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综合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25 MB
- 文档页数:12
综合实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个具有一定复杂性的综合实验,并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以一些电子设备的维修为主题,具体需要完成以下几个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对电子设备进行初步检查,观察出现的各种故障现象,并按顺序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对可能的故障原因进行分析,并进行实验验证。
3.故障修复:通过对故障原因进行实验验证,确认具体故障点,并进行修复。
三、实验步骤1.故障现象观察和记录:经过初步观察,电子设备无法开机,电源指示灯未亮起。
将该现象记录下来。
2.故障分析:根据故障现象的记录,初步判断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故障原因:a.电源问题:电源线连接不良或损坏,电源开关故障等。
b.电路板问题:主板或电路板上的元器件损坏等。
3.故障修复:a.检查电源线连接情况,发现电源线连接良好。
b.使用万用表对电源开关进行测试,发现电源开关无故障。
c.拆卸电子设备,对主板进行仔细观察,发现一个电容器破裂。
推测该电容器故障可能导致电子设备无法开机。
d.更换故障电容器,重新组装电子设备。
e.进行开机测试,电子设备正常开机,故障修复成功。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经过实验,成功修复了电子设备的故障,使其能够正常开机。
故障原因是电容器损坏,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供电。
五、实验心得通过本次综合实验,我深刻体会到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我们不仅需要具备相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并善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同时,实验过程中还需要细致入微地观察和记录现象,以便确定故障原因和进行有效的修复。
通过这样的综合实验,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增强了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综上所述,本次综合实验取得了良好的实验结果,并为进一步提升实验者的综合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打下基础。
这次实验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电子设备故障检修的过程和方法,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大有裨益。
土木工程综合实验报告(隧道与轨道工程方向)班级:姓名:学号:成绩:福建工程学院土木工程学院一、实验报告要求(1)实验报告的格式形式应统一。
(2)编写实验报告要规范,一般包括:实验名称、目的、内容、原理、设备及仪表(名称、规格、型号)、实验装置或连接示意图、实验步骤、实验记录、数据处理(或原理论证、或实验现象描述、或结构说明等)。
(3)实验报告应附有实验原始记录。
(4)每个实验要求实验记录数据完整、计算正确、图表清晰。
二、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与评分办法或标准(1)本课程考试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评定标准:要求每名学生按指导书要求参加所列所有试验项目。
实验成绩组成:出勤 20%、实验操作 30%、实验报告 50%。
实验成绩分:优、良、中、合格、不合格五级。
目录试验一量测仪器参观与操作练习 (3)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4)试验三超声—回弹综合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 (7)试验四锚杆拉拔试验 (11)试验五隧道周边收敛量测 (13)试验六钢筋扫描检测实验 (16)试验七桥梁跨中挠度验证设计实验 (18)试验一量测仪器的参观与操作练习一、试验目的通过参观、练习,进一步了解各种仪器的工作原理、用途,掌握使用方法。
二、所列量测应变的机械式仪表装置有:机械百分表、机械千分表。
这些仪表装置都是量测试样的某一预先选定的原始长度的前后变化值,然后计算其应变值,该原始长度称为初始值。
它们的刻度值分别为:0.01 mm,量程分别为:mm 。
三、量测位移的仪表装置有:机电百分表、位移计和测高仪。
四、量测力的仪器装置有:拉力测力计、压力测力计、拉测力传感器、和压测力传感器。
五、百分表、千分表的区别有:(1)精度、(2)量程、(3)误差。
用它们测挠度应配读数显微镜,测应变应配手持应变仪,测转角应配倾角仪,测力应配测力传感器。
同组实验者:张友明张伟峰李榕波陈敏陈湘曹吉伟实验时间:试验二回弹法测定混凝土强度试验一、目的要求1.了解回弹仪的构造及其工作原理;2.掌握回弹仪的使用方法与技术要求;3.掌握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11;二、试验内容用回弹仪在测区内随机布点测得回弹值三、仪器名称及主要规格(包括量程、分度值、精度等)、材料1、混凝土回弹仪;2、检测钢砧;3、混凝土试件。
2011级专业综合实验报告姓名:班级:学号:专业:指导老师:时间:组员:目录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 (1)实验二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VE高级营养霜 (8)实验三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波 (10)实验四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香水花露水 (12)实验五果胶的提取与分析 (16)实验六一种含N-P-Al阴离子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对棉布的阻燃性 .. 20 实验七阿司匹林的合成 (23)实验一日用化学品复配实验——洗衣用洗涤剂一、实验目的1、掌握洗涤剂的配方设计及检验方法。
2、掌握泡沫测定法。
二、实验概要洗涤剂洗衣服一般最常用的是洗衣粉。
洗衣粉的生产,一是要将液体原料(烷基苯磺酸钠、硅酸钠等)喷雾干燥成粉;二是固体原料(三聚磷酸钠、NaCO3)溶解成浆状再喷雾干燥成粉。
而人们在使用时,洗衣粉又要溶解成水溶液才能进行洗涤。
这样生产时耗用大量热能与工时,使用亦有不便。
而液体洗涤剂制法简单,节能,使用方便,尤其在洗衣机中使用,更受重视。
洗衣用洗涤既要有较好的去污能力,又要在寒冷冬季和酷热的夏季都能保证透明,不分层、不混浊、不沉淀,并具有一定的粘度。
因此虽然生产设备简单,但配方设计却不那么容易。
配方中一般包含去污作用的表面活性剂,增加溶解度的增溶剂,适用硬水洗涤的螯合剂,同时还有缓冲剂,增粘剂、增泡剂等。
本实验就是洗涤剂配方设计选择并对其质量进行检测。
三、实验仪器和药品吸滤瓶500ml 酚酞指示剂古氏坩埚25—30ml 硝酸乙醇95% 铬酸钾5%无水乙醇AgNO3标准液0.1NPH试纸罗氏泡沫测定仪量筒1000ml分液漏斗无水CaCl21000ml容量瓶MgSO4·7H2O NaOH漂白布1张炭黑布4张电动搅拌白度计QBDJ–1型电炉(500W)搪瓷盘瓷研钵四、实验内容1、配制洗涤剂(1)按下表配制如下四种液体洗涤剂表1.洗涤剂配方组分配方编百分比号原料组分1 2 3 4作用烷基苯磺酸钠13 9 10 18 去污脂肪酸聚氧乙烯醚 5 10 5.4 去污烷基醇酰胺 3 1 增粘、增泡柠檬酸三钠2.1 8.2 螯合剂焦磷酸钾25 螯合剂甲基磺酸钠 3 5.7 PH缓冲剂硅酸钠 3 5 PH缓冲剂氯化钠1.6 增粘剂尿素 3 增溶剂将上表的原料每组按比例(配制50g)称取,在小烧杯中一一溶解,然后混合均匀,配制成四组洗涤剂。
综合设计实验报告设计题目:课程名称:学生姓名:学号:所在院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目录第一章、前言 (1)第二章、设计要求及实现的功能 (1)2.1 设计要求 (1)2.2 设计实现的功能 (1)第三章、整体设计 (2)第四章、系统详细设计 (2)4.1硬件详细设计. (2)4.1.1主控制系统 (2)4.1.2时钟振荡电路和复位电路 (4)4.1.3 DS1302模块设计 (5)4.1.4 DS18B20模块设计 (6)4.1.5 按键电路 (8)4.1.6 LCD显示电路 (8)4.2 软件详细设计 (9)4.2.1系统软件详细设计 (9)4.2.2 DS1302的时间处理 (9)4.2.3 环境温度采集 (12)4.2.4 系统软件按键检测流程图 (12)第五章、系统仿真及程序编写及调试 (13)5.1 仿真软件介绍 (13)5.2系统硬件PROTEUS仿真原理图 (13)5.3 系统硬件仿真运行情况图 (14)第六章、课程设计总结 (14)第七章、仪器仪表清单 (15)第八章、参考文献 (16)第九章、附录 (16)显示温度的万年历第一章、前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时间的流逝,至从观太阳、摆钟到现在电子钟,人类不断研究,不断创新纪录。
如今万年历已经在人们生活中广泛的使用,它不仅是记录日期和时间的工具,而且也成为了一种装饰品。
现在的万年历可以说是多种多样,外观精美。
放在家里既可以计时也可作为风景壁画,因此越来越受到大众消费者的喜爱。
美国DALLAS公司推出的具有涓细电流充电能的低功耗实时时钟电路DS1302。
它可以对年、月、日、周日、时、分、秒进行计时,而且DS1302的使用寿命长,误差小。
对于数字电子万年历采用直观的数字显示,可以同时显示年、月、日、周日、时、分、秒和温度等信息,还具有时间校准等功能。
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单片机STC89C52,辅助以必要的外围电路,用C语言编写程序,并进行模块化设计而成的电子万年历系统。
综合实训总结报告一、实训背景和目的综合实训是我所在高等院校的一项基础教育课程,旨在让学生在课程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实际操作和综合应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在本次实训中,我所在的小组选择了一个小型电子商务网站作为项目,旨在通过该项目让我们学生熟悉网站开发的全过程。
二、实训过程1.策划和调研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小组首先对电商市场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
我们了解了市场现状、消费者需求、行业热点和竞争对手等关键因素,以此为依据制定出了我们的网站规划和设计方案。
2.设计和开发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小组进行了大量的前端设计和后端开发。
通过学习不同的编程语言和框架,我们成功地实现了网站的UI设计、后台数据管理以及用户交互等核心功能。
3.测试和发布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的小组对网站进行了全面的测试和排除故障工作。
然后,我们通过域名服务器将网站正式发布到了互联网上。
三、实践成果和收获通过这次实训,我学到了很多实际的技能和知识。
其中,我最大的收获包括:1.团队合作:在实训中,我和我的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全程合作,加深了我们之间的沟通和协作。
2.技术能力:在实训中,我学到了前端设计和后端开发的基础知识,包括HTML、CSS、JavaScript以及PHP等常用的编程语言和框架。
3.实践经验:通过实践,我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从而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加深了对电子商务市场的深刻认识。
四、实训总结通过这次实训,我深刻地认识到实践能力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不仅要继续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勇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流体流动阻力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习使用流体力学实验设备,如流量计、压差计等。
3. 通过实验,了解流体流动阻力在工程中的应用,如管道设计、流体输送等。
4.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并探讨其影响因素。
二、实验原理流体流动阻力主要分为直管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
直管摩擦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流动时,与管道壁面产生摩擦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局部阻力是由于流体在管道中遇到管件、阀门等局部阻力系数较大的部件时,流动方向和速度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能量损失。
直管摩擦阻力计算公式为:hf = f (l/d) (u^2/2g)式中:hf为直管摩擦阻力损失,f为摩擦系数,l为直管长度,d为管道内径,u 为流体平均流速,g为重力加速度。
局部阻力计算公式为:hj = K (u^2/2g)式中:hj为局部阻力损失,K为局部阻力系数,u为流体平均流速。
三、实验设备与仪器1. 实验台:包括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流量计:涡轮流量计。
3. 压差计:U型管压差计。
4. 温度计:水银温度计。
5. 计时器:秒表。
6. 量筒:500mL。
7. 仪器架:实验台。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台,安装直管、弯头、三通、阀门等管件。
2. 连接流量计和压差计,确保仪器正常运行。
3. 在实验台上设置实验管道,调整管道长度和管件布置。
4. 开启实验台水源,调整流量计,使流体稳定流动。
5. 使用压差计测量直管和管件处的压力差,记录数据。
6. 使用温度计测量流体温度,记录数据。
7.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8. 重复步骤4-7,改变流量和管件布置,进行多组实验。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1. 记录实验管道长度、管径、管件布置等信息。
2. 记录不同流量下的压力差、流体温度等数据。
3. 计算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
4. 绘制直管摩擦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局部阻力损失与流量关系曲线。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数据,验证了流体流动阻力理论,即直管摩擦阻力损失和局部阻力损失随流量增加而增大。
实验名称:综合性实验实验目的:1. 熟悉实验室的基本操作和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实验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
3. 掌握综合性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时间:2023年3月15日实验地点:化学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天平、滴定管、烧杯、锥形瓶、试管、酒精灯、蒸馏装置、分光光度计等。
2. 材料:盐酸、氢氧化钠、酚酞指示剂、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硫酸铁溶液等。
实验原理:本实验主要研究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综合性实验方法。
通过滴定实验,测定未知溶液的浓度,验证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
实验步骤:1. 酸碱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指示剂;(2)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进行滴定,观察颜色变化;(3)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配制一定浓度的待测溶液;(2)加入适量的氧化剂或还原剂;(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颜色变化;(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3. 沉淀滴定实验:(1)称取一定量的待测溶液于锥形瓶中;(2)加入适量的沉淀剂,观察沉淀形成;(3)滴加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观察沉淀溶解;(4)记录滴定终点,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
实验结果与分析:1. 酸碱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的读数误差、指示剂颜色变化不明显等。
2. 氧化还原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滴定管读数误差、氧化还原反应不完全等。
3. 沉淀滴定实验:(1)根据滴定终点记录的数据,计算待测溶液的浓度;(2)分析误差来源,如沉淀剂加入过量、沉淀溶解不完全等。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综合性实验,我们掌握了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等实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准确操作实验步骤,并能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信号波形分离及合成”大综合电路设计题目一、课题的任务课题任务:对一个特定频率的方波进行变换产生3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再将这些正弦信号合成为近似方波。
电路方框图:图1 课题参考实现方案要求:(1)6人-7人为一个小组,请各班课代表将组队名单(包括小组长)交给指导教师。
(2)在购买元器件清单之前,要将仿真报告上传到指导教师的邮箱上,或BB平台上,经确认后以班级为单位购买元器件,发票统一开1张,发票单位是中国计量学院,(其中通用板、导线、焊锡丝由老师提供)。
(3)6人为一个小组完成上述电路(可以分工分为两个模块实现)。
小组长分工要注意协调、合理,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如部分人做振荡电路、部分人做分频电路,最终合成一个产品)。
(4)最终综合报告模板请见相关通知(每小组提交一份报告,手写中国计量学院信纸)。
(5)制作完成后以小组为单位答辩,每人负责回答相关电路一个问题。
(6)仿真报告上交时间为第10周,第11周各小组购买电子元器件(每组不超过50元,可以以班级为单位购买,注意开中国计量学院发票),第12周开始焊接调试。
16周前全部答辩上交实物作品及综合报告。
(7)开放时间:为了便于学生调试,搭接电路,12周-15周周六全天实验室303室、302室对同学开放。
二、要求(1)方波振荡器的信号经分频与滤波处理,同时产生频率为10kHz和30kHz的正弦波信号,这两种信号应具有确定的相位关系;(2)产生的信号波形无明显失真,幅度峰峰值分别为6V和2V;(3)制作一个由移相器和加法器构成的信号合成电路,将产生的10kHz和30kHz 正弦波信号,作为基波和3次谐波,合成一个近似方波,波形幅度为5V,合成波形的形状如图2所示。
图2 利用基波和3次谐波合成的近似方波(4)再产生50kHz的正弦信号作为5次谐波,参与信号合成,使合成的波形更接近于方波,如图3所示;图3 利用基波和3、5次谐波合成的近似方波(5)美观布线等其它。
(6)创新功能(此项可以不做)A根据三角波谐波的组成关系,设计一个新的信号合成电路,将产生的10kHz、30kHz等各个正弦信号,合成一个近似的三角波形如图4所示;图4 利用基波和3谐波合成的近似三角波B可设计一个正弦信号幅度测量电路,以测量出产生的10KHz、30KHz和50KHz正弦波的的幅度值。
三、温馨提示:课题要求是首先设计制作一个300KHz的方波发生器,并在这个方波上进行分频;必要的信号转换,分别产生10KHz、30KHz和50KHz的正弦波,然后对这三个正弦波进行频率合成,合成后的目标信号为10KHz近似方波。
综合实验设计报告题目:信号波形分离及合成的大综合电路二级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指导老师:吴霞队员姓名:日期:2011年10月27日信号波形分离及合成的大综合电路设计题目一、课题的任务和要求课题任务是对一个特定频率的方波进行变换产生3个不同频率的正弦信号,再将这些正弦信号合成为近似方波和近似三角波。
二、实现方案的对比与分析1.基本方波发生器方案的对比与分析方案一:采用ICL8038搭建信号发生电路,需要调节电阻来控制输出方波信号的频率,可产生低失真度的正弦波、三角波、矩形波,但300khz是它的上限频率。
方案二:采用NE555多谐振荡器。
由自激产生方波。
产生的方波除基波成分外,还含有过多的高次谐波成分,其频率不易控制。
但产生过程简单,后续电路对产生的波形有矫正作用。
经对比,我们采用方案二,作为方波发生电路。
2.波形变换电路方案的对比与分析1)分频方案的选择方案一:采用D触发器。
仅能实现2n(n=1,2,3…)分频,无法同时实现将信号奇数分频的功能。
方案二:采用十六进制计数器。
可实现2~15任意分频,可满足对输入的单一信号分频出20KHz、60KHz及100KHz的信号,再将信号经D触发器进行2分频产生10KHz、30KHz及500KHz的信号经对比,方案二可满足要求,应用简单,在此选用方案二。
2) 0-5V方波转换成-5-5V的方波方案的选择方案一:用运放搭建减法器电路来实现信号的负值输出,在理想状态下实现很容易,但实际上减法器电路的电阻搭配需要精确配选,而且输出波形有失真。
方案二:用比较器LM339接正负电源,将信号输入与标准电压比较输出得正负5V的方波信号。
经实际模拟测试比较,方案二较为理想。
3)滤波选择方案一:采用程控滤波器TLC04。
依据芯片手册,TLC04的截止频率,最高仅可做到30KHz,经实测可做到50KHz,但得到的信号纹波较大,噪声干扰也比较大,不易实现对50KHz信号的滤波。
方案二:有源滤波器电路。
利用运放搭建有源低通滤波器,可对任意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具有灵活性较强和性能稳定等优点。
经对搭建的电路实测进行对比,选择方案二较为理想。
4)移相方案对比与分析方案一:LC移向电路方案二:RC移向电路,常用,易操作经对比RC移向实现较容易。
5)信号合成方案对比与分析6)信号检测和显示方案对比与分析三、总体方案的设计原理与实现电路图本系统主要由方波发生,滤波,移向,信号合成三部分组成,其中方波产生部分由NE555多谐振荡器和分频电路组成,得到三路不同频率的方波信号;滤波处理部分则由二阶低通滤波和信号调理电路组成,用来处理方波发生部分所产生的方波信号,得到的是三路不同频率,不同相位和不同幅值的的正弦信号;信号合成部分由移相电路和模拟加法电路组成,是用来对前面产生的三路正弦信号进行移相和叠加,产生题目所要求的方波和三角波。
系统总体方框图如图所示:电路方框图:1.方波发生器电路的设计与实现方波由NE555多谐振荡器产生,根据对题目指标的分析后,总结出应该产生一个稳定的300KHz的方波。
如图1所示,为一个叫稳定300KHz方波发生电路,图1实际频率310khz接入电路后调节R2控制频率浮动。
2.分频电路的设计与分析由于题目要求要产生10KHz,30KHz,50KHz的方波信号,本次分频电路的设计采用的是74LS161二进制计数器,可实现对方波信号2-15分频,满足设计的需求。
其工作原理是:分频电路对前面产生的300KHz的方波信号分别进行十五分频,五分频,三分频后得到20KHz,60KHz,100KHz的方波,再经过D触发器二分频后得到10KHz,30KHz,50KHz的方波信号,后级使用D触发器进行一次二分频的作用是既可以将产生的方波整形,又可以使方波信号的占空比为50%,以便于后面产生正弦信号。
电路原理图2所示。
图二从上往下分别为6分频,10分频,30分频3.方波转换先用一个LM339AD比较器将输入信号与2.5V进行比较,高电平由上拉电阻拉到5V 低电平由VEE降到-5则得到-5V到5V的方波信号,再接一个电压跟随器隔离后面电路以免相互干扰。
方波有微小毛刺,但不影响实验结果4.滤波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本次设计的滤波电路是采用运算放大器搭建的二阶低通滤波器,通过有效的理论计算与计算机仿真,对电路中的电阻电容匹配正确的值,可实现对任意信号进行滤波处理。
该滤波电路具有稳定性强,可靠性高以及灵活性强等优点。
电路原理图如图3所示。
图三50khz的信号有上下的浮动但不影响实验结果5.移相电路由于方波信号经由滤波器滤波处理后,其相位会发生改变,并且不同的频率,经过滤波器后的相位移动不同,而题目要求合成的方波和三角波的谐波信号与基波信号皆同相位,故要求制作的移相器的作用是使滤波后的三路信号移至同相位。
本次设计的移相电路采用的是全通滤波器能改变即能改变相位也可以不改变信号的幅值的原理,如图4所示,通过改变R40的阻值可以实现相位的移动,将该电路多级串联,可以增大相角移动的范围。
图四能调节10°到180°的相位5.加法器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加法器电路采用如图5所示的加法器,滤波器输出的正弦信号分别由1,2, 3端口输入后叠加,得到题目所要求的叠加信号,调节R18可实现对输出信号的峰峰值进行调节。
图五四、系统测试1)目标为方波系统时分解后的各信号测试1.测试仪器DT9205型数字万用表DG1022型信号发生器YB1732A 双线性直流稳压电源DS1052E型双通道示波器2.方波测量DT9205型数字万用表DG1022型信号发生器YB1732A 双线性直流稳压电源DS1052E型双通道示波器经测量,波形发生器产生的方波信号为:F=,Vpp=3. 测量正弦信号测量正弦波1(10KHz)正弦波2(30KHz)正弦波3(50KHz) VP—P峰峰值(单位:V)4.测量方波合成测得由基波与二次谐波合成的近似方波如下图所示。
幅度满足题目规定5V。
波形合成实测图6.5 测量近似方波把50kHz的正弦信号作为5次谐波,参与信号合成。
经测量波形效果如下图:波形合成实测图五、小组分工情况,负责方波产生部分;,负责分频部分;,负责滤波部分;,负责移相部分;,负责加法部分;,负责峰值检测部分六、实验心得通过几周的大综合实验,使我们整组成员对电子元件及电路调试有一定的感性和理性认识,打好了日后学习电子技术想过过程的入门基础。
同时培养了我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我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独立工作的能力。
最主要的是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共同探讨、共同前进的精神。
具体如下: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焊接。
熟悉电子产品的制作过程。
3.能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及电路的焊接工作。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
5.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数字万用表。
6.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这样的一次实习使我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有着巨大的收获,细心团结这是在电子制作中不可或缺的核心内容,经过这次的练习,我们在这两方面都有了质的提高,素质教育在这得到了充分体现。
七、实验故障及解决办法八、实验元件清单555定时器,3个D触发器74161N,3个D锁存器74LS74N,3个OP07CP,3个NE5532AI,6个LM358AN,3个LM339AD,1个LM358AD,与门4个74LS08N,5个与非门74LS00N,3个非门74LS04N电阻:1K6个,2K9个,2.5K1个,3.2K4个,4.5K1个,5K6个,5.3K4个,10K6个,15.9K4个,30K1个,100K3个电位器:1K,5K,10K,20K电容:100PF1个,1NF15个, 10NF1个附录1:信号分解与合成部分整机电路图附录3:合成波形图1(方波10KHz+30KHz)附录4:合成波形图2(方波10KHz+30KHz+50KH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