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创新说课大赛一等奖: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强》说课-
- 格式:pptx
- 大小:17.51 MB
- 文档页数:38
大气压强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②知道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③能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①观察法和实践法相结合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②通过对托里拆利实验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和理解用液体压强来研究大气压强的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经历观察、实验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②通过探究性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③通过对学生答案的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难点:对托里拆利实验的理解及利用液体压强求解大气压强的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过程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液体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能够产生压强,并且向各个方向。
和液体一样具有流动性的气体,会不会也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大气压强。
师:正式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猜一猜。
(“矿泉水瓶变扁”和“覆杯实验”)猜一猜,使瓶子变扁的是谁呢托住扑克牌的是谁呢你有什么依据呢生:应该是大气,因为和瓶子接触的是瓶子内外的空气,而瓶内的空气不能吸瓶子,所以应该是外面的大气。
和扑克牌接触的是水和空气,水给扑克牌向下的力,而向上的力只能是大气作用在扑克牌上的。
师:分析的非常棒,所以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生: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能够产生压强。
师:太棒了。
那接下来请同学们再仔细观察:(覆杯实验转换方向)看到了什么现象生:扑克牌没有掉师:这又说明了什么生:大气压强向各个方向。
师:非常好!的确,我们把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的物体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或者气压。
我已经看到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桌上已经准备好的器材来进一步体会大气压强。
生:(分组小实验并到前面展示)其中一组:两个吸盘轻轻靠近,很容易拽开,如果我使劲排出里面的一部分空气,很难拽开,所以证明大气压是存在的。
《大气压强》说课稿吴忠一中白素梅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大气压强》,是人教版的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3节的内容。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节内容是压强在空气中的表现。
大气压强知识的综合性较强,它是学习了密度、平衡力、压力、压强和液体压强的基础上展开的。
这些知识的学习又为后面“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及“浮力”等知识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整套教材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教材内容分为“大气压强的存在”和“大气压的测量”,另外,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有关大气压的知识,教材又设计了“想想做做”(观察大气压随高度的关系)、“科学世界”(活塞式抽水机)以及“动手动脑学物理”等栏目。
(2)“三维”目标: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本节教材特点和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并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能简单描述托里拆利实验,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量级。
3.能说出大气压随高度变化的规律和液体沸点跟气压的关系。
4.了解活塞式抽水机的工作过程和原理。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跟大气压强有关的现象,感知大气压强的客观存在。
2.通过观看视频,使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并对托里拆利实验进行分析,了解推理和等效替代的方法。
3.通过观察感知人类是如何利用大气压强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在学习中让学生亲身感受、实践,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精神,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通过了解大气压的应用,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强的存在教学难点:大气压强的存在;大气压的测量二、说学情(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期的物理学习,初二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个科学探究的素养,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学习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后也期望继续研究并且去解决一定的生活问题。
第九章第三节《大气压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
能通过实例说出大气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2.了解生活中的气压计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大气压的存在难点:大气压的测量三、教学策略本课的基本教学思想是: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生活实例使学生感受大气压确实存在;知道大气压以及大气压对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其基本教学思路是──由学生设计实验证明大气压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而后展开教学。
在教学中,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及幻灯片的展示,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增强学生对大气压知识的了解。
四、教具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水槽,易拉罐,酒精灯,火机,试管,塑料挂衣钩,烧杯,广口瓶,玻璃片,弹簧测力计,饮料瓶,学生:水槽,试管,塑料挂衣钩,烧杯,广口瓶,玻璃片,弹簧测力计,饮料瓶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与讨论相结合,探究教学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六、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同学们喜欢魔术表演吗?那老师为大家表演一个魔术,这是一个普通的易拉罐,在里面倒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对其加热直到沸腾,这个过程大约需要一分钟左右的时间,同学们耐心等待,同时细心观察。
……当看到水沸腾后,提醒学生,“易拉罐中的水沸腾,见证奇迹的时刻到了,同学们擦亮眼睛看过来”,将易拉罐倒扣在冷水槽中,易拉罐变扁,同时发出很大的响声,同学们猜想可能是什么把易拉罐压扁了?生:可能是空气!师:为什么这样猜想生:因为它的周围只有空气师:看同学们一脸疑惑,难道我们周围的空气有这么大的威力,易拉罐真的是被空气压扁的吗?引导学生复习固体和液体压强的知识,重点复习液体产生压强的原因。
地球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着,我们就生活在大气海洋的最底层,那么大气是否会对浸入期中的我们产生压强?2.大气压强(1)与液体压强类比,分析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大气受到重力,同时大气具有流动性。
《大气压强》的一等奖说课稿《《大气压强》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大气压强》的一等奖说课稿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大气压强》,我说课的内容有教材分析、教学设计思想、教学目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我的物理教学思想六个板块。
【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第十四章第三节的内容,对大气压强的研究是在前面所学的基础上,运用压强、压力、水的沸点、液体密度、液体压强等内容来认识的,由“想想议议”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究欲望,从而用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进一步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和应用。
本节大气压强的学习是高中阶段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大气压强的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等有广泛的意义。
【设计思想】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物理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物理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物理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
【教学目标】根据课程表准要求我设计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知道大气有压强;·知道大气压数值的测量方法以及估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动手和积极探究的精神;·认识大气压的存在与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9.3 大气压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九章《压强》第三节《大气压强》,从生活中的实例入手,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本节课要求学生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认识大气压的存在,运用前一节《液体压强》的知识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对大气压的大小形成具体、形象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多方面能力。
【课时分析】本节课需要1节课时。
【学情分析】经过了一个半学期对物理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有一定的观察能力、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受力分析的能力,也刚刚学会了计算液体压强,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和分析问题,并把分析的思路描述出来。
所以本节课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受力分析,认识到大气压强的存在,通过二力平衡的知识,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原理,通过实验测量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水柱和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并计算出大气压强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1.能运用受力分析的方法,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体验等效替代的科学方法。
3.体验物理学的研究方法——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计并进行实验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获得成功的愉悦。
2.领悟实验在物理学中的德威和作用。
3.体会到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学以致用的过程,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认识大气压强的存在。
【教学难点】设计实验粗略测量大气压强的大小。
【教师用具】多媒体课件、塑料杯、试管、11米长水管、皮尺、红墨水、薄塑料片、手机。
【学生用具】学案1份。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游戏:2014年有个风靡全球的挑战冰桶游戏,今天我们来一个挑战水筒的游戏。
在杯中装满水,用薄塑料片盖在杯口上,将杯子倒扣使杯口向下,从若干位同学头上经过。
被“罩”过且没被淋湿的同学都具有很高的科学素养。
《大气压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气压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气压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压强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大气压强的存在、测量和应用。
大气压强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紧密,对于学生理解压强的概念、掌握压强的计算以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如吸盘挂钩、吸管吸饮料等,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然后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大气压强的存在,并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
最后,教材介绍了大气压强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广泛应用,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学情分析在知识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概念和计算,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对于大气压强的概念和测量方法,学生可能会感到比较抽象和陌生。
在能力方面,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心理方面,学生对物理实验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但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而产生畏难情绪,需要教师给予及时的引导和鼓励。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了解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
(2)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值。
(3)能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大气压强的存在及产生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