锁具有两片簧片之简单构造与狗外型,可爱的造型将其装饰的作用发挥的淋漓尽至。
鼠锁龙锁马锁琵琶锁鱼锁古代人用鱼的造型制锁,因为《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锁因其鱼目始终睁,死不瞑目,可以日夜睁着眼看守门户。
鱼还寓意“游刃有余”、“年年有余”。
鱼锁一般用于门、箱、柜、厨房等等。
※类似花旗的广式锁这是一个很特别的锁,上半部为广锁型式,下半部则衍生出麒麟的雕像,又似为花旗锁。
麒麟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奇动物其全身全身鳞甲,具牛尾、狼蹄、龙头及鹿角。
是人们心目中的祥瑞之物,是仁慈及吉祥的代表。
3、首饰锁所谓“首饰锁”,俗称“配饰锁”、“长命锁”、“百家保锁”等。
质地有金、银、铜、铁、木、石、玉、骨等。
形状如元宝或如意,锁体两面镂刻醒目文字或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如松、竹、梅等图案,用来寓意“梅花呈五福”、“竹叶报三多”等。
吉祥如意首饰锁这把清代的银质首饰锁取如意造型,“吉祥如意”四个字雕刻后用蓝色矿物涂覆,历久弥新。
大多数的首饰锁都是不可以使用钥匙开启的,象征意义为主。
但是也有例外,这把银质首饰锁就可以使用钥匙打开。
4、刑具锁所谓“刑具锁”,是惩罚性的特种锁具,从古代的木制枷锁演变而来,现在则为金属制作的手铐、脚镣、指铐等。
首饰设计理念的探讨——锁在首饰中的形式与应用梁嘉颖摘要:锁在我国绵延使用了很多年,锁有很多种形式应用在首饰中,有具象的,也有抽象的,锁在首饰产生的不同形式,其寓意也有所不同。
关键词:锁具、首饰锁、锁文化第一章锁的历史一、锁的历史锁具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用品,而且是文化(民俗)物,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
我国锁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它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
锁英文名称(lock)用以关住某个确定的空间范围或某种器具的安全装置。
最早的锁,是主人为防他人开启而设的简单的机关,应用于门上最简单的锁是门闩了[13]。
我国古代有石锁,并无钥匙,是以绳索或铁Array链束缚。
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人贵重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
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
错,又叫“肖”、“起子”。
它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形状像把镰刀状的钩子,实际上绳结就是最早的锁具,是最早的钥匙,这就是我国锁具的雏形(图1-1)。
这种曾从商代沿用到汉代,后改用玉制,演变为图1-1 古代锁的雏形[16]贵族服饰上的佩饰。
到了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创造了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
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得是“世界第一锁”。
这种木锁一直在民间传承,如明代的白木锁,就曾在浙江地域的建筑上使用。
在如今昆明彝族山寨里也有类似的木锁。
[14]商周时期,生产资料私有制进一步发展,贫富差距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十分突出,与此同时,冶炼技术成熟并立即被应用于制锁行业,于是,出现了用钥匙才能开启的铜锁,铁锁,以钥匙的不同而匹配不同的锁。
殷商虽然已进入青铜时代,但主要用铜来制作大型饮器、食器和祭器,尚未用来制锁。
其发展期为春秋战国经秦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宋元时期。
继殷商青铜时代之后春秋时期进入铁器时代,考古证明,在这一时期人们大量的是使用铁锁、铜锁,还有银锁、鎏金锁等,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西周的青铜锁(图1-2)、东汉的金属锁,Array唐代的虾尾银锁和宋代的方身锁等,都具有相当高的技术水平。
特别是汉代的铁制三簧锁,在我国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
其繁荣期为明清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同步发展,以铜锁、铁锁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
如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开锁、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图1-2 西周青铜锁[16]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有的锁具结构复杂,设计巧妙,机关奇特,一般人很难打开。
现如今,锁具已形成一个十分庞大的家族,而且正在不断地改进和更新换代,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它的神奇。
总而言之,锁具在人类文明社会里发挥着“拘系束缚”的功能,规范着社会行为,捍卫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着社会的稳定。
锁的忧虑根据《辞海》的定义,“用钥匙才能开启的封缄器称为锁”,换言之,如果不用钥匙就可开脱的就不能称之为锁,至少不能称为名副其实的锁。
我国古代锁具不仅历史悠久,种类众多,制造精巧,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与现代锁具比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点:(一)中国传统锁具源远流长,迄今至少已有5000年历史,并且种类众多,藏量丰富,文化底蕴极其深厚;现代锁具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从1887年中国通商银行首次使用美国“耶鲁”牌弹子锁算起,至今还仅有100多年时间。
(二)中国传统锁具由于是手工艺制作,使工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
历代艺人在工艺上不断创新,技术精湛,样式丰富。
从我收藏的数百把各民族使用的锁具实物和图片资料中,接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类别分,有广锁、花旗锁、刑事锁、首饰锁等;按形式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密码锁、暗门锁、倒拉锁、炮筒锁、直开锁、横开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看,有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以及制模铸造等。
这些锁具不仅是供人使用的生活物品,有些还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可供人鉴赏和收藏。
(三)中国传统锁具还蕴藏深厚的文化内涵。
这是现代锁具不能比拟的。
如新娘出嫁时在嫁妆箱上用“十二生肖”锁;民间在做寿时用“福禄寿喜”锁;贺小孩生日时用长命锁、保家百锁、花钱锁等等。
这些锁上不仅有文字,而且镂刻图画、故事,含意都十分深刻。
二、锁的渊源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用以锁门防盗保护财产的一种器具,俗称“把门将军”。
我国使用锁为生活服务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
在漫长的岁月中,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锁的用途不断扩大,使用范围越来越广。
从古到今,我国的制锁业都十分发达,产生了许多创造发明,为人类文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辞海》解释为:“必须用钥匙方能开脱的封缄器” 。
另外,锁还有一层意思:“一种用铁环钩连而成的刑具”,引申为拘系束缚。
世界最早的锁具源于中国的木质锁(图1-3),或称木结构锁。
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遗址中,就曾发现过早期的木质锁。
周朝已有关木仓锁和钥匙的文字记载。
早期的木质锁结构简单、形体笨重,多采用竹杆之类作钥匙,容易开启。
春秋战国时期,经公输班(即鲁班)改进后,保密性得到增强,并开始用铜材制作钥匙。
在民间,木锁一直沿用至明清时期。
因为木锁不够结实,后来改用青铜制成,但结构简单。
汉代出现铜质簧片结构锁,俗称三簧锁或簧片锁,利用两三片板状铜片的弹力来达到封关和开启作用。
由于簧片装置能作多种变化,并可用钥匙孔形来决定钥匙的式样,安全性能、保密性较木质锁前进了一大步,使用范围也更加广泛,因此有广锁之称。
这种锁自唐代开始经不断改进发展,直沿用至上世纪的50年代,出现了120余类不同款式,有的采用暗门、定向、二开、无钥、文字密码等特殊技术,使锁具保密程度大大增加。
图1-3 木质锁[16]公元前二世纪末,我国生产的簧片锁随“丝绸之路”传入了古罗马。
至今,奥地利格拉茨城博物馆里还收藏着我国汉代的簧片锁。
[14]公元8世纪,东罗马人制成最初的叶片锁,又名钥匙孔锁,利用钥匙牙花拨动锁内于之吻合的叶片缺口进行开关。
公元18世纪,英国人丹尼克·波特发明出凸轮转片锁,锁内金属叶片利用弹簧控制转动,钥匙插入锁内必须先转动叶片接触到锁舌缺口才开启。
19世纪,欧洲制造商发明出高级凸轮转片锁,钥匙的牙花增到1600种,后来的各种改进更使钥匙牙花增至上万种变化。
叶片锁的钥匙造型美观大方,被公认为锁和钥匙的标志,许多国家把它制成大型的金钥匙,赠送给友邦、贵宾,象征尊敬、和平和友谊。
我国从清代开始生产叶片锁,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逐渐被弹子锁替代。
新中国成立后,仍有不少企业生产叶片结构的铁挂锁。
[13]三、各个时期锁的发展状况锁几乎与私有制同时诞生。
早在公元前3000年的中国仰韶文化遗址中,就留存有装在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
公元前2000年,埃及已流行木质销钉制栓锁。
公元前100年左右出现铜锁(图1-4)。
公元25年左右,中国出现铁制三簧锁。
它共有两排7个锁簧,上排3簧,下排4簧。
每个锁簧均有两个簧片,开锁时将钥匙插入锁孔,旋转90度角,再向前推移,锁即打开。
东汉时期,中国铁制三簧锁的技术已具有相当高的水平。
三簧锁前后沿用了1000多年,发展到18世纪初,由英国D.波特发明凸轮转片锁,他是将几种不同的凸轮转片装在锁壳内,用以约束钥匙在锁体中的任意转动,其钥匙编号由三簧的20多种发展到80多种,成为当时防盗性能最好的锁。
发展到19世纪中叶,欧洲制造商在凸轮转片锁和三簧锁的结构基础上改制成滑动转片锁,其钥匙编号可达到1600多种。
该锁至今仍被广泛用于金库和高级建筑物上。
1848年,美国人L.耶尔发明采用圆柱形销栓的弹子锁,当时称耶尔锁或耶鲁锁。
它具有保密性强,工艺性好等特点,问世后不久即被推广,现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锁。
现代弹子锁的结构又有新的发展,出现了双向,三向,四向弹子结构,以及平面双面多面,双排双面,多排多面弹子结构和组合弹子结构锁,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弹子锁的保密性能,使钥匙编号可以从原有的2500种通过“线”“面”的变化达到百万种。
[15]中国于1887年在中国通商银行首次使用美国“耶鲁”牌弹子锁。
1932年2月,山东黄县程大锁行(现烟台造锁总厂)首次生产“三星”牌全铜弹子挂锁(图1-5)。
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远红外线锁、电磁波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
这些锁突破原有的机械结构,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
现代的锁不仅用于防盗保密,而且还可以用在特定的系统中,按设定的逻辑关系实现系统的程序控制。
四、锁的分类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竹、图1-5“三星”牌全铜弹子挂锁[14]图1-4 公元前100年铜锁[16]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时代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槽沟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接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类别分,有广锁、花旗锁、刑事锁、首饰锁等;按形式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密码锁、暗门锁、倒拉锁、炮筒锁、直开锁、横开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看,有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以及制模铸造等。
所谓“广锁”(图1-6),就是横式锁的意思。
此类锁具盛产于浙江绍兴,又有“绍锁”之称。
民间称之为“横开锁”、“枕头锁”等。
广锁自唐以来,广泛用于门、箱、厨、柜等,有一百多种。
广锁通常以大小分为八个规格,以两为单位,有“四两绍”、“六两绍”、“十二两绍”等。
“六两绍”长约3.5寸,“十二两绍”长约7寸。
所谓“花旗锁”(图1-7),就是花式锁的意思。
花者花式,旗哉标志。
可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
花旗锁造型奇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
所谓“首饰锁”,俗称“配饰锁”、“长命锁”、“百家保锁”等等。
质地有金、银、铜、铁、木、石、玉、骨等。
形状如元宝或者如意,锁体两面镂刻醒目文字或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
所谓 “刑具锁”(图1-8),是惩罚性的特种锁具,从古代的木制枷锁演变而来,现在则为金属制作的手铐、脚镣、指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