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0课《父亲的谜语》word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父亲的谜语教学目标1.能借助工具书、课下注释、问同学等自学课文生字新词,积累基础知识。
2.反复朗读,体会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深深地父爱。
3.能发现、体味自己身边的父爱,学会珍惜。
教学重点:通过父亲和我猜谜语的情景,感悟深沉的父爱。
教学难点:通过这则描写眼睛的谜语,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情感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方法:以读代讲;情境教学法。
课前准备:学生1、布置预习,反复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问题。
2、预习课后练习,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教师1、教师应多准备一些资料,以便学生加深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
2、把课后练习融于教学的过程中。
3、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这是一篇抒写父爱的小散文。
文章的独特之处就在于把日常生活与“父亲的谜语”自然地融合起来,以“谜语”为主线把“我”成长过程中的几个生活片段贯穿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既使文章充满了生活情趣,又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细腻而深沉的父爱。
对这篇文章的学习,应注意引导学生体验生活中的浓郁亲情,感受生活的美好和温馨,并指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得到的有关写作方面的收获运用于自己的习作。
教学过程: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课题 11 《父亲的谜语》学案课前热身温故知新说一说你所知道的常见的描写方法?学习目标有的放矢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2、体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感情,感受父亲平凡的爱。
3、学习细节描写。
指点迷津授之以渔抓住“父亲的谜语”这条线索理解。
注意细节描写:父亲的眼睛涉及考点形成网络小时候启发我父亲的谜语用谜语长大了开解我父爱(平凡、伟大)离家后思念我教学流程一未雨绸缪1.预习1)在朗读课文中把不认识的生字新词圈起来,借助拼音、工具书查出读音,会读、会写。
并读熟课文。
2)了解作者、作品、文体。
2.参考复习资料中学教材全解3.小试牛刀预习检测, (3分钟)1)给加点字注音深邃.苦思冥.想发涨.涨.潮给.予荒诞.撅.嘴黯.淡涩涩.流淌.忧郁.2)解释词语:饱经忧患: 开释:二课堂探究1.自主学习(8分钟)理清文章脉络,体会文章巧妙构思。
【知识点:线索,指贯穿于整篇文章的思路,脉络等。
在写作中,用一根线把事件按一定顺序连起来,让这些材料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这根“线”就是叙事的线索。
充当线索的可以是人、事、物、时间、情感,也可以是地点的转换、情感的变化等】教你一招找线索的方法:标题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文中议论抒情句1、全文围绕什么内容展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2、本文记叙顺序是什么?(注意关键词语的提示)记叙了“我”几个成长的阶段?3、文章写这几个成长阶段靠什么连贯起来的?2.合作探究(兵教兵) (12分钟)品味细节描写1、说说感受最深的句子:从文中在找出一句你认为写的好的语句,仿照例句说话。
【例我从“父亲那细眯眯的眼睛笑着看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句中的““笑着看”和“悠悠”体会到了“父亲”对女儿的喜爱之情。
我从一句中,读出了(体会到)了。
2说说发现的话:依照课文内容,按照你的理解填充词语。
然后说说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①、当看到女儿快乐的时候,父亲的眼睛是②、当看到女儿困惑的时候,父亲的眼睛是③、当看到女儿离开家乡的时候,父亲的眼睛是我通过本文对父亲眼睛的描写体会到了:【知识点:细节描写是对文章中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进行描写,是对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
《父亲的谜语》教学设计河北省沧县纸房头乡中学王振军教学内容:《父亲的谜语》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
教学目标:理解、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着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开门见山直接导入直接导入:“语言是有温度的,文字是有感情的。
”本文又是通过怎样的语言文字传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篇即关注文章的语言,指向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2:预习展示字词积累1.全文共多少自然段?全文共18个自然段,而非21个自然段。
那么文章的结尾和第4自然段相比,同是写谜语,结尾分行来写,第4自然段没有分行,表达效果有何区别呢?(设悬,暂不回答。
待课尾声时再作思考。
)2.点讲课后“写一写用一用”部分的生字词深邃苦思冥想给予饱经忧患黯淡开释浑浊荒诞你觉得哪些字在读音或字形方面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该怎样记忆?(采用组词、形近字辨析、书空等方式进行)设计意图:设下悬念,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同时加强七年级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
教学环节3:梳理文路整体感悟1.全文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句话中均含“猜”字。
(父亲教女儿猜谜语——父亲猜女儿心事——女儿猜父亲的心思)2.这三件事让你感受最大的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爱)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为下面切入本课的课时重点,即语言的品读赏析作出铺垫。
教学环节4:聚焦描写品赏语言主问题一: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哪个词、句、标点中有“爱”?自读、圈点批注;全班交流,变式比读、品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标点。
如:小时候1)父亲那细眯眯..看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
...的眼睛笑着2)“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镜子,镜子里面有——..”父亲摸摸饱..........说。
...经忧患而早白了的头发长大后3)巧克力?大苹果?洋娃娃?绸结子?花裙子?有小鹿的铅笔刀?……..4)父亲跟.过来,拍拍..我的头,问我:“怎么啦.?”我嚷道:“我要死啦!”父亲好笑起来,说:“你小小年纪就说要死,爸爸这么老了,还想活100岁呢.。
语文初一上冀教版第12课(父亲的谜语)学案授课时间:年月日主备人:使用者:年级组号
学习目标1、记住“邃、撅、黯、涩”等字的音形
2、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深深父爱,并懂得感受父母无言的关爱。
自学指导互动策略展示方案随笔
导学一初读课文
1.用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记住生字“邃、撅、
黯、涩、冥诞、罩”音、形、意。
2.词语:苦思冥想、饱经忧患、暗淡、忧郁、浑
浊、荒诞
3.全文围绕什么情节展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是
什么?
4、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记叙重点是什么?
独学组内展示
导学二研读课文
1.勾画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情
感,然后填写下表:
女儿父亲的眼睛
欢乐
困惑
离开家乡
2、父亲的谜语到底是什么?文章什么原因不以“父
亲的眼睛”为题?
3.作者在写父亲的头发时,什么原因用“饱经忧患”
和“早白了”?
4.文章结尾只寄给女儿一首谜语,你从谜语中读出
了父亲怎么样的情感和愿望?
独学小组内展
示
导学三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注意过父亲对你的爱吗?请选择一例简
要概括一下。
互学、群学班内抽查
展示
测
评
见达标测评题23—24页1—10题
反
思。
《父亲的谜语》备教指要《父亲的谜语》,通过对生活中一个侧面的描写,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展现了一位父亲对女儿细腻、深沉的感情。
一、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呢?1.文章的主题符合本单元的要求。
2.文章选材独特,构思巧妙,感情真挚,行文流畅,适合这个年龄的学生阅读。
二、提示几个学习要点1.梳理文章线索,说说课文围绕“猜谜语”写了哪些事情。
课文围绕猜谜语写了“父亲教我猜谜语”、“父亲猜我心中事”、“父亲回信表思念之情”等事情。
全文以“猜谜语”为线索,童年“猜谜语”感受父爱;长大“猜谜语”体味父爱;结尾“猜谜语”回味父爱,给读者以丰富的想像空间2.父亲眼睛里饱含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是怎样随着女儿的心情而变化的?文章多次刻画了父亲的眼睛:女儿小时侯,兴高采烈猜父亲的谜语,父亲的眼睛是“细眯眯的笑着”;看着女儿天真的、幼稚的神态,父亲“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如夜空一样深邃、神秘”;女儿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心事,父亲无法帮助女儿解除痛苦,“笑眯眯”的眼睛一下子变得那么“忧郁”;女儿要离开父亲,远行他乡,父亲的眼睛变得“浑浊”。
文章通过这些细节描写,使父亲的“眼睛”在文中反复出现,展现了父亲丰富而细腻的感情世界。
一个慈祥的、善解人意的、对女儿至爱有加的父亲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全文自始至终洋溢着滚烫的父女亲情。
3.在结尾处,父亲寄来的谜语中蕴含了一种怎样的感情和愿望?文章的结尾,当生活在幸福之中的“我”写信询问父亲需要什么的时候,父亲的回信依然是“我”小时猜过的那条谜语,这里的“关”、“合”也喻指了父女之间的“离合”,女儿离开了父亲,也就是把箱子关上了,等待女儿归来看望父亲的时候,箱子也就打开了。
父亲用谜语把对女儿的思念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这时候,读者眼前浮现出一位老父亲孑然独坐窗前,思女念女的动人情景。
此情此景催人泪下。
4.读了此文,有什么收获和感慨?家庭中的亲情是浓郁的,但是,因为都是生活琐事,很多饱含父母情感的事情也都显得微不足道了,通过本文的学习,能让学生发现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的事情,从小事中见真情,提升自己对亲情的理解,进一步感受家庭亲情的温暖。
河大版语文初一上册第10课《父亲的谜语》教学设计河北省沧县纸房头乡中学王振军教学内容:《父亲的谜语》是河大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叙事散文。
教学目标:明白得、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着意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运用能力。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1: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导入直截了当导入:“语言是有温度的,文字是有感情的。
”本文又是通过如何样的语言文字传达了作者如何样的感情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开篇即关注文章的语言,指向课时教学目标。
教学环节2:预习展现字词积存全文共多少自然段?全文共18个自然段,而非21个自然段。
那么文章的结尾和第4自然段相比,同是写谜语,结尾分行来写,第4自然段没有分行,表达成效有何区别呢?(设悬,暂不回答。
待课尾声时再作摸索。
)点讲课后“写一写用一用”部分的生字词深邃苦思冥想给予饱经担忧黯然开释浑浊荒诞你觉得哪些字在读音或字形方面该引起我们的注意?该如何样经历?(采纳组词、形近字辨析、书空等方式进行)设计意图:设下悬念,再次引导学生关注语言表达形式,同时加强七年级学生对生字词的把握。
教学环节3:梳理文路整体感悟全文要紧写了哪三件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每句话中均含“猜”字。
(父亲教女儿猜谜语——父亲猜女儿心事——女儿猜父亲的心思)这三件事让你感受最大的是什么?用一个字概括。
(爱)设计意图:整体感知,为下面切入本课的课时重点,即语言的品读赏析作出铺垫。
教学环节4:聚焦描写品赏语言主问题一:画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哪个词、句、标点中有“爱”?自读、圈点批注;全班交流,变式比读、品赏富有表现力的词、句、标点。
如:小时候1)父亲那细眯眯的眼睛笑着看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
2)“晚上关箱子,早上开箱子,箱子里有面镜子,镜子里面有——”父亲摸摸饱经担忧而早白了的头发说。
长大后3)巧克力?大苹果?洋娃娃?绸结子?花裙子?有小鹿的铅笔刀?……4)父亲跟过来,拍拍我的头,问我:“如何啦?”我嚷道:“我要死啦!”父亲好笑起来,说:“你小小年纪就说要死,爸爸这么老了,还想活100岁呢。
21 父亲的谜语
教学目标:
1.能独立认识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深邃”、“苦思冥想”、“饱经忧患”等词语。积累描
写父亲眼睛的句子,读懂句子的含义。
2.初步了解简要复述的方法,能按提示对课文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复述。
3.能照样子把句子写具体。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父亲的谜语中、父亲的眼睛中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学重难点:
1. 能按提示对课文关键内容进行简要复述。
2. 在朗读中体会描写父亲眼睛句子的含义,感悟父亲对孩子深沉的爱。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时间:1.5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有一位作者每当回忆起童年的时光,觉得最有趣的事就是猜父亲的谜语。今天,我们就
来读一读这位父亲的谜语(板书:父亲的谜语),去感受其中蕴涵的情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课文围绕父亲教我猜谜语,写了哪三个场景?(夏日的晚上、猜谜
语时、烦恼忧愁时)
2.检查预习情况,交流:
,父亲 。
(什么情况下) (怎么样)
三、抓住谜底“眼睛”,研读课文。
1.在父亲给我猜的那么多的谜语中,哪一条谜语是我猜不出的?指名一生读谜面。谁来揭晓
谜底?
2. 谜底是父亲的眼睛,在猜谜过程中,父亲也是用眼睛来启发我的。作者在文章中多处写
到了父亲的眼睛,默读课文用直线划出描写父亲眼睛的句子。
3.指名交流句子,理解感悟。根据学生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句1:父亲眯起眼睛看着我,悠悠地念着他的谜语。我眨巴着眼睛,仰头对着那满天的星斗
苦苦地寻找,谜底藏在哪里呢?再盯着父亲的眼睛瞧,觉得他那双笑眯眯的小眼睛也和夜空
一样深邃、神秘。
(1)引读:夏天的晚上,“我”和父亲坐在星光笼罩的院子里,周围是那样的宁静,此时,
父亲( ),我盯着( ),觉得( )。
(2)你从父亲“深邃”、“神秘”的眼睛中感受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感受父亲的眼睛在孩
子的心目中是那样高深莫测,令人猜不透)理解“深邃”、“神秘”。
(3)指导朗读,读出温馨、甜蜜的感觉。(配乐朗读)
句2:父亲笑着说:“你再听啊——”他把眼睛闭上,“晚上关箱子。”又把眼睛睁开,“早上
开箱子。”父亲把眼睛凑近我,“箱子里有面小镜子。你仔细看看,镜子里是不是有个细妹子?”
(1)同桌合作读句子,模仿父亲的动作。板书:闭上 睁开 凑近(感受父亲提示方法的
巧妙,体会父亲的爱女之情。)
(2)过渡:那么,我的眼睛谜语又是怎么说的呢?引出第10小节,理解“饱经忧患”,想
象父亲生活、工作的忙碌,从而体会父亲对我的关爱。
(3)分角色合作朗读3-10节。
句3:每当我撅起了嘴,皱着眉头,一副烦恼忧愁的样子时,父亲便念起“关箱子、开箱子”,
笑眯眯的眼睛一张一合,然后问我:“镜子里面有个什么呢?”
(1)指名两名合作表演读。
(2)其余学生谈感受。(学生可根据文中内容回答,也可展开适当的想象,重在让学生感受
父爱。)
4.读到这里,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结合理解句子:啊,父亲的眼睛多神秘呀!仿佛可以给我变出许许多多的快乐和光明。
四、指导复述,深入感悟。
1.想想围绕父亲的谜语,作者写的三个场景中,哪个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简要地说一说。
选择场景一为示范,引导学生抓住主要意思,结合根据板书提示,选择一个进行复述。
(强调简明扼要地进行复述。)
2.学生自由准备,指名一人复述。
3.指名三人合作,简要复述全文。
4.小结简要复述的方法:保留主要的内容,删去次要的、解释性和描述性的部分,对话部分
一般改为转述。
五、总结课文,拓展说话。
1.父爱如山,它同母爱一样的无私,他不求回报。在猜谜语的过程中,当我苦思冥想时父亲
用眼睛给我巧妙提示,在我忧愁烦恼时父亲的眼睛能为我解忧,从父亲的眼睛中感受到了伟
大、深沉的父爱。
2.平时生活中你一定也能感受到父爱无处不在。你的爸爸哪方面的特点给你留下深刻的影响
呢?
说话练习:当我高兴时,爸爸就会 ;当我伤心时,爸爸就会 ;
当我烦恼时,爸爸就会 ;当我 ,爸爸就
会 ……
作业布置:
1、 抄写字词
2、 写话,介绍自己的爸爸
板书设计:
夏日的晚上 眯起 笑眯眯 深邃
21父亲的谜语 猜谜语时 闭上 睁开 凑近
父爱如山 烦恼忧愁时 笑眯眯 一张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