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教学课件(35张pot)
- 格式:pot
- 大小:1.24 MB
- 文档页数:35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出身世族地主,
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文化教育,7岁知
书,十多岁传文,一生文采风流。他在文
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
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同为唐宋八
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
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
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
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
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有《苏东坡集》传世。
背景简介:
《水调歌头》是一
首世代相传的“中秋词”,是作者
任密州知州时写的。这时,苏轼因
与王安石政见不合,离开朝廷,来
到“寂寞山城”密州,已经整整5
年了。政治失意,妻子亡故,弟弟
远在他乡,词人心中十分苦闷,于
是借询天问月排遣愁绪。
前人曾有论:
“中秋词自东
坡《水调歌头》
一出,余词尽
废”。
朗读训练
朗读诗词速度要慢一些,一边读一边品味,
使作品中的形象在自己头脑中浮现出来。
另外也要划分节奏,韵脚要读出延长音。
如: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
篇,兼怀子由。
到天亮
苏轼的弟弟
苏辙的字
初步欣赏:
1、理解“小序”。
“子由”是谁?
“达旦”是什么意思?
作者此时在密州任太守。政治
上失意,与弟弟苏辙也已七年没
有见面。中秋对月,怎能不思绪
万千呢?
词前小序有何作用?
交代写词的时间及缘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端起酒杯
什么年月,什么日子。暗
含多好的日子之意。
经受不住
月光下作者起
舞的清朗身影
哪里比的上
上阕: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
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
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
端起酒杯遥问青天,不知道月中宫殿,
今晚该是多好的日子啊。我本想驾着长风
回到天宫去,又恐怕经不起那月中宫殿的
清寒。那么,就让我在人间的月光下翩翩
起舞吧,那清朗的影子也随着人在舞动,
此情此景,什么地方能比得上人世间呢?
上阕:
上阕开篇接连两个发问:其一,天上的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其二,不知
月亮上,“今夕是何年”?这样的问题李
白也曾问过:“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
杯一问之。”相比之下,苏轼这一问,问
得更加痴迷。很明显,词人因思亲情切而
生寂寞之感,不由把酒问月,并想象着月
宫今夕的情景;但他想到月宫的清寒,又
不免迟疑起来,于是,词人转而安慰自己:
在天上起舞,只有冷清的影子相随,怎么
比得上留在温暖的人间呢?词中隐约透露
出在现实中苦闷难谴,欲求解脱的情绪。
天上----人间
幻想----现实
出世----入世
上阕的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上阕→望月
(写景)→写词人月下欢
饮时的和想象联想之景。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雕花的窗户
不能入睡
在
只是希望
下阕: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
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
共婵娟。
月亮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窗
户上,照着那没有睡意的人。月亮啊,你跟人们
该没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的时
候才又亮又圆呢!人世间有悲欢离合,月亮也有
阴晴圆缺,这样的事从古以来就是难以十全十美
的。只希望我们都能生活得平安长久,那么虽然
相隔千里,也都能共赏这美好的月光了。
下阕:
下阕除开头写月移光转而外,以下全属内
心独白。第一句就把月光拟人化,写出了月
光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带出因离愁别苦而
“无眠”的月下人。月圆了人却不能团圆,
词人不禁埋怨起一轮明月了:“不应有恨,
何事偏向别时圆?”意思是:月亮你不应有
什么憾事,为什么偏偏在人离别的时候显得
格外的圆?此设想甚奇,但词人又调转笔锋,
作了一番宽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
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是人生和自然的规
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所以实在用不着特
别地悲伤。
这样层层推进,愈进愈深,于是最
后两句表达了诗人能够不为离愁别
绪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但愿人长
久,千里共婵娟。”惟愿别离的人
们各自珍重,远隔千里,一同欣赏
中秋明月之夜美好的景色。表达了
词人不为离愁别恨所束缚的豁达的
思想。
——明确:下阕
→怀人
(抒情)→
写词人月下
“无眠”的情状及对人生的
沉思、探求。
下阕的主要写了什么?
(1)“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与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两句各体
现了词人的什么感情?
——引导:“月圆人不圆”的遗憾之
情和“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心愿。
(
2)找出词中蕴涵人生哲理与表达美好
祝愿的句子。
蕴涵了人生哲理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
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
都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左右。正因为蕴涵
了人生哲理,这句词也成为名句。
表达美好祝愿的句子是:“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蝉娟。”这是关于祝福流传千古的名句
词的上下两阕主要写了什么?两
者的联系何在?
借景抒情,
情景交融。
上阕:下阕:望月(写景)
怀人(抒情)
思考讨论
(3)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
生态度?
——明确:表达了词人不为离
愁别恨所束缚的豁达的思想。
感伤
乐观
思念亲人
怀才不遇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借
景
抒
情
起舞弄清影,
何似在人间。
望
月
怀
人
情
景
交
融
《望月怀远》作者: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