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1
代谢疾病的实验诊断—血脂脂蛋白血脂和脂蛋白异常血症脂类代谢紊乱的疾病可以由遗传因素引起,可因环境因素导致,也可继发于其他疾病。
目前对脂质代谢紊乱与疾病关系的研究已从脂质和脂蛋白水平进入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相关酶、基因等的研究。
多数血脂和脂蛋白异常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关,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子。
1、血脂测定与动脉粥样硬化血脂、脂蛋白、载脂蛋白等测定已广泛用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血脑血管疾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医学领域,但是必须了解这些项目只能用于评估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由其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程度,而不能对这类疾病如CHD作出诊断;但是对于遗传性异常脂蛋白血症等类疾病,则必须用这些试验作为诊断指标。
⑴危险因素的概念:人体的某些生理特征对某些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人们就称这些特征为某种疾病的危险因素。
现在都很重视血脂水平和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实际上血脂就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但只能用于估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而不能用做特异性的诊断指标。
以冠心病(CHD)为例,CH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血脂异常只是CHD的发病因素之一,不是所有CHD患者血脂都增高,也不是所有血脂增高者都必然患CHD,所以它对CHD来说不能做为一个诊断指标,只能作为一个危险因素看待。
其它脂质和脂蛋白测定如HDL-C、LDL-C、apoA、ApoB等也都是属于危险因素而非诊断指标。
⑵血脂检查的临床应用血脂检测是临床常用的检验指标之一,血脂代谢异常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关系密切,临床血脂检测主要用于:①作为健康普查指标,预防和早期发现高脂蛋白血症,起监控作用;②协助判断动脉粥样硬化,进行病情观察和指导治疗;③评价冠心病,脑梗塞等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危险度;④对少见的遗传性脂蛋白异常性疾病进行诊断;⑤对继发性血脂异常的疾病进行监测和评估;⑥监测和评价饮食和药物治疗效果;⑦其他。
⑶血脂试验项目的选择:血清中主要的脂质有TG、TC,脂蛋白有HDL、LDL、VLDL、Lp(a),临床上可以分别选择测定这几种脂蛋白。
高脂血症治疗指南引言心血管疾病在我国居于死亡原因的第一或第二位,其中冠心病的发病与死亡率在某些地区正在上升。
已有的证据说明冠心病的发病中有若干危险因素起重要作用,包括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吸烟和糖尿病。
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也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在以上各因素中高胆固醇血症最被重视,其临床意义已经反复证实,随血胆固醇的长期增高,冠心病事件的发生率增加,长期控制血胆固醇于合适的水平,可以预防动脉粥样硬化,而降低血胆固醇可以减轻动脉粥样斑块,减少冠心病事件.近年来,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意义的认识正在加深。
因此,在广大人群中进行高脂血症的防治成为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饮食与生活调节对防治高脂血症极为重要,大多数人可以经过此法降低血脂。
近来新发展的调脂药物已能部分地控制饮食治疗所不能控制的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作为危险因素一、总胆固醇(TC)高胆固醇血症与动脉粥样硬化间的关系由以下研究证实:(1)动物实验;(2)人体动脉粥样斑块的组织病理学与化学研究;(3)临床上动脉粥样硬化病人的血脂检查;(4)遗传性高脂血症易早发冠心病;(5)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发现;(6)干预性预防治疗试验的结果。
血清TC在4.5mmol/L(173mg/d1)以下冠心病较少,冠心病人血清TC多数在5。
0—6。
5mmol/L(192—250mg/d1),血清TC水平越高,冠心病发病越多越早,血清胆固醇每降低1%,冠心病的危险性可减少2%。
二、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在血中主要以LDL的形式存在,目前公认LDL属于致动脉粥样硬化脂蛋白,其血中水平越高,动脉粥佯硬化的危险性越大。
高密度脂蛋白(HDL):HDL具有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因此,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时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增加。
其证据来自:(1)流行病学研究结果;(2)家族性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者易患冠心病;(3)干预性试验中升高血高密度脂蛋白可使动脉粥样硬化减退,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于0。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
一概述
高脂蛋白血症Ⅰ型(外源性高三酰甘油血症;家族性脂肪诱发脂血症;高乳糜微粒血症)为一种相对较罕见的遗传性疾患,由脂蛋白脂酶或
脂酶作用蛋白apo-Ⅱ功能障碍所致,引起乳糜微粒和VLDL、三酰甘油
从血中清除功能下降。
二临床表现
儿童和青年人表现为胰腺炎的腹痛,带粉红色的黄色的脂肪沉积皮疹(黄色瘤),特别多见于受压部位及伸肌表面;还可表现为视网膜质
斑及肝脾大。
多脂肪饮食可使血循环的乳糜微粒积聚从而使症状体征
加重。
三检查
三酰甘油的显著升高可使血浆呈乳状样,乳糜微粒折射光产生乳状样,放置4℃,24小时则在血浆中有一层乳油状物积聚,这层乳油状物覆盖
在澄清的血浆上具有诊断价值。
脂蛋白脂酶的活力在注射Ⅳ型肝素后
不能恢复(肝素后的脂溶作用)。
如乳油状物下的血浆是混浊的,则V LDL、三酰甘油亦升高(Ⅴ型高脂蛋白血症)。
四治疗
针对腹部绞痛,首先要禁食,静滴等渗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也可对
症应用镇静或止痛药物。
长期饮食应限制脂肪最高摄入量15~30克/天,脂肪应富含支链三酰甘油。
第八章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的生物化学检验练习题及答案一、学习目标1.掌握: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常规测定方法的原理、方法学评价和生理意义;血浆载脂蛋白的检测原理和临床意义。
2.熟悉:血浆脂代谢相关酶检测的临床意义和应用评价;高脂蛋白血症的WHO分型。
3.了解:血脂及脂蛋白的概念;脂蛋白的分类。
二、习题(一)名词解释1.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2.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二)填空题1.超速离心将脂蛋白分为、、和(密度从小到大填写)。
2.WHO高脂血症分型中,CM升高的两型分别为和,血清静置试验现象为透明的为。
3.根据脂蛋白在电场中迁移速率可将脂蛋白分为、、和。
4.载脂蛋白AI主要存在于中,与冠心病发生危险性呈相关;载脂蛋白B主要存在于中,与冠心病发生危险性呈相关。
5.载脂蛋白E主要由产生,血液中的apo E存在三种异构体,分别是apo Eε2、ε3和ε4,携带等位基因者,其血液中apo E浓度高,apo B浓度低,胆固醇含量也低,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护作用;而携带等位基因者,则血液中apo E浓度低,apo B浓度高,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潜在危险因素。
6.检测血浆LPL活性时,一定要静脉注射。
7.LCAT由合成,在发挥催化作用。
(三)单项选择题A型题1.下列各种脂蛋白中,脂质含量最多的脂蛋白是A.CMB.VLDLC.IDLD.LDLE.HDL2.下列各种脂蛋白中,密度最大的脂蛋白是A.CMB.β-脂蛋白C.前β-脂蛋白D.α-脂蛋白E.前α-脂蛋白3.下列各种脂蛋白中,能够抑制纤溶酶活性的脂蛋白是A.VLDLB.LDLC.HDLD.CME.Lp(a)4.主要存在于HDL中的载脂蛋白是A.apo AB.apo B100C.apo CD.apo EE.Lp(a)5.LDL中存在的最主要载脂蛋白是A.apo AB.apo B100C.apo CD.apo EE.Lp(a)6.肝脏中胆固醇清除的主要方式为A.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胆汁酸B.转变成维生素DC.转变成类固醇D.合成低密度脂蛋白E.异生为糖类7.下列关于Lp(a)的叙述,错误的是A.Lp(a)是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B.Lp(a)在脂蛋白电泳时属于前p一脂蛋白部分C.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同源性D.apo(a)可从Lp(a)上脱落下来,剩下不含apo(a)仅含apo Bl00的颗粒称LDLE.apo(a)的基因定位于6号染色体8.可将肝脏合成的内源性胆固醇运转至肝外组织的是A.CMB.VLDLC.LDLD.HDLE.LDL受体9.下列哪种脂蛋白参与胆固醇的逆向转运A.CMB.VLDLC.LDLD.HDLE.Lp(a)10.人群中apo E可有几种不同的表型A.4种B.5种C.6种D.7种E.8种11.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一般不会出现A.CMB.TCC.TGD.HDL-CE.FFA12.下列关于载脂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A.构成并稳定脂蛋白的结构B.修饰并影响与脂蛋白代谢有关的酶的活性C.作为脂蛋白受体的配体D.不参与脂蛋白代谢过程E.脂蛋白中的蛋白部分13.在血液中降解CM和VLDL的主要酶是A.磷脂酶B.胰脂酶C.裂解酶D.蛋白酶E.脂蛋白脂肪酶14.下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脂蛋白是A.LDLB.HDLC.CMD.VLDLE.FFA15.下列能够激活LPL的载脂蛋白是A.apo AB.apo BC.apo CⅡD.apo DE.apo E16. apo AI的功能之一是A.激活HLB.激活LCATC.识别LDL受体D.激活LPLE.促进CM合成17. apo A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促进胆固醇酯的生成B.促进LDL代谢C.稳定脂蛋白结构,促进胆固醇的运输D.调节HDL代谢E.促进CM和VLDL代谢18. LCAT的功能是A.促进血浆脂蛋白中胆固醇的酯化B.水解胆固醇酯C.参与胆固醇生物合成D.促进卵磷脂转变为胆固醇E.抑制胆固醇合成19. LPL的抑制剂是A.apo AIB.apo AⅡC.apo B100D.apoCⅢE.apo CⅡ20. LPL的辅助激活剂是A.apo AIB.apo AⅡC.apoCID.apo CⅡE.apo AIV21.清道夫受体有广泛的配体谱,其配体的共同特点是A.都为多阴离子化合物B.都含有apo AC.都含有apo B100D.都含有apo EE.都含有apo H22. 2001年发布的ATPⅢ中划定的血浆总胆固醇的最适值为A.<5.17mmol/LB.<5.70mmol/LC.<6.17mmol/LD.<6.70mmol/LE.< 10.0mmol/L23. 2001年发布的ATPⅢ中划定的血浆LDL-C的最适值为A.<2.6mmol/LB.<3.3mmol/LC.<3.8mmol/LD.<4.1mmol/LE.< 10. 0mmol/L24.对于有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家族史的儿童应从多大开始进行血脂监测A.2岁B.7岁C.10岁D.14岁E.28岁25.V型高脂蛋白血症时,患者的血清外观特征是A.血清浑浊B.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浑浊C.血清澄清D.血清上层“奶油样”,下层澄清E.血清“奶油样”26.血清脂蛋白电泳与血清蛋白电泳在操作过程中最大的不同在于A.所用的电泳槽不同B.支持介质相同C.电泳支持介质不同D.电泳缓冲液不同E.所用的染料不同27.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脂蛋白的方法为A.超速离心分离法B.沉淀分离法C.电泳分离法D.遮蔽直接测定法E.免疫分离法28.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载脂蛋白的方法为A.免疫扩散法B.免疫透射比浊法C.免疫火箭电泳法D.脂质抽提法E.离心法29.apo E的哪种等位基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有防护作用A.ε4B.ε3C.ε2D.ε1E.ε730.下列哪种染料能用于血清脂蛋白电泳分析实验中A.丽春红B.考马斯亮蓝C.苏丹黑BD.氨基黑10BE.酸蓝B型题(l~3题共用备选答案)A.TCB.FFAC.HDL-CD.LDL-CE.LCAT1.主要与白蛋白结合存在的是B2.认为对人体有保护作用的脂蛋白为C3.属于脂代谢相关酶类检测的是E(4~6题共用备选答案)A.酶法B.抗原抗体反应C.色谱与质谱法( GC/MS)D.匀相法E.超速离心4.血脂检测参考方法多为C5.Lp(a)检测方法为B6.临床自动化检测血脂常用方法为A(7~11题共用备选答案)A.CM升高,VLDL均升高B.IDL升高C.VLDL升高D.LDL升高E.CM升高7.Ⅳ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C8.Ⅱa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D9.I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E10.V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A11.Ⅲ型高脂血症的特征是B(12~13题共用备选答案)A.apo A IB.apo A IIC.apo B100D.apo C lIE.apo CⅢ12.识别LDL受体的是C13.抑制IPL和肝apo E受体的是E(14~16题共用备选答案)A.LPLB.LCATC.HLD.HMG-CoA合成酶E.LDL中甘油三酯及磷脂水解的是C14.催化HDL215.催化胆固醇酯生成的是B16.催化CM及VLDL中甘油三酯水解的是A(四)简答题1.血脂检测一般样本的采集和处理有什么基本的要求?2.脂蛋白由电泳和超速离心如何分类?3.简述如何使血脂项目检测更加准确。
如何提高高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HDL),对转运胆固醇有很大作用,能把血管中沉淀的血垢运送到血管外。
从而对抗动脉硬化,保护血管年轻化。
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与冠心病成反比,浓度越低患冠心病的几率越高。
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方法:主要有饮食调节、运动疗法、药物调脂。
核桃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HDL)比值。
大蒜有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
鱼体脂肪中含有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抗动脉硬化。
平时要注意多食。
还要多食含亚油酸、亚麻酸的食物如胡麻油等,它们对提高高密度脂蛋白也有一定的作用。
长期体育锻炼能降低血液中甘油三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运动疗法是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重要方法。
药物方面,主要服用贝特类或烟酸类药物。
怎样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C)是从肝脏携带胆固醇到周围血管,特别是到心脏上的血管(医学上称冠状动脉),可造成过多的胆固醇在血管壁上存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
高盐高脂高糖大量饮酒极易由于热能过剩而肥胖,同时肝内合成甘油三酯量增加,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泌也增多,反而造成高脂血症。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是低密度脂蛋白沉积到血管内皮下,被氧化剂氧化后形成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对血管内膜形成炎症样刺激,使血管内膜受损,受损处有脂质类沉积等变化后,受损处被血管内膜修复形成动脉硬化斑块。
所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对预防动脉硬化非常重要。
2.6mmol/L以下最好,1.9mmol/L以下动脉硬化形成停止。
现已证实, LDL及其所携带的胆固醇(LDL-C)升高是引起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血液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一般与蛋白质结合,以脂蛋白的形式存在,故临床上又常将高脂血症,称之为高脂蛋白血症。
脂蛋白有四种形式:①乳糜微粒,系食物来源的中性脂肪颗粒,主要含外源性甘油三酯。
②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胆固醇。
③极低密度脂蛋白,主要含内源性甘油三酯。
④高密度脂蛋白,主要含蛋白质、胆固醇、磷脂等,这种脂蛋白是防止动脉硬化的有利因素。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中级)通关题库(附答案)单选题(共30题)1、嗜酸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A.伤寒的极期B.猩红热急性期C.钩虫感染D.变态反应性疾病E.血清病【答案】 A2、长期营养不良可致A.红细胞酶缺陷性贫血B.小细胞正色素性贫血C.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答案】 D3、以下关于痰液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二口痰最好B.作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一口痰最好C.观察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石炭酸防腐D.如不能及时送检,冷藏情况下,可放置3天E.观察24小时痰量或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甲苯防腐【答案】 C4、下列均为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清脂类表现,但除外为A.血浆多呈混浊状B.血浆VLDL水平增加C.血浆总胆固醇和LDL-C明显增高D.血浆TG升高E.脂蛋白电泳时前β脂蛋白带深染【答案】 C5、主要由内源性真菌引起的是A.真菌性中毒症B.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C.致病性真菌感染D.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E.真菌毒素诱发肿瘤【答案】 D6、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时,尿沉渣镜检可见到的特征细胞是()。
A.鳞状上皮全角化细胞B.鳞状上皮细胞中层细胞C.鳞状上皮细胞角化前细胞D.挖空细胞E.肾小管上皮细胞【答案】 D7、下列属于微需氧菌的是()。
A.脆弱类杆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D.幽门螺杆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答案】 D8、关于受者T细胞对供者MHC分子的识别,正确的是A.PC加工处理的、来源于供者MHC分子的肽被称为间接识别。
T细胞对供者MHC分子的识别,被识别分子的形式是经处理的同种异型MFIC分子来源的肽。
正是由于移植排斥反应强烈,以致供受者之间只要有一个氨基酸不同就能发生这种排斥反应。
B.受者T细胞识别经过受者APC加工处理的供者MHC分子被称为直接识别C.被识别分子的形式是经处理的同种异型MFIC分子来源的肽D.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基础是受者与供者MHC分子之间有多个氨基酸不同E.同种异型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中的肽与自身MHC分子抗原肽复合物中的肽无相似性【答案】 C9、淋巴细胞是参与机体细胞免疫反应和免疫应答反应中起主导调节作用的一组免疫细胞。
第二十七章血脂异常血脂:包括胆固醇〔Cholesterol〕、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脂肪酸〔Fattyacid〕和磷脂〔Phospholipids〕,通常要紧指血浆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和TG。
脂质要紧与蛋白质结合=脂蛋白的形式存在。
血脂异常/dyslipidemia:实际指异常脂蛋白症〔高脂蛋白症〕,包括血脂的含量和/或组分异常。
临床以高TC血症、高TG血症、高LDL血症和低HDL血症多见。
【病因分类和发病机制】(一)病因分类1、临床分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①原发性血脂异常:遗传缺陷所致,又称为原发性家族性血脂异常。
②继发性血脂异常:系统性疾病所致。
★高TC血症要紧见于糖尿病、肾病综合征、甲减和Cushing综合征等。
★高TG血症要紧见于糖尿病未操纵时、肾病综合征、肾衰透析者、胖胖者、糖原累积病、慢性乙醇中毒和长期雌激素治疗等。
2、血脂谱分型依据血浆脂蛋白谱的变化分五型:Ⅰ型:血浆乳糜微粒〔chylomicrone,CM,〕浓度升高,要紧含TG,TC正常或轻度升高。
见于家族性高CM血症/家族性高TG血症。
Ⅱ型:可分为★Ⅱa→血浆LDL升高,TG正常.★Ⅱb→VLDL、LDL水平均升高,要紧见于高TC血症/家族性高β球蛋白血症。
Ⅲ型:要紧是血浆CM残粒和VLDL残粒增加,血浆TC和TG 升高,见于家族性异常β球蛋白血症。
Ⅳ型:血浆VLDL增高,血浆TG升高,而TC正常或偏高。
Ⅴ型:CM、VLDL(TG和TC)升主,但以TG升高为主,如混合型高TG血症。
注:++:升高为注或明显升高;+:升高;N=normal(二)发病机制1、获得性因素★高脂饮食:常见★体重增加:原发性胖胖及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综合征是血浆TC、TG升高的常见缘故。
★增龄:血浆TC随年龄而升高〔缘故:机体分解代谢下落,LDL受体活性落低〕。
★雌激素缺乏:雌激素增加LDL分解。
高血脂的分类、病因、治疗及中医验方血脂是血液中所含类脂质的总称。
血脂中主要包含胆固醇、甘油三脂(即中性脂肪)、磷脂、脂肪酸等。
血脂增高叫高血脂,但在临床高血脂常称作高脂血症。
高脂血症是一种常见病症,在中老年人当中发病率高,它引起动脉粥样硬化,乃至冠心病、脑血栓、脑出血等,危及生命。
因此,高脂血症不仅是血脂高一点,其严重性绝对不能忽视。
血脂过高的原因是进食含脂肪和胆固醇类食物过多,同时与遗传因素等有关系。
“心血管”是人体的生命之河,但是,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逐渐提升,人们血脂的"河床"也"颇为无奈"地抬高。
血脂主要是指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
无论是胆固醇含量增高,还是甘油三脂的含量增高,或是两者皆增高,统称为高脂血症。
根据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测定结果,高脂血症分为以下四种类型:(1)高胆固醇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含量增高,超过572毫摩尔/升,而甘油三酯含量正常,即甘油三酯<1.70毫摩尔/升。
(2)高甘油三酯血症: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增高,超过1.70毫摩尔/升,而总胆固醇含量正常,即总胆固醇<5.72毫摩尔/升。
(3)混合型高脂血症:血清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均增高,即总胆固醇超过572毫摩尔/升,甘油三酯超过1.70毫摩尔/升。
(4)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胆固醇)高血脂血浆中的胆固醇和三酰甘油都有两个来源:外源性者来自食物,经消化后由小肠吸收;内源性者由体内合成。
三酰甘油在肝内合成,而胆固醇主要在肝和小肠粘膜合成。
机体有复杂的反馈机制调节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分解及排泄,保持其血中浓度的动态平衡。
血清胆固醇主要来自体内合成,肠道的吸收量受到机体的严格调控,并不与进食的胆固醇量成正比。
如每人每天胆固醇摄人量增加100毫克,血清胆固醇只上升3毫克-5毫克/分升。
体内每天合成的胆固醇量约有1.5克,这个量比外源性胆固醇高得多。
高脂血症英文名:hyperlipoidemia缩写:HL别名:hyperlipemia;高脂血;血脂过多概述: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广泛存在于人体中,它们是生命细胞基础代谢的必须物质。
血脂中的主要成分是三酰甘油和胆固醇,其中三酰甘油参与人体内能量代谢,而胆固醇主要合成细胞浆膜、类固醇激素和胆汁酸。
脂质是体内的一种重要组成成分,广泛存在于各种膜的结构中。
脂质为疏水性的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其在维持细胞的完整性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可使血浆中的物质通过直接弥散或经载体进入细胞内。
同时,脂质是体内能量贮存的主要形式,也是肾上腺和性腺类固醇激素以及胆酸合成的前体物质。
此外,脂质还是血液中许多可溶性复合物运输的载体。
脂质分为:脂肪酸(FA)、三酰甘油(TG)、胆固醇(Ch)和磷脂(PL)。
其中三酰甘油和磷脂为复合脂质。
血浆中的胆固醇又分游离胆固醇(FC)和胆固醇脂(CE)两种,二者统称为血浆总胆固醇(TC)。
高脂血症(hyperlipoidemia)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流行病学:血脂水平与遗传和饮食习惯密切相关,因此不同种族人群和饮食情况下的血脂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西方男性的平均胆固醇水平为5.4mmol/L,而日男性相对较低,仅为4.3mmol/L。
我国人群的胆固醇水平亦低于欧美人群,平均为3.8~5.14mmol/L。
我国正常人的各种血脂水平(表1)。
体内的血脂水平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升高。
儿童的血脂水平低于成人,其高脂血症的标准为:胆固醇>5.2mmol/L(200mg/dl),三酰甘油>1.6mmol/L(140mg/dl)。
此外,血脂亦受性别和生理状态的影响。
女性从青春期起直至绝经期,其三酰甘油和胆固醇水平均低于男性,而HDL水平高于同龄男性。
1.高胆固醇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的原因包括基础值偏高、高胆固醇和高饱和脂肪酸摄入、热量过多、年龄及女性更年期的影响、遗传基因的异常、多基因缺陷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0年(57)(总分41,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1. <span class="RankNumStr">1.</span>对动脉粥样硬化有防御作用的脂蛋白是A. CMB. VLDLC. LDLD. HDLE. IDL2. <span class="RankNumStr">2.</span>Ⅳ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A. CM升高B. VLDL升高C. LDL升高D. LDL及VLDL升高E. CM及VLDL升高3. <span class="RankNumStr">3.</span>V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A. CM升高B. VLDL升高C. LDL升高D. LDL及VLDL升高E. CM及VLDL升高4. <span class="RankNumStr">4.</span>宽β-脂蛋白血症是指A.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B.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C. 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D.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E. V型高脂蛋白血症5. <span class="RankNumStr">5.</span>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通过实验室血脂检查,其血脂变化应为A. TG↑↑↑、TC↑B. TC↑↑、TG↑↑C. TC↑↑D. TG↑↑E. TC↑↑、TG↑↑且电泳出现宽的β带6. <span class="RankNumStr">6.</span>某患者检验结果为:TG11.52mmol/L,TC4.89mmol /L,前β-脂蛋白升高,β-脂蛋白正常,CM阴性,血清乳状化,则可考虑为A. Ⅰ型高脂蛋白血症B. 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C. Ⅲ型高脂蛋白血症D.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E. V型高脂蛋白血症7. <span class="RankNumStr">7.</span>将乳糜血浆放置于4℃环境中,过夜次晨观察仍是均匀混浊,升高的脂蛋白是A. 乳糜微粒B. 极低密度脂蛋白C. 低密度脂蛋白D. 高密度脂蛋白E. 乳糜微粒及极低密度脂蛋白8. <span class="RankNumStr">8.</span>与阿都茨海默病(AD)发生密切相关的基因突变载脂蛋白是A. 载脂蛋白AB. 载脂蛋白BC. 载脂蛋白CD. 载脂蛋白DE. 载脂蛋白E9. <span class="RankNumStr">9.</span>能激活脂蛋白脂肪酶,促进CM和VLDL分解代谢的载脂蛋白是A. 载脂蛋白AB. 载脂蛋白BC. 载脂蛋白CD. 载脂蛋白DE. 载脂蛋白J10. <span class="RankNumStr">10.</span>患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最大的是A. CM↑B. VLDL↑C. LDL↑D. HDL↑E. FFA↑11. <span class="RankNumStr">11.</span>动脉粥样硬化合并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 血液凝固性升高B. 血流漩涡形成C. 血流缓慢D. 内膜损伤E.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12. <span class="RankNumStr">12.</span>1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良时的表现不会出现A. 血浆高总胆固醇↑B. 血浆TG↑↑C. 血浆LDL-胆固醇↓或正常或↑D. HDL-胆固醇↓E. HDL-胆固醇↑13. <span class="RankNumStr">13.</span>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A. CM升高B. VLDL升高C. IDL升高D. LDL升高E. HDL升高14. <span class="RankNumStr">14.</span>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A. CM升高B. VLDL升高C. LDL升高D. LDL及VLDL升高E. CM及VLDL升高15. <span class="RankNumStr">15.</span>Ⅱb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A. CM升高B. VLDL升高C. LDL升高D. LDL及VLDL升高E. CM及VLDL升高16. <span class="RankNumStr">16.</span>Ⅲ型高脂蛋白血症是指空腹血浆A. CM升高B. VLDL升高C. LDL升高D. LDL及VLDL升高E. IDL升高二、X型题17. <span class="RankNumStr">17.</span>Ⅰ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A. M升高B. T升高D. LDL升高E. VLL升高18. <span class="RankNumStr">18.</span>糖尿病患者常出现的脂质三联症是指A. 高三酰甘油血症B. 高胆固醇血症C.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D. 高M血症E. 小而密的低密度脂蛋白增多19. <span class="RankNumStr">19.</span>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清脂类表现为A. 血清三酰甘油升高B. 脂蛋白电泳,前β脂蛋白深染C. 血清混浊D. 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升高E. 血清胆固醇含量明显降低20. <span class="RankNumStr">20.</span>1型糖尿病血糖控制不良时,血脂指标可表现为A. T↑B. T↑↑C. L-C↓D. LDL-↑或正常或↓E. F↓21. <span class="RankNumStr">21.</span>冠心病患者可表现为A. 高三酰甘油血症B. T升高C. L-C升高D. LDL-升高E. L-降低22. <span class="RankNumStr">22.</span>Ⅱa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A. M升高B. T升高C. TC升高D. LDL升高E. VLL升高23. <span class="RankNumStr">23.</span>Ⅱb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A. M升高B. T升高C. TC升高D. LDL升高E. VLL升高24. <span class="RankNumStr">24.</span>Ⅲ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A. M升高B. T升高C. TC升高D. LDL升高25. <span class="RankNumStr">25.</span>Ⅳ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A. M升高B. T升高C. TC升高D. LDL升高E. VLL升高26. <span class="RankNumStr">26.</span>V型高脂血症患者血脂和脂蛋白表现为A. M升高B. T升高C. TC升高D. LDL升高E. VLL升高27. <span class="RankNumStr">27.</span>冠心病患者血脂可能表现为A. T升高B. T升高C. sd LL-cho升高D. DL-cho降低E. L-cho升高28. <span class="RankNumStr">28.</span>代谢综合征可表现为胰岛素抵抗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主要包括A. 高三酰甘油血症B. 低L-血症C. 小而致密的LL水平升高D. poAⅠ/Apo100比值降低E. 餐后脂血症29. <span class="RankNumStr">29.</span>肾病综合征患者血脂变化可表现为A. 血清总胆固醇升高B. 三酰甘油和低密度脂蛋白升高C. 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D.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E. 高密度脂蛋白多正常三、案例分析题患者女,73岁,间断性便秘2年,加重伴发作性腹痛4个月。
1
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内源性高甘油三酯血症;高前β-脂蛋白血症)
一种常见的疾患,常呈家族分布,以血浆甘油三酯升高为特征,甘油三酯以极低密度(前-β)脂蛋白为主,
有动脉粥样硬化早发倾向.
根据内源性甘油三酯水平通常可分为Ⅳ型高脂蛋白血症,这种疾患在美国的男性中很多见.
症状,体征和诊断
这种脂血症常与糖耐量异常(胰岛素对抗),肥胖有关,控制饮食中的脂肪,相对增加碳水化合物(热卡摄
入正常)可使病情加剧.血浆是混浊的,甘油三酯水平不相称地增高.TC正常至轻度升高(常继发于紧张,服酒
精后及饮食不节制),可与高尿酸血症相关.低HDL水平因甘油三酯升高所致,当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时亦可恢
复正常.
预后和治疗
预后不定,此疾患可与早发性冠心病相关联.
减轻体重和限制酒精的摄入为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常能使甘油三酯降至正常水平.保持适当的体重及控
制饮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和酒精是很重要的.烟酸3g/d或吉非贝尔0.6~1.2g/d,分次口服,可进一步降低那些
通过饮食未能控制的病人的脂血症.大剂量的体壁鱼油(8~20g/d)治疗由VLDL水平增高所致的甘油三酯血
症很有效.